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顯示,今年春節7天假期中國電影票房為33.47億元,一舉提振了2017年電影市場,刷新去年創下的7天30.87億元的紀錄。
《西遊·伏妖篇》以11.53億元奪冠。這也是繼去年的《美人魚》之後,周星馳喜劇在春節檔連續第二年折桂。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3日發布的數據,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為8.05億元,成為迄今為止我國電影市場單日票房冠軍。從除夕到初三,《西遊·伏妖篇》一直維持單日票房冠軍,初四被《功夫瑜伽》反超,直到初六春節檔收尾,但後者總票房仍以8.7億元屈居亞軍。
和去年《美人魚》《澳門風雲3》《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足鼎立相比,今年春節檔呈現出“五朵金花”綻放的局面,包括周星馳與徐克聯手的《西遊·伏妖篇》、成龍與唐季禮合作的《功夫瑜伽》、韓寒執導的第二部影片《乘風破浪》、王寶強的電影導演處女作《大鬧天竺》,以及國產動畫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
從類型看,喜劇片仍然是春節檔最受歡迎的片種,包攬票房前三名。
觀察人士指出,電影已成為春節期間我國最廣泛、最穩定、觀眾參與度最高的文化娛樂消費方式之一,而最終贏得市場的因素,仍然是影片質量及“適銷對路”。
春節假期結束,第一財經記者2月3日采訪攜程、驢媽媽、同程、途牛、飛豬等OTA(在線旅遊代理商)後獲悉,2017年春節期間,國內周邊遊量價齊升,出行同比增長200%,人均消費增長20%,“避寒洗肺”路線成為亮點。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周邊遊的增長勢頭伴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愈發強勁。
同時,春節假期的出境遊依舊非常火爆,而85後正成為新崛起的旅遊消費勢力。
周邊遊創新高
攜程大數據顯示,從大年初二開始,全國各大景點客流量急速攀升,寒冷的室外氣溫也擋不住人們的出遊熱情。
攜程方面指出,與其他旅遊類型不同,周邊遊在消費金額和時間安排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彈性,具有成為高頻消費的潛力。消費升級和大眾旅遊時代為周邊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和沃土,人們對旅遊的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攜程統計顯示,今年春節周邊遊人均消費超過700元/天,與去年春節相比,漲幅超過20%。周邊遊景點和遊玩項目的豐富以及對高星級酒店的需求是推動消費上漲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周邊遊正改變著人們“回家“過年的傳統,讓“外出”過年成為了一種新流行。今年不少周邊遊訂單涵蓋了除夕和小年夜,同比增長超過8成,這也就意味著不少人選擇了在外地辭舊迎新。從除夕熱賣的產品來看,包含豪華晚餐的產品普遍受歡迎,對於人數不多的小家庭而言,年夜飯在酒店吃大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驢媽媽表示,雞年春節周邊遊訂單量是去年同期2.8倍,華東的杭州、蘇州、金華、上海、常州;東北的白山、延邊、吉林市、撫順、哈爾濱;華中的張家界、鹹寧、武漢、神農架、十堰;華北的北京、張家口、天津、臨汾、晉中;華南的珠海、廣州、惠州、深圳、三亞;西北的西安、寶雞、鹹陽、延安、烏魯木齊;西南的成都、阿壩、甘孜、昆明、涼山,成為各區域的熱門周邊遊目的地TOP5。
驢媽媽《雞年春節旅遊盤點報告》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出於休閑度假的需求而入住酒店,酒店對遊客來說,早已不再是“一個能睡覺”的場所,其承擔了人們對節慶度假、休閑娛樂、文化體驗、品嘗美食、健康養生等的美好期待。豪華型+五星級酒店的訂單量占周邊遊酒店總訂單量的55.7%,遊客對於酒店品質的要求可見一斑。
“洗肺遊”需求大
途牛統計顯示,在出遊時間安排上,4-6日的行程是遊客的普遍選擇。春節國內旅遊度假人氣排行榜顯示,從目的地來看,前20名依次為三亞、麗江、廈門、大理、上海、北京、杭州、昆明、哈爾濱、廣州、成都、嘉興、珠海、牡丹江、蘇州、西雙版納、迪慶、南京、白山、西安。氣候舒適、自然環境較好的三亞依舊是遊客的最愛。
從春節假期接待遊客量增速看,前20名國內遊目的地中,成都、西安、哈爾濱、牡丹江、嘉興、上海、廈門、麗江等是國內遊增速最快的幾個城市。其中,成都遊客量增速超過100%。
攜程統計顯示,從客源地上來看,南方人的出遊意願明顯高於北方人。2017年春節周邊遊前十大客源地分別為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杭州、蘇州、佛山、武漢、東莞、南京。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崇禮不僅是2022年冬奧會的賽事舉辦地,更成為了不少周邊客人的“洗肺聖地”。
出境遊持續火熱
途牛等業者統計顯示,春節期間,52%的遊客選擇國內旅遊,48%的遊客選擇出境旅遊,尤其是出境遊市場在今年春節繼續火熱。2017年春節,排名前20位的出境遊目的地依次為泰國、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意大利、瑞士、菲律賓、澳大利亞、馬爾代夫、德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柬埔寨、埃及、西班牙、新西蘭。
在熱門出境遊目的地榜單中,泰國遙遙領先,遊客出遊人次占比出境遊總人次近25%,春節期間,普吉、曼谷、芭提雅、甲米、蘇梅島、清邁等當地海島和旅遊城市擠滿了中國遊客。
前20名出境遊熱門目的地中,遊客量同比增長最快的目的地前10名依次為越南、馬來西亞、西班牙、日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德國、埃及、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其中,越南出遊人次增速超過90%。
這個春節,說到最遠的行程非南極莫屬。途牛透露,今年春節,近十位遊客預訂了1月21日出發的“海鉆號+南美+南極16-31日遊”產品,南極過大年不再可望不可即。遊客大部分來自上海。除了去南極過大年,郵輪海上過大年也是遊客新春旅遊的新方式。2017年春節期間,郵輪產品遊客出遊人次同比增長94%。
85後旅遊消費崛起
隨著年輕人開始成為消費主力,他們所具有的時代特征也讓旅行消費有了新氣氛。根據飛豬對85後年輕群體旅行消費的分析,相對於70後、1980~1984年出生的人,85後在消費理念、消費特征方面,表現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群性格。
85後是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被稱為“網絡原住民”,這一特征也反映在了他們的旅行商品購買上。根據飛豬的統計,出境旅行租賃wifi的用戶中,85後高達60.2%,是離不開網絡的一代。
對互聯網的熟悉也直接影響了年輕群體嘗試新科技的熱情度。根據飛豬對其技術產品“未來酒店”、“未來景區”的用戶群分析,85後用戶占到了71.26%。
85後在消費理念上與前幾代人顯著不同,普遍具有旅行享樂主義特征。根據飛豬的數據統計,春節出去旅行的消費者中,85後占比達到了63.2%;從全年數據來看,乘坐頭等艙的消費者,85後占比最高,甚至超過了經濟實力可能更高的70後群體。
經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春節長假5天全國實現旅遊消費3670億,同比增長約16%。出境遊方面,綜合線上旅遊企業的分析預測,2017年春節出境旅遊人次將超過600萬,中國春節將成為全球黃金周。
2016年12月26日國務院印發《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明確未來5年我國的旅遊行業發展總目標。規劃制定了國內遊目標:出遊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到2020年旅遊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在各大行業發展相對放緩的背景下,旅遊業的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亮點。旅遊人次、收入、投資均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業態空前豐富,競爭空前激烈,創新邊界空前擴張。
我們認為,假日旅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拉動消費作用明顯。同時,伴隨著消費理念的變化,多元化消費經濟嶄露頭角,消費升級亦有所體現。旅遊需求結構升級帶來產業升級加速,政策端推進旅遊供給側改革,新興旅遊業態正迅速填補泛旅遊細分市場。行業景氣大背景不改,持續看好板塊一季度行情。
上市公司端也紛紛加碼布局新興旅遊,搶占藍海市場。通過設立專門品牌與跨領域行業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和資本開展合作等手段,積極發展“旅遊+”業務板塊,為行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綜合各研究機構觀點,我們重點梳理出三大投資主線:首選安全邊際較高、成長性確定、2017年將迎來恢複性反彈的優質景區類公司,建議關註宋城演藝(300144.SZ)、黃山旅遊(600054.SH)等;其次可以逢低布局資源整合帶來價值重估的企業,建議關註騰邦國際(300178.SZ)、眾信旅遊(002707.SZ)等;最後可以關註國企改革背景下資源整合、具有外延並購的企業,如張家界(000430.SZ)、首旅酒店(600258.SH)等。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新華社消息,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資金辦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農歷雞年正月初四,春節檔票房5天累計突破20億元,而7天春節假期的電影總票房仍在攀升,直奔30億元大關。
每年春節假期,國內電影票房走勢一直頗受市場關註。自2013年起,春節檔票房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春節檔票房為7.65億元,增幅86.5%;2014年春節檔繼續保持89.5%的高增長,票房達到14.5億元;2015年春節檔票房18.2億元,同比增長25.5%,增速有所下降;2016年春節檔票房的同比增幅則達到67%,國內電影總票房達30億元。此外,由於2016年春節檔與情人節檔兩個檔期無縫銜接,猴年前七天票房達驚人的36億元。
根據微影時代數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2月2日13時,今年春節檔票房累計收入突破31億元,比去年同期總成績30.8億元相比,穩中略有增長。雖然今年春節檔票房增幅是近五年來最低,但2016年春節檔後,電影市場遭遇寒潮,票房收入持續下滑,2017年春節檔仍能保持緩速增長已屬不易。
按照票房排名來看,今年春節檔前三名的《西遊伏妖篇》票房收入11.23億元,《功夫瑜伽》票房收入8.28億元,《大鬧天竺》票房收入5.59億元。緊隨其後的《乘風破浪》、《熊出沒之奇幻空間》分別收獲3.94億元和2.95億元。今年春節檔一些大熱電影都取得了不俗的佳績。
除了總票房外,值得註意的是,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影視資產資本化之後,不少影片身後都有上市公司身影。單部影片身後的上市公司紮堆已成為普遍現象,IP驅動也成為春節檔電影票房的強大驅動力。
春節檔中,在“周星馳”這塊招牌下,《西遊伏妖篇》背後有多達21家制作、發行公司,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則有中國電影、新文化、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萬達院線等。而由成龍主演的《功夫瑜伽》也是上市公司紮堆投資的重要陣地。貓眼數據顯示,以出品、發行等方式投資該影片的上市公司包括文投控股、中國電影、華策影視等。王寶強IP驅動的影片《大鬧天竺》的投資方也包括了光線傳媒等上市公司。
因此,市場資本大量投入後,春節檔的票房佳績有望使多家上市公司將從中獲益。A股市場中,光線傳媒(300251.SZ)、華誼兄弟(300027.SZ)、萬達院線(002739.SZ)、中國電影(600977.SH)等相關個股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內盤期市3日收盤,黑色系大幅走弱,螺紋鋼盤中觸及跌停,熱卷、焦煤、焦炭、鐵礦石均現大幅下跌。具體看,鐵礦、焦炭跌超5%,焦煤跌超4%,橡膠跌近4%,雞蛋、棕櫚、滬銅、玻璃、滬鉛、鄭煤跌超2%,錳矽、豆油、鄭油、滬錫跌超1%,滬鋅、PP、豆粕、塑料、滬鋁、白糖、菜粕、鄭醇收跌。PVC漲超4%,滬鎳、瀝青、大豆、鄭棉漲超2%,滬金、滬銀、澱粉漲超1%。
期債今日大幅收低,T1706收報93.495,跌0.82%;TF1703收報98.745,跌0.22%。
央行今日全線上調逆回購中標利率10個基點,其中,中國央行今日進行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35%,此前為2.25%;進行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5%,此前為2.4%;進行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65%,此前為2.55%。
同時,自2017年2月3日起,人民銀行調整常備借貸便利利率,調整後隔夜、七天、1個月利率分別為3.1%、3.35%和3.7%。此前利率分別為2.75%、3.25%、3.6%。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央行自節前上調MLF半年期及一年期利率後,再次對SLF和逆回購利率進行了上調,政策性利率全面上調,已經事實上加息,顯露出央行偏緊的政策態度。
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師李俊江表示,目前工業企業庫存以中下遊庫存為主,本輪主動補庫存始於下遊行業,而且隨著補庫存持續進行,下遊行業庫銷比逐步接近正常水平,而中遊行業庫銷比增速依然持續為負,同時目前全部工業企業庫銷比絕對值較低,且同比增速自2016年初以來持續為負,同比降幅未見明顯收窄,所以本輪主動補庫存依然具有持續性。
但是,對於補庫存是否會繼續引領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到今年年中的問題,市場上仍有爭議。不過,多數分析師稱,一季度通脹就要見頂,大宗商品價格也要見頂。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表示,盡管1月份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明顯反彈。但是,從流通領域來看,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連續兩旬出現負增長,PPI(生產價格指數)環比增速繼續上漲的勢頭正在消退。這樣下去,大宗商品價格不會繼續上漲。而且一旦經濟需求下行的壓力確認, 投機性資金的擾動可能使得商品期貨市場波動加劇。
2017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消費市場持續火爆。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40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4%。
業內人士分析,春節黃金周消費反映了我國整體消費結構的變化。綠色消費、旅遊休閑消費、個性化消費蓬勃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特征的新型消費業態改變了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成為我國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供需結構加快升級
商務部表示,春節黃金周期間,民俗商品、家電數碼、金銀首飾等商品消費持續火爆,親友聚餐、休閑旅遊、文體娛樂等服務消費亮點紛呈,網辦年貨、網絡訂餐等線上線下消費加快融合,定制出遊、拼車返鄉等個性化共享型消費受到熱捧,春節消費越來越註重品質、崇尚健康、追求時尚、彰顯個性。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一些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線上年貨節、春節期間不打烊等活動,線上購買、年貨送到家成為新時尚、新趨勢。春節黃金周期間,安徽、雲南、廣西、湖南、青海重點監測商貿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5.5%、12.7%、11.8%、11.5%和11.3%。
春節期間,智能電視、節能冰箱、空氣凈化器等家電走俏,青海、山東重點監測企業家用電器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和9.5%。傳統年貨、綠色食品、應季服裝、金銀首飾、智能節能家電、新型數碼產品等商品熱銷。
在餐飲消費方面,“互聯網+”引領餐飲消費新時尚,網絡訂餐成為消費者的個性化選擇。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媒體上表示,從結構來看,預計2017年消費會呈現以下亮點,一是品質消費熱點持續,隨著消費者價格敏感程度逐步走低,對商品性價比更加關註,更追求有品質的生活,對於知名品牌和質量好的商品需求上升,這將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指向。二是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會更加凸顯。此外,服務消費也將是支撐消費升級的一大支柱。
旅遊市場火爆
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
國家旅遊局表示,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增加,旅遊消費個性化、特色化、休閑化、品質化、多樣化更加明顯,帶動旅遊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產品供給不斷優化,長線遊、過夜遊、民俗遊受到歡迎。
2022年冬奧會花落中國,冰雪旅遊受到青睞,北方大部分地區呈現兩位數增長。遼寧省共接待遊客15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6%,旅遊總收入112.2億元,同比增長11.7%;新疆自治區共接待遊客151.4萬人次,同比增長20.06%,旅遊總收入16.1億,同比增長21.97%。
與此同時,避寒旅遊從海南向西南各省區擴展。廣西共接待遊客1499萬人次,同比增長29.6%,旅遊總收入77.9億元,同比增長45.5%;貴州共接待遊客1984.57萬人次,同比增長28.1%,旅遊總收入85.63億元,同比增長32.5%。
舉家出遊成為不少群眾過年的的新選擇。除夕當天,全國即迎來出遊高峰,旅遊接待總人數5050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實現旅遊收入590億元,同比增長13.3%。
在出境遊方面,“全國旅遊團隊服務管理系統”顯示,春節期間,我國公民出境旅遊總量約615萬人,同比增幅近7%,其中團隊遊人數37.4萬人,同比上漲2.5%。
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
2月3日,國家旅遊局發布2017年春節假日旅遊市場總結。根據春節假日七天旅遊市場的情況看,假日旅遊消費需求增勢明顯,旅遊活動豐富多彩,各地民眾出遊熱情高漲,出遊人數、旅遊收入雙雙走高,旅遊過年漸成時尚。
旅遊活動豐富多彩,綜合收入持續增加
2022年冬奧會花落中國,冰雪旅遊受到青睞,北方大部分地區呈現兩位數增長。遼寧省共接待遊客15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6%,旅遊總收入112.2億元,同比增長11.7%;新疆自治區共接待遊客151.4萬人次,同比增長20.06%,旅遊總收入16.1億,同比增長21.97%;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接待遊客54.8萬人次,同比增長30%,旅遊總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42%;寧夏自治區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1.01%和43.47%。
與此同時,南方大部分地區氣象條件適宜出行,避寒旅遊從海南向西南各省區擴展。廣西自治區共接待遊客1499萬人次,同比增長29.6%,旅遊總收入77.9億元,同比增長45.5%;貴州省共接待遊客1984.57萬人次,同比增長28.1%,旅遊總收入85.63億元,同比增長32.5%。
旅遊消費換代升級,休閑度假受到青睞
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增加,旅遊消費個性化、特色化、休閑化、品質化、多樣化更加明顯,帶動旅遊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產品供給不斷優化,長線遊、過夜遊、民俗遊受到歡迎。
例如,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充分利用冬奧會帶來的契機,舉辦老少皆宜的冰雪賽事、冰雪嘉年華、冰燈民俗節和“家庭娛雪”親子互動等活動,讓遊客提前享受到冬奧氛圍。遼寧省盤錦市的大窪、盤山、遼東灣等地通過舉辦“回姥姥家過大年”“外國留學生過中國年”“聽媽媽講小時候的遊戲”等一系列“住民宿快樂過大年”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體驗。湖南省批量推出的八大溫泉康體養生旅遊備受遊客青睞,在春節期間十分火爆。山東省沂源縣的神農藥谷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體驗。
舉家出行旅遊過年,除夕首日即迎高峰
舉家出遊成為不少群眾過年的的新選擇。除夕當天,全國即迎來出遊高峰,旅遊接待總人數5050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實現旅遊收入590億元,同比增長13.3%。各地景區一改往年春節假期首日冷清的景象,實現了開門紅,1月27日當天,甘肅省接待國內外遊客86.0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2億元,兩項指標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2.1%和25.9%;湖南省納入全省假日監測的72個重點景區(點)接待遊客56.0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66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8.5%和66.49%。海南省當天全省進港15萬人次,同比增長25%。
帶上家人看世界,全球迎來中國周
根據“全國旅遊團隊服務管理系統”顯示,春節期間,我國公民出境旅遊總量約615萬人,同比增幅近7%,其中團隊遊人數37.4萬人,同比上漲2.5%。據香港入境事務處公布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訪港內地遊客人數69.7萬人,同比上升3.7%。據澳門旅遊局公布的入境遊客統計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訪澳內地遊客53.3萬人,同比增加8.5%。
出境遊散客和自由行人數增加,高端出境遊增長迅速。客源方面,出境市場從沿海發達地區和北上廣深等一線市場向二三線城市的內陸地區延伸,如廣西自治區出境的人數增加明顯,在出境遊客源省份中排名提升。
為滿足中國遊客在海外歡度春節的需求,一些國家和地區紛紛推出“中國年”主題系列旅遊產品。澳大利亞悉尼市政府主辦的新年慶典從1月27日持續至2月12日,80場中國傳統特色精彩活動輪番登場。英國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推出舞龍舞獅隊表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中心舉行“歡樂春節”盛裝巡遊,吸引了數萬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泰國文化旅遊部門舉辦的2017泰國春節文化活動專門增加了中華美食文化體驗和中華民俗藝術展示體驗的內容。新加坡舉行“春到河畔”亮燈儀式,拉開為期10天的農歷春節系列慶祝序幕。
以市場監管保障遊客權益,誠信旅遊深入人心
另外,國家旅遊局和各地旅遊主管部門對假日市場監管進行加強。春節期間,“12301”旅遊服務熱線增加接線人員,確保24小時線路暢通,在接到相關咨詢、投訴、舉報後,迅速處置,及時轉辦。較往年相比,咨詢電話所占比例上升,投訴電話比例明顯下降。
北京市各級旅遊部門會同公安、工商、交通、城管等部門加強執法,節日期間,共出動旅遊執法力量6.5萬余人次,執法車輛4527臺次,檢查旅遊企業11054家,檢查景區66家,確保了假日旅遊市場平穩運行。海南省為確保春節假日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組織6個綜合督查指導組赴各市縣開展旅遊市場綜合整治工作,圍繞不合理低價、誘導或強迫遊客進行購物、商業賄賂、非法“一日遊”、非法海上旅遊、旅遊安全等開展明查暗訪,進一步凈化旅遊市場環境。
《西遊伏妖篇》春節檔拿下11.5億元,不及去年同期的《美人魚》
熱鬧的春節七天假期已成過去,春節檔票房最高的一周數據也已出爐。據國家電影資金辦實時電腦票房統計,從農歷大年初一到初六(1月28日至2月2日),全國總票房累計約33.3億元,打破去年同期30.5億元的票房紀錄。對於疲軟了三個季度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雞年的開頭還算不錯,但如果算上新增的網絡購票服務費和海量票補,以及新增的影院,實際成績恐怕不容樂觀。
相比去年《美人魚》的一枝獨秀,今年春節檔五部影片因口碑高低而出現排位一直變化的情況。大年初四之前,周星馳和徐克聯手打造的《西遊伏妖篇》表現最為搶眼,連續打破多項票房紀錄,但因網絡評分較低,被成龍的《功夫瑜伽》後來居上,後者一步步坐上單日票房榜冠軍寶座。韓寒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好於預期,而王寶強的導演處女作《大鬧天竺》顯然沒這麽好運,雖然有全國人民感情上的支持,但影片口碑卻跌至谷底。
截止2月2日,《西遊伏妖篇》累計票房11.5億元,排名第一;《功夫瑜伽》、《大鬧天竺》、《乘風破浪》、《熊出沒·奇幻空間》累計票房分別為8.7億元、5.7億元、4.1億元和2.9億元。
總體來說,雖然2017年春節檔影市在票房和題材方面均超去年同期成績,但如果考慮到這一成績背後的諸多因素,仍然難令業界滿意。分析認為,今年春節檔票房超預期的原因在於互聯網售票平臺全面重啟票補戰略,以及電商平臺的購票服務費納入了票房統計。
“票補”攪熱春節檔
華泰證券傳媒許娟認為,去年票房增速低於預期的一大原因主要是票補低於預期,而今年春節檔互聯網售票平臺全面重啟票補戰略。
其中,《大鬧天竺》有“貓眼9.9元”和“淘票票限時8.8元搶票”活動;《西遊伏妖篇》有“淘票票8.8元”和“貓眼9.9元”等活動;《功夫瑜伽》有“淘票票8.8元”和“百度糯米6.6元”;《乘風破浪》則有“淘票票12.8元搶票”活動。最後實際產生的票房並不是按以上數字統計,而是按影院的最低限價,這中間所產生的差價,一般都是由發行方來“補貼”。
這種營銷方式會得到消費者的喜歡,也能反向作用於影片,讓影片獲得更多的排片量和票房,再吸引更多的人來消費。但是,票補對最終的票房數字實際上是一種“註水”,不能完全代表真實的觀眾消費。
春節檔的這幾部大片在上映之前,預售成績都非常好,截至除夕夜預售票房達到3.5億元,占首日票房的45%左右,僅《西遊伏妖篇》一部片上映前的預售就高達1.76億,成中國影視預售最高票房。
業內人士認為,票補曾在2015年為國內影市帶來全年總票房超過440億元的虛假繁榮,而2016年票補一經減少,影市就驟冷,票補帶來的虛火擾亂了電影市場的正常發展。
服務費納入票房統計
今年一月中旬,內地票房開始實行服務費統計,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票時所支付的2至5元的服務費納入了票房統計,但這部分收益不參與最終制片方、放映方分賬環節,其實是“水票房數”,唯一的作用似乎就是讓票房數字好看一些,以至於有網友調侃:“你咋不把爆米花錢也算進去呢?”
據統計,2017年春節檔服務費總計1.9億元,約占票房的5.7%。剔除掉服務費,實際票房為31.4億元,和去年30.5億元的票房相比,基本算持平。
數據顯示,2016年電影票線上購買人次突破了10.4億元,市場占有率已高達76%。也就是說,如果在2016年就實行票房新算法,全年票房將增加20億至50億元,也許就不會出現一年中有7個月下跌的慘狀了。
新增影院帶來部分票房
中信證券傳媒團隊指出,春節檔首日超預期表現還歸因於渠道終端的擴張。2016年全國影院數量達到8817家,同比增長22.4%;全國銀幕數量達到41179塊,同比增長26.8%。除去新增影院和銀幕帶來的相關增長,再次佐證了今年春節檔和去年春節檔票房幾乎持平的觀點。
據橫店影城一位影院經理表示,表面上是整體票房上漲了,實際上是因為影城數目漲了,座位增加了,相當於用1天的時間接待了去年1天半的客人,今年片子不給力,春節檔的整體情況很難超越去年。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銀幕數量逐漸飽和,二三四線城市成為銀幕數增長的主要動力。疊加春節假期的人口遷移因素,三四線城市成為春節檔票房的主要來源。
不過許娟表示,從1月份除夕之前的工作日的表現來看,下沈的渠道未能有效轉化為票房,原因主要是三線城市以下核心觀影人群偏少,消費能力和習慣不足以支撐電影消費等。而春節檔的突破源於“一二線城市帶回來的強大購買力”和“合家歡觀影習慣的養成”。
口碑成為影響票房的雙刃劍
今年春節檔的一大反轉,在於開局生猛的《西遊伏妖篇》在大年初四被開場時第三名的《功夫瑜伽》趕超,主要因為《功夫瑜伽》更符合春節期間的節日氣氛,適合全家觀看,而周星馳暗黑風格的西遊題材加上徐克大膽的特效,顯然會令孩童感到害怕,對於顛覆了小時候央視《西遊記》認知的青年人來說,更會感到些許不適。
《西遊伏妖篇》雖然首映單日拿下3.2億的票房,但從第三日起票房就降至2億以下,初六票房跌至1.18億,跌幅超50%。影院對此的反應也是迅速的,《功夫瑜伽》排片量從上映當天的17.3%(《西遊伏妖篇》為33.6%),到2日上升至26.5%,反超排片25.7%的《西遊伏妖篇》。
今年春節檔,觀眾對影片質量的反應也非常快,受口碑影響,《大鬧天竺》初三的時候票房已不及首日一半,而《乘風破浪》的豆瓣評分在春節檔拿到最高,票房也從初三開始就逆襲了,比預計更早一些。
可以說,一部影片的口碑日益成為一把雙刃劍,左右著票房走勢。但如果本該及格的作品受極端分數影響而被拉到及格線以下,就不得不讓人感到惋惜。畢竟,懷著膜拜大神的心情看《西遊伏妖篇》和看普通成龍打鬥片《功夫瑜伽》所得到的的觀感體驗是不一樣的,心理落差也不同。
目前為止,《功夫瑜伽》和《西遊伏妖篇》在豆瓣上的評分分別為5.5和5.7分,不相上下。但是,前者有4萬人參與評價,而後者已經高達12萬。
春節期間,電影票房繼續保持增長。藝恩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16時5分,春節檔(1月28日至2月2日)票房報收31.32億元,較去年春節檔30億元的票房成績略有增長。
分析人士表示,光線傳媒、華誼兄弟、文投控股、華強方特等上市公司將從春節檔票房中獲益。而隨著票房市場增速放緩,上市公司加速探索電影衍生市場發展空間。
票房表現驅動排片占比
本次春節檔排片廝殺較為激烈,上映影片由原本的10部調整為7部。影片各具特色,票房表現較為靚麗。
截至目前,在1月28日雞年大年初一上映的5部影片中,《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累計票房排名前三,票房總額分別達到10.92億元、7.89億元、5.46億元,《乘風破浪》票房總額達3.83億元,動畫片《熊出沒·奇幻空間》也斬獲2.87億元票房。此外,進口動畫片《了不起的菲麗西》於2月1日上映,截至記者發稿時票房為994.8萬元;《健忘村》1月27日上映,票房為1359.5萬元。
春節檔首日(1月28日),全國電影票房達8.03億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上漲21.67%。截至2月2日16時5分,春節檔票房達到31.32億元,較去年同期略有增長。
不考慮點映影片數據,貓眼數據顯示,1月28日單日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分別是《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功夫瑜伽》,當日票房分別為3.65億元、1.87億元、1.38億元,上述影片當日排片占比分別為33.6%、25.8%、17.3%,上座率分別為57.4%、56.5%、65.1%。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影片票房、上座率的不同表現,影片的排片也發生了變化。以《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的排片數據為例,《功夫瑜伽》自1月28日上映以來連續4日上座率保持第一,其排片與票房表現也逐漸反超《大鬧天竺》。
具體看,1月29日,《功夫瑜伽》19.2%的排片占比低於《大鬧天竺》的23.1%,單日票房卻以1.27億元超過後者的1.15億元;1月30日,《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的排片占比分別為26.8%、16.9%,單日票房分別為1.41億元、8884.32萬元,上座率分別為52.8%、37.9%;1月31日,《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的排片占比分別為24.4%、18.2%,單日票房分別為1.49億元、6772.35萬元,上座率分別為47.8%、35.1%。
2月2日,春節檔排片情況發生較大變化。《功夫瑜伽》取代《西遊伏妖篇》成為排片占比第一的影片,為33%;《西遊伏妖篇》為25.7%;《乘風破浪》緊隨其後,排片達到17%。分析人士表示,根據影片的票房表現、上座率等市場情況,院線會及時調整影片的排片。本次春節檔電影排片調整也反映出了影片內容的實力角逐。
多家上市公司獲益
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影視資產資本化之後,不少影片身後都有上市公司身影。值得註意的是,單部影片身後的上市公司紮堆已成為普遍現象,IP驅動也成為春節檔電影票房的強大驅動力。分析人士表示,多家上市公司將從本次春節檔上映的影片票房中獲益。
在周星馳IP的驅動下,春節檔累計票房排名第一的《西遊伏妖篇》,“不負眾望”地登上了2017年度影片票房榜首。該影片為《西遊降魔篇》的續集,由周星馳監制、徐克導演,在上映之前便受到市場期待。
事實上,市場的期待是建立在周星馳IP電影在往年春節檔中的出色表現之上的。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以12.46億元票房成為當年春節檔霸主,並登頂全年票房榜冠軍;2016年春節檔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創下33.9億元的票房“神話”,以18.6億元的票房優勢穩坐年度票房冠軍寶座。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也“押寶”影片《西遊伏妖篇》。貓眼數據顯示,參與該影片的上市公司較多。出品公司中,包括中影股份、萬達院線、阿里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聯合出品、發行公司中,包括新文化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對上述公司對於該影片的投資數額、比例和影片保底情況等不得而知,但影片票房的出色表現將助力上市公司業績。
而在上市公司對於《西遊伏妖篇》的投資中,新文化與周星馳IP進行了深度綁定。新文化1月4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新文化傳媒香港有限公司與公司實際控制人楊震華100%控股的Young&You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簡稱“Young&Young”),擬分別出資10.4億元、2.86億元投資周星馳持有的PREMIUM DATA ASSOCIATES LIMITED(簡稱“PDAL”)。本次股權投資完成後,PDAL的股權結構為新文化香港持有其40%股權,Young&Young持有其11%的股權,周星馳持有其49%的股權。
根據公告,除PDAL書面放棄外,凡由周星馳擔任主控人員或主創人員(包括但不限於導演、編劇、制片人、監制)的電影、電視類作品,PDAL及其子公司享有不低於投資總額20%的優先投資權。
根據前文統計的排片占比數據,成龍IP驅動的《功夫瑜伽》在本次春節檔實現了“逆襲”,該影片也是上市公司紮堆投資的重要陣地。貓眼數據顯示,以出品、發行等方式投資該影片的上市公司包括文投控股、中影股份、華策影視、阿里影業等。
此外,作為新三板上市公司華強方特旗下“熊出沒”IP動畫電影的第四部,《熊出沒·奇幻空間》的投資方不僅包括華強方特,還包括樂視影業;王寶強IP驅動的影片《大鬧天竺》的投資方包括光線傳媒等;影片《健忘村》的發行公司為萬達院線旗下的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衍生市場發展可期
2016年以來,電影市場在經歷快速發展之後票房增速開始明顯放緩。目前國內電影產業發展過度依賴票房,票房增速放緩也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一定業績壓力。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達80%以上。而成熟電影市場這一數字僅為30%,其衍生市場收入占比更大。從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表現來看,三四五線城市院線流量不容小覷,包括映前廣告、電影周邊等在內的衍生市場具備發展空間。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在做強票房的同時,積極探索電影衍生產業。華誼兄弟、萬達院線、印紀傳媒等影視公司加速布局電影產業多領域衍生市場,包括主題樂園、電影周邊產品、旅遊產品、IP產業鏈等。
電影衍生品領域,2016年12月23日,萬達院線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時光網是擁有電影購票、衍生品銷售以及影評社區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電影網絡平臺。公司收購時光網後,線上業務將會以時光網為主開展。公司與時光網將會把雙方線上線下資源全面打通,圍繞雙方超過億計的會員,努力打造萬達電影生態圈,為廣大會員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
主題樂園領域,華誼兄弟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已完成多個項目簽約,收入包括前期項目確定時的品牌授權費,項目運營過程中的品牌授權費、管理服務費以及股權投資收益等。奧飛動漫表示,主題樂園是公司積極關註的未來發展方向。
IP產業鏈領域,印紀傳媒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在影片上映前便通過多種衍生通道變現,如公司投資的《終結者:審判日》3D版在全球上映前,已通過遊戲、出版、概念摩托車、電商衍生品等多個途徑實現變現。三七互娛總裁李逸飛則表示,希望未來能夠把一些優秀遊戲打造成以遊戲為原生,囊括電影、動漫、小說等附加產業鏈在內的核心IP。
(原標題:春節檔電影票房突破30億元 多家上市公司獲益衍生市場發展可期)
新春期間,張女士一家赴德國旅遊,在法蘭克福機場一下飛機,首先看到的是巨型中文廣告牌,正展示著交通銀行的宣傳語。
到了酒店張女士最初有些擔憂,因為她聽聞過歐美人常年喝冰水,並不會在客房內備開水壺,可很多中國人是有喝熱茶習慣的,而且歐美酒店一般不提供拖鞋、洗漱用品等“六小件”。
不過這次有了驚喜——由於預訂時顯示的是來自中國的遊客,因此德國當地酒店已準備了拖鞋、洗發水和沐浴露等。最貼心的當數特別為中國遊客提供了開水壺,這是歐美等其他客人沒有的。
“感覺就好像在中國一樣,非常方便。”這是張女士對德國的第一印象。
不僅是專門為中國遊客提供貼心服務。一般而言,歐美人只懂得12星座,他們大多不太清楚中國的十二生肖。不過,在剛剛過去的農歷春節假期,不少海外主要旅遊目的地卻大量出現了“丁酉雞年”(Fire Rooster Year,直譯為“火雞年”)的中文標識,和以雞年新春為由頭的各類商品打折,以此吸引中國遊客買買買。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很多歐美人並不十分了解中國文化的淵源,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以春節為契機來做生意——他們可以為中國遊客準備開水壺,雖然他們一年四季都喝冰水;他們在免稅店打出“雞年吉祥”的中文並給遊客打折,雖然他們並不認識中文;他們打破以往信用卡和現金兩大選擇的退稅法則,配合中國遊客特別增加支付寶退稅功能,雖然他們自己根本不使用支付寶。
出境遊已成為中國人消費的“剛需”,而春節也將成全球商家的黃金周。
迎合中國遊客習慣
事實上,在法蘭克福、巴黎、赫爾辛基等主要的歐美國際機場,大多有中文標識、中文廣告或中文服務。
“其實我並不太清楚為何中國遊客一定要將水煮沸,為何他們不接受喝冷水,但我覺得我也不必弄清楚,我們只知道很多中國遊客有開水壺的需求,那麽我們就提供。隨著中國遊客越來越多,我們也習慣這種服務了。”一位歐美連鎖酒店從業者琳達(Lind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法國、意大利、瑞士等主要海外旅遊目的地,也都有類似針對中國遊客的服務。甚至,為了讓中國遊客更方便地購物,巴黎老佛爺百貨等主要購物場所的每個專櫃都配備了中文服務員。
海外旅遊市場一系列極度配合中國遊客消費習慣的背後,其實是這幾年持續升溫的出境遊以及中國遊客在海外旅遊目的地令人嘆為觀止的“買買買”能力。即使人民幣匯率近期有所波動,中國遊客仍成為某些海外旅遊市場的最強消費群體。
雞年為由“折上折”
頗令人嘆為觀止的當數在歐美地區的部分奧特萊斯、免稅店,中國遊客們可以看到大紅剪紙的雞年裝飾品,而在各種門店甚至是打折券、商品包裝上都印刷著“雞年新春”的標識作為招徠。
“我們拿到了奧特萊斯印發的‘雞年購物特別活動’的中文小冊子,活動從1月23日一直持續到2月11日,還配了中國傳統剪紙的封面圖案,紅底燙金字,感覺是專為中國客人設計的。可這里是歐洲啊!”張女士興奮地說。
慕尼黑機場免稅店,則出現了“新春送好禮、雞年吉祥”的中文廣告。免稅店的店員透露,因為最近正值中國春節假期,因此免稅店特意推出了雞年的新春九折活動,店內大部分商品都九折,且在原本已是免稅商品的基礎上,再給遊客一次退稅的優惠,相當於以雞年新春為促銷節點,進行“折上折”。
“很多歐美方面的合作者並不太懂中國春節文化,也不清楚十二生肖是哪些,但他們知道,中國人每年過年會‘主打’一個動物,以此為主題能做很多相關促銷,加上春節旅遊是旺季,因此這是抓住中國遊客最好的時機。”從事旅遊行業、已在歐洲生活逾10年的郭偉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不少歐美旅遊目的地開始接受支付寶,且支付寶不僅可用於購物,甚至還可用於退稅。
“中國遊客在海外購物後大多可退稅,流程是買單時開具退稅單,然後填信息,選擇退現金或退入信用卡,到離境時,在機場退稅點進行退稅。但這次,我們發現退稅單上多了一個選項——支付寶!如果選擇支付寶,那麽就會退稅到我們的支付寶賬戶。這實在太強大了!”春節期間赴歐洲旅行的陸先生透露。
部分歐洲零售從業者表示,他們並不十分了解支付寶,也不會使用微信這個即時通訊軟件,但他們知道很多中國人用微信交流、用支付寶買單,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接,目前部分歐美購物場所可以采取支付寶退稅。且當地收銀員還會提示中國遊客是否優先使用銀聯支付。
中國遊客強力“救市”
海外旅遊業者會如此配合中國遊客的春節消費,背後其實是這幾年逐年升溫的中國遊客出境遊。
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在出境遊方面,“全國旅遊團隊服務管理系統”顯示,春節期間,我國公民出境旅遊總量約615萬人,同比增幅近7%,其中團隊遊人數37.4萬人,同比上漲2.5%。
攜程、途牛等業者統計顯示,春節期間,近50%的遊客選擇出境旅遊,排名前十位的出境遊目的地依次為泰國、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意大利。
2016年的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遊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紀錄。攜程聯合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7春節旅遊趨勢報告與人氣排行榜》顯示,2017年春節出境旅遊超過600萬人次,中國遊客通過攜程預訂出境團隊、自由行產品人均消費9000元,同比增長12%。以旅遊費用加上目的地購物消費人均1.5萬元計算,中國遊客春節出境花費將達1000億元,再次刷新紀錄。
“說到底,就是中國遊客的消費力提升了。現在歐美不少市場的當地消費趨於平穩甚至已到飽和,而匯率波動、差價、免稅、爆款等因素都促使中國遊客大量到海外旅遊目的地消費,因為很多商品在歐美購買要比在中國購買便宜50%以上。這讓越來越多的歐美業者看到了希望——中國遊客就是他們創收的亮點。”在歐洲一家高級鐘表行從事銷售市場工作的敖女士透露,目前該店約80%銷售額都來自於中國遊客。
“有時中國遊客的消費力甚至可以挽救一家企業。比如在德國當地有家餐廳原本已支持不下去,但在經營者改變策略,大量迎接中國團隊遊客後,該餐廳的生意如火如荼。而一些當地手工藝商品也是依靠大量中國遊客的購買而拉動營業額。”郭偉告訴記者,鑒於中國遊客強大的“救市”能力,一些歐美業者盡管並不十分理解中國文化,但他們卻非常會抓住春節、生肖、購物、免稅品等商機來大做文章。
現在,這些海外旅遊業者已越來越不滿足於普通團隊遊客的消費了。他們開始瞄準客單價更高、人均消費力更強的定制遊人群,只要中國遊客有需要,他們都可以定制化設計,而這也是未來出境遊市場的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