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補充3335的新聞

>多謝y2kchatman 的支持,所以我找多一點啦。

2007-11-15 信報
上市剛半年的DBA電訊(3335)表現異常波動,收市跌24.53%,收報八角,較全日低位五角九仙已有不俗反彈,但相對上市招股價一元二角六仙則跌 幅不小。繼在禁售期剛完結便在低位被拋售,令人困擾。執行董事及首席財務主任陳偉銓昨天剛表示公司營業狀況正常,手頭現金達四億元,上市集得資金亦無轉 變,且預期派息比率亦將達三成或以上。但佔公司24.06%投資的第二大股東Kenwell在禁售期完結,以一元零五仙,出售四千五百萬股。雖然主席兼行 政總裁俞龍瑞昨天在場內買入三百萬股,但受全面收購限制難大手增持。市場指出,Kenwell於內地物業投資受緊縮政策影響下被迫套現作周轉。DBA作為 國內五大公共電話及電話亭製造商,亦是最大智能卡售賣機製造商,業務應較平穩增長,而軟庫金滙亦指公司基本因素無變,今次雖遭到拋售,但仍維持其買入評級 及二元三角目標價。

DBA电讯主席俞龙瑞被告欺诈
http://bbs.finance.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tbid=6795&bbsid=62&subid=0&fid=279108&id=null

DBA(3335)主要股东签发900万元支票弹票
http://business.sohu.com/20070416/n249463488.shtml

2007-06-10
福州市委書記今抵港 促榕港合作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李東波、林蓉福州9日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袁榮祥10日率團抵港,展開為期3天的參訪與拜會活動。據本報了解,福州 市訪港團成員規格高,以袁榮祥為首,成員包括福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玲,福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徐啟源,福州市委常委陳大強,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樹雄,福州市副市長杜源生,福州市副市長陳為民等廳局級領導,以及福州五區八縣(市)的主要官員。

賀同鄉會70周年慶

此次在港行程除參加11日晚的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70周年慶典外,還將拜會中聯辦以及部分知名港商。而福州下轄五區八縣(市)也將分別展開在港的經貿活 動,推介福州商機。據記者了解,榕港合作不斷邁向深層次,香港不僅是福州主要外資來源地,也是福州企業海外融資的主要地區。袁榮祥此次率福州高層來港慶祝 福州同鄉會活動之外,與港各界廣泛謀求溝通合作應是福州市委書記今次訪港的重中之重。

拜會中聯辦及港商

上月在福州落幕的第 九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福州市共利用外資16.69億美元,在所有簽約項目中,港資項目99項,利用外資9.74億美元,佔到今次引資的半壁江山。而目 前,在港上市公司中福州背景的有13家。去年至今年,DBA電訊(福建締邦)、飛毛腿電子以及武夷藥業(三愛藥業)先後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分別募集 2.77億、6.3億以及9.15億港元,為企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資金上的保證。據透露,此間永輝集團、金綸石化、天寶壽山石以及振雲塑膠等企業對赴港上 市表現了濃厚的興趣。

(小心該等公司!)


福州13企在港上市

福州市明確了「以港興市」戰略,並掀起工業經濟向江陰、羅源灣兩大港區為重點的 「南北兩翼」集聚發展熱潮。在港口建設方面,2006年福州碼頭群建設規模也不斷擴大,先後建成或基本建成了5萬噸級元洪碼頭二期、7萬噸級松下康宏碼頭 和5萬噸級江陰港區2#集裝箱碼頭;加快實施了羅源灣碧里作業區B4、B5通用和多用途泊位、江陰港區3#碼頭等在建碼頭工程。動工建設了江陰港區4號、 5號泊位碼頭、松下港區鑫海18號、19號泊位、福建華電儲運公司10號、11號通用碼頭等項目。

今年投資逾兩千億

今年福 州則安排在建、新開工、預備及前期重點項目240項,總投資約2337億元。其中包括續建溫福鐵路福州段、福廈鐵路福州段、灣邊大橋及接線工程、可門疏港 公路等項目;開工建設長樂機場高速公路二期、福州繞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平潭海峽大橋、向莆鐵路福州段等。據悉,海峽西岸省會中心城市的福州近年來經濟持續 快速發展。今年前4月,全市生產總值達486.5億元,同比增長13.1%;工業總產值完成853.41%,增長20.6%;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 189.9億元,同比增長4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

AAC Acoustic 新聞選輯

2008-09-22 AppleDaily

AAC憂手機產量放緩



【本報訊】微型聲學器件生產商AAC Acoustic(2018)首席營運長杜光洋接受訪問時坦言,受累於經濟不景氣,全球相關3G及3.5G基礎設備投資將減慢,影響明年高端手機產量。不過,中、印等新興市場對手機需求強勁,他估計最壞情況下,08年手機產銷量仍保持8%增長,故集團不會改變擴充產能部署。今明兩年AAC擬加快自動化生產步伐,增加5至10條全自動生產線,預算每條投資額500萬美元,屆時器件日均產量將由目前250萬件,增加20%至300萬件。AAC剛公佈中期純利3.33億元,增加73%,優於市場預期;但上半年毛利率卻下跌3.7個百分點至42.8%。杜光洋解釋,因毛利率較低的手機配件業務提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及勞工成本上漲所致;集團將繼續透過提升生產效率、改善劣品率,以抵銷成本壓力,冀全年毛利率維持40至45%。

冀增非手機業務收入

集團優化客戶組合已見成效,主要客戶摩托羅拉佔收入比重由高期的45%,降至現時的20%;07年中始落單的諾基亞則一躍成為最大客戶,佔收入達28%。杜氏指出,冀提升非手機業務收入來源,至於蘋果公司iPhone供貨認證何時完成,現時難以預料。另外,近期AAC在南韓設立辦事處,欲與全球手機市場佔有率共達25%的韓國兩大手機生產商建立合作關係。

2008-09-22  HKET
AAC:金融動盪 無礙短期定單

【本報訊】金融巿場波動,AAC聲學(02018)首席營運長杜光洋表示,中長期可能拖慢電訊基建設備的投資期,令新產品推出進度減慢,但對短期定單沒有影響。首席財務官陳崇謙指出,公司手頭定單仍充足,目標全年營業額可按年上升30%。

冀全年營業額 按年增30%

杜光洋指上半年歐洲業務大增,是由於銷售予諾基亞之產品自去年底擴產後,現時已佔公司銷售額約28%,為公司第一大客戶。他又指,AAC正籌備為iPhone提供零件,現正待蘋果檢定品質、生產程序。

主要為手機生產揚聲器及接收器的AAC,上半年毛利率按年下跌近4個百分點至42.8%,杜光洋解釋,除了毛利較低的手機附件佔銷售比重由6%上升至近13%外,人民幣升值及勞動成本上升都拖低毛利。

他表示,隨公司產能自動化,及開拓能同時應用於多種產品的生產模式,以控制成本及提升效率,希望全年毛利率能維持上半年水平。

另外,AAC日前宣布於南韓設立分公司,支援該地客戶銷售。杜光洋表示,希望能提高該地滲透率,開拓三星及LG的業務,但沒有估計何時能為業務帶來增長。

資本開支料4億 伺機併購

截至今年6月底,AAC持有現金10億元人民幣,陳崇謙指今年資本開支仍維持4億元的預算,並會留意併購機會,對象以技術為首要考慮,因公司對產能需求不大,故所需資金不會太多。他續稱,年底董事會重新審議前,今年度都不會派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

江龍集團倒閉新聞選輯

2008-10-10  每日經濟新聞

江龍危機進入司法程序或重創紹興紡織業

◆每經記者盧曦發自紹興

中 國最大的印染企業江龍控股集團(下稱江龍)爆發債務危機之後,董事長陶壽龍銷聲匿跡,債權人多方追討無果之下,昨日記者獲悉,為江龍提供民間借貸的債權人 已經在杭州、紹興等多家法院向江龍法人代表陶壽龍以及債務擔保人提起訴訟。而與江龍有著千絲萬縷的債務關係的紹興多家紡織企業,受此事件的拖累,目前也處 於高危狀態,江龍危機可能對整個紹興紡織產業鏈造成重創。

債主已向法院起



知情 人向記者透露,以江龍及其擔保人為被告立案的法院包括杭州市中院、杭州下城區法院、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如果江龍進行破產重組,案件可能統一移交江龍所 在地的法院進行集中處理。江龍危機中,供應商、銀行、民間借貸、客戶、員工,包括當地政府均蒙受損失。江龍供應商,紹興振西染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興泉昨日 向記者表示,江龍欠他的467萬元貨款如不償還,他將依法提起訴訟。

記者在江龍總部拿到一份日期為6月30日的《江龍報》。其中有報道稱,今年江龍可獲得國內外近3億美元資金支持。江龍和韓國三星集團建立了經濟戰略聯盟。江龍最近從國外購原料所需的3500萬元,由三星集團全額墊付,3個月後再由江龍集團加付2%的管理費返還給三星集團。目前記者尚未確認三星這筆墊資是否已經得到償還。

或拖垮多家中小企業

紹興柯橋經濟開發區內,多家大型紡織印染企業雲集。開發區內專門開闢多條公交線路,多個站點都是以企業的名字命名的。這一地區還雲集了大量附著在紡織印染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

當地人告訴記者,柯橋一帶企業互相提供擔保現象由來已久,問題非常嚴重,開發區內多家龍頭企業今年同樣面臨訂單不足、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加之與江龍有擔保關係,他們目前也處在非常困難的境地。

據 悉,江龍從膨脹到現在,共欠銀行貸款達12億元,欠民間借貸的債務尚未全部浮出水面。如今江龍的資金鏈斷裂,供應商、銀行、民間借貸、客戶、員工,包括當 地政府均會蒙受損失。危機曝光後,江龍被發現已是千瘡百孔。小到為辦公室提供一次性水杯的企業,也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上門討債。然而,江龍已經無力償還,最 大的可能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一旦進行破產清算,這其中很多中小企業都可能被江龍拖垮。

10月8日,紹興強能粘膠帶製品有限公司的女老闆在江龍的辦公大樓里流下了眼淚。她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今年剛開始做生意。不斷給江龍供貨,江龍欠下17萬元的貨款。對他們這樣的小企業來說是致命打擊。

下 游客戶同樣遭受重創。南通紅星布藝的朱老闆告訴記者,自己慕名將白坯送到江龍來印染。送貨來之前,他還特地跑到江龍實地考察,看到江龍氣派的建築,才放心 定了下來,而10月7日,朱老闆無奈地將自己送來的白坯從江龍的車間運走,損失除了來回運費,還有機器上用的網費。最讓他憂慮的是,現在還要迅速再找到一 家印染企業,眼下正是銷售旺季,時間一耽誤,損失無法估量。江龍危機溯源據瞭解,陶壽龍的妻子嚴琪在金融領域極為精通,她直接掌控集團的外貿業務,並善於 融資,為江龍的爆發性擴張創造了條件。江龍的銷售劉先生告訴記者,江龍這幾年其實“根本不賺錢”。陶壽龍一心求大,只顧到處借錢建廠,內部的管理其實非常 混亂。通過生產、銷售賺來的錢根本無法支持企業如此迅猛的擴張。江龍內部高管多為陶的親戚,整個管理層並不重視抓生產,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在外為集團造勢 上。在新加坡上市,並籌備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表象頗能迷惑人。去年,江龍開闢4萬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投資2.2億元從韓國、日本、奧地利、瑞士等國購置了 11條特寬幅印花生產線,號稱“打造全國最大的特寬幅印花生產基地”,江龍將此事大作宣傳。而記者10月7日從工人處瞭解到,有的機器運來後從未動過。

“雖然情況不如往年,但訂單還是有一些的。可是他們根本不好好生產。”劉先生說,業務員小傑(化名)也告訴記者,他的迪拜客戶今年付了兩萬美元定金後,那批貨卻一直拖了好幾個月,直到陶壽龍失蹤都沒有開工。

“ 老闆頻繁地找外面借錢,高利貸越滾越多。如果大家都不來要債,可能還能維持一陣。”江龍的業務員張原(化名)說,次貸危機發生後,很多人開始擔心江龍外貿 業務受損。一些行事謹慎的債主想把自己的錢拿回去,最初幾個來要債的空手而歸的消息一經傳出,其他債主紛紛感到恐慌,如同銀行發生擠兌,本來就建立在借貸 基礎上的江龍,瞬間傾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

2000年4月18日:新聞透視:尋金熱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6281809985946430584&q=TVB%B7s%BBD%B3z%B5%F820000418%B4M%AA%F7%BC%F6


其他細節:

e-trade那時都有百多元,現在仍只得幾十元

還有上半節那家上市公司,最高四塊多,那時還有一塊多,但是現在卻只得幾毛錢,比利時的公司都清盤了,市億只得億多,可望成為殼股,有升值空間,子公司就是出名的萬佳訊,現名亞博科技控股,一年多破了幾個紀錄,
在2006年8月頭,
1. 一日即市升幅達4,000%,由4分多升至最高2元
2. 收市時升幅仍接近2,000%,收市報七毛八
此後仍有上落,幾個月後竟然升回當時即市新高,在次年1月中左右升上拆股前的10元,由最低位升幅達250倍!

下半節那家上市公司,最高曾經升上幾元,後來科網公司賣回控制權給和黃和該家族,後該家族又把公司售予和黃,和黃剛宣布認購公司價值十億的股份,換股價為0.45元。

那個大學生,那時還有幾萬元賺...幸好我沒有股票機,哈哈,不然的話真的像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4

1987年股災前的財經新聞選輯

http://www.youtube.com/swf/l.swf?video_id=VaMMUpKbhHQ



股市幾弱都升,好像現在

李嘉誠當時否認旗下公司發股票,話去外國上市,但是幾個月後竟然供股集資一百億,加劇股市下跌,難怪別人說他為富不仁啦,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0

1990年12月25日財經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pwWsaF2R2E&feature=rela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1

國美主席黃光裕新聞選輯


2008-11-24  HKEJ

 

黃光裕涉操縱股價被扣查
 
 

 

有「中國首富」之稱的國美電器(493)主席黃光裕【圖】懷疑被內地公安機關拘留事件,有進一步發展。據內地媒體報道,黃光裕被調查的主因包括涉嫌「操縱股價」等,在上周三晚上被內地公安機關扣查,惟有關消息一直未獲該公司證實。

國美冀今交代事件

國美透過發言人表示,期望最快今天在港交所(388)發通告交代事件。

內地《財經》昨天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現年三十九歲的黃光裕,被調查的原因是涉嫌「操縱股價」,具體是指對其胞兄黃俊欽控股的ST金泰股價進行操縱。

據了解,ST金泰曾在去年內短期創造出三十多個漲停板的紀錄。

四十一歲的黃俊欽是新恒基集團的創始人,在二○○一年十二月收購ST金泰,透過其掌控的北京新恒基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新恒基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有ST金泰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一點九二股權。

報道指出,ST金泰在去年七月九日公布重要資產重組通告指出,以每股不低於三元一角八仙(人民幣.下同),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八十億股A股。其中主要 股東新恒基控股集團及北京新恒基房地產集團以轉讓旗下價值二百二十一億元的九個地產項目資產,認購七十億股;另ST金泰向其他特定投資者發行的十億股,則 屬現金認購,估計募集資金二十五億六千五百萬元。

ST金泰股價曾升四倍半

據報道,ST金泰去年七月九日復 牌後,直至去年八月十四日,共連續二十六次漲停板;加上去年三月五日停牌前的四個漲停板,該股連續三十個交易日開盤即漲停板,股價從二月二十八日的三元一 角六仙,上升至十四元零九仙,升幅近四點五倍。該股其後更在八月三十一日升至二十六元五角八仙的最高價。

不過,ST金泰在大漲過後即跌勢不止,股價在今年四月已下跌至八元水平,十一月二十一日收報二元三角一仙。該公司在十月底發出年度預警,表示第三季度股東權益虧損達二億元。

二年前遭立案調查

近年來,黃氏兄弟的負面新聞接二連三地曝光。兩年前,黃俊欽及黃光裕曾因一批總額十三億元的違規貸款被公安正式立案調查。當時有內地報章報道,有關資金是一九九○年期間黃氏兄弟創業的「第一桶金」。

黃氏兄弟在上次調查並未受到公安部門的扣押。國美去年一月十六日於港交所發出通告表示,公安部對黃光裕及其間接持有的鵬潤房地產公司的「協助調查已經正式撤銷」■

2008-11-24  證券日報

國美黃光裕怎麼了?
 
 

 

據新華網轉載消息,國美集團主席黃光裕在20日下午于北京被公安帶走接受調查。據稱,黃光裕此次接受調查,疑因有人涉及早年利用空殼公司違規進行資本運作、非法挪用資金及有行賄行為。

□ 本報記者 李 冰

據新華網轉載消息,同時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大陸首富、國美電器集團主席黃光裕因涉經濟問題,于11月17日被相關部門帶走接受調查。

昨晚21:17,新華網引述有關媒體報道稱,已從業內權威人士處獲悉,國美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光裕的確已于日前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但具體原因不詳。據稱,黃光裕被調查的起因是涉嫌“操縱市場”,具體系指對其兄黃俊欽控股的*ST金泰股價進行操縱。

就此,《證券日報》記者致電黃光裕手機,電話卻一直未接通。

20日下午已被公安帶走?

事實上,早在2006年時就曾傳出黃光裕因涉嫌銀行違法貸款而被調查,而今次再傳黃光裕被捕,已經是第二次。

有國美內部傳言稱,不排除黃光裕在地產運作上的違規行為,而他近些年把大量資金挪往海外,亦引起衆多猜測。

該媒體還稱,黃光裕早在上月就已被限制出境,其活動範圍只能在國內。而公安調查範圍則針對有人涉及洗錢及稅務問題。由於黃光裕具有相當的知名度,且國美電器是中國最大的家電銷售連鎖店,因此,對他的處理推論是由高層拍板決定。

“這個傳言無外乎就是2個渠道,一個是匿名短信,一個是股吧、貼吧。我也收到了這個短信,這種消息很容易發,隨便賣個卡就發了。”國美內部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而據香港《明報》報道,從不同渠道獲悉,國美集團主席黃光裕在20日下午于北京被公安帶走接受調查。消息人士透露,黃光裕此次接受調查,疑因有人涉及早年利用空殼公司違規進行資本運作、非法挪用資金及有行賄行為。

國美斥之“無聊”

為 此記者也採訪了國美競爭對手蘇寧電器的董秘任俊,對方表示“我們也是網上看到的新聞,一頭霧水,我們也不了解情況。”據瞭解,黃當天本來有一個重要的內部 會議要出席,後來也因為被帶走問話臨時缺席,接下來的活動也被迫取消。消息人士續稱,公司管理層已下達命令,不能對外透露任何有關黃光裕的消息,直至事情 明朗化為止。

“我們很重視,黃總在社會影響力也很高,國美有近30萬的員工,這種不經過證實的說法對國美影響很不好。”權威人士對記者表示。

上月發佈的《胡潤百富榜》,39歲的黃光裕以43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第三次當上中國首富。

據稱,國美各地老總已飛往北京國美總部開會,有供貨商也急待求證事件。有關黃光裕被查的傳言已在中國流傳數日。記者向國美電器高層求證,該高層直斥有關消息是“造謠、無聊”,稱“這是惡意短訊群發所致,我們會在適當時機說明情況”。

連日來國美總公司沒有對黃的去向與涉及的問題作出說明和回應,周亞飛和部分財務人員也未能現身給予解釋。

供貨商家表示仍將支持國美相關報道指出,黃光裕出事,不排除與他在內地業務的運作上出現違規行為有關。

國美電器的香港公關發言人21日對有關消息不作評論。接近國美的人士則指出,近兩日有人在內地惡意發放手機短訊散播消息,公司方面會在適當時候交代情況,但未有說明公司是否接觸到黃光裕本人。

國美股價11月22日逆市偏軟,收報1.12元,跌3.45%,創近三年來新低。

另外,不少與國美有業務往來的廠家,已在內部發文,表示要儘快清算與國美的應收賬款。內地有網站報道,國美的一些公關人員也緊急拜訪內地一些傳媒的負責人,希望不要報道有關事件。

有報道稱,由於許多供應商擔心國美出現問題,開始準備停止供貨。

但國美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表示,長虹、海爾、康佳、菲利浦等中外家電廠商在昨夜分別給國美發來函電,表示一如既往支持國美。

相關資料鏈接

在2008年10月揭曉的《2008胡潤百富榜》中,黃光裕剛剛以430億元財富第三次當上胡潤版“中國首富”。

黃光裕擁有香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35.55%的股份,市值140億元;同時擁有零售類非上市公司100%的權益。

此外,他還投資房地產,創立了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了鵬潤大廈、鵬潤家園、國美第一城、明天第一城等地產項目。

2008-11-22  MingPao
內地首富被公安帶走調查國美主席黃光裕疑涉挪用資金 
 

 

據本報記者從不同渠道獲悉,被內地《胡潤》富豪榜列為中國「首富」的國美集團主席黃光裕,前日(20 日)下午在北京被公安帶走接受調查。消息人士透露,黃光裕此次接受調查,疑因有人涉及早年利用空殼公司違規進行資本運作、非法挪用資金及有行賄行為。明報 記者北京、香港連線報道有關黃光裕被警方帶走的消息,前晚開始在京城傳媒界廣泛流傳,例如一些記者的手機開始收到一段信息,直指「國美老闆黃光裕和財務總 監周亞飛已於周一(17 日),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至今無下落。黃的老婆杜鵑和一主要財務人員已潛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

 

國美副總裁不否認不承認

本報記者昨日中午到國美位於北京鵬潤大廈的公司總部,直接向該公司求證上述消息。國美電器副總裁何陽青表示,有關短訊屬於「惡意」及「無聊」, 「這(短訊散播的消息)不是正規的消息渠道,所以我們也不會公開去否認或承認」。他說,若主動回應便等於「此地無銀三百両」,又要求記者不要報道。到了下 午,內地《世界企業家》網站更公開了上述消息,而在百度等大型搜索引擎雖有黃光裕被查的消息,但進一步內容於昨晚已不能再打開。

為了求證國美財務總監周亞飛的情况,本報記者前晚與昨日多番致電他的手提電話,但一直無法接通,情况有點異常。

接近黃光裕的消息人士則對本報記者透露,公安是於前晚帶走黃光裕問話,但出事原因暫時不清楚,黃當天本來有一個重要的內部會議要出席,後來也因為被帶走問話臨時缺席,接着的活動也被迫取消。

消息人士續稱,公司管理層已下達命令,不能對外透露任何有關黃光裕的消息,直至事情明朗化為止。

 

廠家促盡快清算帳款

另外,不少與國美有業務往來的廠家,已在內部發文,表示要盡快清算與國美的應收帳款。內地有網站報道,國美的一些公關人員也緊急拜訪內地一些傳媒的負責人,希望不要報道有關事件。

國美近年積極搞收購合併,以擴大市場佔有額,為此耗用了巨額資金,經營成本也因為分店及員工數目急增而大幅上升。知情人士指出,金融海嘯來襲,國美銷售業 績急跌,但開支方面卻由於許多店舖簽了固定租約,而在新《勞動合同法》下又不能任意解僱員工,故正面對收入下滑、但開支未能減的局面。正因如此,國美高層 正擔心一旦國美老闆被查一事曝光後,供應商可能會追討欠款及收回貨物,令情况惡化。

消息人士說,國美內部盛傳,老闆今次被查事件應與06 年黃光裕及兄長黃俊欽因銀行違法貸款被公安調查一案有關。

國美電器集團成立於1987 年1 月1 日,是中國最大的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零售連鎖企業。集團在內地280 多個城市擁有直接經營門市店1200 多間,旗下並擁有國美、永樂、大中、黑天鵝等全國和區域性家電零售品牌。

集團約有20 萬員工。2003 及2006 年國美電器相繼在香港、澳門開業,並於04 年在香港上市(編號0493)。

 

黃光裕小資料

 

原名:黃俊烈

● 1969 年生於廣東汕頭(現年39 歲)● 1986 年,以3 萬元人民幣在北京前門創業,

開設「國美」賣衣服

● 1987 年,國美轉為銷售電器● 2004 年,國美在港上市● 2006 年, 以180 億元人民幣資產, 成為《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 2008 年,登上內地《胡潤》富豪榜第一位

資料來源:明報資料室
汕頭兩兄弟3 萬元時裝店起家 
 

 

「千 萬別把一個企業看作是自己家裏的,不然你絕對做不大。」年僅39 歲的黃光裕,多次登上中國富豪榜,他的發迹史正是內地改革開放的最佳寫照。原名黃俊烈的黃光裕,生於汕頭,16 歲時與19 歲的哥哥黃俊欽到北京創業,以3 萬元貸款開設了一家名叫「國美」的服裝店,後來改為售賣電器。黃光裕手段靈活,引入電器連鎖經銷、免費送貨、保養等服務,並以低價搶佔市場,終於創出了一 番事業。

 

妻為集團執董

兩兄弟後來分道揚鑣,哥哥專注房地產業務,黃光裕則獨掌國美及自設房地產業務。2004 年,國美在港成功借殼上市,股價大漲。兩年後,他晉身《福布斯》富豪榜中國首富,身家逾180 億人民幣。10 多年間,國美成為內地第一大電器商,近年着力打入本港市場,分店數目由10 多間增至約20 間。

不過,早前內地已有傳媒質疑兄弟二人發迹前的資金來源,並把矛頭直指曾任職北京中國銀行的黃光裕妻子杜鵑(現為國美執行董事)。國美後來發表聲明,表示國 美或黃光裕本人均沒有被查,亦沒有涉及內地銀行的不良貸款。聲明又指出,公司對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的貸款餘額為零,只承認同屬黃光裕旗下的鵬潤地產,在進行 房地產業務時曾被當局調查。

黃光裕的身家,近年一度被碧桂園主席楊惠妍(楊國強女兒)等後起之秀追過,但據08 年《胡潤》富豪榜,由於金融海嘯亦令其他富豪身家大縮水,黃光裕以430 億元資產重奪中國首富寶座。

國美有強烈家族企業色彩,但黃光裕多次對外聲稱,所有親友都是靠能力擢升至高職。國美近年生意愈做愈大,他曾表示,希望將來把生意擴至海外,與外國巨擘一爭長短。

黃光裕的妻子杜鵑在香港淺水灣56 號擁有一間巨宅。根據土地註冊處紀錄,物業於05 年以5500 萬元購入。上手業主2001 年以1.585 億元購入該宅,其後以接近買入價三分之一的低價出售。本報記者昨到杜鵑在淺水灣的物業查詢,管理員透露,黃光裕已不在該物業居住,物業已租予一外籍人士。

國美家電全國市佔率12% 
 

 

過 去5 年三次登上《胡潤》中國首富寶座的黃光裕,近年透過國美這家電零售旗艦在內地大舉擴張,全國市佔率高逾12%,在北京及上海等一線城市更有壓倒性優勢。黃 光裕今次被查會否摧毁這個零售王國,仍屬未知之數,但若這「家電巨人」真的倒下,牽一髮動全身,對整個行業以至供應商、零件廠等的連鎖影響,可以相當深 遠。

10 月罕有親身否認不利傳聞國美今年上半年盈利有12 億港元。近年黃光裕轉趨低調,對上一次他與投資者接觸為今年10 月8 日,由於當時有傳聞指他出現財困並抵押股份,公司急急召開了電話會議,黃光裕罕有地親身否認一切不利傳聞。

 

下周一公布第三季業績

一名外資零售分析員稱,不論今次事件最後會否牽涉到上市公司,相信其股份於下周亦會遭到嚴重拋售, 「問題是你根本難以衡量事件對上市公司造成的影響,國美有一部分零售網絡並沒有納入上市公司範圍內,那些業務到底有沒有出問題,投資者根本難以證實」。國 美將於下周一公布第三季業績。以昨日收市價計,國美市值約143 億港元。

一名內地家電供應商透露,近日已有向國美公司查詢黃光裕被查一事,至現時為止國美亦沒法給予正式回應, 「這麼大的公司,不擔心他們結不了數的……現時我們只可靜觀其變」。

 

供應零件港商恐受打擊

另一內地大型家電生產商透露,由於國美在內地市佔率極高,故其給予中小型廠的「數期」,最長達1 至2 年;一些外國著名品牌如LG、Sony 等,由於對大陸市場不熟悉,故往往依賴像國美般的龐大零售網絡,若國美出事,這些公司亦會受到較大影響。假如外國品牌受牽連,大量向這些品牌供應零件、配 套的港商可能會受打擊。

本報記者昨日到國美電器位於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分店,發現一切如常,職員亦主動向記者介紹產品。
2008-11-24  東方早報  
 

 

黃光裕連續兩年“套現富豪”第一

早報訊 黃光裕堪稱資本運作高手,如果你想理清其鵬潤系帝國的脈絡,估計在沒弄清前,自己的腦袋已經被搞糊塗了。

近年來,就是在鵬潤系的旗幟下,黃光裕耍出了一番資本騰挪套現的高招。

2006年4月6日,黃光裕宣佈以私人配售方式售出不少于1.5億美元(約合12億港元)的國美電器(00493.HK)股份,每股作價港幣8.91元至9.2元。

此次配售股票的目的,是黃光裕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要求,減低他在國美電器持有的股份比例至75%以下,以符合香港資本市場之公衆持股不低於25%的要求。

這次配售是黃光裕自2004年9月以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第三次套現。三次套現,黃光裕共從國際資本市場套現近40億港元。

那時,距國美電器在港上市時間不遠。

其後的2007年10月31日,制榜高手胡潤首度發佈“2007胡潤套現富豪榜”。憑借出售非上市公司股份給上市公司套現93億元的“佳績”,黃光裕成為套現最多的富豪。

據當時的媒體分析,黃光裕套現的93億元是通過近年出售非上市的國美電器股份給香港公司而來的。2004年6月,黃光裕借殼中國鵬潤,完成了國美電器H 股的曲線上市,由於中國鵬潤市值只有2億多港元,卻被黃光裕裝進了作價88億元的國美電器,一夜之間暴漲40多倍,使上百億的財富匯集到了黃光裕的名下。 從2004年9月底至今三年時間左右,黃光裕共套現六次,最後一次套現是在今年9月21日,黃光裕以每股13.74港元出售了1.7億股股份,套現了 23.36億港元。

黃光裕顯然不滿足做一次套現冠軍。在《2008胡潤套現富豪榜》上,黃光裕的曆年套現總額由2007年榜上的93億元,上升到2008年榜上的135億元,再次成為手頭現金最多的企業家。

中國其他報導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huangguangyu2008/index.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17

俊和集團新聞剪輯


2008-12-22  SingPao

俊和將擴展建築營造業務



 



【記者陳偉燊報道】隨着政府在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推出更多基礎建設及中小型項目刺激就業,俊和發展(711)董事總經理郭煜釗表示,該公司會從一年前參與投資性項目,轉而注意多些在建築營造項目的發展。

郭氏預期,隨十大建設項目出籠,市場內會增加供應超過10億元的工程項目,相對過往工程合約值只有5億至10億元為高,相信公司可以在當中取得適合數量的 工程項目。就算在物業市道較靜時,該公司仍然能夠承接一定樓廠建造項目。現時俊和手頭合約值達50億至60億元,未完成合約值約30億元,並且持續承接新 合約。該公司旗下俊和建築工程董事彭一邦指,以過往集團的經驗,其有能力可以在同一時間處理多達四至五宗工程合約值逾10億元的項目。

泰國鋪路軌留 意印 度市場

俊和在過去10年內承接不少路軌鋪設工程,市場佔有率較高,亦培養了一批專業人員,郭氏指,除了靜待在香港的新鐵路項目之外,因應香港在鐵路建設開新標出 現短真空期,該公司擬留住現有專業人員,先轉移參與曼谷紅線鐵路為期36個月的鐵路合資鋪設路軌項目。因應後者已經取得日資銀行融資,因此在收入方面較有 保障。同時該公司已經在泰國提供顧問服務,亦有留意其他地區如印度市場的發展機會。俊和亦有在路軌鋪設方面有與內地夥伴切磋技術及作出交流,但是內地市場 並不易進入。

香 港商場租金年 收 逾千萬

彭氏指,一般工程項目及專門工程的淨利潤率分別達2%至3%及超過8%,專門工程佔建築業務比重約10%至20%。該公司更購置設備在新加坡做管道檢測, 將來有望運至香港市場應用。隨着今年物價表現穩定,承建商相對半年前較易控制成本,猶幸是該公司在上半年承接虧本的項目不算太多。

該公司將來擬維持香港收租業務及內地地產業務運作。當中單是香港的商場每年便提供1000萬至2000萬元租金收入。內地的揚州及石家莊樓盤更已經預售,對收入已經提供保證。

 2008-12-22  AppleDaily

俊和回歸建築業本行


 

【本 報訊】俊和發展(711)以建築聞名,但近年與公司相關的消息多與內地及中東地產項目有關。隨着樓市低迷,港府大力推動基建上馬,刺激經濟發展,俊和董事 總經理郭煜釗坦言,公司將回歸基本,把發展重點集中在本港各類型建築項目。不說不知,俊和建樓、修水渠固然專業,在本地路軌鋪設工程的市場佔有率亦超過一 半,曾參與建設西鐵及馬鞍山鐵路,就連廸士尼公園內、圍繞樂園走一圈的鐵路都是俊和建設。郭煜釗坦言,去年下半年鋼材價開始上升,鑑於成本風險增加,公司 決定減少投標或進行工程,結果令截至今年9月底中期業績,建築工程收入大減56%至5億元,並錄得經營虧損2400萬元。

港府推動基建改形勢

俊 和建築工程董事彭一邦舉例說,兩年前取得一項屋宇署工程,初建時鋼材價每噸3000元,建設中期升至9000元,完工時回落至5000元。「以前同供應商 落單,個價維持到三個月,舊年7月,鋼材價變海鮮價,只維持到兩日」,當時「根本估唔到(成本)風險」,惟有減少工程。隨着金融海嘯、鋼材價年中開始大幅 回落及各地政府包括香港推出大小型基建項目刺激經濟,郭煜釗認為,建築業發展形勢有變,俊和明年將爭取更多本地工程合約,主要是維修保養及基建工程,料將 來絕大部份建築收入來自本港。

拓泰國助參與港鐵項目

彭一邦表示,公司最近進軍泰國,獲曼谷鐵路紅線其中一段總值19.5億元 的建築合約,正可以累積國際經驗及維持高技術水平,為未來參與港鐵(066)推出的新鐵路工程鋪路。雖然泰國政局不明朗,但他強調,俊和純粹是建築商,並 非投資,加上屬國營項目,合約有保障條款,風險有限。最重要的是該鐵路屬於高技術工程,俊和剛替香港南環線完成同類型工程,為了固定現有團隊,保持技術水 平,公司決定將技術轉到泰國。高技術工程的利潤率超過8%,相對普通鐵路工程只有3至4%,前者當然是首選。

俊和各部門上半年度經營溢利

項 目:建築工程金額:-2403.3萬元升/跌幅:盈轉虧項目:物業發展金額:91.6萬元升/跌幅:-98%項目:物業投資金額:1375.1萬元升/跌 幅:-4%項目:專業服務金額:390.9萬元升/跌幅:+24%項目:其他業務金額:-344.1萬元升/跌幅:盈轉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00

娛樂性財經新聞 左丁山




2009-03-08  AppleDaily


 

聯 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發言,話AIG內部一團糟,全無風險監控,令佢好憤怒,美國財長蓋特納亦講到AIG掛住玩對冲基金與衍生工具,好似細路玩遊 戲,冇大人監管(without adult supervision)。我哋亦好憤怒,好嬲美國監管機構對AIG玩泥沙,完全唔理會,直至出咗事先至去救亡,伯南克與蓋特納(以前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總裁)呢班大人在AIG玩嘢之時,死咗去邊?相形之下,香港監管機構因雷曼破產而畀議員鬧到暈,美國監管機構唔救雷曼而只係畀國會議員係咁意贈幾句,香港 啲高官實在好唔抵。

 

呢啲新聞冇乜娛樂性,睇咗只係得個嬲字。大劉講電盈私有化及種票等等,就趣味盎然。佢之突然出嚟講嘢, 唔知係唔係受到上星期「壹仔」封面故事刺激呢?以事論事,在自由市場,只要有人提出一個私有化價錢,而該價高出市價,就一定會有人做套戥,計完私有化成事 之機率後,入市掃貨。自由市場有度好,就係容納不同意見,永遠有人睇好,有人睇淡,既然有人提出以四元五角私有化電盈,但竟然有好多人願意以三個幾在市場 上賣出,咁咪造就咗大劉呢類有錢人去套戥,賺差價囉。出貨班人應該係相信私有化一定唔掂嘅,買貨班人係相信私有化有機會成功嘅。


以三個幾賣電盈,自然冇眼 睇,以三個幾入電盈,為咗私利,梗係想私有化成功啦,手上股票化為成千上萬張人頭票就最好。故此大劉話佢好後悔,點解佢用幾億銀,只得一張票!經此一役, 我哋普通人都學到嘢,原來法例不理會「一氣化三清」或「撒豆成兵」嘅,只要同「要約方」(offeror)冇關係就得o架嘞,例如大劉就透露有人叫佢班二 百張票(其實買幾百股就可以有二百票,學醒目人士David Webb就得嘞)去玩一玩方小姐。玩嚟有乜用?騎騎,如果有人刻意玩嘢,或者有人願意主動約見傾條件呢!大劉尊重邵爵士,唔肯滋擾邵氏私有化。另一方面, 佢更尊重銀紙,真金白銀拿錢出嚟博電盈私有化成功,點知o依家仲未掂,如果私有化不成,八號仔股價好大可能隨大市下跌,跌到三元以下,大劉就損失不止幾條 雞毛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74

匯豐新聞選輯(2009-03-10)


AppleDaily


滙豐散晒 跌到三十三幾時先翻生





【本 報訊】滙控散晒、全城哀痛!昔日股民最愛的大笨象,昨日繼續淪陷,收市暴插至33元,單日跌10.5元,達24%,股價重返1995年7月的近14年新 低,單日跌幅更超越87年股災創下的紀錄。由上周一宣佈業績及供股後,股價五個交易日累挫42%,市值蒸發2,907億元,足足是其供股集資金額兩倍。更 重要的是,港人長久以來對滙控一直引以為傲的信心,以及「有買貴、冇買錯」的神話,一周內灰飛煙滅。

記者:黃武榮

滙控昨晚在英美的股價喘穩,本港時間昨晚11時,倫敦及美國預託證券折算港幣為38元,較港收市高5元。

不過,昨日在港開市15分鐘,滙控即失守40元大關。中午收市前,累積近萬計一手(400股)買盤於39元負隅頑抗;可惜A股午後插水,大笨象中午甫開市即見38元,隨即惹來逾萬死硬派「粉絲」充當血肉長城,於38元駐紮嚴陣以待,結果尾市再遭大戶「一球球」沽盤衝散。

競價惹港交所關注

踏 入競價時段最後半分鐘,造價已低見37元,當時有近2,500個買盤掛入近9球(900萬股),賣方沽售也相若;誰不知最後3秒,突然有300萬股沽盤以 33元掛入。根據收市競價時段「最多承造價決定收市價」,滙控戲劇性以33元埋單。交易大堂出市代表以至證券行散戶,皆目瞪口呆,隨後嘩聲四起,連電視台 主持節目的股評家,也眼泛淚光。300萬股突如其來沽盤,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卻令滙控市值3秒間多蒸發近500億元。對於競價時段股價有被嘜低之嫌,港 交所昨晚發出新聞稿,指注意到滙控股價開市時大幅滑落後,收市競價時段繼續下挫,該所會繼續監察市場活動,如發現任何違規行為,會向證監會報告。證監會發 言人也稱,正搜集昨日收市競價時段交易數據。有交易員透露,昨日尾市異動,有機會是對冲基金作怪,為周四除權的滙控試盤。他指,大型股份除權前,往往會出 現暗盤交易平台,一般由大型基金做莊。「用三、四球貨即可測試市場反應,方便日後工作。」以昨日收市計價,滙控周四除權價低見31.5元,意味每股供股權 價格低見3.5元,假設股價再跌,供股權隨時變廢紙。來自分包銷商消息指,昨日尾市滙控被顯著「造低」,不排除有人刻意製造恐慌情緒,誘導散戶拋售滙控並 拖低股價,大戶便可在明日(周三)除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以接近供股價接貨平倉。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說:「收市競價時段,令股價大幅波動,大戶舞高弄低 造價,簡直係打劫散戶,當大戶將滙控推低至28蚊,到時散戶唔供股,大戶就轉去供股。」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東尼說,今次並非獨立事件,有人推低股市,不 明港交所為何容許大戶於競價時段操控股價,應即時取消競價時段。市場消息稱,昨日沽空滙控借貨的息率,已飆升至年息約15厘,能借的貨已所餘無幾,故相信 今明兩日,沽空盤在無貨可借情況下,將帶動滙控股價技術性反彈。滙控全日成交47億元,沽空金額由上周五8億元銳減至昨日1.5億元。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 雄說,不排除有對冲基金預先沽空,等滙控跌至低位才接貨平倉,基於可供借貨數量有限,短期內滙控或出現技術性調整。此外,有證券行負責人透露,昨日滙控 「臨尾香」,部份以孖展形式買滙控的投資者需追加按金或補倉,昨晚亦已向有關客戶作出指示,假設今早未能補倉,相關持貨會被斬倉拋售。「就算英美股價平平 安安,大笨象亦有機會再跌。」

穆迪降評級至負面

滙控一眾高層依舊死撐,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稱,集團已清楚交代供股事 宜,供股與否是投資者個人決定,「大家看看未來幾日會發生甚麼事吧。」他又說,滙豐有很忠心的投資者基礎,「我希望他們會支持滙豐」,他個人亦會供股。滙 控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股價由市場決定,管理層無法控制,據知,供股反應良好,希望股東繼續支持。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說:「我覺得一個暫時跌幅,唔 會對呢個(供股)有影響。」不過,國際評級機構也對滙控「踩多腳」,穆迪昨晚將滙控的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換言之,短期內可能將滙控評 級調低。

滙控供股時間表

3月11日買入有供股權股份最後日期

3月12日供股除權日

3月19日股東大會表決供股

3月23日至31日供股權交易日

4月3日最後供股日

4月8日公佈供股結果

4月9日新普通股流通

滙豐標誌變大閘蟹




 

【本 報訊】滙控股價急挫,不少散戶心碎。有網友昨日在網上討論區,上載由滙豐標誌演化成的「滙豐蟹」標誌,指滙控是世界上最大的蟹。同時又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的英文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改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ig Crab,意即滙豐大閘蟹。

超級富豪行動支持供股




 

【本報訊】短短五個交易日,滙控股價直插42%,早前本港名人一面倒齊撐滙控供股的情況亦有變。上周支持供股的獨立股評人陳永陸(陸叔)昨日轉軚。他說,仔細研究滙控去年業績報告後,發現滙控淨資產值流失情況嚴重,近日股價完全欠缺支持,聲言「唔會供股」。

滙控忠實粉絲城大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曾淵滄也表示,昨日滙控股價急跌至33元,與供股價相距不遠,按目前情況來看「無乜可能會供股」,但他不會沽售股份。

分包銷商出口術

至 於承諾成為滙控供股分包銷商的超級富豪,信心未有絲毫動搖,繼續以行動支持滙控。長實主席李嘉誠透過發言人表示,對滙控仍有信心,會按計劃作為滙控供股的 分包銷商,至於個人持有作長期投資的滙控股份,也一定參加供股。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透過發言人表示,不受滙控股價急跌影響,會按計劃斥資23.4億元作為 滙控供股的分包銷商。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表示,對滙控股價起跌「冇動搖」,又指滙控規模龐大,是一家「好穩陣」的銀行,他個人仍會參加供股,若正股股價 再跌,他更會在市場掃貨。分包銷商出口術力撐,本地富豪也異口同聲支持滙控供股。卓能主席趙世曾直截了當稱:「我唔識睇(股價),但我會供。」他更說,原 本也想當滙控供股分包銷商,奈何「無貨」,他更揚言:「(滙控)無可能見28蚊。」東方海外主席董建成則多番強調,滙控跌至33元「值得買」,備受很多香 港人追捧,他自言個人持有小量滙控,一定會供股支持。其士國際主席周亦卿說,手上滙控股票是很久前購入,肯定會「全部供晒,對滙豐絕對有信心」。

包銷獲七成認頭供股料足額




 

【本報訊】滙豐控股昨日股價逼近供股價,市場憂慮滙控供股計劃可能斷纜。滙控供股會否胎死腹中,主要看兩件事:一是本月19日股東特別大會能否通過供股議案;其次是包銷商高盛及摩根大通,若供股反應欠佳要全數「孭」上身,是否有足夠「彈藥」。

來 自分包銷商的消息稱,未計高盛及摩通兩家包銷商及富豪認購數目,單是三家聯席入賬行(包括法巴及瑞信等)以及次一級的分包銷商,迄今已分別獲得投資者認購 供股總數的四成及三成,換言之包銷商「散貨」速度最少達七成,即使最誇張估計,小股東一股也不供,供股計劃仍會獲足額認購。

不擔心遇到阻滯

消 息亦稱,滙控有足夠信心,在供股獲得悉數包銷的前提下,供股計劃會如期在股東特別大會獲接納通過。集團並沒有預設應變計劃,因為目前在倫敦及其他市場接觸 的股東均支持供股,故絕不擔心議案通過會遇到阻滯。市場關注滙豐供股是否獲中國出手打救,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其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汪建 熙昨日在北京,被問及滙控價格已很便宜,中投會否買入時,他引述鄭海泉稱,滙控供股集資已獲足額認購,他自己沒有直接回應是否買入滙控,只說花旗價格更便 宜,但不能因為便宜便買,他也強調不會評論個別事件。
 
大班黃金夢集團英雄塚 攻美市場千古遺恨




【本報訊】美國市場一向是滙控大班的「黃金夢」,無奈地亦成為集團的「英雄塚」,可謂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記者:劉美儀

約 30年前,滙豐銀行(尚未成立滙控)衝出香港,在美洲進行規模較大的收購,買入美國海洋密特蘭銀行(先後易名為海豐及現時美國滙豐銀行)。當年尚未「上 位」的滙控前大班龐約翰,派駐海豐並用了近10年時間,「執掂」賬目,憑着這個功績,他最終於99年成功接掌浦偉士的帥印,擔任集團主席。

02年,龐約翰策動滙控收購史上最大宗金額的交易,併購美國滙豐融資(時稱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一度令集團自03年起,連續5年創盈利新高,惜一場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暴露了滙控始終無力駕馭美國市場的宿命。

浦偉士時代風光

從 滙控主席葛霖到滙豐亞太主席鄭海泉,近日紛紛就6年前併購滙融,悔不當初或向股東致歉,承認購入滙融是錯誤投資決定。隨着07年初集團破天荒發出盈警,指 按揭壞賬惡化,要作出遠超市場預計的撥備,滙控表現亦從此由盛轉衰,雖然其後數個月,因中東資金入股綻放最後煙花,令股價於該年10月中,升至153.5 元的歷史高位,惟股價在次按風暴蔓延至成為信貸危機的衝擊下,反覆下挫,07年度集團盈利雖仍勉強刷新紀錄,但單計下半年度已呈現倒退,去年度更大幅滑落 七成。供股傳聞屢屢未兌現,亦是困擾股價的致命傷,自去年第四季渣打集團供股集資後,大笨象亦要供股的消息便甚囂塵上,但集團遲遲未見行動,在證券行不斷 唱淡下,滙控目標價最低被降至28元的供股價水平。滙控在美國市場焦頭爛額,益發令人懷念在滙控前大班浦偉士時代,滙豐在港英兩地稱雄的歲月。以傳統蘇格 蘭英資銀行家為骨幹的滙豐管理層,多年來標榜的金漆招牌是「慳家」及「穩健」,滙豐併購無寶不落,最具國際視野的浦偉士,將這兩道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任 內一手將滙豐由地區銀行層次,推向國際殿堂級大行的舞台。90年代初全購米特蘭銀行,令滙豐晉身英國四大結算行位置。面對97回歸,浦大班91年「暗渡陳 倉」,在倫敦成立控股公司並於93年正式遷冊,亦為英資行過渡97奠定保障股東利益的先例。

擔憂成電盈翻版

滙控在英港兩個福 地,一直經營有道,股價亦節節飆升,以至門檻太高,99年集團要宣佈一拆三拆細股份,以便更多小股東入場。滙控與香港一起成長的光輝紀錄,不斷譜寫,直至 03年集團涉足美國市場,並購入非傳統銀行業、類同財務公司的美國最大消費融資機構──滙融,滙控前景遂埋下計時炸彈。同樣是股價暴瀉、資產變壞、由高息 變低息股,滙控五日間暴瀉42%,散戶越溝越低,越買越跌,令人聯想到大笨象有機會重蹈當年電盈後塵,成為另一隻受盡千夫所指、遭人離棄的港股。與滙控一 樣,香港電訊一直是香港股民的收息對象。不過,2000年李澤楷鯨吞香港電訊並改名電訊盈科便改變了香港電訊股民的命運。電盈股價由歷史高位131.75 元(按五合一後股價計),不足半年跌近半至70元,及後半年更跌七成至20元;由高位與昨收市3.83元比較,累積跌97%。至於滙控,股價07年10月 於152.8元見頂,一年後跌一半至77元,近四個月間,股價再挫近六成至33元。無論是否步電盈頹勢、一沉不起,已令數百萬打工仔損手不菲。

派高息機會不高

電 盈與大笨象亦有資產質素惡化的相同現象。收購戰後,電盈固網客戶不斷流失,而為繳付高昂利息,昔日高息股變成負資產股,初期更不派息,令股東「財息」兼 失。現時滙控事先張揚大削派息,資產負債表亦被分析員彈得一文不值,要為次按相關業務不斷填氹,未來兩三年復派高息的機會不高。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 英坦言,「滙控是否8號仔翻版已不重要」,論殺傷力,受影響層面以及市值流失,滙控皆遠遠拋離電盈。

滙控大事記沈弼(1977-1986)

79年至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升2倍,高見$6

80年3月收購美國海豐銀行51%權益跌6.4%,低見$3.59

81年3月宣佈20供3,每股12元,4送1紅股跌1.7%,見$5.71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無升跌,$5.04

浦偉士(1986-1998)

87年3月宣佈8供1,每股7元,8送1紅股升逾14%,高見$7.83

87年10月19日87股災,港股停市4日跌27%,報$6.74

87年12月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14.9%權益升5.8%,高見$6.6

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跌15%,報$6

91年4月2日成立滙豐控股,8日在倫敦及香港掛牌升8.5%,報$8.97

93年1月滙控總部遷往倫敦升逾13%,高見$20.8

97年7月至10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挫逾三成,低見$51.7

龐約翰(1998-2006)

99年2月22日宣佈一拆三跌5%,報$68.67

00年3月科網泡沫爆破升11%,見$94.5

02年10月8日滙控入股平安保險10%股權升0.3%,報$80

02年11月14日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跌1.1%,報$86.75

03年2月至6月沙士爆發急升10%,高見$97

04年8月9日17億美元入股交通銀行跌0.4%,報$118.5

葛霖(2006-現在)

07年2月8日滙控141年來首次發盈利警告跌0.3%,報$140.2

07年8月美國次按危機爆發跌4.5%,低見$135.8

07年9月3日提出收購韓國外換銀行五成權益跌0.3%,報$139.5

07年10月15日滙控股價創歷史新高升2.4%,高見$153.5

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挫3.4%,報$118

09年3月2日宣佈12供5,每股作價28元挫18.8%,報$46.25

註:99年以前滙控的股價,是以一拆三拆細後計算。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專家言論 銀行股分析員:有形資產淨值39元




 

滙 控股價跌至14年新低,有基金經理質疑集團每股價值「滲水呃秤」,不過銀行股分析員認為,撇除供股除權及商譽減損等項目後,09年度滙控有形資產淨值 (Net Tangible Asset Value,簡稱NTAV)每股仍值39元,即使計入一定比率交易折讓,股價亦不應如此急瀉。不過,問題是當前市況下,基礎因素對投資者有多大影響,市場 情緒始終是主導股價關鍵。

非基礎因素拖累

大和總研(香港)證券分析部董事陳昔典表示,從基礎因素看,以去年底滙控股東資金總 額1,002億美元計算,在扣除274億美元商譽及有形資產後,再按供股除權作出調整,並假設滙控旗下可供出售證券組合(AFS),年內按市價入賬跌5% 的模型計算,09年度集團每股有形資產淨值仍有39元。不過,他指出,基礎因素往往受市場情緒影響,故難以評論滙控股價走勢,像歐美銀行已跌價至賬面值約 0.2至0.3倍買賣,並無一定準則。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雄亦說,滙控每股NTAV逾30元,昨日出現沽壓已非基礎因素拖累,投資者欠缺信心,悲觀情緒會 進一步推低股價。
 

胡孟青淚灑交易所




 

有「辣妹」稱號的獨立股評人胡孟青,昨日因滙控股價跌至33元,在電視直播節目中突然落淚。

胡 孟青昨在交易所的錄影室為有線電視財經節目進行現場直播,在10分鐘競價時段還剩大約10秒時,她看到滙控競價忽然急轉直下,由37元直插至33元,即提 醒觀眾上周競價也出現過33元,不過沒在該價成交。不過話未說完,錄影室玻璃窗後的交易大堂,突然傳出「嘩!」一聲。與胡孟青一起做節目的主持冼潤棠說: 「打鐘啦!」兩人即時異口同聲一齊大叫:「成咗啊!U咗33蚊啊!」

「戥」其他股民不值

之後,冼潤棠以「慘不忍睹」來形容收市價,在旁的胡孟青即見雙眼紅腫,更流下淚水,要冼出言安慰。事後胡孟青向本報表示,手上並無持有滙控,只是「戥」其他滙控股民不值,尤其是上周仍見有輿論建議買滙控,一時感觸激動落淚。

前高官持重貨仍淡定




 

滙豐股票是不少退休高官的畢生積蓄,已離開政府約十年的規劃署前署長潘國城,七十年代開始清一色購買滙豐,至今一股都沒有出售,到退休時才停止入貨。由於入貨時滙豐股價低,今次滙豐驚天大跌市,他可以淡淡定置身事外。

一生只買一隻股票

潘 國城自認一向不懂投資,但對滙豐有信心,所以任職規劃署時,便不斷購入滙豐,「唔係定期,有錢就買啲。」滙豐是他唯一投資的股票,他笑說由銀行代處理股 票,現在手持股票數量,價值多少,他均不清楚。就算是以前用甚麼價錢入貨,也忘記了。「人人都話滙豐唔掂就全世界都唔掂,不過今次真係全世界都唔掂。」但 現時擔任香港政策研究所義務研究人員的他並不擔心跌市,唯一損失是近年滙豐分發的紅股,若當時選擇股息便賺錢,他也沒有打算出售手上股票,完全冇想過如何 運用這筆財產。

「賣咗一半預備供股」




 

「跌到33蚊都好意外,但唔緊要,佢一定會升番。」73歲的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圖),口裏仍然強調力挺滙豐,雙手卻將他從60年代至今累積得來的股票放了一半。莫非長線投資者終於承認滙豐神話幻滅,怕股價一沉不起?

李廣林解釋說,神話一定會再現,出售股票只是一種策略,「呢啲叫做以戰養戰,滙豐跌到咁嘅水平,我將原先預備留住供股嘅現金,喺巿場撈啲其他抵買嘅股,再賣咗一半滙豐,將筆錢預備供股。咁樣先至可以留得住呢隻愛股。」

「神話冇幻滅」

這名8歲起在街邊售賣罐頭維生的窮小子,六十年代因吹波糖生意贏得第一桶金後,便將部份財富投資滙豐,一邊大搞糧油雜貨生意,一邊大買滙豐,累積身家以億元計,「我買滙豐咁多年冇停過,環境點衰都買。我敢講一句,滙豐一定升,神話冇幻滅,老友呀!」

「買另一隻股過世」




 

今 年60歲的資深散戶Michael,20年前已是滙豐控股擁躉,他不是長線持有型,多年來買進沽出,最勁一次,滙控為他帶來30萬至40萬元利潤。他目前 手持30,000股滙控,市值百萬元,原先打算供股,但滙控如今跌落33元,他可能打退堂鼓,「買過另一隻高息股過世好過」。

股價150元曾全數沽出

Michael 其實早於07年底,當滙控漲越150元時,將所有滙控沽出,眼見滙控股價從高位回落,他忍不住不斷低位吸納,140元、100元及70元都買過,一路溝 貨。他的如意算盤是,按滙控07年全年派息0.9美元(7.02港元),手持30,000股,即每年收息21萬元,每個月有17,000元落袋,退休生活 有保障。豈料,滙控去年減派息,股價又插水,Michael不禁大呻:「o依家揸住滙控,過唔到世!……好彩未到65歲退休,仲有五年時間打工儲錢,買過 另一隻高息股過世!」他說話時的語氣不無欷歔。

「諗住同佢長相廝守」




 

「滙 豐真係陪住我大,同香港人一齊成長。我諗住同佢長相廝守。股價跌到33蚊我都好愕然,但一定唔會放。放咗即係同佢恩斷義絕,我一定唔會放。」年約38歲的 玄學家麥玲玲,89年中學畢業任職秘書起,20年來一直支持滙豐,只買不賣,直至今年初跌至55元,短炒了一轉,每股獲利3元。

「師傅叫買金同滙豐」

說 起來語帶罪咎感的麥玲玲,原來少女時代媽媽早死,無依無靠,缺乏安全感,購買滙豐才令她內心變得踏實,「中學嗰陣,放咗學之後跟師傅學玄學,師傅就叫我哋 買金同買滙豐,先有保障。」任秘書時麥玲玲月薪只有1,800元,儲夠一筆便買一手滙豐,由每股20多元買到百多元;由四合一,買到一拆三;由97年金融 風暴,買到金融海嘯,「喺保險箱見到一叠滙豐股票,就會好開心。」沒有了媽媽,滙豐變了陪她半世的「親人」,「你叫我點捨得放咗佢。」
唔問供唔供改問沽唔沽 忠心散戶轉軚




【本 報訊】滙控上周一公佈去年業績並宣佈供股,供股價僅28元,較當時股價折讓逾四成,全城散戶滿心歡喜供股執平貨,豈料卻是噩夢開始。昨日滙控股價越跌越 急,股票行內的散戶心情,亦跟隨滙控股價不斷尋底。有股票行發言人稱,忠心的散戶開始轉軚,現時已不再問應否供股,而是問應否「棄權」,沽售手上滙控。

記者:李培瑛

昨日證券行內一眾散戶忐忑不安,一名散戶擔心,除權後的正股股價繼續跌,他計劃滙控跌至28元才考慮會否供股。亦有散戶說:「城中富豪冇全面公佈自己嘅持倉情況,話28蚊包銷,但有冇做對冲先?」

最怕連供股價都守唔住

向 散戶提供滙控供股孖展借貸的證券行信誠證券,昨日所見,散戶對滙控股價被不斷質低,大為恐慌。該行聯席董事連敬涵說:「散戶家陣已經唔係問供唔供股,而係 問好唔好將手上嘅正股都沽咗去,棄權!」他解釋,散戶恐滙控不斷下挫,將失守供股價,所以不想再供股。有證券行經紀透露,隨着滙控現價越接近28元供股 價,上周聲言誓死供股的投資者紛紛轉軚,有部份昨已賣掉部份正股,套現用作供股,部份老散戶乾脆止蝕。他亦指出,昨日突然有一批滙控大戶,趕往位於合和中 心的股票過戶處提倉、轉名等手續,方便盡快取貨進行買賣。據悉,昨日午飯時段,過戶處出現逾百人排隊場面,意味無論散戶及大戶,皆希望盡快與滙控分手。滙 控股價跌、跌、跌,跌至昨日收市價與供股價相距只有5元。明日(周三)是買入有供股權的滙控股份最後日期,投資專家及基金界認為,現時股價與供股價相距不 遠,建議散戶與其供股,不如在市場掃貨,免卻潛在風險。大華繼顯分析師邵玉鳴指出,假設周三收市價為33元,周四滙控理論除權價僅31.5元,供股權只值 3.5元,由於供股權可視為超短期認購輪,在時間值損耗下,供股權價格每下愈況。第一上海證券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若正股股價跌穿35元,建議散戶「勿 供股」,現時供股價與收市價折讓只有15.2%,建議散戶在市場購入股份更佳。他指出,若散戶在40元水平購入滙控,宜趁反彈沽售,在此亂世,他提醒散戶 切勿盲目長揸股票。

「o依家滙豐累人輸身家」

股民錯愛大笨象,討論區上滿是滙控網民不滿聲音,有人揶揄「以前滙控是我家,養 活我全家,o依家滙豐小喇叭,累人輸身家。」即使沒有投資股票的市民,只要強積金有選擇投資港股的成份基金,難免持有滙控,是否應該變動強積金投資組合, 專家均不鼓勵打工仔輕舉妄動,尤其年輕僱員。卓譽金融高級副總裁陸季蟬稱,如現時「埋單」換馬,除蝕一筆外,日後有可能錯失股票基金上升的回報。至於接近 退休人士,強積金顧問駿隆集團董事總經理蕭美鳳建議,宜將每月新供款,轉去香港債券基金,亦可考慮沽少少當止蝕,待反彈後才離場或換馬。

感情包袱 港人144年滙豐情緣




 

愛情是盲目的,尤其是一場144年的戀愛。「當1865年它在香港創立時,只比香港開埠晚了23年。」英國《經濟學人》曾在一篇講述滙控歷史的文章中,說每個老香港都流着「滙豐情緣」的血。但到今天,一直對滙豐不離不棄的香港股民,也許是時候重新檢視這段感情了。

與馬會政府管香港

殖 民地時代,獅子錢莊是香港政經權力核心,行政局必有滙豐大班的一席,流行的說法是管治香港的,其實是港英政府、馬會和滙豐,排名不分先後。身為香港人,不 可能沒聽過「有買貴,無買錯」這句對買入滙豐信心十足的豪情壯語;「聖誕鐘,買滙豐」,更是形容滙豐股價總在年底為投資者送來厚禮的「民間智慧」。一切俱 往矣,除了我們錢包裏印有滙豐獅子頭的鈔票仍然可親、可信之外。

家傳之股光榮不再

「持有一樣物件超過40年,已不只是一件物 件,而是一個有感情的包袱。」你以為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這般感性的評論,是談甚麼珍藏寶貝,卻原來是說60年代開始持有滙控的醫學會,對是否供股的兩難。股 評人叫股民不要跟股票談戀愛,但過去不少港人一直視滙豐是香港人的銀行,共度獅子山下的歲月,滙控曾經為他們帶來不俗回報,讓他們可以為兒子供書教學,為 女兒添置嫁妝,甚至是留給子孫的家傳之股。但一場金融風暴,已將回歸後滙豐僅餘的優越和光榮捲走。本報記者

股價買不起一包煙




 

【本報訊】滙豐股價大插水,不少網民苦中作樂,透過「惡搞」滙豐、改寫歌詞諷刺這隻大笨象宣洩不快。

《酷愛》改成《焗供》

除 了把滙豐標誌加上蟹腳嘲笑此股票已成大閘蟹外,有網民將一包「滙豐牌」香煙定價38元,水貨價更低至28元,不過,昨日收市後,該網民肯定要再為該香煙重 新定價。有網民則憑歌寄意,將本港男歌手張敬軒的歌曲《酷愛》改編為《焗供》,將此歌填上新詞「連滙控也跌跌跌到我們已死心,沽清佢不需擔心朝晚再忐忑中 抖震,插落去四十太不堪,U盤遭Mark低真有運」。有網民以「眼淚在心裏流」為題,對股評人胡孟青激動流淚深表同情:「雖然唔知佢喊乜,但睇見嗰陣自己 個心都好酸,最衰都係俾啲美國佬搞成咁樣,個個輸到無晒錢」。

特稿 填海搬天星大壞風水




 

拆 鐘樓,搬碼頭,原來是令滙豐股價一浪低於一浪的元凶?玄學家麥玲玲表示,天星碼頭鐘樓位於中環滙豐總行大樓正方向,屬於明堂位置,主管了滙豐名聲及前景; 該位置一旦動土對滙豐帶來損害,「舊年係明堂位,今年變咗五黃位,仲係修修建建犯咗太歲;如果出年啲工程仲未搞掂仲弊,因為出年係災星位,滙豐會仲差。」

海岸線拉直不利聚財

麥 玲玲續稱,從宏觀角度看,維港海岸線過去彎彎曲曲,原有利聚財,但近年不斷填海,拉直海岸線,破壞了聚財格局,「維港兩岸嘅金融機構咪最受害。」玄學家李 丞責也表示,今年滙豐銀行正向法五黃位置,一經土動滙豐首當其衝犯煞有災劫。事實上今年閏五月,不僅是滙豐一間銀行問題,也不利整個金融業,「滙豐股價一 浪低於一浪,其他嘅銀行股都唔見得好。只不過啲人關注晒滙豐。」他說,滙豐股票未來一、兩個月會有反彈,但七月有日蝕會展開新一輪跌浪,最快明年才轉好。 李丞責稱,他也有購買滙豐股票,但07年已沽清,「我都預測到07年開始股票巿場唔掂,所以停晒所有嘅股票投資。」本報記者

HKET

衍生市場慘烈 「斬頭盤」恐現 滙豐掛鈎產品多跌穿定價 最新見23




  今年1月中遭大摩等外資行連環唱淡的滙豐控股(00005),與之相關的衍生工具接貨價普遍定在35到50元,吸引富貴險中求的投機大戶博以「破產價」撈底掘金。

  詎料不夠兩個月,這大藍籌狂瀉50%,昨天已跌至33元,市場關注大殺倉的「斬頭盤」即將湧現。

衍生工具接貨價 多35至50元

  所謂「斬頭盤」,即是滙豐的股價遠低於衍生合約的定價,迫使投機客要接貨。

  而昨天私人銀行最新訂立的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更低見23元左右,意味大戶對賭這重磅股在一個月來再出現逾30%的潛在跌幅。

   綜合市場消息,在過去一周,關於滙豐的好淡傳聞紛湧現,諸如自上周一該集團宣布世紀供股後,主要來自美國的退休基金等,透過美國預託證券(ADR)涉足 該股,但礙於投資限制難以參與是次供股,且希望借此減低積弱股的持股量,於是採取「走得快、好世界」的策略,先沽正股,再部署把手上的供股權以不計價拋 售,總之務求減磅套現為快。

投資者憂雙輸 接蟹貨兼供股

  不過,那邊廂,自上周二滙豐的股價跌破「血肉長城價」後,即散戶每趟見愛股穿50元的大小戶肉搏戰,就不惜力托愛股執平貨,基金與大戶都普遍預料股價快會尋底喘定,遂停止借貨;而大戶沽空前通常會借入股票,致令借貸息率挾高至P(最優惠利率)再加6厘至7厘也乏貨源。

  正由於借貨乾塘,市場料一直捱沽的滙豐跌勢快逆轉掉頭升,再誘使富戶落疊,尤其是個別大行開出的滙豐股票掛鈎高息票據(ELN)的行使價約為40元、年息率更罕有地高達57厘,如今未夠4月中的到期日,已全部坐艇,輸家處處。

部分中小經紀行 向客戶追孖展

  市場又指,近日已出現客戶拗數的情況,皆因場外合約並無列明與之掛鈎產品萬一供股會否相應調整行使價,投資者憂要接一手蟹貨之餘,又需坐貨供股的雙輸慘局。

  至於中小型股票行方面,因滙豐股價一周勁插逾40%,昨天向客戶追孖展。

從競價交易機制 看滙豐被質原因




 ˙收市競價機制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嘜價更易 由於現時競價時段不設買賣價上下限,有心人只要於競價交易時段末段掛出大量沽盤,相關沽盤便會以競價限價盤中的最低沽出價掛牌,只要該價格的成交量最高,便會以此作收市價。

  滙豐(00005)於競價時間被「嘜」低4.7元至33元,全日暴跌逾24%,全日下跌577點。本文將為大家分析競價盤的運作,藉以拆解滙豐於競價盤急跌的原因,及大戶造淡個股的手法。

  自去年年中實施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俗稱「U盤時段」)以來,經常出現個別股份被「嘜高」或「嘜低」的情況,令股價的波動性增加,市場甚至戲稱之為「勁假時段」。

U盤機制嘜價更易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歷時10分鐘,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1. 輸入買賣盤時段(16︰00至1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