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亂來股票討論區(狂發cb 股主題區)

1 : GS(14)@2010-07-26 18:57:18

CB愈低愈沽 細價股成「仙」
欄名:股壇X檔案

近期不時見有細價股不斷下跌,輾轉淪為仙股,甚至出現「1仙淨沽」(即只見沽盤,沒見買盤掛出)的情況。翻查資料,這些股份其實都有不少共通點,包括之前透過發行大量可換股債券(CB)進行大型收購。債券可以自由轉讓,盡管換股價較市價有高溢價,但卻不停見到持有人換股及沽貨,而股價亦愈沽愈低。

發換股債作大型收購

近日較矚目的例子有榮盛科技(01166)及正興(00692),之前亦有西伯利亞礦業(01142),後者其後進行20合1併股才脫離仙班。細價股在斥巨資進行大型收購時,往往引用不同指標力證收購價合理,但相比之下,賣方卻願意以較債券兌換價折讓數十個巴仙的價格減持股份,是否意味賣方其實是願意以較低價格出售業務,細價股是否有買貴貨之嫌?

榮盛去年11月公布向獨立第三者劉勇,以15億元收購蒙古銅金銀礦,當中14.32億元由可換股債券支付。自交易於5月初完成至今,劉勇不斷兌換債券並減持。按聯交所資料,至7月20日,他的持股量已降至112.24億股,已沽出30.96億股。減持價由最高7.5仙沽至最低2.4仙,套現約1.27億元。換言之,本金額3.096億元的債券,最終以折讓59%價格售出。

持債人不斷低價減持

有關債券已有50億股獲兌換,尚有9.32億元債券未行使。榮盛上周五升12.5%,收2.7仙。

正興亦以16.8億元收購陝西省鈦磁鐵礦業務,並悉數以可換股債券支付。交易於今年3月30日完成,初時減持作價較兌換價4.4仙還有溢價,但至6月初,正興已跌至4仙以下,但仍見債券持有人大手換股及減持。自4月至7月14日,共有本金額8.23億元的債券獲兌換為187億股正興,但其中有逾103億股,兌換時股價低於換股價。正興早前股價已跌至1仙。

至於西伯利亞礦業,於去年5月完成以可換股債券收購俄羅斯煤礦,同樣見到煤礦賣方兌換債券之後低價沽貨,令股份淪為仙股,直至4月股份20合1後,才重登「毫子」股之列。惟及後仍見煤礦賣方於5月份以每股0.8元兌換新股,並申報以0.245元及0.114元減持。西伯利亞礦業上周五收報0.136元。







2 : Clark0713(1453)@2010-07-26 22:41:08

今期資本創富 一仙淨沽點博?                           [按此打開][隱藏]

                                                        一仙王正興控股(692)

現時首隻成一仙淨沽股票為正興控股,該公司以前經營紡織為主
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挫9成.該公司在1975年創立,2000年上市
正興早前公佈大股東兼主席之位暫時懸空,該公司從事布料成衣業務
市值目前僅餘不足1.6億元,但過去兩年已先後終止內地布料加工及印染廠
於去年被借殼,賣方擬與16.8億元,注入陝西省紫陽縣一個二氧化釱鐵礦的採礦權
且獲得大量正興可換股票據,每股行使價0.22元,行使後將成為大股東.

不過, 自從鐵礦石熱潮爆煲後,正興股價一直急插,細看年報,
該公司的每股帳面值只有0.0025元,遠較市價一仙為貴
難怪有些沽盤可以用0.009元,甚至0.008元去成交.

此外, 筆者發現,不少財經專欄與分析師均推介過此股
可能當時真的有潛力未定,例如財經演員沈振盈
(5月4 日)新報, (4月28日蘋果日報) ;不過,
該股評家推介後即5月2 日打後,正興股價便陰跌至一仙
真的不知點解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428&sec_id=15307&art_id=13974137

實戰理論:股份拆細正興值博率高
2010年04月28日
3 : hopingu(1296)@2010-07-27 10:38:52

這個thread 應該要精華及變成狂發cb 股主題區?
4 : dummy(3077)@2010-07-27 19:37:34

沈大屍會話正常應該一早止蝕左smiley
5 : 自動波人(1313)@2010-07-27 21:27:01

逆向思意
佢地點獲利呢...?
係咪要等合股向下炒?
6 : GS(14)@2010-07-27 21:41:21

5樓提及
逆向思意
佢地點獲利呢...?
係咪要等合股向下炒?


簡的來說有個礦,唔值錢。

但有間無聊上市公司向這堆人買礦,以好多好多CB支付,那這些CB換股票,然後賣出這批股票,我就收到錢,相對原本無成本,即是我拿到多少就賺多少了。

所以作價在這來說無意義。
7 : 4fung(1952)@2010-07-28 12:07:49

6樓提及
5樓提及
逆向思意
佢地點獲利呢...?
係咪要等合股向下炒?


簡的來說有個礦,唔值錢。

但有間無聊上市公司向這堆人買礦,以好多好多CB支付,那這些CB換股票,然後賣出這批股票,我就收到錢,相對原本無成本,即是我拿到多少就賺多少了。

所以作價在這來說無意義。


咁果間無聊上市公司做乜要咁無聊送d股權比人?賣礦果堆人賺到既會分返比上市公司班人嗎?
8 : GS(14)@2010-07-28 22:14:09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逆向思意
佢地點獲利呢...?
係咪要等合股向下炒?


簡的來說有個礦,唔值錢。

但有間無聊上市公司向這堆人買礦,以好多好多CB支付,那這些CB換股票,然後賣出這批股票,我就收到錢,相對原本無成本,即是我拿到多少就賺多少了。

所以作價在這來說無意義。


咁果間無聊上市公司做乜要咁無聊送d股權比人?賣礦果堆人賺到既會分返比上市公司班人嗎?


差唔多啦,作價、分錢都可以出到。
9 : GS(14)@2010-08-02 00:26:39

2007-9-17 HT
新股質素參差 上市後多現形   

  近年新股持續火熱,動輒超額認購幾十倍甚至過百倍,新股數目繁多,不要說散戶,就隨時連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面對一本接連一本的招股書,根本難以細心閱讀研究。

今年4家「半新股」發盈警

  同時,上市不久即見負面消息甚至發出盈利警告的事件,今年已出現多宗。雖然新股業績的業務表現,每每受不同市場影響而瞬息萬變,但亦不排除有投資銀行想趁市旺多找生意,急急為客戶安排上市,新股質素未必有保證。

  今年以來,約有4家「半新股」發出盈警,其中利記(0637)、阜豐(0546)及力勁科技(0558)上市均不足1年。阜豐及利記上市時同樣深受散戶歡迎,公開發售分別獲得639倍及266倍的認購申請。至於上市時招股反應極為踴躍的飛毛腿(1399),今年中期業績亦由盈轉虧,但因為是廠房發生火警,天災人禍無法預知。

  現時新股上市申請,除了聯交所,證監會亦會按雙重存檔制度審閱申請,若有疑問就會給予意見。於去年7月至今年6 月,平均每3個月均接獲20多至30宗申請,以往證監會一般只對當中大約一半的個案給予意見。但今年4至6月的個案,證監會卻對8成的申請提出意見,百分比大升。

審閱雙重存檔 證監多意見

  就這些個案而言,證監會更質疑保薦人在替公司遞交上市申請前,沒有透過本身的盡職審查程序,去充分了解申請上市公司的業務及行業。部分個案更是由監管機構質詢後,才知悉有問題。這情況難免令人懷疑,投行可能想趁市旺盡快為客戶安排上市,故連基本責任都未及做好?

  就連由證監會一手審批上市的房地產基金,當中的睿富(0625),亦於上市不足3個月爆出新聞,旗下主要物業北京佳程廣場租戶所支付租金,跟賣方在上市時披露的租金有差異,差距達2.785億元,管理人正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調查。

  雖然現時很多散戶只期望抽到新股後首日沽出獲利,但一旦未能如願而需要作中長綫持有時,投資者仍是要注意公司的基本因素。
10 : 自動波人(1313)@2010-08-02 00:30:15

最奇果隻虎豹能源

上年我對股票毫無認識,看到招股書說"只有一個能源供應商",已經覺得有危機

點知咁快就出事了

更可怕是很多人買新股連招股書也不看
11 : hopingu(1296)@2010-09-15 10:45:08

1142, 1166 都發癲... 之後到2932?!?!
12 : GS(14)@2010-09-15 21:25:39

11樓提及
1142, 1166 都發癲... 之後到2932?!?!


都有機會,但唔知幾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54

單身青年申公屋 升3成新高 「畢業貧窮」趨嚴重 學者憂增對政府不滿

1 : GS(14)@2010-07-26 19:04:13

2010-7-28 HT
單身青年申公屋 升3成新高
「畢業貧窮」趨嚴重 學者憂增對政府不滿

新生代受置業難、「畢業貧窮」夾擊,對公屋需求趨增。今年5月公屋輪候冊累積2.2萬宗未滿30歲的單身人士申請,較去年同期急升3成,創歷年新高;消息透露,當中除高學歷者增加外,亦發現更多剛滿18歲年輕人提出申請。

公屋聯會認為,「預支房屋資助」情況惡化,要求港府檢討房屋需求;有學者分析,畢業貧窮的情況漸趨嚴重,年輕人對脫貧和置業的信心下跌,長遠或者令他們失去了生活規劃,以及會增加對政府的不滿。

輪候冊13.2萬宗 達97年9成

根據房署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公屋輪候冊申請累積達13.21萬宗,不單創近年新高,比去年5月亦升12%,更已達97年底15萬宗的88%。

值得關注的是,未滿30歲申請者數目,過去一年升幅較整體申請為高。房署指出,今年5月,18至29歲單身輪候公屋申請共2.2萬宗,比去年5月的1.72萬宗大升28%,這亦是准許單身申請公屋以來,累積最多未滿30歲的申請個案。

高學歷佔4成 不少剛滿18歲

據了解,除具大專或以上等高學歷年輕人申請公屋的比例上升、已達佔非長者一人申請約4成之外,當局都留意到,愈來愈多剛年屆18歲者入表申請,不少更是來自公屋家庭。

消息又指出,政府注意到輪候公屋申請數字持續上升,以及不少申請來自年紀較年輕的一群,但是相信目前輪候公屋的申請機制,可以確保公共資源照顧到最有需要的社會人士。

現時青年人排隊輪公屋,除了要符合入息以及資產限額(現分別為7,440元及18.7萬元)外,亦都要通過「配額及計分制」,按其年齡及居住情況(公屋或私樓),決定其上樓次序。

房委會在05年訂立配額制度,主要希望較年長的申請者獲優先編配單位,多年來被批評扼殺不少青年人入住公屋機會。然而,以凶宅等不受歡迎單位為主的「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卻變成新生代上樓的捷徑,非長者單身申請比率由初期25%急升至近年逾50%,令這類人士平均輪候1.8年已可獲配單位,反較一般家庭的 1.9年快。

「角色扭曲 變青年獨立工具」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表示,擁有高學歷及剛滿18歲人士申請公屋的比率趨升,反映年輕人「預支房屋資助」進一步惡化,社會環境迫使非必要需求浮現,更形容:「以前的人一滿18歲,便去考車牌方便搵食;現在變為攞完成人身份證,便趕去申請公屋!」

他批評,公營房屋的角色已被扭曲,由過去主要照顧核心家庭,變為解決年輕人獨立生活困難的工具,促請港府全面檢討房屋需求,不應待情況進一步惡化才亡羊補牢。
撰文:黃偉超
2 : GS(14)@2010-07-26 19:04:33




3 : GS(14)@2010-07-26 19:05:44

大學畢業6年 月入萬元難獨立   

  近年大學生「畢業貧窮」問題逐漸浮現,有青年大學畢業後6年,仍屬低收入人士,對未來失去信心,要獨立談何容易,遂於兩年前申請公屋。

合約工漂泊 買樓要中彩票

  「無論樓價貴也好、便宜也好,都非我有能力購買!」30歲的林小姐,自去年合約工不獲續約後,轉往馬會出任兼職,並努力尋找新工作,現時月入僅3,000至5,000元。

  6年前她大學畢業之後,她曾經做過數份文員工作,月入8,000至萬元,惟多以合約形式受聘,一年半載之後便要轉工:「很多時公司情願請新人,亦都不願續約。」


  5年來猶如浮萍一樣的漂泊,大大打擊了她的置業信心:「現時我無積蓄、低收入,除非中了六合彩頭獎,否則無能力置業!」

兩年前申公屋 冀40前上樓

  林小姐一家5口,現居於400呎蝸居,但她畢業後,其家人多次表明,希望她搬出去自立,她惟有於兩年前申請公屋,期望在40歲前有機會上樓:「私樓租金每月需2,000至3,000元,我根本負擔不來;除了公屋,我別無選擇。」

  事實上,目前20至29歲持大學學歷者中,仍有約萬人失業,縱使部分「天子門生」能夠投身職場,收入亦因任合約工而停滯不前,甚至每況愈下。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近年畢業貧窮的情況漸趨嚴重,主要是因為很多學生畢業後,需要償還大筆學生貸款,而就業環境亦都遠較從前坎坷。

  鍾又指出,近年合約制員工增加,約滿後要面對轉職或凍薪:「有畢業生即使工作4、5年,月薪仍只維持1.2萬元。」他認為,畢業貧窮長遠或令年輕人缺乏生活規劃:「年輕人因對未來感到不肯定,不敢計劃結婚生子。」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年輕人申請公屋數字上升,反映他們對置業和脫貧信心下跌:「即使大學畢業生,亦都可能預計15年後仍然無能力買樓。」他指出若情況持續,或會令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升溫。


無力置業 逾半青年擬申請   

  香港青年協會今年初的調查發現,無力上車的年輕人申請公屋意慾日高,逾半表明考慮申請,近4成更視資助房屋為上車的第一步;青協擔心,青年住屋需求未獲正視和解決,長遠將影響社會穩定。

資助房屋 4成視上車首選

  青協今年2至3月進行隨機抽樣意見調查,成功訪問504名15至34歲青年,56.7%表示如果有機會,會考慮申請公屋;38.4%受訪者考慮以資助房屋作為首次置業的選擇,只有20.6%考慮全新私樓。

  對於30歲以下年輕人申請公屋數字創新高,青協督導主任魏美梅坦言並不感到意外,因近年私樓樓價及租金急升,令新生代置業及租樓非常困難;由於畢業生的工資負增長或零增長,加上通脹壓力趨增,令他們難以解決住屋需求問題。

住屋需求不解決 損歸屬感

  她認為,更多年輕人申請公屋,主因是在私樓市場難覓出路,加上公屋既提供棲身之所,租金便宜亦可減住屋支出,故相信愈來愈多人年滿18歲後,便會申請公屋:「青年抱『有嘢揸手』心態,完全是人之常情!」

  魏指出,年輕人的住屋問題未能得到解決,會影響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促請港府全面評估整體房屋需求,且要進一步研究青年入住公屋,會否影響他們「向上流」的動力。

  她又希望,特首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不單要交代資助市民置業的政策方向,亦要一併處理青年住屋需求問題,為新生代尋求出路。
4 : teawater(1794)@2010-07-26 19:16:48

我都應該一18歲就申請,可能依在都差不多可以上樓smiley
5 : GS(14)@2010-07-26 19:18:39

4樓提及
我都應該一18歲就申請,可能依在都差不多可以上樓smiley


吾友及弟亦嘗從此法....獨有小弟忘了
6 : CHAUCHAU(1254)@2010-07-26 19:56:56

一個反思問題?
為左申請公屋年青人甘願淪為低收入人士(入息限額)
社會上多公屋獨居老人(有兒有女吾同住)
每一個戶籍可加一名子女及其家庭
捨易取難,長大後離父母不顧
社會在變,中國人養兒防老觀念可重存在?
80後出生率已不高,但公屋分配面積比前大
應不會出現擠迫吾夠住既情形
(相信大部份80後係公屋長大,只不想同父母同住)smiley
7 : GS(14)@2010-07-26 21:45:58

但完全封了這條路就有問題
8 : Wilbur(1931)@2010-07-26 21:54:19

好多年青人申請公屋,

尤其是特快輪候(偏遠,凶宅)o個D,

根本唔會入去住,

其實係為左張綠表,

現在看來政府應該會重推居屋,

小弟好後悔冇大學一畢業就申請番間...
9 : tcw1984(3057)@2010-07-26 22:15:03

唉,好難怪咁多人嘈呢個政府不過自97年衰左獲金之後,佢地已經變得唔敢掂樓市。
唔知振英哥上台(好大機會系佢)後會唔會有改變啦
10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7-26 22:34:02

呢個post我放左入收藏
11 : 自動波人(1313)@2010-07-27 14:21:46

得三條路可行
1)好似報導中的事例,"等"......
2)資本社會,弱內強食,弱勢的人爭取去食其他人
3)加入紀律部隊,盡快註冊拎宿舍
12 : 自動波人(1313)@2010-07-27 14:30:54

6樓提及
一個反思問題?
為左申請公屋年青人甘願淪為低收入人士(入息限額)
社會上多公屋獨居老人(有兒有女吾同住)
每一個戶籍可加一名子女及其家庭
捨易取難,長大後離父母不顧
社會在變,中國人養兒防老觀念可重存在?
80後出生率已不高,但公屋分配面積比前大
應不會出現擠迫吾夠住既情形
(相信大部份80後係公屋長大,只不想同父母同住)smiley


1)上一代比再上一代生育已減少,大家還記得七八十年代的"兩個夠晒數"廣告嗎?
70,80後出生多是家中獨子/女,可能會多一個兄弟姐妹,即是家中兩個後生,要養兩個老人家,如果再要擁有自己家庭,簡直係將自己能力推至極限
再上一代(即40,50,60後)多數有幾兄弟姐妹,要供養父母都較容易

2)如果結婚後,加名然後申請換大D既屋,除非揀番較舊的屋村,否則要等一段時間才換到屋
現實情況,一起和父母同住,就算兩個後生肯,但對方的父母不肯.....也不行吧!
13 : GS(14)@2010-07-27 20:57:32

8樓提及
好多年青人申請公屋,

尤其是特快輪候(偏遠,凶宅)o個D,

根本唔會入去住,

其實係為左張綠表,

現在看來政府應該會重推居屋,

小弟好後悔冇大學一畢業就申請番間...


同感,現在弟弟申請了,哈哈哈,看來都要借他的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55

移民教父關景鴻:內地人專買大價新盤 沽細價樓轉買豪宅

1 : GS(14)@2010-07-26 19:36:41

移民教父關景鴻:內地人專買大價新盤
沽細價樓轉買豪宅
  2010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有「移民教父」之稱的景鴻移民顧問創辦人兼董事長關景鴻,近年專注幫內地人申請來港投資移民,對於內地人的投資口味自有一番心得。他說,內地投資移民買樓,必定買新盤,特別是九龍站的上蓋物業及其他鐵路沿線物業。

對於整體樓市,關景鴻認為,由2009年以來樓價已升了不少,已經相當危險,特別是二三線細價樓。「美國經濟不是太好,很多不明朗因素,經濟仍未見全面復蘇。」他擔心樓市一旦下跌,近期炒風甚盛的細價樓會無力擋架。

樓價升幅已巨 入市有危險

所以他建議沽出細價樓,待樓市調整完再買。若果資金充裕,可以沽出細價樓,轉買貴價樓,因為內地人的購買力仍然集中在貴價樓,貴價樓的抗跌力會比細價樓高。

關說,內地投資移民,買樓大多數必有兩大條件:「第一是新樓,二手樓不感興趣,特別是揀由名牌發展商發展的優質物業;第二,必揀鐵路沿線物業,因為回鄉探親容易吧!不少同胞鍾情九龍站物業,因為擁有一切優質樓盤所應具備的元素」。

內地客特別愛九龍站物業

「九龍站是他們心水之選,因為交通便利,有直通巴士往深圳機場、搭機場快線往赤躹角機場不需要半個鐘,配套設施齊備,附近有圓方的大型商場,以及未來的西九文化藝術區。上蓋物業如漾日居、擎天半島、君臨天下、凱旋門和天璽,都獲大地產商落力宣傳,被內地同胞認定為名廈。故特別受他們歡迎。」

他說,內地同胞一般會先「進駐」九龍,其後才轉至傳統豪宅林立的港島區。九龍站地標物業「凱旋門」,呎價近期亦反覆上揚(圖1)。

保安局長李少光早前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說,投資移民計劃,由推出至今年3月底,獲批准的共有6689人,當中78%是擁有外國永久居民身分的中國籍人士,相信大部分是內地人。他們投放在本港的累積投資額為472.6億元,當中143.5億元投資在物業,93%為住宅,絕大部分申請人投資一個物業,平均價值為1000萬元,即較最低規限650萬元為高,顯示投資移民鍾情大價樓。

關景鴻說,以他自己的生意來粗略判斷,貴價新盤隨時有五、六成是由內地人買入,但他沒有任何數據。根據中原地產最新的統計,以金額計,今年上半年內地個人買家在本港所購入的物業,佔本港一手新盤成交總金額22%。當中未有計及以公司名義購買的單位。若單計在市區的貴價新盤,接近五、六成也不足為奇。相反,內地個人買家佔本港二手樓成交總金額只有8.5%(圖2)。

擁港物業有身分象徵

過去數個月,內地收緊信貸,關景鴻說更有利本港樓市。「內地買家憂慮內地的收緊政策,擔心會打擊資產價格,令他們更有意將資金轉到香港,而且本地的按揭息率,普遍較內地為低,內地按揭息率接近6厘,香港不足2厘。同時,內地按揭成數一般只得五成,香港可以做七成。」

關景鴻透露,早前有兩名客戶各以2000多萬元購入九龍站的天璽及君臨天下單位,並成功促成逾10名內地客戶購入大角站的亮賢居。其中一個來自江門的家庭,更一口氣購買5個單位。他們會先買入700萬至800萬元單位收租以符合移民要求,其後在港再作其他投資。他笑言,內地富豪們來港買樓,價錢非首要考慮問題,「內地同胞認為在港擁有物業才是身分象徵,因此愈靚、愈貴、愈有名就愈適合他們」。

自己也是九龍站粉絲
  2010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關景鴻的客戶鍾情九龍站物業,原來他自己也是九龍站「粉絲」,近年分別購入凱旋門及君臨天下的單位,作收租之用。他表示,自己會追求稀有物業,正如山頂只有百多間獨立屋,買一間便少一間,故這類物業抗跌力特別強。
相關分析


買股遇挫後少沾手

關景鴻在1997年前,曾經熱中股票投資,當時買入的都是匯豐控股(0005)、恒生(0011)及和黃(0013)等藍籌股。但是當亞洲金融風暴來臨,他也有羊缌心態,結果「高買低賣」,之後便較少沾手股票。

相反,他在1993年買入的物業,即使在金融風暴期間跌幅也有限,所以1997年後,他轉以物業投資為主。股票投資則交由專業人士打理。他的投資心得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他自己選擇專心發展事業,同時又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人士幫手管理財產,回報會較自己努力研究更好。

內地置業專揀市中心

關景鴻穿梭中港兩地,對中國地產也瞭如自掌,他認為在內地置業,同樣是要選擇稀有的地段,主要是揀市中心地段,因為一個城市只有一個市中心。貪平選擇二三線地段,升得快時,跌得會更快。最好是揀「綜合」地段,即是有地鐵、大型商場、有名發展商及管理公司參與的項目。
2 : 龍生(798)@2010-07-27 01:20:16

這道理我明啊.......

但我無錢....怎去買九龍站啊.....smiley
3 : abbychau(1)@2010-07-28 12:24:52


過去數個月,內地收緊信貸,關景鴻說更有利本港樓市。「內地買家憂慮內地的收緊政策,擔心會打擊資產價格,令他們更有意將資金轉到香港,而且本地的按揭息率,普遍較內地為低,內地按揭息率接近6厘,香港不足2厘。同時,內地按揭成數一般只得五成,香港可以做七成。」


係唔係唔炒會手痕?
4 : 自動波人(1313)@2010-07-29 09:45:39

他們實在太多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