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開發 | 251,795 | 64.19% |
酒店 | 81,190 | 20.70% |
物業投資 | 38,947 | 9.93% |
物業管理服務收入 | 20,324 | 5.18% |
地區 | 392,256 | 100.00% |
中國糧油控股13年營業收入分類 | 中國食品13年營業收入分類 | ||||
油籽加工 | 57,536 | 61% | 廚房食品 | 12,276 | 47% |
生物燃料和生化 | 15,514 | 16% | 飲料 | 11,389 | 43% |
大米貿易及加工 | 7,745 | 8% | 酒類 | 1,847 | 7% |
小麥加工 | 8,560 | 9% | 休閒食品 | 435 | 2% |
啤酒原料 | 2,170 | 2% | 其他產品 | 271 | 1% |
企業與其他 | 3,018 | 3% | 總共 | 26,218 | 100% |
總共 | 94,543 | 100% |
代碼 | 食品 | 食品 | 0506.HK | 0606.HK |
簡稱 | 行業平均 | 行業中值 | 中國食品 | 中國糧油控股 |
每股收益(港元) | 0.1023 | 0.1261 | -0.3180 | 0.2898 |
每股淨資產(港元) | 2.3385 | 1.4392 | 2.1972 | 5.5206 |
每股經營現金流(港元) | 0.3278 | 0.1540 | 0.0348 | 0.8521 |
銷售毛利率(%) | 25.97 | 20.26 | 20.15 | 5.97 |
銷售淨利率(%) | -11.67 | 3.63 | -3.38 | 1.61 |
淨資產收益率(ROE)(%) | 1.06 | 7.79 | -13.74 | 5.43 |
總資產回報率(%) | 0.81 | 4.81 | -4.32 | 1.93 |
資產負債率(%) | 43.06 | 42.85 | 60.91 | 60.45 |
港股市值(百萬港元) | 14,223.44 | 2,281.43 | 8,811.25 | 19,109.57 |
市盈率PE(倍) | -5.18 | 11.57 | -9.90 | 12.56 |
市淨率PB(倍) | 4.07 | 1.46 | 1.43 | 0.66 |
市銷率PS(倍) | 4.80 | 1.08 | 0.33 | 0.20 |
“是藥三分毒”,藥品作為治療疾病、拯救生命的同時,它固有的特性永遠不變,那就是它的自身所攜帶的不良反應。
4月2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143萬份,較2015年增長了2.3%。其中,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2.3萬份,占同期報告總量的29.6%,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1.4個百分點。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縣級報告比例為97.7%,全國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量為1068份,較2015年有所增長。
“每一種藥都有不良反應,它是固有的特性,與任何東西無關,也無關它的生產。只要你用了藥,都會發生不適宜的事情。”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胡欣表示。
抗感染、一老一小為重點
藥品不良反應,人類知道的越多,這個藥品會更安全。為了更多掌握每一款藥品上市藥品的不良反應,國家鋪開了藥品不良反應檢測網絡。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建設進一步深入,我國發現和收集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基層網絡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全國已有31萬余個醫療機構、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註冊為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用戶,並通過該網絡報送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全國97.7%的縣有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量達到1068份,表明我國發現和收集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丁建華表示。
而藥品不良反應的數量增多,並不意味著藥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意味著我們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藥品的風險更了解,風險更可控,對藥品的評價更加有依據,監管決策更加準確。同樣,在醫療實踐中,能及時地了解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表現、程度,並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報告關註點仍為抗感染藥物的安全性,特別是氟喹諾酮類藥品;正確使用中西藥複方制劑,避免超劑量用藥;解熱鎮痛抗炎藥的臨床合理使用;精神障礙治療藥物的安全性,以及老人和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問題。
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抗感染藥物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1.8萬例,其中嚴重報告3.3萬例,占6.5%。抗感染藥物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36.2%。嚴重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結核病藥。抗感染藥物中喹諾酮類藥品嚴重報告比例僅次於頭孢類藥物,其中氟喹諾酮類藥品嚴重不良反應較多。
2016 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中,14 歲以下兒童患者的報告占 9.9%,與 2015 年持平;65 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23.5%。
“從科學角度來講,老年人在吸收、排泄方面,因為年紀增大,心肝肺腎的功能下降,對藥物的劑量不能按照成年人來用。但是我們的藥品實驗,都是用成年人來做的,很多說明書並沒有針對老年人或者兒童劑量的說明。所以老年人的劑量要有減少,否則不良反應更嚴重,治療起來也難。本來這些藥的不良反應可能是一過性的,但是對老年人可能導致慢病。全世界都是一樣,一老一小的信息極為少的。對於這些老年人,用藥量基本是兒童的量。” 胡欣表示。
也正是因為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逐步完善,可實現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在線直報、逐級評價、信息共享,通過該網絡報送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為監測評價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評價中心主任楊威介紹稱,總局組織深入挖掘藥品安全風險信號,對監測數據開展分析評價,及時采取風險管理和溝通措施。2016年,對睪酮藥品、註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複方大青葉片、複方氨基酸註射液(18AA)及同類制劑、仙靈骨葆口服制劑等42個(類)品種進行了安全性評價。
“根據安全性評價結果,全年共提出修改說明書建議35個;發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4期,提示關註註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仙靈骨葆口服制劑、睪酮藥品、新複方大青葉片的用藥安全;發布藥物警戒快訊12期,涉及68個品種;對氯美紮酮和苯乙雙胍兩個品種發布撤市公告。”楊威表示。
楊威同時表示,報告信息越來越豐富,預警能力越來越及時,風險管理越來越到位,解讀方式越來越貼近公眾。
企業缺位
根據統計分析顯示,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來源統計,來自醫療機構的報告占報告總量的85.6%,來自醫療機構的報告占85.6%;來自藥品經營企業的報告占 12.8%;來自藥品生產企業的報告占1.4%;來自個人及其他的報告占0.2%。按照報告人職業統計,醫生報告占 55.5%,藥師報告占 25.3%,護士報告占 15.1%,其他報告占 4.1%。與 2015 年的報告人職業構成情況基本相同。
“這些數據表明醫療機構仍發揮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主渠道作用,來自於藥品生產企業的報告數與去年持平,報告數量仍偏低,表明藥品生產企業開展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夠;作為藥品生產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藥品不良反應工作的認識,加強上市藥品的安全性研究,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強化企業責任意識,及時預防和控制風險,充分發揮‘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丁建華表示。
美國是實施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最早的國家之一,報告采取資源報告和強制報告兩種報告體系,對於消費者和醫務人員實行自願報告體系,對持有市場許可證者(藥品生產、批發、進口企業)采取強制性報告制度。同時把不報告不良反應信息歸為犯罪行為,單位和個人都被處罰,處罰類型包括警告、罰金及若幹年監禁。默克公司的止痛藥萬絡,就曾因可能引發心臟病和中風而被處以48.5億美元巨額罰金並最終退市。
而在中國,藥品不良反應的主體仍在醫療機構。
“企業問題比較突出,對於藥品不良反應不重視、沒能力、有顧慮,這都是企業的問題。沒能力是因為沒有人,同時與醫療機構的交流不在一個平臺上,有顧慮是怕不良反應多了,患者就不用他們的藥了。其次,我們中國很多的藥企除了生產,都不知道自己的藥賣到哪里去。而美國的醫藥代表,一邊推廣藥品,一邊收集藥品不良反應。所以,在美國,藥品不良反應95%來自藥企,我們86%來自醫療機構。”楊威表示。
此外,中國的公眾由於對藥品知識了解不多,所以導致公眾用藥後對於不良反應的報告很少。
2016 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 42.3 萬余份,新的和嚴重報告數量占同期報告總數的 29.6%。
“目前嚴重不良反應占比比較小,一個是因為中國用的多數為仿制藥,嚴重不良反應多數出在新藥上,另外就是漏報,一些出現死亡、嚴重不良反應後,由於無法識別是藥品的問題還是醫療機構用藥存在問題,所以無論是藥企還是醫療機構,都希望通過私下解決,進行了賠償,而不上報。”
在法律上,我國2004年出臺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要求新藥不良反應在15天內上報,未按時上報或隱瞞不報者,將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由於這只是一個部門規章,在落地上存在問題,而且處罰額度很小。目前正在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中有專門的部分進行了規定,同時正在起草一個文件,將對企業報告不良反應反應進行了明確規定。”楊威表示。
A股年報數據近期基本發布完畢,今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突破萬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但整體看,A股上市公司分紅預期還不夠穩定,且仍有一小部分“鐵公雞”堅持不分紅。
業內認為,需繼續引導上市公司回報股東,培育A股分紅文化;對於“鐵公雞”,要督促上市公司說明未分配利潤使用情況;對部分未分紅企業中可能的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情形加強檢查。
“現金牛”多了,“鐵公雞”少了
截至4月末,滬深兩市共有3522家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度業績報告。其中2699家發布現金分紅預案,合計派現1.13萬億元。除了這個令人心動的數字,上市公司分紅數據還透露出哪些值得關註的動向?
——“現金牛”多了。
上交所數據顯示,2017年滬市上市公司年報擬分紅總額達到8111億元,明顯高於上年度的6823億元,其中分紅比例超50%的有194家。中國神華、福耀玻璃等370余家公司連續三年分紅比例均在30%以上。
深市上市公司今年擬分紅金額3200億元,同比增加62%,分紅家數占市場總企業數近77%。在萬科、美的、深赤灣、寧波銀行等多家上市公司堅持分紅同時,“現金牛”隊伍持續擴容。
——“鐵公雞”少了。
不少過往不分紅的企業也開始分紅了。滬市2014年至2016年三年間未進行現金分紅的199家公司中,38家在2017年披露現金分紅方案,其中20家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
在深市,此前連續9年未分紅的金路集團2017年推出每10股分紅0.4元的方案。廣濟藥業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元的分配議案,也讓十年不分紅的廣濟藥業擺脫了“鐵公雞”稱號。
信誠資本基金經理楊仲華認為,2017年度上市公司的利潤整體增加,監管層對現金分紅的呼籲,都促使上市公司加大對中小投資者的分紅力度。
對有分紅能力的“鐵公雞”要加強檢查
整體上看,今年分紅轉積極,但仍有少數“鐵公雞”仍然堅持不分紅。
有的不分紅企業或是因為虧損或經營困難等客觀因素。如,連續20多年不分紅的金杯汽車在今年2月回複上交所關於分紅的問詢時稱,公司財務報表、現金流和凈利潤均呈現困難的局面,未分配利潤負值呈逐年上升的態勢。
此前,在1995年、2001年等8個會計年度,金杯汽車對應的歸屬凈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上市20余年,金杯汽車的證券簡稱一直在“金杯汽車——*ST金杯——ST金杯——金杯汽車”之間來回切換,公司經營狀況堪憂。
有的不分紅企業則給出“特殊原因”。如,1996年上市的英特集團從未進行過現金分紅。在2017年年報中,英特集團稱,不分紅有其歷史原因以及主營業務發展的特殊性。公司自上市以來均未在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經營資金主要靠留存收益積累和債務融資解決等。
梳理公告發現,在滬市,70家今年未分紅的企業中,35家企業因公司業務特點、所處發展階段、未來資金需求等原因未進行現金分紅;在深市,104家多年未分紅企業中,有37家母公司和合並報表未分配利潤均為正,符合分紅條件,但公司稱資金緊張、投資需要、盈利能力較差等不進行分紅。
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認為,監管部門應該加大檢查力度,加大對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潤的監管,涉及違法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
現金分紅新高之下,價值投資更受青睞了嗎?
隨著現金分紅增多、股息率提高,中小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可以更多地轉向價值投資。但另一方面,從目前看,我國上市公司仍應將現金分紅常態化,給投資者以穩定、可持續的預期,讓投資者可以放心投。
一般而言,分紅較高的企業經營狀況也會更好。“只有那些盈利能力強、現金流好的上市公司,才能給投資者穩定、可持續的現金分紅回報。”陳紹霞說。
現金分紅水平的提升,也給了中小投資者更多的投資策略選擇。投資者在選擇投資上市公司股票時,一般有兩種考慮:一種是考慮股息率,追求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回報;一種是投資股權,追求企業的成長性,尋求企業成長前後的股份增值。
“當股息率超過銀行定期存款或債券收益率時,追求現金分紅的投資就是可取的。”楊仲華說,追求股權回報需要考慮的因素會複雜些,需要考慮包括企業成長性、業務壁壘等多個因素,“投資股權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
“但相對於成熟市場,我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還不夠穩定,可預期性不足。”陳紹霞認為,我國上市公司還應從自身實際出發,規定每年或每季度定期分紅,形成分紅文化;投資者也應轉變觀念,更多地追求價值投資,形成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相互尊重的市場氛圍,使資本市場走得更穩更好。
4樓提及
所以我一直不喜歡看傳記
5樓提及4樓提及
所以我一直不喜歡看傳記
一不睇自傳 二唔睇未死
更正
8樓提及
即係未死果d 人果d 傳記
10樓提及
自己寫自己點都會隐惡揚善 未死一怕人告 二咪好似冷夏個幾本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