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值管理:如何從定增事件獲利(2)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030361

Part2:定增公布時對內容的分析    
     在Part1的內容里,主要講述在定增方案尚未公布時應該怎麽做。由於此時信息相當的少,我們無法做詳細分析,因此在part1階段,我們只考慮一個關鍵性指標:大股東是否打算積極參與?假如參與,則股價先跌後漲;假如不參與,則股價先漲後跌。
     當定增的詳細方案出來後,我們就擁有足夠的信息來分析定增的好壞程度。因此除了關註大股東參與力度指標以外,我們還要引入其他的指標來幫助我們篩選過濾。定增方案的詳細內容應該包括下面的信息:1、增發價;2、參與者背景;3、每個參與者的認購數量;4、融資目的。我們要通過閱讀公司公告來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幾個關鍵性指標):

關鍵性指標一:大股東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用現金出資?
     在part1已經詳細說過這指標,不再累贅。

關鍵性指標二:有沒有牛逼的人參與定增?
    牛逼的人包括幾類:1、金融資本大鱷;如“明天系”、“湧金系”。這是最牛逼的,原因是這些“XX系”就是專門在二級市場折騰的高手,一旦此類人參與定增項目,股價必定翻倍。例如$大康牧業(SZ002505)$ ,13年6月13日宣布定增,引入“鵬欣系”。14年6月4日再次宣布定增,籌資收購大股東(鵬欣系)手頭的兩個牧場。從鵬欣系入股到目前,$大康牧業(SZ002505)$ 的股價從6元漲到16元。又例如$軟控股份(SZ002073)$ 剛引入“湧金系”。其走勢會不會複制大康牧業的走勢呢?我們拭目以待。





2、著名的PE機構。新天域、博裕、中信產業投資。他們的創始人分別是溫總理的兒子、江爺爺的孫子、劉雲山的兒子。這幾家公司的實力已經達到“不予置評”的境界,你懂的。厚樸、Primvera(春華)、鼎暉、PAG(太盟)。這幾家的老總都是跟高盛或中金公司有關聯,實力派選手。此外還有中信資本、弘毅、複興、凱石、天堂矽谷等。這些PE機構通常會成立一個專項基金入股(而不是以公司名字入股),因此需要搞清楚參與定增者“XXX信托”到底是哪家機構發行的。例如$贊宇科技(SZ002637)$ ,14年5月21日宣布定增,定增對象為永銀投資和矽谷久融。其中永銀投資是大股東和公司高管一起成立的公司,矽谷久融是天堂矽谷設立的基金。


3、著名的私募。例如徐翔、王亞偉。
4、著名牛散。例如劉芳。他們其實往往是某些機構的馬甲賬戶,並非個人投資者。
    上述4類牛逼人物的牛逼程度逐級下降。金融大鱷之所以比著名PE牛,僅僅是因為PE更多是專註一級市場,而金融大鱷專註二級市場,因此站在投資者角度來衡量,抱金融大鱷的大腿更劃得來。
      除此以外,在挖掘參與者背景時,應特別註意兩類公司,一類是突擊成立的公司,其特點是成立時間不足1年,並且沒有主營收入,通常都是專門為了這次定增而設定的。一類是公司註冊地址跟上市公司地址都在同一城市的,通常意味著兩者是有關聯的。又或者公司註冊地址跟實際控制人的家鄉相同,通常都是裙帶利益者。假如這些公司的認購數額比較大,則可以理解為本次定增是一次利益輸送,老板不可能讓他們虧錢出局,因此這也算是一個潛在的利好。
      例如$廣陸數測(SZ002175)$ ,在14年8月,一個叫呂奇倫的神秘人物突然在4天內舉牌拿下9%的股權。然後公司在14年9月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對象是四家機構和一個自然人,南通富海投資管理中心、寧波博創金甬投資中心、上海靜觀創業合夥企業、北京廣源利達投資發展中心。除了北京廣源利達投資發展中心的成立日期是在2011年1月,寧波博創金甬投資中心成立於2013年11月之外,其他幾家認購對象都均成立於2014年,且尚未開展業務,極有可能是專為廣陸數測的此次定增而成立。自然人名字叫石莉,以億元資金入股廣陸數測。廣陸數測公告中的石莉簡歷顯示,最近5年,石莉曾在桂林電視臺從事主持、采訪與編輯工作,自2013年7月開始,擔任桂林港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經營部經理。一個電臺主持竟然能掏出1億現金參與定增,說明背後有金主。而大股東並沒有參與這次定增,定增完成後,其持股比例將從15%降到11.5%,與第二股東、第三股東的持股比例越來越接近。因此綜合上述信息,我個人認為有人利用上述幾個馬甲在收購廣陸數測的股權,這次的定增也是專門為了更換大股東而量身定制的。大股東很快就會換人(相當於借殼重組)。


關鍵性指標三:該股的市值大不大?  
     市值在任何情況下都非常關鍵,這是制約一個股票價格上漲的最大障礙。對於一個市值太大的上市公司,哪怕出一千個大利好,股價的上漲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對於一個小市值公司,一個小利好就能把股價翻一倍。邏輯也很容易理解:1、從資金角度來審視,要把$工商銀行$拉漲停,需要幾十億現金,要把小股票拉漲停,只需幾千萬。2、從業績角度來審視,大公司的去年營業額是100億,要想業績翻倍,今年就得做到200億,可能嗎?小公司去年營業額100萬,今年只需做到200萬就業績翻倍,那簡直太容易了。3、從市值管理角度,小市值公司還具備殼資源的價值,假如覺得這家公司前途堪憂,大不了就把原有業務全部清理出去,再裝進新興產業,馬上就能烏雞變鳳凰了。換了大公司,要把原有業務全部清理出去,把幾千員工全部解散,把幾十億的機器廠房變賣,那得付出多大的成本?    因此,盡量不要參與市值已經超過100億的公司的定增行情(僅有少數個股是特例),其對股價的推動力有限。市值在30億以下的最佳,30-50億也很不錯。
關鍵性指標四:募投項目是否有想象空間?  
     這個問題就無法非常籠統的回答了,因為各家公司所募投的項目五花八門,處於不同的行業,很難用統一標準來衡量一個項目是否有想象空間,你得對該行業相當熟悉才能了解上市公司所募投的項目到底如何。普通投資者由於行業背景知識缺乏,自己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是不可能的,還是直接參考券商的研究報告或者聽聽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就得了。
一般圈錢的借口有下面幾種:
     補充流動資金:這是最沒想象空間的說辭。對股價推動力非常弱。但其實所籌資金另有用途(銀行是例外,銀行確實需要時刻補充資本金),只是事情還在談判、醞釀中,尚未完全確定,因此大股東故意隱瞞普通投資者而已。那些參與定增的人肯定知道內情,要不然誰會莫名其妙送幾個億給上市公司,原因僅僅是上市公司說了一句:“我錢花光了,需要零花錢。”
     擴張已有產品的產能:假如目前設備的開工率低於80%,則說明這家公司純粹是來騙錢的。對股價的推動力就較弱。
     對前期募投的項目追加資金:說白了就是錢都被老板拿去吃喝嫖賭了,導致工程預算超標,需要追加投資。這本身就說明該公司的經營能力很爛,對股價推動力很弱。
     與別人合夥成立新公司或收購一家公司:要看新公司的業務範圍是不是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並且要看新公司的規模跟上市公司規模相比是否足夠大,例如一家市值100億的上市公司,收購了一家市值才1億的公司,就算這家被收購的公司業務前景廣闊,但由於規模太小,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太小,股價反應就小。
     收購同行:這要看該行業處於什麽階段,假如還處於發展前期,市場蛋糕尚未被完全瓜分,還有處女地可開發,則是好事,因為這個階段是快魚吃慢魚階段,通過收購同行能迅速做大做強。假如行業已經處於成熟期,處女地已經被開發完畢,只能靠搶競爭對手蛋糕份額來生存,則是壞事。收購幾家同行後,突然有一天發現,你已經是“獨孤求敗”,已經完全失去了成長性,一個沒有成長性的公司,股價只能隨波逐流,跟隨大盤漂。
     引入戰略投資者:這是最有價值的定增類型,因它另有所圖,後面的故事往往會很精彩。如引入新的大股東完成借殼重組、引入牛逼PE機構協助公司做市值管理、引入一致行動人來幫助自己推翻大股東。
      簡單總結一下:當定增方案公布後,我們要通過四個指標來推測未來股價是漲是跌:1、大股東認購比例;2、其他定增者的真實身份和目的;3、公司的市值規模;4、募投項目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41

讀《市值管理:如何從定增事件獲利》後感 哈丁

來源: http://xueqiu.com/6706943421/32404467

多謝@獵手11-hawk 分享如此精彩的思想。前後加起我讀了不止四遍,其中有些感悟,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和討論一下。

文章將定增事件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定增前對股價的操縱”、“定增公布時對內容的分析”、“方案公布後實施前的護盤行為”、“定增解禁時的掩護出逃”。每個部分都寫的非常精彩,我想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的角度來分析應該如何在企業定增中找到投資機會。

我沒有消息來源,實際上我也不願去對小道消息的真假做任何評判,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管小道消息。因此,我不可能在上市公司公布定增預案之前買入公司股票。這樣一來,我關註上市公司只能從分析公司公布定增預案開始。從文章的各個部分看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定向增發的對象。如果定向增發的對象是大股東或者公司高管,在定增預案出來之前,公司股價一般不會漲的太高(或者不會上漲,更有甚者,股價會下跌)。如果定增預案出來後,連續幾個漲停,普通投資者買不到股票。或者當普通投資者關註公司時股價相對定增價已經漲了很多,也不會再購買股票,此時就要等。

股市美就美在它會給你很多機會,如hawk所說,大股東或高管積極參與定增的時候,在某些情況下會把定增的其它方面說的不具有吸引力,如將定增資金的用途說成“補充流動資金”。這里有個問題,為什麽大股東會在公告定增預案時以及之後故意壓低股價呢?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樣不會在以後的股東大會、證監會審核、實施定增時產生太大壓力。例如,實施定增時股價已經上漲很多就容易招致向定增對象輸送利益的嫌疑,而在實施定增之後公司股價上升則可以被理解成收益上漲使得股價上漲。

如果定增預案出來後,股價跌破增發價,說明你能以比那些很牛逼的高管、大股東、私募PE等更低的價格取得公司股權,是一件多麽好的事情。但問題就在此時有定增預案被取消的風險。有多大比例的公司在定增預案發出後取消定增還沒有相應統計數據,但文章中提到一些因素會增加公司取消定增的概率。在定增實施之後,股價低於定增價,出現定增對象被套的情況,你又以比那些牛逼的定增對象更低的價格取得公司股權。

市場的牛熊或者猴子是我猜不到的,因此,我只好不考慮市場處於哪個階段。如hawk所說“普通投資者由於行業背景知識缺乏,自己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是不可能的”,我認為自己不可能比大股東或高管更了解行業與公司發展情況。因此,我也放棄考慮公司募集資金的用途。

總結:我們要購買的股票應該是大股東或高管積極參與(30%以上)定增的小公司(市值30億以下)股票,但得有耐心等到在定增預案發出後/定增實施後股價低於定增價或者略高於定增價(30%)時才買進公司股票。定增實施後當公司發布一系列利好則是普通投資者賣出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