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冇化學成份?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4936


成聾:"是中藥的,沒有化學成份,用完後動L"

真係唔知就比佢嚇死,知就笑死

硬上弓只是犯了逢是中國人都會犯的錯,其實也算不上錯,只是外國的標準不同而已,剩係地溝油味皇都食唔少了,小股東很可憐,可謂無妄之災

比如逢是中國生產的即食肉腸,成份必然寫有亞硝酸鈉這種工業用鹽,可用於防腐兼調味,是否致癌就唔知了,有些少劇毒而已,外國的標準應該是不準添加 入食物中的,中國則可以添加一定數量,既然可以添加,自然是合國法合國情合國理

在港澳的賣的肉腸,成份都可能一樣,不過就不會直接寫在成份上了,改用數字代碼代替?

所以即使是成長很好很強大的內需股,我亦冇買到大肉腸

我用過防脫,唔知會唔會上腦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88

被曝含致癌化学物质 霸王CEO:洗发水大都含有二恶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5/1116582.shtml


 “后来我也经过证实他们确实是中药的,而且没有那种化学成分。”这段由影视巨星成龙在代言霸王洗发水时说的广告词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昨日(7月14 日)香港有媒体的报道突然曝出,素有 “中药世家”之称的霸王洗发水含有致癌物质二恶烷。
昨日下午,霸王集团申请在港交所临时停牌,并发表声 明承认产品含有二恶烷,但“所含的微量二恶烷远低于世界安全指引,绝对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霸王公司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对外界回应称,全行业大部分洗 发水均有该物质 (二恶烷)。
“中药”霸王原料目录现二恶烷
昨日香港媒体发表文章《霸王致癌》,指出霸王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 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三种产品在经过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被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面对媒体的质疑,霸王公司首席执行官万玉华承认二恶烷在原料上出 现,但其表示全行业大部分洗发水均有,并强调含量少对人体无害。
据了解,二恶烷主要用作溶剂、乳化剂、去垢剂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液 体,稍有香味,微毒。二恶烷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能导致死亡。
“霸王用祖传配方 做他们的洗发水,我自己用过,用到现在还在用,我跟大家一样是喜欢自然天然的东西。”成龙在霸王洗发水广告里将霸王产品称为自然、天然产品,可如今却被指 出含有化学致癌物质二恶烷。消费者张小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使用霸王产品有两年多,一直以为是纯天然产品,如今对于其中含有二恶烷表示十分惊 讶。张小姐认为成龙代言的广告有虚假宣传之嫌。
广东省化妆品标准与检测中心检验科一位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化妆品中,尤其是洗浴产品都会用到 表面活性剂;生产表面活性剂时,二恶烷作为分解时的副产物,可能被添加到化妆品当中。
洗发水行业的“三聚氰胺”?
霸王昨日发表的正式 声明称,欧盟及美国地区也允许含有此物质(二恶烷),规定成品含量的标准为20ppm(mg/kg)以内为安全,原料含量在100ppm以内为安全。根据 上述媒体提及,其送检的三种霸王产品二恶烷含量为10ppm。
前述广东省化妆品标准与检测中心检验科李姓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对于化妆品中所含二恶烷确实没有一个规定的量,“《化妆品卫生规范》禁用物质成分表中,二恶烷作为禁用物质在其列。但是禁用物 质二恶烷不可能会添加进去,而是由其他原料的应用带入其中,会有少量存在。但是这个量,国家并没有规定成品当中一定要低于多少。”
广东日化商 会秘书长余雪玲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目前以美国和欧盟(标准)为参考,但也就只是参考。”
然而,洗发水里含二恶烷就不可避 免吗?广东省化妆品标准与检测中心检验科李姓负责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之前检测的洗发水产品中所含二恶烷还是有低于检测线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洗发水不含二恶烷”。该负责人表示,该检测线是进出口 检验检疫局发布的SN/T标准,其检测线具体为2.5ppm。如果纯度比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将二恶烷控制得很低,“但是很多企业考虑到成本未必会选择这 样高品质的表面活性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表示,化妆品中含微量二恶烷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是这个“微量”到底需要达到多少才会对 人体造成伤害,目前却没有标准。
中国科学研究院负责有机化学的一位研究员给出一组数据,人吸入最小中毒浓度为5500ppm;人经口吃入 500ppm会致死,相当于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吃入30克。
受此消息影响,昨日霸王股价早盘低开低走,至下午2时30分霸王紧急停牌,股价 跌14%,报5.05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49

中海石油化學(3983)2010年度分析 金魚佬投資扎記

http://yuloyulo.blogspot.com/2011/05/39832010.html


 

2010年收入68.67, 19%增幅.

 

尿素銷量198萬噸, 同比微升1%, 全年價格平穩, 而自8月開始價格持續上升,12月底仍保持1900/, 尿素收入(35.15)6%, 分部業績15.18, 7%.

 

 

磷肥售出48萬噸, 增加19%,因硫磺及合成氨價格上升推動, 令磷肥價格高位運行, 收入增25%12.34, 量價齊升, 分部業績2.34, 32%.

 

甲醇銷量有86.7萬噸, 增近8%, 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及國內節能減排, 甲醇供應緊張, 甲醇即使年中出現回落, 但年底前依然上揚至2500-3000/. 收入更大增39%16.91, 主要是銷量及價格上升, 分部業績6.62, 大升73%, 12月初海南二期專案開始商業投產.

 

總體毛利維持在32%, 成本控制得宜, 利潤率維持17%.

 

所得稅開支升60%3.16,原因是適用稅率上升. 淨利潤有13.7, 6%, 股東應占溢利11.75, 每股賺0.25, 19%. 分派0.09, 同比是0.07.

 

估值:

1. 80萬噸甲醇項目已營運, 甲醇產能翻倍, 6萬噸蒙古聚甲醛項目已試車成功, 2011年收入應可以繼續上升. 大峪口的DAP 50萬噸擴產年底完成, 又增加了廣西富島農資的股權至51%. 山西河曲及黑龍江鶴崗煤制尿素專案(104萬噸)希望在2013年完成.

 

2. 尿素, 磷肥和甲醇價格2011年下跌可能性不大. 惟天然氣價格有上漲趨勢, 平均成本有上升風險.

3. 中海系的公司我一直都欣賞, 特別是成本控制和企業管理都十分優秀, 而且營運資料及訊息披露充足. 上次預計每股盈利0.24-0.27, 基本言中, 可是價格沒有回落反而繼續亢奮. 估計2011年盈利有0.30元至0.32, 現價6.6元左右, 可以找機會在5.8元至6元邊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2

堅守技術 一條化學方程式做了二十五年 達邁高分子材料挑戰全球前三名

2011-5-16  TWM




達邁科技是台灣切入關鍵材料的典範之一,總經理吳聲昌一頭栽入技術領域已二十五年,歷經多次創業及被收購,仍堅持投入這個產業,終於讓台灣成為繼美、日、韓之外的第四個生產國。

撰文‧林宏文

在今年興櫃一百強中,有一家相當特別的公司,它的競爭對手只有美、日、韓三家廠商,而且近三年毛利率更從一○%左右大幅拉高到去年的三三%,還獲得包括國碩與欣興電子等大廠的投資,這家公司就是生產軟板上游關鍵材料的達邁科技。

達邁的主要產品為聚醯亞胺(Polyimide,簡稱PI)薄膜,為高耐熱的高分子材料,早年是美蘇兩國為發展太空航空器所研發的材料,冷戰時期被列為戰略物資,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普遍成為包括電子產品、工業、電機及大眾運輸等產品的材料。

由於研發層次及難度很高,目前PI技術掌握在美、日兩大廠杜邦(Dupont)與鍾淵化學(Kaneka)手中,市占率分別約為四成及三成,至於第三、四名分別是韓國SKC及台灣達邁,市占率是一○%及八%。

投 入PI研發二十五年的達邁總經理吳聲昌,是台灣少數堅持在這個領域的專家,早年他加入工研院材料所,投入PI開發,但之後計畫因故沒有完成。後來,吳聲昌 到另一家公司德奎企業繼續從事PI研究,在德奎的支持下創業成立太巨,並獲得與亞洲化學及聯成石化等大廠的投資;然而,太巨被杜邦收購後,杜邦卻不再讓太 巨發展PI,吳聲昌只好離開。

吳聲昌曾開玩笑說,﹁我一輩子投入PI,一條化學方程式做了二十五年,其他什麼都不會。﹂二○○○年,吳聲昌再度創業,還是以PI為主題,團隊都是曾共事十到二十年的老同事,也獲得同為清大畢業的國碩總經理陳繼仁及欣興電子董事長曾子章的投資。

PI 技術的困難,在於製程相當複雜,包括從聚合、塗布、成膜、表面處理、分條、配方、添加劑、溶劑回收等,但又沒有設備商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設備,而達邁因為 已累積相當多經驗,所有製程設備都可自行開發,也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出貨時,PI被包裝成一個長約一.五公尺的圓筒,但拉開時可達一.五公里到二公 里。不要小看這個像地毯的圓筒,一筒的賣價就等於是一輛汽車的價錢,比起傳統的塑化材料來說,售價都在十倍以上。

達邁成立至今已進入第十一年,前八年都在賠錢,兩年前才開始獲利,毛利率也從一成、兩成逐漸升到去年的三三%,今年第一季更增加到三八%。在營運績效及經濟規模擴大下,未來商機可期,也成為國內材料產業興起中的代表典範之一。

吳聲昌

現職:達邁科技總經理

經歷:太巨科技總經理

德奎材料總經理

學歷: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2

陶氏化學:材料改變世界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31.html

材料改變著世界,而轉型之後的陶氏化學正在不斷創造新材料。

當你在洗衣店洗衣物時,可能會奇怪何為乾洗?當你在夜間行車時,可能會奇怪為什麼路標看起來仍然清晰?當你用淨水機時,可能很想搞清楚淨水的原理,甚至連滿大街流行的Crocs鞋,你有時也會奇怪這鞋怎麼這麼經久耐穿?

沒錯!你懂,或者不懂,新材料就在這裡,無處不在。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又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新材料正在「肆無忌憚」地融入到生活中每個角落,改變甚 至顛覆每個人的生活。「新材料在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姚維廣在接受《商業價值》採訪時表示,「毫無疑 問,材料改變世界,而不斷創造新材料則是陶氏化學的責任。」

確實如此,在2011年12月1日的「2011年陶氏創新日」上,陶氏化學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新材料的應用,比如飲料軟包裝、服裝面料、洗髮產品、營養健康的食用油等等——很多看起來遠離生活的新材料是如此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自1897年成立以來,陶氏化學一直都是以產品為導向的化學公司,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研發出各種化工原材料,然後出售給客戶,再由客戶將這些材料應 用到日常所看到的各種終端產品。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陶氏化學也意識到必須由上游基礎化學領域轉向功能產品業務及應用市場業務,不僅需要埋頭研發,更需 要瞭解終端客戶的需求並為之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研發出更多新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對不同材料的需求,這是陶氏化學未來發展的重心。」姚維廣表示。

「老樹新花」

北京朝陽區的惠新西街小區12號樓,在2011年完成了節能改造。改造前,屋頂的平均熱傳導係數實測為1.26W/(m2·K),用60mm厚的舒 泰龍隔熱保溫板改造後,傳熱係數為0.49w/(m2·K),傳熱係數低於按65%節能要求不大於 0.60W/(m2·K)的國家標準,而所用的費用均攤到每平米建築面積僅為3.63元。如果北京市的老舊小區都能按12號樓進行節能改造,那麼一年即可 節能折合標準煤約63.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6.73萬噸。

在12號樓節能改造中所用的舒泰龍隔熱保溫板就是陶氏化學的產品,這是一種看似普通的藍色泡沫塑料板,卻在建築節能中發揮不可想像的作用。除了保溫 以外,還具有極佳的尺寸穩定性以保證不變形、優質的防水性以保證建築的滲水漏水、高熱阻值以及超強的抗壓強度。事實上,舒泰龍新材料最早誕生於1941 年,最初發明的目的是應用在海軍衝鋒艇上,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舒泰龍材料的輕、不吸水、不變形等特點。可以說,對於建築節能來說,舒泰龍是非常理想的材 料,已在全球2100萬棟建築中應用,每年節約能耗約100億美元,減少上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通常1~5年便能收回成本。

隨著經濟環境等不斷地發生變化,舒泰龍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比如汽車、機場、橋樑、工業保溫、風能以及家電等新領域。「舒泰龍是陶氏化學『老樹開新花』的典範。」姚維廣表示,「誰能想到當年軍用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呢?」

正如人體需要不同的營養,合理的套餐解決方案才是人類健康的真正需求。對於建築節能領域來說,道理亦然。為此,陶氏化學研發出了防水保溫一體化 TPO屋面系統,該系統除了包括舒泰龍,還囊括了已在業界頗具好評的熱塑性聚烯烴(TPO)單層防水卷材等新材料。這套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將為客戶帶來包 括防水、隔熱保溫、抗風揭、耐化學腐蝕、提高抗撕裂強度機械性能和減少滲漏率等在內的諸多益處。與傳統的輕鋼屋面相比,陶氏TPO屋面系統卷材之間採用熱 風銲接,整體密閉,柔性TPO防水卷材覆蓋屋脊部位,避免雨水倒灌,白色防水卷材能夠反射熱量、減少屋面熱負荷及熱島效應,節能建築降溫能耗達25%;出 色的銲接性能確保了產品的耐久性。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這套解決方案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增塑劑或氯化物,可以100%回收,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

「不斷地挖掘原有材料的價值,再輔以配套材料形成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是陶氏化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姚維廣表示,「陶氏化學計劃將舒泰龍的保溫係數再提高一倍。」

改變自我

在很長一段時間,陶氏化學雖然創造了百年輝煌的歷史,但隨著外部環境變化,陶氏化學逐漸顯現出增長乏力甚至虧損的境地,這源於陶氏化學的重心主要集 中在上游的基礎化學領域,嚴重受制於上游石油價格的影響,週期性變化明顯,成本居高不下。與此同時,下游功能性材料附加值日益得到體現,向下游集中則成為 提升效益的關鍵。顯然,陶氏化學並沒有像柯達等企業一樣,沉醉於原有的輝煌,其中2009年以188億美元成功併購羅門哈斯是陶氏自我改變的標誌。

相比較外部的併購,對於陶氏化學來說,自我的內部改造也是這次變革的核心和重點。「重新梳理和塑造陶氏化學的研發體系成為決定變革的焦點。」姚維廣坦言,「從以產品為導向轉向以市場為導向是最大的變革。」

確實如此,陶氏一貫堅持以產品為核心,追求高精尖的新材料從來是不遺餘力,並不太關注研發出的新材料的用途和市場價值。比如風靡世界的醜鞋,其材料就是陶氏化學研發出來的,但很可惜,陶氏並沒有發現其巨大的市場價值,而被別人做成世界級的產品。

因此,陶氏改變了以前以技術驅動研發的方式,變為與客戶一起研發,傾聽客戶的需求,發現市場的空白,並以此作為研發的驅動力。在陶氏,通常的研發模 式是在美國總部開發平台技術,然後在中國等發展中市場開發出適應當地客戶要求的產品,而現在要反過來。比如,中國消費者對室內甲醛污染要比歐洲、北美等地 方更敏感,針對中國消費者特別需求,陶氏研發出「去除甲醛」塗料技術。這完全是適應中國本土的需求,但在北美、歐洲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益,這也是「反向創 新」的一個成功案例。

這場「讓大象跳舞」似的變革,看著簡單,對於有著百年傳統的陶氏卻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除了常規的部門合併重組以外,對於陶氏研發部門最明顯的變化還包括成立了客戶創新中心和引入了全新的創新評價體系。

所謂客戶創新中心,就是陶氏會創造一個平台,與下遊客戶共同發現對新材料的需求,並開發新產品滿足這一需求。在與客戶的討論中,碰撞出新的創意並最 終形成可執行的方案,同時還能瞭解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為陶氏未來長遠的發展規劃提供支撐;不僅如此,這還是陶氏化學內部高管、技術研發團隊、市 場銷售與客服等相互交融的場所,不同部門的人員相互激發,也會形成更好的產品「套餐」,從不同的角度滿足下游對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陶氏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實驗室圍牆,形成開放的創新體系。」姚維廣表示。

此外,為了鼓勵研發人員創新,科研人員可以就一些研究項目設想向總部申請企業創新基金支持。陶氏專家委員會會對其申請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如果是比較 短期的項目,基金可以提供半個項目週期的資金支持,然後做一次潛力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投資;如果是比較重大和長期的項目,則會認真統籌資金和人手,分階 段地推進。陶氏每年為創新基金預留1億美元資金,所有使用資金的相關項目進度都公佈在內部網上,接受員工監督和意見反饋。

自然,這樣變革的連鎖反應就是要創建一種全新的評價體系,以評估每個人的績效。這也是非常符合實際情況的一種必然選擇,畢竟不同材料所需的研發週 期、產業用途等都不相同。很多企業的創新評價體系一般考察三個指標:研發投入在公司銷售額中所佔比例;公司的專利數量;新產品銷售在總銷售額中所佔比例。 但陶氏並不認為這三個指標能夠真正反映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為此,陶氏引入了新的創新評價體系,也是三個指標:第一看研發產值,也就是新產品的銷售額與研 發投入的比值,這能代表創新的效率;第二看新產品的利潤率;第三看專利,不是看數量,而是看這個專利是不是保護了你的新產品,也就是專利保護下的新產品銷 售額在整個銷售額中的比例。「這三個指標更能夠清晰地反映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姚維廣認為。

而這種變革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10年,陶氏化學銷售額的1/3來自於最近5年內推出的新產品。陶氏擁有一支全球化的研發精英隊伍,目前正集中於500多個大型研發項目。

「目前只能說陶氏化學的變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姚維廣表示,「這條路很難,但陶氏化學變革的方向是正確的。」

掘金新材料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發現、使用和革新材料的歷史。目前,材料科技是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構成21世紀世界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 三大領域,尤其是新材料技術,在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低碳環保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世界各國也將發展新材料作為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 要組成部分,列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可以說,新材料技術是其他一切技術發展的基石。

數據顯示,近10年來國內新材料產業年均增速高達22.5%,而以納米材料、稀土新材料、電池新材料和光電新材料作為統計口徑計算,2010年新材 料產業規模超過1300億元,但由於新材料產業具有乘數效應,2010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超過6500億元。如果按照新材料「十二五」規劃,到 201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2萬億元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5%。非常明顯,新材料產業是一個值得深度挖掘的巨大潛力市場。

尤其是中國的化工產業實現產值96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的6700億美元產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工行業市場。2010年陶氏化學大中 華區實現銷售收入40億美元,佔公司全球537億美元銷售收入的7.5%。顯然,對於陶氏化學來說,中國市場在其戰略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為此,陶氏加快了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

在研發層面,陶氏在上海建設了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採取了一體化研發模式,也就是說在這裡集中了陶氏的研發、市場和實驗室等所有部門的工作人員,這也是美國市場以外最大的一個一體化研發基地,同時也是陶氏大中華區和陶氏亞太區的業務和創新中心。

在下游的產業佈局上,陶氏在中國積極佈局,比如在張家港建設年產能力12萬噸的世界級醇醚工廠,該工廠主要生產丙二醇系列醇醚產品,應用於電子、油 漆塗料以及清潔產品領域;計劃在成都開設辦事處,對中國西部市場進行輻射。陶氏目前在中國已有3600名員工、6個業務中心和18個生產基地。

「陶氏希望中國的銷售收入在2015年將達到70~80億美元。」姚維廣表示,「這意味著與2010年相比,到2015年,銷售收入將翻一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4

搞不懂化學名稱沒關係 小市民自保 四步驟遠離食品添加物

2013-05-20  TWM
 
 

 

面對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疑慮,小市民更應該要懂得自保,這包括用五官判別問題食品,以及學會看食品包裝上重要訊息,進而動手去除其中的危險因子,才能安心享受食物的好滋味。

撰文‧李建興

「漢堡放了十四年都不會腐壞,要我們當木乃伊嗎?」「連上個學都不安全!台北市抽檢校園周邊販售兒童休閒食品的商店,結果驗出禁用、會損害肝臟細胞的橘色二號色素!」看著電視新聞上強力播放的「食品添加物違規使用」事件,一想起生活中處處是化學品設下的陷阱,當了十多年家庭主婦的林美鳳,胃不禁痛了起來。

難道現代人只能當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嗎?其實,消費者毋須坐以待斃,「只要我們在面對食物時,把五官都帶出門,就能輕鬆自救!」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一語解除了眾人的憂慮。他指出,日常食物中,可能接觸到的食品添加物有千百種,那些化學名稱念起來拗口又落落長,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搞懂。但拒絕食品添加物,用不著是化學專家,只要在把東西吃下肚前,用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嘗、動手做、頭腦想,進行「感覺食物」、「看懂標籤」、「聰明處理」和「試劑測試」四大把關步驟,就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步驟一:感覺食物

機警察覺不對勁的食物

吳家誠表示,食品添加化學成分除了改善食物品質外,更重要是把東西變得好看、放得久、好吃又便宜。因此只要食品色澤特別鮮豔、口感特殊、不容易腐壞,或是特別便宜,就要當心,不但加了許多食品添加物,甚至已超標使用。

常被電視節目邀約的美食名嘴,現任恩承居粵菜海鮮餐廳負責人林秋香也呼應吳家誠的話,「以前買東西只要帶眼睛出門,現代人則連鼻子、手和嘴巴統統要派上用場。」林秋香指出,早期專家都會強調,看到食物色澤光亮、海產還能活蹦亂跳,就是新鮮;但在食品添加物充斥的當下,除了用眼看,還得動腦想,尤其看到不合常理的色澤與新鮮度,也要特別小心。

在台中以江浙菜料理聞名的彩色寧波公司總經理鄧玲如則指出,許多五彩繽紛的麵食,都標榜用紅糟、菠菜、蛋黃製成,但其實只要是用天然食材加工,一經烹煮、氧化後,顏色一定變淺,因此上館子若看到端上桌的餃子、麵條還是色澤鮮豔,就要注意。

至於「聞」的部分,鄧玲如表示,很多廉價的食品,連放添加物的過程都十分粗糙,很容易過量,因此有時用鼻子就可以聞出濃濃的藥水味。像是海產、貢丸、香腸等需要放防腐劑、保色劑的食品,若聞起來疑似有藥水味,就千萬不要買。而喝湯時,味道出奇的香,也可能放了過多的香料。

曾在多家大餐廳擔任過主廚的董月花客家人文餐廳行政主廚洪飛龍則進一步提醒,「若眼鼻都分辨不出來,就只好用『口』來把關了。」他認為這是最萬不得已的方法,但人的嘴巴其實很敏感,尤其有過敏體質的人,只要吃了稍稍過量的化學添加物,身體就會分解出唾液來中和。因此若用餐時發現食物有奇異的口感,如蝦仁、丸子、豬血特別脆,或餐後覺得口乾舌燥,就要立即回想食物的來源,避免下次再食用。

步驟二:看懂標籤

解讀食品中不正常的成分

針對外食族,專家建議,除非在有信譽的餐館用餐,否則上中式餐廳點菜,少吃糖醋、蜜汁或醬爆等菜餚,因為這些菜餚會大量使用醬料,而沙拉醬、甜辣和沙茶醬等作料,難保有不少人工添加物。至於烹調方式,選擇清蒸、汆燙為主,食材也越自然越好,以看得到食物原形的菜色為主。

判斷食物有多少化學添加物入侵,除了憑感覺,另一個辦法是看標籤。

衛生機關對於包裝食品,有明文規定附上「食品標示」的訊息,而其中食品添加物的名稱、用途更應被明顯標示出。合格的標示法,是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列出,消費者可以上衛生署網站,對照衛生署所提供的食品添加物表,了解所購買的食品到底添加了什麼化學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法規並未規定食品添加物必須單獨標示,通常都會和食物原料一起列出,因此消費者若發現在熟知的食材(蔬菜、水果、肉、糖、鹽)以外的成分,或標示○○劑、××素,以及以化學或英文名列出的物質,就極可能是化學添加物。

步驟三:聰明處理

烹調過程多一步 去除食品添加物吳家誠提醒,某些食品添加物對於部分病患有不良影響,照規定也應該附註,如苯酮尿症患者對於阿斯巴甜代謝能力較差,因此食品中若有此添加物,則應在包裝明顯處標示「苯酮尿症患者不宜使用」。

由於部分食品添加物得以在高溫中去除或溶於水,因此可藉由處理食材的過程,加個小步驟,聰明降低這些添加物的傷害。高雄一位辦桌師傅,就提倡以汆燙法和泡溫水法進行料理。

辦桌師傅表示,汆燙法是指將食材放入沸水中短時間燙一下,隨即取出,因為對於某些食材,熱水比冷水更能溶出有害物質,能減少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的防腐劑、漂白劑、殺菌劑、保色劑等危險物質,亦能去除麵類製品可能添加的小蘇打粉、磷酸鹽。

除了有效對抗食品添加物外,汆燙法亦可降低食物中有害物質殘留,如:氨基甲酸酯類的殺蟲劑會隨著溫度升高加速分解而減少毒性,也可以減少蔬菜類的殺菌劑與農藥殘留;降低肉類所殘留的抗生素、荷爾蒙、多餘脂肪(脂肪通常會囤積氯系農藥、戴奧辛等有害物質);減少海鮮類所殘留的環境汙染物(有機汞、重金屬、抗生素)等。

而相對於汆燙法用高溫降低食品添加物,泡溫水法則是慢慢地將化學品溶出。這對於米麵豆製品類食品如麵筋、米粉、凍豆腐、豆皮,醃漬類食品如蘿蔔乾、火腿、榨菜,和乾貨類如竹笙等較有效果。

步驟四:試劑測試

有無添加物 只要一試無所遁形由於添加物很難從外觀辨別,因此從事烘焙工作多年的歐貝納法式點心經營者郭雅琳和蔡孟書建議消費者,若真的不放心,可以向各縣市衛生局免費索取簡易試劑(鑽石試劑)自行抽樣測試。而常用的有雙氧、亞硫、皂黃、藍吊、紫醛、硝薔和反腐等七大類試劑,使用時只要將欲檢驗的食材切下一小塊或取其浸泡水,點一滴試濟溶液後,觀察顏色變化,若有異則表示有添加物。

儘管毒物充斥,但只要多用心,就能確保吃下肚的食物更安全,何樂而不為?

看懂標籤,防範添加物入侵!

包裝食品中,食品添加物標示情形

以口香糖為例:

品名:啾咪泡泡糖(口香糖)

原料:【】

凝膠、修飾澱粉、光澤劑、香料、蘋果酸、硬脂酸鎂、【依規定,食品添加物得由劑量高者依序標示,因此此產品凝膠含量最多。】澱粉(一般食材原料名稱)、山梨醇、木糖醇、【以品名標示的食品添加物,但應注意的是,山梨醇、木糖醇在2012年起,被規定須同時加用途名稱,因此,正確標法應是「甜味劑(山梨醇、木糖醇)」。)】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增稠劑(阿拉伯膠)、【以「用途名稱」及「品名或通用名稱」標示的食品添加物,雖合併標示為人工甘味劑或增稠劑,但個別物質名稱仍須寫出。】大瑪琳色素、食用色素(紅色6號)【著色劑也可以標示為「色素」作為用途名稱,並在括弧內列出使用的色素種類。】苯酮尿症患者,不宜使用【警語標示,表示該食品的成分不適合部分有特殊體質或疾病的人所做的提醒。上例食品因含有阿斯巴甜,苯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資料來源:《食品安全全書》、餐飲專家、食品添加物專家聰明烹調,拒絕食品添加物

汆燙去毒法

適用食材:

蔬菜類,如香菇、萵苣類(A菜、大陸妹)等。

家畜類,如豬肉、牛肉等。

家禽類,如雞肉、鴨肉等。

海鮮類,如魚、蝦等。

麵類,如彩色麵條、油麵等。

加工食品類,如貢丸、素雞、豆皮、香腸等。

操作方法-- 以牛肉為例:1.先將水煮沸後轉至小火持續烹煮。

2.食材用清水洗淨後放入沸水鍋中。

3.在沸水中汆燙數分鐘(以1至3分鐘為宜),但汆燙時間不宜過久,特別是蔬菜類,否則部分養分反而會因高溫烹煮而流失。

4.用細孔濾網或湯匙撈起水面上的雜質、泡沫、浮油,進行過濾。(煮火鍋時,湯汁表面也會出現渣滓、浮泡及浮油,這很可能是從食材溶出的有害物質,因此吃火鍋時,也最好撈除之後再食用為佳。)5.最後將食材撈出做後續的料理動作,且勿再以汆燙過的水進行料理,以免二次汙染。

溫水去毒法

適用食材:

米麵豆製品類,如米粉、豆皮、麵條等。

醃漬食品類,如酸菜、臘肉、蘿蔔乾等。

乾貨類,如乾香菇、乾金針、乾昆布、小魚乾、中藥材等。

操作方法——以乾香菇為例:1.將食材在流動清水中反覆清洗2至3次,在第一時間先洗去雜質與灰塵等可疑殘留物。

2.先將水煮沸,再加入等量的冷水降溫至4、50℃左右。

3.將食材放入鍋內,讓溫水得以完全覆蓋食材,浸泡半小時左右。

4.將食材取出,記得要倒掉浸泡的溫水勿再用該水進行料理。

5.在流動清水下進行第二回合的清洗浸泡。

資料來源:《食品安全全書》、餐飲專家、食品添加物專家試一試,就知道!—— 七大檢測食品添加物的試劑試劑名稱 檢驗項目 試劑顏色 顏色變化 適用食品

雙氧試劑 殺菌劑

(過氧化氫) 無色 滴點處變成黃褐色 肉類、麵條、丸類、火鍋料、豆製品亞硫試劑 漂白劑(亞硫酸鹽、二氧化硫) 紅色 滴點處變成無色家禽肉品、水產品等皂黃試劑 工業用皂黃顏料 無色 滴點處變成紫紅色 色澤較鮮黃的鹹魚及豆乾等藍吊試劑 吊白塊 藍色滴點處變成淡黃色(依濃度而異) 水果切片等紫醛試劑 防腐劑(甲醛) 淡紫 滴點處變成橘紅色 生鮮魚蝦食材硝薔試劑 保色劑(亞硝酸鹽) 暗紅色滴點處變成藍紫色或褐色(依濃度而異) 生鮮肉類及魚類、加工肉製品及魚肉製品反腐試劑 防腐劑(去水醋酸) 深藍色 滴點處變成綠色粉圓、麵條、饅頭、湯圓、芋圓、年糕、發糕、米苔目、布丁等資料來源:《食品安全全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5

美國能源部:水力壓裂使用的化學品沒有污染水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532

美國能源部本週五告訴美聯社記者稱,並沒有證據表明水力壓裂時使用的化學品會對地下蓄水層進行污染,這對於頁岩氣開採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能源部發言人稱,

在過去的一年裡,研究人員對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的一處鑽井進行檢測,發現,水力壓裂時用於釋放氣體的化學品並沒有進入地下蓄水層,而是滲入了蓄水層以下數千英呎深的地層裡。

發言人同時強調,雖然這是初步結果,而且研究仍在進行,但頁岩氣資源一般位於潛在最深飲用水地下蓄水層以下數千英呎處。檢測發現這些化學品,即潛在的危害物質注入和停留在地表8000英呎以下,遠離飲用水含水層。

沒有參予此項研究的杜克大學科學家Rob Jackson評論稱,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必須注意的是,該研究取樣僅在賓夕法尼亞西部,不能代表全國和其他所有地區的標準。而且頁岩氣開採各個地區操作標準也不盡相同。

頁岩氣開採使用的化學品一直被視作是行業內部的機密,即使在美國,各個公司對於使用的化學品及混合比例亦視作是「核心機密」,而一些大公司曾多次公開表示,披露這些化學品可能會侵犯商業秘密。但美國公共衛生組織,專家及群體因為這些化學品成分的保密度而引發對於公眾健康的擔憂。

能源部認為,相比這些化學品,常規開採更容易引起問題。頁岩氣鑽井較深,而其他天然氣和石油鑽井較淺,這樣更容易導致氣體逸出和化學品洩漏污染土壤水源。同時地表廢水處理和存積的液體是整個能源開採行業面對的問題。

環境保護基金鑽井研究專家Scott Anderson評論稱,

「現實是,雖然極少人認為水力壓裂在深度岩層進行會導致飲用水污染,但陪審團對此仍堅持認為萬一或特殊情況下可能會發生什麼。」

對於前段時間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論文顯示水力壓裂導致地震發生,能源部從事該項研究的研究員Jakson表示,

我們能做的是,希望能夠預測出這些地區可能發生的自然損害——如地震,地質結構變化,以及其他問題。然後想辦法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Jakson同時強調稱,

」任何研究都不是短期可以定論的。人們可能會從幾年的數據中來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3

美國:有「明顯跡象」表明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848

據阿拉比亞電視台和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導,當地時間21日,阿薩德政府軍從當天凌晨起,使用含有沙林毒氣的火箭彈對靠近大馬士革的姑塔東區進行襲擊。消息稱,反對派方面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約有755人死於襲擊,另有數百名傷者,且死者中包括數百名兒童。

 

WSJ報導,敘利亞當局否認他們在週三使用了化學武器,敘利亞一位發言人說,「這些說法是毫無根據和虛假的,是對敘利亞發動媒體戰爭的一部分。」

美國官員表示不讚同敘利亞的說法。美國一位高級官員表示,「有明顯的跡象表明確實發生過化學武器攻擊,而且是由敘利亞政府發動的。但我們需要做進一步調查,瞭解所有的事實然後決定採取哪些步驟。

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召開了緊急會議,美國呼籲對此事展開迅速調查。事件發生在聯合國小組剛剛抵達大馬士革之後的幾天,小組的目的是對雙方使用的化學武器問題進行調查。

ZeroHedge 對這件事的看法帶有更多陰謀論的色彩:

換句話說,這件事像是早有預謀。

6月時,美國「發現」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只有聯合國和俄羅斯指責美國假造數據;而且當叛軍的化學武器倉庫被發現時,感覺越來越像布什時期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一樣。

如果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的事件得以證實,那麼意味著這是自薩達姆在1980年代,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庫爾德人和伊朗人以來,最大規模的化學武器使用事件。

是的,還記得伊拉克那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哪裡嗎?它們甚至藏在酒吧、胡同裡,服務於「人道主義」干預和「解放」伊拉克的油井。

一位退休的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瑞典外交官 Rolf Ekeus說:

報導化學武器使用地點和時間有些讓人趕到驚訝,因為這距離聯合國化學專家抵達大馬士革僅僅三天,而且距離他們下榻的賓館僅僅相距幾公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69

基金巨頭Daniel Loeb高調入股 要求拆分陶氏化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494

Daniel Loeb,華爾街最激進的基金經理人之一,高調買入了陶氏化學的股份,並要求拆分該公司,理由是公司過去十年的股價「讓人失望」。

Third Point是Loeb先生所管理的對沖基金,Loeb並沒有披露他究竟持有了陶氏多少股份,只表示這是他持有了最大一筆資產。這就意味著這筆資產價值要高於其基金所持有的雅虎公司價值6.3億美金的股票,相當於陶氏公司至少1.3%的股權,這還是考慮到公佈可能拆分的消息後,陶氏股價上漲6%之後的結果。

入股這家市值達550億美金的美國第二大化學企業的決定,是典型的Loeb式投資風格,而就在最近他還做了一系列類似的決定。

去年,Third Point入股索尼隨即要求剝離娛樂業務——這個要求日本股東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同樣他增持了Sotheby拍賣行的股票,然後強烈譴責了其CEO的無能,此外還購入了物流公司聯邦快遞的股票。

Third Point基金在投資者公告中這樣寫道:「陶氏集團旗下各個業務部門的工作效率都低得令人髮指;而管理層的行動和預期脫節更是家常便飯;集團甚至在09年金融危機時花了150億美金收購生產特殊化學品的Rohm&Hass公司,還有比這更失敗的投資麼?」

在過去五年中,陶氏的股價要比標普500指數和該行業龍頭杜邦公司的表現都要好。但在十年期內,陶氏的股東回報率僅為46%,遠不及標普500指數101%的均值。

2009年陶氏在經歷了那場收購災難之後,12年來首次暫停發放股息。而下圖則是管理層向股東的許諾:每股收益在2012年達到4至4.5美元,之後則會更高。

然而事實是:自09年之後陶氏的每股盈利能力就未能再超過2.5美元:

Third Point認為,陶氏集團將經營重心向下游特殊化學品方向轉移是個根本性的錯誤。隨著頁岩氣時代的來臨,類似乙烯這樣的原材料價格越來越低,使得美國上游化學工業的競爭力也日漸增強。在這樣一個時間點離開上游產業鏈是相當不明智的舉動。

Loeb入股後希望陶氏能從根本改變現有的企業戰略,也就是像他之前所說的:拆分公司。而對於陶氏總裁Andrew Liveris來說,Loeb的提議似乎很對他的胃口。

事實上,在Liveris的執掌下陶氏集團已經開始了類似的行動。去年12月,陶氏宣佈計劃剝離或是打包出售旗下部分低收益資產,這些資產每年能為陶氏帶來50億美元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9%。

不過Loeb的計劃則更加瘋狂。在Third Point的提議中,陶氏應該剝離整個石化業務部門——要知道,這可是佔集團三分之二稅息前收入的主營部門!

當然,Loeb有他自己的理由:

在拆分之後,陶氏不僅能大幅削減開支,還能更專注於其核心業務。而那些低收益部門除了每年佔用集團大量的補貼款項外並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剝離他們則能為公司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要知道去年陶氏的息稅前總收入不過80億。

或許是Loeb的建議真的不錯——畢竟此前投資雅虎的案例中,Third Point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2011年購得了雅虎5.1%的股權,並開始推行改革,而現在雅虎的股價已經翻了一倍。

於是一些投資者開始向陶氏的最大股東美國資本集團建議,接納一個有些激進的投資人入股並向管理層施壓,對於現在的陶氏來說也許不是什麼壞事。不過和以往一樣,資本集團不會就其持有的資產作出任何評論。

Alembic環球資訊公司的分析師Hassan Ahmed表示:「陶氏公司的構成非常複雜,有相當一部分的部門處於變動中。我們很難確定剝離業務部門究竟能讓集團的經營狀況提升多少。」

「不過,陶氏的股價並沒有完全反應其增長潛力,有一部分新業務還未正式開展,比如和阿拉伯石油公司合作成立的Sadara合資公司,而Third Point的動作則也許能加速市場觀點的轉變。」他補充道。

「畢竟在企業領域,一個由零件組成的集合要比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更具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99

這樣的化學災難 其實台灣常常發生……

2014-08-11  TCW
 
 

 

「當時如果我去現場,會少死很多人,但是如果我去了,不是成為英雄、就是成為菩薩……。」一位中油員工,曾經親身經歷一九九八年北誼興業液態瓦斯爆炸重大工安意外。

那次因氣罐車疏忽引發的大爆炸,造成四位消防弟兄殉職、三十八人輕重傷,如此慘痛的經驗,他萬萬沒有想到,十六年後,高雄竟然發生了比當年更嚴重數十倍的氣體爆炸案。採訪時,他一度難過得說不出話來,為什麼眼睜睜發生的悲劇,卻無法得到教訓?他以自己的專業,呼籲國家成立專門的化學爆炸救災隊,他說,消防弟兄不應該再被犧牲。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告白:

深夜一通電話,趕赴災變現場前就聽到爆炸巨響,我知道一切都完了

七月三十一日當晚,我很早就睡了。半夜十一點五十分接到災變通知的電話,我穿好衣服準備趕到現場,沒想到就在出門的那一刻,驚天動地的劇烈爆炸聲音傳來,我知道一切都完了,這是比當年我經歷過那場北誼興業還要嚴重數十倍的爆炸案。

如果我早一點接到電話,一定會先衝到現場,憑我過去的經驗,化學氣體如丙烯在冒出來的時候,灑水是沒有用,最好的方式就是疏散;因為當丙烯這種比空氣重的氣體在下水道蔓延開來,那種爆炸是蒸氣雲爆炸(編按:是化學工廠最危險、破壞力最強的一種爆炸),這種火根本滅不掉的。

所以,如果我真的到現場,處理得好不好,我不敢講,好的話,死傷人數會降低;不好的話,我可能也是在現場,就走了。

我想,我不是成為英雄、就是成為菩薩,畢竟台灣這種文化背景,你怎麼去疏散,這是大問題嘛,老百姓會接受嗎?不會接受嘛!

長途管線工作很嚴謹,都有SOP本來是有救的事,變得這麼嚴重

這次的爆炸為什麼會這麼嚴重?重點就是丙烯洩漏太久了,從晚上八點多到十一點多,這段時間都沒有作為,而且又是長途管線,操作和管理部門要負很大的責任。

這個長途管線是一個很嚴謹的工作,今天我要送油給你,以我們的SOP(標準作業流程),十五分鐘送多少給對方,對方必須要核對。再來,一般在運送時,壓力是很平穩的,一旦有下降變化,就是很嚴重的事情,一定要馬上要追究原因,甚至只要壓力一下降,馬上有警報會提醒。

包括量的核對、壓力的核對,都是SOP流程,如果有一項兜不攏,就要馬上打專線電話過去跟對方核對。如果還是找不出原因,那是要做緊急處理,把兩邊輸送掛斷。你懂嗎?這是很嚴謹的工作。

從晚上八點多就發生壓力下降了,到十一點多為什麼一直都沒有進行處理的步驟,本來有救的事情最後變成這樣,這才是我心裡感到最痛苦的,你知道嗎?我不希望我的名字被暴露,但還是要為台灣社會講一些公道話。

至於為什麼氣體洩漏要進行管制?因為我們身邊有太多起火源了,包括你穿的衣服,如果不是純棉的,你的任何一個小摩擦都會是一個起火源的靜電;因為起火源實在太多了,所以在氣體還沒有爆之前,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管制,然後撤離。

為什麼我會說如果是管線破裂,有氣體溢出,第一時間判斷是什麼氣體很重要,因為判斷正確,才能用對方法救災。

就以七月初有一次高雄捷運工程施工挖到中油苯管線來說,那天捷運工程在衛武營附近打樁,結果打到管線,有石化氣體噴出來,剛開始大家不知道是什麼氣體,我本來在外面開會,接到通知就馬上跑到現場。

我一到現場,當時在場的人都說是乙烯外洩,我就跟他們講,以我的經驗當時聞到的就是苯!在確定是苯之後,就先把苯的管線關掉,然後就叫他們應變中心要疏散、要撤離,後來應變中心檢驗出來,果然是苯(編按:苯是有毒物質,如果人體吸入苯,輕則頭痛、顫抖,重則傷及中樞神經,出現嘔吐、神志模糊、昏迷,甚至死亡。),還好人員都已經先撤離了。

運送石化原料的車、船出事很多次,只是大家不知道

目前國內的救災體系,真的是多頭馬車,但最後就是變成沒人管。我舉一個例子,如果有一部毒性氣體的槽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洩漏意外,你看誰來管?我們政府單位八大部會,你看要怎麼管?

狀況是在高速公路上,毒性氣體的槽車外洩,但是沒有起火喔!好,發生在高速公路是誰管?交通部,對不對?至於毒性氣體是環保署負責;再來壓力容器是歸勞動部管;由於沒有起火,也不屬於消防隊職責,所以就變成沒人去救,甚至每個單位都派人去現場,卻不知道該聽誰指揮?

像這樣的化學災難,其實台灣常常在發生,不只是這次的高雄丙烯爆炸案,有時候是運送石化原料的車子、有時是船,發生過很多次,只是大家不知道,但這樣的化學災難,卻沒有專責的團隊。

為了台灣以後比較正向的發展,是不是應該比照國外,成立一個國家級的專家處理團隊,對台灣以後會有比較大的幫助,畢竟配備不足的消防弟兄們,不應該再成為犧牲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