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樸槿惠支持率跌至4% 創韓國民選總統歷來最低

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25日報道,韓國國會發起對樸槿惠總統的彈劾已成既定事實,民眾對總統的支持率跌至4%,創歷來最低紀錄。

據蓋洛普最近實施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樸槿惠的支持率較前一周下滑一個百分點,降至4%。這不僅是自樸槿惠就任以來的最低值,也是韓國民選總統歷來最低的支持率。與此相反,民眾對樸槿惠的不滿意度上升了3個百分點,達到93%,再創歷史新高。

樸槿惠總統支持率跌至4%

民調還顯示,民眾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為34%,比上周上升3個百分點,第二在野黨國民之黨為16%,上升2個百分點,超過了執政黨新國家黨,在朝野政黨中排名第二位。

11月20日,韓國檢方起訴親信門3名關鍵涉案人崔順實、安鐘範、鄭虎成,並在起訴書中明文指出,崔順實安鐘範與“樸槿惠共謀”。樸槿惠律師對此表示強烈抗議,稱拒不接受檢方調查。

另據韓聯社報道,預計約有200萬韓國民眾將於26日下午6時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舉行第五輪燭光集會,要求總統樸槿惠就親信門負責並下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26

預期FED加息臨近 金價跌至九個半月低點

美國COMEX 12月黃金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11月25日)收盤下跌5.90美元,跌幅0.5%,報1183.40美元/盎司,金價周五觸及九個半月低位後回穩,勢將連續第三周下跌,因包括美國加息預期在內的因素,促使投資者賣出黃金。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仍在撤出金市,盡管黃金跌穿1200美元引發一些獲利了結。黃金受到許多因素拖累,包括股市,匯市和預期美國升息,利率上升對黃金來說是沈重的包袱。

盡管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周五下跌,但勢將連續第三周上升,之前觸及2003年3月來最高水準。

根據CME的FedWatch數據顯示,目前市場消化美聯儲在12月政策會議上升息的機率接近100%。

自11月9日以來,黃金支持上市交易基金(ETF)的總體黃金持倉量減少超過5%,至5413.5萬盎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51

金價跌至10個月低位 因美元上漲和加息預期

美國COMEX 2月黃金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12月9日)收盤下跌11.80美元,跌幅1.01%,報1173.60美元/盎司;金價周五跌至10個月來最低,因美元和全球股市上漲;金價勢將錄得連續第五周周線下挫,因預計美聯儲將於下周加息。

金價本周下跌1.6%,因美國公債收益率上漲,此前特朗普勝選導致市場猜測,新政府將增加基建支出,進而推高通脹。

技術上看,趨勢可能仍偏空,即使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很明顯地減弱,此前價格從7月觸及的兩年高位已經下跌了200美元。短期內的支撐在1145-1150美元,阻力位在1200美元。

美股跟隨歐股走勢上漲,歐元兌美元下挫,此前歐洲央行周四決定延長了刺激計劃。

現貨金下跌1%,報每盎司1158.54美元,盤中跌至2月初以來最低的1156.05美元,當時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觸及盤中高位。現貨銀下跌1.3%,報每盎司16.78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78

莫言書法從近百萬元跌至數千元 投資客被套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8/1062722.html

“泡沫吹得有多大,摔下來就有多疼”。這不,文學家莫言的書法便提供了最鮮活的例證。5000元,這是它在國內拍場最新的成交價;而僅僅在一年前,他的一件書法作品還拍出了近百萬元。如此“過山車”行情,只怕誰痛誰知道了。這些年,影視、商業圈名人紛紛跑到拍賣場“曬”各自的書畫作品,馬雲、王中軍的畫作,趙本山的書法,無不創出令人咋舌的天價。在泡沫未被刺破前,買家和賣家皆大歡喜。然而,依仗名人效應炒作起來的美麗神話,又能維持多久?

泡沫刺破,莫言書法狂跌

京城某雜誌社編輯韓旭東是莫言的鐵桿粉絲,不僅讀遍了他的全部出版物,還主動跑到拍賣場買回一件莫言書法作品。如今,那件花了十萬元買回的書法讓他叫苦不叠。未出三年,這件藝術品已折價過半,“雖說我是出於對偶像的崇拜,但拿出的也是一年血汗錢吶!”

他如今回想起來,當年咬牙“吐血”,完全是為拍場屢屢坐地起價的誘惑所蠱惑。自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文學家莫言一夜之間就多出一重“書法家”身份,其書法作品瞬間成為各大拍場的搶手貨:獲獎當年他的一副14字對聯,在京城拍場賣出約25萬元,絕對是“一字萬金”。去年其一件“莫言錄毛澤東《沁園春·雪》”書法,更是拍出近百萬元。如此天價,令不少書法大家自愧弗如。

然而,伴隨諾獎效應消退,莫言書法如今全然沒了往日輝煌。不久前亮相北京傳觀秋拍的一件莫言書法作品,僅以起拍價5000元成交;而在其他拍場的遭遇更慘淡,因無人應拍而流拍的場景一再上演。

上月中旬,國內影視大咖、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的油畫《我不是潘金蓮之一》在京城拍場以12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達345萬元。而就在去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的一幅油畫《桃花源》,在香港蘇富比秋拍歷經40多輪加價,以3300萬元成交。畫面里,是一個與真實並無二致的微縮版地球。時間再往前溯,演員趙本山一幅四字書法“龍騰鳳舞”也曾拍出近百萬元。

莫言書法行情的急轉直下,讓這一切變得更像海市蜃樓。“跨界名人的字畫到底值不值那個價,已再明顯不過了。”藝術市場分析人士馬維認為,莫言書法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其他類似名人書畫也將迎來拐點。

“假”平凹也受買家追捧

與普通的藝術品拍賣不同,這些跨界明星的筆墨在拍場表現堪稱“詭異”。

要麽起步就天價。知名導演馮小剛與某藝術家合作的油畫《一念》拍出1700萬元,這一數字是絕大多數職業藝術家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有藝術圈中人認為此風不可長,“名人效應光環助長其藝術作品價格虛高,這讓那些苦苦求索的職業藝術家的價值追求,變得一文不值。”

要麽火箭式躥升。以趙本山為例,2011年他的“龍騰鳳舞”拍出近百萬元,而在此之前,同樣出自其筆下的“天道酬勤”只拍出3萬元。短短5年,漲幅約30倍。莫言獲獎前,其作品拍賣成交價高者也不足萬元。一朝得獎,扶搖直上高達百萬元,漲幅達百倍。藝術評論家郭曉川認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名氣可以換錢不假,但動輒就賣出百萬元及至千萬元,充盈功利之心的市場只會走向畸形,漸至形成泡沫橫行的“第二”拍賣場。外界有傳,因賈平凹書法供不應求,西北地區長年盤踞著一批作偽高手,連“假”平凹也受到買家追捧。

名人書畫賣出高價的背後,絕大多數都有炒作因素。就連王中軍本人也承認,很多畫家畫一輩子也不可能賣出他這樣的價錢,原因是他擁有圈子和資源。而買下馬雲畫作《桃花源》的,也正是其好友。這位頻頻在名人書畫拍場出手的隱形富豪給出的理由是:“既然沒空出力,只好出點錢了。”撇開那些“出力”的買家,大量參與者還是投機客,他們眼見來錢快就瘋狂湧入。“真心喜歡莫言書法的人自然高興迎來抄底良機,只是苦了當年那些高位參與的投機客。”如今被深度套牢的韓旭東認為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

“隨著獲獎熱度徹底散去,莫言書法終於回歸正常範疇。”馬維透露,雅昌藝術網有個統計,莫言獲獎前,其作品上拍者寥寥數件,得獎後的4年里,出現在各大拍場的莫言書法已逾兩百件,單單本月上拍作品就達十件之多,“如此泡沫,不破才怪。”

藝術品價值不是“看臉”

在馬維看來,如今拍賣場常常有意混淆兩個概念。“‘書畫名人’和‘名人書畫’固然都可以上拍,但二者有本質區別。”他認為,就像不能讓“書法名人”米芾、啟功和莫言去比寫作,莫言、趙本山的書法寫得再好,也只能歸為“名人書法”,無從與真正的書法名家做藝術價值的對比。陜西省書協副主席麻天闊也認為,明星寫書法無可非議,但一旦進入藝拍市場,就要慎重待之,畢竟大部分明星沒有系統研習過書法,很難稱得上書法藝術。

既然名人字畫的藝術價值往往不高,為何在拍場又屢屢創出天價?很重要一點是,畫憑人貴,再直白些,就是看臉出價。明星大腕兒的字畫,賣的從來不是字畫本身,而是落款處的簽名,以及隨之而來的輿論關註度。

與“吃瓜群眾”對明星跨界藝術圈博名利大加鞭撻不同,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覺得,沒必要太操心,因為它們原本走的就是兩條平行線,“相信很少有人會把馬雲看作藝術家,旁觀者無需從藝術專業層面挑刺兒。”早些年他主持過多場慈善拍賣會,也親歷了不少狂熱場面,“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買家,幾乎不大可能從既往拍賣成交數據找依據,競買者的實力和想表達的愛心,才是成交價高低的決定因素。”不過,他也承認,不明就里的大眾藏家若要投資這類名人字畫以謀求增值,必須慎之又慎。

“不排除有圈外人士具備一定修為,但從技法上來講,很多名人書畫連藝術品都稱不上。”在一位藝術市場資深人士看來,由於內地藝拍機制尚不健全,不同於那些歷經拍場錘煉的藝術名家的“硬通貨”,這些逞一時行情的作品在過了某個節點後就很難變現,並不適合投資,“莫言書法拍場遇冷,希望能給指望通過買賣名人書畫獲利的人敲響警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14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24點 昨在岸價收跌至兩周新低

外匯交易中心周四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930元,調貶24個點,上個交易日中間價調升87個點,報6.8906元。昨日16:30人民幣即期收6.8965元,23:30最後成交於6.8975元。

周三人民幣在岸價收貶至兩周新低,為連續第五日下跌。交易員稱,中美元首會晤在即,自營機構操作明顯謹慎,實需客盤逢低購匯,但對市場壓力並不大,短期匯價料難現趨勢性走勢,呈區間波動走勢。

美元指數方面,周四亞市早盤保持跌勢,中美峰會之前的謹慎情緒以及對地緣政治擔憂帶來壓力。之前朝鮮在中美兩國首腦會晤即將舉行之際發射一枚彈道導彈,使得美元周三承壓,美元兌日圓也丟掉了稍早錄得的升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28

IDC:華為超越OPPO重登銷量冠軍 蘋果跌至第四

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0.8%。其中,華為表現強勁,出貨量同比增長約25.5%;OPPO緊跟其後,出貨量同比增長約19.5%;vivo出貨量實現同比小幅增長。

IDC預計,2017年整體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增長將低於去年8.6%的增長水平,上半年趨於平緩,下半年的市場增幅將有所上升。

報告稱,首先受到智能手機季節周期性的影響,第一季度市場普遍低迷,春節長假導致手機市場渠道出貨的暫歇性停滯。其次,由於去年第四季度廠商增加出貨,庫存相對偏高,因此第一季度廠商去產能現象明顯,新機發售相應減少,主要消化現有機型,以便為春夏新品發售做清庫準備。

IDC表示,盡管市場增長放緩,但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的使用需求旺盛,對產品功能升級的訴求依然強烈。為了滿足需求,手機廠商保持著快速的產品叠代與升級,持續增加市場營銷推廣力度。而這將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主要表現為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中國手機廠商力爭打破中高端市場格局。盡管蘋果一直主導高端市場,但是一線國產手機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同比增長迅速,其中OPPO,vivo的增速尤為顯著。在中端中,榮耀品牌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同比雙位數增長。IDC認為,在用戶更加追求升級體驗的消費時代,中高端的智能手機需求將持續上升。中國手機廠商不僅要在這一時代觸及用戶去了解中高端產品,更要通過傳遞產品價值來提升品牌體驗,減少用戶流失。

第二,快速拓展的線下體驗店成為必爭之地。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線國產手機品牌更加註重線下渠道布局,規劃品牌體驗店的建設,如華為在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開設千余家品牌體驗店;OPPO在一二線城市進行選址布局,加速品牌旗艦店的建立;其他互聯網品牌也紛紛開始拓展線下體驗店。IDC認為,隨著用戶更加註重於品牌體驗,手機體驗店的功能應更多專註在如何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服務。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同時產品趨同化現象普遍存在。IDC中國研究經理金迪強調:“除了渠道建設與營銷創新以外,手機廠商應該更多聚焦在手機的服務屬性,而不僅僅是產品的硬件升級,即通過硬件升級來激發軟件平臺的服務能力,在既定的使用場景中,通過手機的功能輔助,改善用戶的交互體驗。當手機能夠卓越地傳遞服務價值,廠商的品牌價值才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76

不只日本人不願生娃,美國嬰兒出生率也跌至歷史新低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1/1123144.html

一說起出生率持續下滑,潛在勞動力人口減少,人們總是想起日本。事實上,不只是日本,美國的生育率也已跌至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了。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2016年美國嬰兒出生率降至每1000個女性只生育了62名嬰兒,這是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值,低於2015年的62.5胎。

(數據來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這和日本相似。日本厚生勞動省本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國內出生的嬰兒數量跌破100萬人,為1989年采取現行統計方式以來首次。每名女性生育的數量為1.4胎,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生育率之一。與此同時,當年死亡人數為130.7765萬人,創下二戰以來最高紀錄。

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人口學家們擔心:出生率下降會傷害經濟增長。隨著更多嬰兒潮一代人步入退休年齡,稅收財政需要轉移到越來越龐大的老齡群體,這需要更多的納稅人。而出生率走低不利於未來的稅收增長。

經濟學家們擔心,如果出生率繼續下降,美國有可能進入經濟增長停滯, 像日本過去20年所經歷的那樣。

雖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沒有說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但美國女性不願生育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經濟、文化等因素都影響了更多女性推遲生育,甚至放棄生育。比如很多人想在還完學生貸款或其他負債之前不生小孩,也有人出於職業發展考慮選擇不生或晚生,同時,“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有小孩 ”的觀念也被更多人所接受。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還顯示,現在,生育率最高的女性都是處於30歲到34歲之間。而此前則為25歲到29歲之間。

此外,還有兩組數據對比起來看很有意思。

一是美國少女的懷孕率在持續下降。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15-19歲年齡段的女性生育率去年創紀錄降至20.3%,至20.948胎。這比2015年減少了將近9%,比1996年更是降低了62%。

二是40-44歲的女神生育率正在攀升,從1996年每1000個女性生育6.8胎, 到去年升至11.4胎,比2015年增長了4%。

(數據來自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不過,與日本略有不同的是,美國生育率雖然在降低,但人口總數仍在增長,而日本人口數量則在縮小。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此前稱,該國人口到2065年將減至8800萬,到2115年將減至5100萬。

本月稍早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表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指出,近年來,在世界幾乎所有地區,生育率均出現下降,即使在生育率最高的非洲,在2010年至2015年間,生育率也從2000年至2005年間的每名婦女生育5.1人下降到4.7人。報告指出,較低的生育率還凸顯了人口老齡化。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祁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33

蘋果二季度跌至國內第五 華為領先,小米逆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318

蘋果、三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已經被徹底擠下了神壇。(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在小米高調宣布自己打了翻身仗之後,7月27日,目前國內手機領跑者華為也亮出了自己的成績單。2017年上半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為7301萬臺,同比增長20.6%,銷售收入為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日前發布的數據,在二季度的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華為、OPPO、vivo、小米排在前四位,四大國產品牌也占據了近69%的市場份額。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市場份額的愈趨集中體現了手機市場的成熟。短期內,市場大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隨著華為、OPPO、vivo的擴張,二三線品牌的盈利及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市場份額集中

經歷2016年的低谷之後,小米迎來了第二春——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達到2316萬臺,環比增長70%。依據Counterpoint的數據,今年Q1,國內市場前五名依此為華為、OPPO、vivo、蘋果、小米,市場份額依次為19.70%、17.50%、17.10%、10.10%和8.00%。Q2小米卷土重來,加入四強,蘋果則被擠至第五位,前五位的銷量分別為20.2%、18.8%、17%、13%、8.2%。其中華為、OPPO表現穩中有增,vivo、小米則增長快速。

同時,市場份額愈發向第一集團集中。今年二季度,前五名的市場份額總量為77.2%,一季度該數據為72.40%,去年Q1和Q2則分別為62.6%和65.8%。

蘋果、三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已經被徹底擠下了神壇。Counterpoint分析師指出,蘋果的表現依然受到季節的影響,而三星的下滑主要是由於Galaxy S8和S8+的發布延遲至5月25日,6月又遭遇嚴重的庫存短缺。

此外,國內手機市場二季度的增長僅3%。在極其有限的增量里,華為、OPPO、vivo、小米所獲取的存量,亦來自於魅族、金立、三星、百立豐、小辣椒、中興等品牌——樂視、酷派正陷入資金危機,據此前的媒體報道,樂視半年內銷量縮水近十倍。中興、TCL等品牌則重點發力海外。據一位行業人士介紹,金立S10的表現不錯,但品牌整體來看國內市場份額也在下降。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在銷量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轉的,除了小米。”對於實現成功逆襲,小米董事長雷軍日前表示,主要得益於小米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新零售”戰略初見成效。從去年開始,小米積極建設小米之家為主體的線下店,並和運營商合作,拓展多元化渠道,同時借助明星營銷等手段加快向線下市場滲透。雷軍直言,小米的“鐵人三項”理論已經從“軟件+硬件+互聯網”升級為“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未來還將把更多的電商經驗和優勢發揮到實體零售領域,並提出了明年出貨量一億部的目標。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則表示,對於目前華為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仍不夠滿意。他認為按照華為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未來2-3年,國內市場份額還有望超過30%,甚至達到40%。此外,余承東預測,今年年底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將突破3000億元。

關註利潤

對於淘汰賽持續上演的手機行業,不論是研發還是市場都離不開資金保障。在過去的一兩年里,手機品牌紛紛沖擊高端,拉升利潤。

根據數據機構GFK的預測,在大陸智能手機市場,2017年銷售量同比增長2%,銷售額增幅將達到11%。

目前,樂視和酷派因為資金問題雙雙陷入困境。一位前酷派海外員工告訴記者,原本酷派海外市場還不錯,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樂視入主之後帶來的資金問題導致海外市場也做不起來。

對於華為來說,剛剛過去的2016年顯然是豐收的一年,但它也遭受著利潤之困。根據華為2016年財報,受消費者業務收入占比提高拖累,集團凈利潤同比僅增長0.4%。任正非也為華為終端定下了“不以追求規模為中心,保持合理盈利能力”的基調。

余承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行業里80%的利潤都被蘋果拿走了,三星拿走了剩下的,我們肯定是在正向發展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在手機行業的利潤上,蘋果長期領跑。三星也在目前公布了二季度業績,當季8萬億韓元(71.9億美元)利潤創造了歷史紀錄,主要貢獻來自於半導體部門。移動設備業務則實現了4.1萬億韓元(36.8億美元)的利潤,相比去年的4.3萬億韓元(38.6億美元)略有下降。

余承東稱,華為上半年收入的增長遠遠超過銷量的增長,因為高端機占比在提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華為在500美元以上全球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同比增長8.2%,達到了14%。全球20余個重點大國市場智能手機ASP(平均零售價)同比增長28%。

對手機廠商來說,國內市場見頂,走向海外成了手機廠商的一致選擇。但出海也面臨著挑戰,余承東指出,在一個國家或者區域的市場份額如果小於10%,一般都是虧損的,超過10%,可能就越過了盈虧平衡點,超過15%才能有良性的發展,這也是手機行業洗牌的重要原因。

對於逆襲的小米來說,印度市場功不可沒,但要保持高增長的勢頭,雷軍也深知,沒有充足的資本,顯然是做不到的。據外媒報道,為了讓小米後勁充足,小米已經獲得10億美元三年期再融資。該交易在一般分銷階段獲得17家銀行的積極回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50

流動性枯竭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171.html

近期,中法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76.16%,延續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狀態。從經營指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產為-4673萬元。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同時,由於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償付能力下滑933個百分點

日前,中法人壽發布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的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維持D級。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第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上一次出現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的狀況,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

此前,中法人壽曾因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只有18萬元引發業界關註,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僅有1.5萬元。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中法人壽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三款產品,在線購買的產品只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點: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中法人壽官網顯示,相關人員招聘信息達到60多條,信息發布時間統一停留在2016年6月18日,招聘信息中不乏產品精算部總經理、培訓部總經理、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崗位。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根據中法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年度累計虧損6109.33萬元,7-9月份,公司凈利潤為-2040.19萬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凈利潤也為-2040.19萬元。不過,第二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6.53萬元。

實際上,今年四月份,中法人壽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危機。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法人壽第三季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得知,第三季度,中法人壽分三次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鴻商控股)進行借款。

中法人壽三季度第一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借款金額0.18億元;第二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8月,借款金額0.17億元;第三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9月,借款金額0.19億元。關聯交易合計金額0.54億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份,為渡過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中法人壽分兩次向大股東鴻商控股借款0.14億元、0.20億元,5月份向東鴻控股借款0.19億元。

增資申請等待監管批複

要解決償付能力危機、流動性危機,增資是有效手段之一。中法人壽目前已經有一份增資申請等待保監會批複。

今年8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了公司關於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有關情況的兩則公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億元。

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東結構為鴻商控股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下稱法國人壽)各持有25%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若此次增資獲得保監會批複,則股權結構將會出現以下變化:一是此次增資引進新股東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長久汽車擬出資4.29億元,持股比例28.57%,躍居中法人壽第二大股東。另外,寧德時代出資2.99億元,持股比例19.9%。二是根據《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上限不得超過33.33%,此次增資擴股,大股東鴻商控股擬出資3.99億元,持股比例將由50%稀釋至33.3%的監管紅線,頂格持股。三是中法人壽創始股東法國人壽不參與此次增資方案,股權將由25%最終稀釋至3.33%。

此次增資擴股方案若能順利被保監會批複,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增至15.0005億元。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大於5億元才能進行全國性保險業務,中法人壽界時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中法人壽此次增資能否順利落地的擔憂,現在監管層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審核趨嚴,能否獲批還不好說。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此次增資方案在內,自2016年11月起,中法人壽一共向保監會遞交了三個版本的增資方案,到目前為止均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複。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或實際資本連續兩個季度低於5000萬元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可以采取接管、申請破產以及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2

流動性枯竭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跌至-2776.16%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2/1158171.html

近期,中法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76.16%,延續此前多個季度不達標狀態。從經營指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凈利潤為-2040萬元,凈資產為-4673萬元。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同時,由於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償付能力下滑933個百分點

日前,中法人壽發布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776.16%,較第二季度的-1843.06%的環比下降了933.1個百分點,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維持D級。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中法人壽第三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上一次出現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的狀況,還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

此前,中法人壽曾因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只有18萬元引發業界關註,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也僅有1.5萬元。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中法人壽官網顯示,公司目前僅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三號年金保險(萬能型)、中法鴻鑫一號年金保險三款產品,在線購買的產品只有中法京鴻舞兩全保險(萬能型)。

中法人壽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點: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中法人壽官網顯示,相關人員招聘信息達到60多條,信息發布時間統一停留在2016年6月18日,招聘信息中不乏產品精算部總經理、培訓部總經理、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崗位。

年內向股東借款1.05億元

根據中法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年度累計虧損6109.33萬元,7-9月份,公司凈利潤為-2040.19萬元。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二季度末凈利潤也為-2040.19萬元。不過,第二季度中法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6.53萬元。

實際上,今年四月份,中法人壽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枯竭危機。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努力協調股東借款,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向股東借款1.05億元,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中法人壽第三季度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得知,第三季度,中法人壽分三次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鴻商控股)進行借款。

中法人壽三季度第一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借款金額0.18億元;第二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8月,借款金額0.17億元;第三次借款交易日期為2017年9月,借款金額0.19億元。關聯交易合計金額0.54億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份,為渡過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中法人壽分兩次向大股東鴻商控股借款0.14億元、0.20億元,5月份向東鴻控股借款0.19億元。

增資申請等待監管批複

要解決償付能力危機、流動性危機,增資是有效手段之一。中法人壽目前已經有一份增資申請等待保監會批複。

今年8月14日,中法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了公司關於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有關情況的兩則公告。公告顯示,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億元。

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東結構為鴻商控股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下稱法國人壽)各持有25%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若此次增資獲得保監會批複,則股權結構將會出現以下變化:一是此次增資引進新股東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長久汽車擬出資4.29億元,持股比例28.57%,躍居中法人壽第二大股東。另外,寧德時代出資2.99億元,持股比例19.9%。二是根據《股權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上限不得超過33.33%,此次增資擴股,大股東鴻商控股擬出資3.99億元,持股比例將由50%稀釋至33.3%的監管紅線,頂格持股。三是中法人壽創始股東法國人壽不參與此次增資方案,股權將由25%最終稀釋至3.33%。

此次增資擴股方案若能順利被保監會批複,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將增至15.0005億元。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大於5億元才能進行全國性保險業務,中法人壽界時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中法人壽此次增資能否順利落地的擔憂,現在監管層對於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審核趨嚴,能否獲批還不好說。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此次增資方案在內,自2016年11月起,中法人壽一共向保監會遞交了三個版本的增資方案,到目前為止均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複。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或實際資本連續兩個季度低於5000萬元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可以采取接管、申請破產以及中國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