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樸槿惠案或致韓執政黨分裂 31名議員宣布下周二集體退黨

21日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31名“非樸派”議員在國會宣布將於27日集體退黨,執政黨由於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正面臨分裂。

韓聯社報道稱,新國家黨前黨首金武星、劉承旼、黃永哲等33人在國會會面。黃永哲在吹風會上表示,其中31名議員決定退黨,截至目前共有35名議員表達退黨意願,將於27日付諸行動。

黃永哲說:“為了與‘假保守’離別,構建保守政治的良好生態,我們決定退黨。我們將為築牢新的保守政治根基,消除‘挺樸派(親樸槿惠派)’和‘挺文派(親文在寅派)’的霸權主義,使真正的保守派在下一屆總統大選中獲勝而履行責任。”

新國家黨議員金聖泰(左起)、劉承旼、金武星、黃永哲宣布退黨後合影(圖:韓聯社)

至於為何將退黨時間定為27日,KBS報道稱,黃永哲表示,說服更多議員參與集體退黨,以及向地區居民和黨員作解釋都需要時間。

12月9日,韓國國會以234票贊成通過總統樸槿惠彈劾案,至少有28名新國家黨議員投了贊成票。20日韓國憲法法院召開全體法官會議,決定於22日下午2點就總統彈劾案進行首次預審,作為控方的國會代表和辯方的總統樸槿惠律師團將首次正式會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65

韓國執政黨決定不開除總統樸槿惠

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19日表示,由於彈劾總統程序尚在進行當中,該黨不打算開除總統樸槿惠。

據韓聯社報道,新國家黨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印名鎮說,如果是在彈劾總統程序啟動之前,新國家黨應該對樸槿惠作出懲罰以順應民意。但如今彈劾總統程序已經啟動且尚未結束,沒有必要從黨內角度給樸槿惠“找茬”。

印名鎮表示,樸槿惠不僅是新國家黨成員,還關系到國家尊嚴,在她已經面臨政治危機的時候不宜落井下石。印名鎮稱,自己將“維護樸槿惠,即使這種做法會遭到批評”。

韓國國會去年12月9日通過針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動議案。憲法法院目前正就國會總統彈劾案進行審理,以作出最終裁定。

“親信幹政”風波及國會總統彈劾案正引發韓國執政黨內亂。新國家黨近來啟動紀律委員會程序,打算懲罰多名效忠樸槿惠的黨內成員。印名鎮先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將從黨內清除樸槿惠的效忠者,以期使該黨恢複正常並重獲公眾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71

韓國執政黨反樸派成立 “正黨” 首日為親信幹政謝罪

24日據韓聯社報道,從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退黨的反樸派所建“正黨”24日在首爾奧林匹克公園舉行中央黨建黨大會,國會第四大黨“正黨”正式成立。

韓國新黨“正黨”24日在首爾蠶室奧林匹克公園舉行中央黨建黨大會。(圖:韓聯社)

報道稱,正黨擁有31名國會議員,與新國家黨同為保守陣營。當天,正黨將建黨準備委員長鄭柄國推舉為首任黨首,並選出前首爾市長吳世勛、李惠薰等議員為最高委員。

鄭柄國表示,正黨將排斥假保守派,守護保守派的真正價值。議員金武星則表示,對未能防止總統違反憲法和發生幹政案深感責任重大,向國民道歉。正黨領導班子和全體議員上臺下跪謝罪。

正黨領導班子和全體議員上臺下跪謝罪。

去年12月27日,新國家黨反樸派議員為了抗議總統親信弄權幹政和追究新國家黨的責任退黨,另立門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703

與樸槿惠劃清界限?韓國執政黨連她起的黨名都改了

8日據韓聯社消息,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8日下午召開國會議員研討會,決定將黨名更改為“自由韓國黨”。這也是該黨自2012年由大國家黨改名為新國家黨後,時隔5年再度改名。

據人民網報道,“新國家黨”的黨名是2012年2月13日樸槿惠擔任該黨非常對策委員長時期更改的。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執政黨此舉意在與樸槿惠“拉開距離”,以擺脫“親信幹政”事件的負面影響。

據悉,“自由韓國黨”這一新黨名將於2月13日經新國家黨全國委員會表決後最終確定。

2016年12月9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彈劾案獲通過,民眾振臂歡呼。

去年12月9日,韓國國會以234票贊成通過總統樸槿惠彈劾案,至少有28名新國家黨議員投了贊成票。隨著新國家黨內訌加劇,去年12月27日,該黨內反樸派議員為了抗議總統親信弄權幹政和追究新國家黨的責任退黨。

2017年1月24日,從新國家黨退黨的反樸派在首爾奧林匹克公園舉行中央黨建黨大會,宣告成立韓國國會第四大黨——“正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14

日本自民黨正式延長黨總裁任期 安倍長期執政或成可能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5日正式決定修改黨章中關於總裁連任的規定,使得自民黨現任總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長期執政成為可能。

第84次自民黨大會5日在東京召開,幹事長二階俊博向大會提交“總裁公選規則修正案”,將目前黨章中規定的總裁任期最長“兩屆6年”修改為“3屆9年”。在征求意見環節無人提出異議,該修正案正式獲得通過。也就是說,安倍晉三在2018年9月兩屆總裁任期屆滿後仍可繼續競選總裁。

此外,大會還通過2017年自民黨行動方針,稱“自民黨要加快國會有關修憲事宜的討論,向國民明示修憲路線圖”。安倍晉三在演講中稱,“自民黨要引領有關發起修憲動議的具體討論,這是擔當日本‘脊梁骨’的自民黨的歷史使命”。

根據日本相關法律規定,首相人選將由在眾議院占有過半數議席的政黨或政治聯盟推選。自民黨將總裁任期改為“3屆9年”,意味著如果安倍在2018年總裁選舉中成功連任,且自民黨仍保持執政黨地位,安倍的首相一職最長可做到2021年。

2016年10月,自民黨已經決定延長總裁任期,為安倍晉三長期掌權大開綠燈,引起日本社會的廣泛擔憂。日本國內反對延長自民黨總裁任期的聲音認為,安倍的“權力應受到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32

現場直擊荷蘭大選:“荷蘭特朗普”執政希望渺茫

海牙,荷蘭第三大城市,雖然不是首都,但卻是荷蘭中央政府所在地。在一場似乎全球都在矚目的荷蘭大選即將於3月15日啟幕的前兩天,第一財經特派記者來到了這里。

然而,海牙的街頭井然有序,幾乎看不到任何與大選相關的海報,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時間,街道也不是那麽熙熙攘攘。記者從議會大廈以及政府機構比較集中的地區走過,一切都很寧靜。而一些市民們在采訪中流露出來的對政治的冷靜,更讓人印象深刻。

接受記者采訪的民眾中,大多數人認為,外界對此次荷蘭大選的關註度過高,而且有些誤解,荷蘭並不會像美國那樣,特朗普一上臺就可以按照他的政綱行事,即使是威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成為最大黨,能否執政還是個問題,就更不用說實施他所謂的政治理想了。

有著“荷蘭特朗普”之稱的威爾德斯

為何威爾德斯難以上臺?

“我會投現任總理所在的自由民主人民黨的票,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阻止極右翼自由黨的威爾德斯獲得選票,他是一個瘋子。他只會誇誇其談,我們根本不相信他能真正兌現他所承諾的。”在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司機倒是侃侃而談,“其實移民問題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這麽嚴重,工作被外來者搶走的現象並不普遍,即使有些工作落在了移民的手里,那都是些荷蘭當地人根本不屑一顧的工作。”

記者來到荷蘭智庫Clingendael國際關系研究所,接受采訪的邁克爾·盧寧(Michiel Luining)認為,威爾德斯勝出的可能很小,主要阻礙來自四個方面。他說:“首先是特朗普效應,荷蘭民眾難以接受如此的民粹主義;其次是英國脫歐的負面影響,在荷蘭反而使得留歐支持率上升;再有就是荷蘭主流政黨都對移民融合問題采取更加認真的態度;最後就是威爾德斯已經不在媒體露面,不參加電視辯論等宣傳活動。之前,他打反移民牌,贏得不少支持。現在他在媒體的曝光度,以及媒體對他的關註度,都比之前有所下降。”

盧寧還向記者解釋道,在荷蘭目前的議會體制下,有28個黨派參與競選的結果是,即使獲得20%的支持率,也需要另外四到五個其他黨派聯合組建政府,“即使自由黨在此次大選中成為最大黨,也不意味著他能參與聯合執政,因為目前沒有一個政黨表示願意與其聯合。”

荷蘭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負責立法,眾議院負責監督內閣執政及與參議院一起共同制定法律和修訂法案。此次大選指的是眾議院選舉。眾議院共150個席位,按比例代表制進行直接普選。每一席位的票數門檻為贏得總有效票數的0.67%。自1918年執行比例代表制以來,尚未出現一黨獲得眾議院多數席位的情況,因此近百年來,荷蘭歷屆政府均為兩黨或多黨聯合執政。

民粹主義仍將蔓延

不過盧寧表示,如果威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贏得最多數選票,因為威爾德斯被排除在政府之外,荷蘭政府的歐盟政策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是自由黨反歐盟的意向和主張可能在荷蘭蔓延,因為有一些民眾認為,荷蘭精英們對保護荷蘭自身利益做得不夠,受控於布魯塞爾太多。目前荷蘭主流政黨對歐盟的一些問題,比如國防開支、經濟、就業等有一定的分歧,但支持歐洲一體化是主旋律。 “威爾德斯贏得大選的輿論頭條,會為其他歐盟國家中的民粹主義推波助瀾。這會令歐盟在協商歐洲國家間面臨的經濟、移民等問題時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盧寧說。

最新民調顯示,威爾德斯及其自由黨的支持率逐日下降,有望拿到的議席已經從之前最高預測的32席,下降到了22席,落後於現任政府總理馬克·呂特(Mark Rutte)所在的自由民主人民黨的26席,但仍處於相當膠著的狀態。呂特周一在鹿特丹的競選活動中警告民眾,英國脫歐是從未意料過的,而威爾德斯的勝算卻很大,“目前存在著很大的危險,3月16日,當我們從夢中醒來,很可能發現威爾德斯領導的黨成了最大政黨。”他隨即懇求和呼籲民眾終止民粹主義的泛濫,為荷蘭的未來,投出正確的一票。

根據荷蘭媒體報道,3月10日,離大選日15日還有5天時間,荷蘭全國62個穆斯林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穆斯林選民積極投票,“投票不是穆斯林應該忽略的,不投票,就是助長一些政黨對穆斯林權利和自由的侵害,助長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

3月15日的投票將從當地時間早上7點30分至晚間21點結束,出口民調會隨即公布。大選最終結果應該在3月16日的淩晨可以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527

全球頭條丨英國工黨稱執政後將廢除首相退歐計劃

——CNN——

【英國工黨拉票宣言:執政後將廢除首相退歐計劃】英國工黨宣稱,若能在6月的大選中獲勝,將會廢除首相梅的退歐計劃,工黨發言人斯塔梅爾周二指責首相梅的退歐計劃十分魯莽,並承諾工黨在執政後會維持在英國生活的歐盟公民權利,同時維持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聯盟。工黨的拉票宣言直接針對了首相梅的“硬脫歐計劃”,不同於梅主張的“一刀切”,工黨更加強調了退歐軟著陸。

——華爾街日報——

【白宮官員透露更多特朗普稅改計劃細節】白宮高級官員周二透露了更多特朗普稅改計劃的細節,據悉在特朗普計劃本周三公布的稅改方案中,對於那些稅賦由合夥人繳納的公司(pass-through businesses),企業稅最高稅率或由39.6%降至15%。包括大型律所、對沖基金,私人企業甚至特朗普自己的地產公司在內,美國有大量的公司采用的是pass-through制,以上公司在報稅時收入按照股東個人所得稅繳納稅賦,無需繳納企業稅。據美國非營利中立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估算,到2011年,這類企業的收入占美國企業總收入的54.2%。

——Reuters——

【Uber2020年要造會飛的出租車】Uber CPO Jeff Holden周二在Uber首屆Elevate VTOL峰會上宣布了一項計劃:到2020年時在得州的達拉斯-沃思堡地區(Dallas-Fort Worth)和迪拜世博會上展示“空中出租車”原型,並在2023年進行大規模生產, 未來用戶將可以通過Uber的APP預約飛行汽車服務。Uber的飛行汽車將采用垂直起降(VTOL)的方式,並將采用充電運行的模式。目前Uber已與多家商用飛機制造商,地產商和政府空管機構,就原型制造、停機坪和飛行網絡監管等事宜進行了商談。

——Bloomberg——

【特朗普移民庇護政令再遭美司法系統禁止】美國聯邦法院周二以違憲為由,禁止特朗普此前簽署的、要求扣留庇護城市聯邦撥款的行政令。特朗普於1月25日簽署行政命令,稱某些美國城市和地方政府蓄意地違反聯邦法律,為非法移民提供庇護,要求削減這些移民庇護城市的聯邦撥款,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和紐約等城市均榜上有名。周二的訴訟由舊金山市和聖塔克拉拉縣提出,兩地地方政府指責特朗普的禁令違法憲法。

——德國《商報》——

【聯合國警告沙特停止對也門港口攻擊】周二,聯合國官員警告沙特稱,沙特聯合部隊不應該攻擊也門叛軍掌控的荷臺達港口,因為該港口是負責對數百萬也門饑民進行食物援助的主要交通樞紐。沙特主導的聯合部隊進行的空襲實際上打擊了進口糧食等物資援助人道主義行動。現在,港口五臺起重機已經被摧毀,迫使數十艘船等待海上中轉船停靠 。

——CNBC——

【蘋果打造無人駕駛車團隊,吸納前NASA員工】據CNBC周二報道,蘋果公司邀請了前NASA機械專家及前特斯拉技術員組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團隊,雖然蘋果公司目前仍對雇傭名單保密,但它對無人駕駛領域的野心卻昭然若揭,在獲得在加州對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的資格後,蘋果一直在內部推動無人駕駛的研發,力圖在與汽車巨頭的對抗中分一杯羹。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風力發電容量超320億瓦,名列全球第四】印度中央電力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風力發電容量已經超過320億瓦,預計在2018年前能將風力發電容量增加至374億瓦。這讓印度成為繼中國、美國和德國之後,風力發電裝機量第四大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22

特朗普執政百日GDP僅增長0.7% 為三年最低

當地時間28日早晨,美國公布了特朗普執政第一個季度的GDP數據。

美國商務部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僅增長0.7%,為三年來最低。此前大部分經濟學家預計美國一季度GDP數據將乏善可陳,但路透社調查的大部分分析師認為,這個數字將在1.2%左右。而亞特蘭大聯儲的預期更加悲觀,僅為0.2%。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主要源於消費者支出減速。消費支出僅增0.3%,為逾7年來最低增速,從而抵消了住房和石油鉆探帶動的投資回升。分析師認為,部分原因是天氣異常暖和,導致電費、供暖費下滑。

巧合的是,一季度GDP數據的公布正值特朗普執政即將滿100天之際。

通常來說,一季度數據會因為統計上的問題而被低估。美國歷史上其他總統執政的第一個季度GDP數據表現通常也不是太好。

富國銀行分析師指出,一季度經濟增速的疲軟可能與美國商務部對數據的季節性調整有關,自2000年以來,每年第一季經濟的增速均值只有1%,而在其他三個季度增速的均值高達2.2%。

聯邦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也就是奧巴馬在任的最後一個季度,美國經濟增速為2.1%。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GDP 將在第二季度出現反彈。經濟學家此前基本上預計第一季的經濟增速數據將較為疲軟,但認為這只是暫時回落而不是經濟將陷入停滯的訊號。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在GDP報告發布前表示:“有理由相信,第一季經濟中的某些疲軟點在第二季將反轉,特別是在消費和庫存領域。勞動所得正開始增長,將使未來的消費者開支得到良好支撐。”

但毫無疑問,一季度頗令人失望的數據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特朗普政府的“理想”和經濟表現的“現實”之間的差距。

剛剛公布的一季度GDP數據顯示,特朗普政府希望將GDP增速維持在3%的目標似乎還很遙遠。特朗普日前公布了激進的稅改方案,或將導致聯邦政府收入巨減數萬億美元——除非美國能維持強勁經濟增速,以彌補這種收入的減少。

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在下周會議前加息的可能性很低,但6月加息的可能性則上升至68%。

市場對一季度GDP數據的反應非常平靜,美股三大期指在GDP數據發布後沒有明顯變化,而美元指數甚至自低點拉升約0.1%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37

從內閣名單看馬克龍執政思路

以成立不到一年的獨立黨派身份贏得大選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如今最需要的是拉攏其他黨派,以便在6月中旬的議會選舉中爭取獲得獨立執政權。

除了在上任不到24小時內就快速任命中右翼共和黨人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擔任法國總理外,馬克龍在17日又公布了新一屆內閣的名單,包括18名部長和4名國務秘書,人選來自左右翼及中間派人士,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馬克龍政府發言人表示,這是為了“修補左右陣營之間的分歧並且接受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此舉也被外界視為既平衡了男女比例,也試圖拉攏其他陣營的選民。

在新任命的內閣成員中,有民間環保人士,有奧林匹克擊劍冠軍,有知名醫生,還有出版社首席執行官。而在馬克龍提名參加下個月議會選舉的候選人中,超過一半都是從未在政府體系工作過的公民社會人士,也即政壇“圈外人”。這符合馬克龍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更新法國政治”等口號。

以資歷來看,有18人是第一次出任部長級職位。具體從黨派來看,新內閣中(包括總理)3人來自右翼共和黨,1人為左翼社會黨,2人來自左翼激進黨,3人來自中間派民主運動黨,5人為馬克龍的“前進”運動黨,還有9人來自公民社會。

在議會選舉結果落定前,馬克龍提名的內閣還只是暫時的。但從一些關鍵任命,不難窺探這位最年輕總統的心思。

從左至右:法國新任環境發展部長於洛、外交與歐洲事務部長勒德里昂、國防部長古拉爾女士、掌璽兼司法部長白魯、內政部長科隆

從左至右:環境部部長於洛、外交部部長勒德里昂、國防部部長古拉爾、司法部部長貝魯、內政部部長科隆

經濟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48歲,右翼共和黨人

勒梅爾曾是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政府的成員,據稱已經“覬覦”法國經濟部長一職好多年。他曾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選,但在拉票中不夠給力而失敗。外媒報道稱,他曾呼籲過就重新定義歐洲一體化項目舉行公投。

法國司法部長貝魯(François Bayrou),66歲,中間派民主運動黨主席

貝魯對於法國政壇來說,早已不生疏。他曾兩次擔任法國教育部部長,並且三次參選法國總統。在今年的大選中,他因選票落後提前宣布放棄參選,選擇與馬克龍結盟。他的這一舉動也被視為法國大選的關鍵轉折點。

法國內政部部長科隆(Gerard Collomb),69歲,左翼社會黨人

這名被馬克龍新發掘的部長是里昂市市長,參加左翼社會黨已經數十年。作為最早表態支持馬克龍的社會黨人物之一,科隆代表社會黨內主張向中間派靠攏一派的勢力。在法國正處於內部危機的情況下,內政部部長一職絕對是最燙手的山芋。

法國外交部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69歲,國防部前部長

作為前總統奧朗德的國防部長,勒德里昂是僅存的兩名從即將離任的內閣中延續下來的成員之一。另一位是極左翼閣員,法國國務秘書吉拉爾丹(Annick Girardin)。與左翼政治家奧朗德相交30多年的勒德里昂在社會民主問題上的立場與他相近,被公認為是沈默寡言、為人固執但工作高效的部長。2007年,薩科齊就任總統後也向他拋出過國防部長的橄欖枝,但被拒絕。

法國環保部部長於洛(Nicolas Hulot),62歲,環保記者

於洛是一名積極的民間環保人士,強烈反對核能源的發展。作為“法國總統保護地球特使”,他深度參與了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曾經是環保記者的他,此次被任命倒是很讓人意外,因為此前他曾強烈批評過馬克龍的環保政策。

古拉爾和馬克龍

法國國防部部長古拉爾(Sylvie Goulard),52歲,女性,歐洲議會議員

古拉爾是歐洲議會議員。曾參與兩德統一談判的她,已經為馬克龍的外交事務團隊工作了好幾個月。她是貝魯的同事,也在今年早些時候和貝魯一起公開支持馬克龍。她將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二位女性國防部長,第一位是在希拉克任總統時代。

法國衛生部部長布辛(Agnes Buzyn),女性,知名醫生

布辛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醫生,也是一名來自政壇外的民間部長。她曾任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血液學部主任以及法國國家癌癥研究院負責人。

法國體育部部長弗雷塞爾(Laura Flessel),45歲,女性,奧運會擊劍冠軍

弗雷塞爾因兩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擊劍冠軍而在法國體壇鼎鼎有名。為了讓巴黎能成功申辦2024年的奧運會,馬克龍特意選擇了他的一位支持者來完成這一任務。

法國文化部部長尼仙(Francoise Nyssen),女性,出版社首席執行官

尼仙出生在比利時,曾經為比利時政府的城市規劃工作過幾年,隨後移民到法國從事出版行業,擔任一家出版社的首席執行官。

法國勞工部部長佩尼柯(Murielle Penicaud),61歲,女性,法國投資署負責人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佩尼柯就開始在法國勞工部工作了。61歲的她擔任過法國商務投資署的負責人,旨在為法國吸引外商投資。法國近幾年始終徘徊在兩位數以上的失業率,也讓這個職位頗具挑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92

希臘大選 票站調查指未取過半數議席 左聯料勝出 需籌組執政聯盟

1 : GS(14)@2015-01-27 00:54:11





■「左翼激進聯盟」領袖齊普拉斯昨天在雅典投票。美聯社



希臘昨天舉行國會大選,票站調查結果顯示,主張與國際債主談判重訂貸款條件,挑戰歐盟緊縮政策的「左翼激進聯盟」(Syriza,左聯),未能取得過半數的選票,需要籌組執政聯盟。面對這場政治大豪賭,有希臘學者認為左聯未跟歐盟攤牌前,左聯務實和激進派或先分裂。


希臘九百八十萬選民投票至本港時間今晨一時,隨即公佈大選的票站調查結果,選前在多個民調領先的左聯,取得了35.5%至39.5%選票,雖擊敗取得23%至27%選票的中間偏右執政聯盟成第一大黨,但未足以取得國會過半數議席,需籌組執政聯盟。左聯幹事表示就算要找小黨組織聯合政府也不難。


■希臘有民間團體在雅典設「真心牆」,讓民眾寫下以真心投票誓言。美聯社

增債務違約風險


希臘二○○八年陷債務危機,至上季經濟才回復增長,但經濟已收縮25%,年輕人失業率達五成。民眾厭倦勒緊褲頭的苦日子,加上左聯領袖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近期一改不惜脫歐口風,稱希望希臘留在歐盟,令選民願意給機會左聯上台。三年半前投右派新民主黨一票的失業母親古爾祖魯說:「投齊普拉斯票,是想結束痛苦。夠了!我們不容他們毀掉我們的孩子。」雅典市郊一名二十歲女生說會投左聯一票,但有憂慮,「我到今早仍猶豫不決,擔心左聯勝出會有債務違約。我們需留在歐盟」。希臘這次大選被視為是歐盟緊縮政策的「審判日」,左聯若上台不單助長其他歐洲反建制反緊縮政黨聲勢,希臘與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三頭馬車」的談判,亦會非常困難,因為談判如失敗,希臘有債務違約和脫離歐盟風險,但如歐洲領袖讓步,其他國家亦會要求放寬預算限制,令德國堅持的財政紀律崩潰。



左聯務實激進兩派或分裂


雅典大學副教授哈齊斯認為,齊普拉斯與左聯領導層上台在望下,近周立場已調整成務實派,但左聯內極左派仍有不惜脫歐和單方面印銀紙解財困言論,左聯或在跟歐盟「攤牌」前已分裂。法新社/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26/190165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