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場繼益通之後,全新上演的太陽能搶錢戲碼,只是主角換成了太陽能轉換器廠盈正豫順。盈正豫順股價從六十元到五六五元,演活了太陽能暴漲暴跌的新一代傳奇,更讓炒手利用炒作三部曲,坑殺小散戶,賺飽荷包。 撰文.賴筱凡 有一家本身並沒有品牌,只做與太陽能相關的單一零組件,賺取代工及系統整合工程費用的公司,但是股價從五個月前在興櫃就開始大漲,到上櫃蜜月期第一周,就 創下五六五元天價,成為興櫃股王,漲幅高達八四二%!但是第六天起,這檔股票就開始下跌,十四個交易日總計下跌四六%,股價幾乎腰斬到三百元,市值蒸發超 過百億元,小散戶怨聲載道。 這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它出了什麼問題? 這家公司就是今年九月九日上櫃的新明星||盈正豫順,它做的產品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太陽能轉換器(PV Inverter),相對於興櫃時的風光,九月一上櫃,大漲一周後大跌,讓盈正豫順公司經營層承受巨大的壓力。 最近盈正豫順的財務部門,光是投資人的電話,就讓他們接到手軟,「有的投資人打來,甚至要求我們進場護盤。」盈正豫順代理發言人林志風無奈地說,因為盈正豫順只是一家股本四.五億元的公司,實在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以用來護盤。 其實盈正豫順股價暴起暴落,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炒作,從主力股市作手,到投信法人及媒體的連手哄抬,才製造出這場完美的「坑殺秀」。 首部曲:「造神」 條件超完美 炒手興櫃布局早在盈正豫順還在興櫃市場時,就被特定炒手給相中,理由很簡單,盈正豫順當時僅四.○七億元的股本(上櫃後新股增資至四.五億元),籌碼少, 三七%股權集中在大股東漢唐集成手上,有了富爸爸背書,加上它拿到了上櫃的門票,於是,在這三大要素鋪陳下,揭開這場炒作的第一部曲。 炒手鎖定盈正豫順後,利用興櫃乏人問津、且價位無限制的優點,先將股價一路衝高,為未來繼續墊高股價的基礎。六月十七日櫃買中心通過盈正豫順上櫃申請案 後,盈正豫順股價己來到一三五元,在確定拿到掛牌的門票後,開始放手炒作,盈正豫順的股價有如脫韁野馬,開始一路向上衝,瞬間翻了數倍,掛牌前最高來到五 三六元,成為興櫃飆漲的新傳奇。 二部曲:「造勢」 化利空為利多 請君入甕對於炒手來說,暴漲傳奇是有一套公式可循的,除了尋找完美炒作標的外,還得要有說故事的本領,而說書人要講的故事不外乎兩套:一套是題材性,再來 就是市場獨占性。而盈正豫順這個搶錢劇本裡,三大要素齊備,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就是投資人對於太陽能轉換器的「夢」。 全世界太陽能需求最大的,莫過於歐洲市場,尤以德國為指標。金融海嘯後,太陽能模組價格一路下跌,為了縮減成本,歐洲客戶轉向亞洲尋購零組件,而宣稱擁有所有歐洲國家認證的盈正豫順,成功在此刻抓到時機。 但是,德國不斷削減能源補助金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說書人抓到了題材,「市場開始傳出,在德國調降補助前,將會有一波搶裝潮。」工研院光電產業分析師 王孟傑說,德國減少能源補助一直都是趨勢,全球需求遞減,樂觀的人因此認為調降補助期限前,一定會有搶裝潮,選擇性忽略明年需求降低的事實,開始大肆鼓 吹。 德國太陽能裝置安裝量在六月衝上二一二六百萬瓦,盈正豫順七、八月營收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來到四.七三億元及五.六九億元,「這讓市場很high,因為氣氛對了。」業內人士心知肚明,炒手已經成功將整個市場的氛圍製造出來了。 於是,在媒體追捧、散戶目光聚焦下,在鎂光燈下的盈正豫順,成為太陽能市場新星,是櫃買市場股王,投信更在掛牌一周內,大買十二億元,將盈正豫順股價推上五六五元新高峰。 三部曲:「造孽」 獲利了結 市值蒸發逾百億成功將一檔上櫃股票推上股王舞台,對於炒手來說,掛牌後的盈正豫順,市場越high,他們越容易出場,「以前,他們可能還會有耐心等個一、 兩個月,但這次手法實在太拙劣,他們連一個月都等不到,掛牌一周後,開始殺股票。」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炒手在投信大舉敲進盈正豫順後,開始獲利了結,將 手中股票轉給投信,這就是為何盈正豫順掛牌後一周,投信持有盈正豫順股票高達二三八四張。 吸引投信認養、散戶接手後,炒手全身而退,激情過後,盈正豫順九月營收驟減一五%,完全與一個月前所編織「太陽能轉換器市況大好」的美夢不符,大家才赫然 驚醒,包括歐洲安全規格重新認證、客戶轉單、檢調搜查,所有利空消息全數出籠,盈正豫順股價瞬間從天堂跌下來,從盤中最高點五六五元,到十月六日最低點二 九一元,一個月內跌掉四八%,市值更急速蒸發一二二.八五億元。 對於太陽能後市,王孟傑說,歐洲市場需求持續減少,明年少有樂觀的理由,而更不要說,從來就不是台灣唯一一家太陽能轉換器廠的盈正豫順,在台達電、友達等 大廠增加產能後,價格及毛利均將陷入紅海的事實。熱潮過後,一切回歸基本面,盈正豫順無奈,卻也僅能回應,「我們只能用數字,讓市場重新檢視我們的投資價 值。」在盈正豫順努力證明自己有被投資的價值時,卻有許多小散戶正抱著套牢的股票哭泣,甚至已認賠殺出。這種從興櫃開始,有計畫地炒作特定股票的案例,盈 正豫順絕不是最後一個,投資人要睜大眼睛,不要陷入炒手的殺局。另外,明顯有一組特定人士一再從市場牟取暴利,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不要讓投資人成為被坑 殺的肥羊!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OMDAwMDIwMzUxOQ.html
在江西、湖南、湖北很多山区,那漫山低矮的栀子树曾经如此廉价而不起眼,今年,栀子花开后,鲜艳的黄栀子开始身价持续攀升。
据中药材天地网交易中心数据,目前求购栀子的药商已经开出27元每斤的干货价,6元一斤的鲜货价,相比往年收购价格翻了3倍多。
与 此同时,上市公司康缘药业(600557.SH)在其刚刚公布的第三季业绩报告中声称,该公司前九个月临床药品合计销售7亿元,同比增长近40%,但受原 材料上涨影响,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2.7个百分点,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称,该公司业绩虽然上涨了20%,但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第三季度中药材的大幅上涨,给公司盈利造成很大压力。中药材市场异常火爆,迅速吞噬着中药制造企业的利润。
药企毛利率受损
栀子,茜草科植物,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属中药材中较偏门的小品种,由于多年的烂市低价,最低时收购价不足2元一斤,而且特别滞销,商家多惨淡经营,色素提取业要货高峰期也不见好转,在湖南山头坑尾,很多农民都不屑于栽种这种植物。
而 康缘药业的主打产品“热毒宁”却是栀子需求大客户,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制成的澄明液体。2009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开始热销,直到 今年下半年,热毒宁注射液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该产品销售额翻了一倍多,达3.5亿元,占了康缘药业临床药品销售总额一半。
东方证券分析师李淑花认为,导致康缘药业热毒宁热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该公司新厂建成,产能瓶颈解决;其次是热毒宁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热)适应症;另外热毒宁成为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品种。
从 去年的采摘季开始,据一位福建籍网售栀子的中间商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新鲜黄桅子价格比往年高很多,而且目前价格还在变化。“十月初商贩子在农户的收购价是 每斤1.5元,到近几天价格已经涨,也只是每斤2.9元。而中药材市场上,栀子的交易价开出了6元一斤的价格,干货价格高达27元。”
此外,热毒宁的另一主要成分金银花价格也直线飙升,金银花终端价每克0.62元,“湖南产的金银花上半年才四毛多一克。”深圳某药铺店员称。
据 康缘药业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中药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尽管该公司资料声称,热毒宁注射液原料包含金银花等三种药材在成本中占比较 低,即使金银花价格继续上涨,影响也在公司可控范围之内。但数据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个百分点。
除了康缘药业,华润三九在第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部分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上涨较快,成本上升使OTC、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下半年九成中药材价格都在上涨,多数涨幅在30%以上,部分已经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太子参,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云南白药、白云山等主要中成药企业皆在财报中表示承受一定的毛利率压力。
多重流通重疾
记者从深圳一家中药铺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湖南,一斤新鲜金银花约4-6元,干花约20-35元一斤。经过多重转手后,该店铺从中药市场上买来的金银花每公斤均价约100元。若质量较好的山东产金银花价格则在每公斤120-140元之间。
“这是上半年价格,现在我们都不敢去市场进金银花了,每公斤450元,翻了三倍多!在山东等地,上等金银花甚至被炒到600元一公斤。”该店员说。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三分之一的中药方剂中用到金银花,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
今年上半年,少数金银花种植农户预计价格将上涨,捂花惜售,在山东,上等金银花的农户出售价从80元一斤上涨到120元。而在终端,则从140元炒到600元。
中 药材业内专家傅青主认为,中药材流通中间环节过多,给资本的介入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渠道和温床。“中药材一直是边缘农副产品,靠分散随意生产方式来供给下游 产业链的运转,且中药材十年低价,种植周期长,主粮价格持续增长,导致很多农民忽略了中药材可产生的收益,中药材种植信心受挫。”
傅青主表示,近几年疫病多发,新的医改推动医药扩容,推动了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要实现中药材的价格稳定,必须回归其价值,激励农户种植,提高供应。傅青主分析认为,此轮中药材涨价,部分品种涨幅过激,部分价值回归。
湖南千金养生坊健康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蔡翔认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对同样具有农副产品性质的药材涨价有明显增递作用,这与农业土地价值及劳动力价值整体上涨相关,长期来看中药材上扬趋势会持续。
因此,由于中成药多为普药,很多药价受到政策限制,单蔡翔表示,药企很难使药材涨价转化为中成药价格上涨,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消化来化解成本压力,或者企业想办法控制上游原材料,挤掉中间资本炒作的成本空间。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9/2100750.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广州
因合作伙伴协达软件在网上爆料金蝶 “未付足货款”,金蝶软件(00268,HK)近日陷入了“欠款门”的麻烦中。昨日(12月8日),金蝶软件作出正面回应,要求协达赔偿10万元的“违约”款。
金蝶软件副总裁孙雁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任何企业之间问题的产生都有协商解决的通道。对协达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该事件,孙雁飞认为,没有必要把一些问题放在公众平台或者媒体上(予以公开化),更指协达有炒作嫌疑。
协达:金蝶欠款、侵权
“欠款门”起源于11月末。数篇名为 《金蝶陷入欠款门》《协达悬赏500万起诉金蝶》等网贴在论坛上传播,直指金蝶软件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纠纷,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随后,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协达软件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公告,指责金蝶软件涉嫌单方面终止与其OA软件的合作关系。协达在公告中指出,金蝶软件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将收取的代理商或直接用户的货款按协议规定足额支付给协达。
协达方面指,2007年3月,协达与金蝶软件签订了 《金蝶行业开发伙伴合作协议》,规定合作期间,双方共同推广市场,金蝶负责协达中低端0A产品的推广,收入采取分成的方式。资料显示,2007~2009 年连续3年,金蝶软件都有欠款行为,金额在190万~260万元之间。
除公布信息外,协达更向深圳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裁请金额为655万元,堪称国内商业软件行业裁请金额最大的一宗仲裁案。此外,协达还有意起诉金蝶在使用权和知识产权上的侵权,涉及金额可能达2000万元。深圳市仲裁委员会已下发案件受理通知书。
金蝶:炒作解决不了问题
金蝶对此事一直未有正式回应。昨日,金蝶向协达发出法务函,追究10万元的违约责任。
在这份法务函中,金蝶称,协达在网站上发布传播了多篇“欠款门”的文章,泄露了金蝶的商业秘密、侵犯了金蝶的名誉权和其他权利。此外,金蝶还指责协达未交付源代码以及赠送40套产品;同时表示,根据双方签署过的协议,不得再使用合作产品。
昨日下午,金蝶软件副总裁孙雁飞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我们对双方签署协议的理解,有共通的地方,也有有分歧的地方,可以沟通来解决问题,如果沟通不成,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来解决问题”。
孙雁飞对协达在网站上传播事件的消息颇有微词,“任何企业之间问题的产生都有协商解决的通道,大家没有必要把一些问题放在更公众的平台或者媒体上,这样去炒作解决不了问题,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金蝶是一个很大的企业。”
对金蝶是否存在欠款行为,孙雁飞表示,金蝶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非常多,该做的事情公司都会按标准去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分析:欠款为了收购
有媒体报道称,金蝶欠款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收购协达软件。报道指,金蝶软件曾以货款支付和源码开放为由,胁迫要求投资协达,但因金蝶出价过低,收购一事最终无果。
在双方合作中,金蝶放弃自主协同OA产品的研发,其部分代理商在OA和协同商务应用方案上均采购协达的软件产品。协达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金蝶希望并购协达也可以理解。
不难发现,金蝶近年确实在加速收购。
就在昨日下午,金蝶宣布进军服务行业信息化市场。同时,金蝶还宣布正式完成对中山市食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据了解,食神是专注于餐饮和休闲服务等行业市场的专业软件供应商。
实际上,今年6月,金蝶斥资近1000万元并购了专业协同软件厂商深圳怡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发布了其协同平台理念。
金蝶融资与业务发展部副总姚传斌对记者表示,公司未来会有更多的收购整合动作,主要是填补公司在行业和产品上的空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5/2MMDAwMDIyNjY2MA.html
「近年來,全球閃存芯片市場持續低迷,市場上早就在期待一個提價的契機。」3月14日,作為閃存芯片的下游平板電腦廠商,深圳創智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平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但包括徐建平本人在內的下游廠商們,都未曾預料的是,這個「契機」竟會來得如此意外。
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淺源強震——其震級強度和破壞力為日本近年所罕見。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全球IT上游產業鏈最為密集的區域。此次日本大地震,也牽動了全球IT產業鏈的敏感神經。這其中尤為關注的,是東芝位於日本的NAND閃存芯片生產線——它佔據全球35%的供給量。來自多個不同渠道的消息顯示,受地震影響東芝多個工廠一度停產。
受此消息影響,「閃存芯片供應趨緊」、「價格將暴漲」、「炒家開始大量囤貨」等聲音,在閃存芯片下游市場不絕於耳。
「事實上,日本地震對於閃存芯片供應量的影響實屬有限。」 iSuppli中國區研究總監王陽對本報記者分析,但不排除有關廠商會「借題炒作」:「在未來一段時間,閃存芯片的價格肯定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
地震的衝擊
地震容易導致廢片比增加,從而影響產品的良率。
就在此次日本強震發生後不久,距離震中不遠的宮城、岩手的半導體生產基地便成為全球IC產業關注的焦點。
據本報記者瞭解,此次日本地震影響最大的區域分別是宮城縣、岩手縣、秋田縣、福島縣。上述區域共分佈了18座晶圓廠,總產能每月約39萬片,佔全球1000萬片月產能的4%左右。
這其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宮城縣有1座6英吋廠、2座8英吋廠;岩手縣有4座6英吋廠、2座8英吋廠。
一度有消息稱,東芝位於岩手縣的晶圓廠,距離震中較近,受損嚴重。佔全球供應量近35%的東芝NAND閃存芯片,可能因此停產。
但據本報記者瞭解,東芝位於岩手縣的晶圓廠主要是生產邏輯芯片與消費性芯片為主,並非NAND閃存芯片生產線。
事實上,日本最大的兩家閃存生產廠商分別是爾必達(生產DRAM廠)與東芝(生產NAND Flash),其生產基地分別位於廣島與名古屋附近,為日本的南部與中部,離地震震中東北地區較遠,受地震影響較小。
「東芝的閃存芯片廠雖然沒有受到直接衝擊,但由於地震對交通帶來的破壞,將會對原料供應、送出檢測封裝產生不利的影響。」王陽分析。
更令人擔憂的是,日本大地震之後破壞了部分區域的供電系統。3月12日,有消息稱東芝一家晶圓廠因為供電中斷,而不得不暫停生產。
「餘震的影響也不容小視。」王陽分析,由於晶圓製造工廠屬於精密儀器生產,地震容易導致廢片比增加,從而影響產品的良率。
「借題炒作」
3月14日,在現貨市場閃存芯片價格出現普遍上漲。
在閃存芯片的下游市場,因為日本地震引發了一場價格「震動」正在形成。
日本地震當天,美國存儲芯片製造商美光科技(Micron)股價上漲1.41%。市場投資者認為,因為日本地震對閃存生產的衝擊,未來一段時間芯片價格有望上漲。
事實上,敏感的市場已經對「地震」作出了反應。據本報記者瞭解,3月14日,在現貨市場閃存芯片價格出現普遍上漲,其中16Gb漲幅高達12.5%,當天均價為4.5美金。
此外有消息顯示,三星、海力士等廠商甚至停止了DRAM閃存芯片的報價。
「閃存芯片廣泛應用在各種消費類電子產品,此次借地震題材炒作價格,對下游衝擊面不小。」王陽分析。
但據本報記者從在中國最大的消費類電子集散地深圳市場瞭解到,事實上在本土消費類電子產品廠商中,三星的閃存芯片供應佔據最大份額,此外美光科技和海力士也有不少客戶。
「如果僅從供應量角度講,包括東芝在內日系閃存芯片廠商,對於本土消費電子企業影響實屬有限。」徐建平表示,更關鍵的是市場需要利用「地震題材」來炒作價格。
這還與近年閃存芯片價格持續低迷有關。事實上,近年來DRAM閃存芯片和NAND閃存芯片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去年32Gb、64Gb NAND閃存芯片的平均價格下降5%-8%。
「閃存芯片市場上一直處於供給過剩的狀態,加上近年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的低迷,因此閃存芯片價格長期受到打壓。」徐建平分析,市場提價的意願很強烈,而這次地震恰好提供了「炒作」的機會。
據徐建平分析,由於目前消費類電子廠商普遍利潤微薄,對上游成本波動的吞納有限:「一旦上游閃存芯片提價,其終端產品價格也將相應上揚。」
| ||||||
股市投資人面對刻意炒作,如何避 免誤入陷阱? 當出現以下四項指標:本益比過高、被主管機關列為「注意股票」、經營動態常見諸媒體、被投顧老師點名,就要提高警覺,才能趨吉避凶。 撰文‧周岐原 今年台股開高走低,加權指數一度跌到六八七七點,相當於從高點修正逾二五%;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股價跌幅超過大盤的個股達七三四檔,約為上市櫃公司總數 的一半。在大盤重挫情況下,投資人難免因選擇標的不慎,使資金部位受傷。 市場信心低落時,投資人不妨定下心來,重新檢討進出策略;若貿然布局炒作股票,不但無法賺錢,更容易虧損。所以選擇標的時最好提高警覺,曾有疑似炒作紀錄 的股票,就應該從理想標的刪除,並且堅持先做好準備功課,才進場買股票,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被有心人士盯上的股票,往往有一、本益比過高。二、被主管機關列為注意股票。三、經營動態常見諸媒體。四、被投顧老師點名。如果有以上四項指標出現,就應 該對其敬而遠之。因為股民訊息落後,往往見到明顯漲勢才匆匆布局,又無從得知行情何時結束,萬一來不及「下車」,被套牢的機率相當高。尤其是遇到類似今年 中,全球股市集體重挫的系統性風險,更是難以擺脫虧損夢魘,所以根本不碰有被炒作之嫌的個股,是最理想的作法。 本益比高出大盤太多很難賺到價差以本益比來看,雖然本益比是根據各公司所屬產業,及不同年度獲利的情況而變動,但與相近產業或指數比較,仍可客觀反映個股 的價位是否偏高、投資價值是否滑落。如英格爾股價去年十二月中漲到一九九元,接著在今年三月初衝上最高價二五七元。如果以前一年度獲利計算,英格爾的本益 比已達五十五倍。 五十五倍的本益比是否偏高?投資人只須略加研究產業,找出同樣生產電源供應器的企業,像是台達電、飛宏、幸康、新巨等公司,再觀察其財報表現,便不難找到 分辨方法。 以連年獲利不錯的幸康為例,若用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五.○六元計算,今年三月股價來到五十八.五元高點時,本益比約為十一倍;去年稅後純益回升的 新巨,以今年高價計算的本益比是十四倍。對照同業股價,本益比超出甚多的英格爾,就算強勁成長,但投資價值勢必難有太大空間。 在此同時,大盤在今年元月初的本益比約為十六.四倍,重挫二千點後,本益比更降至十四倍左右,也就是約英格爾本益比高點的四分之一。可見英格爾驚人的股價 與其說是大機會,更像是危險訊號;因為五十倍的本益比,代表公司每年維持這股成長趨勢,買進者也要五十年才回本。所以投資這類股票,通常很難賺到價差,投 資人應特別當心。 知名股市投資作家、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則指出,對於營收、獲利高成長的個股,市場通常給予較高的本益比評價。但即使公司快速成長,投資人仍應仔細審 視其現金流量變化;若本業的現金流量持續流出,表示公司雖然賺錢,但獲利款項又持續投入經營運用,無法成為自由現金。所以投資時,並非個股具有高本益比、 高成長特質,就是最理想的選擇,而應搭配其他指標共同檢視、篩選。 主管機關列「注意股」出事機率高時常觀察主管機關公告的「注意股票」,並且避開這些標的,是另一條簡單的自保之道。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會不定期公告被列為注 意股票的標的,標準包括漲跌幅放大、成交量或周轉率放大、單一券商成交量占當日成交比重過高等。當這些跡象出現,通常意味著這檔個股已被有心人士介入,才 會出現價格暴漲暴跌,籌碼大量換手,或集中特定券商進出的情況。 最顯著的例子,非去年股價狂飆的唐鋒莫屬。唐鋒從去年一月的二十二.二元,一度漲到二九九.五元,一年之內大漲近十三倍;在這段過程中,單一券商成交比重 過高、周轉率放大、漲幅放大等特徵,唐鋒全都具備。由於該公司無法如期申報完整財務預測,終於導致股票被主管機關暫停買賣。恢復交易後,唐鋒一路無量跌 停,目前已經回到起漲時價位,而且幾乎無人聞問。這段「轟轟烈烈」的暴漲暴跌之路,堪稱投資人最好的借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第三季至今有一一二家上市櫃公司因股價表現異常,被主管機關提列為注意股票。他們的共同特徵,多半是在短期內大幅漲跌。其實一檔股價劇 烈波動的股票,散戶越心存僥倖買進,越容易成為撿到最後一波籌碼的倒楣鬼;較晚進場者,更可能因主管機關祭出管制措施,而難以脫手。可見遠離「注意股」, 是股市求生的重要原則之一。 媒體、名嘴常點名個股應敬而遠之此外,經營消息常在媒體曝光的個股,投資人也要多加留意,最好是先研究其月營收變化、財報獲利結構等數據,是否符合報導指 稱的展望,再思考布局策略,以提防被特定人士利用報導出貨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今年初曾有消息指出,LED產業可望出現顯著成長,但從獲利能力、存貨周轉來看,不少LED業者的表現較去年差,甚至有逐季下滑的情形。例如以 合併財報觀察,LED大廠晶電、億光的存貨周轉率都有持續下滑現象,同時營業利益率降低,意味著獲利能力比先前弱化。不只是大廠,璨圓、佰鴻、泰谷等公司 也有這個現象,可見LED產業確實面臨結構性調整。 今年中就有多家LED廠股價重挫,到了八、九月股災期間,股價又跌得更低。如果只根據片面消息就買進LED相關個股,很可能受傷慘重。至於投顧老師經常點 名的個股,更是應該敬而遠之,免得被當作抬轎的冤大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