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老年痴呆症之困

2013-10-14  NCW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佔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的四分之一。以家庭為主的阿爾茨海默病照護體系已不堪重負◎ 本刊記者 藍方 文lanfang.blog.caixin.com 記憶健康360工程主任洪立幾乎每天都要接觸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學習專業照護的過程中,她發現中國的護理服務嚴重匱乏。

「就看著他一點點萎縮,一步步走向死亡,而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 另一位患者的家屬張蓉(化名)對財新記者說。

去年年底,張蓉(化名)85歲的老父親陷入深度昏迷。渾身插滿管子的老人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兩週後,張蓉做出放棄治療的決定。過了三天,父親平靜地離世。

大概七八年前,父親花5000元給家裡買回了一台毫無實際作用的淨水器,張蓉便覺得父親有點「老糊塗」 。隨後她發現一向謹慎的父親變得特別容易「被忽悠」 ,總花重金購買明顯是騙局的保健品。老人開始出現幻覺,經常說一些已去世的老朋友來看望他,還常常沉浸於幾十年前的某個場景中,分不清現實與回憶。

他逐漸忘記所有人的名字,只記得過世的老伴。慢慢地就不再言語,也懶得行動。老人生命中的最後一年,終日在輪椅上昏睡,飲食起居都要依靠女兒和護工24小時的看護。而在洪立看來,這正是所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屬不得不經歷的痛苦過程。

阿爾茨海默病,過去亦被稱作「老年痴呆症」 。年齡增長是其最大的風險因素,老人的記憶、認知、思考和行為能力漸漸出現異常,直到機體喪失功能。

隨著老齡化加速,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痴呆症開始困擾越來越多的家庭。

研究顯示,2%-10% 的痴呆在65歲之前開始 ;而在65歲後,每隔五年,患病率增加1倍; 85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達48%。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估計,2011年痴呆患病人數為3650萬人。其中的四分之一,就生活在中國。

直到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仍有爭論,也還沒有有效的藥物或方法可以扭轉痴呆的進程。很多人只能眼睜睜 看著自己的至親失去記憶乃至生活的尊嚴,承受著心理痛苦,更要面對長期照護的沉重壓力。

中國已有將近1000萬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但可以收治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科床位僅有3000張左右,能夠接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養老機構寥寥無幾。

2013年9月26日,ADI 首次將中國作為分會場發佈《2013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 (下稱《報告》 ) 。其中估算,2010年全球為治療、照護痴呆症付出的成本高達6040億美元。

在會議上,洪立透露,中國有70% 以上的家庭照料者都是患者配偶。 「他們的年齡都很大,很多人都已經開始生病了。 」

疾病潛行

「阿爾茨海默」這個頗為繞口的名字,源於1906年首先發現此種病症的德國神經科醫師的姓名。在中國,更為公眾熟知的稱呼是「老年痴呆症」 。但包括原衛生部在內的業界機構多年來呼籲為這 一帶有歧視性的稱呼正名,以消除公眾的誤解。

痴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神經退行性病變,有的是腦血管病變,還有是因為腦外傷、腫瘤、感染等等。阿爾茨海默病則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痴呆的60%以上。

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病的病因,業界通常較為認可的理論,是認為這是一種腦部神經退行性疾病,源於神經元的病理性改變,即beta-澱粉樣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年齡增長,則是患病的第一風險因素。同時也有研究認為,血管疾病、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以及有氧運動的缺乏等,均會提升痴呆症發病的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初痕跡往往被人忽略,老人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只是認為 老人「年紀大了」 。老人變得健忘,尤其是剛剛發生的事情;交流變得困難,說話時總在找合適的詞語 ;在熟悉的地方也容易迷路;和空間概念一同模糊的是時間的概念 ;做家務開始變得困難 ;很多老人的判斷力和警覺性也在下降。

這樣的症狀會持續一到兩年,隨即發展到中期。老人變得更加健忘,如廁、洗漱、穿衣等開始需要人的幫助,行為發生改變,例如經常徘徊、反複問問題、纏人、喊叫,出現睡眠紊亂、幻覺,甚至表現出一些攻擊行為。

發展到五年左右,大多數老人進入病症的晚期。老人幾乎完全依賴他人,不能活動;不認識親人和熟悉的物品;無人幫助時不會進食、吞嚥困難 ;可能大小便失禁,不會走路,對周圍發生的事情都無法理解。

痴呆成為老年殘疾的主要原因。有研究估計,阿爾茨海默病的中位存活期為7.1年,血管性痴呆為3.9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痴呆症患者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ADI 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新增痴呆患者770萬人,這意味著每4秒就會出現一例病患。患者人數每20年將增長1倍,2030年達到6570萬,2050年達到1.154億,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

由於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也將成為全球最為痴呆症困擾的國度。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介紹,2012年底,中國1.94億的老年人口已佔到亞洲的40%,佔全世界的22%;今年底老年人口數則將超過2億,在2025年突破3億,一直到2052年達到峰值4.87億,到時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痴呆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ADC)主任王魯寧教授解釋,中國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同國際持平。這一發病率乘上2億老年人口基數,就推算出中國老年痴呆症患者數量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佔到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的四分之一。

擴大的缺口

王魯寧指出,很多家庭是在患者病情嚴重困擾家庭正常秩序時才去就診的。

ADI 的《報告》指出,雖然很多新的治療方法正在臨床試驗的各期進行驗證,但目前仍沒有哪種治療方法可以治癒或改變痴呆的疾病進程。早期診斷,並且提供有效、科學的照護,這是現階段讓患者延緩疾病進程,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選擇。

據瞭解,目前治療痴呆的藥物,價格從每月幾十塊錢到1200元不等,其中部分藥物已被各地陸續納入醫保。這些藥品,只能改善病人的某些痴呆症狀,延緩疾病的發展和惡化,幫助老人保持更長的獨立生活能力。但儘管不能治癒,堅持藥物治療和放棄藥物治療,會在生活質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除了延緩症狀,早期診斷對於患者和家庭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如果沒有在事情變得很糟的時候就診斷出來,人們可能就沒有辦法來表達、決定他們未來應該如何安排。 」澳大利亞阿爾茨海默病協會 Robert Yeoh 認為這同樣會降低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儘早確診,能給患者和家庭更多時間對很多事情做出決策——如何治療,如何照護,如何安排生活起居,財務問題如何處理等。

王魯寧介紹,就近年來看,在一些醫療條件較好、宣傳力度較大的城市,早期就診率已有明顯提高。但在大多數地區,據王魯寧判斷,一般病人的診治「起碼有三到五年的延遲」 。

事實上,即便能夠做到早診早治,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持續照護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根據ADI在全球的統計,痴呆症的直接醫療成本僅佔總成本的16%,尤其在低收入國家,疾病成本的絕大部分都源於照護。

ADI《報告》顯示,約一半痴呆患者需要個人照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另一半人也會有這種需求。而在所有需要個人照護的老年人中,約有一半人患有痴呆,養老院中五分之四的老年人都是痴呆症患者。尤其當阿爾茨海默症發展到晚期,老人需要晝夜不停照護,在進食、飲水,洗澡、如廁、穿衣、移動各個方面都需要完全的幫助。

在發達國家,患病中後期的老人多選擇進入專業護理院或養老院。而在中國,當前城鄉所有的養老床位總計不過400萬張。專業照護阿爾茨海默病人的機構更是有限。家庭「非正式」的照護是照料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要方式。

根據 ADI《報告》 ,在中國農村,痴呆老人幾乎全由家人照護,42.9% 由配偶照護,57.1% 則是子女照護 ;在城市,也僅有13.9%的老人由非親屬照顧。

「老齡化、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給我們應對帶來了難度。 」 吳玉韶說,在少子化背景下,一位長期患病、失能臥床的老人將給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這一方式也越來越難滿足患者所需。

支付難題待解

包括阿爾茨海默在內的痴呆病症,給家庭及社會帶來的重大負擔,正成為各國公共衛生關注的重點。

一些發達國家在公共衛生領域為應 對痴呆制定了國家級的策略。其核心,是讓老人、家屬和照護者都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這些策略包括開展早期的宣傳預防,及時診斷及提高診斷質量,專業照護人員的培養,建立長期照護保險體系等等。

中國政府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自2010年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被列入「十二五」專項規劃後,相關部門已下發了多份文件,力圖彌合養老服務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9月中旬,國務院下發一份《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下稱《意見》 ) ,再次強調市場化導向,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加大專業服務供給。

事實上,最近一兩年來,中國一些大城市已有外資機構進入,在社區內開 辦專業的護理院,為痴呆老人提供長期照護,亦為居家養老的老人家庭提供喘息式的服務。這個正在興起的行業面臨最為關鍵的問題,仍是如何提高老人的支付能力——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專業照護的價格還將繼續攀升。

ADI的《報告》亦向各國提出建議,要促進中低收入國家為所有老年人提供社會保障,並改變「現收現付」的制度模式。在中國,直到2011年,才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全覆蓋。而其中的主體——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本質上仍為「現收現付」制。 《報告》認為 「現收現付」制不具有財務上的可持續性,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未來幾代的成年勞動人口很難為上一輩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埋單。 《報告》建議各國實現從「現收現付」向「完全積累」過渡,這種模式就是讓每一代成年工作人口共同積累必要的資源,以為自己將來的照護需求支付費用。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也被一些國家視為可選的政策制度。如德國在1995 年,即將護理保險作為基本社會保險的一部分強制繳納。美國的健康保險市場上,長期護理保險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品之一。日本、韓國則在其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領域都大力發展護理保險,分擔老人的支付壓力。而當前中國政府各部門間,對護理保險的分歧仍較大,政策定位仍是「研究探索」 。此外, 《意見》提出的以房養老也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議論,前景如何,仍待觀察。

除了建立社會化的護理制度和支付體系,ADI 的《報告》認為家庭照護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一些高收入國家的研究已經證明,對家庭照護者的干預,如提供培訓、心理輔導等方式,可以提高對患病老人的照護質量,推遲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時間。 《報告》因此建議各國向家庭照護人員提供正式支持,如提供補貼,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從而降低公共資金成本。

護理開支全球性的增加在所難免,破解這一難題,在業界專家看來,亟需全社會的關注。 「痴呆不能再被忽視,而是應該被世界各國納入公共衛生議程之中。 」 《報告》如是呼籲。

本刊實習記者歐陽銀華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06

有錢未必能任性,盤點那些飽受癌癥之苦的商業精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8/148921.html

i黑馬:創始人人群因長期處於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無疑是癌癥的易發人群。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間,中國有超過20位知名企業家因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先後去世。死於癌癥的平均年齡為46歲。黑馬哥以下的盤點包括近年來飽受癌癥之苦的商業精英。用以警示創業者們:“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著名歌手姚貝娜因癌癥去世的消息這兩天刷了朋友圈,這位天使歌手的離去,不僅給這個冬天增加了凝重,更讓人們開始警醒,癌癥距離我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遙遠。據相關數據報道,近年我國每年新發癌癥280萬人,死於癌癥190萬人,每死亡5人中有1人死於癌癥,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企業家人群因長期處於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無疑是癌癥的易發人群。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間,中國有超過20位知名企業家因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先後去世。死於癌癥的平均年齡為46歲。

下面黑馬哥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正在飽受癌癥之苦以及被癌癥奪走性命的商界精英們。借此給廣大創業者提個醒,不要為了所謂的成功一直過度消耗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

1、李開複:淋巴癌
 

\出生於1961年,被青年奉為導師的“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先生,在2013年9月5日晚上十點十七分,微博稱:“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後來,經過多方渠道證實,李開複的確已被確診,患有淋巴癌。

李開複隨後前往臺灣接受化療,確認腹部有20多處腫瘤,得病原因是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以及壓力過大導致。李開複在得病後,還通過微博提醒其他人要加強鍛煉,不要以為年輕就可以透支身體。

2005年時,李開複身價已經為3.9億美金。

2、慈銘體檢創始人韓小紅:胃癌
 

\2002年3月28日,憑著自己的醫學背景,沒有一點管理經驗的韓小紅,開了第一家慈銘健康體檢機構。兩三個月後,慈銘開始贏利了,韓小紅的管理潛能也被一點點挖掘出來。

在其父親去世前三個月,韓小紅被查出胃癌早期,後來通過手術治愈。2011年,在“慈銘體檢”成功運行十幾年的基礎之上,韓小紅始創中國第一家“治未病”的頂級健康管理機構慈銘奧亞國際醫療會所。

慈銘體檢已提交IPO申請,屆時如果成功上市,估值或達16億。
 

3、薛蠻子:直腸癌
 

\2011年5月,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發微博宣布自己患癌的事情。

@薛蠻子:我剛做完腸鏡有個不太好的消息告訴大家:我得了直腸癌。希望這方面的專家能給予幫助。可以私信也可以郵件我的微博首頁郵箱。我的心態很好精神矍爍!死生有命成事在天!謝謝大家!

薛蠻子是UT斯達康創始人之一,曾擔任中國電子商務網8848前董事長、中華學習網前董事長等職務。他投資過的項目包括PCPOP、李想的汽車之家、方三文的雪球財經以及杜子健的華藝百創等公司。

從投資項目上評估,薛蠻子身價為十幾個億。

4、股神巴菲特:前列腺癌
 

\2012年4月17日,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向其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致信,稱自己患有前列腺癌。不過他樂觀表示,自己的癌癥並未擴散,目前感覺良好。醫生表示“目前還沒有生命危險”。

2014年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福布斯》發布美國富豪400強榜單顯示,憑借670億美元財富排名美國富豪第二名,沃倫·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這個排名。

據醫學資料顯示,一般癌癥治愈後會有一段時間的保險期。比如前列腺癌治愈後可以保證5年內100%不複發。上述商界精英是幸運的,他們的病情或者已經治愈或者已經得到控制,並沒有被癌癥奪走性命。然而更多的癌癥患者,比如以“喬幫主”為首的商業奇才們已經被癌癥奪走了性命。在癌癥面前有多少財富又有什麽用,財富的厚度並不能決定人生的長度。

5、喬布斯:胰腺癌
 

\2003年10月《財富》雜誌披露喬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在進行了癌癥手術和肝移植手術之後,於2011年10月5日逝世。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世就被父母遺棄了。幸運的是,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一對好心的夫妻領養了他。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里成立了蘋果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喬布斯定為蘋果。

2011年喬布斯身價為83億美元。

6、北生前董事長何玉良:癌癥複發去世
 

\廣西北生集團是一家集生物制藥、高新建築材料的開發與生產、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房地產開發、廣告裝飾等高新技術產業及產品研究與開發的高科技企業集團。總部設在廣西北海市,總資產50億元。

2008年4月28日淩晨,北生董事長前何玉良在北京301醫院接受治療時由於病情惡化搶救無效辭世,享年53歲。

據悉,何玉良生活很不規律,白天睡覺,晚上工作,通常都是淩晨一點召集重組人馬開會,一直開到淩晨四點。其身邊人認為,在生活極不規律和頂受極大壓力的情況下,舊病複發及病情進一步惡化使得他在短短兩個多月,就在301醫院病逝。

何玉良曾經憑借一手創立的北生集團成為廣西首富。然而昔日首富,今日只能追思。

7、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腸癌去世
 

\上海均瑤集團成立於1991年7月,至今走過了22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均瑤集團以航空運輸、營銷服務為主營業務,並涉及置業和投資等領域。

2008年11月7日,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因勞累過度,患腸癌,英年早逝,年僅38歲。

王均瑤2007年年9月份在上海瑞金醫院體檢時查出得了腸癌,並做了手術。當時王均瑤認為腸癌在癌癥中不是特別可怕的病,對生命不構成威脅,仍然繼續工作。

38歲的王均瑤去世時身價近40億。

8、健力寶原董事長李經緯:肝癌晚期去世
 

\李經緯,1984年創建“健力寶”品牌;1990年創建“李寧”品牌;1994年把全球第一顆以企業命名的行星命名為“三水健力寶星”; 2013年4月22日13點56分在故鄉病故,終年74歲。

李經緯的一生充滿了悲情色彩,他的離去也留下了許多爭議。上個世紀,健力寶獨步天下;最終卻因與三水市政府政商關系惡化,健力寶被賣。2011年11月,李經緯被以“涉嫌貪汙犯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

9、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肺癌去世
 

\江上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海歸,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闖海人,他也是上海芯片產業的奠基人、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之一。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2006年,江上舟接替鄧樸方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同年,他被委任為中芯國際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2001年,江上舟被查出肺癌。2009年,江上舟仍以患病之軀挑起“中芯國際”董事長重擔,不舍晝夜地工作,該年一舉扭轉前五年虧損。2011年,江上舟因肺癌晚期辭世。

10、《時尚》雜誌總裁吳泓:胰腺癌
 

\1963年7月生於江蘇的吳泓在恢複高考的第三年,即1979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吳泓廣為人知的是他對書法的熱愛和造詣。

《中國旅遊報》是吳泓的第一個工作單位,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國門打開,一些西方的高端品牌商品和服務也隨旅遊走入了中國,並逐漸滲透進中國一線城市。吳泓在負責月末增刊的時候,註意到這個領域的暗流湧動,1993年8月8日,雙月刊《時尚》誕生了。她是中國第一本以白領階層為目標讀者的高檔雜誌。

吳泓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於2009年8月20日23時零5分在北京病逝,時年46歲。

11、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癌癥複發猝死
 

\香港人,已故中國大陸著名入門網站網易的代理行政總裁。2005年9月18日他因為工作過勞引起癌癥複發猝死,終年38歲。

孫德棣自1999年12月開始擔任網易董事。他在代理CEO位置上的4年中曾多次因病休假,但病因一直保密。

據說孫德棣得病後,一直在香港靠打點滴維持生命,但對網易公司的重要事務仍親自過問。

除了身體疾病之外,經營一家公司的巨大壓力,也讓不少企業家們飽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之前就被診斷出患有心理疾病。

上述僅僅是被媒體公開的案例,而事實上,更多的企業家患病後為了權衡更方面的利益關系選擇不公開。然而,健康的警鐘是每個創業者應該時時銘記的。就像習大大說的:“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從容不迫。”黑馬哥也希望每個創業者都先享受健康,再享受事業上的成功。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安倍打算開賭場救經濟,賭博依賴癥之憂仍在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黨自民黨正力推此前曾多次夭折的賭場合法化法案,希望其能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眾院議院運營委員會11月29日中午以自民黨和公明黨及日本維新會的多數贊成決定,將包括賭場的綜合度假區(IR)建設推進法案移交給眾院內閣委員會。執政黨積極和在野黨協商相關審議。

法案主要內容為敦促政府推進建造賭場、酒店與大型會場一體化的綜合度假區。目前,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都力推,希望早日通過該法案。公明黨雖然同意啟動審議,但出於對賭博依賴癥增加的擔憂等,要求慎重審議。

今年9月開始,力爭實現賭場合法化的日本遊說集團開始大力推動相關法案的通過,並稱一旦通過,該行業預計每年創造400億美元價值。

一直以來日本都被視為博彩業沈睡的巨人,雖然日本允許賭馬、賭船賽和自行車賽,但賭博仍被禁止,一旦開放很可能成為繼中國澳門以後的第二大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就開始推動賭場合法化,2014年為吸引外國遊客、推動日本經濟發展,又一次掀起賭博合法化的大推動。安倍政府也有意解禁賭博限制,推動經濟增長,但有在野黨則擔心賭博合法化對社會安全、青少年成長等帶來的長遠負面影響。

此次亦是如此,此前因堅持謹慎立場的民進黨領導層要求在全體會議上進行主旨說明與答疑,導致法案一直無法移交眾院內閣委員會。目前,出於對治安惡化及賭癮增加的擔憂,公明黨仍對賭場解禁態度謹慎。民進黨政調會長大串博誌則在記者會上表示:“出於對賭博依賴癥的擔憂,黨內許多人持謹慎態度。將結合黨內氛圍加以應對。”

雖然反對的聲音一直存在,但賭場合法化的支持者得到了來自安倍及其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的鼎力支持。今年7月剛當選為東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是另一個賭場合法化的強有力支持者,而且執政黨自民黨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獲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更增加了該法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

賭場合法化的支持者希望法案能盡快通過,那麽可以在2023年開設日本第一家賭場度假村,以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幫助刺激該國經濟。

日本媒體報道稱,賭場合法化被很多人視為刺激日本經濟複蘇的“重要招數”。安倍早在2014年就曾表示,興建賭場是推動經濟政策的重要一環。摩根士丹利亦分析稱,作為賭場合法化的支持者,安倍認為該法案是其“日本回來了”倡議的一部分,該倡議包括制定前瞻性戰略刺激經濟增長,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將每年遊客數量增加到2000萬等。

除了在野黨等政治障礙外,目前對於該法案通過最大的障礙是討論的時間有限。有分析師稱這可能是安倍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通過該法案的最後機會,現在的關鍵是要速戰速決,如果該法案拖過了2017年秋天,那麽通過的機會減少,因為屆時日本全國上下都將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做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