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一般的高賣低買:5.68億賣出,500萬買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59

西弗吉尼亞商人Justice在2009年出售了其家族的煤炭開采公司。數年之後,這家公司又回到了他的手中,買入價僅為當年他出售價格的1%。這神一般的高拋低吸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Jim Justice在2009年以現金和股份的方式將家族企業Bluestone Coal Corp出售給了俄羅斯的梅切爾集團,總售價達到了5.68億美元。如今,他又以500萬美元的價格將Bluestone Coal買回,並重命名為Bluestone Resources。作為回購的一部分,Bluestone Resources開采和出售的煤炭將給予梅切爾集團3美元/噸的專利費。

在周二接受彭博通訊社采訪時,Justice高調宣布,

我們正在為未來做準備,預計未來三個月內公司將提供150個煤炭工作崗位。

梅切爾集團2009年買入Bluestone之時正值煤炭價格高企之際,當時中國對於煤炭的需求十分旺盛。不過隨後市場就由盛轉衰,煤價也一路走低。Bluestone主打的冶金煤炭更是遭到重創。去年4月梅切爾集團被迫將Bluestone 閑置,Justice則藉此完成驚天抄底。

梅切爾集團並非第一家高買低賣的國外公司。俄羅斯最大的鋼鐵企業謝韋爾鋼鐵公司去年7月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拋售了坐落於賓夕法尼亞的煤炭公司Corsa Coal Corp,該價格不到六年前謝韋爾買入時的十分之一。

2014年10月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宣布以象征性的1美元價格出售其在加拿大煤炭公司Grande Cache的股份。三年前丸紅和其貿易夥伴買入價格為1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96

物聯網商潮韋僑在RFID領域的高本益比

2015-11-02  TWM

除了產業物流與製造業積極導入,一般民眾對RFID技術使用,也不再局限於門禁與支付工具,關鍵就在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也讓韋僑有機會在產業競爭中獲取龐大商機。

全球經濟低迷,物聯網商潮剛好給了文明進化新夢想的寄情,在台股,物聯網供應鏈相關公司正以股價高本益比回應新夢想。

韋僑(六四一七),長期深耕RFID(無線射頻辨識),正向連結物聯網商潮,其在台股IPO(首度公開發行)股價走勢中,正反映高本益比內容!

日本軟體銀行(市值七.七八兆日幣)擁有日本最大的網站、電子商務市場和第三大移動通訊公司, 長期專注於IT業(網路、電信等)創業投資,一九九六年投資雅虎一億美元,現值達八十五億美元,九九年投資阿里巴巴三五○○萬美元,持股三四%,現值達六 五三億美元,九九年至今,軟銀內部報酬率(IRR)高達四五%。一五年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公開表示,物聯網是軟銀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三大發展方向之一。成功 者的投資邏輯,值得投資人細究其中端倪。

本文由工作夥伴劉珉豪(一九八八年∼,輔大經濟系、國際貿易金融學系)撰述,我加以修正完稿,與讀者共勉。

「物聯網」透過資料擷取與通訊,連結實體物件與虛擬數據,進行控制、偵測、識別及服務;而RFID技術正是以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數據,正好成為物件與數據間的最佳連結,是物聯網商機爆發下新崛起供應鏈。

RFID目前幾大應用產業中,零售類占比四○%最高,其次,非接觸式卡片(如悠遊卡、門禁卡等)二○%、大眾運輸票券九%、物流及庫存管理七%、工業應用五%。

零售服飾業以全球市值最高的快速時尚品牌ZARA(市值一○二○億歐元)為例,一三年起產品線全面植入RFID晶片,精準掌握各店庫存及服飾位置,提高管 理效率八○%,並透過記錄消費者拿取衣物次數,蒐集顧客習性,以對應推出新產品,因而締造一五年上半年營收成長一七%佳績,遠高於過去五年一○%的複合成 長率。

此外在各種工業製造中,RFID運用亦日漸普及,德國戴姆勒(市值八一六億歐元,賓士母公司)旗下引擎製造公司Detroit Diesel,其工廠藉由RFID搭配平板,取代零件說明書每月五十五萬張用紙量,省去四十八小時前置作業時間。

德國博世(BOSCH,年營收四八九億歐元)旗下組裝廠力士樂(Rexroth),應用RFID於兩千多種零件,讓同一生產線,可生產多樣產品,執行快速換線,實踐少量多樣並且高度自動化製造理念,成功提高產線一○%的產量。

除了產業物流與製造業積極導入,一般民眾對RFID技術使用,也不再局限於門禁與支付工具,關鍵就在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普及。

過去RFID受限於讀取設備昂貴,須大量使用才符合成本效益,但隨智慧型手機NFC(近距離無線通訊)功能啟動,手機成為RFID個人讀取器,各種高端商 品防偽、生產履歷,甚至到配送過程的環境監控,都可能透過個人行動裝置輕鬆讀取,未來可應用方式有無限發展空間。

據IDTechEx統計,全球RFID產值從一三年七十七.七億美元,至一四年八十八.九億美元,成長一四.四%,預計至一八年達兩百億美元,年複合成長 率達二二%,成長潛力驚人,隨應用面不斷擴展,產業高成長態勢已確立,切入其供應鏈者將備受市場重視與矚目,相關公司股價高本益比,順勢而起!

韋僑成立於一九九九年,資本額三.五六億元,為RFID Transponder(無線射頻識別詢答器)專業設計製造廠,產品線包括RFID Tag八八.七%、Label八.三三%與其他二.九七%。

董事長曾穎堂(一九四八年∼,同為希華電子董事長),充分授權總經理江鴻佑(一九六四年∼;南加大電機工程碩士),一位電子產業老前輩預見了產業未來成長潛能,積極培育與扶植後進的優秀團隊,給予資金支持並親自參與公司每周經營會議;總經理則全力衝刺公司業務與技術,董事長的經驗與支持,成了公司前進最強大後盾。

RFID並非全新技術,但物聯網、大數據、工業四.○這一系列大時代產業浪潮,將其推上浪尖,各家廠商紛紛在RFID技術尋求自己利基,韋僑有機會在產業 競爭中獲取龐大商機,並占有一席地位:1、 全製程廠內完成:韋僑從天線設計製造、IC封裝到最後產品測試全製程,皆不假手他人,同時自行開發的SRF檢測機台,可一○○%進行天線頻率檢 測;RFID無線電的訊號需同時應付不同來源的干擾,包括使用環境到產品本身材質選擇,公司聚焦深度客製的高階產品,與客戶共同開發過程,各製程調整的高度彈性與產品穩定度,成了最大利基。

2、 與上游IC廠密切連結:在產業新興應用,韋僑合作對象往往是國際一線IC設計大廠(如英特爾),而高階應用客戶也多指定使用大廠IC非山寨IC,在上游 IC廠商、韋僑、終端企業使用者,三方緊密合作架構下,為韋僑帶入了穩定訂單、營收與最即時趨勢與終端需求。

3、 應用品項經驗完整:公司歷經十五年磨練,Label、各式Tag甚至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數位相機)模組,皆已具商品化實力,隨終端應用不斷擴展,韋僑憑藉在RFID技術各項應用的實戰經驗,有機會大幅縮短新應用達成商品化所需的時間與成本,搶占市場先機。

韋僑一二至一四年合併營收各為六.八五億元、六.七四億元及七.二四億元,毛利率二二.○三%、二○.一%及二四.○四%,稅後EPS(稅後純益)一.四 五元、○.四八元及一.六二元,一五年上半年受惠全球積木龍頭品牌訂單放量的貢獻,營收年成長三七%達四.七四億元,EPS○.八四元。

從韋僑IPO內容觀察,資本市場以高本益比回應物聯網供應鏈中勝出公司的角色肯定,其他相關勝出公司,例如昇達科、華星光、神準、正淩、光環,正為沉悶台股注入了新內容活水,都應注意,股市永遠有驚喜,唯勤奮,自能不疏漏。

現為呂張投資團隊成員,以走訪台灣南北、中國、東南亞、東歐的台商生產基地為唯一工作內容。

每周走訪請益六家30億元資本額以下且創業家仍在線上的掛牌公司董事長。

(第一線走訪觀察,非投資建議,亦未設任何立場。)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38

你羨慕農民工的高工資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822

2015年2月7日。某施工隊部分工人拿到工資,對著鏡頭展示。 (新華社記者 周密/圖)

當他們的工資趕超白領時,很多人回頭看看自己一個月三四千的工資,抑制不住驚羨的目光。多數人看到了農民工拿高工資,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勞作辛苦、職業的高風險以及從養老金到社保方面的一片空白。高工資的背後,是農民工們幾乎在以命相搏。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農民工的辛酸。

“墻上再上個人!堵上!堵上!別讓他溜了!”

方圓幾個村里幾十個農民工,在聽說本村一個包工頭偷偷溜回來的時候,立刻出動把他家房前屋後圍了一個水泄不通。因為這個包工頭拖欠了他們工錢。

最後這個包工頭狼狽地從自家順著院墻翻到鄰居家里,然後又從鄰居家里翻進我家的院子里。那時還是淩晨四點多,正在睡熟的爸媽忽然聽到窗戶旁有人在低聲說話,嚇了一跳。良久,才弄清楚了情況。包工頭是本家的一個侄子,爸媽只好讓他暫時躲在了閣樓里。

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情形,那時欠薪對農民工是家常便飯。尤其建築領域,由於甲方不可能挨個和幾百個農民工簽用工合同,乙方和包工頭則成了農民工工資的代理人。

拖薪的包工頭讓農民工很受傷

當村里外出打工的風氣剛剛開始,出於同鄉同源甚至還是同姓的考慮,村里人相信跟著工頭在外是不會吃虧的。但事實上,不出幾年,村里工頭的房子翻新成了兩層樓房,開起了小汽車,甚至傳說工頭在城里也有房子和情婦。而跟他一起外出的人,卻拿不到工錢,憤怒的村里人恨不得把他生吃了。

是甲方沒有給錢,還是包工頭把錢扣下了,農民工們不得而知。那時候,“維權”一詞農民工還不清楚,他們唯一的方式就是朝工頭去鬧,一鬧兩鬧下去,有些包工頭也就漸漸把工資發了。

相對於其他領域的農民工,由於建築行業工程的周期性以及人員流動性等原因,這個領域的工資問題尤為突出。野蠻和無序,確實在房地產行業剛剛起步時存在過。由於工程的進度和包工頭自身的問題,農民工工資的發放,一直也是磕磕絆絆。在經歷過工資討要的難處之後,農民工也漸漸積累經驗。

首先外出要盡可能地成群結隊,一旦發生欠薪問題,討要起來聲勢浩大。其次要選擇口碑好的包工頭,哪怕是錢給少一些,只要能按時結錢最佳。而實際上,在最初的那幾年里,包工頭個人的品行問題,確實影響著工資的發放。

不過,拖欠工錢的包工頭走得並不長遠,村里人漸漸看清他們的嘴臉後,就不再信任他們了。那個躲在我家里的包工頭,失去了房地產商的信任,也攬不到工程,只能幫著其他包工頭打雜。甲方和農民工會用腳投票,那些品行和能力上皆不行的人,最後都會被人冷落和拋棄。

另類的討薪方法奏效嗎?

除了包工頭起關鍵作用外,甲方,也即是房地產商與農民工之間關於工資的糾纏,就更複雜了。太過黑心的甲方不會是大多數,但拖欠、克扣的問題也還是普遍存在。媒體報道的農民工討工資新聞,一般都是甲方的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發放周期是按年計算的,因此前些年每到年底,農民工討薪的新聞就多了起來。一旦甲方欠薪,曾經威武雄壯的包工頭也在瞬間成了弱勢群體,實際上他們跟農民工是一條戰壕里的。甚至要不到工程款,出現過包工頭選擇跳樓自殺的極端事件。在2008年以前,還有包工頭為了討薪,被砍斷手臂的事情發生。

隨著媒體的持續曝光,社會各界開始關註,開發商明目張膽的暴力收斂了,農民工討薪技巧也改變了策略。過去可能是實打實地用死亡的方式威脅,現在他們不再那麽傻了。

於是,跳騎馬舞討薪、裸體討薪甚至下跪討薪等另類吸引眼球的方式出現在了媒體上。本質上農民工這麽做,是想引起輿論的關註,為自己在討薪的道路上增添籌碼。然而,當一些薪資討要訴諸法律途徑時,時間拉長了,農民工們更承受不了。他們等不了,也沒有那麽多時間精力去爭訴。所以在另類討薪的方式以外,每年還是能看到那些以死相逼的討薪方式。

為何農民工動輒采取極端的方式討薪?按年結算工資,導致農民工每個月只能領到很少的生活費,一旦開發商最後賴著不結算工資,農民工別說回家,連吃飯活下去的錢都沒有了。這種情形下,換做誰都會絕望和憤怒。

社會關註、法律援助,再到惡意欠薪入刑,關於和欠薪者的博弈,農民工以及社會持續在做努力,近幾年欠薪的問題有所緩和。有些地方甚至能夠按天或者按月結算,但按年還是主流。

河南鄭州某工地,看守老民工和他的狗。 (作者供圖)

漲薪背後的痛與淚

或許唯一值得慶賀的是,雖然以死相逼討欠薪並沒有徹底終結,不過農民工的工資卻是普遍上漲了,甚至超過了普通白領的工資。

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前十年左右,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是30—50元/天,小工那時的工資一天甚至只有10元。到2008年,農民工的工資迎來第一波上漲,技術工種每天普遍能達到100—150元,小工的工資也漲到了50—80元。到現在,農民工的普遍工資,都是200元以上,某些大工的日工資甚至能達到500元。工資上漲里誠然存在著物價的因素,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能夠在老家蓋房子買汽車,也說明他們的確得到了實惠。

當他們的工資趕超白領時,很多人回頭看看自己一個月三四千的工資,抑制不住驚羨的目光。多數人看到了農民工拿高工資,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勞作辛苦、職業的高風險以及從養老金到社保方面的一片空白。高工資的背後,是農民工們幾乎在以命相搏。

首先“辛苦”這一關多數人就過不了。他們每天早上五點多就得起床,吃完飯從六點開工一直幹到晚上六點,中間除了吃午飯休息一個小時外,其余的時間都在工作。不管是夏天的烈日炎炎還是冬天的寒冷刺骨,都在室外,而你我呆在屋子里都覺得不舒服。更直接的危害在於,長時間高強度的勞動,一點點地吞噬著他們的身體健康。不少才三十多歲的農民工,就患關節病,一些年紀大的,渾身是病。社會上其他從業者不會僅為了這點所謂的高薪誘惑選擇來到工地,農民工的高薪是孤獨的,沒有其他任何配套的保障。

其次是職業的高風險。南方周末去年曾經出過一篇報道《一個很多民工意外身亡的地方》,在林州東南部的一個約四千口人的村莊,客死他鄉的民工已達57人。在臨淇鎮,死於工地意外事故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每個村莊都有。一個村子里,曾經在2005年到2008年三年間,有四五名村民死於工地意外。民工在工地身亡後,會被迅速轉移,家屬大多選擇賠錢私了,因為私了的賠償金會高。由於施工方不簽勞動合同,自然也就沒有工傷保險,即便如今工資上漲了,也無異於是在拿命賭博。試問,一個人若有從事其他工作的技術和能力,又有誰願意整天提心吊膽在工地上掙命呢?

若問職業前途迷茫的工作是什麽,很多人都會想到建築行業的農民工。高強度的勞動量,導致這個工作是吃青春飯的,當力氣用完的那一天,也就是不能再踏入工地那一天。但沒有社會福利的他們,即使在年齡逐漸增大的情況下,也不會離開工地。勞動量大的活兒幹不了,他們就選擇看管、清掃等輕勞動量的活兒。

在工地上,負責看護工作的都是50歲甚至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在春節歇工的時候,農民工都走了,工地的各種器材極其容易被社會閑散人員偷盜。於是在我家鄉那里,很多年老的夫婦為了能多掙錢,每到過年的時候反倒往工地上去從事看管留守的工作。在家鄉,曾經發生過很多年老看守農民工被偷竊者殺死的事情,於是慢慢的大家總結了經驗,只要偷的不過分,就讓他們偷去好了。再或者,很多常年負責留守看守的農民工,在工地上會養好幾條大狗,既能看守,又能和他們作伴。在此以外,突發疾病也常常伴隨著這些年老的農民工。萬家燈火闔家歡樂的時候,他們孤零零的,冒著生命受到傷害的風險和一堆建築器材為伴,這背後的辛酸,豈是那一點點錢能彌補的?

從野蠻欠薪逐漸熬到現在的工資上漲,農民工見證的正是建築領域的荒蠻無序在一點點變得規範。然而這還僅僅是起步,因為農民工需要的並非僅僅是高工資,除了現錢工資能按時足額發放以外,安全、福利等其他社會工作者的基本配備,他們也更需要。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53

中國最後的高成長

2016-04-25  TWM

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雖不再亮眼, 但數字若能穩定且長期持續,仍是重大的經濟成就。

中國第一季總體經濟六.七%的增長率表現很好,雖然低於二○一五年的六.九,但是在主要經濟體之中穩居首位。不亮眼,但是長期向好的穩定數字。

如同鄧氏名言「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成長率六%也好,三%也罷,要能符合當前社會需求,才是好的經濟表現。中國這六%多的成長率,不只比去年低,跟過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平均相比,也是低很多。

已經不再高成長是明擺著的事實,但是這個數字還是有正面意義。原本擔心中國會不會也陷入通貨緊縮的危機,從第一季各項數字看來,並沒有這個問題,經濟有成長、物價有波動,即便成績不亮眼,但是根本沒傷到。至於隨日本掉到長期不成長陷阱的悲觀推論,應該可以直接丟到垃圾桶。

金融市場對這數字的反應跟沒有一樣,匯率、股價指數、利率都在正常波動。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樣的連動能持續個幾年,那就是重大的經濟成就。

「沒新聞就是好新聞」這標準,不單對公眾人物有效,對財經政策也適用。央行總裁彭淮南創紀錄的A計畫,就來自於在他主導的政策領域,呈現出來是沒有驚奇的狹幅波動,偶爾失業率或物價指數跑出軌道,也都在一、兩年的時間內給拉回來。如果台灣央行跟孟加拉、馬來西亞一樣,一下被駭客入侵,一下外匯存底操作失誤,掛在世界財經新聞頭條,就等著拿F了。

要是不出這種錯,和已開發國家對照,日本、歐洲央行上新聞,也都不是好事,不外乎是國內經濟出大問題要央行處理,再不然就是推出損人不利己政策,被其他國家批評。中國這等數字發布,被當成例行性新聞處理,本身就是好事。

除了跟自己比外,中國還要跟其他國家比較,那這個成績可就超標許多,金融市場也已事先反應。年初油價、鐵礦砂等原料,在眾人看壞聲中觸底反彈,預告最大客戶的中國在復甦途中。

以前全球最大市場是美國,當談到外銷展望時,其實就是討論美國市場的變化。二十世紀末歐元出現後的歐盟實體化,讓西歐整合成一個能跟北美媲美的市場,略微修正美國即世界的偏見。

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高成長,已經是第二大產出國,同時在很多產品上,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市場。除了業者外,主流媒體只強調中國是世界製造工廠,往往把中國是最大市場的趨勢給漠視了,這讓一般投資者在吸收資訊時,有被誤導的嫌疑。撥開這層迷霧,此一趨勢最大影響為:中國發展是影響其他國家的因素,而不再是國際情勢的接受體。

因此,第一季的數字對其他國家發出的訊號是:別擔心,中國這個市場還可以,雖然沒以前那麼好賺,但是依然有銷路、有成長。

綜上所述,二○一六年將是平淡的一年,最大的可能是一如以往,在擔憂中平靜的度過。

撰文 / 黑傑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78

深交所:個人投資者可參與小公募公司債中的高信用等級債券的交易

深交所5月16日發布公告,就《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本次《適當性管理辦法》調整了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標的範圍,個人投資者投資的品種除了利率債、大公募公司債、可轉債外,合格投資者中的個人投資者還可以參與小公募公司債中的高信用等級債券(債券信用評級 AAA)的認購、交易。

深交所公告顯示,《適當性管理辦法》共四章二十七條,包括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投資者適當性標準,第三章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第四章附則。主要編制內容如下:

一是統一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標準。

在本次《適當性管理 辦法》第六條中明確“合格投資者”的標準,並與證監會《辦法》 認定“專業投資者”的標準(證監會《辦法》第八條)保持一致,但暫不引入證監會《辦法》中關於“申請轉化成為專業投資者” 的規定(證監會《辦法》第十一條)。

同時,為做好與證監會《辦法》第十四條的銜接,落實“投資者準入要求包含資產指標的,應當規定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前一定時期內符合該指標”的規定,在《適當性管理辦法》第六條的指標中新增個人投資者金融資產指標的期限要求,即申請資格認定前 20 個交易日名下金融資產日均不低於5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 50 萬元。

二是調整個人投資者投資標的範圍。

為加強對個人投資者的保護,本次《適當性管理辦法》調整了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標的範圍,個人投資者投資的品種除了利率債、大公募公司債、可轉債外,合格投資者中的個人投資者還可以參與小公募公司債中的高信用等級債券(債券信用評級 AAA)的認購、交易。 另外,對於債券質押式回購,擬按照現行的規則要求不變,不允許個人投資者參與融資交易;對於債券質押式協議回購,擬僅允許合格投資者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融資及融券交易。

為了保證制度的統一性,本次《適當性管理辦法》擬將按照 《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2012 年修訂)》已上市交易的存量公司債券(詳見《關於發布的通知》(深證上〔2015〕239 號)統一納入本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制範圍,即上述存量公司債券信用評級在 AAA 以下的,將實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僅限合格投資者中的機構投資者買入。

三是建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動態調整機制。

為適應本所債券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加強對個人投資者的保護,本次《適當性管理辦法》第十一條增加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標準動態調整的規定,即對於債券評級下調至低於 AAA 級、發行人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出現凈利潤虧損、發生債務違約或者嚴重違規等情形時僅允許合格投資者中的機構投資者買入。

四是強化證券經營機構前端監控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責任。

在吸收借鑒證監會《辦法》對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責 任安排的制度設計基礎上,本次《適當性管理辦法》第三章“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中規定,證券經營機構應當建立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承擔確認合格投資者具有債券投資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的義務,並動態跟蹤和持續了解合格投資者條件。 對於證券經營機構違反證監會《辦法》及本所適當性管理規定, 合格投資者發生與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不符的情形時,深交所可以追究證券經營機構的相應責任,充分體現層層把關、嚴控風險的適當性管理要求。

對於過渡期安排,本次《適當性管理辦法》發布通知中明確,辦法生效日期是2017年7月1日,7月1日後將按照辦法規定的標準對債券適當性管理進行調整。為了確保新舊規則的平穩銜接,同時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設定一定的過渡期,過渡期為辦法發布之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止。過渡期間,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沿用原規則的規定;過渡期結束後,將按照辦法規定的標準對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進行調整。

證券經營機構應當根據辦法規定的合格投資者標準重新評估和報備合格投資者,在年7月1日前完成公司債券、企業債券、資產支持證券以及本所提供轉讓服務的暫停上市債券的存量合格投資者的調整及報備工作。同時,自7月1日 起,本辦法實施前按照原規則買入債券的投資者,在本辦法實施後不符合相應的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定的,不得再行買入該等債券,但可以選擇賣出或者繼續持有;除合格投資者中的機構投資者之外的其他投資者參與的質押式協議回購到期後執行到期購回交易,可以提前購回,但不得延期購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35

重磅獨家:首次揭秘百億級私募的賺錢能力!全明星陣容聚集的高毅一年賺了這個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25/1120841.html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出去做私募。”這幾年以來,火山君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或是機構人士這麽說道。在資管這個行業,自己幹私募,漸漸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也被看作是可以實現理想抱負和財務自由的有效路徑。

只不過在這個多少有些靠天吃飯的行業,“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註意到,這一年左右的時間里,雖然私募行業發展迅猛,但是私募從業人員卻比一年前減少近半。

可以看出,在私募行業想要活下來並且活得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行情不佳的情況下,更是比拼實力,有些私募由於業績不理想,壓根就賺不到錢。

但更讓人好奇的是,位於行業“金字塔尖”的百億級別私募,比如王亞偉管理的千合資本,邱國鷺掌舵的高毅資產等,他們的賺錢能力究竟又是如何的呢?

別急,往下看,這一組直觀的財務數據,將為您首次揭曉這一秘密。

私募從業人員減少近半

這幾年私募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911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4541只,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實繳規模9.22萬億元。

就在私募實繳規模開始向10萬億元發起沖擊的時候,火山君卻註意到,私募從業人員的數量呈現的是另外一種變化。數據顯示,2017年5月底,私募基金從業人員22.53萬人,單單看這個數字看上去似乎還是挺龐大。但如果回看2016年3月底,則可以發現,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高達44.65萬人。

僅僅1年左右時間,私募從業人員就減少近半,甚至有不少原先公募的基金經理奔私後,也顯得“水土不服”,紛紛再回到公募或是轉向券商資管。可見,要想在私募行業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並非易事。

當然,有被淘汰的,自然也有生存下來並且過得還不錯的。火山君註意到,同樣一年左右時間,在整體私募從業人員減員近半的情況下,私募行業的百億管理人隊伍卻增長了60多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按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實繳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05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83家,管理規模大於100億元的有166家。而截至2016年4月底,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剛突破百家,達到101家。

高毅去年賺了這個數

而在百億級別私募里面,除了王亞偉的千合資本,還有一家也是經常被提及,那就是邱國鷺等眾明星基金經理掌管的高毅資產。

從私募排排網的數據來看,這幾年,高毅資產旗下的產品業績表現整體都比較不錯,比如高毅-曉峰1號睿遠、高毅鄰山1號遠望、高毅利偉精選唯實等產品的年化回報都超過了20%。

圖片來自:私募排排網

也正是因為這種良好的業績表現,旗下產品在各大銷售渠道備受客戶認可。有大型券商人士就向火山君表示,“高毅的產品在我們這邊現在大概總的70億左右的規模,不過上次開會,說差不多到100億左右的時候可能就不再賣了,要控制下規模。”

那麽,良好的業績,除了為高毅資產贏得了口碑,又給高毅資產帶來怎樣的收入回報呢?

火山君註意到,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高毅資產對2016年的財務數據做了部分修改,也使得該信息得以首次被公開,根據修改後的信息,高毅資產2016年營業總收入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010.39萬元,利潤總額7516.06萬元,不過凈利潤僅為516.06萬元,而納稅總額達到2390.96萬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基本上呈現高收入、高利潤但是低凈利的情況。

其實據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進一步了解,在業績報酬來源上,以高毅-曉峰1號睿遠為例,其采用高水位法計提業績報酬,當凈值創新高且超過1元時,提取創新高部分的20%作為業績報酬。但是,在利潤分配機制方面,投資經理將獲得業績提成的三分之二(其中一小部分將用於獎勵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97

獨家揭秘!你只知道張磊和其掌舵的高瓴狂造超級獨角獸,二級市場的超級牛股他也有份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9/1155264.html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這幾天,投資圈和娛樂圈又為這件事驚呆了!

這個八卦傳聞冒出來,傳言男神彭於晏“出軌”了,牽涉一金融大佬,他就是高瓴資本的張磊。本來這位金融大佬在業內就比較火,平時隨便兩三句言語就被奉為業內經典語錄,現在更火了!

10月16日淩晨,彭於晏工作室微博辟謠稱“純屬捏造,謠言止於智者,已經交給律師在處理。 ”高瓴資本方則回應道,“這麽低級的謠言,大概該散就散了吧。謝謝。”

 

 

 

高瓴資本的張磊有多厲害呢?

2017年,張磊位居胡潤百富榜179名,財富170億元。

在創立高瓴之前,張磊曾在耶魯捐贈基金工作以及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的投資。張磊具有耶魯大學工商管理和國際關系雙碩士學位,並持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

據張磊今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的介紹,高瓴管理的基金規模從2005年最初的2000萬美金到現在300億美金,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在12年的時間里增長了1500倍。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年援引一位投資人的說法,高瓴自從2005年成立以來,平均年回報率為39%。

張磊可以說是中國“價值投資”領域教父級人物,張磊的投資風格更是受到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兼恩師的大衛-史文森和沃倫巴菲特的影響。

玩PE、VC,搞私募股權的,沒有人不知道張磊和高瓴資本。

今日,火山君不討論八卦,而是為投資者一一解讀張磊和其背後的高瓴資本投資體系。一、二級市場同時開工的高瓴, 是什麽打法?

亞洲最大私募基金之一

先來看看高瓴資本過往都投了哪些企業?是不是覺得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品牌,用行業的話說,這里面有不少都是超級獨角獸。

雖然你不是很了解他,但是百度、騰訊、京東、去哪兒、攜程、Uber、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摩拜,這些你應該很熟悉吧。

上述這些公司高瓴資本都有投資,並且投資業績相當不錯。高瓴資本官網顯示,張磊是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張磊執掌的高瓴資本是一家專註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公司,於2005年創立。經過十余年發展,高瓴現已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高瓴受托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目光長遠的全球性機構投資人,包括全球頂尖大學的捐贈基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及家族基金等。

據了解,高瓴目前已經投資了消費與零售、科技創新、生命健康、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先進制造等領域一大批優秀企業,其中包括:百度、騰訊、京東、去哪兒、攜程、Airbnb、Uber、百濟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蔚來汽車、孩子王、摩拜、Grab、江小白、Magento、君實生物、信達生物、藥明康德、甘李藥業、惠每醫療、百融、百分點等。

具體來看,12年前,張磊就押寶當時估值只有20億美元的騰訊,12年後的今天,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

2010年高瓴資本以2.65億美元投資京東,成為當年中國互聯網最大單筆投資。據說劉強東當時的融資需求只有7500萬美元,但是張磊告訴劉強東:“這個生意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因為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四年後,京東赴美IPO時,高瓴持有的股權價值已經升至39億美元。

火山君註意到,中國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高瓴資本旗下在中國還有一家股權投資基金,珠海高瓴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公司法人是馬翠芳。據媒體報道,馬翠芳是張磊的朋友的妻子,其現在是高瓴的首席營運官和第二號人物。

以下是張磊的部分投資哲學:

我們認為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觀、有胸懷又有執行力的創業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幫助企業家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出來。

我們希望對所投公司從早期、中期、晚期、上市乃至上市後一直持有。而非投一個IPO,上市賣掉,再不停地找。長青基金的特點是投PE項目不用擔心退出壓力,公司上市後,只要業務發展前景可期,基金會繼續持有。

只有你的資本是長期的,才有條件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什麽才是具有長期前景的生意模式,什麽樣的企業值得持有30年以上。

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讓你對變化有理解。研究是基於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研究,方法見仁見智,有的人看一兩個季度,有的人看一兩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東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東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個人本質上給社會有沒有創造價值,只要你給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早晚你會給所創的公司創造價值。

我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這種,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遊戲的。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就是我的思想、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

我在2005年創建公司的時候,我對我想招的員工的特質說了三個詞,就是好奇、獨立與誠實。對想幹大事的,想有更高成就的人,除了這三點以外還要有一個很寬容,很能夠欣賞別人,還要有很強的想象力。你能釋放自己的想象力,第三個是很好的身體。

天下武林,林林總總。名門正宗如少林武當,誠然名揚天下,而武林之大,但凡修得暗鏢神劍者,亦可獨步江湖。門派無尊貴,只有適合不適合。即使最成功的投資人,也要心胸坦蕩,認識到自我局限,不可以名門正宗自居,須認識到獲得真理是一個學無止境、永遠追求的過程。

二級市場搞價值投資:重倉狂賺白馬股

火山君研究發現,高瓴資本是一個比較獨特的投資機構。高瓴資本主要是以一級市場的PE、VC和並購、財務顧問為主,兼顧資本市場其他產業鏈,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做全產業鏈事情的公司。另外高瓴資本還大量的參與了港股、美股等投資。

火山君在此對這些領域不做過多討論,此次更多研究一下普通投資者關註的二級市場運作。

火山君查閱大量資料後了解到, 在目前,高瓴資本對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以QFII的方式在二級市場做投資,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是投資主體。

數據顯示,在格力電器的十大流通股東中,2016年一季度,高瓴資本新進入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中,持有4536萬股,高於2015年四季度第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可以看出去年一季度有增持或者一舉買入的跡象。

格力電器數據顯示,2016年二、三季度持股不變。截止去年年底,高瓴持有格力電器的數量變為5046 萬股,而此數量一直維持到今年二季度。

火山君發現,去年第四季度,公司並沒有送股,所以在去年四季度加倉了510萬股。從格力電器股價走勢來看,在去年一季度股價最低為17.93元,去年四季度股價波動區間是21.69-31.32元之間,從17.93元起步以來,股價漲幅達120%多。

公開數據顯示,在美的集團十大流通股東中,在2013年四季末,高瓴資本持有美的集團1087萬股,2014年一季度末,高瓴資本持有美的集團1023萬股,占總股本的0.61%,隨後幾個季度其沒有出現在十大流通股東中,但在2015年四季度再度成為第十大流通股東,持有3126萬股,占總股份的0.73%。

去年一季度持股為3011萬股,相較2015年末的3126萬,有小幅減倉,去年二季末的持倉為6989萬股,在去年5月份,公司10股送5股,可見去年二季度高瓴資本加倉2470多萬股,去年三季末持股更是增加到了1.13億股,去年三季度加倉4300多萬股,而去年四季度末至今二季度末,持股數量均未改變。

由此可發現,除了送股導致其持股數量增加之外,在美的集團上漲過程之中,高瓴資本還進行了大幅加倉,從上圖就可以發現,高瓴資本對美的集團的操作是拿捏得相當準確的,就以近2年的操作來看,去年二季度、三季度大幅加倉後,截止目前,股價已經翻了1倍多。而從其首次進入十大流通股東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60%,這期間的最低價為7.06元(前複權),最高價為49.25元。

2015年四季度末,高瓴資本新進入恒瑞醫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持有1662萬股,占總股份的0.85%,去年三季度持股變為總股本的 0.93%。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持股不變,但由於其今年一季度的持股數量少於二季度和三季度已披露的第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高瓴有無減持目前不得而知。從2015年末以來,恒瑞醫藥從30元附近(前複權)漲到目前的65元多,股價已然翻倍。

毫無疑問,從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和恒瑞醫藥,都是市場有名的大牛股、績優白馬股。三只股也都從去年至今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而高瓴資本在三個公司股價相對低點時大膽進入,在上漲的過程中又不斷加倉,可謂賺的彭滿缽滿。

高瓴資本對A股上市公司還有一種投資方式,就是 以GAOLING FUND,L.P.為主體,以境外法人的身份投資B股。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二季度,GAOLING FUND,L.P.持有了深康佳A 、小天鵝A 、江鈴汽車、 古井貢酒、張裕A、黃山旅遊幾個上市公司的大量B股。這些上市公司中,兩家家電公司,兩家酒業公司、一家汽車公司、一家旅遊公司。

整體來看,高瓴資本還是以消費行業為主,秉承價值投資理念。

正如張磊說,他最崇拜的人有兩位,自己的恩師史文森和股神巴菲特,這兩者都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5

進行戰略合作 阿里為何看中成績平平的高鑫零售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2/1164075.html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老鐵

傳言許久的消息終於坐實了,11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和高鑫零售共同宣布,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阿里巴巴將總共投入約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高鑫零售旗下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大零售企業,而阿里在提出新零售理念之後,已經不斷加快對老牌線下零售企業的融合進程,迄今為止與三江購物、新華都、銀泰、百聯等零售企業達成合作。消息傳出之後,業內多以“加快新零售”這類含糊詞匯進行解讀。

事實上,相較於阿里此前投資的企業,高鑫零售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明顯要更先一步。截至目前,高鑫在該領域的探索已經由2014年的線上平臺飛牛網延伸至O2O配送、高端生鮮平臺甫田網,並在今年在上海開設生鮮O2O概念店——飛牛優鮮(後改名大潤發優鮮),同時還擁有線上酒類交易平臺歐尚酒窖和覆蓋全國的大學校園生活的移動O2O平臺“校呵呵”。

在新零售探索的路上,高鑫零售應該還是比較積極的,不僅線上線下一體化,且以大潤發優鮮為代表的新的零售形態也正在孵化。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保持增速的前提下,高鑫零售進行了轉型,根據2017年半年報,飛牛網商品交易總額達到18億元,是2016年同期的兩倍。

高鑫零售已經在積極探索新零售了,為何還需要阿里做外援呢。

●渠道在融合但形態孵化制約明顯

高鑫零售旗下在全國共有446家綜合賣場,截至2016年,在現代零售渠道主要零售商中的占有率(中國城市),大潤發和歐尚共有7.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但從高鑫零售上半年財報來看,上半年集團銷售貨品營業額增長了2%,且是新開門店擴充所致。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2017年上半年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累計增長2.8%,增速快於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

高鑫零售已經落後行業平均水平。

更致命的是,上半年同店銷售額下降0.9%,而去年同期是下降0.3%,財報將此解釋為O2O打通之後線上對線下業務的稀釋。

我們也可以看到,進行了諸多新零售嘗試之後,高鑫零售並未出現線上線下的同步增加,線上的增量更多是以線下的犧牲得到的,而集團整體的增速又低於行業。

這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就目前情況來看,高鑫零售在新零售方面的轉型仍然以線上線下一體化為主,在今年6月推出的主打一小時配送的“急速達”業務,也是將400家門店的周圍三公里範圍做為輻射區。

也就是說,高鑫零售現有的布局,仍偏向於將線下產品線上化,線上線下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也在所難免。

與此同時,同為線下零售的永輝超市對原有零售形態的改造則更為開放一些,在實現線上線下打通之後,線下的改造也同步進行,從業態上成立綠標店、紅標店、優選店、會員店、超級物種五種形式,針對不同的細分人群。

雖然後三種均處於試水階段,超級物種也僅在福建和廣東開了五家門店,但區分化運營的成果還是顯著的,上半年綠標店的坪效達到2103萬元/平方米,高於紅標店的1954萬元/平方米。此外,永輝超市今年上半年開了35家門店,保持快速擴張狀態,若科學調整紅標店和綠標店的比例,財報數據還會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雖然高鑫零售在規模和體量上仍然保持了優勢,但新零售遠未能將集團潛力激發出來,這是其當下最大的焦慮所在。

●阿里要輸出模式高鑫零售要線上支持

如前文所言,高鑫零售問題的癥結並非單一的線上線下打通和融合的問題,而是在現有機制內,激活更多的形態,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步增長。

這也是阿里新零售的核心理念,阿里巴巴CEO張勇在發布會上表示:雙方以大數據驅動,重構人、貨、場,從而全面提升消費體驗。

今年阿里內部最為高調的項目莫過於盒馬鮮生,主打線上線下的雙重用戶體驗,線下可加工、堂食,線上可30分鐘配送(3公里範圍),但由於皆為自營且都是動輒數千平方米的門店,也限制了擴張的步伐。

在今年9月,盒馬鮮生表示要“模式輸出”,也就是說,盒馬鮮生方面要開始與第三方合作,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加快擴張。

高鑫零售有什麽?我們認為是今年剛剛推出的大潤發優鮮。

大潤發優鮮門店於今年在上海推出,以生鮮經營為主,精選5000個SKU(庫存量單位),主打中高端市場,3公里範圍1小時內送達。

同時,今年下半年,將對上海閘北店、康橋店、天津紫金山店進行改造,增開3家優鮮先鋒店。

如果說大潤發優鮮是高鑫零售在零售形態中進行的嘗試和探索,那麽,其成敗的關鍵則在於:門店的線上線下份額是否能協同增加,這又歸結於線上的擴張是否以犧牲線下所得,也即線上能否找到新的高粘性用戶。

這原本並非高鑫零售的優勢,飛牛的流量若要孵化大潤發優鮮還是比較勉強的。華泰證券2016年12月的研報顯示,盒馬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飛牛網O2O業務在2016年整合了250家門店才完成了21億元的交易額。

線上巨頭阿里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引入阿里的流量,高鑫零售線上盤子得以壯大,線下創新又吸引細分人群,整體運營可以得到綜合性提升。

結合盒馬鮮生的轉型和大潤發優鮮的當前問題,雙方合作之後,極有可能一方輸出模式和流量,另一方負責運營,加快新業務的推廣力度。

至於阿里能夠從中得到什麽,筆者建議大家關註以下兩個方向:一是截至今年上半年,高鑫零售門店的45%位於三線城市,22%位於四線城市,在此之前阿里新零售的嘗試多集中於華東或者一線城市,高鑫零售在渠道方面更適合阿里接下來的新零售渠道下沈。

二是在此之前,盒馬鮮生的供應鏈以自身采購和天貓超市為主,若盒馬鮮生模式輸出,供應鏈很難完全把控。與高鑫零售合作,生鮮品類的供應鏈優勢可以共享,且解決了渠道下沈的供應鏈失控問題。

對於零售行業而言,線上線下不僅要融合,創新也是接下來的新方向。我們也樂見其後能孵化出更為豐富的零售形態。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