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行業真的冷了嗎?|Xtecher研究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9/159292.shtml
VR行業真的冷了嗎?|Xtecher研究院
文 | 賈聰聰
全文共 3501 字,閱讀預計您需花費 5 分 31 秒完成:
本文您將看到:
VR硬件山寨泛濫之後,國內廠商如何抓住良機?
“最容易活下去”的線下體驗店為何也需“輸血”?
巨頭和創業新銳如何布局“下一代共享社交”?
細分技術如何成為“關鍵節點”?
投資人是否還有必要投資VR?
近兩年,VR發展似乎一路高歌猛進,今年還被譽為VR產業的元年,不管是創業者、企業還是投資人紛紛蜂擁而至。然而,繁榮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山寨產品泛濫,市場滲透率低等各種暗流。產業巨頭和創業新銳如何破局?VR繼續發展的關鍵節點在哪里?元年之後,等待著VR的是“盛世”還是“祭年”?
今年5月以來,VR熱開始降溫。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最近表示:AR、VR目前的市場滲透率不到1%,而這個數字達到5%到10%時創業者才有機會,VC在滲透率達到15%時才可以開始投。按照朱嘯虎的說法,目前國內的創業者確實會比較難過。
事已至此,一個問題來了:VR行業真的冷了嗎?投資人還有必要投VR嗎?
縱觀國內VR行業,Xtecher得出以下結論:
曾經,由於山寨成本遠低於自主研發,缺乏核心技術的硬件廠商大部分停留在入門級階段,然而,在山寨潮後,硬件廠商的機會或許會到來;最接近盈利的是一枝獨秀的線下體驗店;而使店主及平臺備受煎熬的,更多的是VR內容的缺失;在海外領先巨頭紛紛發力社交的背景下,也有國內公司開始布局下一代社交。總之,VR雖困難重重,此刻卻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VR硬件山寨潮泛濫之後,國內廠商良機初現
十一假期期間,海外舉辦了兩場值得VR界銘記的發布會。
10月5日,谷歌在其秋季發布會上發布了其首款Daydream平臺硬件產品Dandream View,並提供完整內容服務;10月7日,在Oculus Connect 3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公布了即將上市的動作控制器Oculus Touch、無線VR頭盔原型、VR web瀏覽器、VR-ready PC等一系列VR產品,同時宣布將投入2.5億美元用於VR內容開發。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海外廠商引領VR核心技術、軟硬件標準的同時,國內廠商仍停留在利用國外技術做消費端延伸的層面。國內資本市場急功近利的不成熟狀態,讓中小型企業很難進行長期研發,國內的“山寨”產品更是把“賺快錢”的模式玩得純熟。
在智能硬件的天堂深圳華強北,無論是做一體機還是手機盒子,都有一整套完整的供應鏈,甚至不需要研發團隊,也不需要廠商自己動手。國內芯片公司提供方案、專業設計公司設計外觀或者模仿其他產品、外包組裝廠組裝、使用第三方APP……就算不懂算法,也可以快速叠代產品。焰火工坊CEO婁池曾表示,今年8月,深圳華強北的山寨VR硬件已賣出千萬臺。這在表明VR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嚴重傷害了市場對VR的感情。

然而,借鑒智能手機的發展歷史,在一波“山寨潮”之後,國內VR廠商的機會可能會到來。
一體機曾被業界預測為VR頭顯的終極設備。有業內人士估算,目前一體機銷量為 20 萬臺左右,國內最大的一體機ROM廠商Nibiru預估:預計到 2016 年底,一體機將會有 200 萬左右的出貨量。
如今,三星、高通和英特爾等大廠已經進入到 VR 一體機領域;瑞芯微、全誌、炬芯這些國內廠商也依托深圳成熟代工模式的優勢,為一體機方案廠商提供經過改良的 VR 芯片;一體機所需的屏幕、透鏡等部件也有三星、友達光電、京東方、歌爾股份、舜宇光學等國內外廠商供應。
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都在表明:VR的硬件支持已經初步成熟。對於想要沖出重圍的硬件廠商或者內容廠商來說,關鍵似乎在於能否像小米一樣找到破冰的運營模式。
“最容易活下去”的線下體驗店,也亟需內容輸血
據Steam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HTC Vive七月份的用戶增長幅度為0.3%,八月份幾乎零增長;Oculus Rift八月份增長幅度為0.1%;PS VR雖然已於本月13日上市,但市場表現還有待觀察。在頂尖硬件銷售遇冷的情況下,線下體驗店成了人們了解VR、教育市場的最好方式,也讓其成為了最容易活下去的方式之一。

據統計,國內VR線下體驗店已突破3000家。超級隊長CEO王磊表示,VR線下體驗店是一個展示、測試、分銷的平臺。
然而,“內容單一”是限制這個行業發展的普遍瓶頸。制造商水平參差不齊,不少內容粗制濫造,存在嚴重的畫面模糊問題。內容千篇一律,遲遲不更新,導致消費者難以上癮,複購率低。
法律公司Perkins Coie的調查研究顯示,37%的消費者表示不願意購買VR/AR產品,因為其內容的不足。京東聯合IDC發布的VR/AR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購買過相關設備的用戶以及潛在用戶中,有32%的人認為內容匱乏是目前VR/AR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此,創業公司樂客VR采用“雷達評審”的方式對所有遊戲廠商的內容進行評定,包括引導、美術、市場、玩法、數值五個方向,把內容分級,以建立標準讓市場評估遊戲體驗;創業公司微鯨表示,將用VR方式制作原創產品和IP;優酷也宣布通過與全球頂級制作公司、明星合作,生產VR視頻。
由體驗店延伸出去,遊戲、視頻內容提供商如果能產出高質量產品,或許能在資本冷卻的當下殺出一條血路。
巨頭和創業新銳都在布局“下一代共享式社交”
從郵件到社交網絡,再到微博、微信、陌陌,再到直播平臺,社交方式不斷革新,下一個社交形態應該是什麽樣子?似乎至今沒有答案。
在Oculus Connect 3開發者大會上,紮克伯格發布了名為Avatar的VR社交服務,並首次展示了Oculus正在研發的多項社交功能:Oculus Rift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3D虛擬人偶,並基於Facebook的社交網絡與好友進行模擬真人互動。
其實早在今年初,國外許多公司就已開始發力下一代社交。
繼Altspace開啟社交嘗試後,VTime做了更重度的聊天室,提供海量場景,用戶分別遠程登陸後可以在虛擬場景里聊天、拍照,場景更精致、更有想象力;Gravity開發了一款社交體育社區類項目Rec Room,用戶可以在場景里開party,通過打乒乓球、踢足球、射水槍、劇場等娛樂方式吸引用戶;Facebook在今年F8開發大會上演示的demo中,讓遠在天邊的兩個人“共遊”世界各地,以及“面對面”進行交談;微軟開發的Hololens可以將360度攝像機拍攝環境下的人全息傳送到佩戴MR眼鏡的人面前,並可實時交流。

Facebook Social已在今年8月底公布demo,更看重下一代的CV臉部實時掃描交互技術,用戶可以自定義編輯塗鴉實景照片、視頻遊戲場景等,可以合成拍照,投遞到郵箱,分享到Facebook、Twitter,向其他人講述在VR場景里的遭遇,這是一種共享式體驗。
而在十一假期期間落幕的Oculus Connect 3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帶來了最新的Social VR Demo演示,其定制化虛擬形象、跨平臺互動、場景差異化的特點讓人期待。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國內的團隊早在今年初就瞄準了下一代社交交互技術,且與Facebook剛剛公布的Demo不謀而合。
今年2月底成立的BeanVR已披露MR互動直播、多維瀏覽器等部分基礎交互功能,把自己定位為一家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完整功能產品的Beta版。
BeanVR的MR互動直播技術,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和體感識別設備,可以基於普通攝像頭把真人影像從真實常規的背景中抓取到虛擬場景中,“就像全息投影”。戴上頭盔的VR用戶會在場景里顯示虛擬替身,會看到臺上的主播或演唱者,並可以深度互動。

也就是說,如果《暴走大事件》中的王尼瑪使用這種技術做節目,就可以邀請虛擬用戶上臺,進行實時虛擬互動。
“當下的社交是做APP,是運營驅動型的社交體驗;而基於VR、AR、MR的下一代的社交,圍繞計算機視覺技術、深度感知,是技術驅動型的社交體驗。”在BeanVR創始人秦凱看來,VR/MR社交技術能讓人擺脫手機和電腦屏幕的束縛,進行“面對面”交流互動,體驗虛擬,感受真實。未來的社交或許全靠體感識別、動作激發。理想狀態下,VR社交將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完全擺脫時間、空間的束縛。例如,當你想獲取文件時,不是點“傳送”,而是到虛擬場景里去拿。
誠然,當下的很多“獨角獸”都出身社交,然而在VR、MR硬件還遠未爆發的當下,下一代社交神話的預言還有點早。
關鍵節點?在細分技術
做基於VR/MR的社交,需要考慮兼容手勢識別、引擎的SDK、圖像算法,要掌握深度感知、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用戶交互和表情同步等大量相關技術。
在技術上,國內的技術團隊大多基於海外頂尖的開源系統做二次算法和功能整合,整合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而就算是海外的相關底層技術,也尚屬早期,深度感知攝像頭硬件也並不完善,這些都限制了摳像的清晰度和識別度。用普通攝像頭配合硬件摳圖時,摳出來的人物清晰度比較低,有嚴重的毛邊跟噪點。
真正把社交做好,還要等交互技術底層硬件的提升。
目前絕大部分的頭顯設備包括Hololens中的“註視點”是靠陀螺儀追蹤頭部動作來還原,而基於眼動追蹤的視覺互動技術和註視點渲染技術能真正還原人眼在虛擬環境中的動態情況,同時大大節省圖形芯片的渲染資源,降低硬件使用門檻。谷歌的硬件設備Project Tango如果可以應用在VR/MR頭顯上則不需要借助外部光場等定位設備就能完成六個自由度的運動追蹤,其精確的深度識別功能則可以讓虛擬模型和實景結合的非常自然。

Project tango和Hololens已可依靠SLAM技術識別場景深度完成定位。Hololens中被設計和應用的交互方式,分別是註視,手勢,語音,會以多樣化的手勢識別為主要手段,交互動作會越來越自然,操作會越來越便捷。谷歌Daydream平臺的問世拉低了手機廠商的進入門檻,類GearVR的解決方案盛行可期,同時VR整體體驗也會得到提升。
前景是光明的,但著眼VR/MR社交系統和交互解決方案的下一代社交,無疑要做好長遠布局的打算。
那麽,投資人還有必要投VR嗎?
當然,更何況,此刻至年底,是低價進場的最好時機。縱觀市場,去年,VC投得更多的是商業模式,而今年開始更多瞄準海外,投向了更細分的領域:手勢識別、深度感知、表情測試、特征點識別、光學成像、視網膜掃描……簡而言之,VR遇冷將意味著大量山寨玩家知難而退,此刻,如果國內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做得足夠好,也許,下一個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本文作者Xtecher研究院,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微信(ID:heima)]
VR
寒冬
贊(...)
分享到:
直播圈“網紅”自述:粉絲散了收入沒了,因為行業冷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28/1156978.html
“去年這個時候,我基本上每天都坐在電腦前直播,一個月能掙兩三萬。如今我每天只習慣性地播一小時,也掙不著什麽錢,有沒有禮物也無所謂了。”談起直播行業這一年的變化,郭偉峰這樣對中新經緯說。
家住福建的郭偉峰今年24歲,愛趕時髦的他從去年6月開始,下載註冊了多個網絡直播平臺,做起了一名網絡主播。“當時一些比較火的直播軟件都做過,因為每家對主播的補貼都很大,我能明顯地感受到那種紅利和流量爆炸的感覺。”那段時間,郭偉峰將直播當成了自己的工作,所有的經濟收入也都來自於直播平臺。
不過如今情況卻起了變化,郭偉峰用“低迷”一詞來形容當下他自己的直播事業以及眾多網絡直播平臺的現狀。“直播這行現在不好混了,根本掙不著錢,可能直播的冬天已經來了吧。”他說。
“巔峰時直播睡覺都能掙錢”
去年6月份開始做網絡直播的郭偉峰並不是最早吃螃蟹的那一批人,但在圈內,他卻小有名氣。隨著粉絲數量的增加,他不得不專門建一個微信群來管理。
郭偉峰告訴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jwview),在做網絡主播之前,他其實是做幕後工作的。“我老家那邊有一些電視臺,電臺的主持人會在網絡廣播上做一些音頻節目,當時我給他們做導播。”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學到了很多,於是就打起自己做主播的念頭。

“那時候直播平臺特別多,直播也特別火,一些比較有名氣的直播平臺我都玩過,這樣播著播著,我就在圈里面小有名氣了,也產生了一小批粉絲。”
小有名氣之後,郭偉峰被一家剛剛嘗試做直播的電商平臺看上,做一些商品介紹的直播,雖然這家平臺流量很低,但因為提成比較高,他還是應和著做了起來。
除了這項工作,郭偉峰那時候還會自己做一些直播,“什麽類型的都接觸過,遊戲直播、戶外直播,但後來我認為自己比較會聊天和唱歌,所以直播形式也就穩定在了話題聊天,有時候也會唱唱歌、彈彈吉他。”
但郭偉峰直到現在依然不認為是因為自己才藝出眾才會變得小有名氣。
他表示,那個時候各家平臺都在花錢挖人,補貼也很瘋狂,簡直就是進入了“燒錢”的模式,所以直播呈現了爆炸性的增長。“對於主播來說,這當然是好事了,那時候直播睡覺都能掙著錢,更別說我的直播還有點內容和質量。”他說,“我最巔峰的時期一個月掙兩三萬不是問題,這在男主播圈里算比較多的了,我們和女主播不能比。”
“瘋狂”降溫,上百家直播平臺關閉
郭偉峰口中的“好事”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變化出現在今年春節後三月份。
郭偉峰說,從那時候開始,看直播的人逐漸少了,平臺的補貼也漸漸沒有了,更明顯的是各個經紀公司不再像以前一樣瘋狂挖人了。“以前挖人什麽層次的都要,只要看你是個好苗子就會挖過來,但現在不一樣了,這半年多倒了不少經紀公司。”
伴隨著經紀公司倒下的是大量的網絡直播平臺。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某直播平臺活躍用戶數量的峰值是在今年1月,達到2516萬人,而8月已經下降至1230萬人,嚴重縮水;與此同時,更有上百家直播平臺關閉。
另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份《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共3.43億,占網民總體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占網民總體的47.1%。與半年前相比,網絡直播的用戶規模和在網民中的整體占比皆出現下降。
現在,因為沒有收入,郭偉峰已經不再將網絡直播當做自己的主業。但他現在每天還會堅持直播一個小時,內容僅限聊天互動,有沒有人送禮物他也不在乎了。“畢竟播了這麽久,猛地一停心里非常別扭。如果哪天我沒有出現,微信群里的粉絲們就會問我去幹什麽了,這時候我心里挺有觸動的。”他說。
粉絲易丟,數據造假,期待直播告別浮躁
郭偉峰一直說他算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他的直播是有情懷的。他一直有做自媒體的想法,網絡直播算是實現了他的心願。但同時他對這個行業也有很多看法。
“怎麽說,這個行業比較浮躁吧,我們主播圈子里都知道,通常情況下,一個粉絲的忠誠度,或者叫粉絲保質期只有三個月。三個月內,他會願意給你刷禮物,每天來看你,但時間再久一點,他們幾乎不大可能這麽做了。”他說。
“現在網友的口味也變了,之前大部分人都喜歡看才藝展示類的直播,但時間一長,他們就膩掉了。現在粉絲比較強勢,他們甚至會幹涉你直播的內容,要求你幹什麽,有些主播就乖乖照做。沒辦法,誰讓直播現在這麽不景氣。”他說。
他還透露,有些直播平臺為了能賣出個好價錢或者吸引融資,甚至會在數據上造假。

郭偉峰說:“不要看到某網友給某主播刷了幾百萬禮物的新聞很驚奇,事實上這錢可能就是在這個平臺上走一遍而已,就是為了讓數字更好看。還有的直播平臺聲稱自己上億人同時在線,這也是騙人的,因為他們可能連服務器都沒有,而租用的雲服務器最多只能容納5萬人同時在線。”
他說,現在他和很多網絡主播一樣都在思考直播的意義到底是什麽,他們也期待這個行業能慢慢走向平靜。他認定未來直播會慢慢走回傳統的方式,就像在線教育一樣,會越來越專業化和精致化。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直播是一個跟政策高度關聯的行業。目前來看,這個行業同質化比較嚴重,人員流動性大,缺少核心競爭力,一定會慢慢失去吸引力。
“這個行業未來朝什麽方向發展可能不會像我們想的那麽簡單,如果問最終會不會沈澱下來一兩家,可能性也很大,但絕不會再出現百舸爭流的那種局面了。”李易說。
來源:中新經緯(微信號:jwview) 記者: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