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選邊站效應 加快大廠恆大

2010-03-15 商業周刊





過完年,中國沸沸揚揚的缺工問 題,讓鴻海股價跌破一百三十元。為了捍衛股價,鴻海罕見的寄出新聞稿,強調「本集團並無缺工問題」,還主動整理中國的新聞,全是關於富士康在中國招工「人 多爆棚」的報導。

富士康現場:登記人潮塞爆招工會場 為揭開招工真相,本刊記者實地走訪深圳,並獨家深入富士康龍華廠區。

三 月二日上午八點半,深圳市龍華鎮東環二路上的富士康普工招募處前,排滿了登記當普工的人潮,隊伍擠到馬路上,原先的六線道,只剩下四線道能讓車輛通行。

當 地台商告訴我們,這個盛況至少已持續一星期。來自江西的工人鍾明芳說,「我(清晨)三點就來排了,因為前一天五點來,沒排到,所以我整晚不敢睡。」負責招 募普工的富士康陸幹蘇文華說,這幾天,每天平均有八千人來登記報名,元宵節後的第一天最多,超過一萬二千人,因為作業趕不及,每天只能有五千多人完成報 名。

「看得我們都眼紅了,」一位每天上班都會經過東環二路的台商,帶著嫉妒的語氣說,「(工人)都被他們(富士康)給吸走了。」

小 廠現場:一整天只有兩個人上門 距深圳龍華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東莞市黃江鎮,同樣是台商聚集的製造重鎮,卻是截然不同的場景。

矽谷電子, 一家生產液晶面板後段模組的工廠,在面寬將近一百公尺的廠區前,一名警衛坐在長桌前打呵欠,背後掛著一張紅色布條,寫著「熱烈歡迎新舊員工」,卻見不到半 個工人,警衛告訴我們,「都已經下午兩點了,只有兩個人靠過來問缺什麼工。」

他還說,連間接人員(行政人員)都上產線了,因為實在缺人,才 會由他出來招人。矽谷電子不是特例,在東莞黃江鎮,我們碰到的每位台商,都大受缺工之苦。

大廠搶人:祭出優渥福利吸引員工 根據富士康說法,從年初四開始到現在,已經招了三萬多人,富士康龍華廠行政總經理暨商務長李金明指出,今年富士康龍華加觀瀾兩廠區總計要招募五萬人,以目 前的招募進度來看,預計這星期就會停止大規模的招募活動。

工人荒,似乎在富士康身上見不到任何影響,為什麼?說穿了,就是以利誘人,儘管富 士康開出的基本工資不過人民幣九百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二百元),比一些已喊出人民幣一千二百元的小廠還低,但若論整體福利,富士康的確較優。

「我 敢說,我們(指富士康)的運動場,是全深圳最好的,」李金明說。而且,這裡有全亞洲最大的中央廚房,每餐最高可供應六萬份餐點;廠區內有醫院,每年花費人 民幣三千多萬元供員工免費體檢,花人民幣七千多萬元為員工免費洗衣,還找台商進工廠提供洗碗服務。去年又投資人民幣四百萬元,購買五輛機場接駁巴士,供員 工免費乘坐;今年又砸人民幣三億七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十七億元)買下八百七十戶套房,分配給在富士康工作達一定年資且績效良好的員工;員工若在IE學院 (鴻海的企業大學)就學,還能取得中國官方認可學歷。

更重要的是,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富士康與工會簽訂「工資協商及工資增長集體合同」, 符合資格的員工,每年平均加薪幅度不低於三% 。

相較於其他工廠今年因招不到人,開始以介紹費吸引普工,富士康自去年初就已啟動介紹機制, 工會估計,去年有超過三萬人是經員工推薦而進入富士康的,「富士康在深圳有四十萬人,每個人回老家說一句,人自然就來了。」李金明說。

小廠 搶人:直接到學校「包下」學生工 再回頭看小廠,由於正式工不足,「現在五千到一萬人這種不大不小的廠,已經很普遍在用學生工。」

位在深 圳的一家電源供應器廠的台幹指出,招不到一般民工,他們只能直接進入學校,把準畢業生「包下來」。然而,近來學校「跳票」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因為往往 有別人出更高的價錢來搶。」

除了比價錢,小廠的人力資源部門還得全國跑透透。谷崧精密工業總經理張文桐就說,從廣西、四川、湖南、湖北到河 北,他們都跑遍了,只要學校肯給人,即使一百個、兩百個也要!「這樣比較有效,還可以省去給人力仲介的費用。」

現在,有的小廠的學生工比 率,已經高達四○%。當地台商說,因為缺工,往往人進來,只訓練三天就得上線,若是學生工,工作的品質可能更不穩定,「可是沒辦法啊,若人力無法把產線撐 起來,會影響產量。」這位台商的語氣充滿無奈。

大廠因應:移往成本更低的內陸 隨著一胎化、中國開發內陸、產業轉型等結構性的轉變,過去利用中國廉價勞力的台灣科技製造業者明白,缺工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大廠如鴻海從二○○七 年開始,把製造基地往內陸移動,就是為了掌握更多勞力來源,降低勞動成本。

緯創產品企畫暨新技術開發總監莊詔仁指出,未來五年內,中國大陸 絕對仍是筆記型電腦製造最重要的據點,換句話說,不論越南或印度,都還無法立即取代中國。但由於緯創無法仿效鴻海或廣達,在重慶從頭開始建立供應鏈,所以 選擇在距離昆山車程兩個小時的泰州設新廠,「泰州過去也是人口輸出的地方啊,可是現在我們成為當地最大廠,勞工就會留在當地了。」這麼一來,不僅找到工, 也能得到來自昆山供應商的材料。莊詔仁也強調,「蓋廠我們已經很有經驗了。」雖然現在沒有跟著其他系統廠到更內陸的地方,但等到當地環境成熟,屆時再來蓋 新廠,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小廠因應:轉型自動化降低人工依賴 反觀小廠,就沒能那麼瀟灑。一位印刷電路板廠的台幹就說,「他們系統廠,不需要無塵室就能做了;我們零組件廠要通過環評、要安裝無塵室,還得考慮台幹、陸 幹願不願意跟進去。」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也認為,「不能缺工就淨往內陸搬,那沒完沒了。」認知到缺工問題免不了,新普從數年前就開始投入自動 化設備的研發,降低對人工的依賴,而這也是其他零組件廠異口同聲的答案。

人力成本高的被動元件產業,有更迫切的轉型需求。美磊董事長蔡茂禎 說,美磊已經準備在台灣興建新廠房,把高階的、自動化程度高的產品,移回台灣生產。但蔡茂禎也承認,現在的產品少量多樣,壽命又很短,以被動元件來說, 「自動化有相當的難度。」因此,他認為,用加薪留住員工,只是短暫的解決方法,當產品價格太低、勞動成本太高時,最後必須退出某些產品線,「沒辦法再殺價 搶客戶了。」

工荒衝擊:有限資源將更集中到大廠 如此一來,勢必加速大者恆大,當零件廠因為缺工導致產能受限,此時,他們就得選邊站,將有限的資源,更加集中在大客戶身上。

一位零組件廠的 台幹就表明,像鴻海這樣的大廠,一定是他們優先供貨的對象,「同樣的機型,鴻海的量是別人的幾十倍,二線的系統廠,我們只好讓他一直缺貨了。」另一家零組 件廠的工廠經理也直說,就算二線系統廠出三倍的價錢,來買零組件,「我也不給,因為那個總量還不到人家的二十分之一,我為了這個去更改生產線,划不來 啊。」

換句話說,在零組件廠因缺工而導致的缺料的情況中,大廠是最大的贏家,一位台商甚至直言,「這波缺工潮,鴻海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 剛好能藉此讓同業消失。」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零組件廠之間。康和證券的報告指出,中大型的零組件廠,較有能力負擔短期因缺工而付出的加薪 成本,雖然缺工,但不至於無法交貨,小廠卻有可能因無法負荷而倒閉,讓中大型零組件商接收小廠市場,市占率不降反升,如群光、新普、巨騰等廠商,都是可能 受惠於缺工長期趨勢的零組件商。

大廠招工無虞,小廠苦無工人;當資源因缺工變得有限,小廠更被逼得只能以服務大客戶優先,助長大廠實 力……,一個環節影響著一個環節,缺工對科技業造成的影響,就是讓大者恆大的趨勢一去不返。然而,現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強調快速、多變,當市場中的製造廠 商,僅由數個大廠壟斷,創新的能量會不會因此被扼殺,恐怕是缺工之後,更值得思考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60

加快并购 冀东水泥剑指亿吨产能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A.html

尽管水泥业已被国家列为严控行业,但显然并不能阻挡大型水泥企业拓张的决心。“我们的发展步伐不会因为政策限制而放慢,”8月23日,冀东水泥(000401.SZ)副总经理李占军对记者表示。

话音背后,是冀东水泥急速增长的经营数据。冀东水泥8月21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9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37%。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公司对市场的掌控力,公司目标市场价格有所提高。销量的增加和售价的提高,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银河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洪亮表示。

这源于冀东的战略布局。2007年以来,冀东水泥就逐步实施战略方针调整,由原有的“三北”发展战略调整为区域领先战略。目前,冀东水泥已深入京津冀、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五大区域,并同时向山西、湖南、重庆、山东等地拓展。

根 据规划,2010年冀东水泥总产能将超过8000万吨,全年产量达到5500万吨;而到2011年,冀东水泥还将有11条生产线投产,累计贡献水泥产能约 2000万吨,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左右。“这意味着2011年的产能将达到1亿吨,到2012年底,水泥产能有望突破1.3亿吨。”

据 介绍,目前水泥行业淘汰产能占比最高的地区前三名分别为:华北、东北和华南,而冀东水泥认为,本次落后产能淘汰将有效提升公司市场集中度,增强冀东水泥对 市场的控制力。“我们还会选择区域内相对优秀的企业合作,提高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整合市场,”李占军表示,“河北省也非常希望培养大型的建材集团,我们也 一直在与省内一些企业研究并购。”

除了在水泥行业继续深耕,冀东水泥对于延伸产业链也一直跃跃欲试。目前,冀东水泥已累计出资4.8亿元,与控股股东冀东发展集团共同组建了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的混凝土行业大的企业不多,集中度非常低,行业整体效益也不高;像北京的混凝土市场就很差,几乎不可能再差了。而这个时候进来可能就是最佳时机,未来在这个领域如果能进行区域整合,对我们的水泥业务也会有不小的提升。”李占军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0

稀土概念火爆 部分企业加快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2/2086731.shtml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受业绩预期和概念炒作影响,今年国内稀土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普遍从中受益。这使国内部分非上市稀土企业将 “加快上市步伐”提上日程。
昨日(12月1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江西省赣州市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虔东稀土)正在加快上市步伐,目前已进入等待证监会审批阶段。
记者从赣州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了解到,9月28日,虔东稀土向证监会递交首发申请,证监会已受理并进入到预审阶段。“虔东稀土此次申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开发行5000万股,募集资金4.76亿元。”一名熟悉虔东稀土上市进程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今年6月15日至6月24日,虔东稀土接受了上市之前的环保核查公示。
记者通过查阅公司此前提供的《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得知,虔东稀土申请上市募集资金计划投资项目共计3个,分别是旗下赣州科盈结构陶瓷有限公 司的年产3000吨钇锆结构陶瓷材料技术改造项目,母公司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复合金属粉末项目和研发测试中心建设项目。
目前,国内部分非上市稀土企业已将“加快上市步伐”提上日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已有上市计划,拟打造中国“第一中重稀土概念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仅在江西省内就有100多家企业拟上市,其中涉及到稀土企业有4~5家。据行业消息,五矿集团控股的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4

四大电力集团进入 西藏加快水电开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7/3NMDAwMDIxODc3NA.html

“果多水电站处于预可研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批下来,环评报告同时也在做,装机容量为16.5千瓦。”1月20日,昌都地区“三江办”夏主任在电话里对本报记者说。

果多电站由华能集团在澜沧江上游开发,是扎曲规划河段的第二个梯级电站,一旦获批,将是除藏木水电站外,西藏进展最快的水电站。

近日,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文汉表示:“为了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工程,我们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藏木、老虎嘴、果多、多布四座水电站。”

据《西藏日报》报道,根据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初步规划开发25个梯级电站。目前,7个梯级电站初堪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叶巴滩、拉哇、苏哇龙三个梯级电站预可研工作全面开展。“十三五”末,将基本建成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和藏东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西藏水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资源达1亿千瓦,此前受制于多重因素一直处于未开发状态,而随着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目标的提出,西藏水电开发已进入预热阶段。

“为了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必须达到3.8亿千瓦(含抽水蓄能5000万千瓦)。”早在去年下半年,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说。

然而,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2亿千瓦,在建规模为7000万千瓦(含抽水蓄能),还有约1亿千瓦需要建设。

缺口怎么补?西藏的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就有1亿千瓦。来自英大证券电力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称,到2020年,全国水电开发程度将达到82%,其中西部水电开发占比重将达到67%。

1.四大电力集团进入

去年11月12日,藏木水电站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和去年通过发改委核准的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一起,冻结两年多的水电开发终于解禁。

藏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是西藏第一座在建的大型水电站,计划2014年投产发电。

在西藏,华能瞄准的还有澜沧江上游。“除果多外,澜沧江上规划的古水、入梅、侧格三个梯级电站预可研工作已经开始。规划报告上这条江藏内有7个电站,古水跨西藏和云南。”夏主任说。

华电则把持了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拉哇、苏哇龙三个电站也在预可研。金沙江上游共规划了6个电站,国家点名这三个要纳入‘十二五’规划,力争开工。”他说。

另一说法是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共布置了8个梯级电站,分别是岗托、岩比、波罗、叶巴滩、拉哇、巴塘、苏哇龙和昌波电站,总装机898万千瓦。

按照华电的计划,未来10年,在西藏的水电投资总额将达1200亿元,力争2020年投产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

大唐瞄准了怒江。“怒江的后期还待加深。”1月20日,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院项目经理熊礼奎在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西藏段流域规划报告和环评报告年内完成,俄米、怒江桥等梯级工程在做预可研。

去年5月,国电集团在拉萨注册成立分支机构,开发西藏帕隆藏布(含易贡藏布、拉月曲)流域和尼洋河流域水电资源,以及雅江仲达、冷达、朗镇电站,初步规划总装机约1890万千瓦。

各大水电巨头抢滩西藏,源于其巨大的开发潜力。

西藏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平均功率20136万千瓦,占全国的29%,居全国首位;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4000万千瓦、占全国24.6%,居第一。截至2007年底,全区已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不足60万千瓦,水电开发利用率仅0.4%左右,还是一片处女地。

然而,该地水电开发一直滞后。2005年,华电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就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华电成立了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筹备处。叶巴滩、苏哇龙和巴塘三个电站设计报告原计划2008年10月底前完成,但进度大大推迟。

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院副院长职小前看来,“我们对该地区水电开发的政策导向不够明确,”是导致许多河流(或河段)水电相关审批滞后的主要原因。

2.加强前期论证

有人说,如果把青藏高原比喻成地球上一颗高昂着的头颅,那么横断山脉就是皱纹最深的地方。

褶皱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昌都地区是三江流域的发源地,华能、华电、大唐发力之处,昌都成了西藏水电开发的主战场。

西藏水电开发,技术曾是最大难题。早在1988年,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陈传友曾发表文章《西藏可否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但这一问题至今仅限科学研讨。

常年穿越在川藏的职小前认为,西藏水电开发在技术上,已不存在制约因素。

他 说,根据实地查勘情况分析,主要将面临四个问题:一是高地震区。二是覆盖层厚,超过了300米,面临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如何确保稳定和安全。三是高水 头、大容量的机组制造。目前世界最大的水轮机组也就是70万千瓦的单机容量。四是大跨度的地下洞室群的建设。现在,无论是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我国已有 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时,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也结合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对许多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已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鉴于此,西藏很多水电项目还处于前期论证阶段,并没有急于上马建设。据了解,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地区水电开发正在开展规划阶段的前期论证,项目建设还有10到2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还有时间研究。”他说。

在移民问题上,熊礼奎介绍,三江上游移民人数不多,因人口本来就少。如怒江,总共只有几十户人家需要搬迁。

“移 民估计还是长期扶持,现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和库区移民安置办法,但各省有调整,如云南有1618政策。”夏主任说,水利部2009年曾到青海、甘肃、云 南、西藏等西部省市和自治区调研,但新的移民调整方案还没有出台。记者致电昌都地区水利局,因相关负责人出差采访未遂。

有人提出,为了解决移民的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应探索“投资型移民”政策。即将应补偿移民的经费不是一次性给移民,而是作为投资(股份),获取水电开发的长期效益,安置费用先用借款的方式解决。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投资型移民”方法还需要解决“流域统筹”的管理机制和经费“持续增加”的来源问题。

新华社报道认为,西藏水电工程开发过程中注入的大量移民资金,可改善移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质量。水电开发和“藏电外送”中所获得的电力电量和财政收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必将促进西藏国民经济的整体跃升。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一直承担三峡库区移民补偿定价的调研。其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水电开发对移民的“一次性补偿”,很难保障移民长期生活的要求。用于移民安置的费用占总投资比重将提升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水电开发投资企业需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3.电力输送方案

和新疆一样,西藏的水电一旦开发,如何长距离送到东部?

据新华报道,《西藏水电开放和外送有关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日前已经完成,根据这项研究成果,藏电外送主要方向为川渝、华中东四省和广东;主要外送电河流为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及雅江干流和主要支流。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藏电外送提供了网络平台。”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总经理晏志勇说。

晏志勇认为,西藏水电的电力市场可能主要在南方电网、华中四省电网或华东区域电网。

西 藏水电的电力电量外送及消纳初步考虑有两种方式:—种是接力式,即澜沧江、怒江上游水电开发后送电云南,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后送电四川。另一种是直送式, 即通过特高压输电系统直接将藏电送电南方电网、华中四省电网或华东区域电网,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送电方式也将越来越现实。

“华电集团已和国家电网达成协议,金沙江上游的水电从四川、重庆电网送到华中。怒江、澜沧江的电力输送正在研究,确实有可能从云南通过南方电网送到华南。”夏主任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5

康佰控股加快擴張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6/1NMDAwMDIzNjg1Ng.html

「用三個月時間投入5000萬到1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各地級市建立100個服務中心。」4月28日,康佰(中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歐陽卓楠表示。

中國功能紡織品行業已經成為年產值約2000億元的行業,且年銷售額以15%以上的速度遞增。但是行業企業力量分散,品牌力量較弱。

康佰2010年於香港聯合交易所借殼上市,從事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目前擁有3000家連鎖專賣店。2010年7月康佰控股收購浙江大華金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今年3月9日,康佰控股在香港聯交所公告收購位於上海青浦的上海和也臥室用品有限公司。

「上海和也擁有知識產權產品60多種,此次併購和也可以彌補在中低檔產品方面的空白。」歐陽卓楠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3

PPR全球收購提速 GUCCI品牌在華加快開店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9536.html

2004年在大中華區的4家奢侈品店發展到目前的98家直營店,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PPR完成在中國市場的圈地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

現在,這一速度可能被再度刷新。

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零售集團PPR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皮諾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透露,將在中國加速擴展其業務和營業額,特別是在新的城市開設新的門店。

「在一線城市,我們也從原來的業務領域擴展到男裝、童裝等一些新的領域。」他說。

來自PPR的消息顯示,目前其在中國境內的98家店中,主要的利潤增長來源於三個品牌:古馳 (Gucci)、寶緹嘉 (Bottega Veneta)和巴黎世家。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PPR最大的海外市場,並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貢獻更大的利潤。

作為全球排名第三的奢侈品集團,PPR集團創立於1963年,旗下擁有古馳 (Gucci)、寶緹嘉 (Bottega Veneta)、聖羅蘭、巴黎世家等9個品牌以及體育運動品牌彪馬(PUMA)。

2004年開始,PPR開始加強針對中國市場的業務,將超過60%的投資方向傾斜於中國市場。截至2011年6月30日,PPR集團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已經佔據集團奢侈品業務總體營業收入的20%。

「2005年以前,那時市場發展的空間還不是那麼理想,所以我們當時的發展還比較謹慎。」 皮諾特告訴記者,「但是最近5年來,我們已經知道中國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讓我們擴展。」。

皮諾特透露,已經確定將來幾年內加快在中國的開店速度,「比如GUCCI在將來的三五年還要不斷開新店和特色店。」他說。

與此同時,PPR也加緊了在全球的佈局速度, PPR方面確認,正在與意大利頂級男裝品牌Brioni談收購——如果此項收購順暢,PPR將得以彌補其男裝品牌的缺口。

據路透社報導,PPR報出的收購價格預計在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6億元)左右。

數據顯示,2004年,奢侈品與零售所貢獻的收入分別佔PPR集團總收入的18%與82%,到了2010年,這組數字變成了57%和22%。2011年上半年,PPR的奢侈品牌銷售額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23%。

「我們在收購這方面的策略原則,就是要對現在的業務組合進行互補,考慮到它的價格、定位以及風格方面的互補性質。」皮諾特談到。

他透露,由於目前PPR在女性成衣方面已經有4個品牌,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新的收購計劃,但是在飾品、男裝領域,無論是規模、價格差異方面的產品還有很大增長餘地,現在有可能進行收購的領域,一個是表,另外一個就是珠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5

LED企業倒閉四處開花 行業洗牌速度加快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id=4248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帥亮五金製品廠老闆熊春走佬」。羊城晚報記者近日獲悉。據瞭解,這是目前佛山出現的首家倒閉的LED企業。

  帥亮老闆走佬

  11月10日,記者來到帥亮所在東村工業區。在一片荒地中,幾排二、三層樓高的廠房構成了這個小小的工業區。大部分工廠面積只有幾百平方米。一位帥亮 內部員工透露,帥亮之前主要生產傳統燈具,大約今年7、8月份,老闆拿到一筆LED訂單,於是開始向LED「轉型」,但是隨後訂單減少,出現了後來的場 景。

  「這家企業6、7月份還在生產傳統燈具,到了8月份就轉型做了LED,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對於帥亮的倒閉,昭信董事長梁鳳儀直言「不可思議」!

  「一個產品光是研發就需要一年半,怎麼可能一個月就能轉型」?!梁鳳儀說。梁鳳儀所在的昭信是佛山知名大型LED企業之一。「僅一個破壞性試驗,就需 要把路燈泡在水裡一個月,達到不滲透、不滅不破不掉才能拿到路上裝。一個月之間就轉型到LED產業,如何可能」?梁鳳儀說,她2006年開始考慮轉 型,2007年10月著手對LED產業進行調研、技術探討;2009年年初開始做樣板工程,及至2010年才開始全面鋪開生產。

  倒閉暗潮洶湧

  帥亮的「轉型」失敗絕非孤案。

  「深圳很多LED企業是從電子企業轉過來的。看到LED有錢賺了,大家一窩蜂地跑過來。他們不講品質、沒有核心技術,這樣的企業不倒才怪」!11月9日,深圳皓璟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陸先生告訴記者。

  促進會名譽會長王殿甫首次透露,根據他的調查,今年以來,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業破產或被清盤。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東莞、中山。「在東莞,我們也遇到類似情況。有些企業前兩個月還在和你打交道,但過兩個月就已經不見了」,皓璟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位負責人肖先生說。

  中山市古鎮被譽為「中國燈飾之都」,LED大潮席捲而來,一夜間,古鎮幾乎家家都開始轉型做LED。「家家都在做,好像不做LED就落後了」,廣東省 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敦修告訴記者。但是,隨著今年國外訂單的萎縮,紅火的日子未能持續下去。有業內人士稱,今年以來,中山約有一成的LED企業倒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0

資金鏈斷裂壓力明顯 部分房企加快海外融資步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5/1NMzA5XzQ0MDY1NQ.html

在樓市資金回流速度降低、銀行房地產信貸收緊、二級市場再融資閥門緊閉等因素影響下,今年開發商資金鏈所面臨的壓力異常明顯。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一些房企海外融資動作頻頻,部分上市房企正在多渠道獲取資金,相對於當前國內融資環境而言,海外融資更有獨特優勢。

房企加快海外融資

今年以來,由於國內融資閥門仍然緊閉,部分房企的海外融資進程已然加快。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取道海外融資的情況並不少見。僅4月份,中海、華潤兩家房企就分別獲得62億元和8億元的海外銀團貸款。據統計,今年前四月,這兩家房企在海外市場上分別融資約127億元和54億元,主要採用銀團貸款以及發行債券的形式。

搭 建海外融資平台也是意味深長的舉措。近日萬科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萬科置業(香港)有限公司與永泰地產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在南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進行重組 後,萬科置業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Wkland Investments Company Limited以約10.79億港幣向永泰地產收購重組後的南聯地產1.92億股股份,佔重組後的南聯地產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73.91%。

不久前,招商地產控股子公司瑞嘉投資實業有限公司所屬的全資子公司成惠投資有限公司分別與華能有限公司以及Greatest Mark Limited達成買賣協議,購買其分別持有的東力實業控股有限公司66.18%以及4%的股份。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控股南聯地產和東力實業,萬科和招商地產將獲得海外上市公司融資平台,有助於拓寬融資渠道,並吸取海外地產開發經驗。

北京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指出,房企的資金缺口較大,且國內融資成本較高,房企開拓海外融資渠道有利於緩解資金壓力。

股權融資閥門緊閉

持續的地產調控政策加大了房企在二級市場上股權融資的難度。不過隨著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剛需入市,樓市資金緊張的狀況似乎有所緩解。

Wind 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滬深兩市僅有5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成功獲得股權融資。其中金科股份通過增發融資47.06億元,銀億股份、鐵嶺新城分別融得 33.16億元和25.78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監管層並未重開房企二級市場股權融資大門,這些公司大多因其增發、重組方案之前已經獲批等特殊原因而 成行。

保利地產的再融資之路可謂坎坷。早在2010年4月,公司便拋出非公開發行A股的方案,但直到2011年4月,再融資仍未成行。此後,公司又將方案有效期延長12個月。2011年11月,公司結合資本市場融資環境及募投項目進展情況,決定撤回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

從上市房企的現金流情況來看,儘管一季度現金流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但仍然處於「淨流出」的局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146家上市房企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值共計-171.9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444.91億元。

值 得注意的是,近期樓市成交量有所回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數據顯示,全國54個城市5月中上旬商品住宅總成交量達 到14.14萬套,較4月同期上漲22.8%。張大偉指出,一些符合購房資格的購房者入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5

中石油加快海外收購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1/100475330.html
短短三天,中石油海外收購梅開二度。12月12日,中石油宣佈以16.3億美元代價購得原必和必拓持有的澳大利亞布勞斯LNG(液化天然氣)一體化項目股份。14日,加拿大公司Encana公告,與中石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中西部Duvernay地區的頁岩凝析氣資源,中石油投資22億美元獲得49.9%的合資公司股權。

  兩筆交易高度相似:發生在發達國家,非控股權交易,涉及資產為天然氣及凝析氣(石油在高溫高壓下溶解在天然氣中形成的混合物)。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統計,在中石油年底衝刺的助力下,今年中國公司海外油氣收購總額已達創紀錄的340億美元(約合2118億元人民幣)。

  中石油股份公司投資者關係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中石油海外投資思路清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屬於資源豐富、政治經濟穩定、社會治安風險低的地區,兩筆交易資產也與中石油主營業務上下游銜接緊密,加之項目有一定利潤回報率,因此中石油有興趣。

  中石油集團早有規劃,到「十二五」末,海外業務將佔中石油集團總業務的「半壁江山」,即到2015年末海外作業產量目標為2億噸油氣當量,2012年這一數字是1.0015億噸。這意味著中石油要在三年內實現海外油氣產量翻倍。而海外油氣產量從零到1億噸,中石油足足用了23年。可以預見,中石油未來必將繼續加大、加快海外收購步伐。

初試西澳

  在澳大利亞東西海岸線上,LNG工廠建設熱火朝天。目前已建成3座,有12座在建或籌建。項目全部建成後,澳大利亞預計LNG年總產能將達1.1億噸。業界預計,到2020年前後,澳大利亞將取代卡塔爾成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國。

  澳大利亞的近鄰——日本、韓國和中國,恰好是全球LNG進口的需求大戶。這三個國家的公司,先後將目光投向了澳大利亞天然氣上游項目。

  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目前中石油擁有Arrow LNG項目50%的權益。中石油這次從必和必拓買到的,是西澳西布勞斯20%權益和東布勞斯8.33%權益,這是中石油首次進入西澳LNG項目。據諮詢公司PFC的數據,中石油在布勞斯項目中總體權益約為10.2%。

  至於出價問題,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是:今年5月,日本三菱公司和三井物業合資的MIMI公司,出資20億美元從Woodside購得東布勞斯16%的股權和西布勞斯8%的股權。兩者合計,MIMI公司在布勞斯總股份中佔比約14.7%。

  布勞斯項目分為海上氣田、陸上LNG工廠、海底管線和一個中央處理裝置。海上氣田有三塊:1971年發現的Torosa、1979年發現的Brecknock和2000年發現的Calliance。Woodside報告,布勞斯海上氣田總儲量為15.5萬億立方英呎天然氣和4.17億桶凝析氣。布勞斯的LNG,由東布勞斯和西布勞斯合資公司運營,作業者為澳大利亞本土公司Woodside。2010年2月,項目進入設計期,2012年7月收到西澳環境部門的建設批准,但項目最終投資決策推遲到了2013年6月舉行。據中石油國際投資(澳大利亞)公司的數據,布勞斯LNG規劃產能為1200萬噸/年,投資成本約300億澳元。

  項目還未開工,權益人已幾度變更。中石油進入是今年第三次股東變更,前兩次分別是8月雪佛龍將其所有股份賣給了殼牌;9月Woodside將所持股權賣給三菱和三井物產株式會社。

  雪佛龍、必和必拓為何要賣掉布勞斯股份?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分析認為,澳大利亞LNG項目很多,大公司要做取捨,比如雪佛龍抽身布勞斯,是為了更專注於其他兩個西澳作業項目——Gorgon和Wheatstone;而必和必拓是一家礦業公司,目前大宗商品市場不景氣,公司現金流不充裕,因此考慮退出一些股比不高的非作業者項目。

  「布勞斯項目本身質量不錯。」一位接近必和必拓的人士稱,布勞斯氣田是澳大利亞最大一塊尚未開發的氣田。

  必和必拓石油行業首席執行官邁克·易格在交易公佈時表示,這個交易「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好機會,中石油獲得了一個世界級規模資源的部分權益,必和必拓也退出了非戰略性資產」。

  同許多澳大利亞LNG項目一樣,布勞斯項目也面臨挑戰:投資超預算,工期延遲。澳大利亞近年來激增的勞工成本和較低的生產率,加上不斷升值的澳元,投資成本不斷上漲,外國公司紛紛抱怨澳大利亞投資回報率日益下降。

 

「鐵三角」:殼牌、中石油和三菱

  隨著雪佛龍、必和必拓退出,日本三菱、三井和中石油陸續加入,布勞斯項目合作夥伴們由最初的「澳大利亞當地公司+國際石油巨頭」的形式,變為「資源國公司+國際石油公司+消費國石油公司」的組合,後者被市場認為更商業化。

  目前,中石油和必和必拓的交易還需得到澳大利亞政府的審批。但業界幾乎一致判定,中石油和必和必拓的交易會順利通過,因為中石油加入對項目後期開發很有好處,一是中石油可帶來雄厚的資金,二是能給項目找到出口市場。

  國際能源諮詢公司PFC指出,殼牌和三菱通過多年合作,結成了強有力的夥伴關係;而過去五年,殼牌和中石油也合作良好。事實上,殼牌、中石油和三菱,三家可謂「鐵三角」,合作出現在全球多個油氣上游項目中。除澳大利亞布勞斯項目外,今年5月,殼牌、中石油、三菱和韓國天然氣公司在加拿大卑詩省凱提馬特(Kitimat)港口合作建LNG工廠;在中國,中石油、殼牌和三菱剛宣佈要在四川梓潼一同開發緻密氣。

  對中石油這樣的國家石油公司來說,國際石油公司有先進技術和管理,還有先發優勢;而對殼牌這樣的國際石油公司來說,中石油有資金、市場,也有一定技術和人力優勢。中石油內部人士表示,以中石油和殼牌合作的澳大利亞Arrow項目為例,中石油通過合作學到了天然氣液化、發電等先進經驗。

  殼牌也樂意與中石油合作。殼牌中國區主席林浩光對財新記者表示,一個區塊賣給誰,「單討論這個上游項目本身或單討論市場,也對也不對。要把價值鏈聯合起來,多方推動,才是多贏」。

  林浩光將於2012年底退休,談及中國經歷,他說,「要想得更大一點」,不光想著靠一個區塊掙多點錢,而要與上中下游整條價值鏈上的合作夥伴共贏。

放棄控制權

  中石油與加拿大公司Encana的合作,早已傳出「緋聞」。中石油曾與Encana就頁岩氣開發成立合資公司進行過談判,但去年6月談判破裂,中石油擬投入56億美元的交易告吹。此次,中石油股份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鳳凰天然氣公司(Phoenis Duvernay Gas)終於和Encana達成協議,將合資開發位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中西部Duvernay地區的資源。

  據接近Encana公司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第一輪合作談判破裂是因為中石油希望獲得合資公司控股權並任命CEO,Encana不接受;中石油最終不得不放棄對控股權的訴求。今年9月,雙方就Duvernay項目正式談判,12月達成協議,鳳凰天然氣公司以21.8億加元取得Encana在Duvernay地區44.5萬英畝土地資源的49.9%非控股權益。

   對於中石油來說,放棄控股權益是不得已。一位中石油高管曾對財新記者表示,中石油海外併購致力於獲得控股股權,並爭取項目的作業者身份,唯此才可掌控自己的投資。但這種想法在收購發達國家油氣資產時往往難以達成。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分析稱,中石油在發達國家當作業者的經驗很少,技術實力較弱,很難獲得作業者身份;同時,加拿大政府在批准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之後,表態將更為嚴格地控制境外國有公司的收購,未來在加拿大實現控股股權併購將充滿挑戰。

  目前,Encana已在Duvernay地區鑽了九口井。Encana表示,中石油加入後,Encana可從明年上半年加快進度,至少加速兩倍以上。其在2011年財報披露,Duvernay頁岩氣井出氣量大,同時出產富含液體的頁岩凝析氣。PFC公司分析師認為,北美天然氣價格長期走低,而頁岩凝析氣價格參照原油價格,經濟性很好。

  一位加拿大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中石油目前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還有油砂資產,油砂是瀝青狀,粘稠凝固,如果能與頁岩凝析氣混合,在輸送管道中的流動性會更好。另外,中石油在Duvernay項目中獲得的頁岩氣,還可向其加拿大西海岸的LNG工廠供氣。■

  本刊記者趙劍飛、蒲俊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65

超人加快去槓桿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58584

香港首富「李超人」近日在香港動作/改變多多,又賣超市,又用「哎也仔」置富產業信託(778)為自己「親生仔」長實(1)高價套現,更減少與大眾「交流」的次數,到底葫蘆裏賣什麼藥?捌開政治考慮不談(我個人認為只是他本人的去香港化),投資方面是否又有值得關注的重點訊息?今天讀到明報財經網專欄作家陸振球的文章,當中的分析非常有參考性!

『以往每次「超人」李嘉誠在長和業績或股東會記者會的發言,筆者都不會錯過,皆因其眼光奇準,雖然其大多評論似老生常談,但如細加體會,自會有所得益。比如年前他說,若有餘錢,買樓自住或投資都可以,樓價之後確穩步攀升。去年初又說,若買股票,可以留意高息股,之後高息股確成為市場的追捧對象。

不過,李超人已連續兩次不在股東會或半年業績公布後見傳媒,說是要等到公布全年業績時才開記招,大家要想了解其對經濟的最新看法,唯有在長和系剛公布的業績中的主席報告略作窺探。李嘉誠在主席報告指出:「面對持續困難的經營環境,集團上半年業績較去年同期為少……集團於上半年之物業銷售成績較去年同期為低。」又指「香港樓市發展將繼續取決於外圍經濟及本地房屋政策方向,集團將配合市及房策發展在本港推展地產業務……(並將)持續開拓香港及香港以外物業市場,以平衡收益來源」。

報告又稱,「如無不可預見之不利事故發生,環球經濟前景可望保持審慎樂觀……中央政府繼續實施積極及穩健財政政策推動經濟增長,穩中有為,照顧當前,又利長遠,預料內地經濟將循穩健增長軌道發展。香港方面,隨外圍經濟環境改善及受惠於內地經濟的發展動力,預料今年全年經濟可有溫和增長。」不過,「世界政治經濟瞬息萬變,未來仍存在不少挑戰,長江集團負債比率低,將秉承『穩健中爭進取』之策略,繼續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邁進」。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李嘉誠覺得對香港樓市有保留,後市要留意政府的房屋政策,而集團會開拓港外房產,以「平衡」收益。至於經濟,雖可審慎樂觀,但「未來仍存在不少挑戰」,因此要保持低借貸,只能「穩健中爭進取」。

事實上,今次長和系業績的主席報告,便是以「穩健發展 有守有為」的8個字為題。筆者覺得,香港的樓市投資者,也應明白李嘉誠叫人要「有守」的深意,因後市仍多變,現在實不應以高槓桿入市。筆者留意到,長實中期業績顯示,集團在中期結算日之負債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只約為5.6%,且沒有抵押任何資產,而為營運作擔保的「或有負債」,也只是十多億元。可以說,李超人說的「有守」,並不是空說的。

在不明朗的環境下,李嘉誠少借錢,卻非不懂借貸投資的槓桿威力。他被人稱為「超人」,自有其過人之處,就如最近打算將旗下的天水圍銀座商場作價約58.49億元售予同屬旗下的置富產業信託,便運用了如「乾坤大挪移」的超高財技,不用自己借錢,卻可透過置富股東去借錢,為自己高價套現!

遊戲是這樣玩的,嘉湖銀座乃由長實佔有逾98%的一間公司持有,而長實目前則持有30.83%置富股權股,若置富收購了銀座,收購作價中50.85億為定期貸款,另外7億多元為配售新基金單位去支付。即是說,有關交易的大部分資金,等同由置富股東去借錢得到,然後支付給長實以買商場,而長實按股權計,只間接承擔了其中約三成貸款,卻可收到十足的套現金額!如此,若他日利率升,長實涉及的利息負擔極輕,但所得的58億元,卻可以袋袋平安,或投入更高回報的其他投資項目。

一般小市民,自然難如超人早早透過分拆商場成立房託,猶如慢慢養大個仔,然後幫老竇借錢搵銀。不過,至少也應如超人一樣,在樓價高企而前景不明朗的情下,盡量少借錢,除非有辦法利用OPM(Other people's money)……』刊於83

按理解,潛在風險似乎來自利率變化,高槓桿借貸的企業將面臨壓力,至於為「親生仔」增持現金,是防守還是進攻?或許時間很快會提供答案!?最後,作者談到林奮強辭去行會成員一職及香港的迷失,可悲但是值得really care香港的朋友再三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