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正在考慮放松企業發債的要求,此前被算作債務的商業票據將不再計入債務部分。根據我國現行證券法的規定,企業公開發行債券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40%,即“40%凈資產”紅線。
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稱,中國證券業協會1月29日召開的會議考慮將商業票據不再計入債務部分。針對產業公司如果有平臺公司股權,是否可以發公司債,只要發行主體不是平臺即可。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券亦將無限制性要求,只需符合證監會對房地產再融資相關規定。
此前中國證監會1月16日發布《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將公司債發行人的發行範圍擴大至所有公司制法人發行人,但不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
彭博致電中國證券業協會,由於非工作時間未獲接聽。
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周二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表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推進監管轉型是證監會改革的新使命。證監會將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此前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姚煒曾指出,新預算法已經堵上了地方政府舉債的“偏門”,原先作為“大頭”的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無法再和以前一樣舉債。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季度,蘋果公司狂賺180億美元利潤。該公司周一宣布將重回債券市場,發行債券。
蘋果公司本次計劃發行2020年到期的浮息債券、2020年、2022年、2025年和2045年到期的固定利率債券。根據美國SEC的文件,高盛和德意誌銀行將幫助蘋果公司出售債券。
由於稅務問題,蘋果公司將大量利潤囤積在美國之外,因此它選擇發行債券來為自己的股票回購計劃提供資金。目前,美國的公司融資利率正處於歷史低位。
在2013年4月,蘋果公司出售了170億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20年來其首次發債。蘋果的發債規模在當時創下了公司債的歷史記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在2013年5月的債券銷售之前,蘋果沒有任何債務。
當時,蘋果手握1450億美元的現金,但其中只有約450億美元在美國本土,另外約1000億美元現金被留在低稅率的海外,如果將現金轉移到國內用於股東回報,蘋果公司將需要承擔相當規模的稅收。
蘋果公司尚未透露本次發債計劃募集多少資金 ,其表示:
本次發債是為了滿足公司需要,需要包括:普通股回購、股息支付、為運營、資本支出、收購以及償還債務提供資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地方政府性債務存量甄別結果尚未出臺,發改委再次發文規範企業債發行,加強政府性債務增量管理,將企業信用與政府信用隔離。
據路透社報道,兩位消息人士透露,發改委近期下發《關於進一步改進和規範企業債券發行工作的幾點意見》文件,規範企業債的償債保障措施,強調不能新增政府債務;企業與政府簽訂的BT(建設-移交)協議收入,以及政府指定紅線圖內土地的未來出讓收入返還,都暫不能作為償債來源,並從今日起執行。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指出,隔離政府信用後,企業發新債的難度將有所加大,但發出來的債將都是“好債”,對二級市場反而是一種利好。
發改委文件指出,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應將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隔離,不能新增政府債務,企業應該主要依托自身信用,完善償債保障措施。
文件鼓勵企業通過以自身擁有的土地抵押和第三方擔保抵押等多種形式作為增信措施,同時鼓勵各地結合PPP(公私合作)和創新預算內投資方式,積極研究擴大項目收益債、可續期債券等創新品種規模。
目前,財政部門正根據財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對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進行逐筆甄別,可以通過PPP模式轉化為企業債務的,不納入政府債務,其他的分類計入一般債務及專項債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超低的借貸成本巨大的市場需求讓美國公司正忙於在歐洲發債。Dealogic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美國公司整體的發債規模已經達到165億美元。
在歐洲央行宣布全面QE之後,歐洲主要債券市場收益率普遍接近於甚至跌破零,迫使投資者尋找回報更高的債市投資品種。
德國央行周三以-0.08%的收益率售出32.8億歐元2020年4月到期的國債,而1月售出的40.4億歐元五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0.04%。根據摩根大通的估算,歐元區負收益率債券已由200億美元飆升至2萬億美元。丹麥、芬蘭、荷蘭和奧地利等國的五年期國債均以負收益率交易,連雀巢和殼牌石油公司發行的企業債券也是如此。
本周包括AT&T、Priceline和Mondelez International在內的美國公司均在歐洲發行了新的企業債,Delphi和惠而浦預計將在未來幾周發債。2015年至今美國公司在歐洲的發債總規模已經達到165億美元。2014年美國公司在歐洲發債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500億美元。
作為全球流動性最好的債券市場,美國依然是全球企業發債的首選。不過按照一位債券經理的說法,美國公司發行以歐元計價的企業債成本可能會比在美國發債低1.5-1.75%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全球企業債基金經理Bryan Wallace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
歐洲投資級企業債市場過去幾年一直處於萎縮狀態之中,不過如果越來越多美國公司來歐洲發行企業債的話,我們預計今年新的發債總規模將達到650億歐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歐洲央行今日正式開始實施QE,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在持續不斷奔赴歐洲,借助低融資成本的東風發行海外債券。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數據服務商Dealogic數據報導稱,今年,大陸企業已累計發行了總額折合為29億美元的以歐元計價的債券,幾乎快趕上去年全年33億美元的規模,去年同期則為零。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迴避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也就是所謂的「點心債」,其今年總計發行額僅有區區2.5億美元,較去年第一季度的66億美元大幅下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融資則穩定在高位,今年的海外美元類企業債發行量達到163億美元。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超低的歐元債券融資成本對中國企業有著巨大吸引力。自從歐洲央行宣佈開啟債券購買項目(QE)以來,歐元區融資成本便大幅下跌。摩根大通預測,超過1.5萬億歐元的歐元區主權債甚至為負利率。
上述新趨勢也說明中國的企業融資方式出現了新的改變。歐元債券可以用於完成金融交易,也可以用於貨幣管理。過去六個月,歐元對人民幣匯率累計下跌了13%。
與美元債券和離岸人民幣債券相比,中國企業赴歐洲債務市場發行債券僅僅始於近兩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2013年9月做了開路先鋒,首先在歐元區發行了5億歐元的7年期歐元債。但中海油當時發歐元債主要是為海外併購進行融資,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歐元債發行成本在當時並不具有吸引力。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今年以來,國家電網、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寶鋼集團均發行了歐元債券。其中,國家電網今年發行的7年期歐元債券收益率為1.54%,12年期品種收益率為4.125%,30年期品種收益率為4.85%。
國企業願意利用歐洲的廉價資金,而歐洲投資者也歡迎中國企業發行歐元債券。在歐洲主要債券收益率徘徊在零附近之際,投資者正在尋找回報更高的投資品。而中國企業發行的歐元債券及以歐元計價的債券收益率普遍高於歐洲同類債券。中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建設銀行發行的5億歐元5年期高級票據最終票面利率為1.5%,最終實現了3.4倍的超額覆蓋。中國寶鋼1月成功定價5億歐元無抵押債券,票面利率為1.625%。
中國政府也支持企業「走出去」。華爾街見聞上週提及,央行貨幣政策司二司副司長郭建偉表示,央行與有關部門就金融機構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制定相關政策,目前已報送國務院,預計將於近期出台。該政策旨在拓寬中國企業跨境投融資渠道。「今後國有企業跨境投融資地域將放開限制,國企不單單可以選擇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任何離岸市場都可自主選擇。」
此外,知情人也曾在1月透露,中國正考慮放鬆企業發債要求,此前被算作債務的商業票據將不再計入債務部分。中國現行證券法規定,企業公開發行債券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40%,即「40%淨資產」紅線。
巴克萊亞洲部債務資本市場負責人Jon Pratt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走出去並借入歐元是一種相當好的對沖方式。」他強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希望在未來幾個月開拓歐洲市場。
| ||||||
經過多年研究和討論,行政會議終於拍板通過機管局興建第三條跑道,最快明年動工,2023年落成,估計造價約為1,415億元。機管局向行會提出的融資方案,當中包括530億元來自借貸及發債,470億元來自溢利及不向政府派息10年,餘下420億元來自向旅客徵收180元機場建設費。 融資方案披露後,有朋友透過電郵聯絡筆者,並附上筆者在2011年6月29日在本欄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新跑道融資各方有責》),指出機管局「三管齊下」的融資方案與文章所述完全一樣。 2011年筆者提出的融資方案,完全沒有意圖想繞過立法會申請撥款的程序。只覺得以機管局的營運及財政表現,實有能力向各持份者籌集資金,毋須政府額外注資,亦不用重金禮聘財務顧問去研究融資方案。 近日再翻開機管局的年報,發覺過去四年,機管局的營運及財政表現突飛猛進,營業額由2010/11年度的106億元,大幅上升至2013/14年度的148億元,每年增長超過一成。同期的稅後溢利更由40億元急增至64億元。 估計剛過去的一個財政年度(2014/15),機管局的營業額將增加至約160億元,稅後溢利超過70億元。以政府約300億元股本計算,股本回報率超過20%,而資產回報率亦在13%以上。這還未計算政府每年收取10多億元利得稅,以及20多億元機場離境稅。 1989年「六四事件」後,港英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挽回港人信心,決定投資過千億元興建新機場及其他相關基建項目,為香港過去20多年的發展奠定穩固基礎。試想今日若然沒有新機場、機場鐵路、西九龍300多公頃填海土地、東涌新市鎮、西區海底隧道、青馬大橋等基建,香港的居住環境,對內及對外的交通會是怎樣的情況?
最難得的是政府當年投資300多億元興建新機場,過去十多年為機管局帶來超過500億元利潤,政府早已從派息、利得稅、離境稅及還款方面收回成本。現時赤鱲角機場每日接待17萬旅客,直接提供6萬多個就業職位,推動香港的旅遊、物流及其他商業的發展。機管局不單為庫房帶來巨大收入,亦為本地的國泰航空公司創造大量投資和就業機會。國泰及其母公司太古將部分利潤用作贊助香港管弦樂團,吸引更多旅客來港欣賞表演節目,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在財閥壟斷下,香港的貨櫃碼頭業務已走向式微。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香港的航空交通表現確實優秀,值得港人驕傲。筆者認同香港有需要興建「三跑」,即使造價和興建的時間表依然有值得商榷之處。若然不興建「三跑」,任由航空服務供不應求,航空公司自然會大幅加價,對使用者不利。至於融資方法,筆者亦同意行會的意見,以機管局的營運及財務表現,實在可以增加發債金額(並調低建設費),例如由530億元增加至600億元,甚至700億元。以過去幾年市民搶購iBond的經驗來看,香港實在有需要發展債券市場,供市民多一類投資工具作選擇。去年上市的港燈,每年准許利潤不過40多億元(並且有機會被調低),依然可以借貸500多億元。以機管局每年70多億元溢利來推算,應有能力多發債券,特別是年期較長的債券,供全港市民認購,以測試市民是否支持興建「三跑」。到時機管局高層亦應大量入貨,以顯示對「三跑」投下信心的一票!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8月5日早間,美股租車服務提供商一嗨租車(EHIC.NYSE)宣布暫緩在海外發行債券的計劃。
一嗨租車CFO宋哲念對外表示,暫緩發行債券的主要原因在於目前海外債券利率較高,甚至高出國內銀行利率不少。“待海外債券的利率回到較合理的水平,也更有吸引力的時候,我們再考慮重啟發債計劃。目前公司的現金儲備非常充足,可以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宋哲念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一嗨租車7月下旬對外發布將在海外發行公司債券。據一嗨租車稱,此次融資將用於資本開銷以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包括償還現有債款和強化資本結構,計劃發行3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年利息率為7.625%。
就在一嗨租車宣布暫緩海外融資的前一天,國內另一家租車公司神州租車(00699.HK)已經成功向國際資本市場發行3億美元為期5.5年2021年到期的優先債券,年息6%,並出現9倍的超額認購。這已經是神州租車今年第二次面向美國進行融資。早在今年1月底,神州租車成功發行5年期5億美元債券,票面利率6.125%,並獲得超過70億美元的超額認購。與一嗨租車一樣,神州此次的海外融資也將用於資本開支及包含現有債務再融資的一般公司用途,以強化其資本結構。
在國內租車市場,一嗨與神州之間的競爭一直如影隨形。因此,當兩家公司在海外融資上出現不同結果時,也引得了業內人士關註。據記者了解,在神州租車披露發債公告後,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大國際權威評級機構分別對此次新發美元債券給出“(P)Ba1”和“BB+”的預計高評級,展望保持“穩定”。主要原因在於,神州租車除了短租自駕業務穩健成長、營收穩步提高外,旗下神州專車也已成為神州租車的另一大發展驅動力。但同樣是標準普爾和惠譽,對一嗨租車擬發行的美元債券卻給予了“BB-”和“BB-”的債券評級。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緣於一嗨租車目前的盈利狀況。財報顯示,一嗨租車2015財年第一季度首次實現凈利潤360萬元,但這項凈利中包含1690萬元的一次性收入,這項收入與一嗨租車放棄打車應用公司快的的運營商Travice認股權證有關。也就是說,如果排除這部分收入,一嗨租車的主營業務一季度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雖然結局不同,但一嗨和神州兩家行業巨頭的頻繁融資,也是值得關註的內容。在赴美發行債券之前,記者了解到,一嗨租車剛在上月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高達15億元的融資總量支持,有效期5年。
從某種意義上說,雖然已經處於行業頂端地位,但兩大公司對資金的渴求並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提升。這從根本上緣於租車的行業性質,作為一個重資產行業,租車運營講究規模化、精細化,各種管理和運營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必須要不斷有資金進入,補充固定資產投資等用途。
而另一方面,由於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沖擊,租車公司也必須不斷開拓新的市場,今年以來,神州與一嗨一邊依靠融資和對已使用車輛進行二手處理來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另外也投入大量資源宣布開展專車、分時租賃等新興業務,以維系原本的領先地位。
8月5日早間,美股租車服務提供商一嗨租車(EHIC.NYSE)宣布暫緩在海外發行債券的計劃。
一嗨租車CFO宋哲念對外表示,暫緩發行債券的主要原因在於目前海外債券利率較高,甚至高出國內銀行利率不少。“待海外債券的利率回到較合理的水平,也更有吸引力的時候,我們再考慮重啟發債計劃。目前公司的現金儲備非常充足,可以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宋哲念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一嗨租車是在7月下旬對外發布將在海外發行公司債券的消息的。據一嗨租車稱,此次融資將用於資本開銷以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包括償還現有債款和強化資本結構。此次一嗨計劃發行3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年利息率為7.625%。
就在一嗨租車宣布暫緩海外融資的前一天,國內另一家租車公司神州租車(0699.HK)已經成功向國際資本市場發行3億美元為期5.5年2021年到期的優先債券,年息6%,並出現9倍的超額認購。這已經是神州租車今年第二次面向美國進行融資。早在今年1月底,神州租車成功發行5年期5億美元債券,票面利率6.125%,並獲得超過70億美元的超額認購。與一嗨租車一樣,神州此次的海外融資也將用於資本開支及包含現有債務再融資的一般公司用途,以強化其資本結構。
在國內租車市場,一嗨與神州之間的競爭一直如影隨形。因此,當兩家公司在海外融資上出現不同結果時,也引得了業內人士關註。據記者了解,在神州租車披露發債公告後,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大國際權威評級機構分別對此次新發美元債券給出“(P)Ba1”和“BB+”的預計高評級,展望保持“穩定”。主要原因在於,神州租車除了短租自駕業務穩健成長、營收穩步提高外,旗下神州專車也已成為神州租車的另一大發展驅動力。但同樣是標準普爾和惠譽,對一嗨租車擬發行的美元債券卻給予了“BB-”和“BB-”的債券評級。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嗨租車目前的盈利狀況。財報顯示,一嗨租車2015財年第一季度首次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60萬元,但這項凈利中包含1690萬元(270萬美元)收入,這項收入與一嗨租車放棄打車應用公司快的的運營商Travice認股權證有關。也就是說,如果排除這部分收入,一嗨租車的主營業務一季度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雖然結局不同,但一嗨和神州兩家行業巨頭的頻繁融資,也是值得關註的內容。在赴美發行債券之前,記者了解到,一嗨租車剛在上月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高達15億人民幣的融資總量支持,有效期5年。
從某種意義上說,雖然已經處於行業頂端地位,但兩大公司對資金的渴求並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提升。這從根本上源於租車的行業性質,作為一個重資產行業,租車運營講究規模化、精細化,各種管理和運營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必須要不斷的有資金進入,補充固定資產投資等用途。而另一方面,由於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沖擊,租車公司也必須不斷開拓新的市場,今年以來,神州與一嗨一邊依靠融資和對已使用車輛進行二手處理來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另外也投入大量資源宣布開展專車、分時租賃等新興業務,以維系原本的領先地位。
繼今年6月發行200億公司債券之後,恒大地產(03333.HK)再度利用資本工具完成200億私募債券的發行,並創下國內私募債發行的最大規模歷史紀錄。
該公司10月15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以兩種利率發行了合計200億人民幣的私募債券,分別為3+2年期合計175億利率為7.38%的債券,以及5年期合計25億利率為7.88%的固定利率債券。3+2年期的債券約定,前三年利率為7.38%,三年後債權人有權提出調整利率水平或者提前贖回債券。
公告稱,恒大本次發債受獲50億基礎發行規模的4倍超額認購。
這是繼該公司於今年6月完成的總計200億人民幣公司債券之後,再度采取的大額債券融資手段。本次融資采取了私募債的方式,有別於此前的公募債,本次發行無需經過證監部門審批,額度不存上限,只要交易所同意並且有機構願意認購即可。
私募債的發行較公募債更為靈活,但利率水平較公募債高。數據顯示,恒大地產6月份發行的同等規模公司債利率僅為5.38%。
即便如此,恒大此番發行私募債券融資成本依然較該公司過往海外票據融資以及永續債融資成本更低。
恒大在公告中指出,此次恒大非公開公司債券的發行主承銷商是國泰君安、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等國內龍頭證券公司,融資所得凈額將用於償還原有債務,以及補充公司一般運營資金。預計此番操作將有利於降低該公司整體負債成本。
國內評級機構“中誠信證評”給予恒大本次債券AAA最高信用評級。分析認為,公司基本面是恒大持續獲投資者熱捧的主要原因。2015年上半年,恒大實現營業額777.4億、凈利潤132.9億、核心業務利潤101.6億,多項經營指標全國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則達到1287億,目標完成率已近九成。
10月12日,中銀國際發布研報,給予恒大“買入”評級,目標價7.05港元。研報認為,受益於品牌影響力、高執行力及定位剛需的策略,研報預期,恒大全年銷售將超出目標的20%,營業收入將同比增長超過30%。
TCL集團(000100.SZ,下稱“TCL”)10月21日晚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5年前三季TCL營業收入741.1億元,同比增長7.08%;凈利潤26.1億元,同比下降13.3%,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5億元,同比下降6.97%,實現每股收益0.18元。
當晚,TCL還公布了兩個發債預案,其中TCL集團將公開發行公司債券60億元,TCL旗下華星光電將發行企業債券10億元。這些債券的期限均不超過5年,都是固定利率債券、不計複利,募資所得主要用於補充運營資金。
今年以來,國內外家電市場增速放緩,TCL處於實施“雙+”(產品+服務、智能+互聯網)戰略、推進國際化的關鍵轉型期。此次TCL和華星光電共發債70億,或為“備糧過冬”。TCL正把更多業務板塊單獨推向資本市場,也有助於增強其整體融資和抗風險能力。
業績略降四大原因
對於三季報業績略有下滑,TCL表示主要受多重因素影響,既是複雜的外部市場環境所致,也有自身為提升競爭力主動調整的原因。總體看,主要包括多媒體業務采取積極競爭策略而運營效率未及時改善影響了短期的毛利率水平、華星光電產品價格波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劇烈波動以及非經常性收益同比減少等四個方面。
國內彩電行業在今年前三季度呈現低迷態勢。中怡康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國內電視機銷量累計同比下降14%。前三季度,TCL多媒體實現銷售收入194.94 億元,同比增長4.17 %,虧損2.38 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內虧損為3.47 億元。為應對不利局面,TCL多媒體積極調整銷售渠道和產品結構,中國區實現銷量同比增長4.26%,電商渠道占比提升至14.0%。同時,中國市場智能電視及4K電視的銷量占比分別增長至51.7%和19.2%;曲面電視累計銷售 95383臺,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20%。TCL多媒體稱,將繼續完善組織架構和產品結構,減少匯率波動的不利影響,預計第四季度經營業績將明顯改善。
今年前三季,華星光電仍是TCL集團的利潤奶牛。在液晶面板行業景氣度下行的背景下,前三季度,華星光電仍然實現銷售收入127.11億元、凈利潤17.91億元,其中經營性凈利13.18億元,同比增長10.8%。但是,受到液晶面板價格低於去年同期、第2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處於爬坡期的影響,今年第三季度華星光電盈利同比略有降低。不過,華星光電在武漢的6代線正按計劃建設中,投產後將有望進一步增強華星光電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TCL通訊也保持良好盈利。1-9月,TCL通訊銷售收入163.03億元,同比增長2.02%;凈利潤6.14億元,同比增長7.16%;移動終端銷量5539.5萬臺,同比增長14%。
金融、創投業務則成為利潤新增長點。今年前三季,TCL金融事業本部、創投與投資業務群分別實現凈利潤5.56億元和2.7億元。TCL已戰略投資惠州農商行、湖北消費金融、國開思遠基金、上海銀行和上銀金融租賃5家公司。近期,又在深圳前海註冊成立“TCL金融控股集團(深圳)有限公司”,將進一步投資互聯網金融服務及相關項目。
發債70億補充流動資金
據10月21日晚公告,TCL集團將發行不超過60億元的公司債券,期限不超過5年(含5年);TCL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也將發行不超過10億元的企業債券,期限也不超過5年。這兩個預案,都需經過相關監管部門、股東大會的審核通過,才可以實施。
對於此次發債的影響,TCL表示,可使TCL和華星光電在有需要時,有效利用交易所市場充裕的資金,獲得發展所需的流動資金,優化公司負債結構。
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電業資深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今年國內外家電市場疲軟,與此同時競爭加劇,彩電、面板的平均價格都在下滑。互聯網公司紛紛跨界進入彩電業,不斷沖擊原有的彩電價格體系;而面板業已出現供過於求的苗頭,32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下滑至60多美元,所以TCL集團和華星光電都會承受業績壓力。展望明年,彩電、面板行業競爭加劇的趨勢預計不會緩和,TCL和華星光電發債70億元,可能是為“儲糧過冬”。
“過冬”的三板斧
除了發債,TCL集團還從股權結構、資本結構上,做了多重準備。今年國內A股波動劇烈,從TCL集團的三季報看,“國家隊”已悄然成為TCL集團的第三大股東,而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及其管理層已經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從其三季報看,TCL集團的主要股東可歸結為四類:一是持股7.19%的惠州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它是TCL集團上市以來的單一第一大股東,似乎一直默默地站在背後。
二是紫光、上銀和國開系。紫光收購展訊等後即入股TCL集團3.96%;TCL集團入股上海銀行,而上銀基金也持股TCL集團3.13%;TCL支持國開旗下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而國開創新、國開精誠又分別持股TCL集團3.13%、1.57%,三方形成戰略合作。
三是“國家隊”。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9%、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69%、中國證金還通過多家基金持股2.23%,僅從TCL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計算,它們合計持有TCL流通股份8.45億股,持股占比達到6.91%。對比此前TCL公告的證金公司持有其3.40%的股權,國家隊又大幅增持了3.5%,顯示出對TCL的信心。
四是高管團隊。李東生直接在TCL集團持股5.22%,而年初通過定增進入的新疆東興華瑞和新疆九天聯成事實上是TCL高管和員工成立的合夥企業,分別持股3.70%和3.34%。如此算來,以李東生為代表的TCL管理層團隊合計持股已高達12.26%,成為TCL集團的實際控制人,TCL股權分散、缺少實際控制人的格局已經過去。
除了“國家隊”和地方政府的“撐腰”,TCL集團今年在資本結構上也多有動作。
今年,TCL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已增至5家,並即將增加到6家。之前已有TCL集團(000100.SZ)、TCL多媒體(1070.HK)、TCL通訊(2618.HK)、做代工業務的通力電子(1249.HK)四家。今年6月通過重組唯冠國際,TCL顯示科技(0334.HK)也實現上市,主要做智能手機模組。最近,以IT產品分銷為主業的翰林匯也在申請登陸新三板。
李東生上個月剛剛帶領核心管理團隊,徒步四天,穿越大西北的荒漠。他坦言,“今年國內經濟環境、全球市場和產業經營環境都比較嚴峻。企業一個方面要轉型,另外又要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很有挑戰,需要率先在轉型升級中找到自己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