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菲仕蘭全球CEO:中國嬰配奶粉產能已過剩,新機會在3-6線城市

2018年接任荷蘭皇家菲仕蘭首席執行官的司馬翰(Hein Schumacher)今日完成了在中國的首秀。

在談及中國市場時,司馬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經過了配方註冊制,但中國市場依然存在超過1000個配方,嬰兒配方奶粉市場產能已現過剩。與此同時,新政也帶來了市場的新機遇,下一步市場的增長機會將集中在3-6線城市,而菲仕蘭未來計劃在2018年投入1億歐元來搶奪新政後的市場空間。

司馬翰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接替魯勒夫擔任菲仕蘭首席執行官。在加入菲仕蘭之前,司馬翰曾在聯合利華、皇家阿霍德集團、亨氏等快消企業擔任高管職務。

嬰配粉市場過剩已現

對於司馬翰而言,他上任的當天也是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正式落地的第一天,而這一新政也被認為給中國的奶粉市場格局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截止至2018年2月23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1138個配方通過註冊,在外界看來,這個數字顯然多於預期。

對此,司馬翰也表達了他的擔憂,在他看來,配方註冊制的目的一方面希望給予消費者更清晰的消費指引,另一方面給企業研發以方向,新政的實施讓人感到滿意。但是配方註冊之後,依然有超過1000個配方在市場上,競爭依然激烈。而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能可能存在過剩的問題。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嬰配粉產能過剩的問題或還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一方面國內的小廠正在被重新改建利用。2008年之後,由於嬰幼兒配方奶粉價格不斷提高,大量的資本湧入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淘金,國內也建設了大量的中小型工廠,很多產能、技術落後本應在此輪被市場淘汰,但隨著註冊的推進,部分大型貼牌奶粉品牌需要尋找可以依托的工廠,這些小廠又重新受到追捧。

另一方面,國外還有一批新的奶粉工廠正在興建。

據新西蘭某奶粉工廠中國總代理寧濤透露,在他返回新西蘭時發現,目前有一批華人投資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工廠正在建設中。而新西蘭也是進口貼牌奶粉的主要來源國之一。

“真正奶粉廠建設投入較大的主要是混粉和灌裝部分,其實成本尚可,如果按照經濟實惠的做法,3000萬到5000萬人民幣就可以建成一個新的幹法嬰幼兒配方奶粉工廠。”寧濤表示,而最終這些工廠應該都會去中國申請註冊。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業內還存在一些投機心態。這已經是2008年以來第三輪產能擴張熱潮了,大量過剩產能有可能通過跨境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會擾亂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新秩序及價格體系。但反過來看,註冊制新政不會從行政角度淘汰這些產能,但競爭加劇的格局下,也會加速市場洗牌的進程。

在司馬翰看來,2018年中國市場依然將是沈澱整合的一年,對於當前市場激烈競爭的局面,菲仕蘭下一步的策略並不是在嬰配粉產品上推出更多新品來吸引市場,而是在當前的產品組合基礎上,做好品牌和品質,建立長期聲譽。另一方面,在非嬰兒配方奶粉業務上加大投入,比如黃油、奶酪業務,以及配料業務、比如包括餐飲渠道咖啡和茶飲料等使用的牛奶等,都將是菲仕蘭未來增長的重要部分。

下一個機會在3-6線城市

菲仕蘭是荷蘭第一大乳企,AC尼爾森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菲仕蘭的嬰兒配方奶粉業務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四。

2018年2月14日,菲仕蘭向輝山乳業收購了中國輝山乳業投資(香港)有限公司50%的股權,購買代價為200萬美元,通過這筆交易,菲仕蘭100%擁有了菲仕蘭輝山乳業的所有權,而這也為菲仕蘭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創造了新條件。

司馬翰表示,菲仕蘭在中國的業務已經擴展到120個城市,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渠道下沈,並期望從中獲得更多的增長紅利和市場份額。數據表明,未來中國市場的增長機會在下線城市,未來行業增長的50%可能都將來自3-6線城市,公司也在嘗試如何高效觸達3-6線城市的消費者。

3-6線市場也是當下的兵家必爭之地。根據奶業協會統計,註冊制新政將淘汰約2000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而其市場大多集中於3-6線市場,從2017年開始,包括惠氏、美贊臣等外資品牌都在加大渠道下沈的力度。

作為布局3-5線市場的產品,在中國生產的子母奶粉承擔著菲仕蘭探路渠道下沈的功能,據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介紹,2017年,子母奶粉銷售突破億元,並完成了在華東和華南的業務布局,覆蓋了300多個縣市的4000多家母嬰店。

司馬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菲仕蘭還在尋找適合3-6線市場的商業模式,此前子母和美素佳兒品牌在華南地區的嘗試有所成績,下一步將在其他小城市進行複制,但並不會采用固定的模式去套。

根據計劃,菲仕蘭將在2018年拿出1億歐元,這筆錢將不會用於並購,一方面將用於擴大聲譽,另一方面將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渠道建設。司馬翰認為中國市場很大,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根據各地的特點推動定制化銷售,才能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41

“德企之鄉”的民企有了新機會:太倉支持德企購買本地民企產品

推動本地民企與德企的融合發展,在融合發展中實現民企的高質量發展,成為被譽為“中國德企之鄉”的太倉目前發展的重中之重。

4月13日,中德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大會在太倉舉行。根據計劃,大會永久會址將花落太倉。太倉市委常委、太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紅星對包括第一財經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太倉發展經歷了階段性特點,第一階段更註重招商引資,把德國企業引進來,但現在越來越感覺到要推動本地民企與德企的融合發展,在融合發展中實現民企的高質量發展。

從1993年第一家德資企業克恩-里伯斯公司落戶蘇州太倉開始,25年來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太倉逐步成為中國德企集聚度最高的地區。目前,太倉市德資企業已達300家,項目總投資達45億美元,年工業產值超500億元。

瞄準智能制造

在2017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中,太倉位列第七。

如今太倉處於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全球制造格局的重大調整以及生產模式的革命性變革,近年來,憑借對德合作優勢,瞄準智能制造,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已成為太倉制造業發展和變革的主攻方向。

《中國制造2025蘇州實施綱要》提出,蘇州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技術進步。要推動“蘇州制造”向更高層次發展跨越,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大批制造業隱形冠軍藏身於太倉,數據顯示,2017年太倉以智能改造為重點的技改投資完成164億元,入選《太倉市2017年智能制造計劃項目庫》的企業項目共計124個,計劃總投資59.26億元。

去年9月底,工信部公布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範項目名單,中德(太倉)智能制造合作創新園名列其中。在中德(太倉)智能制造合作創新園,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率達75%,規模企業智能制造普及率超50%,工業機器人密度達116臺/萬人,入圍省市縣各級智能車間示範項目130余個。

一批德企率先開始了智能化改造升級。

今年3月16日,舍弗勒全球首個P2混動模塊在太倉投產。這種高度集成的P2模塊,即插即用,為汽車廠商提供最快速的解決方案。實現它的,正是該企業建立的工業4.0智能化生產線。

通快集團在太倉建立了工業4.0工廠,智能、敏捷的自動化工業操作管理平臺,使生產過程更加柔性、智能、可靠,不僅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也可向有需求的中小企業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

德企通快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掃描二維碼進行後續工序

推動民企發展

德企在加大本土化創新和智能化改造升級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在與德企的互動融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太倉全市400多家本土企業與德資企業在產業分工、研發創新等方面展開廣泛深入的對接合作。這些企業著力突破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五大關鍵技術,努力實現設計數字化、設備自控化、管理網絡化和商務電子化。

然而,相比德企的體量,目前太倉本地民企發展總體上實力還不強。

去年中德(太倉)智能制造合作創新園工業產值總量1000億元,德企與以民企為主的其它企業的產值各占50%。但從數量上講,這里德企不到300家,但民企數量達到三四千家。

王紅星也指出太倉本地民企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們根本的問題是基礎創新能力不足。首先企業家要轉變觀念意識,要增強對研發的投入,要持續不斷地招引人才,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保持一種發展的定律,久久為功,德國優秀的中小企業都是百年老店,這方面我們需要不斷強化。”

在德企的研發投入上,王紅星以通快為例談道,“去年通快拿出10%做研發投入,它的研發分為三大塊:第一塊是應用型研究,即德國制造到了中國本土化的研發;第二塊是考慮五年至十年後的基礎性研發;第三塊是應對顛覆性技術做的研發。”太倉本地民企在研發上還需要不斷強化。

在幫助本地民企提升發展上,王紅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去年開始,本地政府就組織太倉的民營企業組團參加“德國太倉日”,讓他們真切感受和學習借鑒德國制造。同時,政府還有意識地搭建中德企業溝通合作的平臺,總的來講,已從原來比較粗放、低端的合作發展到現在比較深度和融合的合作。

目前,當地一些民企走出了一條從外向配套到科技項目合作再到自主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比如,科耐邁克聯合德國研發團隊,填補了國內低溫泵用機械密封部件核心技術空白;東南佳與德企開展技術合作,其生產的碳滑板用在了中國高鐵上;凱通集團以德國分公司為平臺,整合尖端技術和高端制造裝備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等。

“政府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也出臺一些政策支持民企與德企合作,也支持德企購買本地民企的一些產品。“王紅星對記者說。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為本地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和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提供人才支撐方面,太倉也已有布局。

今年4月9日,江蘇省政府與西北工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西北工業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和太倉校區。此前的3月26日,太倉市政府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太倉將與這些高校聯手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機械工程、產業+網絡、大數據等領域全面深化合作,通過集聚各類創新要素、人才資源,為未來的發展增添新動能。

此外,太倉還將依托中科院計算所、技物所等科研單位在太倉分支機構的優勢,集聚、培養一批智能裝備、電氣自動化、工業控制、軟件和集成電路等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46

換新機開新線,達美航空加碼中國市場

“我們對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引發的看旅客需求變化一直在關註,目前還沒有看到太大的影響。 ”

4月20日,美國達美航空公司大中華區及新加坡總裁黃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對目前中美貿易爭端對航空運輸帶來的影響作出了上述回應,他同時表示,長期來看對中美市場的需求持樂觀態度,因此達美在中國的投入運力仍在增加。

運力投入的增加首先體現在更換新機型上。今天傍晚,達美航空訂購的全新空客A350-900降落上海浦東機場,將執飛上海至美國底特律的定期航班,達美航空也是全球第一家在上海至北美航線啟用A350客機的航空公司。

與原來在此航線上的執飛機型相比,A350客機的座位數更多,而且軟硬件配置也進行了升級,除了配置至臻商務艙套間以及全新的達美尊尚經濟艙,達美A350還是全球首批提供2Ku技術高速網絡連接服務的客機。

據記者了解,從2018年7月3日起,達美航空還將啟用A350執飛上海-洛杉磯的航班,並計劃於2018年7月開通上海至亞特蘭大的直飛航線。

“通過使用新機型和增開新航線,今年我們中美航線上投入的運力預計比去年增加23%,“達美更航空中國區銷售總監湯松培告訴記者,目前,達美航空提供北京往返西雅圖、底特律和上海往返西雅圖、底特律、洛杉磯的每日直航,中國已是達美航空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值得註意的是,最近幾年,中美之間的航空市場一直在高速增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運力的增加,中美航線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

“最近幾年中美之間的運力增加的確很多,尤其是中國二線城市始發的,但市場也有自己的調節機制,目前一線城市的航權使用已經飽和,二線城市中方的額度也基本用完,我們預計今年的市場會比較樂觀。”黃康對記者指出。

據記者了解,過去幾年,包括海航,廈航在內的國內航空公司,的確在陸續增開中國二三線城市到美國的直飛航線,不過對於達美航空是否有增開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計劃,黃康表示目前暫不考慮,對更多國內市場等拓展還是主要通過與東航,南航等天合聯盟成員合作夥伴等合作來完成。

近年來,中美航線上的客源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從中國出發前往美國的中國旅客比例正在高速增長。根據達美航空的預計,到2020年,從中國出發前往美國的旅客數量有望超過從美國出發前往中國的旅客的兩倍(比例約達7:3)。

為了能夠吸引更多中國的消費者乘坐,達美航空也在有針對性的進行持續投資,比如在官方網站、機場自助值機櫃臺和機上娛樂系統都配備了中文語言選項,在機上提供中式特色餐飲,在所有往返中國的航班均配有講中文的空乘人員等。

2015年,達美航空還投資4.5億美元,收購了東航3.55%的股份,黃康對記者透露,目前達美與東航除了代碼共享方面的合作,雙方聯通的中美之間的城市數量比以前翻了幾倍,此外還定期進行人員交流,達美也派駐了專人到東航,探討航線網絡的協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69

國航籌建新“馬甲” ,劍指北京新機場

國航在北京又多了一個新“馬甲”。

今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關於擬批準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籌建的公示》,稱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航空”)申請籌建已經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

北京航空成立於2003 年11月,此前是國航旗下負責公務機運營和托管的公務機公司。此次民航局的批籌公示,意味著北京航空的運營範圍,從公務機拓展至國內航空客貨運輸業務。這也是近三年來第一家獲批籌建的幹線客運航空公司。

公示文件顯示,擬籌建的北京航空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中達瑞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其中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1億,股權比例51%;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8億,股權比例18%;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8億,股權比例18%;中達銀瑞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3億,股權比例13%。

北京航空的基地機場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擬使用波音B737-800飛機,與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統一運營,使用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二字代碼CA(與國航旗下大連航空類似),航線航班、時刻和停機位等資源在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資源內統一調配,不新增資源需求。

一直以來,國航都是北京首都機場最大的承運人,不過近幾年來,海航,南航,東航陸續在京津冀地區布局了自己的“小馬甲”(首都航,河北航,中聯航),此次國航也下決心在北京市場新增一個“小馬甲”,多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主要還是看中了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

北京新機場工程總投資高達799.8億元,計劃2019年建成,位於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距天安門正南46公里,距首都機場直線距離70公里,比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之間的距離還要遠。

對於飛行資源已經飽和的北京市場而言,第二機場的出現也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在雄安新區的設想公布後,北京新機場的功能定位也得到延展:地圖資料顯示,雄安新區距離北京新機場的最近直線距離約60公里,最快車程約1小時,這讓在北京新機場獲得一席之地的航空公司也獲得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目前,國航還沒有在北京新機場分到一杯羹。早在2016年由國務院批複的《關於北京新機場航空公司基地建設方案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國航)等星空聯盟成員保留在首都機場運營,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東航)、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南航)等天合聯盟成員整體搬遷至北京新機場運營。

其中,東航、南航作為北京新機場主基地航空公司,分別按照承擔北京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目標進行基地建設,允許自建部分生產保障設施,東航、南航等遷出首都機場後,騰出的空間優先滿足國航發展需求。

對於整體搬遷至北京新機場運行的主基地航空公司設置4年過渡期,其原有在首都機場的所有國際、國內及港澳臺航線航班可全部平移至新機場,同時停止其在首都機場新增航線運營,並將在國際航權、航線航班資源分配、機場收費、首都機場原有資產處置、經營地面服務業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除了三大國有航空,通知還顯示,河北航空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海航旗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等非主基地航空公司按照“統一征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原則進駐北京新機場,生產保障設施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統籌建設。

在此之後,文件中沒有提及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東海航空,奧凱航空也陸續與首都機場集團簽署了相關協議,準備入住北京新機場,關於新機場的航權時刻分配原則也在討論之中。

多位知情人士對記者指出,盡管國航留在了首都機場,但也不想放棄北京新機場的機會,而北京航空的申請籌建,為國航在北京新機場的布局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載體。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在北京航空的籌建公示中,公司申請的基地機場還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與新機場還未運行、無法作為籌建期的主基地有關。

目前,已經確定進入北京新機場的南航,已經披露到2025年在新機場投入250架飛機的計劃,打造廣州—北京“雙樞紐”;東航也表示將投入150-200架大型寬體和窄體飛機,實現實北京,上海“雙龍出海”,旗下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聯航也會整體搬遷到北京新機場;而此前在北京很難拿到時刻資源的海航旗下的首都航空,目前也在加緊推進與北京政府的增資洽談。

全新北京航空的籌建和後續行動,或將進一步改變北京市場尤其是新機場的競爭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73

北京新機場工作區高架橋主體結構全線貫通,明年10月投入運營

北京新機場工作區高架橋主體結構全線貫通,這與年初完成結構貫通的地下綜合管廊形成對航站樓的空地雙對接。北京新機場將於明年10月投入運營。

25日, 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助理劉京艷對第一財經表示,2018年是新機場建設的攻堅之年,6月底前,要完成綜合管廊結構工程和深槽管線工程,9月底前,陸續完成給水、再生水、電力、燃氣、熱力、通信等管線,具備給航站樓供應能源介質條件,10月底前,主要道路陸續具備通車條件。

目前,北京新機場工程建設和運營籌備雙線並進,預計今年年底航站樓主體工程完工,2019年9月底滿足通航條件。

第一財經記者在北京新機場工作區高架橋主體結構貫通儀式現場了解到,北京新機場工作區通往航站樓進出場高架橋全長約4600米,總面積13.7萬平方米,連接航站樓的三層、四層離港層,主橋兩側分布有15條匝道橋,分別連接到港層、停車樓等地面交通設施,全線高架橋由1404根樁基和375根墩柱組成,單向行車6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是機場離港層進出場的必經之路,可滿足航站樓路側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的需求。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第四設計所所長馬樹田表示, 工作區高架橋北端與新機場高速相接,南端與航站樓銜接,是航站樓與外部銜接的重要通道,它的貫通將是新機場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工程節點,將為新機場的後繼建設提供更加便捷的運輸通道,為順利通航打下堅實基礎。

在北京新機場市政第二標段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施工現場,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董亞興表示,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其中,在橋梁底模施工中,創新采用綠模多層板,提升了橋梁外觀質量和模板周轉次數,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降本增效約20萬元,該技術曾亮相2017年國際雙創博覽會,受到業內外專家好評。同時,還采用3D模擬技術對橋梁結構進行深化設計,模擬碰撞試驗,提高橋梁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性,該應用還入選北京市首屆“BIM示範工程”。

北京新機場是我國規模最大的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處於京津雄三角形中心,距離天安門直線距離46公里,距離天津市區80公里,距離雄安新區55公里。

根據規劃,北京新機場運營初期旅客吞吐量為4500萬人次;近期年旅客吞吐量達到7200萬人次;遠期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以上。

5月24日,在中國民航報和國際航空研究院主辦的2018中歐航空高端對話會上,首都機場集團總法律顧問、黨委成員馬正透露,截至目前,北京新機場累計完成投資398億元,完成比例近50%,各項運營籌備工作全面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98

EICO:掌上终端带来新机会

1 : GS(14)@2011-01-29 19:15:1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26/182971.html
    掌上终端的流行给一个新的行业带来了机会。打开新浪微博在iPhone平台上的官方客户端,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下方的一行小字:“EICO design inside”。
               
           掌上终端引爆设计风潮
  2007年,EICO才成为一家真正独立的公司,它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用户界面设计公司。掌上终端的流行给一个新的行业带来了机会。
  打开新浪微博在iPhone平台上的官方客户端,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下方的一行小字:“EICO design inside”。作为一家用户界面设计公司,EICO直接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机会少之又少,而新浪微博是EICO仅有的几次亮相之一。绝大多数时候,EICO都作为第三方服务商,隐身于真正的产品背后。因此,没有多少人知道,EICO的界面设计已经出现在HTC、步步高、OPPO、魅族、荣威等一系列产品当中。但就是在这样的低调之中,成立不过7年的EICO已经成为国内口碑最佳的用户界面设计公司。
  Android带来的设计机会
  2003年,当EICO以工作室的形态成立时,它的创始人许士彦只有23岁。许士彦当时另外一个职位是创新科技的设计总监,他在这个职位上负责创新产品的交互设计和图形界面设计。
  在创新科技这样的大公司做设计,好处很明显,比如他所负责的zen系列播放器产品,曾经在CES(国际消费电子大展)上获得两个大奖。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公司也容易给设计师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开发产品周期很长,所以设计师设计的一款产品到产品真正上市,可能需要经历三年左右的周期。许士彦说:“对设计师来说,这样的速度太慢。”而另一个问题是,待在一家公司,接触的产品单一而有限。对设计师的视野来说,本身是有伤害的。所以在和创新保持合作的基础上,许士彦决定做一个产品,这就是EICO studio。
  虽然EICO在2003年就已经成立,但到2007年才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之所以有这么长的跨度,许士彦认为是市场使然,“当时整个市场并不是很成熟,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用户界面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许士彦并没有决定离开创新,而是利用业余的时间维护EICO,慢慢积累EICO这个品牌。和别的设计公司不一样,EICO一直在主动挑选客户,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并不多,但由于品质不错,所以这几年积累的客户后来都成为很好的资源。公司成立最终落到2007年这个时间点上,许士彦认为最大的推动力来自这年1月份发布的iPhone。在iPhone的引导下,许士彦最终从创新科技辞职,把EICO从工作室变成一家用户界面设计公司。
  EICO合作的第一款产品是HTC的手机diamond,它是微软智能平台上的手机,但是它最终实现的触控界面却已经颇有几分iPhone的感觉,因此大获好评。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平台迅速发展,这给了EICO极大机会,特别是后者。和iPhone这样封闭的系统不同,Android给各个手机厂商以极高的自由度,很多厂商都可以在手机上定制富有特色的界面,HTC的sense和摩托罗拉的blur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一些此前对用户界面设计并不太熟悉的手机厂商,就会找专业的用户界面公司来帮忙,这些厂商主要集中在国内,比如步步高、OPPO、联想、酷派等。它们都找EICO打造自家Android手机的界面。因此,在EICO目前的收入比例当中,来自智能平台上的收入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占了70%—80%。
  设计的本土化经验
  翻开前几年的杂志,会发现不少IT厂商都习惯用“红点奖”之类的来标榜产品的设计感。事实上,以台系为主的IT厂商经过几十年的代工之后,已经开始逐渐把视界从单纯的产品功能延伸到设计上面,明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厂商。但是,硬件上的工业设计和人体工程学上的经验很大程度并不适用软件和网络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而类似智能手机这类几乎时刻使用的产品,用户界面的体验则更加重要。在iPhone提高了人们的用户体验感受之后,如何做出好的用户界面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由于很早就开始接触用户界面设计,所以EICO在业内建立了不错的口碑,比如给魅族开发的UI就广受好评。但在国内,EICO还是得面临一些跟设计工作无关的问题。这是因为硬件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虽然同是审美层次上的问题,但后者绝大多数时候都比前者“众口难调”,这使得EICO这样的设计者在对接国内很多厂商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沟通上。许士彦说:“国内对UI的理解,是公司决策层决定,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方式。”所以,一旦设计方案不被“领导”认同,就很难通过。在这样的情况下,EICO必须去推广或者销售自己的设计,“事实上,即便你有更好的设计,没有合适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把你的想法传达给客户”。已经有很多国外的设计机构进入中国,但它们的成绩并不比EICO更好。
 相对国外的这些机构,许士彦认为EICO长时间在国内的经验,已经“对大公司的执行方式和想法会有比较多的积累”,因而能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平衡。许士彦说:“我觉得对于一个服务的行业,你不能够决定客户怎么样,你只能更好地服务客户。站在这个角度, 要做到不失去我们自己认为的这个价值,又能推动项目很好地进行,需要做很好的平衡。”
  但另一方面,EICO也同样对客户有所选择,因为这样能减少很多沟通上的麻烦。由于EICO没有接受别人的投资,所以在客户选择和公司运营上没有很大压力。许士彦说:“我们会去选择对的客户,帮助公司成长。它不一定是大的品牌,不一定是大的公司,但它的产品必须要有非常强的竞争性,而且必须是非常创新的一个产品。”在他看来,最符合这个标准的厂商是魅族。他坦承自己看不出魅族的商业模式是好还是坏,但魅族CEO黄章对产品的态度打动了他,因为“他会在UI上投入很长时间,看每一个细节,跟我们创意总监做沟通,甚至半夜都跟我们沟通”。
  设计驱动的客户端
  打开苹果的APP Store,会发现新浪微博的客户端非常多,但是从11月中旬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款名为WEICO的客户端占据了社交应用的第一位。这款产品的成功让许士彦有点意外,因为这款应用是EICO以自身名义开发的第一款应用。EICO曾经帮助金山、新浪和淘宝开发过应用,但都不如WEICO成功。
  作为一家用户界面设计公司,EICO长时间隐藏在幕后,这样产生的后果是EICO的产品和用户距离比较远。而通过WEICO和新浪微博,EICO能进行更好的沟通,“我们做应用,能够获取以前我们可能作为第三方设计机构不能获取的信息,现在我们能看到用户体验的价值在哪里,这个价值发挥到什么程度”。另一个意外的好处则是对EICO自身的提升,许士彦说:“WEICO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很多人认识,但在传统的IT领域,并不是很多人了解,通过微博这个广泛的应用可以带来很多的知名度。”
  就产品本身而言,WEICO并不是第一款新浪微博移动客户端产品,但却是成功的产品,这其中的逻辑很清晰,“像这种平台级的应用,新浪的目标会希望说这是个大而全的产品,会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完整性,但在针对产品的个性化,新浪不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因为新浪也希望这是个开放平台,他们希望开发者有更大的空间。另外,作为官方,他们需要解决各种客户端的问题,包括Android、黑莓这些,很难做到好的个性化服务。由此,给WEICO这样的产品有很大的空间”。
  EICO给WEICO赋予最重要的特点,理所当然来自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在WEICO上,用户可以在首页直接看到图片,评论也可以看到,用户体验更接近于网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尽量减少用户的手指运动。此外,WEICO也有很多主题选择,这吸引了那些喜欢漂亮界面的女孩子。不少人甚至频繁截图,把用户界面分享给朋友。简单来说,WEICO是一个以设计驱动而非以功能驱动的产品,它并非大而全,但总有一些特点能吸引铁杆粉丝。而这些细分的用户群正是EICO所看重的,“他们非常年轻,支付的潜力也大于其他智能平台”。目前,EICO并没有把WEICO变现的压力,但许士彦相信,以设计驱动的客户端,除了让用户体验更好之外,在未来也有变现的潜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04

電死iPhone換新機 蠱惑家庭掠200萬

1 : GS(14)@2012-03-10 15:59:3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4104/20120309/64641

上月底蘋果公司放寬iPhone手機購機數量,網上訂購每人可達840部,在供過於求情況下,不少手機舖已即時停收iPhone,炒風亦隨之冷卻。不過iPhone仍然有價,蠱惑家庭決定由「炒」改為「電」,一樣賺個盆滿鉢滿。


「蠱惑家庭」左起:媽媽許大姐正職是工程公司經理,但每日都出動收機;女兒則辭去高職全身投入「電機」行業;爸爸則是銀行分行經理。
15秒殺一部換LL機

蠱惑家庭核心人物媽媽--許大姐,在旺角廣東道一家工程機械公司當經理,據記者追蹤所見,操福建口音的許大姐,幾乎每日下午都會相約手下見面,收購四至八部未過保養期的iPhone手機,然後將手機帶到某處進行「電機」行動。據知,要「電死」iPhone相當簡單,首先用一枝專用螺絲批將iPhone殼打開,然後將機內的5伏特電池接駁位解除,再將手機通電點駁上一枚11伏特的電池,按電話開關後,15至30秒手機底板便隨即短路報銷。
約兩小時後,許大姐將已被「電死」的iPhone交給另一班手下,由他們將壞機送往蘋果店維修中心,向職員表示:「壞機噃!」職員核對機內資料證實無誤後,即會依慣常做法,着客人兩三小時後返回換取俗稱「LL機」的原廠翻新機。手下取得新機後會交回許大姐處理。

...
任職經理周身名牌

據知,與許大姐一同「電機」搵外快的丈夫是銀行分行經理,女兒原本在健身中心當會籍顧問,但最近索性辭職全身投入協助父母發展「電死」iPhone業務。據稱她主要負責帶機返回內地出售。據業內人士稱,現時一部二手iPhone 4手機收購價為3,100元(以下全港元計),運回內地轉售可賺約200元,但「LL機」的原廠翻新機在內地則可售近4,000元,扣除100元雜費,每部iPhone可賺800元,估計月賺超過10萬元。
據許大姐公司一名前員工表示,許大姐曾向同事吹噓短短大半年,iPhone已為她帶來200萬元外快,「睇佢周身名牌,買樓又話要一炮過,一年去兩次旅行,仲成日話去半島食飯。」記者連日追蹤許大姐動向,見她手持經典Chanel手袋(40,000元)、Chanel銀包(8,000元)及新款Gucci購物袋(5,600元);她的女兒亦派頭十足,手提價值20,000元的巴黎世家手袋,出入中環剪頭髮,認真富貴。
2 : GS(14)@2012-03-10 15:59:57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4104/20120309/64643'
大家開啟手上iPhone手機桌面的「設定」,然後按「一般」,再按「關於本機」查看「機型」編碼,如果尾號是ZP,證明你的iPhone是未經維修的原廠機,俗稱「ZP機」;若尾號是LL,則是原機損壞送回公司更換回來的原廠翻新機,俗稱「LL機」。
卡槽號碼亦關鍵

「LL機」其實也是新機,與「ZP機」外觀上並無分別,只是「LL機」如果再損壞的話,拿回蘋果公司就只能維修而不能再換機,令用家少了一份保障。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查看機型編碼外,亦可檢查機側電話卡的卡槽兩旁號碼,如果該機曾經維修,數字在蘋果公司會作登記,市民亦可藉機體序號到蘋果網站查看是否仍在保養期。
此外,有收購二手電話的商戶稱,iPhone二手市場的價格一向浮動,變數亦多,「就好似炒股票咁,呢輪就跌緊價。」他指內地放寬購買限制之餘,不少用家亦對iPhone 4S的性能感失望而轉用其他智能手機,更有人將手上的iPhone放售,導致現在市場貨量太多,因此近來已減少收購蘋果產品,尤其是最新型的iPhone 4S。
3 : 亞力士(1473)@2012-03-11 13:04:53

又幾醒 識屈apple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98

台北簽賬滿25.7萬可換新機

1 : GS(14)@2014-09-17 14:05:39

【點滴】想擁有iPhone6,不一定要上網搶或當街派隊!即將舉行周年慶的台北京華城就以iPhone6(圖)作招徠,使用聯名卡簽賬滿100萬元新台幣(下同,約25.7萬港元),即可獲16GB iPhone6兌換券一張,可以拿去換手機;而簽賬滿50萬元(12.8萬港元)也能換一部iPad Air平板電腦。



【動Live】iPhone6搶先玩,朝9晚5全港巡迴試機
http://bit.ly/liveiphone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17/188685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18

市佔率大跌 一哥地位岌岌可危三星新機反擊蘋果 傳S6 Edge雙曲芒

1 : GS(14)@2015-03-03 01:52:13





■電訊商外洩的絕密宣傳海報,讓網民預先一睹Galaxy S6(左)及S6 Edge(右)的樣貌。



南韓三星電子過往一直在智能手機巿場遙遙領先,但蘋果去年推出的iPhone6和iPhone6 plus熱賣,中國小米廉價智能手機又分一杯羹,導致三星去年市場佔有率大跌,一哥地位岌岌可危。三星在本港時間今晨一時半舉行產品發佈會,推介新手機Galaxy S6及S6 Edge反擊死敵蘋果,希望能挽回消費者垂青。



■網傳S6機底(上圖)有抄襲iPhone6(下圖)之嫌。


三星趁着西班牙巴塞隆拿舉行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舉行前夕推介新手機,網上消息指,新手機會捨棄過往的膠質外殼,改為金屬機殼,令機身更薄更纖巧,而S6 Edge將配備雙邊曲面側芒,令視野範圍更闊。網上流傳S6 Edge的真身圖片,當中的Home鍵略為凸起,有指是改善指紋識別功能,而開關鍵在右邊機身,音量調校鍵則在左邊;機身下方是USB插頭、耳筒和揚聲器,相信這些設計與S6相若。有網民就將S6的疑似真身圖與iPhone6相比,發現兩者的機身底部十分相似,暗諷三星抄襲蘋果。


■網傳Galaxy S6照片。

5.1吋Quad HD屏幕

硬件方面,外界預料三星新手機會採用Exynos八核處理器,配備5.1吋大的Quad HD屏幕、記憶體達3GB,前後置相機分別為500萬及1,600萬像素。三星早前宣佈成功收購流動支付系統公司LoopPay,外界相信這兩款新手機會率先加入這個功能,以對抗iPhone的Apple Pay。
LoopPay毋須商舖升級和更新讀卡系統,就可以令用家以電子方式付款,在美國的90%商舖和銀行都適用。



料月底開售

外界預料,新機會在本月底開售,兩款手機均有綠色、金色、黑色和白色選擇;儲存容量就有32GB、64GB和128GB選擇,預計S6價格由749歐元(6,503港元)起,S6 Edge價格則由849歐元(7,372港元)起。韓聯社/Tech Times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1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46

對新機觀望 先達無人預訂

1 : GS(14)@2015-03-03 01:53:11





三星今晨發佈Galaxy S6,本報記者到先達廣場訪問手機店店員,大都對新機持觀望態度,未見有客人提早預訂,競爭對手iPhone6的銷情暫時未受壓力。



料炒價不會太高

三禾電氣店主Simon表示,三星的新機通常會在南韓首先開賣,翌日就能空運到港,估計最快本月二十日後才有水貨發售。至於價錢方面,上代S5在香港首日只被炒至七千多元,相信S6的炒價不會太高。G-World Mobile店主劉志剛亦認為,就算新機推出,S5的價格也不會大跌。■本報記者李澤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2/19060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