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2月新屋開工年化總數108.9萬戶,預期104萬戶,前值從102.8萬戶修正為104.3萬戶。
美國12月新屋開工年化環比+4.4%,預期+1.2%,前值從-1.6%修正為-4.5%。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從特里謝到徳拉吉,歐洲央行在過去7年里為了避免全面QE使用了大量的創新工具。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經濟逐漸複蘇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卻深陷泥潭。政治因素也罷,經濟數據也好,歐洲央行最不希望見到的QE現在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
市場對於本月22日歐洲央行是否會正式宣布QE計劃充滿期待。過去7年里,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通過QE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並試圖借此提振經濟。盡管各國經濟最終複蘇情況大有差異,但是歐洲央行卻一直對全面QE抱有謹慎態度。
隨著那些非傳統貨幣政策開始逐漸失去作用,歐洲央行緊跟潮流(其他央行),以QE對抗通縮的呼聲正在日益高漲。
歐洲央行的利率渠道主要由再融資利率、存款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所構成。其中後兩者構成了利率走廊的上下端。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創新能力”可謂全球最強。
歐洲央行一般通過7天主要再融資操作(MRO)和3個月再融資操作(LTROs)進行公開市場操作(OMOs)。在危機時代,歐洲央行啟動過證券市場計劃(SMP)以及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和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s/VLTROs)。而擔保債券購買計劃(CBPP)在2009、2012和2014年也曾三度出現,資產支持證券購買(ABSPP)則是最近的新操作。如果將並未執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也算進去的話,歐洲央行過去7年各種名目繁多的操作肯定會讓一般人難以分辨。
總體來看,這些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初衷均是希望可以起到QE的作用:為市場提供廉價的流動性並拉動經濟。但是QE是永久性提供並增加貨幣總量/流動性,而歐洲央行的操作並非“有來無回”,許多政策本質上都是一種對沖操作而已。這最終影響到了歐洲央行行動的效果性。
在飽受爭議的傳導機制上,SMP直接影響美國和歐洲的國債市場,LTRO則通過流動性渠道(隔夜利率和銀行間息差)影響到國債收益率。隨後國債收益率再通過資本和貸款利率影響經濟表現。因此LTRO更適用於信貸以及壞賬問題,而SMP則對借貸及融資成本有效。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的兩輪LTRO操作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傑作。銀行業急缺的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補充,所謂的尾部風險也盡數消除。這兩輪LTRO的資金將於本月和下月到期。
而在2014年6月歐洲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並推出TLTRO之後,去年9月和12月的市場反饋顯然和前兩輪LTRO表現大相徑庭。雖然邊緣國家銀行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是核心國家銀行並沒有對廉價流動性表示出興趣。
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勢在LTRO上基本一致,均是以歐元下跌而告終。
規模達到2190億歐元的SMP計劃本意也是充當QE的替代品,但是規模有限以及適用範圍不大使得其無法持續壓低債券收益率。其結果就是SMP明顯壓低了核心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是對邊緣國影響則十分緩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歐元的反應十分明顯,在這一階段歐元對美元跌幅達到7.1%。
CBPP的規模則相對較小,兩輪規模分別為6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歐元在這一過程中上漲6.9%。
有關歐洲央行各種非常規措施和市場反應可以參考下圖。
如果將歐洲央行那些措施進行評分的話,前兩輪LTRO顯然效果最為明顯。TLTRO到目前為止則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尤其是對核心國家)。SMP和CBPP則受限於規模和範圍未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回顧了這一系列工具之後結論似乎也已經浮出水面:現在執行的TLTRO和ABS已經無法發揮作用;小範圍的寬松也無法真正的改變情況。由此,歐洲央行似乎只有最後一個選擇:全面QE。這也可能是唯一能夠拯救歐洲經濟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市場已經開始為QE定價,歐洲股市周一開盤創七年新高。
歐洲股市基準富時Eurofirst 300指數開盤漲0.2%至1409.7點,創2008年1月以來新高。
投資者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很可能將於本周四推出歐版QE(OMT計劃),對市場起到提振作用。
月初數據顯示,歐元區2014年12月CPI終值同比下降0.2%,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技術性通縮已經確認。
本月以來,德拉吉迫不及待地三次釋放強烈的QE信號,為寬松造勢。先是1月2日稱,不能完全排除歐元區通縮風險,“必須以行動抵禦這類風險”。隨後1月9日又公開了自己的一封信,稱歐洲央行推出的任何刺激措施都可能包括購買政府債券。
上周,他在接受德國雜誌采訪時更是坦言,央行已經準備好購買政府債券,為了維持價格穩定,有必要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本周,歐盟法院初步認定歐版QE原則上合法,為QE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
而上周瑞士央行宣布取消匯率下限的舉措又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QE的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TD證券分析師Eric Green表示:“近幾天,對於德拉吉將宣布QE的預期高漲。市場共識是未來兩年內QE規模將超過5000億歐元。”
歐洲股市將變得更有吸引力,因為對寬松的預期已經推高了國債價格,將國債收益率推至歷史低位。
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上周一度觸及0.4%,2年期德國國債更是跌至-0.16%,反映出歐元區通縮的現狀。
自今年年初以來,歐元從1.20一路下滑,目前在1.16附近徘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12月新屋開工數環比增4.4%,達年化108.9萬戶,創2007年來新高。其中,獨棟別墅開工數大漲。該數據表明今年房地產市場有望繼續擴張。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2月新屋開工年化總數108.9萬戶,預期104萬戶,前值從102.8萬戶修正為104.3萬戶。
美國12月新屋開工年化環比+4.4%,預期+1.2%,前值從-1.6%修正為-4.5%。
美國12月新屋開工數環比增4.4%,遠超預期的增1.2%,11月數據從下跌1.6%下修為下跌4.5%。美國12月新屋開工總數年化108.9萬戶,好於預期的104萬戶,創2007年以來新高,11月數據也有所上修。
勞動力市場向好、房貸利率低、消費者信心強勁,都推動人們對住宅房地產的需求。該數據表明今年房地產市場有望繼續擴張。
據彭博新聞社,法興銀行經濟學家Brian Jones表示,新屋開工數據向好,特別是獨棟房數據強勁。該數據對美國住宅房地產市場有很好的預測作用。美國經濟走在正軌上。
美國商務部還公布了12月營建許可總數。美國12月營建許可總數103.2萬戶,不及預期的106萬戶,11月數據從103.5萬戶上修為105.2萬戶。美國12月營建許可環比下降1.9%,不及預期的上漲0.8%,11月從下降5.2%修正為下降3.7%。
營建許可數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先行指標。該數劇不及預期,主要由於多家庭住宅的營建許可數下滑,通常該類住宅波動較大。獨棟別墅的營建許可數依然強勁。
周二,衡量房屋建築商信心的NAHB房產市場指數有所下滑,從12月的58下跌至1月的57。該指數大於50表明更多受調查者認為房地產市場會較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稱,金融危機後中國整體債務水平翻了四倍,引發部分投資者擔憂。
中國經濟放緩是全球投資者最關註的因素之一。盡管許多投資者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讓中國經濟軟著陸,但中國債務瘋狂的增速讓人們擔心中國經濟放緩可能不那麽順利。
報告稱,2014年中期,中國的債務負擔巨大,占到GDP的282%,其中包括政府債務、銀行債務、公司債務和家庭債務。這遠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也高於澳大利亞、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自2007年以來,中國總體債務水平翻了四倍。2007年至2014年,中國新增債務20.8萬億美元債務,占到全球同期新增債務的1/3。債務增長最大的來源是非金融機構(包括房地產開發商)的借款。中國的公司債務占到GDP的125%,為全球最高之一。麥肯錫表示,中國的債務增長不可持續。其中,地產相關債務比例過高,令人擔憂。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北京上海核心區域房價已經接近紐約水平。
麥肯錫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債務存在三大主要風險:
-接近一半的家庭債務、非金融公司債務和政府債務與房地產直接或間接相關。
-地方政府債務激增,許多可能無法償還債務。
-中國約1/3的現有債務來自於影子銀行。
麥肯錫在報告中表示:“一個可能的擔憂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加上地方政府財政不可持續的影響可能導致中國的債務違約潮,損害銀行業並使得投資影子銀行的投資者遭受損失。而到那時,中國政府可能援助金融行業,從而避免全面爆發的金融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元區GDP超預期,歐洲Stoxx 600指數突破七年新高。德國DAX指數一度上漲0.9%,史上首次突破11000點。標普500期貨也逼近歷史新高。
今天下午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第四季度GDP環比增長0.7%,高於0.3%的預期增長0.3%;同比增長1.6%,高於1.2%的預期。歐元區2014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長0.3%,好於彭博通訊社中值預期及前值的0.2%;同比增長0.9%同樣好於預期。歐盟委員會此前上調了2015年歐元區GDP增長預期。
資管公司KBC Asset Management NV投資主管Dirk Thiel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市場因歐洲經濟曾在複蘇而受到提振。今天的德國GDP數據令人鼓舞。數據終於讓我們舒了口氣。投資者將為歐洲核心經濟的表現感到開心。市場也重新開始樂觀的看待希臘問題。”
歐洲央行大規模的購債計劃將於下月開始。這將進一步拉底歐元,提升歐洲股市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高盛策略師預計歐洲Stoxx 600指數一年內將上漲8%,而標普同期將上漲4%。
昨日,受烏克蘭停火協議引發的樂觀情緒提振,歐洲股市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市場預計歐元區將與希臘就債務問題達成一致。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德國和希臘都有意妥協,尋求在救助協議上達成共識,以繼續救助希臘。德國不會堅持要求希臘滿足當前救助項目中的每項條款;希臘也準備履行預算盈余要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烏克蘭停火協議達成,希臘債務危機有所緩解,歐元區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幫助提振了投資者情緒。周五,歐股刷新七年新高,標普創下歷史新高。
烏克蘭停火協議
本周四,經過16小時的激烈談判,俄烏法德四國得以達成停火協議。根據協議,烏克蘭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立刻實施全面停火,自當地時間2015年2月15日起嚴格執行。
不過,停火協議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察。事實上,雙方去年9月達成的協議中就要求雙方停火並且退兵,但這份協議很快夭折。此後,反叛軍進一步占據了200平方英里的領地。
這看似是俄羅斯和歐洲雙贏的局面,但一些人警告稱俄羅斯才是這場談判中最後的贏家。
立陶宛首相Dalia Grybauskaite表示,這份協議沒能保全烏克蘭的所有領土,可以讓俄羅斯很快控制烏東部邊境,所以協議本身“十分脆弱”。而歐盟理事會主席Donald Tusk表示:“實際戰鬥能否真的停下來,這是真正考驗協議的地方。”
希臘債務談判
本周四,希臘政府發言人表示,將盡其所能在下周一和歐元區達成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也表示,在希臘問題上願意作出妥協。希臘債務僵局或出現轉機。當天,希臘股指ASE開盤大漲8%,其中銀行板塊股指飆升20%。
希臘政府發言人Gabriel Sakellaridis周五表示,在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希臘將竭盡全力同歐元區援助方就新的希臘支援項目達成一致。
歐元區去年四季度GDP增長超預期
周五公布的歐元區四季度GDP超預期。歐元區2014年四季度GDP環比增長0.3%,好於0.2%的預期,同比增長0.9%,同樣好於預期。
歐元區亮眼的GDP提振了投資者的情緒。周五,歐洲Stoxx 600指數突破七年新高。德國DAX指數一度上漲0.9%,史上首次突破11000點。標普500期貨也逼近歷史新高。
資管公司KBC Asset Management NV投資主管Dirk Thiel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市場因歐洲經濟複蘇而受到提振。今天的GDP數據令人鼓舞。數據終於讓我們舒了口氣。投資者將為歐洲核心經濟的表現感到開心。市場也重新開始樂觀的看待希臘問題。”
標普創歷史新高 年內首次
周五,歐元區四季度GDP超預期、烏克蘭停火協議對市場影響繼續,歐美股市上漲,標普今年來首次創新高,歐股刷新七年新高。受歐元區GDP提振,布油今年來首次突破60美元。
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漲8.51點或0.41%,報2096.99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46.97點或0.26%,報18019.3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36.22點或0.75%,報4893.84點。
M2增速創歷史新低 "降準、降息指日可待"
雖然周五公布的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創09年6月以來新高,但M2增速僅有10.8%,創歷史新低。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疲軟意味著信用內生增長疲弱,通縮風險加大。央行或需要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2.05億元,不及預期的2.1萬億元,新增量少於2013年1月的2.54萬億和2014年1月的2.58萬億。而M2增長10.8%,增速創1996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對於社融總量的增速回落,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這意味著預示未來半年內經濟仍難見底。而貨幣M2增速的下行也預示著通縮風險繼續加大。姜超據此判斷未來央行仍需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滴滴快的戰略合並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周六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雙方確定,在春節後的適當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並後,估值將達到6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嚴冬絲毫沒能阻擋美國就業市場複蘇的步伐。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2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9.5萬,大超市場預期23.5萬,前值從25.7萬人修正為23.9萬人。
2月失業率5.5%,較1月的5.7%進一步下降,為2008年以來最低,預期為5.6%。
美國非農就業人口連續12個月增幅在20萬人以上,為逾十年來最強升勢。過去12個月,美國共增加非農就業人口330萬,為2000年3月以來最高。
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Justin Wolfers興奮地表示:“29.5萬!12月32.9萬沒有調整,失業率降至5.5%,這才是經濟複蘇。”
不過,薪資和工作時長並沒有增加。2月平均每小時工資環比增長0.1%,較1月的0.5%大幅下降。每周工時34.6小時,保持不變。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James Knightley評論說:“新增就業人數超過預期,失業率下降,唯一令人失望的是工資增長沒有預期那麽紮實。美國2月平均時薪增長0.1%,低於預期,表明目前源於勞動力市場的通脹壓力依然疲弱。”
另外,2月勞動力參與率62.8%,略低於預期和前值62.9%。
分行業來看,酒吧和餐飲業表現尤為搶眼,增加了5.9萬個工作崗位,專業和商業服務部門新增5.1萬就業,建築業和醫療保健行業分別增加2.9萬和2.4萬崗位。
此次非農數據被認為是對美國經濟的檢驗。如今全球經濟普遍陷入低迷,美國能否繼續保持一枝獨秀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再加上暴風雪和低油價等負面因素,市場普遍擔心2月的就業數據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數據公布前,高盛就曾指出,由於天氣因素對低收入人群影響大於高收入人群,時薪水平或上升,但這一統計可能失真。
但美國再次用強勁的數據為市場註入了信心。目前,對於今年年中加息的呼聲日益增強。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昨天表示,今年年中可能到了“慎重討論”加息的時候,因為美國就業市場接近充分就業,通脹也開始回升。美聯儲不應在加息問題上等太久。
一周前,聖路易斯聯儲主席Bullard也表示,美聯儲提及加息時應去掉耐心一詞,他認為聯儲應該於6月加息。
在非農數據發布後,高盛維持美聯儲9月開始加息的基準預期不變,但也提到最早可能6月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