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星集團掌門人李健熙入院治療進入第三個月時,他的家族也陷入了不安,很有可能喪失對自己家族企業的控制權。
72歲的李健熙27年前從他父親手中繼承了三星的所有權,他憑藉著自己的才幹先後超越了索尼和諾基亞,甚至在手機業務上也領先於蘋果公司。然而,他46歲的兒子李在鎔卻很難保持同樣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他要面臨超過50億美元的巨額遺產稅,而且韓國已經不再支持通過交叉持股控制企業集團的做法。
通過一張組織嚴密的交叉持股網絡,李氏家族以不到2%的持股比例,控制著三星集團的74家公司。正當三星電子在智能手機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之際,從1991年以來一直生活在父親陰影中的李在鎔,不得不放鬆李氏家族的控制權,並降低對外部股東的戒心。
「三星之所以成為世界領導者,完全是因為董事長李健熙牢牢掌握了管理權,使之不受外界影響。」韓國慶熙管理學院教授Kim Houng Yu說,「一旦交叉持股結構被打破,李氏家族對三星集團的控制權便會被削弱,他們將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
韓國大信證券分析師克萊爾·金(Claire Kim)認為,隨著三星電子的現金儲備逐步增加(目前達到580億美元),股東可能會對其施壓,要求該公司增加股息。而隨著業績增長的放緩,他們還有可能迫使三星展開戰略調整或削減資本開支。
新股上市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李健熙在韓國影響巨大,他一手將三星打造成了該國最有權勢的企業集團,營收規模已經兩倍於排名第二的企業。在這一過程中,他還積累了114億美元的資產,成為韓國首富。
在他因心臟病突發住院後,三星集團的繼任計劃便越發迫切。首爾律師事務所Shin & Kim稅法律師Kim Hyeon Jin透露,根據韓國法律,李健熙的繼承人需要支付高達50%的遺產稅,總額達到60億美元。儘管可以通過將股票轉入基金會的做法來避稅,但無論如何,李氏家族可能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對這些資產的控制權。
李氏家族目前正籌劃讓三星集團旗下的兩家企業上市,這將有助於抵消部分遺產稅,同時也可以遵守韓國政府對企業集團收緊的各種限制。其中之一是Cheil Industries公司,該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經營著多家公園和高爾夫球場,還擁有號稱全球最大水上樂園的加勒比灣(Caribbean Bay)。
家族權利
雖然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規模最大的企業,但李氏家族的很多權利都來自Cheil,也就是之前的三星愛寶樂園(Samsung Everland)。這傢俬有公司的實質是李氏家族的控股公司,直接和間接持有三星旗下的電子、金融和貿易公司。三星集團的另外一家即將上市的企業是技術服務提供商三星SDS。
Cheil持有三星人壽保險19.3%的股份,三星人壽保險則持有三星電子7.6%的股份。這家手機製造商擁有三星信用卡公司37.5%的股份,而三星信用卡公司則通過5%的Cheil股票完成了這個持股循環。
李氏家族目前完全控制著Cheil。李在鎔持有該公司25%的股權,他的姐姐李富真和李敘顯的持股比例均為8.4%,他們的父親也持有3.7%的股份。剩餘股份主要由其他財閥持有,但他們都與李氏家族關係密切。分析師表示,李氏家族之外的股東可能會在IPO中出售Cheil的所有股份,從而讓該家族獲得全部控制權。
公眾觀點
雖然此次IPO能籌集資金,而且可以應政府的要求提升透明度,但也會將三星帝國的部分隱秘之處公之於眾。Cheil和SDS都必須公佈財務業績和人事決定,因而可能受到激進投資者的影響。
「正是憑藉交叉持股結構,才使得李健熙和他的家族使用這麼少的股份控制整個三星。」韓國商業諮詢公司CEOSCORE總裁Park Ju Gun說,「沒有了這種結構,李在鎔完全無法獲得同樣的控制權。」
三星集團發言人拒絕對繼任計劃和股權結構發表評論,也拒絕讓李氏家族的成員接受採訪。
外界壓力
李在鎔畢業於韓國頂尖高校首爾國立大學,在三星與谷歌和蘋果公司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過程中,他立下了赫赫戰功。不過,韓國商業研究機構Chaebul.com CEO Chung Sun Sup認為,由於幾乎沒有證明個人能力,因此李在鎔難以獲得與他父親相同的尊重和權威。
「沒有了李健熙,市場對三星的未來似乎憂心忡忡。」他說,「無論李在鎔能否接任,繼任者的個人魅力和領導才能是否足以為其贏得李健熙那樣的支持和信任,都將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三星目前為止為止並未面臨太大的外部壓力,這一定程度上源於三星電子已經主導了全球手機行業。但該公司最近卻遭遇了一些阻力,其營業利潤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小米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憑藉著價格低廉的設備搶奪了三星的用戶,而蘋果則在更加激進地吸引高端消費者。
財閥歷史
三星股價已經較去年創紀錄的158.4萬韓元(約合1546美元)下跌了15%。在2013年下跌9.9後,該股今年以來又下跌1.8%。
「我們無法確切回答三星智能手機業務的未來前景。」漢城大學經濟學教授Kim Sang Jo說,「倘若因為利潤增長放緩導致股價持續下跌,李在鎔的控制權可能就會面臨威脅。」
數十年來,韓國政府都支持三星和現代這樣的財閥,希望以此加速該國的現代化進程。在朝鮮戰爭之後,正是這些財閥幫助該國走出了貧困,使之成為了亞洲第四大經濟體。
但在1997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這種情況卻悄然改變。由於擔心財閥的權利過於強大,從而阻礙創新,公眾對他們的支持度開始降低。
三星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李健熙因為在向他的兒子出售SDS債券時,人為壓低價格以實現逃稅目的,於2008年被判有罪。但他2009年獲得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的特赦。
簡化結構
「這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引發了公眾的批評。」漢城大學的Kim Sang Jo說。
韓國總統朴槿惠已經禁止了新的交叉持股,並且出台了稅收減免政策,鼓勵財閥放鬆現有的結構,增強其持股公司的透明度。
「一家上市公司採用世襲模式是十分魯莽的。」首爾延世法學院教授Kim Soon Gi說,「簡化企業集團的所有權結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方法得當,將有助於打消人們對透明度和責任的擔憂。」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去年發佈的報告顯示,李氏家族雖然只持有三星集團1.53%的股份,但卻擁有49.7%的控制權。
《三星文化4.0》的作者Min Jin Gui認為,雖然李在鎔將面臨他父親未曾遭遇的挑戰,但他仍有機會。如果能夠成功幫助三星完成結構轉變,並保住李氏家族對三星的控制權,同時讓業務繼續維持正軌,他就有機會走出父親的陰影。
「解除這種錯綜複雜的交叉持股結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或許會長達十年。」Min Jin Gui說,「如果李在鎔能夠解開這個複雜的結構,他或許就能樹立自己的聲譽。畢竟,連他父親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外有強敵ISIS,伊拉克政府內部的鬥爭也趨於白熱化。
路透援引伊拉克警方的多個消息源稱,一些忠於馬利基的特別武裝力量已於周日晚上部署在巴格達周圍,並已控制進出巴格達的主要入口。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看起來馬利基準備對總統進行政變。
此前,伊拉克的遜尼派、庫爾德人、部分什葉派以及鄰國伊朗均提出讓馬利基下臺,讓更能夠團結各方力量的人主持大局對抗ISIS。但馬利基拒絕了這一提議。
馬利基表示不會放棄對第三任總理任期的連任。馬利基在10日夜間的電視講話中表示,他將向聯邦法院正式起訴總統馬蘇姆2次違憲。他指責馬蘇姆沒有按照憲法要求,在制定期限內對議會對他的連任提名進行任命。美國表示支持馬蘇姆的立場。
目前,馬利基已經失去了美國等西方靠山的支持。6月份起,美國多名政要分別發聲,質疑馬利基缺乏組建跨教派團結政府的意願,甚至有國會議員呼籲奧巴馬總統讓馬利基“走人”。
“坦白說,如果想實現任何和解,馬利基政府必須下臺。”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黛安娜·範斯坦說。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則敦促奧巴馬“明確向馬利基說明他的時間已經用完了。”
昨天,奧巴馬在華盛頓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稱,重塑伊拉克穩定局勢並非炸彈就能實現的目標,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uri al-Maliki)所屬什葉派主導的政府未能授權遜尼派、他們應當因此受到譴責。
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明確表示“全力支持伊拉克政府迅速清掃國內恐怖分子的行動”。
馬利基是遜尼派達瓦黨領導人,2006年當選伊拉克總理,2010年連任。馬利基以談判強硬而出名,他曾經使美國讓更多遜尼派人進入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努力化為泡影。
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公布,西非幾內亞、利比亞、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四國的埃博拉病患增至1975例,死亡病患1096人。
WHO警告,已通報的病例和死亡人數遠遠低估了埃博拉疫情。WHO本月14日的聲明寫道:
埃博拉疫區的工作人員發現,有跡象顯示,已匯報的病例和死亡人數遠遠低估了埃博拉疫情的規模。
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MSF)甚至警告,埃博拉的傳播速度太快,他們無法控制。MSF等援救組織有將近700名成員在疫區工作。他們批評WHO和美國等國家政府,稱今年年初西非發現埃博拉時,他們未能認識到埃博拉產生的致命後果。
目前尼日利亞的埃博拉疫情仍在控制中,但愛爾蘭媒體The Journal報導,院方消息人士透露,愛爾蘭已出現首例埃博拉疑似病例。愛爾蘭政府機構健康服務管理署(HSE)今天表示,沒有收到任何有關都柏林醫院收治疑似埃博拉患者的官方通知。
埃博拉病毒本周初就已奪去逾千人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本周二決定,允許使用為未經測試和尚處實驗階段的藥物控制埃博拉疫情。這是WHO首開先例的決定,足以體現本輪埃博拉疫病形勢嚴峻。
參與WHO會議的醫學專家、倫理學家等專業人士一致認為,考慮到埃博拉疫情爆發的特殊情況,即便使用未知功效和副作用的藥物,也合乎道德倫理。
一天前華爾街見聞援引路透消息稱,疫苗開發公司NewLink最新研制出一款對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並擁有足夠的試劑進行人體測試。
NewLink公司CEO Link博士表示對該疫苗充滿信心,因為其在猴子身上效果很好。新疫苗最快可能於1至2個月內進入大規模生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埃博拉病毒自爆發以來已經造成2288人死亡(4269名患者),並且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47%的死亡案例和49%的患者出現在過去三周。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世衛組織警告認為傳統的控制方法可能在埃博拉病毒上已經失效。
根據BBC的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7%的死亡案例和49%的患者出現在過去三周,呈現較為明顯的蔓延態勢。在尼日利亞,21名患者中有8人已經死亡,而塞內加爾也確認了一名新的病患。而死亡率最高的利比里亞可能還會爆發數以千計的病例。世衛組織周一已經要求各大醫療機構采取更大努力來控制埃博拉病毒。但是世衛組織同時也警告道,傳統的控制方式可能已經失去效果。避免接觸病患或者穿戴保護性裝備似乎在利比里亞並未取得應有的效果。
下圖紅色區域代表已經確認埃博拉病毒地區,而白色區域則代表有疑似病例的地區。
下圖則顯示出明顯的病例和死亡人數的增長趨勢。
以下是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
當利比里亞政府對West Point區進行隔離時,沮喪的人們群起抗議
上周二,利比里亞國防部長表示,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就像野火一樣蔓延,並希望聯合國給予更多的、援助。而如今,一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德國埃博拉專家的話卻讓更多人震驚: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疫情已經無法控制,他和同事都已徹底失望。
據德國之聲,來自漢堡Bernhard Nocht研究所的熱帶醫學專家Jonas Schmidt-Chanasit表示,他和同事已經徹底失望了:“這些國家(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錯過了最佳的疾病防治時期,如今要控制它難上加難。”
Schmidt-Chanasit稱,如果接下來沒有大規模的援助,該病毒會“成為流行疾病”。換句話說,這里幾乎每個人都會感染,很多人可能喪生。
他強調說,希望國際援助不要停止。但就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來說,已經“無力回天”。
他表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治病毒蔓延到其他國家,去幫助那些“還可能控制住疫情的國家,比如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Schmidt-Chanasit那麽悲觀,他的言論在德國民間疾病援助機構Welthungerhilfe引發了很多不滿。
該機構發言人斥責這樣的表態“缺乏建設性”。
德國之聲援引該機構塞拉利昂協調員Jochen Moninger的話稱,Schmidt-Chanasit的聲明“很危險,而且是錯誤的。”
Moninger在塞拉利昂住了四年,曾親身經歷埃博拉爆發的全過程:“防治措施已經開始起到效果,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疾病會被控制住。如果我完全失望,我早就收拾包袱帶著家人離開這里了。”他表示,他和家人都會繼續留下來。
目前,塞拉利昂政府已經要求對發病者家屬進行21天的隔離觀察,Moninger指出,這種方法很有必要,也很有效。
他表示,他並不清楚利比里亞的情況。但他確實聽說“情況很糟糕”,他承認Schmidt-Chanasit的觀點“可能有點接近真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利比里亞並沒有采取和塞拉利昂那樣幹那個的隔離措施。埃博拉感染者會在首都搭成出租車去尋求治療。而出租車、摩的正是病毒傳播的最主要方式。
但Moninger表示,“傳播悲觀情緒是危險的”,有許多人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脅,“這種聲明只會讓情況更糟。”
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Fadéla Chaib表示,這兩個國家“當然仍有希望。我們可能在6到9個月內控制住疫情。”不過,她也承認,利比里亞的疫情“尤為嚴重”。
她說,每新開一座埃博拉治療中心,就有大量病人湧入,遠遠超出中心的接待能力。利比里亞的案例數是最多的,而且死亡率高達60%。
如今,已經有超過80名醫護人員染病身亡,情況越來越惡化。世衛組織此前預計,本月內將新增數千名埃博拉病例。
她說:“我們會竭盡所能,防治埃博拉疫情,我們不會放棄西非。”
紐交所因阿里巴巴上市而變得熱熱鬧鬧,讓德意誌交易所集團(Deutsche Boerse)顯得更為落寞。
盡管德意誌交易所試圖以更快的上市核準速度和更低的費用吸引中國企業,但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中國行業龍頭企業卻並不心動。而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在德上市公司反而爆出一系列醜聞,德交所只能在黯然間自己舔傷。
蒙受實質性損失的投資者不知道如何尋求賠償,也不清楚該做些什麽來阻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盡管德交所表示其擁有嚴格的上市標準以保護投資者受到欺騙,但種種醜聞卻暗示,在千方百計吸引中國企業到德國上市的欲望驅動下,德交所還面臨著來自紐約和倫敦的激烈競爭,德交所運營方可能並未全面意識到其中的風險。
最新的一樁讓德交所非常不省心的事件來自於中國制鞋商索力股份(Ultrasonic)。新浪網報道稱,這家在德國上市的中國小企業9月16日發表聲明稱,其中國籍首席執行官吳清勇和首席運營官吳明鴻“無法聯系”。該公司會計部門發現,公司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大部分現金已被轉移。
消息公布後,索力鞋業股價當日暴跌近八成,公司市值驟減近6000萬歐元(合近4.7億元人民幣)。
此類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早在7月,中國優必勝綠色紙業總裁失去聯系。
而眼看從中國企業獲得賠償無望,諸如SdK之類的一些德國私營投資者遊說公司幹脆建議投資者考慮將相關企業審計機構及承銷投行告上法庭。
投行BankM企業策略和溝通部門負責人Thomas Stewens稱:
這完全是個災難。無法想象怎麽會淪落至此。
Thomas Stewens還表示,基本沒有跡象顯示Ultrasonic存在問題或者差錯,
我們定期去中國,過去幾年,到中國的次數不下20次。我們還定期去現場檢查。
他還稱,吳清勇看起來完全是為了他的公司而生活的。而他的兒子吳明鴻也是家族企業的一部分。
(吳清勇的)兒子(吳明鴻)買了一輛瑪莎拉蒂(Maserati)。我們不得不問:這真的有必要嗎?但我們無從知曉為何他會做出這種事。
而野村證券決定授予該公司6000萬美元的無擔保信貸也表明公司沒有任何問題。涉及此宗信貸的人士表示,野村之前做了詳盡的背景調查。
去年,德意誌交易所暫停了其激進的中國市場策略,想贏得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客戶的希望轉化成了失望——盡管其為了吸引客戶,管理費標準僅為5500歐,而其他交易所管理費則高達6.5萬—48.91萬歐元之間。
知情人表示,這與交易所管理層變動有關。新的管理層做了成本收益分析,以便在大規模IPO落地的可能性和意外醜聞發生概率之間權衡輕重。最終結論是:最好還是放棄(交易所)為了拉攏中國企業來德上市而舉行的上海路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0月10日晚間,雅居樂地產發布公告,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已於9月30日被昆明檢察院執行了指定居所居住的措施。圖為2014年8月26日,雅居樂在香港舉行201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陳卓林(中)稱上半年做得辛苦。(東方ic/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日晚間(10月10日)雅居樂地產(03383.HK)突然發布公告,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已於9月30日被昆明檢察院執行了指定居所居住的措施。這也證實了此前關於陳卓林失聯的傳言。
該公告聲稱,除了非執行董事陸倩芳(陳卓林配偶)提供的資料外,公司方面並未收到相關部門和機構發出有關該措施的任何法律文件。同時也並沒有信息顯示陳卓林被執行“指定居所居住措施”與該集團任何資金或資產的流失或挪用有關。
目前,該集團已委任陸倩芳及原非執行董事陳卓賢(陳卓林兄弟)為執行董事,並署理聯席主席及署理聯席總裁,而陳卓林仍保留現有職務,協助管理公司業務,集團將盡快與包銷商討論重啟供股。
雅居樂自上10月3日緊急停牌後,一直保持沈默,到10月10日晚間才宣布將於下周一(13日)恢複交易。而當天,雅居樂還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無法在限期內寄發供股文件給股東,供股失敗。這意味一項籌資4.75億美元的供股計劃流產。
有本地基金經理向新浪財經表示,雖然陳卓林失聯消息震撼,但供股失敗實際對雅居樂影響更大,他指出,雅居樂業績自2011年開始已有走下坡艫象,盈利缺乏增長,負債卻急劇增加,未能集資將令公司財務嚴重受壓。
星展唯高達證券執行董事吳淑燕則透露,有雅居樂高層表示,正在想其他辦法償還過渡貸款,亦有銀行有意支持。她又指,倘若因主席被抓有貸款面臨違約,相信銀行也不希望雅居樂破產,可給予雅居樂豁免,比如同意由陳卓林太太陸倩芳代理掌管公司。
此前,10月8日,雅居樂對早前的網絡舉報做出公開回應,並否認了所有指控,稱“周永康先生絕對不是雅居樂之大股東”,“網文中提及周永康為雅居樂大股東、周永康為陳卓賢幹爹及集團協助清洗黑錢的指控毫無根據,均屬捏造虛構。”此外,“雅居樂與曾蔭權素不相識,贈送別墅之指揮是無稽之談,更屬捏造虛構。”
目前,陳卓林因何原因被檢方控制,還不得而知。
Facebook創始人之一紮克伯格周二宣布,他和妻子將捐款2500萬美元給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基金會以幫助控制埃博拉疫病的蔓延。
紮克伯格在個人Facebook頁面上表示:“埃博拉疫情已處在一個關鍵轉折點。迄今這種疾病已感染了8400人,它的傳播速度很快。如果得不到控制,預計埃博拉在未來幾個月中可能感染一百萬甚至更多的人。”
紮克伯格還稱:“我們必須讓埃博拉疫情在短期內得到控制,防止其進一步蔓延並演化為一場長期的全球健康危機,不至於釀成我們為之大規模奮戰了數十年的艾滋病或小兒麻痹癥那樣的悲劇。”
紮克伯格指出,他和妻子將把2500萬美元捐給了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基金會。據悉,這比資金來自紮克伯格夫婦在非營利基金(矽谷社區基金會)的資金。
CDC基金會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幫助圭亞那、利比里亞、塞拉利昂以及世界其他受到埃博拉病毒威脅的地方。
在紮克伯格之前,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上個月也捐贈了900萬美元。
世界衛生組織周二表示,預期本周內感染病例將上升至9000例以上。全球埃博拉病例上升至8914例,死亡4447例。預計到12月1日西非三個國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幾內亞每周新增埃博拉病例數量將達到5000至1萬例。目前這三個國家有超過8900人患病,已有超過4400人死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信最新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非常有趣。其中一項數據是各個國家最富有的10%人口控制了這個國家多少財富。
下圖顯示了全球各個國家最富的10%人口控制財富比例的密集度:
可以看到,俄羅斯最富的10%人口控制了該國84.8%的財富。而只有兩個國家的最富10%人口控制的財富占全國財富一半不到:比利時為47.2%,日本48.5%。
財富不平等的情況在過去十幾年里如何變化也令人深思。下圖反映了各國最富的10%人口占全國財富的比例在2000年和2014年之間的變化。藍色越深說明上述比例降低得越多,紅色越深說明上述比例上升得越多。
顯而易見,本世紀以來,最富的10%人口擁有的全國財富比例變化劇烈,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埃及和中國。事實上,中國最富的10%人口掌握了全國64%的財富,而這一比例在2000年至2014年大增15.4%。而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和波蘭則有所下降。秘魯、美國和澳大利亞在這一時期的富人財富比例則幾乎沒有變化。
以下為每個國家最富的10%人口占全國財富比例的具體數據,以及這一比例在2000至2014年之間的變化幅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