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頁巖氣變革地緣政治格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88

FT華盛頓分部主編 Edward Luce: 普京拿什麽在索契奧運會投資500億美元?看看烏克蘭、德國等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消費者就知道了。憑借出口天然氣掙來的大量外匯,普京的外交政策才有了底氣,俄羅斯舉辦的冬奧會才這麽豪華。美國沒有像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這樣的企業。但是,美國能源革命能改變這一切,可以放松俄羅斯對其領國的控制。在其余下的總統任期內,奧巴馬總統有望憑借能源革命成為“遊戲規則的顛覆者”。 美國頁巖氣革命背後的好處無法以具體數字來衡量。過去五年,美國天然氣價格已經降到了每百萬英熱單位(BTU)4美元,不足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出口價格的1/3,甚至不到一些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價格的1/5。而美國政治人士還在糾結著是不是要批準基斯頓輸油管發展計劃(Keystone XL pipeline)(從加拿大輸油的管道)。 然而,無論結果怎樣,奧巴馬都會盡可能把這個項目往後推(加拿大的煤焦油並不適應美國市場需求)。美國的天然氣儲量巨大,可能成為天然氣領域的沙特阿拉伯,到這個十年末,石油產量可能超過沙特阿拉伯。 投資頁巖氣可以使美國大賺一把:供給很大,而需求不可限量。上周,奧巴馬政府批準了第六個可以出口天然氣的港口,批準的第一家港口是屬於波士頓公司Cheniere Energy擁有。現在,排隊申請的公司達到數十家。即使算上運輸等費用,美國油氣的價格仍然低於亞洲國家的售價。印度油氣需求強勁。核事故發生之後,日本關閉了核電站,能源赤字持續上升。德國在關停核電站之後需求也會跟著上升。 一旦美國油氣裝船銷售,全球能源市場會形成連鎖反應。但是,美國政府必須首先得把自己搬過來的絆腳石再搬開。奧巴馬在任期內有望批準天然氣出口。 依照美國法律,天然氣只能向美國的自由貿易國出口。移除這個法律不是短時間能夠辦到的。這條法律被移除得越快,美國油氣商建設下遊基礎設施的速度可能就越快。 美國法律還禁止原油出口(舊時代的產物)。50多位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提出修改法案,允許出口到《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通過這個新法案只是第一步,有很多非成員國也願意進口美國石油,譬如印度和烏克蘭。 以陶氏化學為首的一些企業反對天然氣出口,它們希望以此保證較低的天然氣價格,為制造業的複興提供支撐。 這個觀點實際上站不住腳。即使放開所有出口限制,天然氣的價格也一樣較低。況且,能源密集型制造業只是制造業的一小部分。而整個制造業才是就業崗位的主要來源,天然氣開發本身也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 環保人士也反對頁巖氣開發。奧巴馬一直不願意同環保人士攤牌。 他們認為,在開發的過程中,可能會汙染水源,釋放有害氣體,引發地震活動。但是,環保人士只是“管中窺豹”。天然氣去年已經超越煤炭成為了美國電力的主要燃料來源,這才是2005年以來碳排放不斷下降的原因。此外,幫助中國、印度和其它國家減少碳排放也是一件好事兒。因而,環保人士不應該反對天然氣開發。 那麽,這對俄羅斯有什麽影響呢?眾所周知,油價高的時候,俄羅斯對其領國的控制就會加強,而油價下降,俄羅斯就不會再那麽強勢了。 現在,美國有能力把全球能源價格壓下去,向歐亞友好國家輸送天然氣。奧巴馬能做的就是讓美國的能源革命影響全世界,改變政治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27

從利沃夫到帕米爾:說說烏克蘭、哈薩克的地緣政治及其他(一) 郭荊璞

http://xueqiu.com/7571730629/27965207
分享一個郵件。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幾乎毫無預兆地崩潰,留下11個前加盟共和國;22年之後,早已分道揚鑣的前蘇聯各國,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此時的烏克蘭形勢在幾個月裡面急轉直下,時任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宣佈停下融入歐洲的腳步倒向俄羅斯,早已聚集在廣場上散步的烏克蘭人爆發出強烈的不滿,金雕特種部隊奉命衝擊反對派陣營造成大量傷亡,議會宣佈罷黜倉皇出逃的總統,俄羅斯調兵克里米亞,甚至有人在這黑海的獨立王國之上升起了俄羅斯的藍白紅三色旗。

烏克蘭局勢的戲劇性發展,令許多觀察家始料未及,雖然比不上22年前蘇聯崩潰的巨大影響,卻堪稱21世紀地緣政治上的轉折性事件。

那麼烏克蘭的今天究竟是如何造就的呢?讓我們從烏克蘭的歷史開始,看看今天的情況是如何造成的,再把視角放的遠一點,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乃至格魯吉亞、伊朗、阿富汗問題,以及中國西北的新疆的現狀和未來,最後再來看一看烏克蘭的混亂局面,對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策略,以及國資改革前景有著怎樣的啟示。

1. 烏克蘭的歷史與今天

讓我們先來看看烏克蘭的民意。下圖是2007年議會選舉和2010年總統選舉的情況: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可以看到,烏克蘭明顯地分為兩個區域,橙色的西北地區和藍色的東南區域,其代表分別是「橙黨」季莫申科和「藍黨」亞努科維奇。我們難以想像在美國大選中,所有東海岸的人都支持奧巴馬,所有西海岸的人都支持麥凱恩(下圖是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圖片)。
查看原图
也就是說,烏克蘭幾乎是兩個國家。東部的烏克蘭工業發達,大量的重工業曾經是蘇聯重要的生產基地,西部烏克蘭則是歐洲的糧倉,東西部的區別還不止於此,從下面的圖片中可以看到,母語才是東西部根本的不同。圖片為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中,以俄語為母語人口的比例。
查看原图
在支持橙黨的西北烏克蘭,俄語作為母語的人口一般不超過10%,而支持藍黨的西南烏克蘭,俄語人口一般在25~50%,甚至在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等共和國和州,俄語母語人口超過75%。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區分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個民族,也把烏克蘭分成了兩部分,即東部的、工業化的、俄羅斯的烏克蘭,和西部的、農業的、哥薩克的烏克蘭。

在歷史上,大俄羅斯、烏克蘭(小俄羅斯)、白俄羅斯三個民族,都來源於古代羅斯人,其輝煌歷史的根源就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基輔也由此被稱為羅斯人的「萬城之母」。羅斯人在奧爾加皇后時期開始接受東正教信仰,許多生活貧苦的農民、農奴逃到流經基輔的第聶伯河下游,形成了哥薩克民族,後來基輔附近的烏克蘭人受波蘭-立陶宛天主教徒的奴役,特別是第聶伯河以西(右岸)直接歸於立陶宛的統治,河東則屬於哥薩克酋長國。哥薩克酋長國南面是信伊斯蘭教的克里米亞汗國,西面是天主教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兩面受壓之下尋求與同屬斯拉夫人、同宗東正教的俄羅斯人聯合,開啟了350年的俄羅斯-烏克蘭聯盟歷史。哥薩克酋長國與沙俄聯合之後,沙俄通過俄波戰爭將左岸烏克蘭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到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鐵血女皇吞併了哥薩克酋長國,消滅克里米亞汗國,從而佔有了今天的東部和南部烏克蘭,又通過第二次瓜分波蘭獲得了右岸烏克蘭,即今天的西部和中部烏克蘭,至此,烏克蘭才全部置於斯拉夫人的統治之下。這樣的歷史也就初步形成了東南烏克蘭更加親俄羅斯的傳統,西部烏克蘭則更親近天主教的波蘭。到了蘇聯時期,由於第聶伯河水電站、頓巴斯煤礦等一系列能源產地都在東部,東部烏克蘭的工業發展更快,從俄羅斯輸入的人才更多,也就加劇了東西烏克蘭的分化。
查看原图
至於在烏克蘭事件中鬧起獨立的克里米亞則另有一番故事,克里米亞本屬信仰伊斯蘭教的韃靼人,二戰後斯大林因為韃靼人與德軍合作,強迫遷走了全部韃靼人,俄羅斯人遂成為克里米亞的主體民族(2001年人口普查時約佔58%),195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結盟300週年時,赫魯曉夫同志大筆一揮,把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為了紀念俄羅斯與烏克蘭永恆不變的聯盟」,直到蘇聯解體,克里米亞俄羅斯人和俄羅斯政府才傻眼了,不單是俄羅斯族變成了烏克蘭公民,駐紮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黑海艦隊,也成了孤零零的海外飛地島民。

至此,我們講完了烏克蘭的歷史,東部烏克蘭是俄羅斯化的烏克蘭,南部早期屬於伊斯蘭教徒,後來逐漸俄羅斯化,中部烏克蘭是最正宗的,也是哥薩克的烏克蘭,西部的烏克蘭則多少受到天主教的影響,與俄羅斯的歷史文化相距最遠。諸位,對照目前烏克蘭的局勢,從橙黨藍黨的地域劃分,到西部邊陲城市利沃夫第一個舉起反抗藍黨亞努科維奇的大旗,再到克里米亞鬧獨立,有沒有更清楚一點呢?

今天還要匯報工作,就不絮叨更多了,下一篇我們來講一講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意義,以及烏克蘭與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等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中無可替代的作用,並分析其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影響。

ps. 關於烏克蘭的局勢多說一句,目前南部烏克蘭除了克里米亞之外還比較平靜,東部雖然俄羅斯族較多但也沒有明顯的分離主義傾向,這得益於烏克蘭獨立之後20年的去俄羅斯化努力,諸如廣播電視不允許播放俄語節目之類的,可見文化的力量。

如果烏克蘭分裂,則東歐怕是多年不會消停;如果烏克蘭不分裂,季莫申科上台,則烏克蘭可以繼續搖擺於歐洲和俄羅斯之間,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即便如此,烏克蘭動盪讓國內分化的局面表面化了,扯掉了皇帝的新衣,也對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這些國家是一個警示,走鋼絲的事情不是那麼好玩的,聰明如季莫申科也難免會掉下來,遑論不那麼聰明的薩卡什維利,已經踩過一次高壓線了。

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中亞能源大國,尋求能源出口多樣化,如果無法繞開俄羅斯,又無法穿越伊朗,就只能尋求向東,把天然氣和石油資源賣到中國來。待有時間我們細細道來。

隨見隨想,語無倫次,所謂垃圾郵件是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33

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級 約12%全球人口卷入戰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428

上月末,華爾街見聞分享過德意誌銀行的以下地緣政治熱點圖表。 轉眼將近一個月過去,全球最有可能一觸即發的主要地緣政治風險並未緩和。烏克蘭危機因馬航客機被導彈擊落更趨緊張、侵入加沙的以色列註定要與哈馬斯死磕、恐怖組織ISIL還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興風作浪……本月全球多地的地緣沖突繼續升級,只有哥倫比亞多年的沖突看來總算要畫上句號。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全球投資策略負責人Michael Cembalest近日在報告中用以下圖表展示: 爆發戰爭的國家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11.7%;產油量占全球總產量的9%;FDI合計占全球總規模的3.8%;GDP合計占全球的3%。 對投資者來說,到目前為止,如此多的地緣政治沖突卻沒有對全球主要股市造成很大影響,這可能比較詭異。 Cembalest解釋說,也許這體現出,除了石油產量以外,戰亂地區在全球資本市場和經濟中占比都不算特別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28

市場三大地緣政治擔憂:烏克蘭威脅超過伊拉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787

地緣政治, 烏克蘭, 俄羅斯, 中東, 石油, 天然氣

報導經濟、金融與大宗商品市場20余年的現任MarketWatch專欄記者William Watts認為,本周五投資者的表現證明,和美軍在伊拉克發起空襲的中東沖突相比,他們更擔心烏克蘭危機,擔心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沖突可能加劇。

以下是Watts列舉的投資者當前三大地緣政治擔憂,華爾街見聞一並歸納了它們對投資者和各類資產可能帶來的影響:

1、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本周五晚,俄羅斯稱已結束俄烏邊境的軍演。這一俄方謀求緩和烏克蘭危機的消息帶動美股反彈。

即使此後傳出了美國對伊拉克北部發起空襲的消息,當天標普和道指的單日漲幅也都創下五個月新高。股市走高的同時,油價和黃金、美國國債等傳統的避險資產價格下跌。

但投資者並沒有完全打消憂慮,還在擔心俄羅斯殺入烏克蘭東部地區,對親俄的烏分裂勢力直接給予軍事支援。

這是一種最壞的可能。瑞信預計,俄羅斯入侵將打擊股票等風險資產,黃金等大宗商品和主權債券可能走強,而歐洲的新興市場、中東和北非以及歐元區的股市將最受打擊。

瑞信的投資策略負責人 Nannette Hechler-Fayd’herbe說,雖然瑞信並沒有根據以上高風險的情境配置投資,但瑞信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組合里包含了許多緩解風險的因素,如:

重倉美元、加拿大股票和能源市場的大宗商品,黃金和偏防禦性的美股持倉都是中性。

2、俄羅斯天然氣斷供

俄羅斯公然入侵烏克蘭並不是投資者唯一的擔憂。在西方與俄羅斯展開制裁戰時,俄羅斯還可能動用最有力的經濟武器,切斷供應歐洲的能源。

丹麥最大銀行丹斯克銀行(Danske)首席分析師Allan von Mehren說,考慮到俄羅斯與歐洲的直接貿易關系,歐洲可能直接受到打擊的主要也是經貿領域。反感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會更大。

六天前,華爾街見聞的文章就曾提到,歐盟制裁俄羅斯的反作用出現了,歐洲經濟的發動機德國可能就是第一批受害者。

當時市場研究機構Sentix公布的8月歐元區投資者信心指數暴跌至2.7,7月還有10.1。8月Sentix的德國經濟預期指數從7月的29.0跌到17.9,2012年11月以來從沒跌得這麽慘。

俄羅斯, 制裁, 德國, 歐洲央行, 歐盟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本周四也說,經濟複蘇仍顯得既不均衡又脆弱,地緣政治給這一複蘇形勢帶來了新的威脅。

投資顧問公司Ventura Wealth Management的執行副總Dan McElwee認為,投資者可能希望重新考慮資產配置,因為以前他們預計歐洲經濟會贏得複蘇回升的動力。

過去,大家看好那些跨國工業大企業會成為歐洲複蘇受益較多的一方,所以增加持有相關資產。如果這種推斷不能成立了,投資者還會繼續這樣的持倉嗎?

3、中東沖突

資產管理公司Pinebridge Investments首席經濟學家Markus Schomer認為,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沖突擴大升級,蔓延到更多的中東地區。這可能推升油價,令人更擔心有關恐怖主義的後果。

不過,到目前為止,伊拉克和加沙的沖突都沒有對油價造成多少持久影響。

本周五,美國空襲伊拉克的消息傳出後,9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跌了51美分,本周漲幅因此不到0.1%。9月WTI原油價格每桶漲25美分,本周跌幅0.3%。

今年6月,遜尼派的激進伊斯蘭教反政府武裝在伊拉克北部肆虐,攻占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逼近伊首都巴格達。油價一度短暫上漲,但又回落。

因為投資者預計,伊拉克南部的油田和出口的設施還不會受到上述戰亂影響。

7月初以來,布倫特油價跌幅達6.7%,紐約市場期油價格跌去7.4%。

地緣政治風險一直都是可能引起投資者敏感反應的因素。但除了烏克蘭和中東,現在還難以確定有什麽能在近期讓投資者擔心的地緣政治問題。

Watts認為,即便是看上去可怕的地緣政治威脅,眼下還更有可能只是讓投資者更謹慎,並沒有產生股市持久的下行調整。

Schomer說,很多投資者對這次牛市持觀望態度,他們希望得到回調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10

被忽略的三大地緣政治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575

從烏克蘭到加沙,地緣政治風險令市場波動加劇,也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但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隱藏著的地緣政治風險可能被投資者所忽略,而這些很有可能成為擾動市場的黑天鵝。

盛寶銀行總結了三大潛在風險:

1,美國中期選舉

共和黨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勝利會令奧巴馬成為跛腳鴨總統,這對美國經濟不利。

隨著奧巴馬醫改受挫以及選民對執政黨進入疲憊期,民主黨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的中期選舉中遭遇滑鐵盧。如果奧巴馬失去對國會的控制權,他將無法再正常推進改革,更重要的是,群龍無首的狀態或將打擊投資者對經濟複蘇的信心。而經濟形勢的逆轉意味著美聯儲將無法按照計劃的時間表在明年加息。

2,蘇格蘭獨立公投

如果公投通過,英國經濟良好的複蘇態勢可能遭遇強大阻力。

蘇格蘭獨立會令英國市場受到沖擊,商業活動可能會減弱,在北部交界處的投資活動也可能停職,直到雙方達成協議。此外,更值得關註的是,英國是否還存在也可能是個問題,其在聯合國以及G7中的地位是否被動搖存在不確定性。英國經濟的回落可能影響巨大,並令英鎊的走勢反轉。

3,中國反腐

中國反腐的政治沖擊波可能打擊商業信心,不利於全球經濟複蘇。

中國反腐的力度之大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商業領域很顯然也受到了影響。經過幾年肆無忌憚地收斂錢財,部分企業負責人的背景並不幹凈,一旦被調查,甚至只是傳出流言蜚語,這家企業的商業談判很可能因此而受挫,公司的各項計劃業可能因此擱淺。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也給出了德銀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判斷,一張圖看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35

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印度巴基斯坦交火、伊朗擊落以色列無人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374

本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正升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巴基斯坦和伊朗都為地緣政治增添了更多風險。巴基斯坦和印度軍隊在兩國邊境地區交火愈加激烈。一名印度官員周日表示,巴基斯坦部隊再度違反停火協議,猛烈攻擊印度邊防哨所,並導致至少四人喪生。印度方面進行了報複性還擊。

巴基斯坦軍方周六晚間則稱,由於印度軍方“無緣無故地開火”,導致3人死亡,11人受傷。

這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緊張關系。原定於本周一(8月25日)舉行的兩國最高層外交談判也已被取消。

自1947年兩國同時獨立以來,喜馬拉雅地區的克什米爾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論和戰爭的焦點。為此,雙方已經經歷過三次戰爭,並在2001年接近第四次戰爭。2003年雙方簽署停火協議。但多年以來,兩國在印巴控制線附近仍時不時發生不規律的武裝沖突。

同時,巴基斯坦國內政局動蕩。20日,上萬名抗議者封鎖了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國民議會及重要部委,要求現政府下臺。同一天,雙方談判代表進行了對話,但沒有達成實質成果。反對者稱,去年的國民議會選舉存在舞弊,總理謝里夫應立即辭職,並重新進行選舉。示威活動已持續近兩周時間。

十多個小時前,伊朗革命衛隊稱,衛隊用導彈擊落了以色列飛往Natanz地區的間諜無人機,該地區是伊朗最主要的濃縮鈾提煉廠,距離首都德黑蘭300公里。

多年來,以色列都想探知伊朗核濃縮過程。這也是導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第一次就紅線(Red Line)發表臭名昭著的評論的主要原因。伊朗和六方會談試圖以協商終結僵局。該國經濟在美國制裁下已遭受重創。

伊朗還指責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暗殺其核科學家,並使用計算機病毒攻擊本國核設施。

中東其他地區局勢也不太平。極端激進組織IS控制了Tabqa空軍基地。該基地是敘利亞政府軍在Raqqa省的最後一個根據地。連日來,這里發生的爭鬥已導致數百人死亡。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援引聯合國數據發文,截止4月,在長達3年的敘利亞沖突中已經有超過19萬人被殺。

而備受關註的俄烏局勢盡管沒有進一步進展,但氣氛仍緊張。上周五,俄羅斯裝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車隊一度駛進烏克蘭邊境,但烏克蘭稱俄羅斯的行動是入侵。隨後,車隊又迅速撤回到俄羅斯境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7

地緣政治風險爆發 巴菲特有話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254

現如今,幾乎每天都有關於俄烏局勢、巴以沖突、伊拉克恐怖組織和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新聞搶占頭條。在全球被地緣政治陰影籠罩、美股期貨都表現低迷的時刻,投資者應該做些什麽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股神巴菲特的建議是:後撤一步,先回顧歷史,再展望未來。

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巴菲特給《紐約時報》寫過一篇專欄,提醒人們壞事總在發生。他在專欄中寫道,

“歷史小知識:大蕭條時期,1932年7月8日,道瓊斯指數跌至紀錄低值41點。經濟狀況持續惡化,直到1933年3月羅斯福總統上臺,而那時股市已經回升30%了。或者,回想一下二戰早期,美國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進展很不順利。就在盟軍扭轉局勢前,股市在1942年4月觸底。再看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買入股票的時機正是通脹肆虐經濟低迷的時候。總而言之,壞消息才是投資者的摯友。有了它,你才得以用超低價格買入美國的繁榮未來。

長期來看,消息將利好股市。二十世紀,美國共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及數次大規模軍事沖突、大蕭條及若幹次經濟衰退、油價震蕩、流感疫情,還有總統因醜聞辭職。但道指還是從66漲到了11497。”

1994年,巴菲特在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中寫道,

“我們會繼續忽略政治和經濟預測,因為它們會分散投資者和商人的註意力,且代價昂貴。三十年前,沒人能預見到越戰爆發、工資和物價管控、油價兩次震蕩,沒人能預知總統辭職、蘇聯解體,也沒人知道道指會單日下跌508點,或國債收益率在2.8%至17.4%區間內波動。

然而,這些轟動全球的大事件既沒有影響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準則,也沒有影響投資者用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資產。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被未知恐懼戰勝,推遲或改變了資本配置,我們將付出多大代價。事實證明,我們往往能在大事件引發的恐慌到達頂點時,成交最劃算的買賣。恐慌是狂熱者的敵人,也是市場基本準則遵守者的朋友。”

巴菲特告訴了投資者兩件事:第一,不管情況多糟,市場總會承受住危機考驗;第二,能提供優質長期回報的生意才值得投資。

股市也許會跳水,也許會繼續上漲,但不管怎樣,有耐心的投資者才能笑到最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21

【黃金晨報】加息預期與地緣緩和夾擊 黃金下探測試1240支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64

Gold-Fall-or-Rise-539x359

本文由“黃金頭條”網站供稿。黃金頭條是專業貴金屬網站,為廣大黃金、白銀投資者提供最優秀的市場資訊。

黃金周三小跌。雖然昨日數據平淡,但因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總體強勁推動加息預期升溫,提振美元和美股走強,打壓金價一度逼近1240美元的七個月低位。另一方面,大部分俄軍撤退令烏克蘭局勢持續緩,金價再失避險支撐。

現貨黃金下跌5.39美元,跌幅0.43%,報1249.71美元/盎司。日內最高觸及1257.8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243.65美元/盎司。

截至9月9日,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較前一個交易日增加3噸,為788.72噸。

全球機構一致看空金價,1240美元/盎司將是短期內的強力支撐位。

20140911goldchenbao

利好因素:

1.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三(9月10日)在天津達沃斯論壇致辭時表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下半年和今後一段時間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以結構性改革推進結構性調整,推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2.法國統計局周三(9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法國7月工業產出月率意外增長0.2%,分析師預估中值料工業產出將下滑。分項數據顯示,焦炭及其精煉品,礦業/能源/水產出,以及電力設備產出錄得增長,其余分項一致惡化。

利空因素:

1.美國商務部周三(9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美國7月批發銷售月率增長0.7%,預期增長0.6%,前值修正為增長0.4%。

2.美國勞工部周二(9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JOLTs職位空缺為467萬,較前一個月創下2001年2月以來最高點的468萬減少2000。這表明在上個月放緩招聘之後,美國企業可能會加快招聘步伐。

3.據外媒周三(9月10日)報道,歐盟今晨再次未能就是否執行對俄追加制裁達成一致。意大利外長稱,一些成員國認為應擱置制裁,因為烏東部停火狀況目前良好。

4.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周三(9月10日)稱,國內70%的俄軍已經撤回俄方境內。這是有望和平結束烏克蘭戰亂的新跡象。不過,他同時指出,要維持停火並非是一件易事,親俄武裝一直在試圖激怒政府軍。

後市展望:

◆ 南非標準銀行在報告中稱,從上周四(9月4日)金價的下跌可以從美債收益率的變動中尋到重要線索,同時也能印證當前整個金融市場是如何看到美國經濟的複 蘇。首先,至少目前為止市場完全不認為美國存在通脹上行的風險,對於黃金這類抗通脹商品無疑是個承重的打擊。其次,該行認為近期美國實際利率再度走高,很 大程度是因為通脹下滑。在其它條件都較為中性的環境下,美國實際利率走高明顯利空黃金,加上美債收益率上揚,更是限制了金價的反彈空間。

◆ 法國巴黎銀行也指出,盡管上周美國8月非農遠遜於預期,但本周美元和美債收益率依然延續升勢。預計這樣的情況在本周美國8月零售銷售數據或是下周美聯儲貨幣 政策會議之前都不會改變,這也意味著在這期間金價仍將承壓。本周美國舊金山聯儲即將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可能會引起一定的關註,該報告對追蹤未來美聯儲貨幣 政策的風險有很好的指引效果,有助於恢複市場對利率上行風險的關註度。美國利率提高將增加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削弱投資黃金的吸引力。

◆巴克萊銀行也認為,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多數強於預期,黃金缺乏實物需求支撐,投資者也缺乏信心,金價可能會進一步回落。

◆香港永豐金融集團研究主管Mark To表示,“強勁的美元對黃金和其他商品有進一步的影響。市場目前似乎認為提前加息取決於經濟數據。黃金當前的支撐位於1240水平,但可能回撤至1200水平。”

◆Kitco 首席技術分析師Jim Wyckoff周三稱,“技術面來看,隔夜金價進一步跌破1250美元,並收在該水平下方,暗示短期金價有望下探6月初低位1240美元。不過,後市金價 可能會迎來一波修正反彈。至於上行方面,多頭若想重奪優勢必須收在1275美元上方。上方強勁阻力自隔夜1280美元下移至1275美元,下方關鍵支撐位 於1241.70美元。”

◆瑞士MIG在當地時間周三(9月10日)的報告中寫道,黃金隔夜錄得長下影十字星,這表明買盤興趣上升。黃金上方阻力位於4月9日高點1278(同時也是下行趨勢阻力);進一步阻力位於8月28日高點1297。黃金下行支撐位於1240水平。

周四關註重點:

09:30 澳大利亞8月季調後失業率

09:30中國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09:30 中國8月CPI

09:30 中國8月PPI

14:00 德國8月CPI

14:45 法國8月CPI

16:00歐洲央行公布月度報告

20:30美國上周季調後初請失業金人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52

IMF: 加息或地緣政治沖突可使投資者損失3.8萬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63

1111

(圖一:經濟複蘇不盡人意,市場卻持續上漲。年內風險資產回報率 vs 經濟意外指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加息和地緣政治沖突升級可導致全球經濟重回動蕩,投資者面臨的損失可能高達3.8萬億美元。

該監察全球金融穩定性的組織稱,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和非銀行貸款的增加導致投資者過度承擔金融風險,這意味著全球金融系統對於貨幣政策收緊和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將更加敏感。

盡管表示英美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已臨近“升空”並準備好了加息,IMF警告稱,如果一次突然拋售導致政府舉債成本上升一個百分點將意味著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損失8%或者約3.8萬億美元。

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

旨在支持經濟複蘇和承擔經濟風險的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了投資者承擔了更大的金融風險。

該組織還表示,金融危機之後,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緩慢修複使得它們加大了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力度,而新興市場的發展強化了其與發達國家的聯系。

盡管承認這是一個可喜的發展,IMF仍然表示,這同時也將風險傳遞至了影子銀行體系,並給“固定收益市場的流動性造成了一種錯覺”。 

QQ圖片20141009111017

(圖二:非銀行貸款增加)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主管José Viñals表示:

這些因素將放大資產價格受沖擊的影響,從而導致價格更急劇地下跌和加大市場壓力。這樣的不利情形將打擊全球經濟,至少會對全球金融穩定性構成威脅。

這樣的連鎖反應可以由許多突發因素觸發,包括地緣政治危機升級,或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之路開啟。

IMF稱,固定收益市場在過去三個月遭受的損失是由貨幣政策收緊引發的,而在超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對收益率的追求使得他們對利率變動十分敏感。

Viñals表示,盡管全球貨幣政策決策者維持低利率對於刺激經濟複蘇和鼓勵承擔諸如消費、雇傭和投資等“經濟風險”十分重要,但是很有必要對銀行和非銀行貸款進行結構性的變革以遏制“金融風險的過度承擔”。

IMF分析世界上最大的300家銀行時發現,占銀行總資產40%的銀行無力通過增加貸款支持經濟複蘇,而這一比重在歐元區更是高達70%。IMF認為,在維持較高緩沖資本的同時,銀行業需要改變商業模式以提供更多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Viñals 補充稱,在某些地區,銀行業將得益於銀行的減少,因為銀行的退出提高了行業的效率:

當銀行沒有前途和無法生存時,它們需要考慮退出或重組。同時,這樣的退出也應該由監管者推動。

IMF敦促監管者監察市場和影子銀行活動,以免它們造成“過大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該組織認為,微觀和宏觀審慎工具對於“解決危及金融穩定性的過度的金融行為”很有必要。

IMF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表示:

宏觀審慎工具是減少這些風險的正確工具。至於它們能否勝任這一任務,仍然有待考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04

低油價改寫地緣政治格局 中美成大贏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62

地緣政治,普京,奧巴馬,習近平,石油

今年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28%。過去五個月,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大跌30%。油價跌入熊市,頁巖技術革命又在推動美國產油量創新高。能源成本下滑、供應充裕的新時代正改寫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影響力下降,能源消費大國美國和中國擁有了更多的談判籌碼

美國德州咨詢機構Stratfor負責全球分析的副總Reva Bhalla評價,

石油是“對地緣政治最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影響世界各國經濟”,它就位於一些局勢“非常動蕩的地區。”

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本月第一周美國原油日產量增至906萬桶,創至少1983年1月以來新高。花旗大宗商品研究的全球負責人Ed Morse認為,

美國的頁巖油氣開發革命“正開啟一個油價走低的新時代。無疑會發生一些地緣政治巨變。”

事實上,在國際油價暴跌、美國產油量劇增時,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已經出現顯著變化。

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今年對俄羅斯和伊朗都施加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他們再也不必像過去那樣擔心,失去俄羅斯與伊朗出口的石油,全球市場的供應量會明顯減少。就在上月,供應量占全球總量四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掀起了價格戰。面對油價大跌,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少見地沒有減產,而是主動下調出口油價,積極參與價格戰。伊拉克與科威特也先後降價。

布倫特原油,石油,油價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石油與天然氣貢獻的稅收約相當於俄羅斯政府一半的預算收入,還相當於俄羅斯10%的GDP。要維持俄羅斯政府預算平衡,國際油價需要達到每桶90美元。面對西方國家今年7月以來接連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本幣大貶值、資本外流嚴重、外儲明顯減少,國際油價跌入熊市使俄經濟雪上加霜。上周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方已經在考慮包括油價“災難性下跌”的情形。

歷史上,油價也曾引發地緣政治的“大地震”。上世紀80年代下半葉,油價大跌使前蘇聯失去了維持統治必要的政府收入,這加快了前蘇聯解體的步伐。上世紀90年代,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可能也受到石油市場低迷的影響,最終決定侵略同為產油國的近鄰科威特。

除了減少對中東和俄羅斯能源依賴的美國,逢低增加購買原油的中國也是大贏家。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上周OPEC稱,過去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彭博統計估算,假如國際油價保持目前水平,通過海路增加進口原油每年就會為中國節省將近200億美元。

能源經濟學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強認為,中國可能不會將上述節省的購油成本用於增加國防開支或者環境保護,而會用於累積戰略儲備。彭博報道援引林柏強評論稱:

“只要原油價格保持低位,中國處理對俄關系就將始終占上風,俄羅斯急需用能源換取收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