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程中的許多時刻我們都處在兩難狀態,只有價值觀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i黑馬訊 12月14日,由創業黑馬主辦、摩比神奇冠名的2016年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回顧與牛文文的交往,為創業精神鼓與呼。
以下為徐小平演講內容,經i黑馬編輯:
今天來到這里,我想起了我在黑馬社群遇到的創業者。有個小夥子以前一直做線下教育,但卻夢想著做線上教育。當我和他再次見面的時候,他的線上教育企業已經估值幾億美金,得到了馬化騰的投資。這個人就是創立了瘋狂老師的張浩。另一位小夥子帶著他初創企業來到早期黑馬大賽,而我們有幸成為了他的天使投資人。這家公司去年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他是貝樂英語的王寧,每天在為千家萬戶的孩子們栽種未來的希望。像這樣的創業傳奇故事,在黑馬營里面天天發生。
關於創業,牛文文提出了許多了不起的觀念,其中最最溫暖人的是什麽?“讓創業者不再孤獨”。文文提出這個口號的時候,創業者是孤獨的,如果不孤獨他不會提出來不要孤獨。現在,創業者不存在孤獨的問題了,創業者已經成為一個生態、一個系統、一個世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主流,真正的最時尚的一群人。過去提倡創業還偷偷摸摸,好像在做點什麽壞事一樣,現在創業理直氣壯,我們反而提出了許多口號,比如說:二流人才才去投行,一流人才都創業了。
一個人走到社會上來一無所有、赤手空拳,就有一個夢想,一番熱情,以及一點我們學到的技能、知識,我們一步步走過來,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由於有了《創業家》和黑馬這個群體,我們這一路不再孤獨,充滿力量。在我們為了夢想奮鬥的征程中,牛文文的《創業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來到這里,我也很自豪,我也是創業家生態系統里一個積極的栽種者。
我想講三個我跟牛文文交往的故事。往事並不如煙,歷歷在目。
2008年,牛文文從《中國企業家》出來,創辦了《創業家》。那時我在新東方舉辦了一個關於培養中國創新式人物的論壇,牛文文來了。當時我是第一次見牛文文,他還年輕得多,滿頭烏油油的黑發。現在黑馬崛起了,老牛卻有了白發,變成了白馬。
在論壇上牛文文說,中國社會對企業家的態度是個嚴重的問題,中國傳統重農輕商,鄙視貿易、鄙視商業,三教九流最末等的是商人。他以余華的《兄弟》為例,兄弟兩個,一個做了商人,成了企業家,但這個人從小就流氓犯事,不務正業,後來成了個企業家,玩弄感情、開黑心店。另外一個弟兄是個老實人,一直腳踏實地,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好兄長。當時這本書非常火,但文文表示了批判:中國社會應該尊重企業家精神,尊重商業價值。應該倡導那種異想天開、不循規蹈矩、總是要尋找機會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
那次論壇一整天,來了好多人。而牛文文的演講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其中有旗幟鮮明的價值觀,有作為一個雜誌主編、一個輿論引導者的愛憎分明的價值倡導,有一種信念。這樣的信念就是一個雜誌的靈魂,也是每個企業家在啟動人生追求的時候,應該有的東西。那次文文的演講,讓我感到了創業家正在登上歷史舞臺,雖然那個時候還比較稚嫩。
這個“創業家”有兩個含義:一是中國這一代的創業者們;二是牛文文的《創業家》雜誌,成為了伴隨中國創業家們成長的心靈夥伴和精神引導,成為了整個生態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那之後,我接到牛文文的邀請,參加他的一個活動,這就是著名的黑馬大賽的首場比賽。我記得,在一個遠沒有今天的會場豪華的地方,來了大概一兩百人,會場很冷清。一整天的時間,就牛文文一個人在那個會場上一直狂歡尖叫。其他人沒有他這麽激動,整個啦啦隊就他一個人,既是隊長也是隊員,從頭到尾在嗨。
因為他來過新東方做演講,我不得不去他的活動,給個面子嘛。當時我在旁邊,心里在暗中流淚啊,心想老牛你真牛,做個創業家真不容易。你要想把一個事業撐起來,把一個場景撐起來,真的很難很難。
一天下來,我對牛文文,與其說是尊敬,不如說是同情。我在想,黑馬到底能跑多久?但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自己的創業家精神,當別人不歡呼的時候我歡呼,別人不喝彩的時候我喝彩。當我喝彩、歡呼久了,大家也就跟著歡呼了,也知道歡呼什麽了。這就是真正的創業家精神。現在跟牛文文每次見面我都會想起,在那無人喝彩的歲月,牛文文自己為自己喝彩,為自己感動,結果他感動了一個時代,也感動了我。
我現在講第三個故事。
2013年5月,電影《中國合夥人》在清華大學舉行首映儀式。這個電影對我來說有一定的壓力,壓力在於我不知道俞敏洪、王強、新東方的夥伴們,以及中國社會如何看待這部電影。
我在首映式觀影時,左邊是俞敏洪、右邊是王強,我覺得特別特別緊張。看完之後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反饋,上臺說了幾句話就離開了。在停車場里面,正在我仿徨猶豫失落的時候,牛文文開著車過來,一臉狂歡的樣子,極其興奮,對我說:“小平!太棒了,太牛了!這個電影是過去三四十年,關於中國社會崛起的最精彩的電影!”說了好多,然後開著他的SUV,揚長而去,好像一個年輕人,從一個派對來,又要趕去下一個派對。
我自認為我還算是個有活力的人。但那一瞬間,我覺得牛文文比我年輕得多———他對電影的贊美當中,飽含的是對這個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的興奮感。作為《創業家》的主編,一個媒體人,一個創業家們精神的引領者,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電影的價值。那一瞬間,牛文文給了我特別強大的力量。
我講這三個故事想說明的是,牛文文本身是個創業家,同時他承擔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工作,就是成為創業家的創業家,成為創業者(黑馬)們的朋友。這個朋友不是一般的啦啦隊,而是一個引領者。歸納下來有兩點讓我非常感動:
第一、中國社會需要牛文文對於商業創造價值的信念,需要他那種企業家精神。在創業、創新真正成為全國主流之時,回過頭看,我們走過的路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之中最大的坎兒,是社會的主流精神根基對於創業、創富、商業價值的判斷與認同。作為創業者,如果你不能對你所做的事兒有堅定、正確的信念,你是走不遠的。我們一定要從靈魂深處、價值觀的高度認識到創業是引領中國經濟崛起的原因,也是引領中國走向未來的真正基石。
當一個創業者啟動創業項目的時候,他有沒有信念,有沒有真正的價值體系?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沒有判斷力?創業過程中的許多時刻我們都處在兩難狀態,只有價值觀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未來。今天的創業者們,無論你是剛剛開始還是忙著上市,或者一上市幾十億上百億人民幣的時候,你都必須有堅定的價值觀和信念。
第二、創業家需要樂觀主義精神,一種別人不喝彩,我為自己喝彩的精神。我稱之為創業者的自嗨精神。當你自嗨別人才能跟著嗨,當你自燃,才能點燃整個社會的熱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不為人知的、不經意的交往當中,你所展現出來的這種人格的品質、精神的價值能影響你周圍的人。
真格基金的工作每天都是在看創業者。大家知道真格做投資遵循的是“投人哲學”,在你的專業能力、工作背景、學習背景之上其實就是看你這個人怎麽樣。我經常說我看面相,其實我看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看他眼睛里面有沒有閃爍著火花,就是我所講的創業者的信念。
我們經常還說看創業者的魅力。如何展現你的魅力?有人是自嗨的,有人是靜默的,有人說得多,有人不怎麽說。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挑戰你,故意問一些挑戰性的問題、讓你為難的問題的時候,你能不能展現出你內心深處的一種樂觀主義的精神,一種自我陶醉的東西,一種真正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信念。
堅定正確的價值觀,不點自燃的自嗨精神就是我們與創業者交流的時候尋找的那種潛在素質。這樣的創業者往往能夠帶著團隊沿著正確的道路,積極樂觀地走下去。牛文文就是這樣的創業家,而他的《創業家》也給我們帶來了堅定正確的價值觀和不點自燃的樂觀主義,影響了這個創業家的時代。牛文文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創業家。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回到2009年,我一定會在20分鐘之內成為他的天使投資人。因為他的身上展現了真格基金所夢寐以求的創業家精神。
今天中國的創業環境已經比五年前、十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黑馬營里面也有很多真格投過的、錯過的、想投的創業者。在這個時代有黑馬系統、有創業家生態群、有牛文文,是創業者們的幸運。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奮鬥,我相信中國的創業者會形成一個偉大的群體,最終我們能夠在創業的奧運會當中勇奪金牌。謝謝!
很多投資人在中國消費品行業投資,他們的規則就是less work ,easy job ,more money。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 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上周做左暉先生那篇的時候,有讀者跟投投提到了劉強東先生和左暉先生有些價值觀很像,恰好投投也在看京東的歷史資料,當下表示要做一期出來,於是就有了這篇稿子。
透過劉強東先生的講述,投投發現,很多道理看似平凡,但在更長的周期里,能讓企業拉開差距的地方往往卻正在於此。當然,再好的理念如果只是CEO一個人的準則也無濟於事,最終要隨著執行力落實成企業的規則、文化。
看到了別人走過的路,也並不能阻止你跌坑,但可以在你下落的瞬間,及時點醒你。情人節快樂。
1
創業的兩件事
談到創業,關鍵就一句話:只要你能夠真正解決一個問題,那麽你的項目就一定會成功。對此,我想講京東歷史上發生的兩件事。
1998年,我帶著積攢的12000塊錢在中關村租了一個四平方米的櫃臺。那時候中關村幾乎所有的商家做生意都是一個模式,老板對員工的培訓都是:一臺筆記本兩萬五,你怎麽用三萬五賣出去。由此中關村還有十大「招術」教你如何欺騙顧客。我覺得這註定是不對的,終究有一天這種混亂的情況會改變。這就是問題,誰能把這個問題解決,誰就可以取得成功,非常簡單。
所以從開櫃臺第一天,我是唯一明碼標價、所有產品都開發票的商家。不接受討價還價,只賣正品行貨。就這麽一做六年,從一個小櫃臺,到2003年的時候,我擁有了12個店面,其中3個在北京,而且每個店的營業額都非常好。
第一件事發生在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迫不得已把所有的門店都關掉,所有的人員都在辦公室,每天很著急,因為我們各種租金、開銷一天都不少,貨又不敢銷售,店面也不敢開門。
我們有同事就提出來,說為什麽我們不去做網上銷售呢?我們去搜狐、新浪、163各種各樣的網站發帖,結果發現發了帖很快就被管理員刪了,偶爾沒被刪也沒有人訂貨,因為沒人相信。記得我們就在BBS里說:我有什麽刻錄機,多少錢,底下是匯款帳號,如果你想買的話先把錢匯到這兒來……那時候too young too naive.
後來,我們開始在專業的測評論壇里發帖。論壇總版主看到了,不僅回複了,還把我們的帖子置頂,說:京東多媒體,我知道,這是中關村唯一的一個不賣假光盤的廠家。結果這一天我們接到了10個訂單。
正因為過去六年的堅持,贏得了別人的信任,從而在最關鍵的時刻,得到了一個不記得他姓名的人的一次簡單幫助,從而使京東開始由線下轉到線上,做了電商。
第二件事發生在2006年、2007年融資的時候,好多人說你們是沒法成功的,為什麽?他說幾乎我所想要買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在當當、卓越或者淘寶上購買,還都能找到比你京東更便宜的,所以很多人說你沒必要做,註定你沒有前途。
但是我們不這麽認為,為什麽?因為我覺得在那個時候,包括今天網上的銷售有很多問題,比如說商家的誠信、商品的質量、送貨的服務和速度,我想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購物原本應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它不得已變得複雜了。
在這個時期我們推出的「當日達」。後來有一位美國的記者朋友問我,在哥大留學的時候,是否去亞馬遜購物過?我說是。他問感覺怎麽樣,我說很好,但是我實在忍受不了它的物流速度。他說你要是Prime會員兩天就可以收到貨,那多快啊。我說京東幾乎每個用戶都是Prime會員,但你不用花99美金,只要一次購買滿79塊錢的商品就可以免運費了,而且在北京、上海這些大的城市,都是當日達。
正因為對解決問題的堅持,我們解決了網絡購物領域長期存在的大量問題,這就是京東得以生存和快速發展的基礎。
2
管理團隊的思考
一家企業僅僅有初心是不夠的,成敗往往在於你有沒有用好人,這也是我第一次創業失敗獲得的教訓。
大四的時候,我開了一家餐廳。因為沒有太多時間管理,每周我就去一次,我給員工改善了夥食和住宿條件,提高了工資待遇。我覺得對員工這麽好,他們一定能幫我把餐廳做得更好。結果過了兩個月之後,就不對了,大廚和前臺、買菜的都變著法兒貪錢,餐廳變成了一個只進不出的無底洞。最後,我虧了近20萬元,有借小姨家里的錢,還有我爸媽攢了一輩子的錢。
我開始對人性產生了懷疑。我不認為自己有錯,我認為自己一點錯都沒有,我對員工這麽好,為什麽他們這樣對待我呢?他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為什麽要騙我的錢呢?想了很長時間。
然後,我去了一家日本企業,開始管理公司的信息系統。日本人那一套管理系統非常清晰,怎麽前後一一對應,怎麽保證數量精準,都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在日本人眼里,正確就是正確,錯誤就是錯誤,不像我們中國人說的有什麽誤差,誤差就是錯誤。
我在那家日企陸續做過信息、庫房、銷售崗位,把管理核心摸得很熟之後,我才知道,我第一次創業失敗,全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對員工進行任何管理,沒有系統流程,防範漏洞。
從這兒開始,我越來越重視管理體系的建設。而公司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怎麽選人,怎麽用人,怎麽留人,怎麽防止「大企業病」,保證信息通暢,減少部門扯皮。
培養團隊,是我花費時間最多,也是內部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問我京東運營體系中哪里最讓我「疲於奔命」,一刻也不敢放松,那就是培養團隊。如果有一天京東失敗了,那麽不是市場的原因,不是京東對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資人的原因,一定是我們的團隊出了問題。
過去很多人失敗的時候說,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技術的發展等等,導致了失敗,都是瞎說,最終都是人不行。
京東在用人上,這些年我堅持做了這幾件事:
(1)培養管培生,是我傾註時間和精力較多的一件事情。每年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招聘幾十甚至上百人,從畢業那天起,這些管培生就得進入京東。接受完系統的培訓之後,管培生們可以自由選擇,到相應部門的具體工作崗位正式開始工作。工作滿半年之後,他們可以進行第二次內部崗位選擇,滿兩年後他們還有第三次選擇的機會。
(2)留人,如果一個配送員五年之後還是配送員,那就是管理者的失職。因為業務的需要,我們每年的配送隊伍和配送站幾乎都在翻倍增長,所以只要在公司工作過一兩年的優秀老員工,就有可能成為站長。一旦成為站長,不僅工資高了,優秀的站長還能拿到公司的股票。
我經常說要感恩員工的付出。什麽是感恩?感恩不僅僅是給員工好的薪水和待遇,抑或是股票,更是要通過培訓體系,讓他們在京東工作幾年後,個人職業能力、知識、眼界等都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果這份工作對於配送員們來說可有可無,隨時都可以離開京東再找一個,那麽很難真正做好這份工作。
(3)七上八下原則,這是京東人事管理規定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什麽叫七上八下?就是內部員工,包括管培生在內,覺得你有七成把握的時候,就讓你來管理這個部門。同時強制性規定,80%的管理者都必須內部培養提拔人才,只允許20%從市場招聘。
培養一名管理者是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的,那為什麽我們還要20%去社會上招聘?因為我們要保證組織還有新鮮的血液,我們不能變成一個封閉化的組織。所以七上八下,這樣才能保證這家公司真正的文化、價值觀落地生根。
(4)防止大企業病,經常說No的管理者實際上都是偷懶者,必須清除。
在京東,沒有事實或數據能夠證明別人的需求是不正確的,你不能說No。比如過去幾年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跨部門協調困難,你找某些個部門辦點事,皮鞋都跑爛了,沒完沒了的,跟你說一大堆不行的原因。我們設立了這個原則,管理者可以對其他部門的人員評定打分,那個人不好,你對他打分。
按照這個制度,以後再說No就屬於高風險,你要說No可以,給我拿數據擺事實,告訴我,我跟你提的要求是不對。
3
商業模式的思考
自從2007年我拿到第一輪1000萬美金融資,到年底我們決定自建物流。之後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質疑,有的人說很好,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的說這是胡來,最愚蠢的決定,終有一天會把企業拖垮。所以這麽多年以來,市場上永遠保持熱度不變的就是對我們各種行為的討論。
在此,我希望能夠跟你分享一下,到底我是怎麽看的,是基於什麽樣的想法。記得我們最多的時候,一年虧了十多億人民幣,很嚴重。那時候很多人問我,你睡得著覺嗎?你不怕嗎?其實也不是不怕,有時候也想,要是企業倒閉了怎麽辦。
但現在,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過去十幾年以來,我們一直不為外界,甚至不為我們的投資人股東所動。因為我認為我們做的事情有價值,盈利一定不是問題。我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商業模式,為你的合作夥伴創造很多價值,為你的用戶創造很多價值,結果你倒閉了,失敗了,如果是的話,也並不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
這份信心,是出於以下幾點思考。
(1)首先,中國的服務行業,加盟模式我都不看好。服務行業如果做加盟的話,初期發展速度很快,你能夠賺很多的錢,跟我們無數投資人追求的商業模式一模一樣。我跟很多投資人打過交道,很多投資人在中國的消費品行業投資,他的規則就是less work, easy job, more money。
不用去選店,不用去培訓,只要去收加盟費,數錢是最簡單的,但是這種商業模式今天出現一個,沒了,明天出現一個,又沒了,因為這有違消費者的利益。我想中國的服務行業,在未來二十年,我們巨大的機會就是堅持走自營。
(2)接下來講一下甘蔗理論,消費品行業存在著十節甘蔗的經營規律在里面。就是說,作為市場競爭的結果,任何消費品行業,各個環節的利潤都是固定的,就像十節甘蔗成熟的時候,都有相對穩定的長度,這是千百年來從來沒有打破的規律。
有人說不對啊,蘋果的利潤率很高,只有1%的品牌能做到這樣。但是所有的消費電子品牌都沒有常青樹,為什麽?因為消費電子幾十年發展永遠要創新,不斷的創新,你都不知道明天哪個品牌會出一個新的手機更好,讓我們更開心,可能一夜之間蘋果手機就落伍了。
所以每個行業,短期來看,這節甘蔗今天長了、明天短了;長期來看,行業的利潤和品牌利潤是相對比較固定的,是一個合理的水平。當整個產業基於理性的時候,這十節甘蔗將更加清晰,不管是傳統品牌還是線上品牌,還是電子商務,還是傳統零售,我相信都逃不過商業的自然規律。
這也就是為什麽京東就做得比較重,而不願意采取最輕的模式,因為我們堅持認為,在這個產業里面,你做得事情越多,吃到的節數越多,有一天行業趨於理性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和資格去獲取行業的最大利益。
很多互聯網企業死掉了是什麽原因?我們也琢磨了很長時間。最後結論就是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要符合傳統經濟規律,所以我們對互聯網的看法、總結就是:任何一種互聯網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夠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不能夠提升行業交易效率的話,那麽最後註定會失敗的。
當然,這個理論僅適合零售和消費品行業,不適合遊戲、資訊、高科技,比如Facebook和Twitter。
4
創業動機的思考
如果大家要創業的話,希望每個人要問自己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這個項目解決了什麽問題。如果你什麽問題都不能解決的話,那麽我可以說你的項目註定會失敗。有的人說,不,我覺得我創業是為了獲取財富。創業成功獲取合理合法的財富,無可厚非,但是我從來都沒有看到哪一個創業者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而創業成功的。
在中國大家都知道創業非常的火,最火的時候到什麽程度?投資人也有些愚蠢,只要有一個主意,你可以拿到3000萬美金的投資,真的很容易,很多人很高興。但是不要忘了,你拿到多少融資不是你的財富,你拿到多少融資,你將來就要10倍、20倍的把這個還回去,風險投資的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千萬不要把投資人投資的錢視為你的財富,視為你的成功。
有人說我創業是為了自由,我不想朝九晚六打卡,受到別人的指使,做老板以後我就自由支配我的時間,想什麽時候上班就什麽時候上班,如果你真是為了自由的話,可以說創業是最不自由的。
因為作為創業者,你在公司必須是最自律的那個人,所有人都可以違反這個公司的制度規定,所有人都可以遲到早退,唯獨你不行,永遠不行。你如果下午一點鐘上班的話,兄弟們肯定是下午三四點才上班,一定是這樣的。
你如果說我創業是為了出名,能參加各種論壇,如果你要抱著這樣的想法的話,我可以告訴你,最後99%的結果是你真的出名了,而且會載入哈佛的案例,說某某人拿了風投20億美金5年燒光,項目失敗,然後大家來分析他是怎麽失敗的。
互聯網領域有個很普遍的說法,風來了,豬都會飛。我認為如果你是一頭豬的話,就兩種選擇,第一個選擇你使勁吃,使勁睡,抓緊最後的日子,享享福得了。
第二條路,你就每天少吃,多走路,鍛煉身體,把自己弄瘦一點兒,讓養你的人晚殺你幾天,你幹嘛非要飛起來?豬飛起來有什麽結果?你是頭豬,飛到天上去,是瘋狂了十幾秒,但摔下來死得更快。
最後我想對真正的創業者說:當下人類的需求在幾乎毫無節制地、進一步貪婪地、快速地增加,這就給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身處我們這個時代,如果大家不去做點事情的話,真的是會讓你一生感到後悔,後人終究將記錄我們這一代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記錄、奮鬥的時代。
當然,在看到時代的同時,也需要反觀自身。我管不了這個社會,但是我一定要管好這一家公司。我希望這個社會上,幹凈的公司越來越多。比如京東,如果這家公司有任何違法犯罪行為,不管賺多少錢,對我來講,都不會有成就感。我把所有的青春傾註在這家公司上,我不願意它走上邪路。
3月7日消息,今日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仍然收大於支,能夠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由於種種原因,確實有些地方出現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
肖捷稱,在有效管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風險方面,建立相互制衡機制,明確委托人權責,進行合理資產配置,建立相應風險準備金制度,加強機構內控。
香港中評社中評網記者:
我們知道,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2015年60歲以及以上的人口達到了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而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會有5億人口超過60歲,可見我國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當前養老保險基金有結余,但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有很多地方出現缺口。請問部長,如何填補基金缺口?另外養老金入市在即,在保值增值的同時如何有效管控投資運營的風險?謝謝。
肖捷:
當前,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仍然是收大於支,可以明確告訴各位記者朋友,能夠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但是,正像你剛才在提問中所講到的,由於種種原因,比如撫養比持續下降的問題等等,目前也確實有一些地方出現了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問題。對此,財政部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督促當期基金收支矛盾突出的省份,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切實加強基金管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解決好基金缺口問題,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從長遠來說,我認為還要進一步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精算平衡的原則,做到兩個確保,一是確保制度可持續,二是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對於如何有效管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財政部已經陸續出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辦法和相關的配套政策。比如建立相互制衡的機制,明確委托人和相關機構的權利和責任,要求合理進行資產配置;建立相應的風險準備金制度,專項用於彌補委托投資資產出現的投資損失;另外要求相關的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切實加強風險防控,維護基金安全。對違反規定造成基金資產損失的,要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讓億萬人民能夠老有所養,讓老百姓的養命錢真正成為放心錢,這是我們的重要責任,我們要盡全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謝謝。
韓國憲法法院今天(10日)通過了對樸槿惠的彈劾案。據央視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今天(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不對彈劾案這一韓國內部事務作評論。對於未來中韓關系走向,發言人強調,中韓建交25年來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韓方應停止“薩德”部署進程,為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掃清障礙。
耿爽回應稱,彈劾案是韓國內部事務,中方不做評論,但作為韓國的鄰國,中方希望韓國能夠保持政局穩定。
耿爽表示,樸槿惠在任期間為推進中韓關系做了大量工作,中方對此予以肯定,但她在任期間,韓國政府也做出了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決定,影響了兩國關系發展,中方對此表明了反對態度,中方在“薩德”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沒有改變。。
耿爽指出,中韓建交25年,目前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最大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國,同時韓國也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貿和投資合作夥伴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人文交流夥伴之一。這些成果都來之不易,彌足珍貴。但是當前中韓關系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其癥結在於韓方不顧中方關切配合美方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我們再次奉勸韓方,要以中韓兩國人民利益為重,以中韓兩國合作大局為重,正視中方關切,傾聽民眾呼聲,停止有關部署進程,切實為兩國關系重回健康發展軌道掃清障礙。”耿爽說。
你只需要知道,人工智能的第一波紅利已來臨!
在2016 Techcrunch論壇上,李開複曾經說過:“當人工智能識別人臉,超過人的時候,保安的工作至少一部分就沒有了;當人工智能能夠聽懂語音的時候,客服和打電話賣東西人的工作就沒有了;當人工智能能夠更聰明的炒股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就沒有了。”
今年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第61個年頭,所有的投資機構都在談論和布局該領域,但人工智能將在哪些產業爆發?傳統企業又該如何挖掘第一桶金?要知道,每個風口都只有2%的人能夠成為贏家。
WHY 人工智能為什麽會火?
談到科技革命,時下最火的莫過於人工智能。
我自己做技術社區,做了十幾年,看到過一波一波的技術浪潮過來。當年移動互聯網大潮過來的時候,我們原來在PC端做的事情,都可以用移動互聯網的理念把它重新做一遍。簡單來說,現在的人工智能就相當於原來移動互聯網的概念,原來移動端做過的事情,現在又可以結合人工智能的方式再做一遍,而且會比之前更具顛覆性的效果。毫不誇張地說,我認為人工智能所帶給我們的沖擊,將會像工業革命一樣。
今年是「人工智能」誕生的61周年(註:1956年夏“人工智能之父”麥卡錫首次提出這個概念),同時也是它的第三次浪潮。這次浪潮和以往的前兩次都不一樣,這次有了實質性的突破。以前,相當於你想到對面去,但是面前有一堵墻;現在這堵墻被鑿開了,之所以這麽講,是因為我有以下三點的觀察思考:
第一點:人工智能雖然還處於技術創新期,但到人工智能的普及期,我認為也就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現在相當於移動時代的2005年,雖然第一部3G手機2007年才出現,但2005年我們已經很清楚2G是要到3G的。雖然人工智能還沒有找到突破口,不知道會怎麽商業化,但是大方向是有的。所以,現在只要你在這個領域沖到第一名,就會持續得到投資。
第二點:人工智能的基礎已經充實,它是一個邏輯上的發展,這個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雲計算,把信息基礎雲化,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人工智能響應速度更快。2)大數據,計算的過程中累積了數據,數據的極大豐富,使得基於大數據做出行為分析及短期預判成為可能,各個行業的信息化也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判斷決策,對大數據的判斷從而產生了更好的決策,決策實際上就是人工智能的進展。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計算機技術在做決定,坐車是滴滴在幫你調度;去餐館是大眾點評用算法把離你最近、人氣最高的餐館選出來等等,所以你的生活已經和人工智能相關了。
第三點:人工智能之所以取得重大的突破,除了前兩個階段的鋪墊外,深度學習的發展也貢獻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未來是“AIR”的世界
未來你看到的是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疊加,這就是VR和AR,也就是R時代;I時代是物聯網時代;A時代也就是人工智能時代。
其實你看到的世界很可能不是真的。為什麽這麽說?因為這是從視神經系統處理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用計算機處理掉,疊加到視網膜上。比如:我不用遞名片,只要念頭一轉,你的名片就應該自動出來了。那怎麽能做到這樣呢?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連接到網絡上,這樣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才能疊加在一起。人之所以和其他生物不一樣是因為人會做思考、決策,比動物要高一個級別,具有抽象的能力,這是未來20年的大趨勢。
AI技術體現在圖像識別的突破上,更重要的可能是智能語言的突破,他能理解你講的話,寫出來的文字,甚至能理解照片,當做到這些的時候,行業就會產生變革。
各個行業基本可分為4個階段:數字化、數據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越到後面它的武器越強。原來是長槍、大矛,練的是武功,後面就變成機關槍了,掃射的時候你會發現不一樣。
今年我們做了AI100,也叫人工智能100年。今年是人工智能的第61年,可能再過20年到40年,這個世界90%的人就不用工作了。在未來,我們要培養200萬名數據分析師,因為決策和運營都是用數據驅動的。同時我們也會與投資相結合,幫助中國30萬家企業走向智能化階段。
Where 第一波紅利的三個產業
人工智能究竟會改變哪些領域?如何改變呢?
1. 自動駕駛。
任何領域有非常大的數據量,人工智能都可以用上。全世界和運輸價值相關的公司,都已經相信無人駕駛的發展是必然的。所以在無人駕駛、電動車的框架之下,未來的司機基本上會被無人駕駛取代。
單車智能與智慧交通是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兩個階段。其中,單車智能是無人駕駛技術的基礎,是實現無人駕駛終極形態的根本路徑;車聯網與智能交通則是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強力催化劑,將助力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將最終構建城市智能駕駛生態圈,為未來出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2. 客服行業。
做金融服務的宜信,有1萬多個客服,攜程大概有7、8千個客服,每天負責就接各種投訴電話,每次都是被用戶狂罵、抱怨,未來將有更多工業機器人替代這些低效率的人力。 人工智能客服系統主要是整合郵件、電話、微博、微信、網頁、API接口、移動SDK等渠道在內的服務渠道,並統一自動分配工單,同時留存用戶信息便於下次咨詢時識別。
基本能做到:1)24小時機器人客服在線,隨時響應客戶的相關資訊和需求;2)建立客服機器人的內容庫,用深度學習的方式自動回複重複問題;3)接入人工時機器人給予部分回複建議,加快反饋速度;4)接入內部辦公系統,推動多部門協作反饋以及用戶精準營銷;5)後臺實時數據統計匯總,管理用戶評價,進行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
3. 醫療領域。
醫療人員醫院里有大量的臨床病歷數據,而且不斷的產出數據。醫療方面的人工智能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圖像識別,應用於感知環節,其主要目的是將影像這類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獲取一些有意義的信息;二是深度學習,應用於學習和分析環節,是AI應用的最核心環節,通過大量的影像數據和診斷數據,不斷對神經元網絡進行深度學習訓練,促使其掌握“診斷”的能力。不管是什麽病,圖像只是其中一個參數,而治療疾病則需要多個參數。此外,80%的數據屬於非結構化數據,亦即報告+影像。未來,人工智能的使用將大大提高治療效率。
How 傳統企業如何獲得紅利?
簡單來說,現在的人工智能就相當於原來移動互聯網的概念,原來移動端做過的事情,現在又可以結合人工智能的方式再做一遍,而且會比之前更具顛覆性的效果。毫不誇張地說,我認為人工智能所帶給我們的沖擊,將會像工業革命一樣。
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設想
傳統企業的未來有兩個方向:第一,你有沒有用戶的服務和連接。第二,在這個基礎上,有沒有做智能化決策和分析。後來就是本身在生產線上的提升,生產線也面臨著一個問題,你的控制有沒有數據化。
在一些制造業工廠,升級之後有沒有更好的成本上的控制。極客幫有個合作的LP,專門給小米做代工,他就給我看傳統的生產線,就是一條生產線,都是自動化的設備。所以它能夠做到手環40元錢,還有利潤掙。就賣40元錢還能掙錢,而且掙得還不少。總的來說,我們看到的一個方向的趨勢。
對制造業來說,意義最大的是把它的制造過程,原來的控制系統做成一定的數據化,再看看能不能做規劃。那些大規模生產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定要往前端走,差異化可能在產品設計上、包裝上、服務上,從大生產時代到個性化時代,未來到一個智能化時代。
“創業者埋頭苦幹的同時也要擡頭看天。歡迎加入我的黑馬連營戰隊,和我一起探尋人工智能趨勢背後的行業商機!”
原創 2018-03-14 姚斌
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8年3月11日
關於獨角獸公司,我在去年曾寫過有關這方面的系列文章:《從企業文化審視何謂指數型組織,何謂偉大公司》、《反脆弱與指數型思維和線性思維》以及《高科技公司不被淘汰的命運:創新、企業家精神和指數型組織》。所謂的指數型組織,是指在運用了高速發展的技術的新型組織方法的幫助下,讓影響力(或產出)相比同行發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長的組織(至少10 倍)。“指數型組織”來自《指數型組織》一本書的書名,其作者是美國奇點大學創始執行理事薩利姆·伊斯梅爾。在這本書中,伊斯梅爾歸納了指數型組織的11個強大屬性,並提出了建立指數型組織的12個關鍵步驟。指數型組織就是獨角獸公司,比如小米、海爾、滴滴和優步等。
所有的獨角獸公司都是指數型組織,因為這些企業都是短期內獲得巨大成長的企業。他們利用信息化技術,從零開始,極少的資源投入,在18個月到36個月之內,迅速做到估值10億甚至100億美元以上。獨角獸是艾琳· 李2013 年11 月在TechCrunch 國際創新峰會上提出的一個概念,代指那些估值超過10 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它統一概括了像airbnb(空中食宿)、uber(優步)和facebook(臉書)等令人驚奇的創業企業,因此這是一種企業的統稱。獨角獸是神話中虛構的生物,其形像馬,但長獨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之意。大部分獨角獸公司成立於2007年至2010年。到2015年至2016年,獨角獸得到大發展,這兩年被視為“獨角獸之年”。
識別真假獨角獸很重要,在資本視角下它至少必須具備三個特征:1、市場排名領先,以公司在市場上占據的地位衡量其價值和發展的潛力。2、企業團隊卓越,有好創意,商業模式合適,團隊持久、高效運作。3、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不僅僅只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它可以將其他同類企業遠遠地甩在身後。一份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加入獨角獸俱樂部的企業共有229家,其中估值達100億美元以上的有21家。中國有33家位列其中,主要分布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從商業模式的特點及運營的基本邏輯層面考量,獨角獸公司有三個級別:
獨角獸1.0(即第一代獨角獸):以流量變現為主導,代表企業國內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網易和盛大等,國外如臉書、亞馬遜和谷歌等。它們通過電商平臺的運營、遊戲的推出和廣告的發布實現盈利。
獨角獸2.0(即第二代獨角獸):以運營驅動為主導,代表企業國內如美團、滴滴和58同城等,國外如優步、空中食宿等。它們大都擁有大規模的員工隊伍,以高效執行著稱,同時以雄厚的資金實力為支撐。與第一代獨角獸比,商業模式不具明顯優勢,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最終實現價值有限。
獨角獸3.0(即第三代獨角獸):以重構為主導,代表企業如特斯拉。它們能夠立足於行業基礎,在產品設計及研發方面進行顛覆性創新,同時推出智能硬件產品,具備更高的科技化和智能化,無需大規模資本支持,人力資源的需求不大,采用現代化操作體系,改變了傳統的架構模式,具有一定的孵化能力。
在全球範圍之內,獨角獸能夠達到10億美元估值的企業依然罕見。在空間上,Venture
在行業分布上,2012年,新增獨角獸企業多數集中於互聯網領域,如占比接近一半的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軟件和網絡安全等。2013年,互聯網軟件服務行業大爆發,占新增比接近1/3。2014年,獨角獸企業百花齊放。傳統的電子商務、互聯網軟件及服務領域占比均超過15%,醫療健康、移動軟件及服務等新出現的行業占比也超過5%,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共享經濟等擁有創新性商業模式的領域則繼續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2015年,傳統電子商務和互聯網軟件及服務領域重新崛起,新增獨角獸企業的占比分別達到25%和20%,互聯網金融和醫療健康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擁有的獨角獸企業占比分別為16%和9%。
在估值上,一份研究資料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的平均值遠大於美國獨角獸企業,而中位數又遠小於美國獨角獸企業。在估值前十位的獨角獸企業中,美國占了5家,中國只有4家,且估值最高的也是美國的優步。優步2015年經過F輪融資後估值高達500億美元。2016年在沙特阿拉伯公共基金融資35億美元後,估值提升至625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平均估值分別達到了美國及全球其他地區的1.5倍和2.2倍,但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的中位數卻僅為上述兩方的2/3和83%。如果將獨角獸企業按估值分為低、中、高三類,可以看出,屬於前兩類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在絕對數目上是最少的,而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卻遠超其他地區,與美國的差距也很小。同時從比例上看,由於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僅為美國的1/3多一點,因此高估值類獨角獸的占比要遠高於美國。
真正的獨角獸公司畢竟很少,但與獨角獸相關的“概念股”卻很多。因此對於投資者,識別真假獨角獸公司很重要。實際上,獨角獸代表的僅是企業目前的估值水平,並非意味著企業的未來就如花似錦。獨角獸公司的淘汰率極高,也有衰落的危險,很多獨角獸公司都倒在了成長的路上。比如,很多估值曾經達到10億美元的矽谷創業公司都遭遇重大的生存危機。從2003年到2015年間,估值達到10億美元級別的矽谷創業公司數量還不到40家,在過去十年間,每年誕生的獨角獸企業平均僅有4家,而僅有臉書的估值達到千億美元。再比如,絕大部分獨角獸公司都已經走過了B輪融資。從整體看,走過C輪的獨角獸公司數量與B輪的公司數量差別不大,但完成D輪的獨角獸公司數量卻大幅下降,這就是創投界盛傳的“C輪死”。又比如,一些獨角獸公司在上市後,比如眾安保險、閱文集團等,其股價相比上市之初均有了顯著下滑。最典型的是,雲通訊公司Twilio,這家獨角獸公司在2016年6月底上市。上市首日市值就翻倍,三個月後股價最高達到70.96美元。但此後股價一路暴跌,公司回購也無濟於事。很顯然,只有極少數獨角獸公司能夠憑借著強勁的核心業務成功突圍,從而實現指數級的增長,成為真正的指數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