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黑馬】拉勾網:用垂直細分顛覆平台巨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485.html作者:杜航
這些年網絡招聘爆髮式發展後,網絡招聘模式基本成熟,國內市場被幾大傳統招聘網站瓜分。雖然傳統招聘網站市場佔有率大,但是許多問題也日漸突顯。一方面,對於用戶,傳統招聘網站主體用戶群為大學生等工作經驗較少的人,而許多行業中擁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不能在這類網站滿足求職需求,此外信息冗長,缺乏針對性嚴重影響體驗度;另一方面,對於招聘企業,應聘者信息篩選過濾的不足,導致企業招人低效。
針對這些缺陷,網絡招聘衍伸出了新形式,一個是獵頭機構的誕生,還有一個,就是招聘市場細分。國內市場細分的招聘網站陸續出現,生物醫藥領域的丁香人才網,IT領域的海丁網,電子商務領域的派代,金融領域的金融圈,藍領技工普工群體的中勞網,畜牧領域的中國畜牧行業招聘網。雖然專業招聘網站良莠不齊,但市場細分成為未來趨勢。
涉及互聯網領域的細分招聘網站有一些,但要找一家業內形成品牌的,依然沒有。拉勾網正是在這種行業需求下出現的。「這個行業缺乏完全垂直於互聯網的招聘平台,那麼多人來找我們找人,其實我們可以幫他們去找人,在創業的階段,拿到A輪B輪C輪的企業他們依然是在創業期,這個招聘也是在做創業服務周邊,我希望這些企業能夠通過我們招到一些人,尤其我們孵化這些,我們搭一個線上平台,給他們做招聘,免費給孵化團隊招人,一個月推薦一次。」3W合夥人馬德龍對黑馬哥講述產生拉勾網的緣由。
作為垂直於互聯網的招聘網站,拉勾網有以下兩個特點。
首先是互聯網職位的專業細分。幾乎把互聯網領域所有的專業職位都囊括了。由於傳統的招聘網站往往不是專注某一行業,無法在互聯網領域做得太專,因此很多互聯網專業職位在傳統網站找不到細緻的職位劃分,往往會被諸如架構設計師、系統設計師等替代。馬德龍舉了個例子:比如我想找一個DBA(數據庫管理員Database Administrator的縮寫),壓根就找不到這個字段,沒有這個職位分類,我在這給你解決這些問題,我把互聯網最細微的職位都放在這了,你搜DBA,DBA的職位就出來了。
其次是為企業做背書。拉勾網要捨棄那些表面的企業介紹,而注重企業的老闆是誰;規模怎樣;經過幾輪融資;待遇如何這類最重要的信息,給求職者呈現一個真實的企業。除了拉勾網自建這個企業信息外,還將和第三方機構合作,為求職者提供最真實精準的公司信息,作為判斷公司未來前景的有力依據。靠譜的推薦,不靠譜的弱化甚至強烈建議不要投遞。
此外,黑馬哥再帶你看一個拉勾網有趣的細節設計——訂閱。
馬德龍這麼描述訂閱的:「如果你不願主動去投遞,還有一招,你可以訂閱這個職位,在這裡面可以關注你感興趣的職位,給未來做儲備,我會給每個職位都打上標籤,你可以從資料庫去篩選這些公司,選擇一些感興趣的,你可以設置我不要每天都給你投遞,只要設定每個禮拜我給你投遞一封郵件,或者微信告訴你,等有新的職位的時候,我會發現跟你需要的匹配度非常高,我就會給你發一封郵件,這時候你點了這個職位,你可以不用去投遞職位,我能夠讓招人的企業來主動聯繫你。通過郵件來解決求職者微妙的心態,同時解決了讓企業知道他要找的人在哪的問題,原來招聘的人誰看了我們的職位我都不知道。」
為什麼會出現訂閱這個設計呢?這需要從拉勾網定位的用戶群說起,雖然拉勾網定位在創業服務周邊,但初始創業團隊的招聘更多被作為一種創業基礎服務,而不是營收方向,這個精明的互聯網組織很清楚,這是個髒活累活。雖然創業團隊招聘需求擺在這裡,但是一直是個難題,初始創業團隊難以拿出資金招人,求職者也不願冒風險到一個薪資水平有限的創業團隊,這一塊到現在也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已經敗北的吹號網就是前車之鑑。所以拉勾網定位的用戶群是兩年到五年互聯網從業者。這些人有什麼特點?經過兩到五年的經驗積累,他們基本成長為行業裡的中高端人才,與此同時他們找工作有點被動,不太會去傳統幾大招聘網站投遞簡歷,而更希望能直接接觸HR或企業高層。這時候很明顯了,他們需要獵頭。雖然拉勾網是招聘網站,不是獵頭,但這個訂閱設計卻針對性很強地在為獵頭工作積累資源。醉翁之意不在酒?黑馬哥還不能妄下定論。
但是黑馬哥還是想說說,拉勾網到底有沒有戲?作為國內專注互聯網招聘的網站,拉勾網確實有其優勢所在。
首先,用戶體驗得到提升。職位細分與企業背書說到底,都是用戶體驗。傳統招聘網站雜亂冗長的信息得到精簡與梳理,用戶獲取信息變得更加精準高效。
其次,線下線上互為一體。3W咖啡館和活動為線下交流創造了條件,線上交流可以通過這個固定場所轉到線下進一步實現深入溝通,反過來,通過咖啡館和活動的宣傳推廣,又可以將線下交流引到線上平台,讓線下得到更大的資源。
其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3W本身就是個互聯網圈子,拉勾網作為圈子中的一個團隊,本身就更加瞭解用戶的需求,也更加瞭解招聘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這讓用戶找到心儀的企業、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都更具針對性。
最後,順應行業趨勢。網絡招聘模式基本成熟之後,未來的趨勢是市場細分,既可以是行業的細分,也可以是區域、從業經驗等的細分。垂直互聯網專業的拉勾網正是順勢而生。
一枚硬幣總有正反面,而拉勾網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拉勾網並沒有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作為現階段的核心特點——職位細分和企業背書根本無法形成實際意義的競爭壁壘。
其次,如何構建用戶粘性也是拉勾網亟待解決的問題。職位細分和企業背書還不足以讓用戶產生粘性,如何發揮互聯網圈子資源優勢,給用戶帶來獨到的有效資源,進一步提高用戶體驗,是形成用戶粘性的關鍵。
再者,市場佔領有難度。網絡招聘市場基本被幾大巨頭瓜分,拉勾網雖然專業性很強,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何況巨頭還沒死,在用戶已經形成一定使用習慣的狀態下,能否搶到市場,仍不明朗。
最後,行業模式固化。在這些年網絡招聘爆髮式發展後,形成了固化的行業模式,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拉勾網雖在用戶體驗上有所改進,但依然處在行業模式裡面,沒有顛覆式的創新,就難以有真正的活力。
拉勾網創始人馬德龍:上線1年,如何用30萬營銷費用做到互聯網業界人盡皆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6/144971.html
中國在線招聘市場,既有51、智聯這種傳統招聘網站,也有58、趕集發力低端招聘,主打互聯網垂直招聘的拉勾網,是這一市場的“奇葩”。上線1年,30萬營銷費用,卻做到互聯網業界人盡皆知。
拉勾快速獲取較好口碑的秘訣是什麽?在拉勾CEO馬德龍看來,最核心的是為用戶爭取利益,出身騰訊的馬德龍是如何一步步打造拉勾?
以下是拉勾CEO馬德龍口述:
“忽悠”徐小平代言拉勾
當年做3W咖啡的時候,每天會遇到N多創業朋友,他們與我交流的永恒話題就兩個:融資和招人。3W很容易幫創業者找到資本,但在招人方面比較為難。
後來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以3W在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力和線上資源,開始做在線招聘,幫助互聯網公司尋找最優質的人才。角度方面,我們更希望幫助互聯網的人才找到最好的職業規劃,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幫企業找到優質人才。
很多人一開始接觸拉勾,都是看到徐小平老師為拉勾代言的廣告,其實請徐老師代言的過程並不複雜。徐老師作為拉勾投資人,理所當然為我們站臺。記得開董事會時,我們忽悠徐老師拍一個祝福視頻,然後他就上套了,一不小心成為拉勾的形象代言人。
產品奇葩口號:面議你妹
先舉幾個例子,智聯招聘上有一家公司叫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他們招聘Java工程師,求職者看到“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第一反應大都是我才不去一個快遞公司做CRM。但拉勾把這個場景變為:美團網招聘Java工程師。用戶的感覺會完全不同。
從用戶角度來看,我們更想知道這家公司最知名的優勢是什麽,希望在第一時間獲得盡可能多、全面的信息。換一個視角看產品設計,呈現的邏輯就完全不同。
第二個案例,比如拉勾市場總監想找一個公關經理,通過朋友找到了你,聊完一次感覺挺好,這是一面。拉勾也覺得你不錯,說來見見CEO馬德龍吧,哥倆又聊了一次,非常合拍。最後,拉勾HRD與你進行三面。
第三次你來拉勾與HRD談薪資,我們對這個崗位的預算是月薪1.2W,希望你能幫拉勾做到一個更高的臺階。而你目前的月收入是2W,你心里鐵定很不爽,心想為什麽不能第一次就告訴我薪資範圍。所以,在拉勾的產品中,發布職位必須明確薪資,打出的口號就是:面議你妹!
總結下來,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思考他們的場景,每一次使用、每一個操作,都進入用戶的場景,專註用戶是怎麽想的,怎麽用的。
自曝騰訊4大產品妙招
以前我在騰訊做QQ的產品經理,學到了很多內部級的產品方法,在打造拉勾的過程中,真正運用做多的是以下4招:1、以用戶為中心;2、尋找產品的杠桿;3、場景化;4、偏執。
在互聯網行業,人才和企業是供給失衡的,人才的需求量遠遠大於其供給量。所以,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我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用戶端的產品服務中去,所有的市場資源都向用戶端傾斜,這時用戶會在拉勾聚集,企業自然而然來我們平臺招聘,這就是杠桿。3W是拉勾的杠桿,用戶是拉勾的杠桿,微信是拉勾的杠桿。
偏執,就是對產品細節、用戶端體驗的極致追求,始終追求就能獲得用戶的好口碑。同時,用戶的情感也會向你傾斜。
比如,拉勾最近在設計新版本,填寫註冊信息,其中一個界面是用戶註冊後填寫一些基本的信息,產品經理原來的文案是:請填寫你的基本信息。我覺得這個文案不太好,沒有情感,也沒有溫度。我和產品團隊討論了N個方案,差不多花了一天時間,最後確定的文案是:留給我們一些信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你。
我們覺得這個文案很贊,有情感、溫度,用戶會覺得被戳動。我們偏執地去優化它,就是為了獲得極致的用戶體驗。
上線1年做對3件事
拉勾上線已有1年,我認為在線招聘市場發生了3大變化:1、用戶的求職可以得到反饋;2、24小時內能得到極速入職反饋;3、資本市場開始關註招聘領域,很多熱錢湧入。前兩個變化是拉勾帶來的,最後一個,拉勾是導火索。
做企業過程中,會面臨無數的誘惑,需要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稍有不慎,就會偏離方向,且行且小心。回顧過去1年的發展,拉勾做對了3件事:1、聚焦;2、以用戶為中心的選擇;3、做輕模式,不做重模式。重模式是指招聘網站大量鋪銷售、全國開分站,然後殺雞取卵。
尋找杠桿,用戶是杠桿,把用戶當做屌絲的女神,你就是那個屌絲,以屌絲心態追到女神基本不可能,在什麽樣的狀態下爭取追到女神,你們就知道產品該用什麽樣的姿態服務用戶。這也是拉勾能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招聘市場中殺出重圍的秘訣。
在線招聘的兩大坑
正式上線之前,拉勾曾打算做“互聯網行業的LinkedIn”,後來發現是個坑,就沒有再碰。我們認為自己都做不好,別人做好的概率也幾乎為零。另外,做App也是個坑,因為用戶的使用場景在移動端上發生的頻率並不高,如果在移動端上大量鋪用戶渠道,最後仍被卸載,用戶再也不會回來。
3W咖啡創始人許單單曾披露過一個數據:拉勾總共的營銷費用是30萬。上線1年來,拉勾做到了在互聯網行業人盡皆知,我認為想要獲取口碑,最核心的是為用戶爭取利益,獲得用戶的情感共鳴。當然,產品首先要好。另外,做產品必須學會描述自己,在用戶存在的地方描述自己。
拉勾商業模式:幹掉獵頭
廣告的商業模式,都會由展示計費向效果付費升級。對於招聘而言,原來推送信息廣告的模式是舊的模式,新模式應該是按照入職收費。拉勾會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的心願就是:走獵頭的路,讓獵頭無路可走。
相比獵頭,我們的優勢在於:1、系統服務的低成本。拉勾是一個系統,服務起來能夠批量化;獵頭是人工的,成本當然不同;拉勾招聘一個人收2000,獵頭最少拿20000。
2、垂直服務的專業性。拉勾能更精準地知道行業情況,快速響應,就算一個小的專業或者行業出來,拉勾都能快速響應。
3、可選擇多。拉勾平臺上的職位量和企業量,遠遠大於獵頭。求職者上拉勾,面對幾十萬的機會,適合他的至少得有幾千個,但他最多只能維護幾個獵頭而已。
4、給用戶的是情感化的產品。拉勾的產品設計是有情感的,偏執地為用戶服務,會讓用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專訪拉勾網團隊:互聯網招聘網站,上線一年憑什麽估值過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09865.html

毫無疑問,拉勾網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招聘人才的必爭之地。而從項目立項時估值不足千萬,到現在整體估值8億人民幣左右,拉勾網一年時間,已經在互聯網行業人盡皆知,他們到底戳對了什麽痛點?
悉,互聯網垂直招聘網站拉勾網(www.lagou.com)今天會正式宣布B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跟投共計2500萬美金。從去年7月上線,截止今年7月,已有超過20000多家互聯網公司入駐拉勾網,既包括了BAT等大牌公司,也有錘子科技、小米、美團等高速成長的黑馬公司,覆蓋包括移動互聯網、電商、遊戲、O2O等多個互聯網細分領域。
毫無疑問,拉勾網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招聘人才的必爭之地。而從項目立項時估值不足千萬,到現在整體估值8億人民幣左右,拉勾網一年時間,已經在互聯網行業人盡皆知,他們到底戳對了什麽痛點?

找對合夥人:有底線的“分歧”是創業團隊的靈魂
拉勾管理團隊是典型的鐵三角:許單單、馬德龍、鮑艾樂(Ella),許單單是董事長,把握大局;馬德龍擔任CEO,負責產品和團隊管理;Ella作為聯合創始人,負責市場和一些運營工作。他們之前都在騰訊工作過,後來由於籌辦3W咖啡聚在一起。3W咖啡成立後,由一個14人的執委會團隊來打理,但慢慢的其他人來的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了他們3個人。馬德龍說這是“剩者為王”。他們3人開始也是兼職,後來大家覺得這件事值得放手一搏,陸續開始全職投入。
團隊老大許單單是偏冷靜的人,對於人際關系有著自己深刻的認識,但很多時候是根據自己喜好來打交道,不喜歡的時候更多是一個人默默的坐在一邊。在這中間,許單單因為工作需要去了美國,只剩下馬德龍和Ella來打理咖啡館。馬德龍屬於樂天派,開放樂觀,人很靈活,“只要確定了目標,我就會通過各種方式都可以完成。”而Ella屬於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從小就是那種“考了第三要求自己下次必須考第一”的人,她形容自己“先天就有一種危機感和焦慮感”,這種感覺一直促使著自己不安於現狀,一直朝著前方拼命奔跑。她習慣事情按照計劃一步步實現,擅長和各種人打交道,但是喜歡“以自己的方式來達到目標”。馬德龍形容她“一旦決定,很難擰過來”,但最後大家往往都能達成一致。
在Ella看來,三個人搭檔的團隊是最穩定的,如果是兩個人合夥,意見不一時,可能就掰了,但是三個人就極大的規避了這個問題。當其中兩個人意見不和時,起碼另外一個人可以調和。同時三個人有不同的擅長領域:許單單善於整合資源、馬德龍擅長產品和設計、Ella精於市場和運營。三個模塊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高效的團隊。
某種意義上,“分歧”是這個創業團隊的靈魂所在,正體現了三個人強勢互補的地方。
但是,這不代表彼此之間沒有分歧甚至爭吵。在開咖啡館的時候,因為不同的見解,馬德龍和Ella吵架後,分開坐兩張桌子,背對背誰都不理誰。曾經有一次,許單單和Ella因為對於公司發展不能達成一致時,吵得特別厲害,以至於Ella說自己“情緒幾乎失控,覺得這簡直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情”,但是最後,在樂觀的馬德龍的調停下,他們還是達成了一致。
在拉勾創業過程中,不管有多麽大的分歧,即使在公司現金流最緊張的時候,團隊默認的底線從沒有被打破過:“不管怎麽爭吵,也不會提出要離開,大家一定要把這件事做下去;即使意見再不一致,也不會有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擅自行動;最後實在不能達成一致,就讓老大拍板。”馬德龍說,“合夥這事就像婚姻一樣,不過怎麽樣,日子一定要過下去,決不能一賭氣提離婚。”
在馬德龍看來,之前發生在創業圈里的“泡面吧事件”,開了一個相當惡劣的先例。(註:泡面吧兩個合夥人之間為了爭奪股權和老大位子,不惜刪除代碼,攪黃了A輪融資,最終散夥的事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犧牲整個團隊、犧牲用戶、犧牲投資者等所有人的利益。“這絕對是不能容忍的!”
有溫度的服務:這才是招聘真正的核心
拉勾網之所以快速崛起,和其一直秉承的以用戶為中心的策略離不開。長期壟斷國內招聘市場的51 job、智聯等傳統網站,他們服務的核心永遠是企業,因為企業是他們的收入來源。從拉勾網建立的第一天開始,馬德龍就要求所有產品的設計和服務都是圍繞著求職者來展開的,這徹底的顛覆了傳統招聘的遊戲規則。
網絡招聘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是件冷冰冰的事情,但是拉勾網卻賦予了它溫度和情感。今年上半年,騰訊正式宣布撤銷電商控股公司,調整和裁撤了部門和員工,拉勾第一個打出廣告,聯合包括阿里、唯品會和1號店等電商巨頭,幫助離開的人選擇更合適的去向。今年下半年,微軟裁撤中國區諾基亞數千名員工,拉勾發起了“每個人青春中都有一部諾基亞,請為諾基亞點贊”的活動,迅速幫助離職的人入職到小米、錘子科技等公司。整個活動獲得了巨大成功,光是微信轉發量就達到了近10萬人。拉勾帶給求職者的不僅僅是再就業機會,而是用行動告訴求職者:拉勾與你們同在!
拉勾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企業用戶付費,按企業招聘不同崗位、不同月薪進行收費。目前使用拉勾的企業達數萬家,拉勾為其中一部分提供收費服務,其中包括360等知名公司。但拉勾和其它傳統招聘網站最大的不同是:向企業收錢,但是給用戶做產品。馬德龍覺得這是一件很酷的事,“除了360,沒有別的商業模式是這樣子。他們都是給誰做產品,就向誰收錢。”

“得罪”巨頭:強勢下架京東的全部職位
但即使是付了錢,即使你是行業巨頭,在拉勾網,如果不按規則來辦,都會被下架,停止服務。電商巨頭京東的招聘信息就曾被兩次下架過,“我們對企業很強勢。我們保護用戶的利益,因為在這個行業,信息是失衡的,優秀人才是極度稀缺的,我們保護求職者的利益,其實也是在保護企業。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找到更好的人才。”馬德龍說。
在拉勾上,為了保護求職者的利益,崗位薪水是必須要標註的,但京東在招聘時,包括前臺、開發工程師等十幾個職業,剛開始薪水全都是1k,拉勾聯系了京東,要求對方進行處理。但拉勾的工作人員很快發現,京東把所有人的薪水都改成了10-15K。對於這種無視規則的行為,拉勾直接將京東的職位下架了,以至於後來京東的高管找馬德龍交涉,但直到對方按照規則完善後,職位才重新上架。
同時,拉勾網為了保護求職者的信息安全和隱私,硬性規定只有求職者自己才能給企業發簡歷。在拉勾上,是求職者和企業方一對一直接聯系。這就有效的杜絕了第三方獲取求職者個人信息的風險。但是,對於企業,拉勾卻要求信息盡可能詳細的披露,接近透明化。比如說,拉勾網上的很多企業,外界知道的名字和工商註冊的名字不是一樣的,比如360幾乎人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傳統網站用的都是企業工商註冊的名字,這就導致求職者看到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會極大影響求職和招聘的效率。拉勾會強制性要求招聘公司使用外界皆知的名字。
除此之外,招聘公司的主頁、產品、發展階段等資料會被列出來,比如360的公司資料里就顯示其美國上市公司,CEO是周鴻祎,他的個人資料、工作經歷,求職者還可以一鍵查看他的微博,同時還有關於360的相關報道“360大萌妹子首度集體告白”。幫助求職者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招聘公司,求職者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網頁,而是帶著豐富元素和色彩的立體信息,同時也是對招聘公司一次很生動的宣傳。
騰訊系的產品經:極致體驗是留住用戶的唯一方法
在拉勾網,馬德龍是最大的產品經理,整個產品團隊由他直接帶領。這個上升星座是處女座的CEO對於產品的挑剔到了苛刻的程度。在這一點上,他和他崇拜的偶像、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有驚人的一致性。羅永浩經常念叨“這還不夠”,在錘子手機上會因為一個小的動畫效果修改上百次。馬德龍會因為推敲一兩句寥寥數語的簡單的提示而修改幾十遍。
馬德龍說自己做產品的體會就是:“看似無比性感的功能,做出來後反應卻一般。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功能,投入使用後卻無比性感”。2013年年底,拉勾網聯合百度、騰訊等10家公司舉行了一個急速入職活動,招聘公司必須在當天給求職者答複。活動持續了一周,帶來了拉勾的第一個增長的引爆點,整體數據增長了數倍。這件事給了拉勾團隊極大的啟發:必須加快企業HR的反應速度,盡可能縮短求職者的跳槽窗口期,降低求職者等待的焦慮感,這可以極大改善用戶的體驗。
在電商行業,曾經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功能,但是帶用戶帶來了質變的極佳體驗:用戶購物後,可以在網站或者手機上可以看到物流的整個過程,讓用戶全程掌握。拉勾網把這種全程透明的概念引入到了原本封閉暗箱的招聘流程中:用戶的簡歷有沒有被HR收到,有沒有被HR看過,HR現在是什麽樣的狀態,要不要約求職者面試,什麽時間面試等等。用戶可以快速、全程收到拉勾微信信息提示。
在這個功能上線不久,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拉勾團隊在拉勾網上招聘設計師。有天晚上12點多有人投簡歷,馬德龍剛好沒睡,看對方在音悅臺做過,覺得簡歷不錯,於是馬上回複對方:“明天十二點半一起午餐。如果時間有變,你可以隨時聯系我,我的電話是多少多少”。對方沒想到會這麽快收到回複,他有些不敢相信,想電話確認下,但又特別糾結,如果是系統發的,這麽晚聯系會打擾到對方;如果是人工發的,現在為這個事聯系,會讓人覺得自己很磨嘰。所以他一晚沒睡好,一直忍到第二天九點,打電話給馬德龍,確認後無比震驚。現在,他已經是拉勾團隊中非常出色的一名設計師。
類似的功能和細節在拉勾產品上還有很多,但是馬德龍覺得,產品的體驗是沒有盡頭的,只有不斷的優化,給用戶帶去極致的體驗才是留住用戶的唯一方法。
(編輯:余佳瑩)
前拉勾網聯合創始人和你聊聊產品與創業啟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04/153077.shtml
導讀 : 許光運,大名創始人&CEO,前拉勾網聯合創始人,開發者平臺Codefollow創始人,曾擔任百度、58同城高級技術經理。後開始全新的創業歷程。
本文為前拉勾網聯合創始人許光運對於產品和創業的理解和分享。
以下為其口述內容:
大家好,我是許光運。在互聯網行業闖蕩了十年有余。早年在百度負責搜索平臺,然後去了58同城,再往後便出來創業,與馬德龍合作了拉勾網。一年多的時間,將拉勾網從0做到了B輪融資。如今,因為對另外一個更感興趣的領域思考得比較久也比較深入,所以,我單獨出來搞了一個創業項目。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下這些年來做產品的一些經驗。不敢妄談有多大用處,但不有人說過嘛,“經驗使你在第二次犯相同錯誤時及時發現”,如果我的經驗能為在座的各位起到這個作用,我便很高興了。
其實在進入互聯網行業之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室內裝修。剛畢業一窮二白的,身邊有人做裝修,我看到裝修門檻低且很賺錢,那就幹唄!還好的是,我覺得我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不熟悉行業,那就先從裝修小工做起;人家說我不像一個幹活的人,我就把工服弄得和其他人一樣臟,然後像模像樣地去做。大約兩個多月吧,對裝修行業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我便開始承包工程。嗯,就是你們熟悉的“工長”。可別小瞧了工長這個“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所有裝修事項全靠工長串聯起來,比如說你要去找活、找工人、買材料、給人家裝好、去催款收款,出了問題你還要協調工人去維修等等等等。
有人可能要問,談這個和互聯網八竿子打不著的經歷有什麽用?其實,這還真與互聯網相通之處,就是大家都在談的“切入”。當時因為我從事裝修時間不長,更無一技傍身,急於找到一個突破之處。通過觀察了解,我發現噴漆這門看似簡單的技術,卻沒幾個人能做好。於是,我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潛心研究。到後來,我比這個行業95%的人做的都好,也為自己在行業立足積累了專業資本。現在做互聯網更是這個套路,除非你是土豪,可以高舉高打,否則,你一定要找到一個小而銳的點,先做好一款產品,然後直起平鋪。
一款產品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特質?
這是每個創業者或者做項目的人在立項之前都會思考的問題,甚至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無數次去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
第一,強需求。這是最核心的第一點,但往往很難去把控。舉個栗子:有個朋友做兒童教育的產品。因為中國孩子普遍當眾表達的能力比較弱,所有他要做一個提高孩子當眾表達能力的項目。在做需求調研時,很多家長都反映這點很需要,但當產品做出來時,帶孩子做這方面培養的家長卻很少。反思問題出在哪里?我們發現:每個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一定的,而他要為孩子做的事情卻是很多的,他要給這些事情排個序,那麽你的這個需求在他的排序中位置就很重要了。如果排的比較靠後,超過他所能花的時間,那就是個偽需求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能絕對地看一個需求,而是要將它相對化,放在一個相對的場景中看,這樣就更容易看清到底是強需求、弱需求,還是偽需求。
第二,體驗好。良好的產品體驗能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易推廣,運營屬性強。這就隱含著另一層因素,產品用戶要相對集中。如果你的用戶很分散,必定會推高你的推廣成本,以至於造成項目的失敗。
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在開發產品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我個人認為大概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點,了解現有競品的產品模式和內在邏輯。了解產品模式的好處是避免重新發明車輪。而且,在了解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獲得一些靈感和啟發。這其中,內在邏輯往往會被很多人忽略。內在邏輯是指競品做交互、做文案、做UI時遵循的原則和思路,只有深入了解這些,你後期的調整優化才能遊刃有余。否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copy過來,對你的長遠發展會很不利。
第二點,找準產品的定位和調性。首先找準核心用戶群去定位產品,比如說做老年人產品和文藝青年的產品的定位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不管是產品的入口、UI、交互、內在的業務邏輯、用戶使用習慣,都會有非常大的差距。調性因人而異,一般大的方向不會出問題,但細節方面大家的側重點可能會不太一樣,比如說我做拉勾網的時候,對產品的定位就是:做一個豬腦子都能用的產品。意思是我的產品要足夠簡單、易用,那麽在產品的設計上,包括頁面字體、顏色、間距、給人的整體感受、交互以及文案都要符合簡單的原則。這樣一個豬腦子都能用的產品,對文藝青年來說可能用起來就沒那麽爽,但沒有關系,只要定位清楚後,大的方向就不會錯,下面做得好不好就要看你的功力了。
第三點,產品的入口要淺,簡單直接。最好讓用戶覺得什麽都不用做,自己的需求就得到了滿足。我以前見過一款產品,也是和招聘相關的一款手機產品,它的核心業務需求的邏輯在我看來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當我發現要得到很好的產品體驗需要交互好幾次時,我就斷言這款產品註定失敗,但這個產品經理可以挖過來用。因為對用戶來說,他沒有那麽多耐心操作五六步找到他要的需求。所以說,入口問題需要被產品經理們重視起來。
第四點,文案要性感,交互要簡單。我個人把文案分為三個層級:首先要說清楚事情,其次表達要足夠簡單,最後要有趣、夠吸引人,這就是所謂的文案性感。所謂交互足夠簡單,就是減少用戶操作的步數,不斷地追求更簡單。如果不是足夠大的交互平臺,我不建議去創造一些新的交互習慣,因為那樣用戶需要花很長時間適應,而你一定會付出很大的成本代價。
第五點,核心功能要足夠突出。用戶一進來就能看到他需要的核心功能,而不需要花時間去找。
第六點是易分享、易傳播。
最後一點,產品的核心價值點要做足用戶體驗。一款產品如果精益求精的話,就會浪費很長時間,如果不精益求精,產品就可能會非常粗糙,這之間要怎麽平衡?我的意見是,如果你沒有足夠時間去做產品打磨時,你就去找你的產品核心價值點,核心的交互流程,在這些地方猛下功夫。遵循二八原則,去做80%用戶都會有的需求!
產品就兩件事情,一是做產品,二是做運營
中國作家首富郭敬明說,其實我只比其他作家多做了一件事情,我不但釀了一壇好酒,我還把酒從巷子里搬出來了。其實把酒從巷子里搬出來,對做產品來說就是運營。無論我們做出一個多麽牛逼的產品,如果消費者不知道,都白搭!
那麽具體又如何具體怎麽去做,有以下兩點。
第一,在產品的使用場景下去傳播。比如滴滴打車,用完打車的同時會給你紅包,你隨手就能把紅包分享到朋友圈。你別小看這個動作,它對滴滴打車這個APP產生了非常大的價值,塑造了很人性化的品牌價值,而且每個用戶都在幫滴滴打車做運營,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
第二,充分利用好產品的自運營屬性。產品在設計時就要考慮運營,即所謂的“產品即運營”。我以前設計過一個約大牛的功能,比如說我想見小米的運營總監,而我根本不知道他是誰,那我就在APP上寫“我想見小米的運營總監(XX)”,如果我想快速達到目的怎麽做,我就會把這句話分享到朋友圈。你要給用戶制造一個場景,讓他們自己去找輪椅,你要讓他感覺到你們的利益是綁定在一起的。另外你的產品中要有能夠分享核心價值點的載體,讓用戶能一鍵分享出去。
當產品基本成型,如何快速叠代把產品做得更好?
第一,在做前期設計時,要具有前瞻性,把未來有可能去做的東西盡量想清楚。
第二,盡量不要改變產品大的架構,如果要做大的架構的調整,肯定就不利於產品的快速叠代了。
第三,平衡產品的優先級跟開發設計成本的關系。
第四,產品的設計要得到所有產品參與人員的認可。這要求產品經理的說服能力足夠強,你要讓所有的產品參與人員認可支持你,這樣大家才能披星戴月地完成產品需求。
最後,遵循二八法則,滿足80%用戶的需求。你要判斷哪些功能的投產出比更高,更值得去做。
如何應對複制,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很多創業者都問過我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別人複制你的產品,要怎麽應對?怎麽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呢?別人想要複制你,說明你的產品足夠好,你是攔也攔不住的。你只有讓你的產品持續保持高速運轉,讓別人一直追不上你。具體怎麽做呢?
一、持續保持產品的創新性。
二、持續保持運營的優勢。
三、持續保持產品的技術領先性,非技術驅動型的不談。
在中國,最重要的護城河就是基於以上幾點建立起來的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
創業唯堅
我曾經是拉勾網的聯合創始人,後面離開了拉勾。我很感謝我的合夥人,在那段經歷里,我個人成長了很多。拉勾網的經歷帶給我的啟示有以下幾點,希望能夠幫助到正走在創業路上的朋友。
一、創業要有韌性
創業里面的坑實在太多,比你我能想象的多得多,需要你有韌性地去面對處理,堅持到底。所以,那本書說創業維艱,我說“創業唯堅”。
二、創業者要有樂觀的性格。
創業真的是一件苦逼的事情,如果你不夠樂觀,就很容易被壓垮。
三、團隊要保持高效旺盛的戰鬥力。
四、小步快跑。
意思是你做任何東西不要指望一次性做得非常完美,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認為完美了,拋給用戶時又會發現很多問題。所以“小步快跑”更適合創業公司。
五、對產品的用戶始終有敬畏之心,用戶永遠是上帝。
六、團隊的核心人物配置要盡量能力互補。
七、保持饑渴感,保持狼性。當大家都很努力時,就看誰更努力了。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許光運,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拉勾網聯合創始人鮑艾樂: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全世界就找到了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8/163820.shtml
拉勾網聯合創始人鮑艾樂: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全世界就找到了你!
四郎
我們有很多方式去找初心,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世界外面有什麽,對你來說不是特別的重要,最關鍵你自己是誰,如果你能找到你自己是誰,其實整個世界都會找到你。
口述 | 鮑艾樂
編輯 | 四郎
《創業家-至美季》是一檔周播演說類節目,由創業黑馬和OPPO共同推出。節目邀請了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拉勾聯合創始人鮑艾樂、洛可可/洛客創始人賈偉、悅跑圈創始人梁峰、小紅唇創始人姜誌熹、火辣健身的創始人徐威特等年輕一代明星創業家,用TED的方式,講述了他們用創新的技術、服務和商業模式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創業初心。

本期主人公是拉勾聯合創始人鮑艾樂,讓我們來聽聽她找到自己的故事: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關於每個人找到自己的故事。
講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問一下在座的人,你們今天都在北京工作、生活,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在北京買房子了?能舉一下手嗎?看到了,不是很多。為什麽會問這個話題呢?因為最近朋友圈有些文章很火,在討論逃離北上廣,以及逃離北上廣的原因,很多媒體就把矛頭指向了房價。
看到這些熱貼後,我跟行業里的人講。四年前,我們開始做拉勾網的時候,做過一個行業調研,互聯網行業的用戶跳槽的周期是多長時間?結論是18-24個月。我們當時認為這個頻率是非常高的。今年我們再次做了同樣的調研,發現用戶跳槽周期縮短到了大概17個月。我問同事們,你們知道時間縮短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嗎?有可能就是房價,因為大家的生存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曾經我有一個下屬,現在他是一個遊戲創業公司的CEO。他當時從我這兒離職的時候,我很心痛,問他為什麽想要離職?他說,我要成為牛逼的有錢人。
聽到這句話,我當時就笑了。我非常理解,這是大部分人在職場中都追求的東西:你要很牛逼,這意味著你要變成一個專業的人,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你要成為有錢人,意味著你的工作能給你帶來很好的財務回報。我覺得這樣的要求一點都不高。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通過什麽樣的途徑,或者什麽樣的路徑,能夠真正幫助你實現這樣的目標呢?跳槽能幫著實現這樣的目標嗎?不一定!
雖然我是做幫年輕人找工作,幫企業找人的,我覺得大家不要隨便跳槽。那什麽樣的方式能夠幫你找到自己呢?幫你實現這個所謂成為牛逼有錢人這樣的個人目標呢?晚點再跟大家總結。
我先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
我是2005年加入互聯網行業的,工作過兩家公司,一家是騰訊,一家是搜狐。
在我工作的第四年,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職場焦慮。我相信,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要求的人,可能都會面臨這樣的階段。當時公司的平臺很好,我的工作很開心,團隊也很好,但心里有隱隱的不安全感,總想知道自己的未來長什麽樣子。
我說,實在不行就停下來,全職念個MBA,去矽谷看一看更大的世界,這樣也許能更好找到自己的未來。

我準備去斯坦福的申請文書,有個題目:對你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麽?當時我非常糾結,在那個年紀,我真的不知道怎麽回答。
我參加了一個斯坦福校友的活動,有校友說,自己之前做過一家小創業公司,他說,你一旦開始創業,就像騎上了一只奔騰的老虎,你會非常痛苦,但是你不能下來,你要學會駕馭這只老虎。
這是我對創業最早的認知,非常震撼。
我當時想,有這樣經歷的人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我一直在讀書,在公司里按部就班地工作,可能我對這個世界很多的感知是沒有這麽豐富的。
正好我原來在騰訊工作的同事說,我們弄一個咖啡館吧?這就是後來總理去過的那家3W咖啡,我義無反顧地投入進去,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個事情上。很多人不理解,這個事情剛開始看起來不是特別靠譜,好象也沒有明確的產品和財務回報,你為什麽要投入進去?我說,因為我要找自己啊。當我能夠體驗到一個創業公司發展過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找自己的過程。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我們做了3W咖啡,又在2013年做了拉勾網,這兩家公司都還發展的不錯,這兩家公司也讓我慢慢的找到了自己。
在3W咖啡做到第二年,我決定不出國念書了。我跟我的合夥人講,創業就是一所最好的商學院,每個人都應該投身其中,如果你足夠投入,會慢慢地趨近於自己心目中的完美。
這是我的故事,我也曾經在職場很焦慮,也曾經特別想要找到完美的狀態,但這個完美的狀態其實是在我後來主動的投入到創業當中,主動尋求新的人生體驗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完成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棒的體驗。
隨著(後來)我們做拉勾網,我自己也陷入到非常忙碌、焦頭爛額的狀態,這時候我又有一個新的體驗,我發現,其實一家公司就像一個人一樣,也是有人格的。拉勾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呢?有兩個小故事:
2014年,一個天津的用戶用拉勾找工作。有一天晚上,他坐在馬桶上投了一個簡歷,還沒有起身的時候,收到了CEO給他的回複,讓他第二天到一個地方去面試。他當時非常震驚,說,這絕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系統的機器人自動回複。第二天,他去了這家公司面試,見到了給他發消息的CEO,這個老板告訴他,那條消息是我發給你的。

2015年,有家公司是做(共享)大巴業務的。隨著行業的發展,這家公司被滴滴兼並掉了,公司的幾十名員工面臨著失業的狀況。這時,HR非常細心地收集了所有要裁員員工的簡歷,並在簡歷上細心地做了標註,寫了每個人的優點,做了一個壓縮文檔,在網上四處求救,說,你們誰家有招聘的需求,我這里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小夥伴,你們要不要接收?
這讓我非常感動。我大概半夜在微信上知道的這個消息。當時我們做了一個決定,要讓這家公司所有被裁的小夥伴妥善地被安置。第二天,我們向整個互聯網發出號召:如果有招聘的需求,可以邀請這家公司的員工去面試,給他們一個機會。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溫暖的故事。
因為一個與眾不同的HR,多做了一點事情,也因為拉勾,這件事情後來變得非常火爆,這間公司的創始人和HR,被很多媒體關註。
創業浪潮當中,公司被兼並掉,或者在資本寒冬里有一些公司裁員,這樣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這樣的事情其實構成了這個行業的點點滴滴,拉勾在其中一直是一個深度的參與者,活躍的推動者。
在這個過程中,拉勾就找到了自己的個性,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也找到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完美境界。
這是關於我和我公司的故事。
最後,我想再分享一個去年發生的故事。拉勾做了一個自由職業者平臺大鯤,我認識了一個非常好玩的人,他是之前微軟的設計師,叫朱宏。2015年的時候,他做了一個決定,辭掉了工作,帶著僅有的積蓄去國外旅行,開始寫小說。

大家一定很好奇,這樣的人辭了工作,過了一年,活得怎麽樣啊,他還有積蓄嗎?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他會賣一些自己家里用不著的電子產品。
2016年過後,他跟我講了一句話,“我可能這輩子再也不會回到公司去工作了”。
我問他,為什麽?他說,當我真的做了一年完整的自由職業者之後,我發現,我的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自律,我只有通過自律才能按時地完成我的寫作計劃。
現在,他的小說被影視公司買走了版權,他也成為多家公司設計部門的顧問,找到了自己職業道路一個新的方向。
我通過這些故事想跟大家說什麽呢?其實找初心的方式和找到自己的方式有非常多的途徑。有的人是通過不停地跳槽,這是很流行的方式;有的人是通過堅持做一件事情,有的人可能是通過創業。
我們有很多方式去找初心,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世界外面有什麽,對你來說不是特別的重要,最關鍵你自己是誰,如果你能找到你自己是誰,其實整個世界都會找到你。
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四郎,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拉勾網
鮑艾樂
創業家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