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線下去,到鄉下去,改造夫妻老婆店...
文 | 王巧愛
編輯 | 劉建強
到線下去,到鄉下去,改造“夫妻老婆店”,這是馬雲和劉強東不約而同的舉措。他們的“葫蘆”里分別都裝了什麽“藥”?這“藥”又會有什麽“療效”?創業家&i黑馬帶你一探究竟。
這個雙十一,天貓首次開啟線上線下大規模聯動營銷。從北上廣深等52個大核心商圈,到3萬個村淘服務站,以往只在線上售賣的商品,這一次線上線下都能同時買到。而且,線下店內購買的大件,也將有人一小時送貨到家。
有人說,新零售元年,阿里是在借這次雙十一“閱兵”。
在線上獲客成本變高、流量紅利漸失的困擾之下,阿里和京東早已開始爭奪線下陣地。他們規模最大的動作是一起盯上了還屬蠻荒之地的夫妻老婆便利店。
兩大巨頭企圖通過掛牌改造這些小店,重建一套智能、高效的零售供應體系。這意味著新的流量入口,對供應鏈的整體控制——商品批發利潤之外,按需訂購和制造是更遙遠也更動人的藍圖。
更大的價值可能來自各方都不願意詳談的供應鏈金融。這是一個無法想象邊界的市場,巨頭們的資本通過難以數計的“夫妻老婆店”為代表的基層商業組織,在供應鏈中奔流,激發商業活力的同時帶來滾滾利潤。
一
到線下去
阿里和京東正在用掛牌改造便利店的方式,在全國各地插小旗。
宣布改造小店計劃一月後,阿里零售通通過招商會拿到了全國17個城市15000家小店的掛牌改造意向書。
同一時間,他們也在對接分銷商,準備盤活以往利用率不高的存儲倉。至9月中下旬,零售通已經鋪設了20萬平方米的倉儲體系。
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告訴創業家&i黑馬,他們準備織一個“天羅地網”,“每家店能在一兩天內拿到最新鮮、最優質的商品”。
另一家巨頭京東,正在貫徹“百萬小店”綱領。2017年4月10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宣布了一項集團戰略性計劃: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在京東背書下,有人甚至投入上百萬元掛牌改造自己的店。京東的地勤小哥遍布全國,從首都到市縣鎮村,正在一個一個走訪對接小店,為“百萬小店”添磚加瓦。
京東新通路事業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王征告訴創業家&i黑馬,目前,每個地勤小哥對接300-400個小店,而這個隊伍,正在迅速擴張。
這是一場滲入毛細血管的跑馬圈地,是“新零售”的現實操練之一種。
2016年10月,“新零售”概念被首次提出,現在,它已成為2017年電商零售行業的主旋律。
王征說,京東需要傳遞一個概念就是“整個京東都能賣”,含義之一就是線上線下都能賣,打通線上和線下。
就在馬雲的新零售樣板盒馬鮮生落地生根時,8月,阿里啟動了天貓小店掛牌改造計劃,稱2018財年要在全國落地10000家天貓小店。零售通也要對接“100萬”家商店,到2020年占領三分之一的便利店市場。
不同於京東的“自有模式”,阿里更強調“兼容”,從小店到品牌商、經銷商,以往的參與者都在未來的“智能、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分銷網絡”之中。
這是一場線下零售業數據化的戰爭。據調查,全國有680多萬夫妻老婆便利店。目前,零售通對接的小店有50萬家,京東掌櫃寶覆蓋了30萬家,加起來也還只是一個零頭。
二
改造
2017年8月1日,杭州西溪路418號的維軍超市正式改頭換面,掛上了一塊帶著天貓logo的LED招牌,鮮亮醒目,總能吸引路過者駐足或者轉頭一瞥。
這個140平米的綜合小超市,最大的改變是增加了天貓專屬貨架和智能裝備。前者優化了商品結構,後者實現了收銀、庫存數據化。
老店主的兒子黃安說,改造一個多月後,新增的貓超貨架雖然不到10%的SKU,卻帶來了20%的銷售額。他打算繼續優化。
經過改造,小店成為平臺的“渠道”,商品和資金流通的種種可能就此展開。
不過,在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背景下,阿里和京東首先盯上的是流量入口。
8月28日,在零售通戰略發布會上,林小海指出,零售通除了建立分銷渠道外,也將是阿里巴巴新的流量入口:如果一家小店每月有1千個顧客,600萬家小店就能帶來60億流量。
大流量意味著平臺將對接更多流量需求者——從傳統零售到互聯網金融,後者也因此將被納入平臺的數據網絡中。
目前可見的成果是,小店已開始提供收發快遞、代購、保險銷售等增值服務,收入增加明顯。
“這些小店就像微信平臺上的各種公號,運營起來有很多賺錢方式。”獵科新零售研究院聯合創始人陳歡告訴創業家&i黑馬,小店作為節點可挖掘的價值很寬泛,其核心是把消費者聚攏起來,創新消費體驗,體驗頻次越高,價值也就越大。
以小店為連接,線下零售的每個環節都來到了智能分銷平臺上,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能從中找到新的價值。
比如,最末端的便利店主除了賣出更多商品、對接增值服務外,接入智能供應鏈系統,讓他們享受到低庫存高周轉的經營收益。
再比如品牌商。在對接智能體系前,品牌商更像是個盲人,它的銷售體系和第三方機構的調研數據是兩條線。對接後,品牌商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通過終端消費數據實現精準營銷和推廣,還可以節省與各級省代、市代的博弈成本。
四川白家陳記是個很好的例子。據其電商主管張琢玉介紹,白家陳記主要做方便面粉絲,17年來一直集中在川渝和東三省售賣,依靠傳統的分銷渠道,貨品通常需要走3至4周才能到店。對接平臺後,除了貨物抵達快之外,他們終於了解到這17年來一直生產的東西到底賣給了誰。7月數據顯示,白家陳記增加了11050家售賣的店,而且原先主動放棄的華東地區,現在能為它們貢獻30%的銷售額。
對於上遊,平臺可以利用數據孵化自有品牌或生產商,做柔性生產及定制化生產,直接切割生產制造價值。這已經不是想象,7-11以及羅森便利店就是靠關東煮、奶昔蛋糕等自有商品帶來品牌影響。
“這是一個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的關系,當存量市場完善做到1,後面的可能性也就無窮大了。”現為一家區域性B2B平臺總裁的羊永祥認為,阿里、京東在布局的這場收編戰,更像是修路,“路一旦通了,所有都通了”。
三
更大的野心
2017年,京東開啟金融小站計劃,京東金融依托京東全產業鏈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縣城、鄉鎮、村屯建立便民金融服務渠道,集金融理財、手機充值、便民繳費及取款轉賬四大業務為一體。
根據京東的規劃,今年要在全國建設2萬家金融小站。針對個體店主的貸款業務中,店主不需擔保和抵押,以掌櫃寶的進貨流水為參考標準即可獲取一定額度的貸款。
大連京東便利店店主王慶剛告訴創業家&i黑馬,自從2016年9月掛牌以來,他的店已有4.9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這種方式正在被一些店主接受並使用。
耐人尋味的是,很多金融小站的站主也是京東便利店的店主。金融小站利用便利店的渠道和體系,及其現金周轉較快等特點,面向個人發展信貸和理財業務。
阿里顯然也不會放過這塊肥肉。據阿里零售通工作人員介紹,零售通平臺也開通了金融服務選項,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賒購服務。店主(會員)每完成一筆訂單,就會獲得平臺制定的信用積分,積分等級不同,賒購的額度也不同。
阿里零售通工作人員告訴創業家&i黑馬,隨著深入接觸,不少店主選擇了賒購業務,最高賒購額度可達10萬元,基本能確保有資金壓力的小店正常運轉。
以小店為紐帶,平臺資本將滲透整個供應鏈:上遊可以直接投資品牌商和制造商,中遊可以收購分銷商和小的B2B平臺,而上述針對小店的借貸理財均可在此展開,甚至消費者也不例外。
事實上,阿里、京東近年來已通過戰略入股、收購等手段快速滲透至線下。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相繼入股銀泰商業、蘇寧雲商、聯華超市、三江購物,京東則戰略入股永輝超市。
據阿里的公開數據顯示,自2010年開放小額貸款以來,阿里先後對整個供應鏈中的參與者提供貸款和融資服務,累計為超過500萬小微企業發放了8000多億元貸款。
夫妻老婆店,不過是換了名字的舊戰場。
困難不過,邏輯通和可操作還有距離。
眼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資金需求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陳歡認為,面對這些聚焦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京東和阿里作為平臺方,未見得有競爭優勢。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後者更順理成章的核心角色是服務,“為一些金融公司做征信信息和資料的提供者,以及品牌背書”。
事實也證明供應鏈金融的滲透並非易事。一些下沈到四五六線城市的金融信貸業務逐漸在收回。凡普信CEO劉琦告訴創業家&i黑馬,早在2014年,凡普信針對各種個體商戶的信貸業務占收入的20%-30%,但時隔兩年多以後,凡普信基本放棄了純信貸業務,目前更傾向於通過汽車抵押來為個體商戶提供信貸服務,以此降低風險。不過,在劉琦看來,這些“毛細血管”一定是下一輪競爭的端口。撇開金融不說,就收編便利店而言,這也是一場攻堅戰。
壓力首先來自於利益受損最大的部分——分銷商。盡管平臺號稱“兼容”,但供應鏈壓縮是趨勢。現在,一些分銷商被迫去跟物流公司競爭,也有一些被阿里收攬,以利用他們的物流倉儲體系。分銷商的價值短期內很難被全部替代。一件商品在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總有必要的停放(流動),分銷商知道這些商品最高效的停放(流動)點在哪里。
其次,兩大電商要面對的還有無處不在的分食者。凱度咨詢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市場上共有70多家快消B2B平臺,這些平臺在2016年獲得了13億元投資。競爭者遠不止於此,2017年,又有便利蜂等新玩家湧入。
而且,在阿里京東這兩大電商平臺進入以前,區域性的連鎖便利店已經在線下打得如火如荼了。
一直在關註便利店領域的春曉資本投資副總裁潘金菊認為,阿里和京東的改造模式,“從邏輯上看,都是通的,就看接下來如何做了”。
但是她更看好區域性的連鎖便利店,“它們具備B2B業務能力,同時也有完善的倉儲物流體系,在區域內有自身的品牌效應,相對滲透率也更高,而且,在一定區域內已經形成了物理壁壘。”
參與者不得不考慮的還有對價格敏感的小店主們。如果一旦不能建立足夠的黏性,他們就很容易流失到其它平臺,就像買菜的大爺大媽們在支付寶和微信錢包之間切換一樣。
除此之外,物流、配送、倉儲以及對接人力、管理、小店主的意願,推進的速度和節奏等,每一個環節都面臨挑戰。
在潘金菊看來,便利店是個十足性感的業態,“它更像一座冰山,你能看到的難點都露在外面,但冰下面還有更多的是你是看不到的。那些概念化的東西,需要你深入到毛孔去挖掘和體會,拼的是魔鬼的細節。”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從盛極一時到直墜冰譚,也許就是一瞬間的事。可能所有的影視劇加起來,都不如小馬奔騰這家影視公司的故事跌宕起伏、錯綜複雜、扣人心弦。
對於小馬奔騰創始人李明的遺孀金燕來說,2018年1月17日的陽光格外明媚。在這一天離零點還差兩分鐘的時候,金燕發了一條朋友圈,說道:“你好,20180118”。
▲金燕1月17日朋友圈(每經影視記者截圖)
1月1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解釋》稱,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以及債權人能夠證明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的超出日常所需的債務,都被認為是夫妻共同承擔的債務。
這意味著金燕因4年前亡夫李明對賭失敗而在半個多月前被判決背負的2億元巨額債務,或有可能被免除。據了解,《解釋》於1月18日開始施行,目前,金燕的夫妻債務案仍在二審過程中。
2億負債或可免除?
為什麽金燕需要替亡夫背負2億元債務?事情還要追溯到近7年前。
彼時,小馬奔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馬奔騰”)是最炙手可熱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既出品過《歷史的天空》《我的兄弟叫順溜》等電視劇,也投資了《將愛情進行到底》《黃金大劫案》等名利雙收的電影。
▲小馬奔騰相關影視作品(圖/小馬奔騰官網)
2011年3月,估值高達30億、被投資方“搶”著投資的小馬奔騰,最終接受了以建銀文化為領投方的7.5億元融資,同時雙方簽下對賭協定,約定若小馬奔騰未能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實現合格IPO,則建銀文化有權要求小馬奔騰一次性回購所持股權。
由於種種原因,小馬奔騰最終未能履約。而約定日期兩天後的2014年1月2日,創始人李明突然離世。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6年2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委作出裁決,要求李明的姐妹李萍、李莉以及李明財產繼承人金燕連帶性一次性支付股權回購款6.35億元。2017年12月底,北京市一中院基於婚姻法司法解釋第24條的規定(以下簡稱“24條”)作出裁決,金燕因夫妻共同債務要在2億範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而現在,“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準則發生了變化。之前的“24條”規定,“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除非夫妻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被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
1月17日頒布的《解釋》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事後追認的債務,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以及債權人能夠證明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的超出日常所需的債務,都被認為是夫妻共同承擔的債務。
▲金燕1月17日朋友圈(每經影視記者截圖)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昆蔚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這一更改對金燕是有利的“1月18日之後這個解釋就適用了,法官的斷案思路會將此考慮進去,可能會影響二審的宣判結果,但是具體結果最後還要看證據”。“本來依據24條,債務人(金燕)需要舉證這筆錢沒有被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比如是去賭錢了,這很難舉證,而現在舉證責任是在債權人(建銀文化)這兒,要舉證這個錢是用做夫妻共同生活的,這個轉換對債權人有很大壓力”。
“建銀文化對小馬的投資,沒人知會過我,我沒簽字,我不認為我應對一個不知道的巨大的債務負責,這次投資款,建銀自己舉證了資金流向,一半給公司增資,一半給一位股東賣老股,我先夫都沒有收到一毛,我怎麽受益?”,
對於這筆債務,金燕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如此解釋。
那麽對於新規的出現,建銀文化如何應對?每經影視記者嘗試多次撥打建銀文化公開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截止發稿前仍暫未聯系到相關人士。
飄搖之後,何去何從?
“沒聯系了,她倆(李萍、李莉)出局了”。“我不關心小馬”。
當被問起是否還和李明的兩個姐妹有聯系、小馬奔騰有哪些最新動向時,金燕對每經影視記者如此說道,一時讓人有些唏噓。曾經那個由李明、李萍、李莉共同經營的家族式企業小馬奔騰已是過往雲煙。
2017年10月,小馬奔騰股權突遭拍賣,小馬奔騰僅以1.55億元就易主他人。據京東司法拍賣網成交信息顯示,小馬奔騰的9.6%股權、小馬奔騰原大股東小馬歡騰的66.67%股份分別以3647萬元和1.19億元賣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冉騰(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據工商資料顯示,2017年10月30日,小馬歡騰原控股股東李萍、李莉已被替換為冉騰投資。
▲小馬奔騰的9.6%股權以3647萬元出售(圖/京東司法拍賣網)
▲小馬奔騰原大股東小馬歡騰的66.67%股份以1.19億元出售(圖/京東司法拍賣網)
▲目前,小馬歡騰控股股東已成為冉騰(上海)投資(圖/天眼查)
不過,金燕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並不認可這次拍賣結果。“我提了司法異議,1月18日北京高院提出異議再審,那次拍賣是非法的,我認為無效”。
雖然經歷多次易主和高層震蕩,但由於之前囤了一定的IP,小馬奔騰近年還屢有新作。據官網信息顯示,電視劇方面,林永健、蔣欣主演的《凡人的品格》、新人卡司的《見習法醫》都在2017年第三季度陸續播出,《烽火連城決》則在2017年1月開機;電影方面,小馬奔騰2015年分別投資了《太平輪:彼岸》和《愛之初體驗》,但都票房慘淡。
2014年12月,被罷免小馬奔騰董事長職務兩個月後,金燕和部分小馬奔騰的核心團隊成員創立了新公司北京正在發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並在今年年初發布了涵蓋《虎鶴》《有匪》等10部作品的年度片單。其中,《虎鶴》這部劇是由張黎執導、韓三平監制。
▲北京正在發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股權結構(圖/天眼查)
用金燕自己的話來說,這些作品“燜了三年”,“作品是在創作中,應該從今年會陸續進入創作”。從小馬奔騰一夕崩塌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年,而這四年也正是影視行業風起雲湧、極速變幻的四年。缺位了四年的金燕還能再做出第二個小馬奔騰嗎?
“我們堅持做內容,一點點幹吧”,采訪結尾,金燕對每經影視記者說道。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杜蔚
作為全球第一家中美合資的動畫公司,東方夢工廠的出身風華正茂——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華人文化”)領投占股55%,美國公司夢工廠動畫占股45%,2012年在上海成立。
2016年東方夢工廠聯合夢工廠動畫出品了《功夫熊貓3》不久,夢工廠動畫老板易主。好萊塢大巨頭康卡斯特收購夢工廠動畫,此後關於新股東不滿東方夢工廠的表現並將放棄股權的傳言不斷。
2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東方夢工廠股權變動塵埃落定:由華人文化為首的中國財團全資控股東方夢工廠,美方公司不再是股東。而夢工廠動畫的撤股,也意味著原屬於合資公司的寶貴IP《功夫熊貓3》的歸屬或許將出現變動。
華人文化方面就此事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番股權變更是中方主動提議的,得到了美方的理解和支持,並取得了令各方滿意的結果。雙方將會在東方夢工廠的新片發行上進行合作。而對於《功夫熊貓3》的IP歸屬,出於合作雙方的保密協議,現在還不方便透露。
雙方分手但仍是朋友
“東方夢工廠就是為了《功夫熊貓3》而生的。”兩年前,東方夢工廠的首位中國本土CEO朱承華在走馬上任之際曾如是說。
看看東方夢工廠最初的logo就不難理解到這家合資公司的基因與抱負——一只水墨畫的熊貓坐在紅色的月亮上垂釣,這其中蘊含了東方文化、《功夫熊貓》、夢工廠動畫三大元素。
▲夢工廠動畫的logo與東方夢工廠最初的logo
但現在這個logo的熊貓和月牙都將被更換,據華人文化方面透露,東方夢工廠的英文名由原來與夢工廠動畫息息相關的Oriental DreamWorks 變更為現在的Pearl Studio。新logo是手掌中捧著珍珠的造型,動作快的票務軟件系統上已經用上了新logo。
改名、換像,均是這樁跨國婚姻結束的標誌。
用華人文化方面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已吸收和消化了好萊塢的頂尖創意和制作體系並搭建了成熟的團隊,接下來將邁入全新階段,發布完全獨立、自主開發的針對全球市場的東方電影。”朱承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而對於如此巨大的中國市場,好萊塢巨頭顯然不會放棄,夢工廠動畫與華人文化的“跨國婚姻”雖然結束了,但雙方以後仍將繼續“做朋友”。作為好萊塢六大制片廠的環球影業娛樂集團代表母公司康卡斯特發言稱:“非常尊敬黎瑞剛先生和他領導的華人文化,並祝福東方夢工廠未來發展順利。我們非常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機會。”
“我們已經宣布了明年的電影項目《EVEREST》,由環球影業負責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發行。東方夢工廠後面也會陸續推出第二部、第三部的電影項目,都是針對全球市場。”朱承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當初的結合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好萊塢頂級動畫電影公司的核心技術與商業體系,現在與其分家後的東方夢工廠,是否已學有所成呢?可以獨立、持續生產出比肩好萊塢頂尖動畫片標準的作品了嗎?
在朱承華看來,東方夢工廠已具備成熟的獨立開發能力。“我們有一個創意中心系統(creative hub),過去一年在紐約、洛杉磯都培養了自己的團隊。這個系統的理念就是由上海東方夢工廠團隊來把握最核心的創意開發、人物設定,這些前其中最有想象力的部分。然後在中期、後期的制作部分,整合全球產業鏈最優秀的人才,將他們整合到其中。”
至於東方夢工廠是否真的能做到對標迪斯尼的動畫片,實現“中國制造、全球傳播”的文化雄心,還需要接下來作品與時間的檢驗。
《功夫熊貓3》IP現在歸誰?
從東方夢工廠成立6年的成績單來看,除了聯合出品了《功夫熊貓3》以外,似乎沒有特別亮眼的。
其中《功夫熊貓3》國內票房過10億元,但北美累計票房約1.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億元)。在中方資本的助力下,《功夫熊貓3》在國內的表現遠勝於《功夫熊貓》《功夫熊貓2》,但在北美表現不如《功夫熊貓》。
▲《功夫熊貓3》的全球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而東方夢工廠創立以來唯一獨立出品的《魔發精靈》在北美累計票房超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4億元),但在中國票房卻僅為5466萬元。
去年以來東方夢工廠曾傳出大幅裁員的消息,彼時朱承華也曾回應《每日經濟新聞》稱這是因為對非核心制作業務的分包,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非常穩定。
事實上夢工廠動畫的“傳奇人生”也遭遇了一波三折。夢工廠動畫由夢工廠工作室的動畫部分拆而來,該公司的靈魂人物傑弗瑞·卡森伯格曾是迪斯尼的主席,夢工廠動畫創立十多年以來曾推出《馴龍高手》《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等成功作品。但接下來的幾部作品也接連慘敗,2014年、2015年該公司連續虧損,2015年甚至裁員500人。
與迪斯尼全產業鏈的IP運營能力相比,夢工廠動畫長期以來主要依靠電影票房收入的模式顯得收入單一、變現能力單薄。連續受挫後,夢工廠動畫與多家公司談判尋求“賣身”,最終在2016年,美國康卡斯特集團宣布,旗下NBC環球以38億美元收購夢工場動畫,包含債務的話,這項交易將超過41億美元。
當夢工廠動畫被NBC環球全權收購後,其公司孵化的《功夫熊貓》等核心IP也隨之並入。而此前《功夫熊貓3》的IP在東方夢工廠手中,東方夢工廠將《功夫熊貓3》的衍生品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中美公司“離婚”,他們最寶貴的“夫妻共有財產”《功夫熊貓3》究竟歸誰?因《功夫熊貓3》而生的東方夢工廠還能繼續開發《功夫熊貓》嗎?
▲《功夫熊貓3》爛番茄新鮮度86%(爛番茄/圖)
“《功夫熊貓3》這是我們合資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對東夢團隊的成長和成熟具有重要意義。後續我們會和環球影業展開多方位合作。”朱承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至於對功夫熊貓這個IP還有沒有後續想法,他表示:“還不便透露。”
“IP歸屬和運營體系極其複雜,涉及商業機密,出於合作方之間的保密協議約定,詳情不便透露。”就《功夫熊貓3》的IP歸屬權,華人文化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解釋道,“東方夢工廠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打造原創IP為目標,目前無論是公司創意開發體系還是團隊能力,都具備了非常好的成功條件。”
中美合資電影公司實驗田
作為中美在動畫領域合資的實驗田,東方夢工廠一開始就被給予厚望,首輪投資高達3.3億美元。但“跨國婚姻”的運營往往殊為不易。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康卡斯特收購夢工廠動畫後,與華人文化在東方夢工廠在發展戰略上存在分歧。對此,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向騰訊財經予以否認,“不存在這個問題,是過度解讀了。”
不過,東方夢工廠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磨合期,東方夢工廠成立五年時間內先後換任了三個CEO。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曾詢問黎瑞剛,合資公司在運營中如何避免水土不服時,黎瑞剛坦言:“這個無法規避,不光是娛樂行業的合資公司,無論是科技的、消費類的公司,合資都會帶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系、不同團隊之間的磨合,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應甚至像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合作,也會有相互磨合的過程。所以只要雙方有戰略的協同,在合作過程中需要慢慢找到契合點。”
雖然目前好萊塢資本撤股,東方夢工廠由大股東華人文化力挺,但華人文化畢竟是一家投資基金,其投資會有在合適結點退出以及投資回報率的考慮。這方面黎瑞剛又如何打算?
“投資文化創意的行業和做互聯網行業不太一樣。互聯網行業有很多東西可以簡單的用流量、用戶數來進行評估,投資創意這塊需要孵化的時間更長。像東夢這樣的項目,我們幾乎是從頭開始打造這個新企業,它會有更長的時間發展。”2月2日黎瑞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騰訊財經的報道,黎瑞剛表示,針對東方夢工廠這個項目,目前已有多家境內外機構在與之接觸洽談,後續很可能會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
“但我們看好這一塊,對東夢既有財務性的安排,又有戰略性的規劃。因為中國未來電影格局中,動畫一定是一個重要類型。現在動畫的國內票房份額還未達到足夠的程度。好的內容還是稀缺內容,從中國公司生產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容也仍是缺乏的。所以雖然投資周期會長一點,我相信回報還是會是好的。”黎瑞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至此,這個全球首家中美合資動畫片的命運進入了另一頁,培育文化產業需要耐心和時間,所以無論是一帆風順還是歷經磨難,東方夢工廠的未來都必將成為備受中外業界審視的對象。
而眼下國家對海外文化類收購政策趨嚴,這對海外市場頻頻布局的華人文化有什麽影響?
“(收購海外文化標的)是非常專業的事情,不是有錢就能做的,而且收購這些資產需要有大量的運營經驗和足夠的專業能力才能管理好這些資產。所以我覺得國家的相關政策收緊是好事情,我們公司是非常支持的。”黎瑞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道。
4樓提及
以前都有試過一個想歸園田居既女仔, 可惜而家已經唔係 orz
2樓提及
大L是一个反例!
2樓提及
都爆晒出黎, 「考慮將單位賣出,再另覓住所」, 仲有人會買嗎?
3樓提及2樓提及
都爆晒出黎, 「考慮將單位賣出,再另覓住所」, 仲有人會買嗎?
好難講,唔係個個都睇新聞......
5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都爆晒出黎, 「考慮將單位賣出,再另覓住所」, 仲有人會買嗎?
好難講,唔係個個都睇新聞......
今日東張西望個雀仔位都有人中計啦
6樓提及5樓提及3樓提及2樓提及
都爆晒出黎, 「考慮將單位賣出,再另覓住所」, 仲有人會買嗎?
好難講,唔係個個都睇新聞......
今日東張西望個雀仔位都有人中計啦
呢個我今日都有睇到,我又好懷疑餵雀條友係咪有病,咁多雀鳥係個窗到,點頂丫,爆屎.......諗起都
7樓提及
好恐怖,他仲要玩埋法律招...乜人都害死啦...我懷疑他有精神病
8樓提及7樓提及
好恐怖,他仲要玩埋法律招...乜人都害死啦...我懷疑他有精神病
有精神病[都識同你玩法律,佢都癲唔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