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低目標價跟增持並不矛盾-香港經濟日報20121105 王雅媛
1 :
GS(14)@2012-11-11 10:38:31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10703935887/
上星期I.T(999)公佈截至8月底止六個月業績,股東應佔溢利1.2億元,按年下跌21.45%,每股基本盈利0.098元,不派中期息,而去年同期派2.5仙。如果單看營業額增長,表現仍是不錯的,同比增加了23.3%至29.65億元。再拆分香港及國內市場,前者收入升17%,而後者則升44.1%。不過如果是看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即是EBITDA,國內同比是跌得很厲害,大幅減少了54%。導致這個現象的有幾個原因,一是國內新開了店舖,總開支大了,但那些店舖的銷售卻未上軌道。二是國內工資上漲幅度遠比香港的大。
根據公司中期報表數據,公司於2012年8月31日的總店舖數目為213間,而半年前則為217間,雖然數量是少了4間,但是總銷售面積則增加2.0%。這代表公司關了一定數量小面積的店,而新開的數量雖比關的少,但是其面積卻大很多。因此,有機會是因為新開的大面積店舖銷售未上軌道,再加上新鋪租金高昂,大幅拖低了國內的EBITDA。
以集團一貫上下半年盈利的1對2比例,2013年公司每股盈利應該在0.3港元附近。以上星期五的收市價3.33元來計算,市盈率在10倍左右,不可以說便宜。業績出後,先有不同的投行出報告,大部份的舉動都是類似的,調低目標價,不過仍然叫投資者買入。看上去矛盾,其實不是,因為這是從不同的投資時期去下判斷。調低目標價是因為公司短期內業務未見好轉,盈利仍有機會受壓,故此股價還有機會再下跌來反映現況。而叫投資者買入是因為分析員認為公司在行業定位中有其領導優勢,長線去看,一旦零售氣氛好轉,在其盈利大幅反彈的情況下,現股價估值是不高的。
有朋友亦擔心I.T會不會像當年思捷(330)一樣,其品牌突然失去價值,大家不再光顧。筆者認為發生的機會比較小。首先,IT跟思捷是採用不同的品牌策略。IT店舖既出售自己的品牌,亦出售其它國際品牌,而這些不同的國際品牌是由公司顧用的買家在全世界蒐羅回來,他們只需跟著潮流走就可以了,脫鉤的機會不太大,而這種就是連卡佛的生意模式。相反,思捷一直是以打造自我品牌的策略去吸引消費者,之前的品牌定位一直是中端及時尚。但問題是H&M及Zara的出現卻改變了一般消費者對於時尚服裝的看法,時尚一下子變了快消品。思捷的衣服質料是比H&M及Zara的好,但是服裝造型的改變卻跟不上潮流,而價錢亦不比H&M及Zara便宜,一旦定位開始不清晰,短時間內就失去了消費者的支持。
在I.T多品牌及鎖定年輕人的行業定位中,暫時不見得有大如H&M及Zara的國際競爭對手出現,故此I.T在香港的地位仍然是很穩固的。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以10倍市盈率去買一間此刻正在經歷行業低潮,而又有香港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可以說算是合理的價格。不過對於短線及中線的投資者來說,卻不見得特別吸引。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小誌展覽】8年收集300本小誌 80後女生:我並不孤單
1 :
GS(14)@2017-12-05 00:55:08厄瓜多爾的LOS MUNDOS DE TITA是當地家庭紀錄一患有唐氏綜合症家人的生活。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近年香港出現獨立小誌,講求自主出版,大小厚薄都由作者話事,題材亦悉隨尊便。80後女生吳小盈(Ranee)正為這種自主又多元的精神着魔,八年來收藏約三百本小誌,更從中找到自我認同。
Ranee大學時參加德國遊學團,在柏林橫巷內的書店和小誌邂逅,讀視覺傳播系的她和同學被眼前百變的獨立出版物吸引住,「在香港從來沒有見過,用色、排版和設計令我們覺得好震撼!」從來因工作遊歷各國,同事去shopping買名牌,她則周圍找小誌,「出發之前,我都會找一下多Zine出沒的地方,這本我在法國南部馬賽買的,這本就是我在柏林找到的。」當然還有日本、韓國和台灣,現在起碼有二百、三百本左右,儲太多惹來愛賭馬的爸爸生氣,「他每次輸錢都會說我太多書,有時更會生氣得踢我個書櫃。」
Ranee大學時到德國遊學團,在柏林小書店內見識到小誌的多元,令她感到震撼。
HK Zine& Print Fest2017展覽有來自超過50個國家的作品。
Urban Fatique記錄了日本、上海和香港的都市疲態,早上、下午、黃昏全天候疲勞。
釋放內心壓抑
Ranee說最大的魔力是不會看見特定樣式,「去旅行是為了脫離香港,脫離每日都一樣的框架和身份,見到這些出版物,我便會覺得特別開心。」很多作者都會匿名出Zine,分享心底裏的想法。有個台灣作者是國際出版社的編輯,真人好斯文,卻創作出大膽又破格的小誌,Ranee隨手拿起,解開十八禁封條便介紹:「這是她用在香港鹹書做的二次創作。她的作品以社會性議題居多,有時甚至提及兇殺和色情情節。」Ranee說小誌正正是這位作者內心想法的出口。外國的PostSecret叫世界各地的人把秘密寫在明信片,再寄給發起人放上網。Ranee認為它和Zine一樣,都是讓大家匿名發佈自己的聲音,她笑說:「個個都說跟你講個秘密,叫你不要告訴別人,其實都想有個人知道自己的心事而已。」不少作者都會出版日記式的Zine,加上Zine省卻編輯、排版和設計等的分工,「作者和讀者的溝通更直接。」
八樓更有Popup Zineshop,可以選購喜歡的作品和文創玩意。
公眾可免費入內參觀,感受小誌自主又多元的精神。
熱愛老翻美學
她說有時會覺得自己性格、喜好和想法很怪,儲小誌令她找到共鳴,「有些作者的煩惱和想法原來跟我一樣,對我來說是個啟發和肯定,有時甚至有種You are not alone的感覺。」她以眼前的Zine為例,螢光黃撞綠,再撞淡粉紅色,「這麼強烈的色彩運用並非個個都接受到,而我則非常喜歡。」Ranee閒談中分享小時候從澳門移民來港,家境清貧,「阿媽會在深水埗買老翻Barbie公仔給我,這本美少女戰士畫冊都是老翻,所以我自小已經覺得主流玩意跟我沒有關係,不過我又覺得這種老翻美學幾靚。」她自嘲是科技盲,隨身帶着筆記簿,捧在心口,「我會把好個人的想法畫在裏面」,她小心翼翼翻開一頁,是個大頭瘦削女人,「這是我以前做服務業時的客人,別人可能不知道什麼事,但我會記得。我會考慮把這些畫集結成Zine。」大概Zine都有這種「想人哋知,又想人估估媖」的感覺。本地Zine界盛事「Zine& Print Fest2017」正在進行中,Ranee是收藏者,也是這次展覽的策展人。現場有她部份收藏之外,香港版畫工作室更展出超過200本小誌,包括本地不同年代的Zine和來自50個城市的作品徵集。
Zine& Print Fest2017日期:即日起至12月6日開放時間:1-7pm地點:石硤尾JCCAC記者:列淑華攝影:伍慶泉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3/2023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