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楊旭:數據若是未來的石油 中國則是第一大國

在5月18日舉行的2017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先生發表了“釋放數據的價值 重塑實體經濟”主題演講。

他認為,怎樣把握好和駕馭好新的數據的源泉,使數據真正實現增值,讓實體經濟在增值過程中發展、創新和轉型是關鍵。他表示,龐大的實體經濟如果沒有重新創新的機會,如果沒有更好地利用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去重新創新,那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會是非常有限的。

其中,他提到了英特爾公司在汽車+互聯網、醫療行業、以及制造業三個方面的一些最新動向。並認為數據第一要捕捉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挖掘然後把數據提煉出來作為增值服務傳遞給消費者。他還指出,如果數據是未來的石油的話,中國一定是數據的第一大國。因為到2020年,中國整個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個8000個EB,所以中國一定是未來的石油數據方面,世界第一強國。

此外,他認為現在已經不存在“跨界”的說法,所有的產業都處於融合的狀態,這是所有產業幾十年來沒有遇見的現象。

 

下附演講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來賓早上好!非常榮幸今天代表英特爾公司來參加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的大會,特別是主題“讓未來發生”。我想讓未來發生里面很重要的一個話題就是剛才主持人的精彩介紹,就是怎樣讓我們的實體經濟能夠重新創新,獲取新的發展的機會。

確實如主持人所介紹,在過去的好幾年,在英特爾自身的轉型中我們非常關註實體經濟轉型的問題。一個就是大家爭論比較多的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互聯網+”很重要,因為它創新了很多的服務,新的商業模式,在座的各位也享受到了“互聯網+”為我們帶來的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增值服務。但是龐大的實體經濟如果沒有重新創新的機會,如果沒有更好地利用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去重新創新,那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會是非常有限的。

今天 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釋放數據的價值,重塑實體經濟”,一切圍繞數據展開。

在過去兩年多,我們做了很多的思考,在不同時間段,在各個媒體上也有所報道,就是關於整個我們對於實體經濟的一些關註。所以剛才定位我非常感謝說我們是為實體經濟吶喊助威,為實體經濟站臺的,確實這樣。因為我們相信只有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了,轉型成功了,中國的經濟才會進一步地騰飛。

還有一個比較時髦的話題,以前叫“跨界”。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我們現在是在跨界,還是已經沒有界了,完全融合了。我們的觀念是實際上不管你有任何產業,今天是處於所有產業融合的狀態,這是所有產業幾十年來沒有遇見的現象。以前我們在自己行業里面做事,計算、通訊、內容、汽車行業等,你看哪一個行業在自己行業里面潔身自好?沒有。包括媒體,現在都是在更廣闊的產業融合里面,從端到端,從設備終端到內容投放到服務,整體來考慮這個問題。所以真的沒有界了,所以我不贊成跨界,很時髦,但是我認為產業不是在跨界,產業是在融合。

那麽我這兒先舉幾個例子,大家談了很多的無人駕駛,這就是汽車+互聯網,但是我們的汽車,今天大家所知道的汽車和未來的汽車它將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呢?為什麽大家現在談無人駕駛,這麽熱衷於這個話題?因為將來跑在馬路上的,給每個人提供服務它只是一個代步的工具還是有更多增值的服務發生?跑在馬路上的是一輛汽車還是一個數據中心,還是一個整合的增值的服務平臺,所以這是大家在思考的問題,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實際上已經往前探索了很多,給汽車行業、給服務業、給行行業業都帶來了思考。所以這樣的大環境下英特爾,還有寶馬這樣的公司,所以我們站出來我們說我們要創新,我們要去定義未來的無人駕駛,給消費者帶來什麽樣的服務和體驗,而不是等著被顛覆。所以寶馬在這兒行動非常快,我們成立了一個無人駕駛的聯盟英特爾寶馬,還有英特爾剛收購的Mobileye。就是重新定義汽車,汽車你是從今天的基礎上改成無人駕駛的汽車更容易,還是從零開始就要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當然最關鍵的是汽車的控制,基本的技術,這要保證汽車的安全。第二個輔助駕駛,在行駛過程中幫助我們更好地行駛在馬路上,在各種安全條件下。第三個實現增值,你在車駕駛的同時,能夠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務,所以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汽車行業,通過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創新未來的技術,給人們未來的出行和駕駛體驗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

可能有人會問英特爾你們投入無人駕駛在什麽地方?無人駕駛要從端到端來看,一個是汽車所有的控制技術,這里面當然有,你像計算機的感知技術,要對實時的地圖進行捕捉、進行搜集,實時計算。同時還要傳到局端進行處理,然後大數據分析,保證汽車安全行駛在路上,包括冬天結冰了,是開在路上還是冰上的,都要隨時隨地進行交換處理,同人機交互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你看特斯拉的車和傳統的車很大的不一樣就是界面,很多人說特斯拉的儀表盤就是一個電腦屏幕,和傳統的不一樣。當然還要像5G這樣的技術傳播信息。最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要使這樣的應用模式和服務方式形成的話,當然城市的基礎設施、方方面面都需要更智能,這就帶來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所以整個是技術的創新、大環境的變化來實現我們汽車行業的革命。

第二個例子是在醫療行業,我們傳統的醫療行業通過大數據、通過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將傳統的醫療做到了精準醫療,所以我們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院做了一個嘗試,就是我們大家知道甲狀腺的結節,很多時候它要靠醫生靠他們的經驗進行篩查,人工篩查的準確率大概60—70%之間。我們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院合作以後,以人工智能的技術,大數據分析將這樣的準確率提高到85%以上,而且還在提高,所以精準醫療是大家比較關註而且是這個行業投入非常大創新非常迅速的一個領域。要做到這一點我想它把重點放到了對基因的研究,在十年前我們進行人類的每一個人的基因排序,如果把每個人的基因采集出來排一次序,是10個T的空間,十年以前是需要一千萬的美金,今天是500美金,一個星期的時間,這就是計算能力的突破。英特爾我們提出的口號是到2020年,從采集你的基因到分析、解讀基因最後給你一個個性化的靶向藥的治療方案,全部實現500美金24小時完成,這就是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帶來的非常好的一個影響。

同時在制造業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在這點我本人一直很關註,因為很多傳統的制造業在過去20年發展非常迅速,而且產能巨大,而且產能已經邁向了全世界,每個人的家庭,我們的生活中每天不可缺少這些電器產品,但是很多我們這樣的制造商在今天也背上了一個制造的名字,好像沒有創新了,他們就是生產制造商。但是這個不一樣,如果制造商想到說我今天賣給在座所有朋友們每一個中國乃至於世界的家庭設備讓它智能了,它能為我們提供什麽樣的增值服務,我們通過與美的、阿里雲這樣的平臺合作,在冰箱上面第一時間實現了智能。一個不智能的冰箱變成智能冰箱以後它所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它不單是判斷到你的冰箱里的食物是什麽樣的食物,以及缺少什麽樣的食物,需要補充什麽樣的食物,同時整合了整個食物後面的供應鏈,缺少牛奶了,將最新鮮的牛奶送到你家里,缺少豬肉、牛肉、海鮮產品,把最健康、安全的,通過他們認證的食品送到您的家里,這就是一個平臺,在不智能之前和智能以後發生的變化。所以我們制造業的這些設備,特別是今天的電器設備,一旦智能以後它增值的空間不可想象,所以這一點,我們很榮幸有機會和國內的合作夥伴一起探索和嘗試這些新的增值服務的未來的應用。

談到這兒不得不談數據,剛才三個例子都是談到對數據的分析,數據第一要捕捉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挖掘然後把數據提煉出來作為增值服務傳遞給消費者,這張圖已經講過無數次,但是非常震撼,因為我不斷地講不斷地講會更多的人明白這個數據的意義,同樣幾個圖在這兒,第一張圖和最後一張圖是一個分水嶺,完全不一樣。第一張圖是到現在為止,每個人每天上網他平均所使用的數據量。在座的不管每個朋友使用模式怎樣,每個人一天使用下來也就是1.5G數據使用量。但是第二張開始到第五張圖,就是物上網了,人和物上網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如果一個醫院變成智能醫院,有更多的智能設備投入醫療、治療過程中,它所產生的數據是3個TB,也就是3000個GB/天。一輛無人駕駛車一天4個TB,智能飛機無時無刻地不在控制,飛機的每個部件保證它的安全,然後再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增值業務,它一天的上網量將是40個TB。如果有一家傳統的工廠,我們讓它智能化了,它一天產生的數據是1個PB,如果一個工廠有成百上千臺機器,每個機器上面有上百個傳感器,每時每刻都在搜集和采集數據,我們以這些數據分析和創造更多增值的服務,所以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更不用說雲服務的視頻的供應商,一天的數據是750個PB,數據的洪流已經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和物上網和物上網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談談中國的市場,前段時間,我們的CEO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他說“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中國不是石油的大國,但是如果數據是未來的石油的話,中國一定是數據的第一大國。2016年下來,我們的移動用戶量就是10億,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2.9億,鐵路、民航、公路的所有客運量194億,我們的快遞業務在去年312.8億,巨大的數字。然後再來看看每天在不同行業的數據量,如果網上約車平臺的公司,每天產生的數據70個TB,電信公司的處理能力是200個TB,我們國家的基因庫,可規劃可訪問基因的量500個TB,到2020年,中國 整個的數據總量將會達到個8000個EB,所以中國一定是未來的石油數據方面,世界第一強國。

既然談到數據,光談數據本身沒用,首先數據要增值,數據怎樣增值呢?首先設備要智能化,而且設備要連在網上,萬物互聯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產生,它在產生有價值的數據,然後這些數據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增值的服務,才能完全釋放數據的價值。所以針對這一點,那英特爾我們怎樣布局我們自己的策略,提供什麽樣的技術、平臺和我們未來的合作夥伴一塊兒創新去迎接未來大數據發展的機會呢?當然就是端到端的戰略策略。第一在前端的數據采集、捕捉和計算,然後數據的傳輸,然後再是數據的分析、挖掘,最後實現它的增值,很重要,在這幾塊里面對未來進行布局。剛才主持人也談到英特爾的轉型,實際上英特爾不再只為電腦提供一顆芯片,為服務器提供一顆芯片,在未來幾年,在具體的領域我們進行了突破,也進行了一些收購。比如說在無人機里面,我們收購了一些新的技術,補充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實力。特別是無人駕駛,我們收購了全世界做感知技術最強的Mobileye的公司。人工智能里面我們也投資巨大,收購了一些做深度學習的公司。因為人工智能面相當廣,而且有簡單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是不同程度的人工應用在演變,所需要的計算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光是數據量在增加,數據形態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的數據和十年、二十年前的數據是不一樣的,很多非結構性的數據比以前處理其他複雜多,不是一顆芯片完成,需要更多的芯片能力來處理不同的新的數據。我們在體育里面進行了嘗試,像VOKE這樣的技術,您無法到現場觀看比賽時,通過虛擬技術您完全可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在現場的某個位置上,有Voke的攝像機、技術處理,買了票在家里看就跟現場看是一樣的。同時像freeD這樣的也會給消費者看體育競技帶來完全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希望將這些技術帶到中國來,使中國的消費者完全有機會體驗未來體育震撼的效果。同時這些傳感器的運算和分析能力,對教練訓練運動員都有很大的支持。

下面一排英特爾所布局的新的芯片的能力。現在要處理更多新形態的,在新的領域里面要實現突破的數據的處理。過去幾年我們做了一些投入也把內功練強了一些。同時希望在這8個核心領域,給中國的產業進行深度合作,當然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像5G、虛擬現實、中國制造2025、精準醫療、體育、機器人這都是整個行業比較關註的。當然我們也很關註,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新的技術和創新的一些新的技術,來和中國的產業合作夥伴合作,在這些領域突破,使人們感受到這些領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究竟帶來什麽樣的革命性的改變。

合作已經開始了,這里是技術怎樣和中國的企業合作。首先從芯片領域,就和紫光的展訊公司在無線通信、手機芯片的合作。和清華大學開展了數字芯片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在設備商、電信運營商在5G方面有很深入的合作,同時還有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其實最關鍵的是英特爾這麽多年做事的一個模式,就是要建立產業鏈、生態鏈,所以必須要有整個生態鏈、產業鏈共同創新、發展,才能將這樣的創新賦予實現,而不是光卡一個公司做產品、做技術。

同時我們也嘗試在這些智能互聯的今天,我們通過設備的智能化,使它產生了更有價值的數據,然後實現增值以後,幫助我們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所以這里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嘗試不一一列舉。在智能制造我們做了嘗試,然後在零受,響應式的零售,醫療、生命科學這方面,還有智慧城市、未來的智慧生活,網絡經濟等方方面面我們都進行新的嘗試。

今天在這里給大家分享的幾個關鍵,第一就是數據,怎樣把握和駕馭好數據的洪流,因為數據量不光是很大了,剛才分享了很多的數據,而且數據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非常複雜。怎樣把握好和駕馭好新的數據的源泉,使數據真正實現增值,讓實體經濟在增值過程中發展、創新和轉型是關鍵。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的時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41

無人零售會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突破口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2/164759.shtml

無人零售會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突破口嗎?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無人零售會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突破口嗎?

只有改變的人,才有可能掌握未來

野草新消費論壇第一期8月19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黑馬學院舉行,圍繞“無人零售會出現一個比滴滴市值還大的公司嗎?”這一主題,天若科技創始人陳維龍,EATBOX創始人安利英,24愛購創始人王鎮方,天成資本合夥人陳超陽展開了深入探討和激烈交鋒,三個半小時,可以說,將無人零售這一新興行業剖析的淋漓盡致。

在活動前半程,天若科技創始人陳維龍發表了《無人零售與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題演講,他認為,無人零售幾乎可以跟未來或者第四次零售革命劃上等號。將實體門店數據化和對用戶的直接觸達,讓無人零售將突破從古至今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對於未來的零售的格局,它需要一場“戰爭”來競爭決定,未來屬於那些更多價值的創造者。

口述 | 陳維龍

整理 | 張曉軍

零售的三次變遷

無人零售最近非常火,我現在主要講的是在第四次零售革命和無人零售的框架下,超市、便利店的無人狀態,是什麽樣的發展歷程?

百度指數在7月10日的時候,淘咖啡,無人超市概念的市場反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共享單車。大家對無人超市的感官非常強烈,因為大家去超市的時候,確實很痛苦,一旦有新的東西出來,就很關註這件事情。

我們來看一下零售的變遷。

第一個變遷:從一開始零售是前店後廠模式的,你要買水果去一個店,要買肉得去另外一個地方。最初的狀態都是按照這種固定模式,但後來被打破了,成為商場,把店做成一個櫃臺,比如說這里賣針織、那里賣小食品,到了一個節點,就完成了其他的購物。

第二個變遷:連鎖化。連鎖化就是將所有的流程和決策標準化。

第三個變遷:超市的開架化,以前不管是獨立的店鋪、超市,還是連鎖。他們所有的商品都是圍起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櫃臺就需要一個人,他只能服務一個顧客,所以效率非常低下。

一旦開架化之後,整個市場就變得非常不一樣。到底哪里不一樣?比如說最外圍的圈子有n個點,一次購物要買8個品類的東西,那就需要去8個不同的集市。現在你只需要到一個百貨商場就可以完成,所以整體的效率就有n倍的提升。然後你從閉架的百貨商場,到開架式的超市,就變成了任何一個人,不需要一對一跟員工交流,拿到東西就可以走。

無人零售與第四次零售革命

那麽,無人零售或者是收銀無人化了之後效果是什麽樣子的?

從時間精力上來看,在超市這種形態,我們可能花了20分鐘選購,排隊占到十幾二十分鐘。如果純粹是無人化,收銀的可能就占用10%的時間。從超市來看,你可以節省掉收銀櫃臺,SKU在開架里也會得大很大提升。

我們可以看到,從獨立店鋪、百貨商場,再到開架化,它在時間、人工、效率、SKU等方面都有倍數級的提升。到了無人零售這塊,它的提升最多是50%或者是一倍,並沒有達到很高。但是它為什麽跟第四次零售革命有關聯?

因為百貨化後端對應的就是商品生產工藝化,以前很多東西都不需要工廠生產,自己做完後讓前面的店主去賣。到了上個世紀初期,工業化大規模生產讓銷售開始獨立,你不需要生產,只要售賣就行,這是百貨化的路徑。之後的連鎖是一個流程的標準化,再做大規模擴張。超市開架化,是基於條碼信息化,前端、中端、後端都一體化,不管體驗還是效率,全部都拉升了。所以說,這是三次的零售革命。

無人零售並沒有那麽高的效率提升,但是我認為,無人零售可以跟未來或者第四次零售革命劃等號。因為面對一個從古至今沒有解決的問題,實體零售店里不知道用戶是誰,它可能擁有會員、顧客,或者是訂單,但它不擁有用戶。所以它要觸達用戶,沒辦法做到。

這其實比得上百貨化、條碼收銀、超市化的變革,到線下的實體店里,如果像阿里、京東一樣,搞什麽活動給你配送,任何東西都可以直接觸達用戶,那這足以成為一場零售的革命性變化。

還有一個是人、場、貨實體的數據化。其實商場也不知道用戶從哪里來,是誰,他對商品做了什麽?現在的超市、便利店、百貨店都不擁有這些數據,而這些數據會極大地驅動商業模型或者是企業運營,因為以前我們可能是通過人工方式,或者非常少的數據,來做一些改變。現在則可以通過數據方式,驅動這個企業的運營,甚至變成完全不一樣。

所以說,在這個基礎上,零售尤其像超市,他們的數據會非常有價值,它的數據養活了跟它同樣規模和利潤規模的數據知情方、提供方、系統提供方。這些數據如果有了之後,為什麽不把這些價值納到自己的框架來做呢?

為什麽無人收銀是一個突破點?

但現在首先存在的問題是需要收銀無人化。

我們去實體店時,跟商家或者店鋪所有的接觸行為,其中必須的動作之一,就是收銀。而且在某些行業里,尤其是超市或者餐飲,它的收銀過程非常痛苦,需要二三十分鐘。在這個時候,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用戶就有動力去下App。

但為什麽這塊沒有推起來?因為技術上還有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對於用戶來說,他唯一下載App的點就是在收銀這塊。所以,收銀無人化就串起了整個流程,你通過收銀獲取用戶,把它變成無人化,里面的數據都在整個App以及線下的傳感器里跑起來。這是每家無人零售企業要做的事情。

當然,收銀無人化可以進一步地提升,我不管你有沒有交錢,只要到了我的系統里,做了什麽樣的事情,系統就自動記錄。對於後端而言,我們可以看到,百貨商場對應後面的時代潮流,是商品的工業化生產,連鎖化對應的是流程化的標準,是企業大規模擴張。

超市開架化最後是基於條碼前後端的信息化,無人的狀態,因為以前是人和人的交互,後來變成人和機器人的交互,它是全面地信息化和智能化,所以說它是有後面的時代趨勢支撐在里面,要根據趨勢制訂方案,知道你在里面幹了什麽樣的事情。

第四次零售,我認為是全面的數字化和信息化,這就是零售的變革。它主要的兩個議題就是:線下的用戶線上化,實體空間數字化。

這其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說服用戶為什麽要下載App?為什麽要線上化?這一點,在某些行業里面,唯一可能的突破點就是收銀。

那到底是超市還是便利店做無人收銀的空間更大?我們看7月10日百度指數,搜索了“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無人零售”這三個概念,無人超市的指數級是最高的。真正的問題在於,你到底是解決去超市排隊20分鐘?還是解決便利店的排隊2分鐘的問題?很顯然,尤其是居家的人,他們對這個問題是特別看中的。

這里我們還要考慮到未來的終極狀態,因為超市大的形態是增長趨勢放緩,便利店小的形態趨勢還是存在的,最終是什麽樣的狀態?通過前幾次的變革來看,其實是會從小的點變成一個大的點,最終成為超級市場。那麽便利店是在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中,一個反向的趨勢,我們可以更靠近,更精準地追求,這些小的需求只是在大的商場中,越來越大的品類更全的趨勢里面的一個小趨勢。

比如說我要買衣服去一個店,買豬肉去另外一個店,這個店可能最初是獨立的,當然趨勢還是要趨向於一體化的購物,但還是會基於社會學上的一些東西,基於大家一些更臨時性的需求。所以說,超市大的空間里面,它是一個常規性的更全的需求,便利店是一個小的零碎化的需求,大的需求還是在大空間里面。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說做創意的人可能沒有idea或者技術,只能根據現有的優勢做,通過很多案例分析或者我們僅僅從技術角度討論這些問題,就可以發現,不管是24愛購還是繽果盒子,其實現在大家都只局限於快消品、便利店或者超市這種形態,還沒有擴展到服裝、藥品甚至是包括餐飲類的形態。

為什麽沒有擴張到?或者是大家從來沒有人討論過這些東西?因為技術還不夠成熟,可能選擇了之後,是依靠你現有的資源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了這些方案。

但是我們做這些方案的時候,還會從需求上來做,已經有了這些需求,那我們選擇以一些共同點能夠打通這些東西。

超市場景與購物車結算

再看一下選擇過程的方案,總結歸納起來,因為你必須要收銀,就要知道誰買了什麽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可能直接在商品上做一些手腳,比如說像安總是在商品上貼標簽,那麽你就在貨架上做一些傳感器識別商品,或者是人之間的交互,給他記賬。或者是在超市的狀態下有購物車,在購物車上面做,還可以在收銀臺上面做。

以超市的形態來看,為什麽收銀臺是不可行的?因為超市排隊的真正問題在於,比如說我有200個人在里面購物,但在購物時,200個人做了任何事情,並沒有被系統感知到,它只有到收銀臺,被收銀臺串行一個一個處理,這就是超市排隊,或者任何地方排隊的根本性的原因。所以,在這一塊,收銀臺肯定是解決不了的排隊的問題。

在其他三個方面,不管是貨架、購物車、商品方面,理論上都是可以的。那麽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講,比如說給出了一種參數,測出他們三個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一個購物車等於25個貨架,等於20萬個商品。

就是說,一個購物車的生命周期,能夠售賣掉20萬商品或者是25個貨架。我們以20萬個商品為例,他們每貼一張標簽的成本為一毛,那麽就需要2萬元,對於貨架而言,每個貨架800塊錢,購物車的話,每個購物車需要2萬個點。

從操作上看,你要貼20萬次呢?還是去做25個貨架?還是去做一個購物車?從時間上看,你是去生產一輛購物車,還是去生產25個購物車或者是其他?

其實我剛才討論到很多沒有說到的細節問題。對於一些大的方向,比如說,你是做硬件方,還是做系統零售?這一塊我覺得是很難討論和確定的,因為它是在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

我們很多做零售方向的人,會覺得這個事情是服務零售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中國的商業化中,在短短40年之內,已經分十幾波或者幾十波。所以說,現在占有了資源,並不代表未來占有資源。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比如說你開一家超市,能將所有的用戶線上化,能獲取到很多數據,那麽你跟任何一家超市競爭,絕對是可以打敗他的,你的運營成本、效率、對用戶的感知和體驗,是非常大的提升。

因為在零售這一塊,對用戶而言,他們關註的就是商品的價值、體驗。我們想象一下,你為什麽去那家超市而不是去這家超市?現在對我們而言,主要是因為它近,我們家附近2公里內就只有這一家超市。那麽,未來可能有了更多的選擇,因為它快,近的話你可能還需要排隊20分鐘,就相當於你要到5公里的範圍了,那麽你在3公里或者10公里的範圍內都能夠承受,所以擴大用戶的選擇,商家的競爭優勢會更為凸顯。而且你獲取了很多實體店里面的數據,對整個商家的運營驅動是一個不可同日而語的事情。

未來屬於價值創造者

我們剛才討論了這麽多,它屬於零售店全面信息化、智能化的趨勢問題。未來是屬於誰的?其實就是屬於價值的創造者。對於用戶而言,給他更低的價格、更好的質量,零售商的提升空間非常有限,你能夠提升的價值是什麽?我不需要你半個小時排隊,或者是你能提供含有更多的基於數據更精細化的推薦,能夠給你更多的優惠,這就是你對商家、用戶、整個生態而言,創造了更多的價值,這是一個靠譜的邏輯。

未來需要一場商業戰爭,需要你去相互地競爭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即使你說你是世界上最牛逼的,最有貢獻的,但是所有最終確定的事情都是要靠一場戰鬥說話,誰打贏了,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在現在的趨勢上,我們可以看到阿里、京東、小米,他們都在往線下去做,很多資本也在關註。兩個如果合力顛覆的話,很難說現有實體的零售商有什麽優勢,因為只有改變的人,才能掌握。

*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張曉軍。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微信圖片_20170628201529

野草新消費論壇 陳維龍 無人零售 圓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66

阿里雲AI首席科學家閔萬里 我們是第一個把技術沈澱到車間中去的雲計算廠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000

阿里雲人工智能ET亮相(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陳誠/圖)

2017年11月22日,在2017雲棲大會·廣東分會上,阿里雲宣布將在廣東建設其工業互聯網雲平臺,將全國工業雲總部定於廣州,未來要以“ET工業大腦”持續與廣東制造業融合,推動廣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一個多月前,阿里雲“ET工業大腦”承接了國家工業智能公共服務雲平臺的雲平臺體系建設任務,目標是服務全國10萬家制造企業。

目前,珠江啤酒、珠江鋼琴等廣東制造業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阿里雲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

阿里雲AI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認為,“ET工業大腦”是阿里雲與國內其他工業雲平臺最大的區別,也是最大的優勢。

“大腦是我們最核心的區別”

出現在中國的工廠和車間里的互聯網人,可能最先是阿里雲的人。阿里雲跟其他公司的打法不一樣,我們是從制造最核心的地方做起,深入到車間里去,看到工業生產最本質的制造環節,對那些機器的生產線加上神經網絡,改裝生產線的控制,就好比嫁接一個可以思考的“大腦”,讓它可以基於原材料的不同,動態調整加工參數。

工業制造和物聯網連接給我們提供了強健的神經網絡和健康的骨骼,讓我們能實時感知這些數據。

但是“感”了之後還要“動”,怎麽“動”?就需要一個大腦來思考。阿里雲首先就要把缺的“大腦”補上,兼容開放現有的做工業互聯網的傳感器、控制協議等,他們的廠商都會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采集數據,我們實現數據的對接,跟“大腦”對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鏈接之後形成數據流,能夠形成智慧管控流。

當整個鏈路打通的時候,每一個傳感器的數據都能實時被中央控制系統感知,而且可以指揮接下來的操作流程。

所有的“大腦”有一個共性——消費的是數據。從這個層面講,我們用普惠的基礎降低了工業制造的準入門檻,不管是珠三角地區1990年代的生產線,還是上海張江地區2000年之後先進的生產線,只要數據能被采集,就有機會插上智慧制造的翅膀。所以“大腦”是我們最核心的區別。

監測是手段,控制才是目的

數據監測不是目的。搞很多傳感器把機床的振動、旋轉、切割、壓力這些數據全都整上去,放在大屏幕上看,又能怎麽樣?如果不能及時形成反饋,反應應該怎麽調、是否立刻終止,就沒有意義。監控作為手段,我們最後的目的一定是控制,反向控制。

今天,對流程制造來說,我們已經做到了各個環節的流動,形成了一個實時決策。比如“工業大腦”計算的算法是自動判斷基於第三個環節、第五個環節、第六個環節和第七個環節的關聯性,在第七個環節可能出現一種偏差,“大腦”會算,算了之後立即反饋到第七個環節的操作系統中,告訴你如果第七個環節要動,動多少?怎樣糾正?應該調整多少?它在生產過程中實現了數據的傳遞,而不是做事後統計報表的分析。

這一點現在有人理解了,以前他們都覺得不可能。數據采集之後看得多了,見多識廣,就能找出其中的竅門,固化到“大腦”中去,“大腦”能識別的模式越來越多,學的招數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聰明,將來可以反向控制系統,甚至可以告訴生產線原來的廠商,其實你這個參數設定有問題。

所以今天我堅信,只要你的數據能嫁接,通過“ET大腦”就可以把全鏈條的參數控制住,因為我們有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商品數據、物流數據,一打通就是全鏈條打通。

怎樣采到數據

珠三角地區的工業生產線起步較早,比長三角地區更早,因此也帶來一個問題——傳感器方面不夠多。我們走車間的時候先去了長三角地區比較新的德國生產線廠商,看看當阿里的數據采集完備後的最佳狀態是什麽。答案是可以,只要數據接上“工業大腦”之後,業務會有提升。現在對80、90年代的生產線來說,怎麽讓數據被采到,是最大的問題。

買傳感器有很大風險,太老的生產線壓根沒有預留空間,非侵入式的外掛型的感知網絡方可行,這一點恰恰成為物聯網器件市場的巨大商機。但是這些廠家下決心采集數據絕對不是為“感”買單,而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問題是什麽?就是提高生產良品率、降低產品的方差、降本增效。

要解決珠三角地區年代久遠的生產線智能制造的問題,一定要兩個角色組隊,一個角色是物聯網夥伴,另一個是我們的角色——“大腦”,兩者在一起能給出一個業務解決方案,而不是把數據接上來放在大屏幕上供領導視察時看看。有了“大腦”,效率就提升了,良品率提升後價格就上升了,有效益,廠商就會上。

工業企業用戶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有所開放

在去年6月份之前,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非常低。我們在蘇州地區接觸了幾十家工廠,都被拒絕,工廠覺得互聯網公司跑到我這兒能幹啥。當時我跟我的團隊說,這證明我們在做一件創新的事情,我們要堅持。

今天的情況比一年前好太多,因為有現實案例說話。我們在江蘇協助協鑫光伏、在浙江協助中策橡膠,做出了成果。協鑫光伏是個典型案例,它沒有任何的硬件投資,就是把現有的數據,比如車間濕度、溫度、砂漿上下部溫度,嫁接上雲計算的“大腦”,“大腦”對生產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分析出與良品率最相關的60個關鍵參數,並搭建參數曲線,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和控制變量,立刻就降本增效。

保利協鑫切片事業部副總裁劉建平在4月的江蘇省制造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說,隨著與阿里雲推進智能制造,保利協鑫切片事業部人均月產出已提升506%,生產周期縮短50%,直接人力成本下降45%。

今天,大家更多的在想怎麽接上這個“工業大腦”,而不是“工業大腦”能不能帶來效益。以前是對我們懷疑,現在是對他自己能不能加入有疑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312

數萬戶用光伏項目展開自救是第一要務

5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及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聯手下發旨在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及加快補貼退坡的通知。新能源市場反響強烈。其中,分布式光伏領域的10GW規模限制,令已經備案準備施工、正在建設途中的眾多戶用光伏屋頂工程(下稱“戶用項目”)處境尷尬。業內預測,全國受影響的戶用項目或達6~8萬個。而在國家尚未就戶用項目有補充文件下發之前,戶用業主及經銷商應首先展開自救,以避免擴大損失。

這一對行業具有重大影響的政策是《關於 2018 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能源〔2018〕823 號)》(下稱“823號文”)。它明確,今年5月31日之後並網的光伏項目(扶貧項目除外),各類補貼在之前的基礎上全部再下調5分錢。其中分布式補貼從原有的0.37元/千瓦時降至0.32元/千瓦時。同時也明確, 2018年分布式光伏總規模為10GW。而據目前新增裝機量來看,今年10GW的分布式規模已基本消化完畢。因為1~4月,全國分布式安裝量已有9GW規模,按此前發展速度推算,1~5月的分布式安裝量就可能超過10GW。

事實上,新規內容雖未對“10GW”規模進行明確界定,但可以看作是相關部門將戶用(即居民屋頂)、工商業等全部劃歸在10GW的範疇之內。那麽短期而言,包括備案、尚未開工、正在開工等待並網的所有戶用項目也都將受到影響。一季度有春節放假因素,加上冬季本就不是施工的好時間,所以不少戶用安裝還未展開。預計二季度才是戶用項目建設的高峰期。按照戶用項目建設的通常流程來看,從籌備期、進入備案程序、建設直至並網,基本需要2個月的時間。

目前來看,戶用項目分為兩種投資方式:一是農戶及其他業主自己投入幾萬元,進行屋頂光伏產品的安裝;二是業主通過“銀行貸款+自有資金”的方式,實現光伏並網。

那麽在目前情況下,筆者認為數萬戶安裝戶用光伏的業主、經銷代理商應盡快自救。

首先,正在施工的屋頂項目應安裝好。即便是目前沒有新增規模,但下半年或明年一旦有新的規模增量出來,農戶或業主會成為首先獲得0.32元/千瓦時補貼電價的受益方。在0.32元和地方補貼相加之後,戶用市場依然有發展空間。業主也會因此使用更多的綠色電力,收益也會有所增加。

第二,如果經銷代理商答應業主可退貨,業主可直接把產品退給經銷代理商。畢竟作為B端,經銷方把這些貨物回籠之後,還可賣給海外市場、扶貧項目或其他有需要這類產品的區域,它們的銷售網絡更廣一些。

第三,如果無法退貨的,那麽根據相關保險及其他條款,經銷商、業主及產品供應方可商量新對策,以便及時解決安裝矛盾。同時,一些供應方企業不應以此為借口扣減經銷商的相關分數,可考慮退還部分保證金,及時協助經銷商及業主做好工作。

第四,已備案還沒有啟動的項目,建議短期內不要啟動,而應等待相關部門的新補充政策是否會下發再做決定。

據悉,從2016年以來,帶有分布式性質的戶用市場開始有起色。2018年一季度,全國分布式光伏的新增裝機為768.5萬千瓦,同比增長217%。超過100萬千瓦新增安裝量的省份有: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新增容量分別是110.1萬千瓦、103.4萬千瓦、103.2萬千瓦和102.1萬千瓦,四個地區占全國分布式裝機的54.5%。從新增裝機布局看,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為323.98萬千瓦,但實際同比增幅並不高,為8%。第二大地區為華北和華中,分別有270.76萬千瓦和199.58萬千瓦的新增量。

(作者系新能源產業觀察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22

我是第5個天王!夏韶聲

1 : GS(14)@2015-01-30 01:42:12

2015-01-29 NM

夏韶聲對不明飛行物體素有研究,連帶關係下,他會記得美國第一個太空人的名字,甚至蘇聯的。「我一生人見過四次UFO。我見過好勁揪的,如果你給我一張相片,即使是真的UFO,太遠太細,我根本無興趣再理會。」

夏韶聲結過四次婚,我一直以為,他說的UFO,指婚姻。

1996年美國電影《Independence Day》,講述外星生物襲擊地球,有個阿伯日日話自己曾經俾外星人拐帶,街坊街里叔伯兄弟連自己個仔都當佢飲醉酒亂講嘢。結局,阿伯駕駛戰機衝上太空船跟入侵者同歸於盡,成為地球人的英雄。沉寃得雪。

夏韶聲當然不似阿伯,他的自我感覺,比一般人更良好。「以前,話見過UFO,你當我黐線;今日,仲堅持無?係你戇居!

「守得雲開?嚿雲,一直開喎。」夏韶聲說的,其實是他的音樂事業。「香港有五大天王,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劉德華,第五個,就係我夏韶聲。」夏韶聲

現在還談論四大天王,好像很過氣。難道你想談論李逸朗?

嚴格來說,夏韶聲比四大天王再早一輩,原名吳志坤。「那個年代,簽唱片公司做歌星,一定會改個較有藝術性的名字。韶,音刀口,聲音鋒利。夏韶聲三個字加起來,愈說愈響亮,改名的師傅話希望我的事業也一直向上。」

結果,事與願違。可能,因為,過於鋒利。

尖沙咀

夏韶聲對數字非常敏銳。舉個例,他清楚記得自己在小學六年級受披頭四影響而學玩樂器,不是小五,也不是中一。十七歲開始在舞廳彈低音結他,不是十八,也不是十九。「正值越戰末期,灣仔駱克道周街酒吧、夜總會,大把工作機會唱歌俾美國大兵聽。「舞廳很黑。我常在灣仔碼頭望過對岸的尖沙咀。尖沙咀是菲律賓人的世界,一隊樂隊有六、七個成員,跟灣仔的三人樂隊相比,高檔得多。一九七五年,我終於有機會去尖沙咀,到九龍酒店的前身美輪酒店表演。「香港仔,能夠打埋鼓兼唱埋歌,不出三個人。我是其中一個。」在美輪酒店,有電視台監製賞識,邀請夏韶聲上電視節目。「上足三年,到一九七九年,才有人找我出唱片。」於是,他推出處男作《童年時》。或者,你以為這首歌由張國榮主唱;或者,你根本聽都未聽過。

黃河

《童年時》很難被理解成一首搖滾歌曲,事實上,夏韶聲的大熱作品,跟一般的流行曲其實沒太大分別。夏韶聲卻好像從不是主流歌手,至少,不是一個當紅的。「一九八三年,我參加第十一屆東京搖滾音樂節,我係全場唯一一個中國人,理論上,係好大件事。」實際上,全港記者身處東京卻為追訪梅艷芳參戰《紅白》,無人知道夏韶聲於同一時間正在新宿為港爭光。「淒涼呀。唯有安慰自己,其他人玩緊一盤水,我沒有伸隻手去潑。究竟受唔受我玩?我真係唔知。我只知道,不是堅硬而真實的,我根本唔會去玩;沒有代表性的獎項,俾我都唔要。」夏韶聲說,未去過黃河,永遠不知道黃河有幾洶湧。呆在黃河支流,眼光狹窄,視野又怎跟自己比較?「我在八十年代頭,已經企過在黃河。」黃河水卻沖不到九十年代。

香港的魚

有好幾年時間,夏韶聲試過放低自己的唱片,走去組織樂隊,希望帶領搖滾樂在香港發揚光大。可憐是搖滾樂固然停滯不前,連歌廳舞廳也被卡拉OK取代。為生活,夏韶聲要走入電視台拍處境喜劇。「唱歌的井乾了,我總要掘另一口井。拍電視劇,我拍了七年零八個月,由大賊壞蛋拍到做《烈火雄心》的消防隊目,做《鹿鼎記》的陳近南。拍戲,沒有什麼難得到我,我分分鐘可以做贏你。「只是,在電視台,永遠後生當道,任你演技再好,也只會被安排去做人老豆,向耆英幫發展。這個,會浸死我。」夏韶聲說,玩搖滾的,一站在台上便會返老還童,不可能似蔣志光低調務實。偶然一次重遊灣仔酒吧區客串,竟然有排隊人龍,立即自資重出唱片,搏一搏。「原來,仲有咁多人想聽番我。「我係香港仔,心裡總有種無名的責任。廣東話歌,以前在全東南亞是第一位,就是敗在當權者的手上,見什麼受歡迎,就一窩蜂去抄襲,現在的淪落,根本跟樂手的技術無關。「我做到今日的位置,只係因為我能夠在香港企得穩。外地人接唔接受我,我可以無需理會。」夏韶聲形容自己是全香港唯一一條未游上大陸的魚,一直以來,從未在大陸開騷。「你唔好當我細嘢,拍拍我膊頭叫我收少啲。我從來不是濫唱的人,我在什麼位置,便應該收什麼價錢。」

熱血

證明了民建聯很有錢。民建聯主辦的國慶晚會,曾經找夏韶聲上台表演。「我識譚耀宗,譚耀宗請我唱歌助興,有俾錢,不涉政治問題,係啱嘅。「我本身無派系。政壇上,我認識很多人,黃毓民也是我的朋友,他當年拿過我的歌去撐社民連,如果社會太多分裂,我無朋友啦。江澤民都有我的唱片喎!」一九八九年,六四清場後,夏韶聲唱出一首《媽媽我沒有做錯》,感動了全香港。「作為歌手,睇到新聞,熱血,唱出當時感受,無人可以話我做錯。是否參與過這首歌,便等於釘了我在某一個黨派某一項行動?「來到今時今日,可能我有另一種心態呢?我根本無必要交代我的政治立場。政治?就是污穢。」《媽媽我沒有做錯》,作詞劉卓輝,作曲林慕德,林慕德即李偲嫣率領藍絲帶撐警察首《香港生命》的作曲人。夏韶聲其實大條道理將責任推開。「我不只一個表演者,我也是參與者。當年,我也有流過眼淚。」

責任心重

一個band仔,有好多女人,不出奇。似夏韶聲娶到個又後生又有錢又樣靚的,也不出奇。主動提出離婚,就需要一點勇氣了。壹:點解咁蠢?夏:最衰我份人有少少責任心。最後一段婚姻,真係自己笨,點解要結婚呢?我有錯,錯在唔知性格不合得好緊要。壹:我意思是點解咁蠢一個仙都拎唔到。夏:婚前,已經有協議,大家不會分對方的財產。認識她時,一見鍾情,而我根本唔知對方有錢。壹:如果真有責任心,應該不會經歷四次婚姻失敗吧。夏:責任心,對人,也要對自己。離婚後,她開心了,我簡直開心到暈,一早應該各行各路。勉強一齊,日日鬧交,才是不負責任吧。結婚時,總有人祝你白頭到老,你看看有幾多人可以白頭到老?十個入面不會有九個。應該不會有第五段婚姻了,即使你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你,也不要交出太多承諾。一早說過,夏韶聲的自我感覺,比一般人更良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