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日狂徒】連環虐殺小童12歲麻省最年輕殺人犯

1 : GS(14)@2017-04-16 14:40:33

美國麻省19世紀出現一位虐童狂魔,將他自己受過的虐待方式,照辦煮碗凌辱受害兒童,他後來更演化成連環殺手,將多名受害人殺害肢解--而兇手只是名14歲的少年,亦是麻省史上最年輕的一級謀殺罪犯。有傳他至少殺害9人,不過只找回2位受害人的遺體。出生於1859年的波默羅伊(Jesse Pomeroy),天生右眼覆蓋著一層厚實的白膜,因而常被人嘲笑歧視,人際關係疏離。他亦經常被酗酒的父親虐打,媽媽雖然心疼,卻又阻止不來。終日活在孤單、備受欺凌、加上沉迷於恐怖故事,波默羅伊漸漸培養出黑暗的人格,到12歲時終於爆發了,波默羅伊選擇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兒童,宣洩心頭憤恨。1871年麻省切爾西不斷出現男童被神秘人襲擊報道,傳媒將疑犯形容為「紅魔鬼」或「男童虐待人」,而犯案人就是波默羅伊。他先用糖果利誘受害者與他獨處,之後模仿爸爸虐待他的手法,包括被迫脫光衣服,再鞭打至失去意識為止,但波默羅伊更為殘忍,他會用刀及針傷害受害人的身體,甚至性侵他們。波默羅伊的媽媽察覺兒子就是施襲者後,為免他被警方抓到,就由切爾西搬去南波士頓。可惜波默羅伊沒打算停手,繼續虐童:一名男童受盡他虐打後被遺在港口岸邊;幾星期後5歲男童古爾德(Robert Gould)被發現遭綁在電線桿,身上有多處刺傷,而且曾被性侵。古爾德受盡折磨但仍然生存,他形容襲擊者右眼有缺陷,當局很快就遁線索拘捕13歲的波默羅伊,他原本被判入男童院至18歲為止,但媽媽再次出手,色誘高級警官令兒子可提早獲釋。波默羅伊在1874年、獲釋後的一個月便再度犯案,而且將行為由襲擊升級至殺人。9歲女童柯倫(Katie Curran)突然失蹤後,警方遍尋不果,並在兩星期後發現一具屬於4歲男童的被肢解屍體,他被割喉,胸口甚至眼睛被刺多刀,警方再次鎖定是波默羅伊作案。波默羅伊的媽媽在警方找上門前,決定放棄經營的製衣店並帶兒子潛逃,直至多月後新業主搬入製衣店,才在地下室一堆灰燼中找到柯倫已腐爛的屍體。她是前往製衣店買東西後,被波默羅伊利誘到地下室施襲,被割喉殺害及肢解。有指波默羅伊另殺害了7名兒童,不過卻找不回遺骸。只得14歲的波默羅伊最終落網,被判一級謀殺罪成,是麻省最年輕的殺人犯。他雖被法官判處絞刑,但時任州長拒絕簽署行刑,理由是波默羅伊太年輕。波默羅伊的餘生幾乎在監獄度過,1929被轉送監獄精神病院,至1932年逝世、終年72歲。
the-line-up網/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6/199917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40

【動畫‧周日狂徒】有為牙醫為錢財娶富翁千金毒殺親家

1 : GS(14)@2017-04-30 15:20:53

「有可疑,有需要驗屍。」簡單一封電報竟是搗破美國上世紀富豪夫婦命案的關鍵。一對富有夫婦多年來一直為女兒未來幸福擔憂,當女兒嫁給一名「年輕才俊」牙醫,他們還以為可以安心,豈料女婿原來一心求財,更用「病毒雞尾酒」將他們毒殺。佩克(John Peck)是上世紀密歇根州一位藥店起家的有錢老闆,坐擁600萬美元資產,在當地非常有名氣,1916年他與太太相隔6星期病死,轟動當地社區,當他的兒子珀西(Percy Peck)在火車站領回亡父遺體時,就收到那封神秘電報。說到他們的死,不得不提他們的女兒克拉拉(Clara)。克拉拉的愛情一直不算順利,令兩老很擔心,後來她的舊同學、高大又俊俏而且履歷亮麗的牙醫韋特(Arthur Waite)竟找上她,她也曾懷疑為甚麼這位才子會看上她,但很快決定結婚,懵然不知對方只是看上她一家的財富,履歷也有很多是虛構的。兩老其實待這位乘龍快婿不薄,不單在紐約添置新屋送給一對新人,又介紹他給朋友康奈爾醫生(Dr. Jacob Cornell),提供工作機會,更承諾給予5萬美元嫁妝,但金錢瓜葛很快令婚姻沾上洞臭,韋特希望親家一筆過給嫁妝,但佩克堅持每月給予300美元,結果兩老就此惹來殺身之禍。1915年,佩克太太到紐約與女兒女婿過首個聖誕期間不適,翌年1月病重身亡;佩克後來去紐約探女兒時,同樣出現嘔吐、腹瀉、噁心的徵狀,延至3月12日不治。佩克死後數小時,女婿立即安排將他的遺體送上火車運走,連他老友康奈爾醫生想膽仰遺容亦被拒絕。但天網恢恢,這事傳到康奈爾侄女哈德威克(Elizabeth Hardwick)耳中,她開始懷疑兩老的死不簡單。原來哈德威克2月時曾碰見韋特在酒店與一名年輕美女用餐,韋特當時慌張介紹對方是一位護士,當時她已起疑,及後得知佩克猝死更覺事有蹺蹊,於是化名向佩克兒子傳告密電報。韋特為掩飾罪證,初時堅持岳父的遺願是立即火化,但兒子珀西決定驗屍了解死因。最終韋特於一星期後被捕,警方指他一心為錢才結婚,甚至計劃下一個就殺死妻子。韋特受審時承認:「她根本滿足不了我,我只想要她的錢去做大事。」而他婚後每日下午都會去酒店與情婦幽會。牙醫出身的韋特可以在實驗室中取得傷寒、白喉、炭疽等致命病毒,到親家來探望自己時,就在對方的每一餐下毒,他最後見佩克病重仍苟延殘喘,才用砷和歌羅芳毒死對方。韋特1917年坐電椅被處死,終年30歲,死前懺悔說:「我只希望我有多一個驅體去贖罪……我真的很歉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30/20006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32

【周日狂徒】指示出錯釀空難俄漢殺空管員為妻兒報仇

1 : GS(14)@2017-05-07 15:26:24

俄羅斯建築師卡洛耶夫(Vitaly Kaloyev)妻子及一對年幼兒女不幸遇上空難,他認定事發時的空中管制員尼爾森(Peter Nielsen)要為事件負責,終在空難後兩年,親自到瑞士將他手刃,尼爾森在自己妻兒懷中慘死,卡洛耶夫事後受訪說:「殺掉他,是沒有讓我好過一點。」他回國後更被奉為英雄。2002年7月1日,俄羅斯巴什克利安航空(Bashkirian Airlines)一班客機,在毗鄰瑞士的德國小鎮烏伯林根上空與DHL一班貨機在空中相撞,造成兩班機共71人死亡。當局調查發現,事件乃由瑞士空中管制公司「Skyguide」管理失當所致。巴什克利安航空載有69人的2937班機,與DHL快遞公司611班機進入德國領空,但所處空域仍由「Skyguide」負責,當時控制室僅有尼爾森一人當值,其他人正在違規休息,而他不單要同時在兩個控制台上工作,也不知防範撞機的警報系統因復修而關掉,結果直到空難發生前1分鐘,他才發現兩班機航道有問題。尼爾森聯絡客機,要求機師下降,此時機上空中防撞系統提醒機師要將飛機爬升,但機師選擇相信尼爾森的指示,貨機上的機師則相信系統提醒,將貨機下降,最終相撞,釀成嚴重空難。卡洛耶夫當年正在西班牙起屋,滿心歡喜到機場撞接愛妻及一對4及10歲的子女落機,未料卻收到噩耗,他成為首批抵達空難現場的家屬,最終發現愛妻伏屍粟米田、兒子伏屍路面,女兒則掛在樹上,也因此屍首才得以保持完好。卡洛耶夫家破人亡,從此情緒崩潰,長期穿黑衣。其實意外並非尼爾森一個人的錯,因為「Skyguide」向來縱容空管員違規休息,事發時不少系統因要修復而關掉,也沒特別警告尼爾森。但卡洛耶夫認定對方需要負責,要求與尼爾森見面但失敗,後來當局沒起訴尼爾森,結果令卡洛耶夫決定自行「執行公義」卡洛耶夫派私家偵探查出尼爾森的下落。2004年2月24日,卡洛耶夫遠赴瑞士並潛入尼爾森家中,並在他太太及三名子女面前刺殺他。2005年10月,卡洛耶夫被判囚8年。卡洛耶夫坦言,「殺掉他,是沒有讓我好過一點」,但並無後悔,他說:「在所有事發生後,我已與神站在對立面……入獄後我住進中度設防監獄,可與其他囚犯溝通。我首次去『放風』時,幾乎所有人都來向我表達敬意。生命較法律更複雜,我只為自己發聲,我用盡所有法律方法去尋求公義。我相信任何人在如此情況,都有權化身法律執行公義。」卡洛耶夫2007年獲釋,回到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後被奉為英雄,後來更出任建築部副部長。《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7/200136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70

【動畫‧周日狂徒】係好老公兼好老竇?雙面殺手曾狠殺82女

1 : GS(14)@2017-05-14 10:50:53

人前,他是一名好爸爸、好丈夫、好警察,但原來他干犯多達82宗姦殺案……說的是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人狼」波普科夫(Mikhail Popkov),他利用警車犯案,手段兇殘,他自命判官,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別人生死,認為受害人理應被「懲罰」。「我有家室。我太太及女兒從不知道我犯下的案件,甚至不會懷疑。」波普科夫作供時說,他正義生活背後,原來暗藏陰暗面,他在1992年至2000年間利用警察職務之便,開着警車誘騙喝醉的妙齡女郎上車,帶她們到偏遠地點,用刀、錐、螺絲批或斧頭等虐殺,侵犯她們血淋淋的屍體。波普科夫因為姦殺22名女子而於2015年被定罪,當時有報道指死者死狀恐怖,有人被斬首,有人整個心臟被挖出,有人被肢解。近期他在獄中承認犯下另外60宗謀殺案,死者的年齡介乎17至38歲,算起來,他一共殺死82名女子。他被捕時曾聲稱,自己只是想「清理」街上的「妓女」,他說:「受害人都是那些沒有男人陪同、漫無目的在街上做出粗心行為的女人,她們不怕我搭訕,上我的車去兜風尋找刺激、娛樂,準備飲酒及與我做愛。」不過,並非所有受害人都是他口中行為不檢的女子。受害人多羅戈娃(Elena Dorogova)遇害前正奔向火車站接媽媽。他連女兒音樂學校的老師也不放過,女兒悼念時也無動於衷:「我女兒問我拿錢,因為學校籌款為她舉行葬體,我便給她錢。」波普科夫的妻女一開始不相信他犯案,現已在另一個城市過新生活。雖然他在獄中再認罪,但似乎仍以為自己出於正義:「不是所有女人都會成為受害人,只是那些有負面行為的,我就有慾望去教育及懲罰她們……她們像以為世界即將末日般,遺下自己家裏的丈夫和孩子去玩樂。」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4/200210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56

【周日狂徒】魔鬼夫婦用人命換錢開託兒所逾百嬰被虐死

1 : GS(14)@2017-05-21 13:16:12

日本二次大戰戰敗後元氣大傷,不少人被迫將親骨肉交到幼嬰院照顧。東京新宿區一對經營幼嬰院的夫婦,一邊收取無助父母巨額照顧費,一邊轉賣政府提供的物資圖利,任由寶寶凍死、餓死、窒息死。短短4年間,估計有多達169名嬰兒遇害。這宗日本戰後死亡人數最多的殺人案,被稱為「壽產院事件」。1948年1月15日晚上,兩名警員在新宿區巡邏時發現一名可疑男子,他用單車運載幾個用來裝橙的箱,原來他從事殯儀業,箱內運載6具嬰兒遺體,言談間他透露經已為幼嬰院「壽產院」處理過好幾十具遺體。警方起疑,解剖遺體後發現,3人死於肺炎、2人凍死、1人餓死,似乎都沒有被人餵食過。警員前往「壽產院」調查,發現院內7名嬰兒有1人經已死亡,而在如此寒冬下,寶寶全部僅穿一件內衣,衰弱得連哭的力氣也沒有。「壽產院」由當時55歲的石川猛以及其51歲太太美雪經營,美雪是位助產士。石川夫婦由1944年起在報紙賣廣告,收取每人5,000至6,000日圓(約347至417港元)的養育費,代有困難的父母照顧嬰兒。以當年10枝煙只賣7日圓(0.49港元)的物價,兩夫婦收取的費用可謂天文數字。石川夫婦有時更會轉賣嬰兒。當年政府向幼嬰院提供配給食物,為了賺錢,石川夫婦將直接拿物資轉手圖利。由於一旦有嬰兒死亡,政府會提供酒供葬禮使用,石川夫婦連這些酒也不放過,放到黑市發售。嬰兒一直捱餓不曾洗澡,一旦生病也只有自生自滅。石川夫婦如此斂財下獲取逾100萬日圓(約6.95萬港元)財富。石川夫婦更向政府職員送酒賄賂,好等在辦戶籍或遇上衞生當局執法時,也可蒙混過關。4年來石川夫婦收錢照顧240名嬰兒,當局較肯定當中104人在入住期間死亡,但由於在戰後信息混亂,真正死亡人數根本無從稽考,只能推斷死亡人數介乎85至169人。事件被揭發後,仍然生還的嬰兒或回到父母身邊,或獲好心人收養,但約半數仍然流落孤兒院。1948年10月11日,東京地方裁判所判石川猛入獄4年、太太美雪入獄8年。1952年4月,東京高等裁判所改判石川猛入獄2年、太太美雪入獄4年,他們出獄後信息杳然,外界都無法得知他們的下落。日本《日刊SPA!》/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1/20028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72

【周日狂徒】殺妓犯獄中寫書贏同情獲假釋再殺11女

1 : GS(14)@2017-05-28 10:38:12

到底如何才能判定犯人願意改過自新呢?奧地利一名痛恨妓女媽媽的殺人犯翁特韋格(Jack Unterweger)殺人後被判終身監禁,他在獄中發奮,出版的自傳更大受好評成為暢銷書,令人誤會他已改過自新,服刑15年後他獲准假釋,但原來他的兇殘性格不改,出獄後4月已再殺一名妓女,在短短一年更殺掉11女子。不少殺人犯都有坎坷童年,特韋格亦不例外,他的母親是妓女與一名美國軍人發生關係後懷孕,父親在他出世前已撇下母子不顧,媽媽則在他2歲時遺棄他,他由酗酒的祖父及當妓女的姨姨照顧,祖父照顧他7年間不時打他,而姨姨也是被客人謀殺而死。特韋格5歲就喝酒,青少年時亦曾干犯搶劫和打妓女而被捕。他在1976年、年僅26歲初動殺機,用胸圍扼殺一名18歲妓女,他稱行兇時在死者臉上看到親母的模樣,激起被遺棄的憤怒及怨恨,於是用死者胸圍扼殺她,法庭判他終身監禁。特韋格在獄中發奮讀書,更開始寫作,他出版的自傳大受好評,成為暢銷書,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支持他假釋。他服刑15年後於1990年5月獲准假釋,當時的州長指:「我們沒見過一名囚犯,為重獲自由做了如此足夠的準備。」特韋格出獄後成為城中名人,在清談節目和演講亮相。不過釋放特韋格其實等同放虎歸山,他重獲自由後僅4個月,即同年9月,捷克一名妓女被人用內衣勒死,特韋格當時身在布拉格。之後奧地利格拉茨(Graz)和布雷根茨(Bregenz)分別在10月和12月發現女屍;在1991年初5人先後被殺再被棄屍森林;翌年3名妓女在洛杉磯被殺,而特韋格當時也在當地。由於連串的行兇手法與特韋格相似,警方再監視他,最後將他拘捕。他在1992年在囚期間,不斷向外宣稱是無辜,而案件亦沒有目擊者,但一名受害者的頭髮在他車上發現,他終在1994年被裁定9項謀殺罪成,6小時後他在監獄內用囚衣和鞋帶吊頸自盡,終年43歲。英國《獨立報》/《蘋果》資料室/Biography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5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17

【周日狂徒】無知青年搭上夜青一句話殘殺醉酒流浪漢

1 : GS(14)@2017-06-11 16:09:12

慈母多敗兒!生兒育女若然未能盡責教養,隨時養出殺人犯。英國利物浦一對小兄弟和朋友在區內不時撩事生非,他們在2012年竟無故打死一名流浪漢,期間小兄弟的媽媽為維護兒子竟向警方作假口供,而她的長子也因冷血殺人陷獄,他們的惡行近日被拍成電視紀錄片,震驚全國。案發在2012年8月17日,17歲的康納(Connor Doran)與14歲弟弟布蘭登(Brandon Doran)及14歲朋友埃文斯(Simon Evans)經常在街頭遊蕩,而流浪漢貝內特(Kevin Bennett)則有酗酒問題。當天貝內特在酒吧喝酒後離開,他當時拿着一袋啤酒,其後在小巷打瞌睡。康納在三人中擔任領袖角色,他在凌晨5時走近貝內特,着埃文斯「殺了他」。埃文斯原本不理會他,但康納不斷鼓勵他,埃文斯開始踢他,與康納對他拳打腳踢,而且越打越起勁,令他頭和身體受重傷,而布蘭登則負責「睇水」。閉路電視片段顯示,20分鐘後貝內特躺在血泊中,三人看看自己褲上的血迹後,大笑離開。貝內特後來負傷走到超巿門前,翌晨由超巿員工發現將他送院,6天後他因受感染死亡。三人沒有自首,後來埃文斯向媽媽認罪,案件才漸露曙光。三名青年的姓名原保密,但法官以公眾利益為由公開,康納被判至少入獄12年;而布蘭登沒有參與襲擊被判囚6年。兩兄弟被判刑時毫無反應,只有埃文斯聞判時情緒崩潰。他在認識兩兄弟前是模範生,他被判入獄至少8年。康納與布蘭登的母親因為曾經提供假的不在場證據維護兩名兒子,被判入獄31個月。法官批評她沒有克盡媽媽的責任管教子女,是「悲劇角色」。她的子女麻煩多多,23歲長子醉酒時用啤酒樽襲擊無辜途人被判入獄,他候審之時,康納和布蘭登也被捕。而21歲次子亦因在法庭用手機拍照被裁定蔑視法庭罪入獄,在審判完結之時,五兄弟姊妹中只有年紀最小的妹妹未因犯罪而入獄。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1/200523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314

【周日狂徒】德州「眼球」殺手姦殺妓女再割眼留念

1 : GS(14)@2017-06-18 11:18:05

美國一名扮作好好先生的男子,在假面具下其實是個騙子兼連環殺手,他姦殺最少3人,每次犯案後都會割走遇害者的眼球留念,因而有「德州眼球殺手」之稱。出生於1933年的奧爾布賴特(Charles Albright),年少時已多次偽造學歷及證書,讓他騙得中學教席,直至1990年他的犯罪行動升級變成殺人。首名遇害者是名為柏特(Mary Lou Pratt)的妓女,她被近距離爆頭槍殺,屍體被發現時上衣遭扯高露出胸脯,亦有曾遭強暴的痕迹。警方指柏特的眼球被挖走,而且是經過小心處理,就似是醫生犯案一樣。由於沒有找到可查明兇手的證據,案件一度被擱置,差不多一個月後,同一地點再添一亡魂,今次遇害的是妓女彼得森(Susan Peterson),她同樣是頭部中槍被殺、上身露出胸脯。驗屍官發現彼得森的眼球與柏特一樣,被人小心翼翼移除,而且受害人的遇害方式一致,警方已透過這些「特有記認」相信是同一兇手所為,不過卻找不到任何可鎖定其身份的關鍵性證據。唯一線索是彼得森的遺體被發現前2天,她曾向警方表示知道是誰殺了柏特,但未有交出兇手的姓名。警方後來雖加強巡邏,但第三名受害者在一個月再出現,死者是41歲兼職妓女威廉絲(Shirley Williams),與早前發現的屍體一樣是頭部中槍、眼球被割走及半裸,而且身上有多處瘀傷。調查員在她的眼窩內發現金屬碎片,而且屍身旁還有用過的避孕套。由於犯案過程兇殘,案件當年相當轟動,但奧爾布賴特在三宗姦殺案中均沒有留下指紋,令警方難以追蹤調查。警方後來從妓女及嫖客著手,在為柏特朋友錄口供時,對方提到柏特曾與奧爾布賴特一起,而對方非常沉迷眼睛。警方於是前往奧爾布賴特的寓所搜查,搜出割眼用的利刀、手槍、以及在威廉絲身旁遺下的同款避孕套,又在奧爾布賴特的汽車和吸塵機中找到3名死者的毛髮,但始終找不到受害人的眼球。儘管針對奧爾布賴特的大部份是環境證據,但他最終仍於1991年,被裁定謀殺罪成,判處終身監禁。美國《德州月報》/Weebly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60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50

【周日狂徒】納粹劊子手沉迷斬首一生殺逾3千人

1 : GS(14)@2017-06-25 11:26:53

他是一部殺人機器,快、狠、準,而且無情。德國著名劊子手賴卡特(Johann Reichhart)來自劊子手世家,家族8代都是以殺人為業,他改良斷頭台、立志成為德國最出色的劊子手,在他充滿鮮血的一生處死超過3,000人。生於1893年的賴卡特,在和平時期也擔任「殺生」的工作,他是一名屠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24年轉行當劊子手,每行刑一次就可賺取150黃金馬克(Goldmark),到了納粹時期,賴卡特更加是生意不絕,高峯期一天處死32人。當年劊子手除了享有底薪外,每次行刑都會收到花紅,納粹政權又要處決大量犯人和異見人士,賴卡特因而賺大錢買大屋,能夠在慕尼黑市郊購入一幢別墅。賴卡特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甚至花時間去改良斷頭台,發明了一款鉗子裝置,不需要用繩子綁紮,而是改用金屬固定犯人頸部,加快行刑速度。賴卡特一直以工作為榮,不在意自己為哪個政權服務,曾研究他並撰寫文章的記者盧克(Marc von Luke)說:「他殺人很快、很有效率,沒有憐憫之心。在納粹時期,賴卡特處死罪犯和反政府人士,戰爭結束後,他改為盟軍殺死納粹分子。賴卡特一心想成為德國最好的劊子手,他肯定是這方面的專家,沒有人會比他殺得更快。」死於賴卡特手下的無辜平民無數,其中一位受害者是年僅21歲的反政府示威者舒奧(Sophie Scholl),她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反納粹組織「白玫瑰」的成員,因在大學派發反希特拉傳單而被殺,其事跡近年被拍成電影《蘇菲的最後五天》。沉迷工作的賴卡特雖然享盡富貴,但子女緣薄,他育有三名孩子,但其中一位兒子因受不了同學取笑父親是劊子手而自殺,晚年在老人院孤獨終老,1972年逝世,終年79歲。有研究統計,賴卡特一生共處死3,165人,其中包括156納粹士兵,形容他以自己的職業為業,「他覺得自己在從事重要的服務工作」。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5/20068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97

【周日狂徒】求愛失敗槍殺心上人暴躁男走上姦殺肢解路

1 : GS(14)@2017-07-02 14:19:28

英國19世紀殺人狂「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令全城陷入恐慌,10年後法國也出現一位連環殺手,他曾因單戀歷經情傷,竟開槍企圖與心上人同歸於盡,中槍獲救後也沒好好珍惜人生,反而姦殺少女及男女童、肢解他們甚至吃人,他最終難逃法網,死在斷頭台。瓦舍(Joseph Vacher)1869年出生在西南部一個貧窮世家,父母有15名孩子,他排行最小,自小已喜歡虐待動物爭取其他人注意,17歲入伍期間,因不受重視而兩度自殺,結果被開除。他的首名受害人是他的單戀對象,他追蹤到對方行蹤上前求婚,結果被羞辱,他竟拿出手槍企圖與對方同歸於盡,向對方連開4槍後轟頭自殺。兩人均大命不死,但瓦舍頭部中了兩槍導致半邊面癱,子彈終生卡在他的耳朵中。他後來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出院後當農工,遊走於東南部農場,又經常到妓院尋歡,感染性病後被迫要切除部份生殖器。他大難不死後沒有好好珍惜生命,反變成變態殺人狂,估計他1894年至1897年間至少殺死11名少女、女童及男童,而且很可能與南部幾宗企圖強姦案有關。瓦舍的所有受害人都被強姦施暴及肢解,似乎企圖藉虐殺令受害人感受自己受過的痛苦。他會切除男受害人的睪丸,甚至有證據顯示他可能吃過人肉,但他每次施襲後都逃之夭夭,逍遙法外。由於他的目標通常是年輕又單獨務農放牧的女性及兒童,因而被當地傳媒稱為「牧羊人殺手」。直至1897年他終於失手,襲擊一名已婚農婦時,驚動其他人就擒。他被捕後承認殺死11人,稱自己由自轟那天起人生逆轉,因為民眾看到他傷痕後的反應,令他永遠憎恨社會。他從未公開懺悔自己的罪行,甚至企圖以精神病開脫,最終被裁定罪名成立,1898年12月31日被拖往斷頭台處死,終年29歲。
All Day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