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最牛紅娘哥﹂李松的祕密武器 珍愛網靠三大服務搶食百億商機

2010-9-27 TWM

從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轉戰網路,李松創辦的珍愛網,目前平均每天有二萬人加入,以每年成長一倍的速度搶食人民幣百億元的婚戀市場,他靠什麼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一千多個相親交友網站中脫穎而出?

撰文.林宸誼

穿著白色POLO衫,戴著無框眼鏡,四十歲出頭的中國珍愛網董事長李松,近日來台訪問,外表看起來樸實的他,卻是中國最大相親網站||珍愛網(Zhenai.com)的創辦人,被中國媒體封為﹁最牛紅娘哥﹂!

目前中國有一千多家相親、交友網站,李松的珍愛網並不是最早創立的,卻以五年時間打敗競爭對手,並以每年一○○%速度成長,搶占每年百億人民幣的﹁剩男剩女」相親市場。

珍愛網已有二千六百萬人註冊,每天平均有二萬人註冊,但珍愛網的服務不是免費的,正式會員每人每半年要付人民幣三千元。他們為什麼就要珍愛網來幫忙牽紅線?

中國的婚戀網站市場有多大?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委員會總幹事、也是中國百合網CEO的范田江表示,根據統計,目前中國適婚單身人口超過五千萬,而今年線上婚戀服務商機就超過人民幣十億元,他看好未來五年婚戀服務業將延伸到婚慶、婚姻諮詢等領域,預計總規模會超過人民幣一百億元。

李松原本是美國高盛投資銀行的金童,因為對金融工作失去熱情,毅然決然在一九九九年回大陸創業,他曾在生物科技、網路創業失敗過,二○○四年再度創業。這一次,他決定盡量避開高成本產業,像物流、庫存、內容等,並且,必須做有病毒式傳播效果的事業。

顛覆傳統相親網站經營模式當時,整個中國婚戀網站市場,大多數都沒有創投的資金挹注,可說是各擁山頭,但規模都不大,競爭相當激烈。過去,這些網站的經營模式,是每個月舉辦一、兩場二、三百人的交友見面會,但是這種媒合的方式,對沒有時間、外表條件不好,甚至是離過婚的白領上班族,卻不是最佳的相親管道。

李松認為,動輒二、三百人見面會,彷彿是場大拜拜,主辦單位可能沒辦法顧慮到每個人的交友情形,性格靦腆不善表達的人,恐怕就被冷落在角落。

○ 四年,李松創辦珍愛網,「我們不是交友網站,我們是紅娘網站,來我們網站上的,是想要結婚的,不是只是上上網、交交朋友。」李松說,鎖定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都會白領或是專業人士,其中逾八五%擁有大學以上學歷。這些人到珍愛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因此,速度與成功率決定一個收費相親網站的生存。

相對於其他免費網站只提供會員訊息,將錢花在辦花稍的相親活動上,他卻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設立七百人的「電話紅娘」部隊,一天二十四小時為想找另一半的會員服務。

電話紅娘提供全方位服務

登錄網站註冊成為會員是免費的,但搜尋找到心儀對象,想要進一步認識時,就得要付費。分布在深圳與廈門分公司的電話紅娘,就會開始提供三個服務:第一個服務,就是﹁包裝﹂服務。如果受委託者的優點,沒有在照片裡表現出來,這時電話紅娘就會協助修改,並向中意的對象推銷。

第二個服務,就是協助詢問尷尬問題。譬如女方對於某個男孩子的長相、條件都很滿意,但她想要知道這個男孩子是否有房、有車,這些問題在初次見面前詢問很唐突,這時就由電話紅娘出馬。

第三個服務,是蒐集雙方約會後的意見。就是雙方見面之後,想知道彼此的感覺與看法,但又不好意思問,也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有第二次約會,這時電話紅娘就會打電話詢問雙方。要是女方說不想見面,因為男方穿著隨便,或行為舉止怪異,電話紅娘就會告訴男方,在下次約會時要特別注意。

電話紅娘成為經紀人,為互有好感的男女牽線搭橋,成為珍愛網成功的祕密武器,不過要成為電話紅娘也不容易。李松表示,﹁電話紅娘﹂是先透過人力市場挑選大學畢業,具有服務與使命感精神的人員,聘用後還要接受一個月的教育訓練、心理學等課程。

不把錢花在廣告、辦活動上,為了提高撮合成功率,珍愛網靠的就是網友的口碑傳播,以及獨特的行銷方法:紅娘們有﹁業績目標﹂!

李松表示,七百位紅娘,十人為一組,每組設有組長,負責監聽每名紅娘的電話表現;每個月還會有每組紅娘撮合成功數量競賽,所以工作壓力不小。

未來,還會有更多婚戀網站前仆後繼加入戰場,范田江表示,網站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婚戀服務直接的消費者,網路廣告只是很小一部分。不管是百合網、珍愛網或是世紀佳緣網,大家看好婚戀服務行業的原因一致:中國單身會員的消費潛力非常可觀!

近日,李松來台灣推展業務,想直接在台灣入口網站上開一個相親頻道,如此一來,就可省掉高昂的廣告費用。總是精打細算的李松,未來或許有機會成為兩岸最火的紅娘哥!

李松

現職:珍愛網聯合創辦人兼董事長學歷: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博士

經歷:訊龍科技董事長

摩根士丹利銀行亞洲區執行董事
 [ul][li][/li][/u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2

燒錢產業熬出頭 本益比超過電子業 揭開生技高股價的三大祕密

2010-10-11  TWM




國內不少生技股本益比不斷拉高, 與國際資本市場愈發接近,甚至不賺錢的公司,股價也能有突出的表現。生技股股價節節高漲,背後到底有哪些推動因素?

撰文‧林宏文

近年來生技股熱鬧滾滾,股價也屢創新高,以國內八十三家已公開發行的生技公司來看,目前股價低於二十元的公司已所剩無幾,而許多沒賺錢的公司,股價也可以 達到四十、五十元。到底投資人該如何看待生技股的價值?近來生技業股價節節高漲,背後到底有哪些推動因素?

其實,生技公司在還沒成功前,原本就是﹁燒錢﹂的行業,不過一旦熬出頭,就可以享有很高的本「夢」比。這種情況經常可以在歐美大型生技公司身上觀察到,有 些公司即使不賺錢,但若擁有關鍵技術,股價依然很高,至於賺錢的公司,本益比更拉高到三十至五十倍,明顯高過一般電子股的十到二十倍。

若要總結國內生技業高股價背後的祕密,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探究。

中國業績好,股價不寂寞首先,近兩年來,台灣股市主軸是中國消費概念股,這點在生技產業也發揮得淋漓盡致。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定後,兩岸搭橋讓生 技業終於等到春天,並找到一個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發展機會與想像空間也跟著大幅打開。

最明顯的例子是,近來聯合骨科大漲,除了本身的經營實力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工關節被納入ECFA早收清單,關稅從五%降到零。

在中國市場崛起過程中,如今幾乎所有生技公司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中國策略,從藥廠、醫材到保健美容食品產業,從杏輝、中化、永信、慕德、東洋、商之器、永 日、佳醫、中天到雙美等,今年資本支出幾乎都以中國為優先;同時,只要該家公司中國業績大幅好轉,股價自然也不寂寞。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就指出,台灣廠商在大陸醫療生技市場的布局非常積極,實力也相當堅強,許多公司都已布局十年以上。台廠的經營管理,不管 是在研發、通路管理或是成本控制上,都超越對岸許多,這是台灣生技業很大的競爭優勢。

目前,台灣生技廠商在大陸的銷售比率,大部分都只占營收的個位數,但少數公司如雙美的膠原蛋白針劑,則大部分都透過大陸通路商普瑞森銷到中國市場,只是, 五月間,傳出雙美產品被大陸政府認定是奢侈品,意外被課徵三○%消費稅,而讓雙美的業績及股價大受影響,這也成為經營大陸市場可能面臨政策風險的案例。

不過,可以很肯定的說,大陸醫療改革的路是不會回頭的,接下來的兩岸合作協商,對台廠未來的商機將具關鍵影響力。兩岸醫療合作的題材將愈走愈長遠,尋找生 技業的中概股,依然是未來幾年投資生技產業的主軸。

東洋、中天積極曝光

第二,影響股價高低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企業老闆懂不懂得行銷包裝。以國內目前八十三家生技公司來看,由於股本幾乎都小於十億元,因此除非股價超過一 百元,否則市值很難突破百億元,目前僅有精華、東洋、中天、佳醫等四家公司,市值超過百億元。

其中,精華因為獲利好,股價達三百元以上,市值破百億元並不奇怪,但東洋上半年獲利二元左右,中天只賺○‧五元,股價卻分別突破一六○元及五十元,分別乘 上十二‧八億元及二十二‧四億元的股本,市值分別超越二百億及一百億元。此外,佳醫近來市值也曾短暫超越百億元。

相較於低調的精華光學,兩位核心人物董事長陳明賢及總經理周育然甚少露臉,但東洋董事長林榮錦與中天董事長路孔明兩人,近年來則積極在資本市場曝光及運 作,兩人抓住各種法說會或外資論壇賣力演出,積極說明公司的業務成長及布局,堪稱是最懂得行銷的生技老闆。

其中,東洋採取的是對內分割及對外購併,希望透過這兩大策略快速成長。首先,東洋將旗下事業體分割獨立為新公司東生華製藥,接著又買下日商鹽野義台灣廠, 為東生華增加生產動能;至於大陸市場,東洋更結合林榮錦的另一事業晟德及玉晟創投,共同成立東曜藥業,目標是三年內發展出成果後,與國際藥廠展開合作。

透過這些布局,東洋希望三年內集團能新增兩家新藥廠,東洋母公司營業額五年後要達到一百億元。加上近來超級細菌的題材,也讓東洋股價達歷來新高一六四元, 成為生技股市值最高的公司。

至於路孔明,去年九月大膽進行現金增資十二億元,股本擴張超過一倍以上,並以二十八元的現增價進行,一次就募集了三十億元以上的現金,這是國內生技業一次 史無前例的大增資,中天後來股價又不斷創新高,堪稱是近年來生技業操作資本市場最成功的案例。

當時,路孔明保證中天切入抗體庫的效益一年內就可顯現,並請來港星劉嘉玲代言﹁四物鐵﹂,產品除了在台灣熱賣外,也透過大潤發鋪貨中國市場,果然營收逐月 創新高,股價也跟著扶搖直上。

不過,企業老闆重視股價,市場看法其實見仁見智,早期很多生技業老闆多是博士或教授創業,有的不熟悉資本市場運作,也疏於向外界說明公司到底在做什麼,因 此難以獲得投資人認同;但如今生技業老闆願意向投資大眾說明公司的方向與願景,不見得是壞事,只是,若後續沒有業績支撐,或是承諾的事情做不到,股價怎麼 炒上去,當然就會怎麼下來。

而股價高漲的第三個因素,應該就是內行人看門道了!尤其是國內生技業經過多年苦熬及淘汰,其實已有相當多公司逐漸站上國際舞台,不論是在台灣最強的醫療器 材領域,或是在學名藥、原料藥等已取得GMP、美國FDA或CE(歐洲合格認證)的認證,能夠打進大廠的供應鏈,這些企業也成為普獲認同的當紅炸子雞。

FDA查廠成業績保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藥廠有經美國FDA官員的查廠,絕對是未來業績的保證,因為近年來美國藥廠為了降低成本,大量採用亞洲國家如中國、印度、台灣、韓 國等原料藥廠的供應鏈,但由於藥品關乎人命,事關重大,FDA官員也要經常飛到亞洲,檢查這些供應鏈的生產品質。

因此,業界也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祕密,那就是一旦FDA官員來查廠,就代表這間廠房的原料藥已打進大廠供應鏈,而且藥品已準備上市,因此,﹁只要看FDA官 員去哪裡,就代表那家公司股票要漲了。﹂這幾年成績特別突出的就是原料藥,包括神隆、台耀、旭富、永日、中化生、展旺等公司,都已在國際間擁有不少的客戶 基礎,也擁有比中國及印度更強的研發量產能力,而且由於藥品範圍廣泛,這些公司的技術及產品都互有區隔,不像國內電子業產品差異化不大,像筆電、面板大家 都做得差不多,因此也不至於有殺價競爭的狀況。

此外,像中橡透過轉投資握有治療龐氏症孤兒藥的專利權,每年可坐收十餘億元的權利金;亞諾法運用台灣電子業的量產優勢,躋身為全球最大的抗體銷售公司;進 階原本以國內的白老鼠等動物細胞培養耗材為主,但如今在海外市場的專業生技服務(CRO)業務每年呈倍數成長,這些都是台灣生技股取得國際認同的明證。

專精生技業投資的合裕管顧公司投資長李世仁認為,美日中三大國,由於彼此間有競爭關係,不見得願意與對方合作,但台灣處於三大醫療大國都能接受的中心位 置,與各國的合作能充分展開,因此,在選擇投資台灣的生技股時,也要考量企業是否具備在國際市場的最佳戰略位置。

3大因素打造高價生技股

1布局中國有成的中概股

佳醫、杏輝、中化、永信、慕德、東洋、商之器、永日、中天、雙美2勤於曝光、熟悉資本市場

東洋、中天、雙美

3與大廠合作、取得國際市場門票神隆、台耀、旭富、永日、中化生、展旺、中橡、亞諾法、進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7

提供一貫化服務 洪鎮海把小公司變大品牌 儒鴻營收創新高的兩大祕密武器

2010-10-18  TWM




曾被視為是夕陽產業的紡織業,近來因ECFA被列入早收清單,再度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其中,以生產彈性針織布為主的儒鴻,金融海嘯時期,不但毫髮無傷,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還較去年同期大增六成多。這家公司究竟有何撇步?

撰文‧燕珍宜

以生產彈性針織布為主的儒鴻,今年上半年繳出亮眼的成績單,營收創歷史新高,達三十七.四一億元,稅後純益約三.五四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六成多,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三元,讓各界驚豔。

儒 鴻的優異成績,屢屢登上媒體版面,儘管媒體一再點名,但是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卻無暇回應。原來,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讓董事長洪鎮海在最近的一個月內,幾乎 從早開會到晚上,火速決定並完成規畫事宜──加蓋一座新廠。以生產彈性針織布為主的儒鴻,究竟為何一夕之間突然暴紅?它究竟有何能耐?

首 先,儒鴻的第一個能耐是將小客戶培養成大品牌。大部分台灣成衣廠,都依賴著國際大品牌養,靠著搶接像NIKE、GAP等大廠的大單,以量取勝但卻薄利多 銷。但儒鴻的作法剛好相反,認為與其被國際大客戶牽著鼻子走,還不如選擇服務有成長潛力的小客戶,和他們一起共同成長,收穫會更大。

反向操作

選擇服務有潛力的小客戶

譬 如,知名加拿大瑜伽服裝品牌Lululemon Athletica,十年前,跟儒鴻合作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他們是我們一點一滴養大,從最開始一年不到四十萬件的訂單,到現在,成長到一個月 高達兩百萬件。」洪鎮海驕傲地說道。從布料開發到成衣的設計製作,都是由儒鴻跟Lululemon一起合作、努力得來,並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感。

Lululemon Athletica的成功,讓儒鴻的名號迅速在國際上傳開,並吸引業者主動上門。例如美國著名的JC Penney百貨,即主動要求儒鴻開發運動休閒服飾系列。「從無到有,付出的很多,相對的獲得也就更多。」洪鎮海說。這樣的合作方式,讓儒鴻有更完整的發 揮空間,同時在研發設計上能進步神速。

第二個能耐是,強大的研發能力。在經驗的堆砌下,儒鴻早已經從代工生產(OEM)轉型至替客戶設計及生產的形態(ODM)。走進儒鴻的展示間,一塊塊、琳琅滿目的新布料,就是儒鴻的祕密武器。

關於儒鴻研發的能耐,一位台灣成衣商透露,她每次在歐洲參加紡品展、挑選最新布種時,常常挑中的布料,事後發現竟然都是由台灣的儒鴻所研發製造的(按規定參加展示的布商必須匿名),讓她很驚訝,原來台灣有如此優秀的針織布廠。

研發取勝

持續開發新布種才能勝出

持 續開發新布種,是讓成衣廠屢屢驚豔的祕密武器。儒鴻平均每年投入三千多萬元,開發出上千種新款布料,是其他專業針織同業的三倍。近年更積極開發多功能性布 料,結合排汗、吸溼、快乾、抑菌、消臭、保暖等六大功能在同一塊布料。儒鴻布料的品質好,價位自然也就高人一等,因此客戶主要以歐美市場為主。不過,為了 更緊密掌握全球趨勢,儒鴻積極在中國、越南、柬埔寨、非洲賴索托等地設廠,提早布局東協、歐盟、非洲等市場。

除布料研發、成衣設計外,儒鴻 還從布料、染整到成衣上下游垂直整合,發揮一貫化廠最大效益,提供客戶從選布到成衣設計製作,一次購足之整體服務。儒鴻擁有全台灣最大的樣品室,共有上百 台車縫機與八十位人員。客戶踏入儒鴻位於北縣五股的公司大門,從選布、設計、剪裁、縫製到拿著完成的樣品坐上飛機,前後只要三天,快速知道並提供客戶需 求,是儒鴻在眾多競爭者中能脫穎而出的絕招。

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表示,儒鴻之所以在金融海嘯時期,呈現爆炸性的成長,關鍵點就在於布料與成 衣的整合成功。對於儒鴻的超優異表現,洪鎮海只說道:「我們的馬步蹲很久了!」最後,儒鴻從公司一開始成立,就堅持一個策略:分散客戶,任一客戶的訂單絕 對不超過公司總營收的一五%。學國際貿易起家的洪鎮海,深諳「集中市場」是很冒險的事情。這個堅持,在金融海嘯時期受到驗證。當別人壓寶單一大公司,而導 致營收大幅衰退高達五○%時,儒鴻卻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洪鎮海解釋,客戶分散,是儒鴻比其他成衣廠更能承受金融風暴的關鍵。分散客戶的 好處是不會大虧,但也會失去大賺的機會。洪鎮海解釋為什麼選擇放棄大賺的機會:「分散風險,間接管理費用高,但是比較踏實,因為訂單要自己去一家一家 找。」出身於苗栗後龍堪輿世家的洪鎮海,大學畢業時,原本父親安排他進入日本公司工作,但因為叔叔的一句玩笑話「你的一生怎麼都靠別人安排?」從此改變了 他的人生。擁有大學文憑的他,為了學習基本功,假裝只有國小畢業,跑到染整廠去應徵工作,當時的染整廠幾乎沒有大學生願意做。就在短短的兩年內,他每天工 作十二小時,徹底了解每個部門,最後還當上副廠長。

洪鎮海深知人生沒有僥倖,唯有穩紮穩打才有成功機會。而已經蹲二十多年馬步的儒鴻,才正要開始大展身手。

洪鎮海

出生:1951年

現職:儒鴻集團董事長

學歷:輔大EMBA

經歷:國光染整副廠長

儒鴻

成立:1977年

2009年營收:61.63億元2009年稅後淨利:3.7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0

廣達備齊三大優勢 揮軍北上 祕密操兵二年 卡位中國雲端商機

2010-11-01 TWM




雲端時代來臨,過去到北京只是為了搶標藝術品的林百里,今年起多了項任務,廣達將在北京設置雲端研發中心,更重要的是,廣達這兩年也如宏達電般,搶攻全球電信、服務業者客戶,尤其是鎖定中國今年開始的兆元雲端商機。

撰文‧黃智銘

過去一年,林百里頻頻造訪北京,外界都以為他如以往般,是盛裝趕赴嘉德或是蘇富比的名畫拍賣會,其實,據林百里身邊的幕僚透露,暗潮洶湧的雲端大戰中,廣達的第一場戰役就要從北京開打了。

上 周(十月二十二日),中國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將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與無錫等五大城市,開始進行雲端運算服務創新試點;這項試點是在最 近中國「十二五」經濟規畫公布之後,新興事業項目的重點工作之一。大陸媒體指稱,二○一○年是中國雲端的「試驗年」,整體商機將在一一年正式起飛。根據國 際科技研究機構IDC的預估,總計從○九年底到一三年,四年之間,全球的雲端商機高達八千億美元,而單是中國就占了一五九○億美元,合計將超過人民幣一兆 元。

台灣的「雲端教父」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早就嗅到大陸雲端商機,鴨子划水準備搶攻這兆元商機了。廣達已經悄悄在北京設立台北林口、上海松 江以外的第三研發中心。林百里接受《今周刊》採訪時,證實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的規畫,並透露了北京研發中心的一些目標。林百里表示,雲端服務中,軟體、服 務是關鍵,而「在地化」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要搶攻中國雲端市場商機,一定要就近設立研發據點,根據當地客戶的需要調整產品。北京只是廣達「全球在地 化」的第一步,明年廣達還要到美國、歐洲設立研發中心。

優勢一:服務為王

非外商科技大廠 提供完整方案事實上,為搶攻中國雲端商機,廣達祕密操兵二年之後,備齊了三大優勢才敢揮軍北上。

廣達一位副總分析,廣達未來切入中國雲端市場是相當具有先天優勢的,因為雲端建設就像是現在的發電廠一樣,屬於基礎建設的一種,任何政府都不希望這樣的架構掌握在國外公司手裡。雲端架構所需的伺服器、儲存設備與轉換器等硬體產品,廣達都有能力設計製造。

過 去一直都幫大廠如戴爾等代工伺服器產品,廣達品質本來就不是問題,現在中國政府希望可以在雲端上做到產品、規格都由自己主導,只是大陸科技廠商在硬體上與 台灣廠商還有相當大的落差,而廣達又是台灣廠商中,少數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所以現在無論是與大陸政府洽談「政府雲」或與電信業者合作,進度都相當 順利。

除政治考量外,廣達在技術上更不容小覷,林百里在今年初曾表示,廣達將推出「雲端祕密武器」,所謂新一代伺服器,也已經開發出爐了。

優勢二:技術為王

降低購買、管理關鍵成本

自 去年入股處理器廠tilera後,今年「祕密武器」正式登場,廣達新一代伺服器代號為S2Q,其內部為八個伺服節點(Server Node),總共有五一二個處理器核心,每秒可以進行一兆三千億(一.三T)次運算,耗電四百瓦。因此,若使用S2Q組合出具有一○二四○個核心的叢集電 腦,只要一個機櫃的大小,耗電只有八千瓦。

林百里強調,雲端在成本競爭上有購買成本、管理成本兩大關鍵,現在廣達在這兩項都已經領先對手,提供最佳效能。

但是,即使有了強大的技術,林百里說,未來的雲端市場跟過去NB(筆記型電腦)代工不同,NB代工拚的是供應鏈管理,雲端則是價值鏈的競爭。在代工市場誰的成本低就可以搶到單子,雲端比拚的是誰可以提供客戶更高的價值。

優勢三:前瞻為王

供應鏈串起價值鏈 「雲」「端」互補過去二年來,廣達雲端部門開會,「宏達電模式」是廣達一直在分析研究的一個重要參考。宏達電的客戶、合作夥伴都是如中華電信、Google這類雲端服務供應商,因此要切入這塊雲端市場,林百里就選了宏達電當作假想敵。

但相對於宏達電高達三○%的毛利率,廣達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僅剩下三.四%,超過二○%的毛利率差距,讓廣達除了雲端的「雲」之外,未來在「端」的手持裝置產品上,也會有機會和宏達電一決高下。

在三個條件都齊備後,廣達在雲端市場布局,儼然有水到渠成之勢,只是要面對台灣代工業者一直在思考的老問題,廣達擺脫代工微利化命運的同時,必然會與現有客戶的利益產生衝突。

現在廣達在NB代工的重要客戶如惠普、戴爾,也都積極在雲端市場布局,成了廣達強勁的對手,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情況下,未來如何面對這樣的考驗,也成了廣達在雲端市場上最大的挑戰。

放眼雲端

3大布局

1.組織重組將企業解決方案(ES)部門改為雲端部門,開發雲端市場所需3C產品。

2.北京設立雲端研發中心,落實軟體、服務在地化。

3.投資tilera處理器廠,開發全球效能最強伺服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7

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搶進雲端商機 股王推手六十歲再戰江湖的祕密

2010-11-08 TWM




曾經一手打造宏達電股王傳奇的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自宏達電急流勇退後,最近也傳出要在六十歲時再度創業,越來越熱的雲端商機,連股王推手也忍不住要重出江湖?其背後真正的原因究竟為何?

撰文.黃智銘

宏 達電今年業績暴發成長,股價一路上攻,穩坐股王寶座,退隱五年的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近來也悄悄復出,在宏達電股東會通過解除他的「競業禁止」條款後,立即 重出江湖接任未上市小公司冠信(Atrust)總經理,身價上億元的卓火土,為何在退休後還想重出江湖?能夠讓他動心的是什麼樣的新產業?

周五的下午,位在雲林縣的「品格英語學校」正在進行結業典禮,被人稱作「阿土伯」的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正被一班國小四年級的學童圍繞,這些學童像是記者般地向卓火土提問,內容從個人興趣到智慧型手機都有,阿土伯相當有耐心地一一回答這些孩童的問題。

二 ○○八年,宏達文教基金會在花蓮縣成立第一所「品格英語學校」,今年又在雲林縣成立了第二所,目前兩所學校一年分別都要接待逾七千名學童,加上學校運作, 一年總預算逾億元,身兼品格學校院長的卓火土,還希望到更多縣市去設立「品格英語學校」,因此,他現在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資金的來源。

君子有所為 再造股王?

為 了繼續推廣品德文化,六十歲的卓火土決定二度創業,今年初他以個人身分入主冠信電腦,而且親自接任總經理,知道這件事情的友人幾乎都說,「這次阿土伯會復 出,都是為了基金會未來發展才做的決定。」冠信是○七年時,由馬玉玲等人所創辦,主要是從事精簡電腦(thin client)的研發,今年卓火土加入之後,資本額擴充到三億元,準備在現在最熱門的雲端運算市場大顯身手。

過去的電腦可以說是「挖水井」 的方式來提供運算能力,所以效能要強才能自給自足,現在雲端時代就進入了「建水庫」的時代,精簡電腦就是雲端時代的「水龍頭」,只具備基本的運算功能,但 只要一開機,龐大的運算能力就可從雲端源源不絕而來,「若你看iPad這個產品,其實也算一種移動的精簡電腦。」國際數據資訊中心(IDC)分析師張祐菖 解釋。在各國政府、電信業積極造「雲」後,對於「端」的需求勢必提升,冠信現在也處在雲端時代戰略有利地位。

今年以來,卓火土已處分至少一五○張宏達電股票(當時獲利約七五○○萬元),目前僅持有宏達電一六七張股票,以這筆珍貴的退休老本投資雲端事業,顯見卓火土對冠信的信心,及對品格教育的堅持。擁有養出股王的傲人經歷,阿土伯重出江湖,必然成為科技圈新話題。

卓火土

出生:1950年

現職:冠信總經理、 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宏達國際執行長 迪吉多電腦總工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3

政大企家班讓全台大老闆又愛又恨的祕密「天下第一班」三十年傳奇

2010-12-6  TWM




究竟是什麼樣的課程,沒有入學考試,也不授與學生正式學位,三十年來可以不花一毛錢宣傳打廣告、不靠國外機構評等,卻吸引近千名各大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搶破頭就讀?

撰文‧林孟儀、孫德萍 圖片提供.政大企家班校友會放眼國內各大學院校EMBA、在職進修單位,有哪個課程沒有入學考試,也不授與學生正式學位,開辦三十年來卻可以不用宣傳打廣告、不靠國外機構評等,還讓各大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年年搶破頭,希望能擠進窄門?

答案只有一個:政大企家班!全名為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企業家管理發展進修班」的企家班,十二月三日將舉行創立三十周年會,三十屆近千位校友,將首度齊聚歡慶開班半甲子的傳奇。

翻開企家班的校友名冊,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宏碁集團共同創辦人黃少華、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前匯豐投資管理集團台灣區負責人宋文琪,來自科技、傳產、金融、服務業的重量級企業舵手,都赫然在列。

也因此,網羅台灣企業精英的企家班,堪稱「天下第一班」,不僅是全球華人第一個高階企業管理進修班,也見證台灣經濟發展轉型的歷程,影響力動見觀瞻!

為走出經濟困局而誕生

時間倒回一九八一年,政大企研所突破台灣嚴峻保守的高等教育學制環境,獲准開設企家班。不經聯考,招收二十名企業家進入研究所就讀,這在當年幾乎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民國六十年我們退出聯合國,就台灣在世界上的立足點而言,政治上已經是不可得了,一定要以經濟立國。」一九七四年學成歸國,到政大企管所任教的退休教授 劉水深回想,當時台灣的外銷金額非常弱,連百億元都沒有。對於亟需改變經濟結構的台灣,企管教育升級刻不容緩,而且必須從掌舵的「企業老闆」下手。

不像現在十八分就能上大學,八○年代,大學窄門非常難擠進,學位是非常貴重的名器,更遑論不經筆試,僅靠推薦甄選就可以念研究所。劉水深的提案引發校內各 方反對聲浪,連校門都走不出去;但他極力說服當時也是學經濟出身的校長歐陽勛,想方設法說服教育部,才得以開班,但不能授與學位,始終只能算是個「學分 班」。

以辯證、詰問方式授課

但三十年來,企家班以小班制、精英主義的方式,「精雕細琢」了近千位企業領導人或高階主管,不僅在台灣企業界打響了名號,也為華人高階管理教育樹立了與眾不同的典範,被許多教育機構爭相學習參考。

當年三十三歲、剛從國外學成歸國的司徒達賢,採取個案教學方式,以學術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即席發言,以辯證、詰問的方式授課是一大特色。「就像『用鑽石 研磨鑽石』的方法,」司徒達賢認為,將一堆鑽石放在籃中用力搖動,讓鑽石互相切磋、砥礪,久而久之,自然顯現出晶瑩剔透的耀眼本色。

第一屆的企家班校友中,有奇哥董事長陶傳正、美吾華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今日重溫舊夢,多數人的反應是:「惡夢一場!」啃原文書、開夜車準備報告、擔心被 當,或上課不專心被老師當場抓包等畫面一一重現。平日受人尊敬的大老闆們深怕顏面掃地,還曾有必須補考的大老闆一再懇求媒體不要曝光!

特別的是,早年交通不發達,家住中南部的老闆得克服時空阻礙的挑戰,每周北上。有遠自高雄搭飛機來上課的,也有從雲林、台中開車來上課的,風雨無阻,三年如一日。

例如第一屆校友、在雲林北港經營萬有紙廠的董事長許清俊,畢業於台大化工系,進企家班時,公司剛上市。強烈想汲取管理新知的他,經常連夜開車北上,準備隔天上課,下課後總接近子夜時分才返抵家門。

除了每周兩天上課外,每逢周末小組討論,許清俊也照樣趕到;密集的南來北往,車子耗損可想而知。於是一年後,許清俊就改裝了台灣最早的「行動辦公室﹂,將 裕隆的座車升級為賓士,車內加裝了高級的照明設備及電視機,讓他一方面可以在車上審閱核批公文,同時還可以在晚上下課回家的路程中觀賞節目。

「每次一到要北上上課或是南下返家時,我都非常興奮。因為在工廠和工人玩完黑手遊戲後,又可以去當很斯文的學生!」許清俊笑說。不斷在理論與實務的情境間轉換,深感受用。

「我特別感謝第一屆同學,因為他們無私的分享,讓從來沒有在企業工作過的我,能夠一層層吸收實務經驗,修正充實我的學問。」從第一屆至今三十年從不間斷,教授「組織理論與管理」及「企業政策」兩門課程,身膺企家班總導師重任的政大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感動指出。

家族企業取經升級之道

企家班歷屆中,有許多校友來自「家族企業」,也有不少「企業家族」就讀;一批批流著相同血緣或頂著相同企業光環的高階經理人,都將此當作王儲接班或黃埔一軍的培訓基地。

其中家族企業中不乏夫妻檔,如第八屆萊爾富便利商店董事長汪林祥、第九屆葉淑貞,第二十六屆研訊科技董事長徐紳紘、二十九屆安勤科技董事長劉俐綺等;兄弟 姊妹檔,如第十屆桂冠實業董事王正一、十二屆王坤山及十四屆王正明;第二十七屆陳敏鷗、二十九屆陳敏薰等,都前後攜手來企家班取經。

「本來我們這代是講親情,現在則是重概念。由於學了一樣的思考模式,對溝通的速度和效果都加強了。同樣處理一件事,過去會磨得比較久,現在不用解釋太多,讀同樣一本書就是有這個好處!」桂冠實業董事長王坤山指出。

有六十年歷史的泰山企業,先後也有五位家族成員進入企家班磨練,第十四屆、集團董事長詹岳霖也體會到:「在經歷企家班的洗禮後,彷彿像電腦換了顆新的 CPU(中央處理器),讓我在帶領企業做決策運算時更快、更精準,我們使用共同語言及管理工具經營這家公司。」第七屆的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橫跨產官學 界,認為企家班對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讓許多原本只靠順利接單起家的小企業,其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得以脫胎換骨,帶領企業升級。

林信義特別舉製造汽車零件起家的信昌機械為例,總經理奚志雄當年在他推薦下進入企家班,一路從一年十幾億元的營業額,發展到現今台灣一年五十億元、大陸四、五百億元的規模。「經過企家班歷練,他們變成經營者,完全開竅了,後來又把第三代送進去。」林信義說。

對企業而言,企家班更是培訓領導人才最有效的方式,包括中華汽車、宏碁、台灣人壽、元大金控等資訊、汽車、保險金融龍頭產業公司,都長期推薦人選就讀;此外如微星科技、精技電腦、惠普科技、欣技資訊、雄獅旅遊、康福旅遊等公司,多位高階負責人也沒有缺席。

企業接班人培訓搖籃

宏碁集團可說是追隨企家班最久的企業,從第三屆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開始,每年都固定推薦人選就讀企家班;因此每年度,集團的推薦名單,就成為宏碁集團內部的一件大事。

第九屆宏碁集團董事長王振堂,回憶當年千辛萬苦才踏入企家班的往事:「以前在我們的認知是,其他系所雖是以台大為第一志願,但是要念企管,就非到政大不 可。企家班每年要從一百七、八十位各界精英中篩選出二十多人,本來就是擠破頭的事,再加上企家班主張多元,不希望成為某一企業集團訓練所,因此整個宏碁集 團及關係企業,數千人中只能推薦一位,哇!真是搞死人了!」現今身為集團總舵手的王振堂透露,他光是在宏碁內部就申請了兩、三年,「我們還會打電話給施振 榮先生問『你到底要選誰?』但施先生總是守口如瓶。」王振堂幽默地說:「所以前兩次我為什麼會被刷掉,完全不清楚。」

反映台灣經濟的走向

「企家班就是台灣經濟的縮影!」從第十二屆起就開始在企家班開授「國際企業管理」的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強調,企家班學生的組成結構,反映台灣經濟的走向。

從早年來自製造業、科技業的學生占多數,到四、五年前企家班開始引進服務業背景的學生,今年剛開始第三十屆,班上更出現了海霸王、鬍鬚張魯肉飯、新天地餐飲等企業的負責人,而且新進學生,近半已擁有國內外的MBA或EMBA學位。

三十年等於一個世代,于卓民發現,企家班近五年來最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校友,其第二、三代也相繼入學,為接班做準備;如信昌機械、泰山企業、桂冠實業、光泉企業、合隆毛廠、全日美實業等。企家班儼然成為老字號企業一脈相承的最佳接班訓練平台。

今日國內EMBA等在職進修相關課程俯拾即是,面對連對岸EMBA都來台搶學生的嚴峻考驗,于卓民相信,保有「公開推薦」、「甄選委員會」的傳統制度,能 按產業別、企業規模、職位等指標嚴加權衡,「我們擁有挑選學生的權力,這是最大的特色!」不靠一紙學位證書肯定,政大企家班依然能頂著隱形的桂冠,繼續帶 領台灣產業與時俱進,迎向下一個三十年。

企家班家族名人表

夫妻檔

萊爾富超商董事長汪林祥(第8屆)

夫人葉淑貞(第9屆)

研訊科技董事長徐紳紘(第26屆)安勤科技董事長劉琍綺(第29屆)

父女、父子檔

桂冠實業董事王正一(第10屆)桂冠實業資管經理王亞倫(第30屆)合隆毛廠董事長陳焜耀(第10屆)

兒子陳彥誠(第28屆)

元大集團前總裁馬志玲(第21屆)元大金控前營運長馬維辰(第26屆)

兄弟姊妹檔

台南企業董事長楊青峯(第5屆)副董事長楊女英女英(第13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2

以不變的核心價值順應時代變遷 老店長青100年的祕密

2011-1-17  TWM




創業雖艱,守成更不易。企業要能稱得上「百年企業」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在台灣的百年老店,幾乎都是地方性傳統店鋪,且不外是代代傳承的家業。

這些清末民初就創立的店面,隨著時代變遷,如何屹立不搖?

撰文‧黃筱雯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年度白皮書最新統計,全台一百二十三萬家中小企業中,僅五分之一經營超過二十年,「二十年」可說是企業邁入長青的第一道關卡,但許多 僅擁有單一店面的在地企業,卻跨過了五個二十年,成為屹立不搖的百年企業,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一家企業是否可以延續百年,其實和產業別有很大相關。在台 灣,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店,通常有兩種歷程,一是經過清末、日治時代與民國初年三個時期;另一個是從民國元年開始成立。這兩種歷程都橫跨了日治時代與光 復兩段政治變動,因此要能不受政治波動而存活,基本上有三種類型產業。

穩定的家庭關係是根本

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鄭義隆解釋,一種是清末日治時期的獨占事業,如糖業、樟腦、茶葉等大宗貨物,這種民生用品不會因時代變動而失去市場;另一種是食品業, 民以食為天,不論日子如何動盪,吃,永遠是生活的一環,因此也不會受政治影響。最後一種是工藝品,如鐵具、農具、模具等,這些與當時農業環境息息相關的工 具,因為其必要性而存留;但是現在環境變遷,經濟不再以農業為主,需求減少,工匠流失,百年工藝店面屈指可數。

這些產業剛好不易受外部政治、經濟環境變動所影響,具有先天優勢,但是企業內部的世代交棒與在堅持核心理念下的趨勢應變能力,才是成就百年企業的重要關鍵。

企業的生命是由經營者所賦予的,因此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一環。鄭義隆用了四個字形容百年企業的最大原因:子孝孫賢。「百年的時間,通常是歷經三代到五代, 要五世齊昌才能成就一個百年,子孫願不願意接班是最重要的問題。」鄭義隆舉例,今年剛滿一甲子的鬍鬚張已經過三代傳承,像玉珍齋、舊振南餅店這種超過百年 的店鋪,早已超過四、五代接手。

另一位台大國企系教授吳青松也認為,穩定的家庭關係是關鍵,「通常台灣的百年老店都是家族傳承,若內部不和、無法溝通,老店生命就無法延續。」相較於國外 許多超過百年的大企業,已由家族傳承轉為專業經理人,台灣百年企業仍舊以家族接班為主,一來子承父業觀念較深,二來精神傳承與管理也較為方便。丸莊醬油董 事長莊英堯曾說過,許多尖銳問題如果不是兒子向他提出,專業經理人可能永遠不會讓他知道,家族和諧關係的重要也可見一斑。

「人和問題之後,天時地利是接下來的考驗。」鄭義隆說,「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清楚的描述台灣的發展過程,在最早開發的府城台南、彰化鹿港,是全台擁 有最多百年老店的地區。台灣百年企業多為單一店面,且在地深耕,因此地理位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郭元益,發源地剛好就是現在台北市士林商圈,因此當士 林開始蓬勃發展時,也一併帶動郭元益成長;基隆李鵠餅店,位於基隆港灣,日治時期基隆港開港,附近商業活動頻繁,李鵠餅店也因此躥起。

懂得彈性調整才是王道?

行業不變,但隨著時代,商品與服務內容必須有所改變,無法應變終將淘汰。許多台北市迪化街上中藥行,因為西醫普遍,生意大不如前,歇業者比比皆是;台南市傳統布街,也因為購布做衣人數銳減,一一熄燈。

懂得彈性因應,才是百年老店找回第二春的祕密。百年王德傳茶莊,一度因為經營不善歇業,第四代王雅鈴改用精品方式經營傳統茶葉,不僅為王德傳改頭換面,更 與頂新集團合作推出飲品,現在更成為頂新關係企業。高雄三和瓦廠成立觀光工廠,結合人文讓凋零的瓦業起死回生;新莊翁裕美麥芽糖認為現在市場對產品外觀要 求甚高,毅然以PP罐取代傳統鐵罐,設計新式外包裝,透過羿方食品行打進連鎖通路市場,並與農會合作外銷國外,現在年營業額可達數百萬元以上,成績斐然; 但這一作法最初也得不到長輩認同。

吳青松說明,許多新生代接班人出國深造回來,擁有全新視野想一展身手,但老一代的觀念仍舊保守,新舊觀念衝擊,如果無法找到平衡點,企業生命就算不死也是凋零。

即使經營之道須配合時代更動,但根本的傳統精神不滅,才是令老店屹立不搖的原因。「客戶也是世代,百年老店的名氣靠的是族群累積。」吳青松歸納,一個企業 的精神如果能得到客戶認同,這個信任感會一代接一代的傳下去,「雖然企業需要順應時代不斷做出改變,但最核心的概念是不變的。」所有的改變全是繞著這個不 變的核心而衍生,這也是百年老店得以長青的真正關鍵。

不論是半百還是百年,一家企業要成功地走幾十個年頭,很不容易,在老店的光環下,最令人敬佩的,還是人們為老店招牌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

繼續傳承!

全台23家知名百年老店一覽

永泰興

成立年:1886

招牌:蜜餞

玉珍齋

成立年:1877

招牌:奶油酥餅

新復珍

成立年:1898

招牌:竹塹餅

百年油飯

成立年:1900

招牌:油飯

翁裕美

成立年:1901

招牌:麥芽糖

店名 成立年 招牌商品

施美玉 1756 香

振味珍 1808 肉包

嶢陽茶行 1842 茶葉

王德傳 1862 茶葉

郭合記 1869 刀

乾元參藥行 1875 中藥材

店名 成立年 招牌商品

郭元益 1876 中式喜餅李鵠餅店 1882 鳳梨酥三和瓦廠 1885 磚瓦源利軒 1888 黑糖糕佐藤糊紙店 1890 紙藝舊振南 1890 綠豆椪

店名 成立年 招牌商品

犁 記 1894 台式月餅度小月 1895 擔仔麵

金樹山 1896 珠寶

老雪花齋 1900 雪花餅郭家筆墨 1908 筆墨丸莊醬油 1909 醬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1

大潤發香港上市 母公司仍有祕密武器 買南山 台灣潤泰股價添新火?

2011-1-17 TWM




潤泰全和潤泰新除了轉投資中國大潤發,如今又多了南山人壽這隻大金雞,來自轉投資的收益勢必更加可觀。當中國大潤發掛牌、母以子貴題材減弱後,南山人壽將是兩家母公司的另一層收益來源

撰文‧周岐原、林讓均

在台股之中,憑著轉投資題材大漲的個股,持有中國大潤發的潤泰全、潤泰新是其中代表。

當大潤發準備在香港掛牌之後,市場普遍認為,飆漲一大段的潤泰全和潤泰新,可能跟著利多出盡。不過隨著尹衍樑以兩家公司為主體,拿下南山人壽經營權,潤泰 全和潤泰新的重要性也跟著凸顯出來。未來這兩家公司在同時握有南山、大潤發兩隻金雞母、正式成為控股公司後,加總收益將十分可觀。

號稱潤泰集團金雞母的中國大潤發,預計在二○一一年第三季,以Sun Holdings Greater China Ltd.為主體公司,在香港掛牌上市。這個「金字招牌」對母公司股價的影響力極為驚人。

大潤發中國奪冠 母公司股價直飆以實際持股比率來說,潤泰全、潤泰新對中國大潤發的持分實在不高,分別只有一四.七%和九.六%。但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資量販店後,「大潤 發」招牌宛如燙金,為兩家母公司股價點火。例如○九年起,持股比重較高的潤泰全股價,就從十九.一元漲到一○年的一○八.五元,漲幅達五六八%,遠遠超過 加權指數的七成。

至一○年底,大潤發已在中國五十七個城市開出一四五家店,今年上看兩百店。值得注意的是,大潤發單店年營收金額平均達新台幣十五.七億元,勝過沃爾瑪與家 樂福的十一億元與九.一億元。預計一○年總營收可再成長二五%、達到人民幣五○六.五億元(約新台幣二二八○億元)水準。

營收以超過二成年成長率穩定成長的大潤發,為潤泰全、潤泰新帶來的獲利也相當不錯。法人預估,大潤發對潤泰全稅後獲利的貢獻,將從○九年的新台幣八.六九億元增加到一○年的十二.七六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貢獻達一.七九元。

黃明端讓大潤發經營坪效勝過對手潤泰全、潤泰新能夠連二年上演「母以子貴」大行情,頭號功臣是中國區執行長黃明端。在他的精密管理下,原本勉強搭上量販業 末班車的大潤發,從○一年起,就以平均每年開店逾十家的速度擴張;讓大潤發得以後發先至,在○九年第一季就打敗法國量販品牌家樂福,成為中國量販霸主。

提早布局二、三線城市據點的大潤發,比對手更早取得消費者的品牌認同。黃明端曾指出,只要城市人口規模達二十萬,大潤發就敢展店。

大潤發提高戰力的祕訣,是力行「中央採購」原則,八成以上商品都由中央統一採購、盡可能壓低價格。因為中國大潤發和合作夥伴、法國量販業者「歐 尚」(Auchan)的採購量實在太大,公司不僅養出了一整條量販供應鏈,且為了供應當季水果,還包下中國各地的果園,採契作生產。

另一個祕訣,是大潤發大量聘請當地人才為店長,授權他們端出對應當地市場的獨家商品,就連促銷品項也放手讓分店彈性定價。就這樣,中國大潤發曾有一天超過三百萬人進店的紀錄,每天經手現金流高達人民幣一五○億元!

對於中國前景,一○年十一月底黃明端難得回台現身演講,他對大潤發的前景連番點頭說「看好」。他表示,一一年剛啟動「十二五規畫」的中國,有「城鎮化」、 「城市群」與「所得倍增」三張王牌;這不只加強他讓大潤發搶當「中國沃爾瑪(Wal-Mart)」的信心,還樂觀預期中國將有第二個,甚至第三個沃爾瑪出 現。

一切向沃爾瑪看齊,說明中國大潤發的經營野心。攤開沃爾瑪的經營數據:全球分店數量超過八六○○家,市值五.六七兆元。如果未來能逐步複製這種營業規模, 大潤發的股價勢必「轟動武林」。而台股投資人當前最關心的問題,首先就是大潤發掛牌,對原本題材十足的潤泰全和潤泰新,可能帶來何種影響?

市值能達市場期待的百億美元?

「大潤發(股價)怎麼走,潤泰全和潤泰新就跟著怎麼走,」一位經理人私下表示,只要時程確定,眼前就有大好題材的潤泰全、潤泰新,可望展開另一次比價行情。

但隨著掛牌時間接近,從上述兩檔個股撤走的資金,可能也將越來越多。「想買大潤發的人會全部轉向,造成資金排擠效應。」這位經理人說,由於這兩家公司本身實力平平,除了大潤發之外,實在沒有太多亮點;所以大潤發掛牌後的業績和股價發展,將決定這兩檔股票的未來方向。

第二個關鍵是,大潤發市值到底有多少?市場盛傳的「一百億美元」數字,是否可能成真?根據二家法人研究部提供的公式推算,卻得到否定答案。例如比照沃爾 瑪、用單店平均市值回溯推估,則今年底將擁有二百家分店的大潤發,市值約為四十四億美元,就算再加五成溢價,市值仍不到七十億美元。

另一個方法,是用市值營收比(Price-to-Sales Ratio)估算大潤發的可能市值。在國際通路同業當中,沃爾瑪的市值營收比是○.四七、德國量販商麥德龍(Metro AG)是○.三○、好市多(Costco)則是○.三八,三家同業的股票總市值,都不及營收的水準。在此情況下,即使讓大潤發享有一倍市值營收比,一○年 營收五百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大潤發,市值也只有七十五億美元,與百億美元的「市場期待」仍有落差。

一位法人也提醒,大潤發上市前的準備工作,有一項是合併歐尚的四十家據點。在歐尚績效不如大潤發的情況下,雙方能整合到何種程度,對大潤發又能產生多少效益,都還有待評估。

不過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大潤發將營收換算成美元,數字將會持續增加,同時握有中國內需和人民幣升值兩大題材的大潤發,勢必成為法人關注的焦點。而 潤泰新和潤泰全,雖然因為大潤發上市,各自擁有新台幣三二七億元和二一三億元的潛在貢獻,不過預料走勢仍將回歸理性,成為單純的收益股。

同時擁有兩隻金雞母

「可以買兒子的時候,媽媽的吸引力就降低了。」原本法人普遍認定,大潤發上市之日,就是潤泰新和潤泰全題材結束之時。不過當尹衍樑操刀,由潤泰新和潤泰全拿下南山人壽,兩家公司的格局頓時截然不同。

根據計算,南山人壽不僅是國內公債的最大投資人,也握有九百多億元的未實現金融利益;在此同時,南山還能再投資房市的金額超過五千億元,股市則逾四千億 元。即使未來可能需要增加提列準備金,南山人壽也能為潤泰全及潤泰新帶來大量收益。若日後南山能成功在台上市,兩家母公司又多增添一層想像空間。

因此,在同時握有南山人壽及中國大潤發之後,潤泰全和潤泰新的發展,仍值得持續關注。

中國大潤發

成立時間:1998年

資本額:約1.11億美元負責人:黃明端(執行長)

主要業務:流通銷售

店數:145家(截至2010年底)營運節節上升 中國市場奪冠——大潤發營收獲利穩定成長

時間 年營收

(億元人民幣) 稅後純益

(億元人民幣)

2008年 335.46 10.4 2009年 404 12.9 2010年 506.5* 17** *為自結數字 **為預估數字 製表: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4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 成華航祕密武器 打造幸福經濟艙 麵包量產待考驗

2011-1-24  TWM




為了爭取二○一○年世界麵包冠軍的吳寶春點頭合作,華航可說吃盡了苦頭。即使吳寶春的要求再嚴格、步驟再繁複,再苦華航也甘之如飴,因為他是華航今年營運的祕密武器!

撰文‧黃筱雯

華航二○一○年第四季營運出現小虧損,一一年營運前景似乎出現烏雲,但華航其實已準備好一項吸引客源的祕密武器,這項武器就是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除了頭等艙與商務艙外,未來經濟艙客人也可以吃到幸福的麵包,希望吸引一波吳寶春粉絲的搭機潮。

華航於一○年九月,宣布與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合作,現在只要乘坐華航頭等艙與商務艙,就可享用到獲得吳寶春認證的冠軍手做麵包!

一○年三月,當吳寶春一獲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華航總經理孫洪祥立刻向吳寶春提出合作計畫,從討論到簽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又花了一個半月研發新口味與教學,這世界冠軍等級的麵包,才終於飛上空中。而吳寶春對品質的嚴格要求,讓華航費盡苦心。

「我們現在一天要做兩千個麵包,而且一定要手做!這樣他(吳寶春)才願意認證。」華航空服副總經理石炳煌說,在正式教學前,華航還特地帶吳寶春參觀整座中央廚房,乾淨整潔的工作環境,果然獲得吳寶春青睞。

合 作至今已四個月,華航的誠意吳寶春深切的感受到。「做手工麵包,品質很重要,因此不管是在哪裡推出,只要是我的配方,怎樣都是我的責任,寧願少賣一點,也 要顧好品質。」吳寶春說,「而華航很有誠意,而且我們理念相同,十分值得信任。」當初吳寶春之所以願意與華航合作,原因之一就在於推廣台灣農產品。吳寶春 的經紀人劉映虹表示,當初有許多企業前來提出合作,航空業也不在少數,甚至還有跨國麵包業者前來敲門,「但是華航承諾採用吳寶春指定的台灣本土食材製作麵 包,加上品牌知名度高,形象也好,因此出線。」現在華航客艙提供的麵包,是經過兩個月的反覆試做,再由吳寶春試吃合格後才推出的。由於吳寶春的店面在高 雄,常常華航麵包試做一出爐,立刻裝袋包好快遞到高雄讓吳寶春試吃,為的就是要得到吳寶春的認可,「等到他點頭說『嗯,八十分,可以了。』我們才能上飛機 啊!」總經理孫洪祥笑說。

除了華航瘋吳寶春外,現在吳寶春高雄店面的提供者、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當初也是看到吳寶春認真中肯的一 面,才願意無條件提供都廳苑的黃金店面供吳寶春開業,陳武聰也笑說,「沒想到他店裡的生意這麼好,也讓來看房子的人多了不少!」現在華航希望能在經濟艙也 推出冠軍麵包,可是因為人力不夠,希望用機器取代,但吳寶春擔心品質無法達到完美,遲遲不肯認證,雙方仍在溝通尋找辦法。為了得到世界冠軍的認同,華航上 下仍在全力尋求解決方案,吳寶春的麵包,也許可以為華航的營運打一劑強心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8

追近英特爾 市值倍增的祕密 世界越輕薄 台積電越賺錢

2011-1-31  TWM




台積電市值在十二年內,從一兆元倍增到二兆元,但同時間,英特爾從八兆元掉到三兆多,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這中間,到底有何玄機?

撰文‧林宏文

正當科技代工產業面臨低毛利挑戰之際,一樣做代工的台積電市值卻突破台幣兩兆元,躋身全球科技業市值排行第十二強,張忠謀也登上半導體製造之王寶座!同樣是做代工,十年後的命運卻大不同,台積電有何過人之處?未來它還有另一個黃金十年嗎?

前三十強唯一代工公司

為何以代工製造起家的台積電,不僅沒有﹁保三、保四﹂的問題,還能夠在全球科技業扮演重要角色?從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除了微處理器及記憶體之外,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等3C產品用的邏輯晶片,有一半都是台積電生產的。

若以晶圓生產量來看,目前台積電僅次於三星電子,已超過英特爾;但三星電子有九成生產量都集中在記憶體,台積電可說是真正的全球晶圓之王。

統 計全球目前市值前三十大的科技公司,前十一強分別是蘋果、微軟、Google、IBM、甲骨文、三星電子、英特爾、思科、惠普、高通及Canon,台積電 排第十二位。至於在前三十強中,台灣有兩家入榜,另一家公司宏達電排第二十六位。更有趣的是,在這三十強中,只有台積電一家是純粹代工製造的公司,其他公 司都有自己品牌,這是台積電最特別之處。

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只要一停產,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就無法出貨。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當時全球電子業已感受到供應鏈停擺的衝擊,十二年後的今天,台積電的影響力更擴大,若再發生一次地震,後果恐怕難以想像。

談到一九九九年大地震那年,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較時點。因為,那一年台積電市值第一次突破一兆元,距離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台積電,大約是十二年的時間,如今,二○一一年台積電市值再破二兆元,剛好又隔了十二年,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相 較於台積電的十二年大躍進,其他競爭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英特爾市值從八兆元掉到如今的三兆多元,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聯電則從八千億元 (只計算當時晶圓代工部分)掉到二二○○億元。至於增加的公司,除了三星電子從一兆元增加到三兆多元,其他都是像高通、博通、聯發科及恩維迪亞等IC設計 業。

一九九九年時,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分別只有當時英特爾的六%及七.八%,如今,台積電的營收是英特爾的二八%,獲利約為英特爾的五○%,雙方差距又更縮短;這讓兩者的市值更為接近,從之前的八分之一,到如今是英特爾的三分之二。

市 值的躍進,背後代表的,當然是企業影響力的提升。去年五月,蘋果超越盤據二十多年市值龍頭地位的微軟,主因是蘋果對全球3C電子業的影響力,已明顯超前仍 困在個人電腦業的微軟。更早之前的○五年底,Google市值領先思科,也代表Google對網路產業帶來的世代移轉,已經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台積電上升,英特爾下降,當然不僅是財務數字的增減而已,背後代表的還是影響力的消長。近年來,英特爾在行動通訊晶片屢屢失敗,而擁有全球九成以上市占的ARM陣營,全部把外包訂單都下到台積電,這是台積電影響力的提升,更是市值倍增的關鍵。

大 幅拉近與英特爾之間距離要做到全球半數訂單都下到台積電,其實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主因是要取得客戶的信任是很困難的。過去,大部分半導體公司都有自己的 工廠,製造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環,因此,美商超微(AMD)創辦人桑德仕就說過一句千古名言,﹁有晶圓廠的才是真男人。﹂即使到今天,超微長期無法突破英 特爾的封鎖,但製造部門的人仍然不願意撤退,只是把製造分家,找到中東阿布達比的資金後,想繼續當一位﹁真男人﹂。

至於龍頭英特爾,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製程技術,靠著這項優勢推動個人電腦的替換;但如今電腦成長動能趨緩,市場成長動能轉到行動與應用,而英特爾的技術又被三星及台積電逐步追上,自己又無法跳脫電腦產業的範圍。

可是,英特爾內部仍非常抗拒把製造外包給別人,兩年前原本與台積電談好Atom晶片的代工計畫,但在製造部門的抵制下,最後無疾而終。

同 樣以一九九九年的產業形態來看,當時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僅占全球半導體產值七%,但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已達到近二五%。也就是說,把訂單交 給台積電生產的這群IC設計公司,包括高通、博通、聯發科等公司,在這十多年間取得了空前的成長;但靠自己晶圓廠生產的企業,成長則明顯趨緩,這是台積電 能夠快速成長的關鍵。

台積電能夠爭取到這麼多客戶的信任,當然是來自其他台灣企業絕無僅有的紀律及執行力。

從創立開始,台積電的企業風格就採美式作風,一切以紀律與績效為重,這樣的管理方式,創造了空前的成功。

張忠謀曾說,企業最重要的是創造附加價值,台積電的附加價值,就是來自持續維持資本投入及技術領先,前者是滿足客戶需求,擴大經濟規模,創造的是營收;後者則是建立技術障礙,拉大領先差距,提升的是毛利率。

一位台積電的員工開玩笑說,會從台積電離職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了三、四年後,發現競爭者太多,升遷無望的人;另一種則是做了十幾年,準備要退休的人。張忠謀創造了一個讓員工高度競爭、提早富足退休的環境,這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隨著電子設備的行動化、輕便化,有更多的競爭者打破過去微軟、英特爾的「Wintel」聯盟,加入IC設計領域;只要世界更開放、更輕薄,台積電就一定有另一個黃金十年,第三個兆元市值目標一定會很快到來。

除了台積電,全球晶圓廠12年來大多數市值大幅下降

眾人皆降我獨升

公司

1999年市值

(兆元) 2011年市值

(兆元) 跌幅(%)

英特爾 8.00 3.00 62.5 德儀 1.80 1.10 39.0 聯電 0.80 0.22 72.5 美光 0.54 0.29 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