📖 ZKIZ Archives


【趣味科普】 愛因斯坦真係醒 百年預言終得證

1 : GS(14)@2016-03-15 16:08:46

呈「L」字形的儀器每邊長四公里,可偵察到雙黑洞旋轉時,在時空「海面」上泛起的重力波「漣漪」。(圖片來源:《自然》期刊)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 Brian Greene 二月底上美國名咀 Stephen Colbert 的節目,向觀眾解釋愛因斯坦的「重力波」究竟是甚麼東西,指出愛因斯坦百年前預言的重力波,今天終於成真,言簡意賅,勝過一小時的新聞發佈會。期間鬼馬的主持人Colbert調侃地問:「你是否說,今天我們還在復習愛因斯坦留下來的功課?」以現代先進的儀器,只是「摱車邊」的證明到這個百年的預言,愛因斯坦智慧之驚人,又一鐵證。



美國現有兩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早前成功探測到重力波的存在。(互聯網圖片)


這位物理學怪傑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人人都知佢醒,但究竟點醒法呢?廿六歲時,他已經卓越成家,發表了幾個顛覆物理學界的理論。十年後,他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從此改變了人們對時空(spacetime)的認識。他把時空當作一個東西來研究,認為牛頓那個「無所不在」的萬有引力或是重力太過撲朔迷離,背後還有很多不解之謎。Brian Greene十年前在《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Space, Time, and the Texture of Reality》裏指出,愛因斯坦了不起之處,就是成功計算到「重力」以光速的速度散播,它的真身其實就是時空上泛起的「漣漪」和波浪,所以有重力波之稱。愛因斯坦相信,物質可以扭曲時空,當質量越大時空扭曲得越厲害,尤如在彈床上放一個大圓球,彈床凹陷周圍會因應波的輕重,形成深淺不同的弧度。從萬有引力的角度,地球的軌跡是因為太陽的引力,但從愛因斯坦的角度,地球的軌跡是由於太陽的質量大扭曲空間所形成的弧度而已,所以表面上看似是萬有引力,實質背後只是扭曲的空間,儘管在今天這道理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石破天驚的發現。偏偏百年前愛因斯坦就發表了相關的重力波理論。當時他認為這個重力的波浪,可蕩漾到搖遠的空間。由於物質本質不離時空,所以波到之處,亦會受到重力波影響,壓縮和拉扯,可惜這個變化微乎其微,要到百年後的今天用上最精密的儀器才能偵察得到,也稍稍揭開了宇宙神秘的面紗。記者:陳以恒參考資料:"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2/24/2016(Adrien Brody, Danai Gurira, Brian Greene) S1 Ep99
Greene, Brian(2005)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Space, Time, and the Texture of Reality. Penguin Book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4/19528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59

【趣味科普】工時太多 易損認知能力腦都殘

1 : GS(14)@2016-05-24 10:31:28

這是個甚麼年代?這是個做到腦殘的年代。香港去年「榮獲」全球最長工時,每週工時平均超過50個鐘(同事大喝,50個鐘?咪少囉!)。在辦公室無限muti-tasking,工作依然做不完,回到家以為有得休息?有whatsapp㗎嘛!工作繼續從天而降。換來的隨時是連OT錢也沒有,而是腦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受損。


工作對腦功能的影響是好是壞,學界一直辯論不休,有說是工作可以刺激大腦,維持腦功能,亦有說是工作多會損害腦功能。而墨爾本大學的三位學者Shinya Kajitani、 Colin McKenzie和Kei Sakatay就決定從工時多少入手研究,結果發現工時數低的話,腦認知能力會有所提升,但工時數高於25-30小時的話,腦認知能力亦會持續下降。他們翻查由墨爾本大學由2001年開始所進行的長期調查HILDA Survey,這項長期調查中有三個項目檢查受訪者的認知能力,學者就以之比對工時數量與認知能力的關係。第一項是back digit span,研究人員會向受訪者展示一系列數字,受訪者就要以倒序形式答出所有數,最後得分越高,就表示分短期記憶力越好;另一個是SDM TEST,受訪者要在限時內把特定的符號和數字配對,越多正確配對則越高分,是用來測試專注力和視覺掃描的能力;第三個是NART25,受訪者要看著25串錯了的詞語,然後讀出正確的發音,而這項目就是用來著測出人的反應能力。科學家將三組數據整合,再對比受訪者的工作時數,發現工作時數超過每週25-30鐘,三個測試的得分都開始下跌,顯示認知能力受負面影響而認知能力受損,其實早已被視為導致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所以工時過長,持續影響認知能力的話,後果可以極為嚴重。不過香港尚未就標準工時立法,大家個腦就要繼續捱了。資料來源:Kajitani, Shinya, Colin McKenzie, and Kei Sakata."Use It Too Much and Lose It? The Effect of Working Hours on Cognitive Ability." Melbourn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Seriers Working Paper16th ser.7(2016). Web.記者:黃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4/196246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99

【趣味科普】人腦越來越小 又關facebook事?

1 : GS(14)@2016-07-06 08:13:16

現代人的腦部比之二萬年前竟然縮少了10%



這個年代人人做腦細,因為原來比起二萬年前,我們的腦部已經細了10%,而且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腦認知發展研究中心(Cognitive Development Centre at the Univeristy of Bristol)的總監Bruce Hood所指,人類的腦還會繼續變小!原因係乜?竟然係同我們日碌faceoook夜望Instagram的原因一樣!


這個原因就是我們變成住家動物。人類是在兩萬年前開始發展耕種技術,而生活方式開始有徹底轉變,變成整個族群開始長期定居一處。由這個轉變開始,人類開始有穩定的糧食供應。然而人類的腦部會進化成如此大,本來是因為日夜需要在野外覓食克服危險,而我們的身體結構相對弱,所以需要更強大的認知能力。不過既然我們都沒有了這樣的需要,自然不需要再變大,反而會慢慢變小,減低身體的消耗。那為甚麼我們會變得如此容易網上癮呢,亦是因為我們開始了住家生活,我們日夜都要與他人接觸,了解其他人的特質和需要亦變得更為重要。因此我們的腦會演變成更八掛和喜愛社交活動。而社交媒體的出現,正正切合了我們這方面的需要,甚至乎有研究發現,我們用社交媒體時,腦部會分泌多巴胺,如同我們看見了美食的反應。他日再有說你的腦細又話你網上癮,你就答大家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記者:黃力資料來源:Hood, Bruce M. The Domesticated Brain. London: Penguin Group,2014. Print.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6/196830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52

【趣味科普】同理心等於同情心?可以後天鍛鍊嗎?

1 : GS(14)@2016-07-13 05:16:45

近年西方學界刻意把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區分出來,認為empathy比較高明。(互聯網圖片)



人人都話要有同理心,但這個心是先天還是後天,可以鍛鍊嗎?跟同情心和憐憫又有甚麼分別?美國暢銷書《Daring Greatly》作家Brene Brown解釋,同理心(empathy)讓大家更親近,同情心(sympathy)若只懂憐憫別人,反倒會讓關係疏離,因為當我們憐憫別人時,通常都是站在較高位置去可憐人,充其量只會說些同情說話,譬如說:「他真可憐,無理給人拘禁,見不到家人。」事不關己的人或許只會在旁食花生,說些涼薄話如:「你看無穿無爛,八個月也不是沒有飽飯吃吧。」同理心則不同,跟受害者是平等的,看着別人受難也會感同身受。若果對象是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那我們就感到真的關自己事,甚至有「人人都是林榮基」的想法,而不會冷血到有「佢死佢賤」的心態。


我們天生有同理心,懂得易地而處將心比己。科學家發現,這個功能在腦不在心,他們認為是在顳頂聯合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PJ)和內側前額葉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我們經過很多實驗知道,mPFC近眉心位置,在想念朋友時最活躍,說明了一旦發動了這個心,我們也會關懷陌路人,把他們當朋友看待。然而科學家亦發現,這個天生的功能不好好培養,人也會變得冷漠,人與人之間就會出現鴻溝。現實生活裏,人人其實都需要同理心。有研究指出,醫生應診時,這個部位特別活躍,縱使他們外表冷靜處變不驚,但心底裏還是很有同理心的。參考資料:
Cheng Y, Lin CP, Liu HL, Hsu YY, Lim KE, Hung D, Decety J."Expertise modulates the perception of pain in others."Curr Biol.2007 Oct9;17(19):1708-13.
Tusche A, Böckler A, Kanske P, Trautwein FM, Singer T."Decoding the Charitable Brain: Empathy, Perspective Taking, and Attention Shifts Differentially Predict Altruistic Giving." J Neurosci.2016 Apr27;36(17):4719-32.記者﹕陳以恒



美國暢銷書作家Brene Brown是美國TED常客。(互聯網圖片)

同理心是平等的,可以拉近兩個人的關係。(互聯網圖片)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3/196920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81

【動畫●趣味科普】人人月入四萬五 究竟會唔會開心咗?

1 : GS(14)@2016-09-06 22:52:12

早前員工投桃報李,夾份送了一台藍色 Tesla給老闆。(互聯網)



假如我跟你說,你微薄的人工加到四萬五,大家會唔會開心咗,覺得自己好似中咗頭獎?話說去年四月,美國西雅圖信用咭服務公司Gravity Payments的老細普賴斯(Dan Price)突然良心發現,自減百萬美元年薪逾九成,把120名員工的最低年薪加至七萬美元,換言之人人月入最少都有約四萬五千港元,可謂皆大歡喜。至於普賴斯旋即被封為良心CEO,頻頻上電視節目雜誌封面訪問,當然也惹來不少閒語閒語,說他們會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打擊營業,也有不少公司認為「做壞規矩」,恨得牙癢癢的。



事隔一年,大家好奇的是,有錢員工們是否開心了很多呢?起初好像不是,因為有員工不滿意同酬不同工而辭職,心態上不忿隔離位阿邊個拍烏蠅人工加幅都這麼厲害,認為自己這麼勤懇的精英竟然要跟他看齊而感到不公平。另外,據公司自己的調研顯示,員工的快樂指數在加薪後的確微升,但最後又回復到之前的水平,說明了心理學上也有快樂回報遞減的現象,也就是說超出了某一個水平,錢可以帶給大家的快樂是越來越少的,這個道理人人都明,只是說不出回報遞減出現的水平罷了。六年前,著名作家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納曼(Daniel Kahneman)就解開了這個謎團,他的分析指出,月賺約4.8萬港元的人已是最快樂的了,一旦超過這個數字,都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這個薪酬水平亦跟Gravity Payments約4.5萬港元的最低月薪非常近。儘管該公司員工的快樂指數平平無奇,然而他們認為重點是留住人才。自實施加薪後,員工歸屬感大增,人才流失率是歷年最低,而且吸引大批求職者敲門。而員工亦感恩有這麼開明的老細,七月夾錢齊齊給老細送了一架藍色的Tesla,老細普賴斯從員工手上接過自己的dream car,自然是喜出望外了。參考資料:
Daniel Kahneman and Angus Deaton,"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but not emotional well-being"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0 Sep21;107(38):16489–16493.記者﹕陳以恒



去年Gravity Payments的創辦人普賴斯自動減薪逾九成,把員工們最低工資加到年薪七萬美元,一鳴驚人。(互聯網)

老闆最怕加人工,薪酬爭議往往成為勞資糾紛的根源。(資料圖片)

Gravity Payments自己公布了加人工後員工的快樂指數只維持在8點的水平。(互聯網)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06/197612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70

【動畫●趣味科普】 密碼難記點算好 睇吓專家幫唔幫到

1 : GS(14)@2016-09-27 08:02:57

經常改密碼可增加安全度,但缺點是自己也容易忘記,哪有甚麼好辦法呢?(互聯網)



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密碼很安全,譬如說,你滿以為用初戀情人的名字,就必定萬無一失,可惜你偏偏不走運,發開口夢給你老婆老公聽到你心底的秘密,從此這個密碼就多了一個人知了,最慘係你唔知佢知先恐怖。



這可不是說笑。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鬼才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曾在很秘密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參與過原子彈的研究。不過多守衛深嚴都沒用,因為他當時猜到他的同事,用數學常數 e=2.71828中的27-18-28六個數目字來起密碼而給他猜中,更因此而偷看了他的機密資料。其實我們也別笑話人,有時候我們貪方便,行李箱都不起密碼。紐約城市大學教授John Trinkaus的調查發現,75%受訪者買行李箱後,密碼都會原封不動,由它000算了。當中有很多原因,但主要都是懶,表示一來000易記,而且有的還表示方便過關時讓關員們容易打開檢查云云。所以說,人的腦袋其實不難猜,未必要請福爾摩斯出山都能搞定。另外,教授Trinkaus多年前就有個實驗,着幾百位學生在50至100之間挑一個雙數的數字。若果是你,你會猜他們挑了哪個?原來大部份人最後都會選68。換言之,別為你的密碼人家一定破解不了,萬一不幸給人知道你的嗜好,可能很容易就識破你的密碼。要防止給人識破有個辦法,意大利有心理學家建議,採用PsychoPass的方法起密碼。米蘭天主教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員Pietro Cipresso解釋,只消記着鍵盤上,一個既定的動作順序(action sequence),就容易建立不易忘記的密碼。這個靠鍵盤的順序自創密碼,只需記低順序和頭一個字母,就不難記你要起的碼,研究指出通常只要花15分鐘,就可以把一個順序記得。當然若你跟我說,甚至這個順序你都記不牢,那你只好另覓他法,或等全世界都用上指紋、眼球等等生物認證技術好了。參考資料:
Pietro Cipresso, MSc, PhD, Andrea Gaggioli, MPsych, PhD, Silvia Serino, MPsych,Sergio Cipresso, and Giuseppe Riva, MA, MPsych, PhD"How to Create Memorizable and Strong Passwords" J Med Internet Res.2012 Jan-Feb;14(1): e10.
Trinkaus, John."Preconditioning an audience for mental magic: An informal look."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Vol51(1), Aug1980,262.
Trinkaus, John."THE ATTACHE CASE COMBINATION LOCK: AN INFORMAL LOOK"
Perceptualand Motor Skills,1991,72,466.記者﹕陳以恒



發脾氣也沒用,這麼多密碼要記,很易忘掉。(資料圖片)

米蘭天主教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員相信,記着鍵盤一個既定的動作順序,就容易建立不易忘記的密碼。(互聯網)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27/197827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09

【動畫●趣味科普】想知生活節奏快唔快 計下你行路行幾快

1 : GS(14)@2016-10-11 08:12:32

香港人天天趕來趕去,行步路都急過人。(資料圖片)



想知一個地方的生活節奏快或是慢,其實很簡單。看看周圍的人有多趕有多急就知。如果你發現人人都悠哉遊哉,服務員的服務速度慢過樹懶,大概都猜到生活節奏不會快到那裏去。所謂生活節奏(pace of life),原來真的有不同的指標,陸續都有人拿來作比較研究。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Robert Levine和研究員在九十年代走遍了三十一個國家,用了三個指標來衡量這個節奏。首先是郵局職員的反應、各大銀行時鐘的偏差度、最後是行人的步速。以整體節奏來計,瑞士排第一最快,香港第十,中國(調查在廣州進行)排二十三。單論步速,愛爾蘭的都柏林以11.13秒排第一,香港以13.1秒落後於十四。步速的計法是在當地早上十一時半至下午二時,偷偷計算七十名行人(男女各半),在相距六十呎的行人路上的步伐。到了2006年,英國文化協會委託了著名心理學教授韋斯曼(Richard Wiseman)又做了一個相似的調查,今次給他發現了新加坡人(10.55秒)後來居上,單以步速計,足足比Levine的調查時快了四秒,而廣州(10.94)和都柏林(11.03)輕微落後,由於今次根本沒有在香港調查,所以香港人走得快了慢了都無從得知。事隔七年,各城市平均走路快了10%,走路的時速由4.78 km/h提升到5.26 km/h,心理學家都認為,大概城市生活太緊張,所以隔了幾年,人們走路又快了。不過走得快,都好過老了走不動。美國匹茲堡大學幾年前有調查發現,長者壽命跟步速成正比。在這研究領域的權威 Stephanie Studenski醫生分析了逾三萬名長者的健康紀錄,計算長者在四公尺內的步行速度跟十年存活率的關係,發現每秒走到一公尺路的(即1 m/s或時速3.62 km/h)是同齡人士中壽命最長的,研究指至少每秒走0.8公尺(0.8 m/s或時速2.9km/h),存活率不會跌穿平均線,可見長者步伐輕快爽利,都是重要的健康生理指標。常言道走得快好世界,又多添了一重新的意義。參考資料:
Levine RV, Norenzayan A. The pace of life in31 countri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1999;30:178-205.
Wiseman, Richard(2007)."Epilogue," Quirkology. p.262-268. Pan Books.
Alexis Elbaz,"Association of walking speed in late midlife with mortality: results from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Age(Dordr).2013 Jun;35(3):943-952
Bollard E, Fleming H."A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walking speed of elderly adults with relation to pedestrian crossings." Physiother Theory Pract.2013 Feb;29(2):142-9.
Studenski, Stephanie J."Gait Speed and Survival in Older Adults" JAMA.2011 Jan5;305(1):50-58.記者﹕陳以恒



走路快的城市都是生活節奏快,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資料圖片)

十年前英國文化協會委託了韋斯曼教授進行調查,新加坡人步速全球最快,以10.55秒居首,廣州人以10.94秒落後排第四。(互聯網)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1/197968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79

【動畫●趣味科普】晨勃初探:男士起床勃起正常嗎?

1 : GS(14)@2016-11-16 05:48:23

大男孩朝早勃起正常不過,不用大驚小怪嗌阿媽。



朝氣勃勃身體健康的男士,都會遇到這煩惱,就是朝早醒來那話兒勃起太硬,排尿有點不方便,說不定腦裏閃過一個念頭,究竟to pee or not to pee,還是忍着尿說聲goodbye,回到被窩倒頭大睡,等多陣再算?



這個要硬時不硬,要軟時不軟的現象,大概也困擾很多男生。不過晨勃其實是十分正常的生理反應,有學名喚作NPT(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簡稱「晨勃」,但你問為何好硬不硬,偏偏到起床前才來硬,這倒跟我們的睡眠周期有關。首先我們入睡後,都會經歷由沉睡到淺睡再到沉睡等幾個周期,而每當到達「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這淺睡狀態時,我們就會開始發夢,活躍開的一種激素去甲腎上腺素會暫時受到約束,由於這激素會收縮血管,所以一旦停止活動,陰莖就會充血勃起,形成晨勃。我們起床前,都會反反覆覆經過幾個睡眠周期,一般會經歷五次REM的睡眠階段,所以生理上也會重複地又硬又軟又硬又軟的。另外也有證據顯示,膀胱脹大後亦會引起脊髓反射動作以致勃起,有人猜測這或許減少尿床機會,不過相反來說,男生都知道硬了又尿急,小便時會比較麻煩,如果不想射到不知哪裏去,最好還是等到陰莖收縮一點點,那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心的小解呢。參考資料:
Kessler WO."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 Urol Clin North Am.1988 Feb;15(1):81-6.
Robert C. Dean, MD and Tom F. Lue, MD"Physiology of Penile Erection and Pathophysiology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Urol Clin North Am.2005 Nov;32(4):379-v.
Montorsi, F. and Oettel, M.(2005), Testosterone and Sleep-Related Erections: An Overview*.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2:771-784.記者:陳以恒



入睡後都會經過多個睡眠周期,到達「快速動眼期」時陰莖會充血勃起。(互聯網)

去甲腎上腺素會令血管收縮,阻止陰莖充血勃起。(互聯網)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6/198349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46

【專題籽】科普不易為 場地難搵老師欠技能

1 : GS(14)@2017-10-09 03:55:04

今年的香港區賽事因場地問題延期,最終在小學禮堂舉行。



【專題籽:一周突襲】香港大學隊科研隊伍不是專業版RoboCup的常客,但這裏也有青少年版本的RoboCup Junior香港區公開賽(下稱HKRBJ)。但要在香港籌辦RoboCup Junior,一點也不簡單。今年的賽事,就因為場地問題要改期,賽期由5月押後至7月。已報名隊伍因時間問題被迫退出。賽事主席陸智聰(Maverick)表示,「不必取消本屆比賽,已經很幸運。」那天借出場地的是一間小學,學校設計不為舉辦大型比賽。現場所見,所有比賽項目都在禮堂內進行。參賽隊伍背靠背,非常擁擠。比賽前一天仍是學校的上課日,要放學後才開始準備。到比賽前一晚11時後,才趕及做比賽埸地,「理想的場地嘛,我想大概要六個禮堂的大小吧。」Maverick苦笑。


享受科研樂趣 結交朋友

這幾年全港吹起STEM風,學校的相關資源多了,但老師帶領學生做機械人仍有難度。Maverick不時與前線老師接觸,發現老師「動手做」的意識不強,「做機械人或任何STEM活動,最重要是解難和創造精神。若老師沒有相關的技能和信念,怎樣帶動學生去做科學研究?」自2005年起,Maverick就向RBJ國際委員會申請,在港舉辦香港區的RBJ,他自己亦多次出席每年一度、於世界各地舉辦的RBJ總決賽(何南金機械人隊正是RBJ總決賽常客),擔任技術委員會成員。多年來見盡香港及各地同學的表現和態度,「印象最深刻是美國和德國隊的小朋友,就算在比賽初段出局,還是會通場跑,四處交朋友,去party似的;香港同學,技術不算頂尖,勝在表現得體,有創意,只是略嫌害羞。其實香港同學大可以放膽交朋友。我常常告訴同學老師,難得到外地比賽,不要只想比賽成績,最重要,是與人聯繫。」又有一次,Maverick曾見過有老師太緊張,反害了同學,「有一支來自中國的小學隊伍面試。機械人設計先進,裝了多達五粒傳感器。這是小學生不能想出的方法。」一問之下,原來是負責老師代學生製作機械人。「教育文化重視輸贏排名,但參加科普比賽,最重要是享受科研樂趣,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2011年土耳其賽事,Maverick(前排左二)負責訓練各地的球證。

今年香港賽事,小學隊伍向評判解釋參賽機械人的運作原理,有紋有路。

採訪:李寶怡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5/2016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