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25 15:34 編輯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點評:庫存周期下的反彈,但力度和持續性有待檢驗 作者:陳健恒 範陽陽 ![]() 【事件】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從1月的49.7小幅升至50.1,其中產出指數從1月的50.3升至50.8,新訂單指數從1月的50.1升至50.4,就業指數從1月的49.5降至49.3,供應商供貨時間從1月的50.1升至50.8,采購庫存從1月的47.6升至50.6。 【點評】 2月份匯豐PMI初值在1月份回升的基礎上繼續小幅回升。推動PMI的回升包括產出指標、新訂單指標和采購庫存。在2月份春節放假的情況下,2月份匯豐PMI的回升略超過市場預期,此前市場預期會小幅下降。 從我們以往提到的9個月庫存周期理論來看,是比較好理解匯豐PMI的反彈的。即庫存周期的低點到另外一個低點一般是9個月,反之高點到高點也是9個月。去年匯豐PMI的階段性低點是3月份,9個月後,在去年的12月份,PMI觸底,1、2月份以來延續小幅回升。從庫存周期的角度來看,當企業去庫存後,會存在一定的補庫存現象,不過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強影響著企業的補庫存意願,在經濟仍相對低迷,大宗商品價格盡管有所企穩但尚未明確觸底的情況下,企業不會有很強的補庫存意願,普遍是根據生產狀況采取小量動態補庫存的動作。 不過需要關註度的是,1月份匯豐PMI和中采PMI出現了背離。中采PMI繼續下滑,各主要分項也繼續下降。目前仍待觀察2月份的中采PMI的情況,以判斷兩個PMI的背離到底是樣本統計的差異還是在季調模型處理上的差異所導致的。目前只有匯豐PMI初值的情況,尚不足以說明很多問題。如果觀察匯豐PMI的動能指標(新訂單-產成品庫存),實際上是有所回落的,從1月份的0.6回落到0.2。 春節過後,隨著天氣轉暖,房地產和基建逐步進入開工旺季。不過,由於房地產投資增速偏低,而地方政府基建仍受限於43號文的影響,加上貨幣增速仍在下滑,預計整體投資增速仍偏低。從消費來看,今年春節黃金周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較去年12月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的12.1%顯著回落,低於去年春節黃金周的13.3%,也低於去年十一黃金周的12.1%,隨著經濟下行和通脹回落,消費需求受到更多影響。預計這一輪企業的庫存周期不會很強,持續性也有待觀察。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目前經濟狀況尚未看到明確且可持續的複蘇,後續貨幣政策仍需要進一步放松來提振經濟動能。債券市場的牛市尚未走完,我們仍維持看好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債市的觀點,目前仍應該持券待漲。PMI分項具體情況如下: 1、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從1月的50.1升至50.4,由於房地產依然弱勢,新訂單反彈空間有限;新出口訂單指數從1月的50.2大幅降至47.1,外圍經濟體經濟複蘇分化的負面影響正加速顯現,外需階段性走弱局面或將延續。 2、供給方面,產出指數從1月的50.3升至50.8,考慮房地產弱勢的制約,制造業產出回升空間不大;原材料采購量從1月的49.5升至50.3,原材料采購需求有所增加;就業指數從1月的49.5降至49.3,企業用工需求持續低迷,建議繼續關註今年城鎮就業問題。 3、價格方面,購進價格指數從1月的40.2升至42.2,出廠價格指數從1月的44升至45.4,原油價格企穩使得石油產業鏈價格下降壓力有所緩解,預計2月工業價格環比降幅將收窄,但PPI同比增速可能進一步降至-4.7%附近。 4、庫存方面,原材料庫存指數從1月的47.6大幅升至50.6,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企穩,企業對未來價格下行預期有所減弱,原材料庫存投資增加;產成品庫存指數從1月的49.5升至50.2,庫存投資回升可能與基建對需求帶動有關。
![]() 註:本文所引為報告摘要部分,評論原文詳見2015年02月25日中金固定收益研究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金公司*陳健恒, 範陽陽:簡評*庫存周期下的反彈,但力度和持續性有待檢驗: ——2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點評》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微信號 CICC_FI_Research ) |
4月1日,在海洋石油(青島)工程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在打磨海上石油平臺管線焊道。4月23日,匯豐銀行公布了4月制造業PMI初值跌至49.2,創12個月新低。 (新華社 俞方平/圖)
4月23日,匯豐銀行公布了4月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樓)初值跌至49.2,創12個月新低。
該指數高於50表明制造業活動擴張,低於50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表示,“4月份,中國制造業運行連續第二個月輕微放緩,月內產出增幅輕微,新業務總量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需求相對疲弱,加劇了該行業的通縮壓力,投入品價格與產出價格皆加速下行。另外,制造業用工已經連續18個月呈現收縮狀態。”
從分類指數來看,盡管生產指數在臨界點上方,但仍然呈下降趨勢;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也在臨界點上方;新訂單指、就業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則低於臨界點。
好消息是,新出口業務量在3個月來首次出現回升。
據國家統計局早前數據,一季度GDP同比僅增長7%,創出近年新低,也逼近官方全年GDP增長“7%左右”的目標。此外,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用電量等關鍵指票增速均出現回落。
國泰君安分析師任澤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預計二季度穩增長政策將繼續加碼,包括專項債支持七大投資工程,三大區域戰略落地,央行註資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定向QE以推動一帶一路、穩增長和地方債務置換。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介紹,3月底以來,包括放松房地產政策和降準在內的一波政策“臺風”已經刮起,穩增長還需加大投資,特別是加大基建投資力度已成共識。
(新華社記者 王曉/圖)
8月21日,財新制造業PMI公布。8月財新制造業PMI預覽值47.1,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前值為47.8,預期為48.2。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六個月低於50這個榮枯分水嶺,並創2009年3月以來最低。
財新PMI數據出爐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走低,截止10:40跌0.17%至6.3996,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也擴大跌幅至0.19%,報6.4524。
註:匯豐6月末宣布取消了Markit指數的贊助,財新接棒匯豐冠名了中國PMI,於今年8月起正式發布,更名後PMI統計方法不變。匯豐銀行對這一指數進行了5年時間的冠名。
從分項指標看,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明顯下滑。財新分析稱,需求不足仍是制約制造業回暖的重要原因。受此影響,產出指數也繼續走低。8月財新制造業PMI產出指數初值降至46.6,創2012年3月以來最低。投入價格下降速度略有收縮,出廠價格繼續加速下降,通脹壓力仍不明顯。近期商品價格持續走弱會降低企業補充庫存的積極性,企業補庫存意願不強。
值得註意的是,7月出現改善的就業指數,8月出現下降,或預示企業對減少員工的態度有所改變。
對此,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8月內外需求均呈現疲軟態勢。新訂單和出口訂單指數降至三年內最低,而產出更跌至危機後冰點。當前制造業深處困境,就業堪憂,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博士認為,8月財新制造業PMI的預覽值低於上月水平,反映出當前經濟依然處於築底階段。但從整體來看,系統性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之內,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政府應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微調確保宏觀穩定,同時加快結構改革,引領市場信心,釋放經濟增長的長期活力。
不過,據中國證券網消息,雖然宏觀數據有所承壓,但業內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仍充滿信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中國年度經濟評估報告中,IMF預測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8%。
較早前,政府已陸續出臺降息、降準等貨幣政策以提振內需。而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財政支出同比增長24.1%,增速較上個月的13.9%大幅提升。同時,7月份中央財政支持力度顯著增加,中央本級財政支出增長48.6%。
業內人士表示,在穩增長政策加碼的背景下,積極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預計近期多項穩增長措施將陸續推出,如萬億元專項建設債券、第二批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等。這些措施的出臺,將進一步刺激基建投資的增長,加快基建投資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