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恒指研改革 曾討論降權重上限 提升基金投資彈性 關永盛:現已平衡各方需要

1 : GS(14)@2017-08-29 01:50:16

【明報專訊】恒指公司日前宣布國企指數的改革方案,但據悉該公司曾經研究改革逾50年歷史的旗艦指數「恒生指數」,主要有3個研究方向,分別是納入非香港上市的企業、納入商業信託,以及再調低個股權重上限。經討論後,其中最有機會獲採納是更改個股權重上限,但暫時亦未有明確方案。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消息人士稱,在定期召開的指數顧問委員會會議中,上述3個方案都曾經被討論,尤其調整權重上限一項。有委員認為,今年恒指升幅過分集中在幾隻權重股當中,以致不少投資者採取沽恒指對冲騰訊(0700)持倉的策略,委員擔心恒指的代表性會因此受質疑,認為應該研究是否把個股權重上限再度調整。

5股份貢獻今年64%升幅

現時騰訊及匯控(0005)佔恒指的權重均為10%,而恒指的變動亦主要受少數重磅股影響。截至上周五,今年恒指累計上升5047點,單是騰訊已貢獻當中1480點或29.34%,若計及友邦(1299)、匯控、平保(2318)及建行(0939),單是5隻股份已佔恒指今年升幅64%(見圖)。

陳柏鉅:配置欠彈性 難跑贏大市

恒指公司早於2014年曾經「減磅」,當時把權重上限由15%減至10%。景順投資管理多元資產及香港退休金主管陳柏鉅表示,有必要再調低上限至9%甚至8%,因為許多基金都採取「十大持股佔比不超過四成」的策略,但若追蹤恒指,就難以達到分散風險的原則。而且,基金不可以持有單一股份超過10%,現時恒指的權重上限同樣為10%,基金經理無論如何重倉,亦欠缺配置彈性跑贏大市。

恒指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回應稱,10%的權重上限是國際一貫做法,指數公司要顧及投資者的考慮,亦要反映大公司在市場上的重要性。他認為現時權重上限已能平衡各方需要。

曾討論納非港上市股份

據悉,指數顧問委員會亦曾經討論納入非香港上市的股份,因為部分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主營業務都在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是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及牛奶國際(前稱牛奶公司),有委員認為恒指若要全面反映香港經濟,理應納入這些股份;而商業信託可否被納入恒指,亦成為委員會的討論方向。現時本港上市的商業信託,市值最大的是香港電訊(6823)(見另文)。

強調現階段沒有方案

甚至有意見表示,恒指可以效法MSCI的做法,納入中資ADR(美國上市預託證券)或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以全面反映中港市場。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國指改革後,恒指是否應進一步優化,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他認為恒指公司應思考恒指與國指的分野,亦應研究競爭對手的做法。

關永盛強調,恒指一直是反映香港市場的通用指標,恒指公司會聆聽市場意見,但現階段對上述3個方向沒有特別研究及方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31&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