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买“悍马”者李炎隐身旭光资源 连环运作赴港IPO集资14.8亿港元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5/HTML_12B4KFAX2G1I.html


【核心提示:经过奋力挖掘,隐藏在幕后的买悍马者李炎及其铺排完善的系列资本运作浮出水面,由李炎控制的旭光资源与腾中重工的关系千丝万缕,旭光资源原来的机器设备采购商就是腾中重工的前身。】

自从宣布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之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腾中重工”)就瞬间出现在聚光灯下。经过媒体的奋力挖掘,传说中背后的买“马”者李炎,及其铺排完善的系列资本运作,也开始浮出水面。

6月4日,全球第二大芒硝生产商旭光资源(00067.HK)在香港开始正式公开招股,集资最多14.78亿港元。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在旭光资源的 招股文件中,赫然写着:“索郎多吉(前称李炎),为本公司创办人兼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权股东,亦为 Nice Ace 唯一股东。”

索朗多吉?李炎?

旭光资源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旭光资源主席索郎多吉与内地媒体提到的悍马背后的买方李炎,确实为同一个人。至于为什么要改名,以及何时改名,对方则表示不清楚。

除了改名,还有一堆疑团有待解答:旭光资源与处于新闻焦点的腾中重工是否有交集?外资投行在旭光资源上市过程中是否充当了推手? 腾中重工与旭光资源背后的控股集团——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华通”),又有着怎样的资本运作路径?

曲折上市路

6月3日下午,旭光资源的首席执行官张大明等5名公司高管出现在香港的上市记者会上,传闻向来低调的李炎,却并没未露面自己公司的上市推介。

外资投行在收购悍马,以及旭光资源上市前的资本运作当中充当了怎样的推手?

有 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旭光资源此次在香港上市的保荐人之一的瑞信,去年曾经为旭光资源筹组银团贷款,其中瑞信借出1亿美元,并获得同等价值的认股证。 这次旭光资源在香港上市,在计划发行的5.77亿股当中,就有1.73亿股(约30%)为旧股,分别来自大股东兼主席索郎多吉、瑞信以及其它贷款者。

张 大明在记者会上说,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有信心,索郎多吉仍然是公司单一最大股东。招股文件显示,上市之后,李炎将透过在Nice Ace的股权,拥有旭光资源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43.1%。资料显示,Nice Ace是2007年在维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李炎全资拥有。

实际上,为了上市,早在2005年2月21日,一家名为Top Promise的投资控股公司就在香港注册成立,由旭光资源全资拥有的维京群岛附属公司 Rich Light 全资拥有。2007年4月,旭光资源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以便进行全球发售。旭光资源就透过 Top Promise,间接拥有旗下两家中国附属公司——川眉芒硝90.0%以及川眉特芒100.0%的权益。

其中,川眉芒硝以及川眉特芒更经历一系列的负责的重组以及股权转让。

川 眉芒硝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眉山芒硝。2001年6月,眉山芒硝厂转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川眉芒硝。2004年8月,四川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四川华拓”)以及邱慧英向信达、华融及眉山资产经营以公开投标方式收购川眉芒硝90.0%及10.0%股权。2005年3月,川眉芒硝90.0%股权由 Top Promise收购,其后转为中外合资企业。

李炎自四川华拓于2004年8月收购川眉芒硝控股权益以来,一直为川眉芒硝最终控权股东。目前四川华拓由四川华通拥有69.9%股权。

而在2007年6月,Top Promise 在四川省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川眉特芒,注册资本为2905万美元,全部由 Top Promise 以现金注资。2007年8月,川眉特芒的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美元,总投资额增至9000万美元。

瑞信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旭光资源非常需要资金作为扩充。2008年,旭光的资本开支及收购活动共花费近9亿元,整体现金净流出7000万元,截至2008年底,其现金仅为80万元。所以其财务顾问瑞信,为旭光筹组一项银团贷款。

这次旭光资源在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以招股价中间价2.14元计算,集资净额为7.01亿港元,当中65%用于偿还海外银行借贷,13.5%用于牧马矿区建设芒硝采矿及生产设备,13.5%用于收购额外采矿权,其余为一般营运资金。

三角关系

旭光资源与腾中重工的关系千丝万缕。

根 据招股文件,改名为索郎多吉的李炎,现年46岁,于2004年透过四川华拓间接投资川眉芒硝,于2004年完成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及工程研究生课 程。而同龄的李旭东是旭光资源的执行董事,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的管理科学及工程硕士学位,于2004年7月被委任为川眉芒硝的副总经理兼董事,并于2007 年1月获委任为 Top Promise的技术总监。两人的履历印证了此前关于李炎与李旭东曾是同学并且关系很好的说法。

旭光资源的招股文件中显示,旭光资源原来的机器设备采购商就是四川腾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即腾中重工的前身。但是因为旭光资源的执行董事李旭东同时控制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属于关联人士,所以从2008年开始,旭光资源转用其他采购商。

6月4日,腾中重工的新闻发言人赵彤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目前四川华通与腾中重工的关系以及控股比例,正在与公司方面商量,在合适的时候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旭光资源、腾中重工,以及四川华通之间的关系,从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零星消息中,可见端倪。

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网站在2008年1月2日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总投资达7.5亿元的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部项目正式落户龙潭工业区,该项目在工业区占地100亩,建成后项目约定年销售产值将达100亿元人民币,税收将超过3亿元人民币。”

这 条消息又指出,“该项目的业主华通集团由李氏家族控股,主要股东为华尔街投资银行三大巨头美林、瑞银和摩根士丹利。该集团公司旗下产业分布广泛,主业突 出,重点发展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板块、四川川眉芒硝有限责任公司基础化工原料产业板块、四川腾中机械制造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制造板块 ‘三大板块’,各板块均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四川省工商局在线查询系统提供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材料,目前其法定代表人为陈实,注册资本3亿元。

事 实上,在早前的2008年1月7日,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便由李旭东变更为陈实。2008年1月31日,公司的股权也有变化,李旭东将 9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钟胜男。同年7月14日,钟胜男对公司进行增资,腾中重工注册资本变更为1.41亿元,其持股增加为98.51%,宗瑞儒持股变 为1.49%。

此前有传言指出,摩根士丹利在本次悍马出售交易中饰演了“牵线”的角色,而且摩根士丹利曾经以其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的方式,帮助四川华拓融资2亿美元。不过,6月4日,摩根士丹利有关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此事不予置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2

李炎或以个人身份参与悍马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0/20090610022013844.html

每经记者  王鑫  发自成都

旭光资源昨日发布公告:该公司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索郎多吉(即李炎)可能与四川腾中重工有关联,李炎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联合腾中重工参与到悍马的收购当中。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消息传出之后,牵出了该公司的“幕后老板”——自贡人李炎。目前,由李炎担任董事会主席的旭光资源有限公司正在香港筹备上市,然而,昨日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李炎与腾中重工并不存在任何法律和实质上的利益关系。

旭光:李炎或单独出资购悍马

        旭光资源昨日发布的澄清公告:由于在近日的媒体报道中,称该公司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索郎多吉(即李炎)可能与四川腾中重工有关 联,因而特此发布澄清公告。在公告中,旭光资源表示,自李旭东于2008年1月出售其拥有的90%腾中重工的股份开始,腾中重工就已经成为了独立第三方, 而李炎则一直没有直接或间接在腾中重工担任任何职务、董事职位或其他职位,李炎并没有对四川腾中董事会行驶任何控制权。

        不过,在这份公告中也表示,李炎确实曾多次向其他人提及其可能会参与悍马收购一事,而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在公告中还指出,李炎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联合腾中重工参与到悍马的收购当中,而李炎对悍马所做出的任何投资,将不会通过腾中重工做出。

        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除了腾中重工之外,还会有其他公司或个人参与到收购悍马的业务当中。令人疑惑的是,旭光资源为何会选择在这一时刻 来发布这样的澄清公告,其目的何在?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旭光资源和腾中重工相关负责人以及李炎本人,电话均未能接通。

腾中重工首次回应悍马收购

        除此之外,从6月3日宣布与通用签订谅解备忘录之后,就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腾中重工,终于在其网站上首次对此次备受关注的收购进行了正面回应,同时放在网上的,还有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的一封公开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登陆腾中重工网站后看到,腾中重工已经为此次收购悍马的相关信息专门开辟了一个网页,在网页上,腾中重工发布了 一则名为《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战略收购悍马进行深入磋商》的消息。腾中重工在未来与通用达成的交易协议中将包括与通用汽车签署一项总装方面的长期合约, 驱动系统的供货合约,以及过渡期服务安排的合约。

        此外,腾中重工还证实了此次交易不涉及任何军方车辆的出售或军方技术的转让。

        而在回答“谁拥有腾中重工?”这一问题时,腾中重工表示,该公司由数个个人投资者持有公司的所有权。腾中重工将通过一家占有多数股权的投资公司收购悍马,同时还会有其他私人投资者与公司一起投资。这似乎与昨日旭光资源所做的澄清公告中的内容不谋而合。

杨毅:我们不承担悍马债务

        昨天,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杨毅说,“这个合同是一个转让合同,我们将获得品牌使用权,以及长期的组装合同,包括主要零 部件的供应、主要管理团队、长期的供应合同持续到2012年。目前协商还在进行中,具体的交易的条款还不便透露。我认为是一个公平的交易,是一个相当合理 的价位。”

        此外,杨毅透露,并购并不涉及悍马此前的债务问题,悍马以前欠下的债还是要由通用来还。未来很可能会在中国建悍马生产基地。针对炒作质疑,杨毅表示,腾中有抄底美国大牌企业的实力。杨毅说:“我们并不打算具体管理运营业务,对现有团队充满信心。”

        目前,悍马H2的油耗为百公里23升,杨毅透露,未来将研发新型动力系统,来改变目前悍马高油耗的状况。“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数据,H4概念车目标百公里油耗9.05升。”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相关新闻

李书福:悍马曾找上门

我们没接招

  通用在计划出售悍马的过程中,曾经游说过不少企业接盘,其中包括中国汽车巨头东风和吉利,都遭到拒绝。多数分析师认为,由于军用悍马技术不在出售之列,高油耗的民用悍马对中国企业来说价值不大,不太看好腾中重工收购悍马。

        东风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东风已有猛士这款为部队开发的车,各项性能优越,它在众多技术指标上甚至超过悍马,且刚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奖,东风没有必要再收购悍马的品牌和技术。“在悍马遭遇危机后,悍马公司的人通过多种渠道多次找东风了解东风的发展和研发的情况,看有无在技术方面寻求合 作的可能。”

        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7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说,悍马曾经找过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对它不感兴趣。该不该并购悍马,关键是看它的市场前景有多大。“我们认为悍马市场潜力不大,且与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不符合。”

        有分析人士指出,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转卖。因为悍马与腾中在业务上并没有太多重叠之处。二是对悍马的技术再利用。腾中是 一个机械企业,虽然产品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但是与悍马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差距较大的。三是延伸产业。作为一家特种车及机械制造企业,腾中要想向汽车行业 延伸必须选择一条好的途径,而收购悍马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不错的桥梁。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通用选择一家未生产过整车的企业腾中重工,或许有更多如意算盘,不排除以后重新买回去的可能。

每经记者  熊国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

旭光上市李炎现身 身价一日飙涨三亿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深圳

        不久之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消息,把腾中重工幕后的实际控制人李炎推到了聚光灯下。然而他始终保持低调而神秘的作风。

        昨日,李炎现身旭光资源有限公司(00067,HK)在香港交易所的挂牌仪式,但他闭口不谈收购悍马之事。对于媒体的任何问题,均缄默应对。

        昨天上午10点过后,旭光资源正式挂牌交易,该股平开报2港元,盘中最高见2.39港元,升幅达19.5%。最终收报2.38港元,较招股价2港元逆市升19%,成交5.57亿股。

        按此收盘价计算,旭光资源总股本19.24亿股,李炎持股43.1%,其身价在一天之内就上涨了3.15亿港元。

匆匆离场“不说话”

        全球第二大芒硝生产商旭光资源昨日上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因收购悍马而名声大噪的李炎(即索郎多吉)是该公司主席,这是他自收购悍马消息明朗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因而吸引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昨日上午9时左右,李炎一身黑色西服、白色衬衣搭配黄色领带现身港交所大厅。李炎身材魁梧,身高约1.75~1.78米,眼睛大且有神,不过总在回避媒体的镜头。他以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发布上市宣言,但不回答媒体的任何提问。

        仪式结束后,李炎在公关的陪同下匆匆离场,率先离开港交所。旭光资源日前发布公告表示,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李炎可能以个人名义参与悍马收购。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是李炎个人的意愿。”

李炎财富或达50亿

        在收购悍马之前,李炎低调且神秘,很少暴露在媒体的闪光灯下,也从未在富豪榜上出现过。

        公开资料显示,李炎为四川腾中重工老板,四川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四川威远县新店区人,原名为索郎多吉,现年46岁,于2004年透过四川华拓间接投资川眉芒硝,业界称其为“华通系”掌门人。

        从四川腾中重工的股权结构看来,李炎就是实际购买了悍马的人。

        据说李炎个人特别喜欢收藏,专门在成都城南修建了华通博物馆,是其私有文化产业。据了解,华通博物馆于2004年正式在成都市文化局登记注册并对外开放,其收藏主要为书画、瓷器、汉代陶石、彩陶等,藏品数量达3万余件。

        相关资料显示,李炎旗下产业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包括机械制造,此次收购悍马的腾中重工,是李炎2004年展开系列收购动作后,收入囊中 的;刚挂牌上市的旭光资源以及老本行PPS(聚苯硫醚)。据了解,该公司作为灾后重建项目,目前正在德阳扩大规模生产,投资规模超过了30亿元。对于李炎 的财富,有生意上的伙伴估计,按照资产计算应在50亿元左右。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旭光资源年产能约为160万吨,分别占国内及全球芒硝市场份额的23.2%及11.3%。集团目前有三个矿 场,合共约有5720万吨已探明及可探明芒硝储量。公司主要生产普通芒硝、高端产品特种芒硝和药用芒硝,整体毛利率超过50%。

        旭光资源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张大明表示,对公司首日上市表现感到高兴,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4

【 案例 】讀李炎和他的上品折扣,PC互聯不再重要,未來兩個點:移動,社區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7/57703.html

李炎,上品折扣總裁,早年為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隊運動員。退役後進入商界,曾任廣州芭迪百貨華北區/華東區總經理。上品折扣的出現純屬偶然也是必然“品牌商為了不斷占領市場,會不斷推出新品,老款的做工和質地並不差,但已經沒有足夠的展臺展示,企業迫切需要一個消化過季款商品的賣場。”這是李炎對自己商業的精準闡述。2000年離職後,李炎創立了北京市上品商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即對品牌有較高認知,又是價格敏感用戶,李炎非常清楚自己的典型用戶訴求。從第一家王府井連鎖店起步,至今公司已擁有九家上品折扣連鎖店、一家上品折扣mall。實體店同上品折扣網兩大經營渠道,年銷售額近20億元。傳統零售商必須觸“電”網購從獵奇淘貨、小眾型消費模式逐漸轉變為大眾消費為主渠道。傳統零售商不做電子商務兩大後果:原有的消費群被電商侵蝕,渠道占比減少。彼時的李炎看到:GAP2011年營收145.49億美元,總營業額負增長0.8%,並且預計未來一年將關閉100家門店。GAP在線2011年增長15%至14.554億美元,2010年美國B2C排名24名,預計2011年提升至21名。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家等作何感想?09年,李炎開始上線電商平臺,傳統零售商必須認真考慮電商對消費者造成的影響,順應消費者的購物渠道的多樣化需求。上品嘗試使用PDA設備來錄入、打印產品信息,並通過無線聯網方式,使得銷售人員可以訪問後臺數據庫,進行價格查詢和帳單打印。再後來,李炎引入自有品牌Pad等管理終端,借助最新的管理裝備實現更好的資源調配,以便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解決商品數據的采集和賣場的物品銷售上PAD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按照流程,供應商配送產品進來,工作人員通過Pad錄入各個門店的商品數據,將全部商品的信息進行數字化,然後公司可以據此進行資源調配,消費人員也可以查詢商品的具體信息,並為消費者實施下單等行為。這時候的李炎興致勃勃,無論是DM,電視,PC互聯網,甚至WAP購物都進行了布局,實現了線上銷售從0到2億的逆襲。即時即付,PC互聯網不再重要,轉戰移動端時代的不同,用戶需求的轉變,對企業來說從來不是資金,技術的問題。根本上是文化,思維的桎梏。盡管在PC電商領域上品起步比阿里,淘寶稍晚,初步探索也初見成效。淘寶(天貓)2012雙11全天交易額突破191億、2013雙11全天交易銷售額 雙11交易額350億,之後,李炎坦然,這個勢已經在那里。而移動互聯網電商剛起步,還在摸索階段,這里是機會。電商它不僅僅是個渠道的問題,它最終是個體驗的閉環。PC端的互聯網對電商價值已經不太大,移動端電商、O2O的價值更大。為此,公司結構必須調整,自己不革命就坐等被人革命。從傳統零售商轉變,5年間,70%高層年輕化。年輕化後的打法:接入微支付,不久前,上品中關村分店接入了微信支付,用戶選中某款商品,該品牌的導購人員通過一款Pad設備,輸入商品編號,點擊“支付”,系統就會自動生成商品二維碼,消費者通過微信掃描Pad中商品二維碼,輸入微信支付密碼即可完成支付。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無需到收銀臺排隊付款,不僅為消費者節省了逛街購物的時間,也快速促成了交易,為商家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15天內,微信支付的日均交易由2筆增長到超過1000筆;日交易額從70多元增長到12月22日的24萬元。截止12月25日,上品折扣微信支付總交易額近100萬。試水效果不錯,下一步還用說嗎?自有APP,李炎向黑馬哥透露,上品自有APP也在準備之中,不日將會上線。隨著更多消費者的“屏幕轉移”,開始利用碎片化時間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進行購物,NATIVE app舉足輕重。上品折扣mall,實體店存活於社區商業在看到六十多歲的大姐使用微支付購物後,李炎表示,這個世界變了,變化很快。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商業地產供應增加、聯營模式的弊端等影響以及電商的沖擊,2013年百貨業進入關店潮。2013年3月,京城知名百貨大佬貴友關閉了自己的方莊店;5月31日,大洋百貨石家莊店關店;6月1日,在沈陽太原街陪伴消費者走過5年的伊勢丹百貨停止營業;7月15日,盤踞成都春熙商圈達20年之久的成都太平洋百貨突然關門停業;8月底,繼百盛貴陽鮮花店關閉不到3個月後,百盛在石家莊的一處門店也關店撤離。處於百貨業關店潮,2013年12月22日,上品折扣位於草橋的上品折扣MALL以及位於回龍觀的新店齊開業。迎難而上的自信來自哪里?李炎向黑馬哥介紹了社區商業,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範圍內居民委服務對象的,以便民、利民,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出現,社區商業是城市商業空間中一個重要層次。社區商業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需要,這些服務是具有綜合性和便利性的特點,但不一定是廉價的。所謂商業,即信息不對稱。李炎常常想,商業就是兩個點:你比別人更好嗎?你比別人便宜嗎?基於此,線下的門店更多是是線上的倉庫。千平米的上品折扣店,大多裝修簡單。層層的貨架上放滿了商品,顧客就像是在一個大倉庫里購物。降低倉庫和揀貨成本。當顧客在上品的實體店選購時,只要把選好的衣服款式和數量告訴導購,導購會通過一個類似Pad的裝置將顧客將要購買的商品信息記錄在類似公交卡的一張購物卡里;然後,顧客拿著卡去下一個櫃臺繼續挑選商品。出門時,顧客只要掏出卡在收銀臺直接結賬即可,整個銷售流程實現了完全無紙化的銷售。借助Pad和導購降低管理成本。如果是網購的訂單,流程更為簡單:訂單直接通過內部網絡傳到導購的Pad上,通知導購哪些商品被賣掉。隨即,導購員把訂單上的商品逐個刷完後按下確定,做下簡單的包裝,交給揀貨員,這樣一次網購備貨的流程就完成了。引入德國SAP系統後,業務流程和運作效率顯著提升;同時,SAP幫助上品更科學地管理數據,對消費者消費特征更加了解,依據消費者習慣調整商品的進出貨渠道和服務,節約成本,促進銷售。除了這些,社區折扣店最大的優勢是離用戶近,就好像遠處的大型超市相對於近處的菜市場一樣。額外的福利是餐飲,娛樂打包入駐商場,一體化。李炎表示,未來三年,上品的銷售額預計會突破100億。任何一個企業想要把線上線下融合做好都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的事情,上品折扣雄心勃勃想要在三年內完成100億的銷售額,是否可以達成,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黑馬哥 | 編輯:siqiang | 責編:司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14

《專訪》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神腦總裁林保雍 一場土雞宴 意外扯出神腦、中華電鬧分家?

2014-01-27  TWM
 
 

 

撰文‧顏雅娟

元月十五日凌晨兩點,立委蔡正元的一則臉書訊息掀起滔天巨浪,先是爆料交通部部長葉匡時逼退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再指葉匡時要求中華電信高價買下神腦股票,還扯出一段官商雲集的土雞城聚餐插曲,惹得李炎松、神腦總裁林保雍、葉匡時連番召開記者會澄清。

由於神腦是中華電信的獨家通路商,交通部又是中華電信的大股東,因此,當葉匡時接受林保雍款待,還傳出指示中華電信增加神腦持股,獨厚財團之說不脛而走,林保雍也被指涉「關說賣股」;只是,這話聽在林保雍耳裡,忍不住氣得拍桌,更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直言:「我(神腦)沒有非要中華電信不可!」面對林保雍炮火猛烈,李炎松也在專訪中直言:「中華電信要存活,行銷通路就要有自己的策略。」意指未來電信市場競爭加劇,中華電信的通路策略不能只仰賴神腦。事情演變至此,誰也沒料到,一則臉書爆料,竟意外扯出中華電信、神腦鬧拆夥。

神腦獲利七年翻一.六倍

中華電信想做通路自己賺

即使專訪前一晚到三點才睡,說到激動處,林保雍揮舞著雙手:「我們幫中華電信打前鋒,中華電信也少不了神腦。」外界之所以會認為中華電信獨厚神腦,主要因為神腦是中華電信的唯一通路商,中華電信目前持有神腦二八%股權,是僅次於林保雍及其家族的第二大股東。神腦更在二○○六年中華電信入股後,七年獲利翻了一.六倍,現今股價也跟著漲了二二六%。

去年中華電信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二二八○億元,神腦營收也跟著改寫紀錄,達四二七.一一億元。看似雙贏的組合,卻在此時爆發雙方對通路布局的嚴重歧見。

整樁事件爆發以來,外界霧裡看花,但一切的爭議全來自於七年前的一紙協議書。時間倒回二○○六年四月,中華電信公開招標通路商,不只將一年高達二二○萬支手機的標案交給了神腦和聯強,還開出通路商須在一年內為中華電信建置兩百家店的要求。

然而,由多家通路商替中華電信採購手機時,手機原廠經常在神腦、聯強之間比價,「後來發現,這樣價格都被(手機)原廠掐死。」林保雍說,這讓中華電信不得不思考策略轉變,將原本的兩家代理商改成一家,選中了神腦。

對通路商來說,原本的主要業務僅是銷售空機、手機配件與維修服務,採購量有限,採購價格也不易降低;一旦與電信商合作,手機採購量將暴增,進貨成本可明顯壓低,利潤空間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手機通路這個行業就看兩件事:一個是規模經濟,另一個是庫存管理。」林保雍不諱言,有了中華電信這個大靠山,神腦的採購價格的確大幅壓低,創造龐大規模經濟。不過,若說神腦的獲利翻倍全然來自於中華電信餵養,林保雍也有話要說。

他所強調的,是神腦的庫存管理價值。一支手機的批發毛利率約六%到八%,但通路商在最後結帳時,毛利率卻多半只剩二%,問題就出在手機的產品生命週期短,跌價速度快,因此庫存管理績效較差的通路商,就得認列大批庫存跌價損失。「但我們的毛利率卻能做到八%,是因為神腦的調貨策略比別人靈活。」在林保雍的眼中,正因神腦的強項在物流運籌與庫存管理,由神腦替中華電信開拓通路據點,也讓中華電信有了與另兩大電信商的抗衡力量。「你去路上看,通常一家中華電信的直營店附近,超過十家民營的手機通路包圍它;而中華電信平日六點下班、周日不上班,怎麼可能贏得了民營業者?」林保雍說,「所以,中華電信絕對需要神腦。」原本看似雙贏的合作關係,卻在近期悄悄起了化學變化;一方面,中華電信內部的確多少存在著「神腦是依附中華電信賺錢」的想法,認為神腦靠著這樁獨門生意賺飽了荷包,卻只有三成回饋到母公司;此外,在獲利不斷被同業超越的壓力下,中華電信也開始對「通路」這塊餅蠢蠢欲動。

林批:中華電信抱怨持股低李駁:○九年後就沒再提過去年,台灣大哥大、遠傳相繼做手機代理業務,讓中華電信也動了自己做通路的念頭;不僅要求神腦從中華電信直營店撤出,還積極擴展大型直營店面,踩到林保雍最敏感的神經,不只一次找上李炎松抗議,最後才陳情到交通部去。

林保雍不斷緊咬:「在○六年底(中華電信對神腦)的公開收購說明書上,清楚寫明將由神腦銷售中華電全系列商品;但到現在,包括MOD、預付卡、固網等產品,中華電始終不肯鬆手放給神腦銷售。」確實,除了手機百分百由神腦採購、銷售,目前最熱賣的iPhone採購權,中華電信仍緊握在手;MOD、固網業務、預付卡等則仍由中華電信自己做。對此,李炎松回應,「這些產品要交給通路,需要漸進式來談,以iPhone來說,是蘋果要求直接與電信商洽談,中華電信絕對沒有不給神腦銷售。」中華電信執行業務副總經理謝繼茂不諱言,「中華電信擁有神腦二八%股權,但林保雍可控制的股權高達三八%,這幾年來,雙方在展店的策略及銷售業務確實爭議不斷。」一位不願具名的中華電信高層也直言,「他(指林保雍)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來吵一吵,以展現他的『企圖心』。」談及中華電信的持股,林保雍也有滿腹苦水,當年中華電信入股神腦,僅花了十一億元,以每股十五.一元,就換得當時神腦三二.五%的股權,對照當時每股股價達二十八.四元,折價幅度高達四六%。他表示,當時願意大幅折價賣股,主要看好中華電信獨家生意的長遠效益;現在看來,「說難聽一點,我就像是被人騙賣財產。」去年七月十日,為了一解雙方的爭議,葉匡時找來李炎松、林保雍「討論」。林保雍指稱,當時葉匡時提出兩項建議:中華電可考慮增加神腦持股;不然就各自分飛,改為純業務合作(降為零持股)。

關於增加持股的建議,其實早在○八年,神腦便曾為了中華電信發起私募增資,私募價格訂為每股四十元,「就是為了讓中華電信持股提高到四○%,他們討論了一年,都不執行(私募),最後期限到了才fail(廢除)。」林保雍說。

中華電信須有自己通路策略仍須仰賴神腦庫存管理強項面對這樣的說法,中華電信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何旭輝則解釋,「經評估過後,因為合作業務與增資價格未達共識,而未執行私募增資。」李炎松強調,此後,中華電便未再向神腦提出增加持股的要求。

至於雙方在行銷通路的歧見,李炎松直言,「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存活,中華電信必須有自己的通路策略,不能只仰賴神腦,積極拓展新店也是中華電信一定要做的事!」但李炎松也沒否定雙方合作的關係,「庫存管理、物流運籌是神腦的強項,這些部分我們會多與他們合作。」爆出土雞宴之後,卻扯出中華電信、神腦鬧分家,是雙方始料未及的事。但畢竟過去七年,先有中華電信獨家銷售權,才有今日的神腦。在專訪最後,林保雍難得鬆口:「4G戰役要來了,中華電信與神腦還是要有更緊密的合作。」只不過,兩家業者既有陳年心結,又有策略歧見,如今在被迫公開駁火後,合作之路要怎麼走下去,恐怕還待觀察。

中華電加持股價漲 卻因通路布局爆紛爭──神腦近年股價與中華電合作大事紀

2006.12

中華電信入股神腦,持股32.5%,神腦成獨家通路商

2008.4

神腦通過私募增資案,價格訂在每股40元,預計提高中華電信持股至40%

2009.4

私募執行期限到,雙方未有共識,私募案廢除

2011.7

中華電信首家「新一代店」,於台北市信義威秀服務中心開幕

2013.7

葉匡時找李炎松、林保雍協調,提出兩建議:增加持股,或改為純業務合作

2014.1

蔡正元爆料,意外牽扯出雙方紛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85

曾喊併悍馬車廠 五年後被月息20%利率壓垮 華通集團李炎「膨風經營」已近終點?

2014-06-02  TWM
 
 

 

令多家銀行承受損失的旭光倒帳案,背後的華通集團曾是橫跨建築、化工、金融的民營企業,更曾揚言購併悍馬車品牌。但在中國經濟降溫影響下,華通集團也因為不堪高利貸壓力,面臨垮台命運。

撰文‧周岐原

五月上旬,驚傳創辦人捲款潛逃、讓台灣八家銀行求償無門的旭光高新(簡稱旭光),經過近一個月,告急的財務情況似乎一點也沒有改善。

因為五月十二日公司公告,兩筆共計一.二億美元、已到期的可轉債,正與銀行重議到期時間,換句話說,也就是公司還不出這筆錢;由於旭光延後公告去年財報,在四川眉山的主力廠房也停工,整個集團土崩瓦解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雖然公司尚未回應,但在這樁事件中,旭光高新與相關銀行業者要「軟著陸」,似乎是難上加難了。

國家級股東、銀行當靠山

其實,在中國經濟放緩的過程中,華通集團資金告急,是一個頗具指標意義的案例。原因一是華通集團背後,不乏國家級股東、銀行支持,格勞克斯等放空機構選擇拿旭光開刀,等於是和中國老大哥隔空叫陣。

再者,華通集團的整體規模,也頗為可觀。單是旭光一家企業,暫停交易前的市值仍有七十億元港幣(約新台幣二七四億元);外傳已經捲款潛逃、不知去向的集團大股東李炎(又名索郎多吉),倒帳金額更達到百億人民幣之多。不僅多家銀行業因此受傷,也有不少租賃業者受害。

由李炎創辦的華通集團,共經營騰中重工、旭光、華拓實業和華通投資等四大事業體,從化學製造、重機具生產到金融投資,業務頗為廣泛。而且早在台灣金融業「可能踩到地雷」消息曝光前,華通集團就已經闖出名號,然而在中國商場上,李炎褒貶不一的評價,似乎早為日後垮台埋下伏筆。

原來在一九八○年代,李炎最初只是一名馬路工人,負責在四川省各地鋪設交通設備。後來他創業,自己包辦工程,逐漸累積財富。在○五年至○八年,短短四年之間,李炎一連收購三家四川境內的國有企業,取得交通建設的施工能力,集團負責道路工程的核心事業||「騰中重工」就此成型。

論成績,已通車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及正在趕工的港珠澳大橋,都是由騰中重工提供機具與負責建設,可見騰中重工確有參與重大建設的經驗和實力。但騰中重工真正在世人面前走紅,主因是金融海嘯過後,美國通用汽車瀕臨破產、準備出售悍馬車品牌;騰中重工隨後發布消息,指公司委託瑞士信貸為財務顧問,有意以十億美元收購悍馬品牌。

為這齣「四川神祕企業併美國老牌車廠」的精采戲碼,騰中重工事前砸了上千萬人民幣,安排事前新聞宣傳,消息果然引發轟動。從中國到美國,每個汽車業者都在打聽,這位經營騰中重工的李老闆,究竟是何方神聖?

不過,依照中國政府規定,規模逾一億美元的境外投資,須經由省政府提交商務部審核,騰中重工自然不例外;但在半年後,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卻在記者會上明言:「官方從未收到此案的購併申請。」政府一句話意外戳破真相,讓這件交易?然而止。

帳務不尋常 獲十面紅旗事後看來,騰中重工有意購併悍馬的消息,似乎是集團為關係企業旭光上市,精心安排的宣傳。因為在購併消息出現的同一個月,生產工業用與藥用芒硝的旭光順利在香港掛牌,籌資十五億元港幣。股票上市後,旭光又陸續吸引國家級股東加入,例如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子公司,就和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資本共同入股旭光,成為第二大股東。一二年十月,具政策支持意味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更提供旭光二.五億美元貸款。

有了主權基金支持,旭光等於獲得「國家認證」,聲勢理應更上層樓。但在此時,已經有人察覺旭光帳上不尋常的訊號。一一年中,投資評等公司穆迪就針對多家中資股發佈「紅旗」報告,凡是公司治理或帳務可能有疑慮者,就發給該公司一面紅旗。報告中,旭光一共獲得十面紅旗,數量甚至比後來被渾水(Muddy water)狙擊下市的嘉漢林業,還多了三面。

旭光「榮獲」十面紅旗,雖然頗受市場關注,但當時公司照常經營,並沒有出現異狀。直到三年後,格勞克斯跟進發佈報告,質疑公司除息稅前盈利(EBITDA)率高達五六%,比同業高出數倍,才引爆旭光的帳務炸彈。

市場盛傳,整個華通集團透過地下錢莊集資,以月息二○%超高利率吸金,是壓垮集團的主因。如今李炎確認跑路,他以高速創造的經營神話,也以同樣速度化為灰燼。

今年年過五十的李炎生肖屬虎,他的事業則在馬年瀕臨崩塌,「虎頭蛇尾」是他意想不到的結局。具寡佔性質的旭光和整個騰中集團,或可由原先的官股接管,但只要中國經濟持續緊縮,李炎應不會是最後一位垮台的企業家。台灣銀行業者面對寒風陣陣的中國經濟,還得自求多福。

明日之星跌入谷底!

——騰中集團大事紀

2009/01 受地方政府重點培育的騰中重工,連兩年成為四川省成都市納稅大戶2009/06*騰中集團宣佈準備收購悍馬品牌,消息轟動中美汽車市場*旭光在香港上市,募資15億元港幣2010/02 騰中集團收購悍馬交易破局2011/04中投旗下子公司與中信資本,合計認購旭光可轉債1.2億美元2011/05 旭光股價大漲,盤中最高達4.52元港幣歷史高點2011/07穆迪對旭光發出「紅旗」評等警告,旭光共獲10面紅旗2012/10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旭光貸款,總金額2.5億美元2014/03格勞克斯、艾默森等放空機構,發佈對旭光看空報告,導致股價重挫並暫停交易2014/05旭光延遲發佈去年年報,市場流傳集團由其他股東接手經營,李炎捲款潛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1

[貼圖]索郎多吉/李炎

1 : GS(14)@2011-04-10 21:24: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