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為王的時代回來了。
一家被國內美劇迷親切稱為“奈飛”(Netflix)的美國網絡流媒體服務商從在線影片租賃的角色轉型為開發自制原創內容,憑借高端自制美劇和突破性的排播沖擊著傳統電視平臺的優勢。
2016年,Netflix實現營業收入88.31億美元,同比增長30.26%;凈利潤為1.87億美元,同比增長52.22%。
成立於1997年的Netflix,經營範圍是在線影片租賃,能夠讓顧客快速方便的挑選影片,同時免費遞送。用戶可以通過PC、TV及iPad、iPhone收看電影、電視節目,可通過Wii,Xbox360,PS3等設備連接TV。2009年,該公司可提供多達10萬部DVD電影,並有1千萬的訂戶。2007年2月25日,Netflix宣布已經售出第10億份DVD。研究機構HI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2011年Netflix網絡電影銷量占據美國用戶在線電影總銷量的45%。
然而,從電影制作公司購買版權的成本提高正在蠶食Netflix的流媒體運作,DVD收入損失慘重這個事實,讓Netflix曾經盛極一時的DVD業務不再成為其增長的組成部分。更為糟糕的是,星智娛樂公司一直是Netflix在線影片的主要來源,因為沒能跟星智娛樂公司續約,Netflix在線影片的質量下降。2012年Netflix實現營收36.09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12.63%,但凈利潤同比暴跌92.41%,僅為0.17億美元。
痛定思痛後,Netflix開啟自制原創內容的道路。
2013年Netflix出品的《紙牌屋》被推上全球矚目的風口浪尖,隨後《鐵杉樹叢》、《女子監獄》……接連多部劇集均保持超高質量成為了現象級話題。
優質的內容也吸引了全球眾多用戶。截至2016年年底,Netflix的用戶總數達到了9380萬人。Netflix公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Netflix全球流播放服務用戶人數凈增加705萬人,創下了公司歷史上單季度新增全球用戶人數的歷史最高紀錄,其中美國以外的全球新增用戶人數為512萬人。
Netflix 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說:“用戶的增長反映了全球觀眾對網絡電視的接受度大增以及對原創內容需求強勁的趨勢。”為此,Hastings果斷切斷DVD點播服務,大力發展Netflix Original業務。
過去一年,Netflix原創節目內容時間超過600個小時,今年的目標是超過1000小時。Netflix首席內容官Ted Sarandos透露,過去一年有一半的用戶搜索來自Netflix Original的原創內容。未來Netflix還將推出多達42部原創劇,包括漫威動畫的《鐵拳》(Iron Fist)以及德魯-巴里摩爾的僵屍喜劇《Santa Clarita Diet》。
Netflix表示,截至2016年年底,Netflix在原創內容節目上的投入是145億美元,2017年在原創劇方面的投入將比去年再增加10億美元,達到60億美元。原創劇的制作成本也令Netflix 2017年的財務狀況吃緊。Netflix首席財務官David Wells此前表示今年的現金流赤字將達到20億美元,比去年的17億美元也有所增加。
雖然Netflix在美國訂閱率市場占比接近一半,但相繼有亞馬遜Prime視頻、美國視頻網站hulu等流媒體視頻平臺出現。這些平臺也投入大量資金開發原創影音內容,成為Netflix的有力競爭對手。
為了贏得更多全球用戶,Hastings去年在慕尼黑的DLD(數字、生活、設計)大會上表示:“Netflix計劃在中國推出流媒體視頻服務,目前與中國監管部門的談判正取得進展。”
不過,Netflix真要進入中國,會發現它要面對的競爭格局遠比看起來還要複雜。百度旗下的愛奇藝、阿里巴巴旗下的優土、騰訊旗下的騰訊視頻均將精力放在了原創自制內容上。
相比Netflix來說,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多年來的大數據收集和分析,已經對中國消費者的行為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在各大中國網絡平臺上,80%的用戶都看中國的電視劇和電影。這些內容不僅吸引觀眾,還逐漸將其轉變為會員。愛奇藝更是將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法則運用到網絡視頻制作中;樂視也開始原創自制劇,並向上拓展至硬件。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
任天堂公司今年開始了一場關於Switch手柄遊戲機的博弈,這一項目也是決定公司未來幾年發展的關鍵。Switch結合了全球移動與家庭遊戲的功能,本周已經開始在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同步發售。
首發幾分鐘售罄
在舊金山最大的遊戲專賣店Game Stop,當地時間3月3日0點發售,第一財經記者在3月2日下午就已經看到店門口有人開始排隊,這意味著他們要在寒風中等待近12個小時。
很多遊戲玩家看中的是Switch的便攜性。第一個排在Game Stop門口的顧客Joel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個設備讓我興奮,是因為它很方便攜帶,而且又和手機有區別,它的按鈕能夠讓遊戲實現更多功能。我甚至可以在坐火車的時候玩它。這種體驗一定很棒。”
Game Stop是舊金山唯一一家發售Switch的專賣店,除了提前預訂的出貨之外,首日限量19臺,售價299美元。3月3日下午記者再次前往時,店員告知首發的19臺Switch已經在幾分鐘內售罄,下一批進貨要到4月份。
上周五,也就是Switch發售的次日,任天堂股價飆漲4%,創下一個月新高,也創下一個月內的單日最大漲幅。公司預計,到3月底,Switch的出貨量就能達到200萬臺。Switch能否取得成功對任天堂向移動遊戲的轉型有著重大意義,尤其是在Wii並不成功的背景下,Switch被寄予厚望。
和Wii一樣,任天堂推出Switch也是相信消費者已經不會只滿意於一個快速和徒有其表的設備,而是一款集合新鮮體驗內在的產品。Switch基本上相當於一個無線控制器,可用於任何地方,無論是在公園里自己體驗還是連接到客廳的電視。這種通用型增加了創新性的可能性,同時區別於索尼的PlayStation、微軟的Xbox和大量其他移動遊戲應用程序。
“任天堂的Switch完全有能力去承載任何你想要的內容,當然不只是遊戲。”負責Switch開發的53歲的總執行官Shinya Takahashi在舊金山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表示,“一切皆有可能。”
任天堂已經建立了一個研發團隊,旨在將一些有意思的小工具投入到創新領域。領導團隊的三個管理人在軟件方面更有經驗,而不是硬件。從之前的遊戲機來看,Switch的研發創造並沒有超級瑪麗和Wii的開發者Shigeru Miyamoto和Genyo Takeda的直接參與。
不過投資者對Switch的銷售還是有所擔心,認為這是一個高風險的項目,尤其是在Wii的失敗之後。自2016年10月中旬以來,任天堂股價下跌超過10%,即使公司在1月發布了更多關於Switch包括價格等在內的產品細節,但股價也仍未能恢複。
Switch最大的挑戰是,當人們已經慢慢習慣在智能手機和電視上玩遊戲時,任天堂是否能將兩個有經驗的成熟市場合並。Switch強調的是需要與他人面對面共處一個空間玩遊戲,這看似是違背了當今主流的多人在線遊戲和流媒體的趨勢,尤其是在一個遠程數字主宰的世界里。
“他們運營了遊戲的兩部分——手柄和主機。如今,它們終於合二為一了。”麥格理的證券分析師David Gibson對第一財經表示,“不管產品是否能夠存活,任天堂邁出的這一步都是有意義的。”
軟件人員為硬件買單
Takahashi與48歲的Yoshiaki Koizumi及Koichi Kawamoto領導了Switch團隊,很顯然他們意識到這些風險。但Takahashi說,這也是依靠年輕團隊的本能結果。“直到現在,我們在內部的研發方式都還是不可想象的。”Takahashi表示,“前輩們做出的決定都委托給在前線的年輕人。這就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創新環境,年輕的工作人員可以分享他們的意見。”
Switch工作的啟動是在2014年初,當時讓任天堂粉絲大失所望的Wii U剛發布一年。面對唏噓聲,Takahashi接任任天堂的這支創新團隊。Takahashi很快就帶來了Koizumi,一個任天堂最受尊敬的遊戲設計師,參與了眾多經典設計,比如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塞爾達傳說:時光之笛)和超級瑪麗64。Kawamoto則參與了公司一些更古怪的項目,比如Luigi’s Mansion(路易鬼屋),Made in Wario和其它的“燒腦遊戲”。
他們組建了一個擁有二十多名員工的團隊,大多都在20~30歲的專家,負責規劃、領導決策等工作,確保設備無縫地與流行的遊戲開發工具如Unity和Unreal引擎工作對接。目標是避免重複Wii U的陷阱。Wii U的失敗很大原因在於其複雜的結構未能吸引第三方開發商。Koizumi說:“這是第一次軟件人員在為硬件問題買單。”
在Switch的想法初具雛形時,這支年輕的團隊在任天堂總部的一間大會議室里,每天在不同的位置勾勒出對於產品的想法和試驗樣機。任天堂的一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時他們趴在平衡球上或躺在沙發座椅上,一些新奇的想法就迸發出來了。”
雖然結合家庭和便攜式遊戲的概念很早已經被激發出來,但是由於這支團隊是以軟件的技術人員為主,因此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Switch還需要考慮很多硬件的因素,以及軟件和硬件如何更加無縫地整合。
盡管一些遊戲評論家測試了Switch設備及系統之後,發表報告稱系統與控制器Joy Con的連接有問題,反映出硬件質量仍有待提升,不過遊戲玩家對Switch仍然熱情高漲。除了對其順利地從電視轉換到Switch便攜模式的盛贊之外,還有人從任天堂以往的玩具美學出發,稱贊Switch更成人化的黑色和灰色的設計。Switch盡管使用兩個控制器增加了成本,但“鼓勵人們一起玩”的理念也受到贊賞。
任天堂雖然還沒有揭露Switch的全部功能,但Takahashi說,可拆卸控制器可能會為硬件帶來更多的創新。從任天堂去年12月的專利申請來看,控制掌上平板電腦也可以分為頭戴式顯示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
專利顯示,另外一個潛在的方案可能包括醫療應用。擁有紅外攝像頭的Joy Con控制器可以跟蹤用戶靜脈圖形來測量用戶的脈搏。2014年以來,任天堂一直在暗地發展自己的“生命質量”(Quality of Life)業務,包括對睡眠和呼吸的測量數據。Tatsumi Kimishima上個月表示,公司將繼續在醫療方面開發新功能,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可移動控制手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構造。”Koizumi表示,“現在,我們只是讓人們沈浸於對其無盡的想象中。”
研究機構IHS遊戲部門總監Piers Harding-Roll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客廳到任何地方的過渡’這一概念較早被人們接受的好處是能夠推動Switch的銷量,但是如何把更多人群吸引到Switch的平臺上,還得依靠優質的內容和便捷的功能。價格、口碑和營銷策略都需要考慮進來。”
任天堂的轉型也反映了遊戲行業主機遊戲份額逐漸被移動遊戲趕超的現狀。在上周舉行的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除了大型遊戲開發者仍然以硬核遊戲為主,手遊在小型遊戲開發者中的占比突出。而且手遊更受中國投資者追捧。完美世界首席運營官魯曉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每年都會買十幾個手遊版權,而且國外手遊公司的版權費很具有吸引力,一般而言在十幾到幾十萬元人民幣,它們的內容也很創新。”
為任天堂和其他大型遊戲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的Unreal引擎創始人、Epic Games CEO Tim Sweeney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移動遊戲的增長非常快,這也影響了公司收入的結構。”Unreal引擎傳統服務於對設備和系統性能要求更高的遊戲開發者。
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在資本推動下進行各自的市場豪賭。
處於風口期之上的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正在資本推動下進行各自的市場豪賭,經過上半年激烈的市場爭論和快速發展之後,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這兩個最受關註的共享產品的市場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雖然二者都在賭未來,但側重點截然不同。
共享單車:常態化的需求,市場已經被證實
與共享充電寶不同,共享單車如今已經證實了確實存在足夠大的市場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是常態化的可持續的,這是摩拜和OFO能夠短時間內持續獲得巨額融資的關鍵。但風光的背後,共享單車的發展也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作為共享單車市場最大的兩個玩家,摩拜和OFO都在賭未來。
一賭:監管部門默許支持,給予更大的生存空間。
無樁、隨意停放,是共享單車最大的便捷之處,而這種方便了一部分用戶的交互體驗已經給社會公共環境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若按照過去行政執法態度,共享單車早就被叫停了。但如今的情況是,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化和互聯網化發展的一張重要名片,並在外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效應,而且共享單車的創新發展確實給一部分民眾帶來了方便,所以監管部門已不可能直接叫停共享單車,但監管治理要求肯定是會有的,各地主管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例如電子圍欄等。整體來講,監管部門給共享單車留了足夠大的試錯空間。
二賭:未來會成為出行平臺,接入更多出行方式。
共享單車已在全國撬動了數千萬的用戶,並且已經成為一部分人末端交通的最佳選擇,當用戶養成這種使用習慣時對於平臺方來講是非常有潛力的,同時對於另外一些潛在的競爭對手則是非常擔心的。摩拜也好、OFO也好,二者的目標都不僅僅局限於共享單車這一個業務上,就如當初的滴滴沒有局限在打車業務,而是在形成一定用戶規模和粘性之後迅速推出專車、快車、拼車、代駕、大巴等一系列的出行服務。共享單車是滴滴難以覆蓋到且具有極大潛力的新出行方式,所以滴滴迅速成為OFO的大股東之一。
三賭:後續資本會持續加碼,該退退、該合合。
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基本已不會出現太大的第三方變量,市場會在OFO和摩拜當中選出最終勝者,近期摩拜和OFO分別在尋找6億美元和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其他共享單車很難獲得如此大額的融資。資本的力量正加速市場大洗牌,這種碾壓式的融資方式將嚇退大部分其他共享單車品牌的投資方,另外近期已有共享單車小玩家倒閉的現象出現,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共享單車企業抱團取暖的局面,單個共享單車品牌已無法抗衡摩拜和OFO,合並抱團或許還好有一絲生存的希望,至少還能爭取一下成為摩拜OFO之後的第三極。
四賭:經過前期消耗式擴張後,民眾素質會提高。
對於有大量共享單車被私用、被廢棄、被損壞等情況,摩拜和OFO肯定心知肚明,為何如此他們卻還要加大單車投放力度呢?目前的摩拜和OFO都處於消耗式擴張期,這個階段主要目的是教育用戶、培育市場,對於共享單車這個新鮮產物,肯定會有無聊之人搞破壞,可再無聊的人也有一天會厭煩,同時公車私占的人畢竟是少數,市場中投放了足夠多的單車不怕被私占,而且目前大部分用戶都在自發維護共享單車。摩拜和OFO賭的就是消耗式擴張可以加速提升民眾素質,這樣未來的消耗成本才會降低,盈利能力才會得以顯現。
共享充電寶:應急性的需求,市場尚未被證實
與共享單車相比,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立足根基並不是常態化的需求,而是應急性的需求,差別在於前者的單個用戶的重複使用頻次足夠多,而後者單個用戶的重複使用頻次非常少。共享充電寶尚不能證明自身具有足夠大市場需求,但卻已吸引了如此多的資本聚集在此,很明顯大家都是在賭未來。
一賭:手機電池技術短時間內不會有重大突破。
共享充電寶出現如此大的爭議,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對電池技術的判斷存在差異。共享充電寶公司的調研得出的市場判斷是短期內手機電池技術仍難以有重大突破,有近7億手機網民的潛在市場做支撐,共享充電寶有足夠的市場空間。事實也是如此,16年主流手機品牌電池容量在3000mAh以上的產品有109款,17年到現在只有43款,其中超過4000mAh的手機分別為16年28款和17年12款。短期內電池容量再難有質的突破,而無線充電技術也被證明華而不實,所以資本才會如此積極的加入到共享充電寶的市場競爭之中。
二賭:可讓用戶養成出門不帶充電寶的使用習慣。
共享單車讓用戶養成了末端出行的使用習慣,共享充電寶也想讓用戶養成出門不隨身攜帶充電寶而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習慣,因為除了電池技術外,用戶隨身自帶充電寶的使用習慣是制約共享充電寶發展另一大關鍵門檻。那些對充電有剛需的人往往都會隨身攜帶充電寶,這部分人是共享充電寶最有價值的目標用戶,如果不能爭取到他們,共享充電寶就沒有足夠的粘性用戶,這就意味著其營收能力不足。而要想打動這部分人,共享充電寶就需要做到足夠的方便,布點要足夠多,用戶體驗要足夠好,不然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又沒多重。
三賭:互聯網應用對手機電池消耗不斷提升。
除了在賭未來將爭取更多的高頻用戶外,共享充電寶也在賭未來會有更多的即時性的隨機需求出現,因為隨著公共wifi的普及和流量價格越來越低,手遊、直播、視頻等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而這幾項應用都非常耗量,所以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越活躍,相應的共享充電寶的潛在用戶就越多,甚至不排除共享充電寶與手遊公司合作,手遊付費用戶可以免費使用共享充電寶,畢竟與手遊花費相比,共享充電寶花不了幾個錢。目前,用戶對於共享充電寶的接受程度還不高,所以用戶會自主的控制手機用電情況,在外盡量少用耗電的應用。
四賭:作為標配服務,無需為小場景支付場租費。
共享充電寶之所以能如此快的大肆擴張,很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的餐飲娛樂服務類等小場景不跟共享充電寶公司收場租費,因為對於這些小場景店來講,客人偶爾會有充電需求,有第三方公司願意提供充電設備,他們當然願意免場租與其合作。不過,小場景方與共享充電寶公司之間的蜜月期能持續多久是個疑問,如果共享充電寶市場使用情況有所好轉,難免會有其他競對公司用一些公關手段將對手踢出場外,畢竟這種免費的合作關系並不牢靠,市場不熱時大家相安無事,一旦市場出現變量,與小場景方的合作就不再那麽容易了。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都在賭阿里、騰訊會充當接盤俠
如今阿里和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市場的超然存在,二者也成為資本市場投資的風向標,在判斷項目是否值得投資之前,會考慮一下這個項目的未來是否能被AT看中,一旦被這兩大巨頭之一看中,就算一條腿上岸了。AT在共享單車市場分別選擇了OFO和摩拜,而騰訊在共享充電寶市場選擇了小電,阿里暫時還未做出選擇。
對如今的AT來說,就是錢多,資源多,流量多,投資新項目如家常便飯,只要在大方向上對二者的宏觀戰略布局有利,他們就會參與投資。對於共享單車這類已經經過市場驗證的項目,二者都在加大投資,而對於共享充電寶這類還在探索期的項目,即便最後失敗了也產生不了多大的經濟損失。
接下來共享經濟這個領域少不了AT的身影,因為共享類項目基本都是關乎大量用戶的市場需求,而只要有用戶聚集的地方,就會有AT的身影,所以現在共享經濟領域創業,不僅要理解用戶需要什麽,還要明白阿里和騰訊會不會為此買單。說白了,在共享經濟的創投產業鏈中,創業者、早期投資人不只在賭未來的市場潛力,同時某種程度上也在賭AT是否會為此接盤。
目前來看,共享單車賭贏了,而共享充電寶尚未有定論。
風雨飄搖中的樂視網又迎來了機構投資者對其下調估值。7月8日,中郵,嘉實和易方達三家基金公司齊齊將旗下基金持有的"樂視網"股票進行估值調整,其中中郵基金和嘉實基金調整後估值價格為22.37元,易方達基金下調樂視網估值至22.05元,按樂視網停牌前股價30.68元/股,中郵基金和嘉實基金此次下調樂視網估值較現股價折價約27%。而前“公募一哥”中郵任澤松正陷入尷尬境地。
最近中郵基金的名字一再隨樂視網被提起。因為中郵可以說是樂視最“鐵軒的粉絲”,據一季報顯示,在樂視網的26家機構投資者當中,中郵基金以4100.23萬股的持股數排在第二位,旗下共有7只基金持有樂視網,其中,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持股量均在1500萬股左右,而這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是任澤松。中郵核心競爭力混合、中郵雙動力混合、中郵尊享一年定開混合、中郵絕對收益策略定期開放混合的基金經理也是任澤松。
簡單說,上表持有樂視網的中郵基金中,僅序號6“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經理不是任澤松。
任澤松目前共管理了7只基金,有6只買了樂視網,還有一只沒買是因為那是一只債券型基金。由此可見,任澤松對樂視網絕對是真愛!
只是目前看來,他將為這份奮不顧身的愛付出沈重代價,當然損失最終是由基民買單。
截至最新,任澤松旗下7只基金,任職回報顯示4虧3賺,2015年以後成立的4只基金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2012年成立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是任澤松管理的第一只基金,目前回報率為308.48%,看上去還不錯的樣子,但事實上,早在2015年的時候,這只基金的回報率超過了600%,單位凈值一度超過7元,但現在只有4元出頭。作為2013年的股基冠軍,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最新的排名已經到了2000名以外,令人不勝唏噓。
更雪上加霜的是,任澤松旗下的多只基金還踩中了另外一個大坑:爾康制藥。5月9日,爾康制藥被質疑“涉嫌造假”,當日公司股價跌停。此後爾康制藥申請停牌核查,目前仍未複牌。
根據爾康制藥的一季報,在其10名機構投資中,中郵基金以9993.38萬股的持股數量排在第二位,有6只中郵系的基金買了爾康制藥。很不幸,這6只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是任澤松!
目前,樂視網和爾康制藥都已經長時間停牌,多數人預期複牌後股價會跌停甚至連續跌停。基民信心不足,任澤松旗下基金規模不斷下降。
以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混合為例,2016年一季報末基金規模為110.34億元,今年6月末僅有48.69億元。
另外一只明星基金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混合,也由高峰時120多億元的規模,下降至目前不到50億元。
任澤松作為王亞偉之後業績最為驕人的公募基金經理,有新公募一哥之稱,其鮮明和堅定的成長股投資風格曾受到眾多投資者追捧。
任澤松是80後,清華生物學碩士畢業,一畢業就去四大之一的畢馬威應聘,一個清華碩士從審計員幹起,在畢馬威工作一年後,辭職進入國內一家知名私募做行業研究,正式開啟自己的金融生涯。
2012年前,他在基金業只是一個普通的投研人員。在成為中郵旗下最小的股票基金的操盤者後,他抓住了2013年創業板如火如荼的牛市,押註成功,一戰成名。光環、名利與夢想隨之而來,迅速籠罩在任澤松以及中郵業基金身上。
狂歡的宴會之後是杯盤狼藉。
從履歷來看,任澤松從2009年真正進入投資界,可能根本沒經歷過A股2007年的暴漲和2008年的暴跌(當時他還在清華讀生物科學),這自然對其投資會產生影響,對周期的理解偏弱,並且更加敢於重倉。
由此可見,高收益背後其實承擔了高風險,只不過在勝利面前被有意無意地忽視甚至無視了。包括前幾年的幾個私募冠軍,都是高杠桿高倉位,羅偉廣慘遭滑鐵盧,兩屆冠軍創勢翔最終踩雷欣泰電氣,重組專家宋曉明踩雷新都酒店,都證明了這一點。
1.創勢翔黃平
創勢翔最近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6年11月1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證監會依法對6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包括創勢翔操縱市場一案。證監會給創勢翔開出“沒收創勢翔違法所得約2073.8萬元,並處以約6221.5萬元罰款”的巨額罰單。而此前,作為昔日兩屆私募冠軍的創勢翔風光無兩。
“外面的人稱呼我們為漲停板敢死隊,但我們跟大家印象中的敢死隊也並不完全一樣。事實上,我們炒股很多時候並不是炒一把就走,對很多個股,我們其實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跟蹤的。”2015年3月,彼時風頭正勁的黃平對媒體闡述了創勢翔的投資理念,“深度調研”被創勢翔自認為是自身最大的優點,黃平稱他對每只買入的股票都力求掌握其動向。
現實卻是,2016年3月,業績平平的欣泰電氣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良久,在退市風險面前,3月1日至4月20日,創勢翔通過旗下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電氣859.1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均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電氣第二大股東。2016年9月,欣泰電氣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創勢翔豪賭失利,損失近2億元。
創勢翔嘗到過殼股的甜頭,它的突然崛起是因為其激進的風格,然而讓它一敗塗地的也正是它的激進。
2.並購教父宋曉明
創勢翔由於激進損失近2億,宋曉明由於自己的激進,損失更重。
2014年,長城匯理通過旗下產品入股新都酒店,人稱“並購教父”的宋曉明以4.82%的比例潛伏進股東名冊,隨後又通過旗下兩款私募產品溢價吃貨,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
始料未及的是,新都酒店的重組並未成功,以“新都退”交易30個交易日後,目前已退出A股。烏雞變鳳凰的夢想破碎,宋曉明接近5個億的投入損失慘重。
3.新價值羅偉廣
2009年可謂是羅偉廣事業生涯中最風光的一年,其操盤的新價值2期大賺190%,成為當年陽光私募的冠軍。被光環籠罩的羅偉廣被媒體屢屢曝光,“新價值”投資理念和“暴利拐點法”成了當時理財市場上的金字招牌,此後的一年多里,羅偉廣在股壇可謂紅極一時。
在最風光的時候,隱患已經悄然而至,2011年開始業績慘遭滑鐵盧,2014年4月時,羅偉廣管理的資金規模迅速縮水至10億元左右。羅偉廣也對媒體表示:“我也算私募圈的一個典型案例吧。尤其在2012年遭遇一場大失敗,所以客戶贖回的情況比較突出。”
羅偉廣可貴的是善於調整,現在已成為金剛玻璃的第一大股東。
來源: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ID:wwwstcncom) 作者:佐佑
相關閱讀:
如果要是《三生三世》的8億保底給《戰狼2》的話…但是沒有如果。
來源 | 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 | 歪道道
一部《泰囧》的孤註一擲,曾令光線傳媒扭轉虧損,而如今多個爆款的錯失卻使得它的眼光逐漸平庸。
2015年,曾一度位列《大聖歸來》投資方名單之中的光線影業,因種種原因選擇中途退出,直到影片創造動漫票房記錄之時才幡然醒悟,吃下了這碗“殘羹冷炙”。
時隔兩年,情景重現,前期投資《戰狼2》的光線再次選擇中途退場,轉而投註同檔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並進行了8億的保底發行。
本人無意就兩部影片的優劣進行評論,但對於票房來說,兩者卻出現了巨大的差異。截止到目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5.3億。而《戰狼2》的票房已經高達55.17億一個零頭幾乎就與《三生三世》持平。
如果要是《三生三世》的8億保底給《戰狼2》的話…但是沒有如果,想必光線的腸子都悔青了。
電影市場的博弈就是如此,翻身和墜落都在一念之間,不過對光線傳媒來說,即使錯失良機,集團整體效益兩年來一直都是相對利好。這可能是因為其本身早已超脫於民營電影公司,而立誌成為“國內覆蓋內容領域最全面、產業鏈縱向延伸最完整的綜合內容集團之一”,簡單來講就是泛娛樂化。
只是這種戰略布局真的適合光線嗎?
光線股價暴跌、市值縮水背後的無奈與隱憂
“如果你信任一家公司,就長線持有它;如果不信任,就拋棄它”,王長田的這句話確實鏗鏘有力地闡明了光線不懼於爭議、不畏於未來的高昂姿態,但還是沒有抵消投資人的多方質疑。
2011年上市後,光線傳媒從IPO時定價的58億市值,到了2016年6月的358億市值,接近當時的7倍。也同樣是在2016年,股價急轉直下,全年超過35%的最大跌幅之後,這種狀態持續了2017整個上半年。在王長田回應股價問題之時,公司市值縮水將近71億元,市值約為250億元。
與之相反,光線近期的業績倒是依舊符合預期,比如剛剛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增長42.62%,凈利潤增長24.61%,各項業務也都實現較大增幅。但是具體來看,可以發現市場反應和集團收益呈現巨大反差的原因。
其一,電影投資、發行的主營業務正在經歷一個尷尬的時期,就是頻繁出現票房成績升高、收益反降的狀況,這或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毛利率漸趨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規避風險、減少單片投資比例的做法,正在使光線喪失投註爆款的活力、走向平庸,這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
以貢獻去年光線影業最大業績的《美人魚》為例,雖然取得票房冠軍,但光線並非前三順位的制作及發行公司,其最終確認的收益並沒有帶來驚人效果。而今年半年報上,預計上映的電影有10部,預計制作的電影高達31部,目前為止卻沒有一部創下超高票房,距離定下的80億目前還差很遠。
保守的分散投資可能會令財報的整體效益更好看,但長久持續反而會流失一個電影公司立足於市場的定位。
其二,如果說光線對於影片的下註有些保守,那麽向其他業務擴張的戰略投資就完全超出股東的承受能力,這也是其股價一直不被看好的關鍵因素。有數據顯示,2015年光線投資收益為7569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為19%,2016年投資收益為2.77億元,約占凈利潤的37.38%,僅減持天神娛樂的股票套現超2億,就占凈利潤近三成。
由此看來,如果沒有這60家公司的投資收益,光線的營收能力無疑將大打折扣,但這也意味著,它正在從一個本來就具有極大風險的行業轉戰另一個更具風險的領域。即使這部分投入大多圍繞產業鏈來布局,但因為戰線過長、種類繁雜,未必就一定能帶來穩固收入來源。
以電視劇業務的主控主投為例,2014年公司該項業務收入0.35億元,驟降50.62%,收入占比降至2.85%,而2015年、2016年收入分別為0.67、1.35億元,同比增長92.45%、101.80%。雖然轉變策略後,電視劇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種驟升驟降的利潤走向是投資人最為忌諱的,一旦新麗傳媒、歡瑞世紀等戰略夥伴出現重大問題,光線完全無力改變。
主營業務和投資收益的沖突,目前並沒有給光線傳媒造成除股價之外的過多困擾,但以後誰能保證呢?
多次嘗試無果,說明光線傳媒已難掌控大局
縱觀近幾年來光線傳媒的業務構成,可以發現除了電影主營以外,其他各項都隨著公司布局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比如,2016年公司已經戰略性放棄欄目制作與廣告收入的業務板塊,與遊戲收入一同並入“遊戲與其他”業務中;停止電視劇制作、只參與投資發行之後,電視劇業務一直規模尚小,與此同時,視頻直播、動漫遊戲等登上財務報表。
值得註意的是股權交易收益,近五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0.17、0.18、0.19、0.40、2.22億元,其中,2015、2016年股權交易收益分別為0.03、2.08億元,占比分別為7.64%、93.80%。由此看來,國內電影市場萎靡情況下,這種結構轉變固然可以保證整體的盈利良好,但是穩定性的欠缺依舊會影響其市場反應。
尤其是,我們可以看到,增收業務的來源還只是僅僅限於簡單粗暴的並購加持,既沒有產生新生價值,反而某些賣力投入的項目大部分無疾而終。
比如視頻業務,2016年公司以自有資金1.31億元受讓金華傲翔持有的浙江齊聚36.3792%股權,持股比例上升為63.21%,成為控股股東。由此,去年視頻業務營收2.5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14.48%,基本上都來源於此,這種狀況也延續到今年上半年財報上。
但是曾為該項業務重點發力進行的視頻網站先看,從2015年360提出分手之後,就逐漸在公司內部淪為邊緣產品,這其中涉及不僅僅是股權結構不合理的鬥爭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暴露了一個傳統媒體公司在運作互聯網產品時的迷茫。
再來看動漫遊戲業務。2015年,欄目制作及動漫遊戲兩塊業務之和尚有1.46億元,收入占比為9.56%,2016年“遊戲及其他”業務營收1.11億元,同比下降23.48%,收入占比降至6.44%,毛利率也是呈下降趨勢。至於原因,當初大範圍並購帶來相應營收之後,部分子公司並沒有按照預期發展,只能像藍弧文化一樣被全部出售。
即使後來光線換了個打法,改為密集投資多家動漫公司或者工作室,也同時把方向定為了全齡動畫電影,但還是要面臨過高的風險。一方面是受國內動漫產業的不成熟影響,另一方面,拉長了投資線之後,光線拿得出手的影片依然少得可憐,更沒有哪一細分領域培養出了動漫行業的“金字招牌”。
為了實現綜合內容集團的轉型目標,光線通過戰略性投資或者入股的方式,在短短時間內搭建了一個多元化業務體系,這點是值得認可。
不過在這條縱向延伸的產業鏈中,公司已經出現了某些潛在性風險,比較突出的就是分散和聚焦的沖突,這點將考驗光線傳媒在整個泛娛樂布局上的掌控能力。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盲目跟風的行事風格在發展過程中暴露無遺,說明其在市場風向的狂熱炒作中還欠缺理智的辨別力。
泛娛樂正變成巨頭的遊戲,多數企業終將淪為陪跑
從泛娛樂概念誕生開始,只要是和娛樂產業沾點邊的公司莫不是打著此旗號,一番眾誌成城打造億萬帝國的模樣,但是目前除了以IP為主線進行娛樂環節的貫通,似乎沒有任何企業能說得清泛娛樂布局中彼此協同有多少切實可行性。或許可以換句話說,對這一戰略遠景的探索,只是踏出了一步而已。
這點毋庸置疑,因為即使是謀劃許久、帝國雛形漸成的騰訊和阿里,也在困惑於內容於所有平臺的打通,僅僅一個電影領域就足以令互聯網公司長期水土不服,至今苦無戰果,其中不僅僅是資本運作和金錢驅動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能阻擋娛樂行業公司對此概念的趨之若鶩,就好像是抓住了突破瓶頸的救命稻草,寧可和這一根草上的求救者同歸於盡,也不願錯過難得一遇的風潮。但是從這些沿著泛娛樂路線行走的公司來看,實際上效果並不如預期般美好,而且目前已經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這或許透露了未來更多的考量和憂慮。
一則,大規模的並購或投資是建立泛娛樂體系的最快途徑,但是也讓公司的流動資金備受壓力。光線傳媒大大小小的並購項目多達60起,投資額多數在3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尤其是對貓眼電影的投入可以算得上是不惜一切代價,由此它不得不經常性地通過債券、抵押或者股權交易等方式,彌補資金缺口。
奧飛娛樂也是如此,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的定增方案修改過兩次,募資金額由45億元削減為23.5億元。原計劃投資12.9億22部電影,縮水成現在的5.15億6部,遊戲項目從12.05億25部縮水成現在的9900萬10部。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其項目縮減是否因為資金壓力。
二則,泛娛樂布局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同公司之間的相互跨界,從而樹立起不同領域的對手,是否會成為激烈競爭的犧牲品還很難說。比如光線傳媒和完美世界,前者參投或控股的幾個遊戲公司中,熱鋒網絡連續兩年均未完成業績承諾,仙海網絡總裁離世後一蹶不振,而對天神娛樂的股份還將繼續減持,可見情形慘狀。
完美世界的影視業務進展相對良好,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毛利率的普遍下降。據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電視劇業務毛利率下滑高達37.49%,遊戲相關的業務毛利率下降49.68%,電影業務下滑14.62%,端遊下滑7.18%,手遊僅有2%左右的微增。
另外,在與這些普遍轉型的遊戲或者影視公司競爭的同時,難以跨越的還有頂層的巨頭陰影,它們除了霸占遊戲、動漫等市場的份額,導致同領域的企業陷於吃老本的困境,還憑借在某些行業的絕對地位,壓縮新晉人員的生長空間。就像光線傳媒押註的貓眼電影,被阿里系步步緊逼,不得不將合並事宜提前,而在新成立的在線票務平臺中,光線傳媒可能會降低持股比例。
總而言之,泛娛樂處處是坑,急速擴張、蒙頭狂奔的企業未必會關註腳下,而光線傳媒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員,刀尖起舞、風險侵襲。
起風了,你離"零"門還差一腳
今天又被馬雲爸爸刷屏,在2017年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投資1000億成立達摩院,布局人工智能,進行基礎科學與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
3年後人工智能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馬雲一年前吹過的牛逼,我們想來驗證下~!@#¥%……&*()
2016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2016年雲棲大會上,發表演講稱,“阿里將不再提電子商務概念,因為這個詞可能很快被淘汰,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10年、20年,將只有新零售這一說”
馬雲是提出新零售概念的第一人,但怎麽定義新零售卻是一個謎題。363天以後的今天,我們想來一次賽道與資本、精英與草根、平臺與細分、渠道與數據……的全方位榜單評選,檢驗這一年來,資本風口下的產業風暴。
此榜甚趣,有幾個想法。一來,把數萬家自稱新零售的創業公司拉出來曬曬;二來,評選出TOP50黑馬榜,找出在各行業的隱形獨角獸;三來,重新精準的定義新零售與其邊界。
本次榜單與經緯中國、IDG資本、黑馬基金、天圖資本、紀源資本、賽富基金、青山資本、元璟資本、梅花天使基金、左馭資本、春曉資本、真格基金、藍湖資本、峰瑞資本、清流資本、源碼資本、藍馳創投、光速中國、熊貓資本、鐘鼎創投等20家投資機構聯合發布。
本次榜單評審委員會:斑馬資本創始合夥人莊辰超、阿里副總裁高紅冰、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紅杉資本合夥人王岑、美團創始人王興、天圖資本馮衛東、京東副總裁胡勝利。
一、馬雲一句話 新生萬家軍
自從2011年iPhone 4等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移動互聯網共經歷了o2o、企業級服務、互聯網金融、直播、人工智能等數次大風口,但是因為馬雲一句話,帶動整個傳統零售產業,數萬家企業在自己業務加上一個“新”字,實屬罕見。
然而,馬雲只是創造了一個新名詞,真正創造風口的是整個時代。
幾波移動互聯網風潮,大起大落沈沈浮浮,線上的流量紅利也漸入尾聲,互聯網開始進入精耕細作的下半場。由新零售所引發的各個細分行業的震動,儼然成為這下半場最大的焦點。
新零售經過馬雲爸爸的布道,將服務與產品售賣結合,將線上線下流量集合,為在各個賽道徘徊不前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似乎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懷著對新零售公司未來價值的商業想象,資本開始瘋狂湧入,創業項目沿著新的機會方向快速演進,大公司也在積極變革商業形態,試圖把握更多的可能。
於是我們看到,從年初便利蜂拉開新型便利店的序幕,打響新零售實體第一戰,京東、中商惠民、小麥便利等不同形態的廠商也紛紛入局,之後像是繽果盒子、淘咖啡、F5等無人便利店幾乎在朝夕之間驟然火熱,而後的無人貨架則因為高頻流量場景,在數月內獲得了總額超過25億元的融資。
不論是因勢而起的新零售創業項目,還是正在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探索的電商、實體店,依托各自的渠道場景,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同時不可避免的帶有些許欠缺。眾多大家目前看不見或者看不起的隱形的獨角獸,可能就藏匿在細分行業的某個角落。
新零售概念已經提出一年,到底是什麽是新零售,新在哪里?邊界是什麽?從電商、線下店、智能硬件到企業服務、人工智能,無一不在快速納入到新零售的視域。而面臨新的技術革命和流量場景,全中國的數十萬億的零售商業,都值得用新零售的規則重頭再做一遍。
二、2017新零售TOP50黑馬榜 榜單評選規則
早在2017年初,創業黑馬布局大新消費產業,野草新消費是旗下的垂直媒體。這一年,我們專訪了52位新消費創始人,寫出上百篇專業解讀文章,獲得精準讀者30000名,並且鏈接了數百位新消費領域投資人。
本次榜單,將邀請20家頂級消費投資機構和近十家平臺型消費企業,組成榜單評審團成員,從可投資性、創新性、發展潛力、行業影響力等維度進行打分,加上公眾投票,在報名參選企業中,篩選在各個層面最具潛質的新零售公司,形成新零售行業年度TOP50強榜單和十強榜單。
多言一句,創業黑馬亦願為TOP50強榜單企業,集體賦能!(媒體+社群+培訓+基金完整黑馬生態鏈)
屆時,我們將邀請150個以上新零售項目,30位以上頂級投資人和消費平臺代表參與新零售TOP 50黑馬頒獎盛典。
盛典外場,野草新消費亦將挖掘在產品上極具特色和競爭力的新零售項目,舉辦“新零售展會”,邀請百家媒體投資機構、大V、明星前來“趕集”,短視頻、大屏、直播多渠道引爆,做一次新零售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盛會!
長按掃描二維碼報名榜單評選
經過審核之後我們會盡快聯系您!
* 本文系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野草君。挖掘企業特質,引領消費升級,歡迎關註野草新消費。
—— 野草新消費十篇代表作 ——
華映資本俞耿亮:不投便利店風口,我為何看好“IP +零售”這門生意?
新零售,看野草
項目咨詢:crui12580(微信)
展位咨詢:13080042633(電話)
代表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日前在上海的地標性建築上海中心開了Nio House體驗店。到目前為止,蔚來中心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大城市正式投入運營。
按照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的說法,蔚來汽車的體驗中心基本都在地標建築里。“你們可能不知道要在地標建築開一個NIO House有多難,我認為和拿一個生產資質可能是差不多難度的。”李斌告訴記者,“生產資質你真想要不就是幾個億人民幣嗎?自己也不用掏錢,地方政府都給你掏錢,但是那沒什麽技術含量。好的店面根本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排隊給它交錢的人太多了,因為對於業主方來說,首先得跟他的品牌形象一致,讓他們願意把這個地方交給你。”
目前特斯拉和蔚來汽車都在上海的太古匯設有門店。
此前有媒體援引公開數據稱,蔚來汽車在太古匯門店的投入約達到8000萬人民幣,北京東方廣場的年租金也預計在8000萬人民幣左右,如此推算,上海中心的年租金至少要達到上億元人民幣。不過蔚來汽車方面未對這些數字發表評論。
諸如蔚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的打法與以往傳統車企不同,它們皆以直營店為主。
也有人提出質疑。“在上海中心這樣的地標建築一口氣租下1000多平方米的地方肯定很燒錢,每平方米要賣出去多少車才能掙回來?”一位全球知名電動車生產商亞太區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但在蔚來汽車方面看來,在高大上的地段開店有其原因。“在中國降低進口汽車關稅之後,國外尤其是歐洲的高端品牌,如奧迪、寶馬、奔馳會在中國更有優勢,這會對中國國產電動車廠家造成損傷,只有提升品牌形象,加之核心技術,才能與這些高端汽車制造商競爭。”一位蔚來的內部人士甚至透露,隨著蔚來線下體驗店的鋪開,在店面方面的成本支出甚至將超過核心汽車研發方面的投入。
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包括蔚來汽車在內的眾多新興互聯網汽車制造商都未獲得生產資質。也就是說,這些沒有資質的企業要生產電動車,只能通過代工的方式,這也是至今國內仍然鮮有互聯網汽車交付的原因。
上個月底,蔚來汽車首款純電動SUV ES8正式對外交付,不過李斌拒絕透露交付數字。
據第一財經記者向業內了解到,首批交付數量為數百輛,而到今年8月底前,前1000輛訂戶都能提車。到今年9月,蔚來汽車產能有望達到10000輛。
“我們不願意談數字,談數字容易自取其辱。”李斌道出了很多互聯網造車企業的尷尬境地。
針對蔚來汽車的量產路徑,李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采取預訂式的汽車銷售模式,現在仍處於一個量產爬坡的階段,肯定是產出來一批交一批,形成流水線。從去年第一輛試制車到現在實現交付,我們的進程實際上僅僅推遲了一個月,就是傳統的汽車公司大的換代產品也需要這麽長的時間,而我們是全鋁的車,全新的工廠、全新的工藝、全新的平臺,肯定磨合的時間比較長一點。”
目前蔚來汽車交給江淮代工。此前有網友戲稱,車主拿到ES8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車尾部的“蔚來江淮”的字樣去掉。對於蔚來汽車而言,要打造真正的高端形象,獲得自主生產的資質可能是未來唯一的出路。
長遠來看,蔚來汽車已經在為獲得自己的生產資質做準備。蔚來汽車在嘉定的工廠已經開建。上述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該廠是為獲得“準生證”做準備,預計明年年底竣工,屆時將用於生產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電池。
不過,他也承認,“目前國家的政策還未完全放開,因此新興的汽車公司想要拿到資質還是比較困難的,必須要擁有制造工藝的能力,才能申請資質。我們認為國家應該給予新興汽車公司更多扶持,比如建立擔保機制,這樣即使資質放開了,仍然有人對生產來負責。”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