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前20年,是耽誤不起1年,哪怕半年時間的。因為這個階段所有人都在同一軌道競速,差了一點點很可能以後要用半輩子去彌補。
來源 | 肥肥貓的小酒館
作者 | 肥肥貓
有句話很多人不敢講,今天我來告訴你:
在人生的前20年,是耽誤不起1年,哪怕半年時間的。因為這個階段所有人都在同一軌道競速,差了一點點很可能以後要用半輩子去彌補。
01
到底是什麽決定了一輩子的成就高低?
很多人都愛人雲亦雲地說什麽性格決定命運,其實並不是。你去看成功人士,啥樣性格的人都有。
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無數人在鉆研,而且已經有英國人用社會學實驗得出了靠譜的答案了,決定一個人成就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遞延享受。
這個實驗很簡單:叫來一堆小朋友,來來來,有糖吃,給你們兩個選擇,可以現在立刻得到一塊糖,或者等上一個小時拿兩塊糖。小孩子選完後,按照選擇的結果分成兩組,進行長達幾十年的對照觀察。
幾十年後發現:選擇等上一會兒拿兩顆糖的人,成就明顯高於那些立刻拿一塊糖的人。因為這些人能遞延自己的享受。能忍住立刻吃糖的欲望,就能忍得下性子念書,就能熬得住時間坐班,來換取未來更大的享受。
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遞延自己的享受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但這種等待畢竟是痛苦的,是反人類天性的,所以能做到的人一定比做不到的人少,所以這世上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
02
那這和網絡遊戲又有什麽關系?
網遊之所以迷人,恰恰因為它和我們現實世界的這種邏輯是反的。遊戲講究的不是遞延享受,而是把享受折現。折現率越高,遊戲越吸引人。
讀書、考學、求職、競爭,最後獲得一點成功者的樂趣,這個過程實在是太慢了,在長期的奮鬥掙紮的歲月中還有大段時間沒有任何反饋,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走在對的路上。
遊戲則不然,遊戲是絕對順應人類本性的一種產品,讓你馬上能享受,快樂立刻變現,不用再多等待一秒。
圖片來源於pixabay
在遊戲里,正反饋是實時的,絕對不遞延 —— 你殺一個怪立刻漲經驗,殺兩個怪便能得寶物,殺三個怪沒準就升級了。這種正反饋來的如此之快,這種勝利的刺激如此之強,讓“現實世界”這款遊戲自慚形穢。
而遊戲里的一切升級規則、點數卡牌、乃至聲音效果,魔法炫光,都是專門設計的,目的是能讓遊戲玩家用最快速度得到多巴胺。這個產品思路和靠化學物質刺激大腦來產生欣快感如出一轍,和毒品並沒有本質區別。
和這種即刻就能得到正反饋的東西相比,讀書,學習、工作這類事情太過漫長而絕望,簡直可以說是反人性的設計。在今天,任何反饋來得不夠及時的東西,都已經無法和遊戲這種專門為人性弱點打造的產品相抗衡。
03
而王者榮耀,把這一切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現在玩王者榮耀的人簡直誇張。玩的好的,一天至少需要4、5個小時以上的投入。有人甚至可以從吃完晚飯開始玩到天亮。
這種情況其實以前也出現過,比如最早的傳奇,後來的魔獸世界等等,當年都有聽到媒體批評沈迷的聲音。但是那都是PC平臺的時代,在那個年代,“沈迷遊戲”只是一小撮玩心重的男孩子的專利。
而王者榮耀則不然,它誕生在智能手機白菜化的時代,第一次把這種Bug級的娛樂方式鋪設到每一個人最貼身的設備里。上到老下到小,無論男女,一網打盡。
圖片來源於花瓣網
之所以說王者榮耀是灌大毒藥,倒不僅僅是因為他用暴力的方式搶奪了人們的大塊時間(打麻將也占時間)。說它是毒藥,是因為這遊戲設計的太好,集過去20年網絡遊戲之大成,又加上了社交屬性。騰訊對人性的利用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產品誘導多巴胺釋放太有效率。
網絡遊戲破壞了正常的獎懲機制,導致真實世界里按部就班獲取多巴胺的意義大大下降了。
04
所以王者榮耀究竟有多牛逼?
今年第一個季度,王者榮耀的收入就已經到了6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營收最高遊戲。60億人民幣這是個什麽概念?中國A股上市公司一共有3268家,營業收入高於這款遊戲的,只有區區189家。
有相當比例的人在這款遊戲上花費超過1000塊錢,這個數字又是什麽概念呢?大概是一個典型的80後男生在整個學生時代花在遊戲上的錢的總和。
我“沈迷”的最後一款遊戲是10年前的魔獸世界。我有一個90級的人類盜賊號,還有個小號在鐵爐堡靠賣兔子賺了第一桶金。但工作後慢慢就AFK了。之後所有流行的遊戲,什麽LoL、刀塔一概沒玩過。在我心里沒有任何遊戲能動搖WOW的位置,所以基本等於告別了所有的遊戲。
直到最近一年,連我這個早就退出遊戲江湖的隱退者,也能不斷聽見王者榮耀這幾個字被人一直提起,朋友圈也見到人天天刷。最初我還以為這遊戲是小孩子玩的,離我很遠,後來發現居然有大量比我年紀還要大很多的中年人也在玩。問了下身邊人,居然還有退休老幹部玩出花的,我於是知道,這次事情不簡單。
前一陣,我淩晨3點在四川一個縣級市找夜宵,找到個路邊攤,讓老板來一份涼面,結果老板拌涼面花了整整10分鐘——他一個手不離手機,一個手在王者榮耀的間隙幫我拌幾下,然後又投入戰鬥中,又過好一陣才騰出手幫我倒點辣椒油——我不禁感慨,這tm還做個毛的買賣。
直到這時我這才意識到,王者榮耀已經滲透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05
知道什麽叫奶頭樂嗎?
“奶頭樂”( Tittytainment) 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政治理論,是美國政府的重量級智囊,布熱津斯基提出的,這人是地緣政治方面全球最頂級的大佬,最近剛剛去世。
所謂 奶頭樂理論,說的是: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來自於底層不斷向上的流動,和精英形成了利益沖突。那要如何避免20%的精英與80%的loser之間的沖突呢?可以給他們一個“奶頭”,讓這80%的loser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鹹魚的命運。
換句話說,要讓屌絲安分守己,讓精英高枕無憂,就需要采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就如同嬰兒,有奶頭吮吸才能安靜下來,不哭不鬧。
色情業、八卦、影視娛樂、綜藝都是具有這種功能的“奶頭”,而網絡遊戲,則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款。如果有一個“奶頭樂”年度大獎,我覺得2017年非王者榮耀莫屬。
因為這類娛樂產品從設計上就是奔著迎合人性去的,所以比起嚴肅類文化產品,必然更受歡迎。由於底層大眾不知不覺在“奶頭樂”中樂不思蜀、喪失思考能力,因此社會對於烏七八糟的通俗文化也就變得十分寬容,而上流社會也樂見其成。
我絕對相信這套理論被西方精英階層聽進去了,所以整個西方在蘇聯解體後一直呈現娛樂至死的狀態 ——普通人家的孩子中流行的是反智的文化,讀書好的孩子都是nerd,沒有女孩喜歡。最受歡迎的是無腦的體育明星,最流行的歌曲都是裝扮成犯罪分子的黑人yoyoyo。
而另一邊,精英的孩子在頂級中學受著嚴酷的學術訓練,好大學幾乎是一天看完一本書,一堂課不去基本就要掛科的節奏。最終,誰將會成為統治階級,一目了然。
這樣的階層分化手段,實在是太邪惡了。
06
幸好我國精英還沒邪惡到這個份上
也許是還沒有意識到奶頭樂在統治上的好處,也許是因為意識形態的懷舊,我們國家至今對奶頭樂依然是抵觸和批判,而不是利用的態度。
所以就有了你最近看到的——狗仔八卦一網收,綜藝娛樂全歇菜。看風向,我估摸著王者榮耀也快了,現在正是風口浪尖的時候。
上層之所以打擊這些東西,我猜很可能是這些東西已經滲透影響到了他的身邊人,讓他們有了切膚之痛。比如某個老幹部發現自己的小孫子沈迷遊戲,某大領導的太太發現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圈子烏煙瘴氣等等。
甚至我看報道說有些幹部自己都沈迷了,每天
上班就開黑,還貪汙了一千多萬專門去充值網遊。這才讓上面的人準備向奶頭樂痛下殺手,如果不是影響到了身邊人,何必要去管這些奶頭樂?讓這班屌絲都活在虛擬幻境中不好嗎?
其實說起來,我也是有私心的,就比如最近這一系列事情吧。我並不喜歡這款遊戲,但是從冰冷的理性上,似乎玩的人越多對我越有利。我也不止一次聽見比較有見識的人和我說起,所有人都去關註這些東西(八卦、遊戲)才好呢,幹嘛要去打壓,吃飽了撐的。
需知:只有當你的學業、事業競爭者都去玩遊戲了,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一打擊,把他們趕回來做正經事,對你才不劃算。
順便插一句,對於“墻”這個東西,我也希望你能辯證地去看,看到問題的要害。一個政策對整個國家有害,不代表你不能從中受益。信息封鎖對於能掌握信息不對稱優勢的人是紅利,就看你會不會用。
07
別全信遊戲產業利益集團的說辭
網遊現在已經是一年幾千億人民幣的市場,到了這樣的規模,一定會產生龐大的產業共同體和利益集團,他們也一定會使用各種公關策略來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今天王者榮耀的團隊就發了一篇可憐楚楚的手寫信,把自己形容的和小媳婦似的,就差嚶嚶嚶了。
其實呢?他們真有那麽可憐?團隊每人都分幾百萬,賺的盆滿缽滿會給你說?我不贊同現在很多針對文化的政策,但這和遊戲行業本身的評價是兩碼事,不能混在一起談。
還有類似“網遊本身並不讓人沈迷,沈迷的本質是家長關懷的缺位”這種話。
這句話經常看見被用來為遊戲做辯護。但這是一句政治正確的假話。
這話說的好像遊戲能那麽容易就找到替代品似的,如果有這麽容易,開發者砸這麽多個億進去是吃飽了撐的麽。
我們這代人誰沒玩過遊戲呀,忽悠誰呢。事實就是——讓人沈迷的就是“好玩”,沒別的。好玩與否是遊戲的唯一屬性,要是不好玩,鼓勵你去玩都不會有人去。
遊戲本身設立的獎懲機制,升級、法力、大招,都是一群專業的人設計來誘捕你大腦欣快感分泌的。你就是個普通的年輕人,論比意誌力,你鬥不過人家專業設局的,玩了一定上癮,所以最好的自控方法就是不玩。
還有人說你即使不玩王者榮耀,你也不會去幹什麽別的事。我靠,能幹的事情太多了好嗎,看書,洗澡,上廁所,背單詞,跑步,做俯臥撐,洗衣服,睡午覺,看電影,打球,撩妹,哪個不能幹?倒是王者榮耀玩多了,我想吃個涼面都吃不上了。是個男生就有沈迷過遊戲的經驗,還是哪句話,忽悠誰呢,沒你說的那麽清白。
還有人擡杠,非要說這些內容本身無罪,有罪的是別的東西。那就和反禁槍的人說“殺人的不是槍,是人”一樣,這是在玩邏輯詭辯。世界的真相就是:禁槍的地方就是比不禁槍的地方要安全,遊戲也一樣。
不玩遊戲了,用作其他用途的時間就是顯著增多了,工作效率必然提高,period.
後記
我其實沈迷過不少遊戲。中學時代沈迷紅警帝國星際,課都不去上。上了大學玩GTA和文明,通宵達旦。WOW更是個巨坑,不過因為我運氣比較好,學業尚在掌控之中,而且因為在很早年的時候就接觸到了這些當時世界最優秀的遊戲,所以反而對現在這些國產頁遊手遊有著非常高的抗體和免疫,從這個角度看,省了下我巨量的時間。
圖片來源於pixabay
但很多人沒有這麽幸運,在大學里,最容易打遊戲上癮的就是農村出來的娃,因為沒見過,所以沈迷得特別厲害,這些人是很可惜的。到今天我畢業這麽多年了,依然可以看到有些人至今吃著當年沒有蹉跎時光的苦頭。
忽悠這個年齡段的人去玩一款容易上癮的遊戲,用心不善。一個遊戲從上手,到玩成高手一般至少要6個月時間,按照我們這些過來人的經驗,其中有至少3個月是高度沈迷狀態,你才能嫻熟掌握這個遊戲。
有句話很多人都不敢講,今天我來告訴你:
在人生的前20年,是耽誤不起1年,哪怕半年時間的。因為這個階段所有人都在同一軌道競速,差了一點點很可能以後要用半輩子去彌補。
圖片來源於pixabay
上了點年紀的讀者都知道當年有個下載軟件叫Flashget網絡快車。Flashget的作者侯延堂在1998年就搞出了這款軟件,當時完爆迅雷。結果後來侯延堂因為沈迷魔獸世界,長達一年不更新軟件,市場份額被迅雷迅速占領。現在誰還記得網絡快車?按照迅雷今天的市值算,一年網遊,10億沒了。
如果你看到這里,覺得我的觀點很矛盾,但這只能說明你沒明白我的意思:
我愛遊戲
我玩過很多(沒那麽壞的)遊戲
我看好遊戲作為一個產業的前景
我反對打擊遊戲產業
但如果我有孩子,我不會允許他玩王者榮耀這樣的東西。
資本的熱度消退和冷卻的速度比想象來的更早一點。
來源 | 獵雲網(ID:ilieyun)
作者 |
現在打開APP store,輸入關鍵字“美甲”,排名靠前的應用中,更多的是像“窩趣美甲”、“美甲達人”等專註於內容社區的應用,而專註於上門美甲O2O這一垂直領域的APP的身影卻寥寥無幾。這樣的蕭條景象,與2015年的“熱捧”形成了令人唏噓的鮮明對比。
“曇花一現”的熱鬧非凡
曾經的2015年見證了市場對美甲O2O的“偏愛”。
據2015年的公開數據顯示,就中國整個美業市場劃分來看,美容占比為57.7%,排名第一;其次是美發,為24.4%;雖然美甲僅占9.8%,但從用戶體驗過的美業O2O服務類型來看,美甲占比最高,達到40.9%,行業滲透率明顯高於前兩者。
在O2O概念大火的時機,2014年3月,江湖人稱雕爺的創始人孟醒喊著“解放天下手藝人”的口號,河貍家橫空出世。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資本瞄準了美甲O2O的領域,表現出“超高速駕駛”的行為傾向。
雕爺剛剛創辦河貍家時,產品還未上線,僅僅靠一個創業想法,前IDG資本合夥人李豐就給出了1.5億元的估值。而在2015年2月,河貍家拿到C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之後,估值上升至3億美元。
河貍家的“橫空出世”掀起了一場以美甲為首的美業O2O投資熱潮之後,眾多APP緊隨河貍家之後陸續上線。
2014年6月創辦於上海的嘟嘟美甲上線5個月後獲得來自紅杉資本和源碼資本的共計千萬美元級A輪投資。可以預約交易和上門服務上門美妝O2O平臺“美到家”,2015年春節期間,也完成約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上門美妝APP美麗多也在2015年3月獲得了500萬種子輪的融資……在資本的催化下,許多美甲O2O的企業,如雨後春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而這樣大規模的融資行為,被看作更像是資本驅動之下快速跑馬圈地的玩法,像極了團購網站勃興時的“千團大戰”、打車軟件的“補貼大戰”的局面。只是資本的熱度消退和冷卻的速度比想象來的更早一點。
除了自身的燒錢屬性,外部環境和壓力的步步緊逼,讓整個美甲O2O行業都陷入了很被動甚至極度尷尬的境地。
嚴重依賴資本的“燒錢”屬性
一組美甲行業調研數據顯示,中國美甲沙龍的的定價情況是:標準美甲70-120元,法式美甲100-200元,漸變、花色、貼甲片等則需300元以上。然而,這些花費數百上千元做出的美甲,其實成本可能只有幾十元甚至更少。有媒體曝光,美甲業平均毛利率超過90%。一瓶15毫升、進價20元的OPI指甲油至少可以給20個顧客用,毛利率高達98%,而光療甲的收費更高,成本卻僅有廉價的光療膠和光療燈,毛利率高達99%。
在如此低成本高利潤的狀況下,美甲O2O燒的錢都去哪了?
嘟嘟美甲的創始人王彪曾在采訪中提到,“顧客的付費100%給美甲師,平臺暫時不收錢。這就是互聯網風格,就像打車軟件剛出現的時候一樣,前期瘋狂燒錢,吸引大量客戶,後期再挖掘客戶的價值,思考盈利模式。”
前期為了爭搶流量以及留住優質的美甲師,“燒錢”成為了美甲O2O的企業不得不、或者說是必須選擇的道路。
美甲是一個低價、高頻、標準化程度較高、受價格影響較大的產品,比較容易依靠補貼及優惠券的方式獲取用戶。爭搶流量的方式更多體現在了“用戶補貼”上。除了價格上的補貼,還有地推的成本:從商場到寫字樓、從明星到普通白領、從線上到線下,幾乎所有的美甲APP都在搞諸如“一分錢做美甲”等名目繁多的推廣活動。
在O2O行業2015年迎來資金額巨大的燒錢大戰中,58同城官方曾對外表示,要在58到家“先燒1億美元”。為了迎戰,河貍家亦表示要在河貍家上燒5億元人民幣。就在5月底,河貍家宣布拿出1億元資金補貼用戶,並開始19.9元美甲、49.9元美睫的長期低價服務。孟醒承認,燒錢補貼的一個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客人和美甲師留在河貍家。
另一方面,為吸引美甲師入駐,各大平臺也下足了“血本”。河貍家每新招一名美甲師,會為其配置價值3000元的美甲工具箱,並給他們3個月的過渡期,並給予分為8000~10000元不等的補貼。月流水業績排在前三名的美甲師,還有機會享受國外免費培訓、專車接送等“福利”。
58到家在北京的招聘廣告宣稱,美甲師可獲得最高12000元的保底工資,80%全流水提成。另外有交通補助、高溫補貼、餐補,有完善的評級體系、帶薪培訓,並有各種高額獎勵“拿到手軟”。
實際上,幾乎所有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公司燒錢的目的都大體相同,美業O2O平臺們也是為了跑馬圈地,先把用戶牢牢把在手中。只是如此高成本的“跑馬圈地”,讓資金鏈斷裂的小公司,要麽茍延殘喘,要麽一腳“踏空”,最後,也只回歸到了幾家頭部大公司的戰爭。
無情斷裂的後續融資
如果說“燒錢”的屬性是造成整個行業尷尬境況的內部的原因的話,那麽最致命的外部因素莫過於後續的融資,被截斷了後路。
在經歷了2015年的“火爆”的之後,資本對美甲O2O都很默契的選擇不再“偏愛”。
除了美甲幫在2016年還獲得了一次融資之外,能在網上獲取到的關於上門美甲O2O行業的融資記錄,基本都停在了2015年。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項目中,除了河貍家超過了C輪左右,其他曾獲得融資的上門美甲的O2O項目大部分都集中在天使輪或者A輪左右。
這樣的輪次對於嚴重依賴融資的美甲O2O項目,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甚至資本從這個戰場的撤退,讓這個垂直行業的大部分入局企業面臨著生死的挑戰。在沒有創造可盈利的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很顯然,這些上門O2O創業者在資金鏈方面面臨著隨時死亡的可能。
事實上,在曾經獲得融資紀錄的應用中,“美麗多APP”背後的廣州曖尚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顯示的狀態是“已註銷”;“嘟嘟美甲”也在2016年爆出被58到家收購的消息,還有一些應用,已經在APP store中無法再搜索到。
目前仍然相對活躍的還有“秀美甲”以及已經向全美業轉型的河貍家。曾經的繁榮隨著資本的退出而成為了走不通的“死胡同”,為了活下去,平臺或選擇“等死”,或選擇“被收購”,或者只能孤註一擲的“轉型”,另辟蹊徑。
大平臺都無力回天的頹勢
除了內部原因和資本的困境,大的平臺也對這個行業虎視眈眈。
美甲幫的創始人余劍楠曾表示,美甲不是剛需,尤其是單一的美甲業務,很難支撐一個用戶持續打開消費,因此消費者端要鏈接大的流量平臺。
美甲O2O行業中的大新聞莫過於此前58到家對嘟嘟美甲的收購行為了。2016年2月17日,58到家方面宣布並購美甲O2O平臺嘟嘟美有傳言稱,收購的價錢在200萬元左右,但是58到家稱,金額遠高於這個價格。完成合並後,嘟嘟美甲品牌仍將保留並且獨立運營,兩家將對美甲業務進行整合,在美甲師、美甲樣式、美甲工具等方面進行資源打通。
值得註意的是,在2015年,被爆出裁員風波的嘟嘟美甲,可以說是元氣大傷,而58到家卻在這時全盤接受。有業內人士分析,58到家是為了和嘟嘟美甲一起對抗河貍家在O2O美業上的強勢發展。
其實,在收購之前,嘟嘟美甲就已經對於應付平臺的“爭搶能力”,感到力不從心。這種爭搶,主要體現在美甲師的爭奪上。後起之秀58到家是58同城在2014年初上線的O2O項目,發力在家政、美甲等上門服務上,預計一個月內要搞定6000名美甲師。
嘟嘟美甲創始人王彪後來對媒體表示:“我當時覺得,我們搞了三四個月才200名美甲師,58一來就6000個美甲師,我們壓力都好大。當下我和聯合創始人都蔫了,這是想死的瞬間之一。”
雖然,資金實力雄厚的58到家的“挖人”行為也讓河貍家感到壓力,然而,大比例補貼型的高薪挖人似乎並不順利。2015年3月,58到家美甲師向媒體透露企業降薪。在更換領導後,此前美甲師與58到家簽訂一年的《協議》突然被公司宣稱為“無效協議”,新《協議》中,工資制度、獎金發放制度以及公司制度均有所變化,“可以說是有所下降了”。58到家稱,由於前任領導失職,給員工的承諾過高導致公司無法兌現,使公司蒙受了損失。
這樣的“收購”並沒有展現出1+1>2 的效用,讓人不禁思考的是,究竟是公司們自己的原因,還是這一個曾經被視為風口的行業,自身的基因,讓它成為了一個連大平臺在挽回局面上都力不從心的偽風口?
雪上加霜:人員大規模流失
美甲師的流動凸顯了O2O行業短兵相接的現實,而收入成為美甲師們重點考慮的因素。在經歷完跑馬圈地、美業O2O燒錢大戰後,上門美業現在正面臨著美容師向傳統門店回流的危險,留不住只為圖一次新鮮的顧客,美甲O2O已然成為美容師的“中轉站”。
美到家的創始人曾莞晴曾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美到家是以美妝作為切入口,整合多數原本就是自由職業者的化妝師資源,解決傳統化妝服務信息不對稱等消費痛點。”以河貍家為代表,C2C的以單個的美甲師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從側面反映出了這一垂直領域對於美甲師資源的很高的依賴程度,因此面對資源的流失,上門美甲的平臺也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另一方面,雖然O2O解決了美甲業的一些老毛病,但是人員管理同樣困擾著O2O企業問題。美甲業市場更新非常快,人員的流動性大,美甲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美甲師更擅長推銷而非美甲。盡管早在2003年8月,《美甲師國家職業標準》就規定,美甲師必須經考核合格後,持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上崗。但考試費用上千,美甲業對此很冷淡。
規範管理的問題,一直是美甲O2O的最大瓶頸。難以標準化的本原問題激發了更多的“蝴蝶效應”,這些不穩定的因素,讓越來越多的美甲師寧願選擇回歸線下。而作為高度依靠美甲師個人技能的獲取更高“複購率”和“存留率”的企業而言,這無疑讓他們更加雪上加霜。
接下來的路能怎麽走?
在經歷了資本的冷卻之後,整個行業在總體上都趨於沈寂,除了被收購的企業,還幸存的企業紛紛開始尋求轉型,轉型之路的思路雖然各有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大部分企業都放棄了只單純的做美甲O2O的業務的想法,或離場,或向全美業轉變。
最常見是將美甲作為業務的一個切入口,進而轉型成全美業的平臺。而這部分的代表就是河貍家。對於平臺型項目而言,“流量為王”的互聯網鐵律依然有效,由信息交換帶動的流量市場,美團平臺之上有商家和消費者為其流量買單,大眾點評同理。這種平臺模式和流量思維撐起了BAT及各個平臺在中國互聯網界的絕對地位。這個邏輯也許在美業也行得通。
河貍家雕爺講美甲視為“不賺錢的棧道”,千億級市場的“全美業”,才是暗修的“陳倉”。“讓每一個有技能有才藝的人,將認知盈余共享出去”,將河貍家打造成手藝人的平臺,是雕爺擴展平臺的戰略手段。而手藝人這個平臺是否夠大,足夠撐起流量的“天”,還需靜待市場驗證。而有沒有D輪的資本願意陪著河貍家燒出一個“未來”?也需要等待。
第二是開始向B端的用戶尋求轉型的可能。代表是美甲幫。在絕大部分美甲O2O企業的融資記錄停留在2015的時候,美甲幫宣布在2016年完成了一筆1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美團大眾點評(新美大)領投,大眾點評前創始人團隊創立的點亮資本跟投。與河貍家,秀美甲,58美甲 2C 業務切入點不同,他們做的是圍繞美甲師的生意,也就是B2B2C,目前其核心業務包括:資訊(圖片+社區)、在線教育、在線商城(供應鏈)、招聘等板塊。而至於這部分的業務的開展是否能真正幫助行業實現想象中標準化的“烏托邦”,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最後一種,是被越來越多人多看好的是模式,即“輕線上,重實體”,也是一種反O2O的模式。代表是Innail.Innail以線下店為主,將實體店作為背書,擴展O2O業務。這樣的模式,讓InNail可以將原有的一套培訓和產品挪用到上門服務中去,保持高端調性,解決以往上門美甲客單無法做高的痛點。為高端用戶建立足夠的信任感。
但是基於傳統店面的形式,不得不面臨著模式偏“重”的困擾,而且,對於中低端用戶而言,市場呈現空白的狀態,這一部分的市場是否能用這個邏輯“激活”依舊是個丞待解決的問題。
就像滴滴投資人朱嘯虎在一次采訪中提到:
“我本人不看好美甲O2O,比如說,一個美甲師工資通常是比較高的,讓他上門給一個收入在四五千的小白領去做服務,這並不能提高行業的效率,如果沒有平臺的補貼,這個商業模式是不成立的。縱觀整個中國市場,低收入人群肯定在為高收入人群提高效率,不可能反過來高收入的人跑過來為低收入人群提高效率。”
即使部分企業都已經選擇了各自轉型之路的方向,但依舊需要時間和市場來檢驗他們的想法是否真的切實可行,在“她經濟”被越炒越熱的當下,如何精確把握“她”用戶的真正需求,而不再盲目的一腳踏空,是整個行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8月15日夜間,美元/離岸人民幣一度站上6.95,“破7”恐慌重燃。峰回路轉,上周四開盤後,人民幣節節攀升,不斷攻破了6.93、6.87關口,連漲四日共計近1000點,目前在6.84附近站穩。
這一“V型”反轉背後究竟蘊含著什麽交易故事?2018年人民幣快速對美元走跌近10%,究竟有沒有當年的“大空頭”推波助瀾?交易員又是如何看待未來的市場變化?
“現在離岸人民幣的交易量很小,因為畢竟沒有人願意在6.9的點位輕舉妄動,但也因為交易量小,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大漲大跌。比如騰訊業績不佳的那一天(上周三晚),美元/離岸人民幣一下沖到了6.95,我當時就在那里看漲人民幣了。結果第二天果然如此。一開盤就已經到了6.93,中國率團訪美的新聞出現後就進一步到6.91,到了當日下午傳出離岸流動性收緊的消息後就到了6.87。其實在消息傳出之前,市場就已經在自我修正了。”某離岸外資行外匯交易員韓磊(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回顧了當日匯市的劇烈波動情況。
“其實今年根本沒有所謂的‘離岸大空頭’,2015、2016年‘大空頭’要比現在多得多,至少有4到5倍。但當年那些做空人民幣的對沖基金也被打爆了,因此今年的倉位很輕。”多位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交易員而言,不論長期看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是壞,當前必然是順勢做多。
渣打大中華區金融市場宏觀交易部董事總經理馮思果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也稱,今年對沖基金做空的偏好十分克制,有些在6.75左右的點位也已獲利了結。今年以來人民幣雙向波動擴大、央行操作更為市場化,這些都是積極的進展。
離岸人民幣暴漲千點背後
截至北京時間8月22日18:4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8393;美元/在岸人民幣當日官方收盤價報6.8460,較上日官方收盤價跌80點。在岸和離岸價格已經幾日倒掛,顯示離岸氣氛已經好轉。
自上周四以來,一系列消息促成了這波大漲。上周四午間,《人民日報》稱,“應美方邀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擬於8月下旬率團訪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雙方各自關註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這一消息令“破7”恐慌緩解。
當日下午的另一則重磅消息徹底逆轉了市場預期。某外媒率先傳出,鑒於近期離岸人民幣價格波動較大,即日(8月16日)起,上海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FTU)的三個凈流出公式暫不執行,各銀行不得通過同業往來賬戶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幣資金,同時不得影響實體經濟真實的跨境資金收付需求。
“在這一消息影響下,離岸人民幣暴漲了800點,一下子到了6.87附近。雖然影響的實際資金量並不大,但是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很大,尤其現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交投本來就很清淡,有消息的情況下極容易大漲大跌。”韓磊說。
當日,多位中資、外資行交易員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明顯感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收緊。路透終端顯示,離岸人民幣隔夜掉期隱含利率上周四盤中一度大漲264個基點至3.570%,最新則報2.372%;一年期的掉期隱含利率則一度漲85個基點至3.990%,最新報3.660%。
到了上周五,離岸人民幣也維持穩步升值之勢。當日一周期人民幣HIBOR(香港同業拆借利率)漲117個基點,創去年11月22日以來最大漲幅,一年期漲55個基點,更創2016年12月來最大漲幅。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持續收緊。
再到這周二,美國方面的消息也不斷打壓美元、刺激人民幣走強。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采訪時表示,他並不贊成鮑威爾領導的美聯儲加息的決定,他相信美聯儲應該更寬松。相關言論曝光後,美元迅速走弱,非美貨幣走強;此外,特朗普前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針對其一系列指控認罪。隨後美股期貨重挫,黃金應聲上漲,美元進一步走低。
“就是這一連串的事件,一直到這周三,離岸人民幣始終維持穩步上升的大趨勢。”韓磊表示,其實即使央行不出手幹預,人民幣也不會破7,“畢竟沒什麽人敢輕易在6.9以上再追的,我們在6.95的點位就已經看漲人民幣了”。
沒什麽離岸“大空頭”
今年4月以來,人民幣快速對美元大跌10%,自然而然地會有人揣測,當年惡意做空人民幣的勢力是否又卷土重來?
第一財經記者也采訪了多位離岸大行交易員和對沖基金經理,事實恰恰相反。
“在2015年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後,海外對人民幣悲觀到了極點。美國紐約某著名對沖基金專門做空人民幣,主要交易人民幣看空期權,體量高達幾十億美元。這絕對不是個案,但其實2016年、2017年他們在做空人民幣方面都栽了大跟頭,現在根本沒有大倉位做空的膽量。”韓磊稱。
2016年開始,做空盤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盛行,一度導致人民幣兩岸匯差急速擴大。德國商業銀行高級亞洲經濟分析師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當時離岸做空盤一般選擇在拆借市場借入離岸人民幣從而購匯(即買美元),再通過遠期市場結匯獲取收益。“簡單來說就是借人民幣來炒人民幣貶值——先借進來人民幣,再買美元,等著它漲,漲到一定程度把它賣掉,這被稱為結匯,而結匯本身就是取利。”
然而,這個邏輯在2017年年初時徹底逆轉。首先央行加強了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此外,央行也通過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擡升了資金成本(空頭拆借人民幣利率上升),空頭被迫結匯平倉,空頭的踩踏引發了快速去杠桿的發生,造成人民幣大漲。
“當時,連一個著名的德州基金經理都開始說,‘我們之前對人民幣極度悲觀,但現在輸慘了,我們決定要看多人民幣了!’我就笑著對其他交易員說,現在就是美元/人民幣反轉的時刻了,果然反轉就來了。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漲了將近10%,一度觸及6.25附近。”韓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即使今年美元強勢走升、人民幣連續走貶,但這主要是市場供求因素決定的,‘大空頭’並不是主導。”他稱。
馮思果也對記者表示,“在這一輪市場變動中,即使有些對沖基金看空人民幣,其建倉規模也比2015~2016年小很多,而且會用比較保守的期權策略來交易,期權執行價距離當時市場的匯價差別不大。”而從交易量來看,2015、2016年的恐慌時期交易量大幅攀升,但相關數據顯示,如今在岸即期匯率的交易量約為每日200億~300億美元,變化基本不大。
中期人民幣預期穩定
未來人民幣怎麽走?這一問題背後存在了很多不確定性,包括美國經濟強勁程度能維持多久、中美貿易磋商如何進行、各國貨幣政策分化的情況等。但就目前而言,交易員們都表示,不敢輕易做空人民幣。
多位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中美磋商概率較大、特朗普持續抨擊強美元的背景下,作為交易員還是要順勢而為,長期不論對中國經濟持悲觀還是樂觀態度,也不可能在6.9附近輕易做空人民幣。
也不乏觀點認為,即使中國經濟出現下行跡象、經常賬戶順差收窄,但和那些有大量經常賬戶赤字、受資本流出影響巨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目前10%的貶值幅度也可謂跌出了安全邊際。
此外,之所以今年人民幣貶值速度如此之快,“除了美元走強,還因為7、8月是中資銀行企業在H股付股息的集中時段,有相當大的購匯(每月高達近1000億美元的量),因此市場也可能超調。”馮思果稱。
近期,美元也面臨一定壓力。“從頭寸來看,美元對幾乎所有G10貨幣頭寸均處於極值,周期性估值模型顯示美元被高估了2%左右,這種擁擠的交易也可能會物極必反。”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前,土耳其里拉危機引發的避險情緒加劇了美元漲勢。不過,過去一周,隨著危機的緩和以及中美有望8月底重啟貿易談判化解爭端,全球冒險情緒回歸,非美貨幣反彈。特朗普的“炮轟”也導致美元及美債收益率應聲下跌。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中國目前的形勢,人民幣很難再出現大幅度貶值的情況。當前,動用外匯儲備穩定匯率是得不償失的。” 在他看來,匯率自身就是一個調節器,央行應該退出常態化幹預,但中國資本管制的放開仍需要審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