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誠品書店吳清友:我靠什麽熬過“賠錢的15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9/164205.shtml

誠品書店吳清友:我靠什麽熬過“賠錢的15年”?
夜讀 夜讀

誠品書店吳清友:我靠什麽熬過“賠錢的15年”?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驟逝,享年67歲。連虧15年,卻堅持一輩子做喜歡的書店,為什麽吳清友先生的“誠品”如此值得尊重?

來源 | 夜讀 (ID:DRdeepread)

作者 | 吳清友

導讀:臺灣有一位知名畫家,他從1958年畫一幅畫,他不滿意並一再地改,一再地修,每一次修改後他就在畫布背後留一個紀念。我看到,那個畫布上寫得密密麻麻的,最後一個是用鉛筆寫的1988。他同時也是在1988年底過世的。他的一生,光是這幅畫就畫了30年!我們經營一個誠品書店有什麽了不起,賠錢15年就唉聲嘆氣,就自命不凡嗎?比起他們,我太渺小了!

15.webp

誠品書店原本是我生命里的偶然,但現在它卻成了我生命里的必修,或者說是我的最愛。

創辦誠品的那個年代,我正面臨所謂的中年生命轉折。一方面,我很幸運我得到了很多的財富。另一方面,我不想要的上天也給了我——1988年的冬天,我面臨著第一次手術。當年我39歲。我開始去思考,假使我還能重見陽光,假使我還有未來,我可以有自由的選擇嗎?

那時,我回頭看才猛然覺得,30多年好像幾乎都白過了。以前理所當然地認為,我一定有明天,我一定有未來,我這一生至少能活到70歲、80歲。但那次大手術,大概就是上天要讓我作一次生命的檢討和反省。我開始閱讀一些哲學、宗教、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未來該做什麽?

13.webp

我當時就想,有沒有可能有足夠的幸運把事業和生命做一個結合。我自己先理出一個生命里面什麽是我最在意的。最後我選擇了人文關懷的愛、藝術的美和人類文明社會不斷的精進和創意。我相信這三個元素能融合在我們的生活里面。這也就成了誠品的宗旨:人文、藝術、創意。對我自己內心而言,經營誠品書店其實就是在經營一個生命。我當時的想法是,希望能夠把這個價值觀透過書店的經營展現出來。

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大自然是上天最偉大的創作,但是人類最偉大的創作全部都在書本里面”。用佛家的說法,書本涵蓋生命的所有外部活動和內部活動。今天人類觸及的所有議題,我們幾乎都可以在不同的書本里面看到、讀到、學到。書本和閱讀的確是跟生命一樣的,無量又無邊。對我來說,選擇書店這個行業,對生命的探討其實遠大於對事業的經營和金錢的追逐。

我記得當初我在陽明山買了一塊地,一位風水師傅告訴我:如果要賺錢,房子要朝南,如果要健康,房子要朝北,但是假設你希望累積生命的一點智慧,那你要朝東。各位,我真的是朝東。今天還是朝東。

誠品的這個“誠”字是家父親筆寫的。小時候,這個“誠”就貼在我臥室的墻壁上、書房書桌上。這個“誠”字下面還有一行小字,這是家父對我們兄弟一個最大的要求。那就是,“財物有時而盡,唯有一個誠字終生受用不盡”。“誠”,就是一份誠懇的心意,一份執著的關懷;“品”,就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取名“誠品”是我們對美好社會的一種實踐理想。

誠品的秘密:經營空間文化

14.webp

我們沒有把書店當成是一個純粹買賣的交易空間,而是希望把它當成是一個心靈可以停泊、心靈可以得到慰藉的場所。所以,我們不是把每一位來的顧客當成是消費者,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人,他是有心靈的,然後,他的心靈在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心情和心境。我們更把書店當成是一個場所來經營,而不是用一個店的方式來看待。

“利”這個字,其實對誠品是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利益的利,我認為要利他、利顧客、利社會、利產業等等,對他人有利。當然也因為誠品抱著這個理想,再加上我個人能力的不足,誠品走過賠錢的15年。但是,我們始終沒有放棄。誠品充分展現了對他人有利之後,誠品才有資格在這個社會擁有存在的正當性,才獲得很多朋友的喜歡,然後才開始有一些經濟性的利益,那個時候才叫做心安理得。

誠品跟傳統書店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在誠品書店的場所空間里面,舉辦了很多文學、藝術、建築甚至於生活、旅遊、烹調等各種活動。我們希望誠品能成為一個平臺,讓創作者和欣賞者,或者是顧客能夠熱情地參與,積極地互動。

我們都知道,全球的零售產業有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純粹就是去購物,買賣,Shopping。第二種階段,開始談到有體驗。誠品則進入第三個階段,不但是購物、體驗,更期待我們的顧客、讀者能夠共同參與。不管是誠品的一場展覽、活動,是靜態的、動態的,是文學的、藝術的,是你聽別人講、或者是別人聽你表述,都可以參與進來。

我們認為,文化的形成有三個重要的元素。一個是空間,另外一個是人,第三個就是活動。我們把空間、活動的內容、讀者三個元素融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它會堆砌出一種文化。因為誠品是這樣一個普通大眾共同參與的空間,所以我們把它稱作“一個市民的集體創作”。當然我們更期待誠品的終極關懷,其實是三件事情——人、生命、閱讀

病痛是生命和事業的上師

我這一輩子最長的假期是在ICU(加護病房)里面度過的,這是我在病房里寫的,我不希望你們有這個機會。但是對我而言,生一場病,其實現在都帶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對待它。有時候我在想,假使沒有病痛,可能我這一生的“生命存折”會是空的。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存折,這不光是銀行里的,親情、友情、資質、智慧都是財富。因為病痛讓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內在。

生命其實是孤單的,病痛帶給我很多的感恩和喜悅,比方我在醫院里面,我們書店的一位同仁,他是哲學系畢業的,他給我一張慰問卡,他說“吳先生,上天因為要你服一帖藥,所以才讓你生一場病”。這句話讓我自己反省,像我這麽固執的人假使上天不賜給我一個大病,說不定我這一輩子不認識和看不清自己,說不定還有更多的驕傲和自以為是。所以,病痛的確是我的上師。

醫院跟書店,這兩個很獨特的場所,與我這一生特別有緣。人到醫院其實都特別感恩,因為你還活著,還見到陽光;人在書店里面也會特別謙虛,因為你知道無論你怎麽有錢,無論你有多大的權力,你仍是很渺小的,無邊無境無量的智慧在每個書店、圖書館里面。

所以我後來把病痛當成是生命里面很幸運的機緣。人的痛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你失戀、失去工作,有的時候你失去至親。我的意思是說,要能夠通過這些每個人生命中都會碰到的無常,觀自己的心,轉一個念,把它轉成正面的發展。

在生命和事業的發展過程里面,困境也是你的轉機。我一直相信人的信念是有能量的。所以,一個人的信念會影響決策,決策會影響行動,行動會影響命運。

回想我自己,一個鄉下小孩,長在貧困的家庭,還不是一個好學生。高中的暑假,我會跑去做壞事情。學校會和警察局組成一個聯合小隊,專門抓壞學生,我就是他們追捕的壞學生之一。但我又喜歡利用寒暑假到臺灣不同的寺廟小住。我曾經說我是一個魔鬼,但是我自信是一個善良的人。我的父親不相信,我的教官也不相信,不過現在他們相信了。

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的人,所有的困難,今天都轉化為我美好的回憶。當然,我依稀記得在誠品賠錢的15年當中,不光是賠錢,還讓我非常得憂心,有的時候真的是喘不過氣來了。但是反過來,我後來找到我自己的加油站,我的加油站之一是在誠品敦南店二樓對面的誠品咖啡館。

咖啡館有一排座位,我可以面對來去誠品書店的人,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喜歡跑到咖啡館,看到喜悅的讀者面容,我發現我就心滿意足了。所以我稱它為“我的幸福加油站”!

“他是在經營他的生命”

盡管我們誠品書店不賺錢,但我們每一年都得到臺灣的圖書業的最佳服務品牌。跟所有臺灣大的企業比,每年誠品都被排在第三到第五名,是臺灣年輕人最喜歡加入的企業之一,連我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麽。後來,我們的同事歸納,要成為誠品書店的誠品人,第一要愛藝術,第二要愛閱讀,第三要愛工作,第四要愛加班,第五非常重要,要不愛錢。而這,也是我們誠品書店還能活下來的一個原因。

今年是臺灣的雲門成立40周年,林懷民先生比我大3歲,同樣是二戰後出生。那個時候的人都懷有一種莫名的使命感——我不能示弱,我要精進。當林懷民先生才26歲的時候,他就創辦了雲門舞集。坦白說,誠品當年的成立是深受林懷民先生的影響。

1988年臺灣的股票歷史高點上萬點,但是當年雲門宣布暫停公演,這讓我有很多的感慨,就是心里面覺得很挫敗。事實上,全世界沒有一個舞團是可以獲利的,林先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他是在經營他的生命!

今年雲門成立40周年,我從雲門得到啟發,自己概括了兩句話——“生命的精進比才華重要,藝術的堅韌比靈感珍貴”。從事文藝創作的人,必須有那種百折不撓的韌性。

還有臺灣一位知名畫家,他從1958年畫一幅畫,他不滿意並一再地改,一再地修,每一次修改後他就在畫布背後留一個紀念。我看到,那個畫布上寫得密密麻麻的,最後一個是用鉛筆寫的1988。他同時也是在1988年底過世的。他的一生,光是這幅畫就畫了30年!我們經營一個誠品書店有什麽了不起,賠錢15年就唉聲嘆氣,就自命不凡嗎?比起他們,我太渺小了!

11.webp

對我來說,誠品其實有一些自我的要求,即使到今天我們都還沒有做到。經營誠品,第一個需要有基本專業,但是當所有人都有基本專業的時候,你的標準應該是領先於同業。而當你領先同業的時候,你還要讓讀者滿意。

坦白說,讓讀者滿意,我這一生一世都沒有辦法做到。此外,還有一個標準,就是誠品人自我的精進,這也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要求。所以我說,經營一個書店容易,經營一個誠品很難!我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但是還沒有到達卓越!

(吳清友: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文章轉自正和島,略有編輯、調整,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吳清友 誠品書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08

管清友:去杠桿,行百里者半九十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發表文章稱,去杠桿這事,一定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現在轉向貨幣和信用的雙寬松,基本上可以說是前功盡棄、負向激勵和逆淘汰。

管清友稱,中國的國情使然,市場主體市場化程度不一,政府幹預能力太強,寬松去不了杠桿,緊縮才能出清,出清才能升級轉型。所以,這一輪強監管去杠桿,從政策建議角度不主張放松。

他表示,從傳導鏈條來看,民企到國企再到政府平臺,在緊縮和監管的擠壓下,新陳代謝,破舊立新。要給效率最高的企業和機構形成正向預期和正向激勵,他們能存活下來,未來幾年,一定能夠擴大市場份額,引領行業發展。

現在要做的,就是緊信用、寬貨幣,給量不給價,保持流動性松緊適度,但是,用資金成本這條紅線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打破剛性兌付,釋放風險,並及時處置風險點、出血點,這是排毒的過剩。

管清友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國貨幣政策收縮就給我們國內調整窗口時間不多了,必須盡快完成。不然兩面受壓。估計我們還有最多一年時間。必須加快內部改革步伐,全面啟動內需。

管清友認為,去杠桿的成功標誌之一,就是有中小金融機構地方平臺破產整頓,例如城商行農商行、券商、信托、融資租賃公司等等。未來幾年,金融業的日子仍然很難過。

“互聯網金融的很多業態和模式已經在跑路和爆破當中,和其他金融業態一樣,最後一定是頭部化,剩下的都是大機構或者單一業務做得非常強的。”

他認為,要管控好預期,不使緊縮預期逆轉。不光是要讓企業和機構形成去杠桿的穩定預期,也要是地方政府和中央執行層面的部委形成去杠桿的穩定預期,防止政策變形或陰奉陽違的執行。

管清友在文中稱,中國經濟有潛力、有韌性、有空間。只要決心堅定、思路正確、方式得當,這一輪出清過後,中國仍然會迎來幾十年的相對快速且可持續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