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匯豐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萎縮 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45

中國1月的制造業活動連續兩個月萎縮,這表明今年開年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最新數據顯示,1月中國匯豐制造業PMI終值為49.7,低於預期和初值的49.8,但相較去年12月49.6的水平有所提升。

具體來看,1月制造業就業指數連續15個月下滑,但放緩的幅度在收窄,該分項指數1月為49.5,去年12月為49.3。就業分項自2013年10月以來一直低於50。

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均被小幅下修。新訂單指數雖然重回枯榮線上方,但新業務僅微幅擴張。新出口訂單跌至9個月新低。

而產出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得到修複,只不過回升的態勢相當微弱。與此同時,相對疲弱的需求令企業減少了庫存。

原材料價格走低令1月制造業企業平均的投入價格連續6個月下降,且下降的速度為2009年3月以來最快。

QQ圖片20150202095845

此前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聯合公布的1月官方制造業PMI降至49.8,為28個月來首次跌破榮枯線,同時公布的1月官方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亦降至一年低位53.7。

對於今天公布的數據,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點評稱:

終值不如預期是受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下修拖累,不過這兩項指標依然呈現一定程度的增長,產出更是去年10月以來首次增長,但就業水平跌至15個月新低,制造業需求依然疲弱,需要更激進的貨幣與財政寬松政策以防止經濟下滑。 

原報告詳見這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381

業績不及預期股價重挫 Musk堅稱十年後特斯拉值七千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16

tesla-2

特斯拉股價周四下跌4.7%。周三收盤後,特斯拉公布了不及預期的財報,令投資者對其前景感到擔憂。

因在財報公布前,投資者預計特斯拉業績不佳,特拉斯股價周三小幅下跌。周三周四兩天共計下跌6.2%。

周三美股收盤後,特斯拉公布財報。去年四季度,特斯拉共計損失1.076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7470萬美元的損失。2014年全年,特斯拉損失2.95億美元,遠高於2013年7400萬美元的損失。

周四,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均小幅上漲。

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Elon Musk的一席話令投資者更加不安。Musk表示:“特斯拉將繼續進行大規模的資本投資。”他所指的是特斯拉對Model X、Model 3研發和Gigafactory電池工廠的建設。

盡管Musk向分析師表示,這些支出將帶來豐厚的回報。特斯拉的市值將在2025年達到7000億美元。也就是說,特斯拉最終會達到蘋果公司目前的市值。蘋果公司目前的市值全球第一。然而,分析師們依然對此持懷疑態度。

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將特斯拉下調至“低配”評級,其指出特斯拉正面臨更強大競爭,而更低的油價也對特斯拉的銷售產生沖擊。

巴克萊分析師Brian Johnson表示,特斯拉要成為主流市場的汽車制造商比看起來更難。我們近期對該股票持謹慎態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32

日本四季度GDP擺脫萎縮陰霾 但增長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69

日本經濟走出萎縮陰霾,去年四季度年化環比增長2.2%。

但是增長幅度不及預期的3.7%,顯示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複蘇仍然脆弱,因消費者信心仍然疲軟和不平衡的全球經濟增長拖累其出口表現。環比增長0.6%,也不及預期的增長0.9%。

2014年4月1日上調銷售稅後,日本經濟陷入衰退。二季度經濟年化環比萎縮7.1%,三季度年化環比萎縮1.9%。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迫延遲原定於2015年10月的第二次銷售稅上調。

經濟的弱反彈凸顯了安倍晉三要幫助日本走出二十年來的增長停滯所面臨的挑戰。匯豐銀行駐香港經濟學家Izumi Devalier在彭博電視上表示

日本經濟走出了衰退,但是我們認為其增長只會溫和加速。日本經濟背後並無太多火花。

路透援引的分析師稱,日本經濟重新實現增長將允許日本央行在未來幾個月維持現有寬松刺激規模,哪怕油價下跌使通脹率日本央行的目標進一步脫鉤。本周三,日本央行將公布最新的貨幣政策決議。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也對四季度GDP做了解讀:

GDP物價平減指數顯示形勢有利於對抗通縮。第四季GDP增長歸因於就業市場改善支撐民間消費,以及對美國和中國的出口。未來穩健的民間需求將引領經濟複蘇,希望今年能夠實現薪資增長。

四季度日本私人消費環比增長0.3%,大幅低於預期的0.8%,並且前值也由0.4%下調至0.3%。私人消費對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通常達到60%。

外需為四季度GDP增長貢獻了0.2個百分點,顯示日元貶值最終刺激了出口的增長。

2012年12月安倍重新掌權以來,日元對美元貶值近28%。盡管日元貶值有助於出口,但是也增加了進口成本,打擊了消費者信心。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上周有日本央行官員表示進一步寬松可能對經濟造成適得其反的作用,並表示日元過度貶值打擊消費者信心。

在這樣的前景下,若GDP表現欠佳,可能印證了日本央行的上述擔憂。

標普評級首席亞太經濟學家Paul Gruenwald向CNBC表示:

日本央行需要維持80萬億日元的(現有)寬松規模。

進入2015年,我們希望看到消費加速增長。我們也希望看到企業投資和明年GDP加速增長。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日本第四季度實際GDP初值環比+0.6%,預期+0.9%,前值由-0.5%修正至-0.6%。

日本第四季度實際GDP年化環比+2.2%,預期+3.7%,前值由-1.9%修正至-2.3%。

日本第四季度名義GDP初值環比++1.1%,預期+1.2%,前值-0.9%。

日本第四季度GDP平減指數同比+2.3%,預期+1.9%,前值+2.0%。

日本第四季度消費者支出環比+0.3%,預期+0.8%,前值由+0.4%修正至+0.3%。

日本第四季度企業支出環比+0.1%,預期+1.0%,前值-0.4%修正至-0.1%。

GDP數據發布後,日經225指數創八年新高:

QC2RU4ZY{H56~_1(_`88@ZD

{CS)NQ1RJ_X9K)3_$H$F}V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48

滬港通開局不利原因探究:政策出臺太快 外資措手不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15

4_days_HK_Shanghai_Highlight_Tour

滬港通已經推出多時,而其效果卻並不理想。自11月滬港通推出以來,投資者僅使用了1/3的額度。基金經理稱滬港通推出過快,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滬港通於去年4月宣布,當時曾被寄予厚望。而基金公司表示,7個月的準備時間遠遠不夠。資產管理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資深投資經理Christina Chung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中國當局設置了一個非常激進的時間表,而投資者對此有所保留。滬港通的需求一直疲軟。

她表示,Allianz Global通過滬港通投資的資金規模很小。而Fidelity Worldwide Investment、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等其它基金公司則表示,它們不會通過滬港通進行投資。

在滬港通開始的最初三個月,滬股通凈流入共計1054億元,略高於項目規定的3000億元上限的1/3,而港股通的凈流入則更低,僅為244億元,占到可用額度的9.8%。

不過,港交所表示,凈流入不能反映真實的交易量。

除了準備時間不足之外,業內人士認為,股票產權不明、交易程序複雜,以及投資保障的缺失也令投資者對滬港通保持謹慎態度。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渣打銀行認股證銷售董事翁世權表示,“滬港通額度”沒有暴漲表明目前的投資人都是趨於理性的,大多數人在投資而非投機。他預計,“滬港通”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夠活躍起來,“香港投資人也需要1-2年來理解A股市場買賣”。

據彭博報道,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的CEO Mark Austen此前表示,大多數長線投資的資產管理公司近期都不會通過“滬港通”購買內地股票,因為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不會放心這些機構行使作為持股者的所有權。而且,在“滬港通”模式下,這些機構需要經由香港的經紀商拋售內地股票,這也降低了機構的興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16

美國1月工廠訂單不及預期 環比六連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97

周四,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報告顯示,受消費品訂單下滑影響,美國1月工廠訂單環比跌0.2%,為六連跌,預期為增0.2%。工廠訂單數據疲軟,表明美國制造業活動放緩。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工廠訂單環比-0.2%,預期+0.2%,前值從-3.4%修正為-3.5%。

美國1月耐用品訂單環比修正值+2.8%,初值+2.8%。

美國1月工廠訂單環比跌0.2%,為連續第六個月下跌,不及預期的增0.2%,12月數值從環比跌3.4%修正為跌3.5%。近幾個月,工廠訂單接連下滑,創下經濟危機以來最長連跌紀錄。過去七個月中,工廠訂單數據有六個月不及預期。

1月未完成訂單環比再度下滑,跌幅為0.2%,12月未完成訂單環比下滑0.8%,而在12月之前,未完成訂單已連續10個月攀升。這再度體現工廠訂單數據疲軟。

工廠訂單下滑表明制造業放緩。亞洲和歐洲需求疲軟,油價下跌使得能源類公司推遲或削減資本支出類項目,美元走強,都是工廠訂單下滑的原因。

20150305_fac

美國1月扣除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為環比增0.5%,低於初值的增0.6%。這部分訂單能反映企業信心和支出計劃。

扣除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耐用品訂單出貨情況用來計算GDP,1月這部分訂單上修,從環比降0.3%修正為環比增0.1%。

報告還顯示,1月扣除運輸的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為環比跌1.8%,大幅低於初值的環比增0.3%。1月扣除國防的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為環比增2.9%,低於初值的環比增3%。

數據公布後,美股小幅下行後上行:

sp500

黃金下行:

gold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

treasury

美元指數小幅下行後上揚:

usdollar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78

中國通信服務(552)調研:仍在尋求轉型,業務增長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84

中國通信服務(552)調研:仍在尋求轉型,業務增長不及預期
作者:余小麗

1、公司業績:中國通信服務公司2014年經營收入為731.76億元,同比增長6.9%。股東應占利潤為21.5億元,同比下降3.9%,與2013年相比降幅收窄。其中,來自電信基建服務的收入為340.08億元,同比增長6.2%;來自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的收入為312.15億元,同比增長7.6%;來自應用、內容及其他服務的收入為79.53億元,同比增長7.3%。中國通信服務公司2014年來自國內電信運營商的經營收入為471.17億元,同比增長8.8%,占經營收入的64.4%,國內電信運營商仍是中通服經營業績貢獻第一的客戶,其中,來自中國電信的收入同比增長9.3%,占經營收入比重為43.7%,來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合計收入同比增長7.6%,占經營收入比重為20.7%。

2014年中國通信服務公司來自國內非運營商集團客戶及海外客戶的合計經營收入為260.59億元,同比增長3.7%,占經營收入的比重為35.6%。其中來自國內非運營商集團客戶收入為222.69億元,同比增長4.4%,占經營收入比重為30.4%;來自海外客戶收入為37.9億元,同比下降0.6%,占經營收入比重為5.2%。

2、2014年上下半年增速波動大:4g拍照發放延遲上半年下半年加速,後陳發力,加強對現金控制,現金流改善,去年流出。公司認為去年國內運營商資本開支上下半年投放不均衡導致公司收入增長集中在下半年體現,其中運營商維護業務同比增長18.7%,是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上半年收入增長0.6,下半年增長29%。下半年來自的運營商業務增長帶動公司整體收入增長。在運營商業務中除了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外,還提供了運行、維護等服務,特別是信息技術方面。成功的拓展了運營商opex業務,現在公司超過一半收入是來自運營商工程收入以外的收入。

3、國內非運用商市場拓展:現在公司的智慧城市業務已經得到很多城市政府的認可。未來公司會把握城市管理數據化帶來機遇,也註重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去年已經初有規模,例如公司和銀行的合作產品“掌錢”,同時還為18家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方案。雖然公司做不到頂端的核心程序開發,但是可以提供平臺維護,環境維護。

4、公司在TIT服務方面發展:未來希望能夠給客戶提供咨詢、設計、維護的一體化服務,拓展現有收入規模。

5、IT服務方面遇到的機遇:第一是中國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發展,第二虛擬運營商的出現,第三傳統運營商互聯網化,其余還有中國工信部制定的寬帶戰略,4G更新換代,鐵塔工司的成立,中國最新制定的一帶一路戰略。

6、目前公司發展遇到的挑戰:營改增、用工合同改制、4G投資更講究效率等,會讓公司收入增長及毛利率維持面臨壓力,同時4G建設完成後運營商投資下降,公司為了應對需要做出的轉變,轉變的過程也會比較艱難。

7、去年客戶維度變化:公司去年來自運營商收入上升8.8%,非運營商收入上升4.4%,海外持平。海外業務持平是因為公司控制了效益偏低的業務。由於公司長期與運營商合作,導致拓展非運營商類公司在管理和經驗上還有不足,未來會不斷優化,更加註重有效率的業務。

8、海外業務的情況:目前已經過渡到以總包大項目為主,接近半數的收入來自總包業務。公司認為海外市場是廣闊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加大發展中國家的投入,中國政府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都讓公司有一個好的發展環境。但是未來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會加強控制海外應收賬款的質量。

9、分包成本上升:主要是勞動密集型業務去年收入增長較快,但是公司總體人數經過精簡後有所下降。10、毛利率下降:這與服務單價下降,營改增,新勞務法事實有關系。11、應收賬期有所拉長:新增的應收賬款都是來自運營商的,回收壓力不大。公司會繼續加強應收和現金流,不過公司認為未來應收賬款還是有壓力上升。

12、派息水平調低:為了保持公司運行穩定,決定調低派息水平。

13、國家現在提倡一帶一路,公司在海外的競爭對手及優勢:作為中國一流的施工企業,去年了收購中通建,目前公司的技術水平是得到國際認可的。競爭對手包括國內和國外的設備供應商和服務商,公司與他們是一種競爭合作關系,因為有時候項目是由公司總承包,由對手提供服務,有時候則反之。優勢的話,在關鍵項目上公司擁有運營商背景,在提供技術,運營,一體化服務上是有優勢的。

14、鐵塔公司成立,今年對客戶收入結構變化影響,會不會成為主要客戶:中國成立鐵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運營商之間的重複建設,實現資源整合。鐵塔的主要客戶是三大運營商,鐵塔除了接運營商工程外,還有提供維護工作等高端維護服務,如果公司提供服務能使鐵塔成本降低,公司就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未來將通過市場競爭,使鐵塔成為公司的主要客戶。

15、勞動法對公司2015年毛利率是否會繼續有影響:過去公司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提供商,但現在法律規定派遣制員工不能超過10%,同時目前公司仍聚焦在工程建設上,所以就需要減人,為了多更多采取外包的形式,但是目前外包的成本也在上升,所以如果公司能夠實現業務轉型成功,毛利率是能夠穩定。

16、今年收入預期,是否雙位數增長:運營商的capex是大幅增長的,但是4G基站建設的工程量是下降,而且工程服務費用會降低,因為新技術更加先進,信號覆蓋面變廣。所以增長沒有運營商capex增長高。未來公司將關註運營商的維護支出外包業務,該業務毛利率水平。

17、國企改革的影響:第一是成本會降低,提高工作單元的產出量,第二是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例如采取混合所有制,第三,讓員工持股,具備更多互聯網思維。

18、總結及建議:公司2014年上、下半年呈現增速不一致的情況,主要和運營商投資節奏有關系,目前公司仍在尋求轉型,業務增長預期沒有此前市場想象中隨著DFDD牌照發放後大幅釋放,因為新的G4G投資更加註重效果,覆蓋面更廣,建議投資者謹慎。


來源:國元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48

“史上最嚴自查公告”波及近半醫藥股 業內稱猝不及防考慮清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32.html

“史上最嚴自查公告”波及近半醫藥股 業內稱猝不及防考慮清倉

一財網 王悅 2015-07-24 16:22:00

如果企業的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存在問題,自然不必緊張,可偏偏藥物臨床試驗數據造假在國內已經長期存在,這一現象幾乎是行業內的公開秘密,並且至今沒有能夠得到解決。

“最近兩天我會考慮把手上的醫藥股都清倉,7月22日出的自查公告對大多數藥企來說都是重大噩耗,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有十多個品種進了自查清單,估計現在企業老總都睡不著覺了吧。”一位長期從事醫藥投資研究的行業人士告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整頓完中藥飲片、銀杏提取物、生化藥等之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CFDA”)又查上了排隊審批的藥品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

7月22日,CFDA發布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號)》(下稱“自查公告”),這份自查公告被稱“史上最嚴的數據核查要求”。

而此次自查涉及到國內103家醫藥上市公司,占醫藥股上市公司總數將近一半。

此次自查堪稱史上最嚴

是的,從這次公告的語氣你就可以體會出有多嚴格,“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要求…”,四個“最”讓醫藥圈徹底“醉”了,除了公告語氣上與往常不同,此次自查涉及範圍之廣,以及自查時間之短更是讓不少藥企連夜開會研討對策。

據統計,在此次公布的1622個受理號中有309個受理號分別屬於國內103家上市公司。其中,華海藥業(600521.SH)涉及的受理號數最多,達9個。而若以藥品名稱數排名,排第一的是恒瑞醫藥(600276.SH)和國藥一致(000028.SZ),各14個產品名需要自查。包括輝瑞、諾華、默沙東、GSK等知名跨國藥企也被涉及。

“如果把這次自查通知看成補考通知的話,以往的‘補考’可能會給你一個月的複習時間,但這次自查時間截至8月25號,對多數藥企來說,基本就是等於‘明天就補考’,完全來不及時間去做準備應對。”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按照此次的自查要求,企業自查的最後節點被定在了8月25日:申請人自查發現臨床試驗數據存在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的,可以在2015年8月25日前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出撤回註冊申請,其後9月8日前,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行政區域內申請人的自查工作進行監督,也就是區域抽查,最終國家食藥監再進行飛行檢查。

藥企面臨囚徒困境

如果企業的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存在問題,自然不必緊張,可偏偏藥物臨床試驗數據造假在國內已經長期存在,這一現象幾乎是行業內的公開秘密,並且至今沒有能夠得到解決。

“在此次公布的自查名單中的批件很多都會出現問題。”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據了解,國內臨床數據造假多數緣自兩個環節,其一,多數進行臨床數據試驗的醫院為各地的三甲醫院,很難抽出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參與臨床試驗。而一些執行臨床試驗的醫生,也基本都是資深的醫生。“都是最忙的一群人,這些現實問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臨床試驗的質量。” 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網負責人汪金海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其二則是由於中國沒有設立黑名單制度,因此對企業來說,造假成本並不高。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得到臨床實驗結果後,為了通過藥監局審評,不少企業往往會聯合統計單位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修改。而從國內公開信息來看,很少有因臨床試驗階段數據造假而被公開處理的藥企、醫院機構或CRO公司名單和信息。

有問題的申報企業如果嘗試隱瞞自查結果,後果如何?此次通知中給出了一個頗為嚴厲的處罰:對核查中發現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存在問題的相關申請人,3年內不受理其申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存在弄虛作假的,吊銷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資格;對臨床試驗中存在違規行為的人員通報。

“對於醫藥類的上市公司來說,自查出問題進行通告等於是不打自招,對投資者信任度造成負面影響。但如果有問題沒通告,三年內不允許進行新藥申報也是一個相當嚴厲的處罰,萬一被發現,後果會比前期‘自我認錯’更嚴重,不但信譽受損,業績也會直接受到影響。”該業內人士告知記者。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5

澳大利亞二季度GDP不及預期 澳元一度跌至六年新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751.html

澳大利亞二季度GDP不及預期 澳元一度跌至六年新低

一財網 吳茜 2015-09-02 12:39:00

今日早間公布的澳大利亞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2%,不敵0.4%的預期,較上季度增幅亦下降0.7%。

今日早間公布的澳大利亞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2%,不敵0.4%的預期,較上季度增幅亦下降0.7%。

受此影響,澳元對美元盤中下跌近40點,一度下探0.6980,創6年新低。後小幅回升,截至上午11點,報0.7010。

澳大利亞財長霍基對此表示,經濟增速下滑與預估一致。但好的方面是,受亞洲需求提振,服務業出口強勁增長,企業信心也在上升。

昨日澳聯儲公布利率決議,連續第五個月將利率維持在2%這一歷史最低水平。決議中稱,由於澳大利亞經濟增速慢於長期平均速度,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利率還有再次下調的可能性。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12

銀行房貸四季度“惜貸”隱現:信貸額度整體不及往年吃緊 對“豪宅”趨於謹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3890.html

銀行房貸四季度“惜貸”隱現:信貸額度整體不及往年吃緊 對“豪宅”趨於謹慎

一財網 夏心愉 2015-10-07 21:52:00

不過,銀行們並未隨之火熱起來,貸款政策仍然“冷靜”。本報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獲悉,從首套房貸打折情況來看,該行此前提供的85、86折優惠已經悄然從嚴,一般情況下最低折扣升至9折。

以往到了10月份,有貸款購房需求的人往往會遇到兩個並行現象。一來,樓市進入“金九銀十”,房企推盤逐步進入高峰階段;二來,有些銀行進入第四季度,信貸額度就不夠寬裕了,對於利潤較薄的房貸的青睞程度隨之下降。正所謂“貸款放年頭,存款沖年尾”。今年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從房企推盤情況來看,中原地產監測的9月末22個城市重點項目的推售套數環比增加104%,達到年內的第三高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房企目前的推盤已為後市提供了充足貨源,同時各地市場認購情況也表現良好,22城市最近整體認購率達到61%。他預計,“銀十”市場表現有望超過9月。

不過,銀行們並未隨之火熱起來,貸款政策仍然“冷靜”。本報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獲悉,從首套房貸打折情況來看,該行此前提供的85、86折優惠已經悄然從嚴,一般情況下最低折扣升至9折。

對“豪宅”房貸趨於謹慎

“到了最後一個季度,會有部分銀行出於額度或利潤考慮,收縮房貸折扣力度,北京也有類似的情況。”張大偉在接受采訪時稱。在他看來,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近幾個月來連續走高,銀行出於風控考量,也會謹慎一些。

從搜房網統計的上海地區數據來看,首套房貸最低折扣仍以基準利率打9折為主流,工行、民生此前提供低於9折的折扣幅度已經縮小,目前也實行最低9折。

盡管有個別銀行調整了貸款定價,但整體來看,較之往年,今年年尾的信貸額度並不緊張。“2012年、2013年的時候,年尾我們支行基本上不放房貸了,有顧客申請,也會壓到下一年頭上再說,今年我們還是做的,額度都是有的。”

本報記者近期走訪上海多家銀行支行發現,大行中,諸如農行、建行仍表示,雖然一般情況下首套房貸利率給予9折,但如果貸款人個人征信紀錄良好、且純商業貸款額度達到兩百萬以上,支行仍然可以為客戶嘗試申請86折~88折的折扣。

從整體政策環境來看,2015年房地產市場政策在2014年逐步寬松的基礎上仍在進一步給予支持。9月30日,央行聯合銀監會發布通知稱,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對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25%,同日公積金異地使用政策也發布,同時要求部分城市提高公積金額度。

這一政策是本著“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制定的,主要激活改善的是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北、上、廣、深這些房價上升的城市仍在“限購”之中,首套房貸首付比例仍是雷打不動的3成。不過,對於貸款利率定價相對較高的二套房貸,銀行政策卻出現了一些同向變動跡象,據搜房網最新統計,有少數銀行已經調低了限購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有銀行從原來的7成調至了6成。

對銀行來說,對於房貸,除了有政策面、額度、定價等考慮因素外,還有風險控制。據張大偉觀察,一些銀行開始關註一線城市高端商品房的貸款風險,態度趨於謹慎。他表示,近幾個月,北京、上海出現新建商品房“豪宅化”(單套總價高於1000萬或單價高於10萬/平米)趨勢,且成交量創了歷史記錄。本報記者從前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也獲得相似觀點佐證。

“托底蓋帽”政策面

從政策面看,雙向調控、托底蓋帽的做法仍較明顯。一方面,是為最基本住房保障“托底”,並“蓋帽”抑制過度投機導致的房價過快上漲。此外,張大偉稱,也是避免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失控,避免三四線城市樓市跌入深淵。

近日25%的首套房首付新策,就撇開了一線限購城市。“托底蓋帽”意向明顯。

從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到8月份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整體市場的供需不均衡、價格漲跌不均衡仍在持續。以新建商品住宅數據為例,與去年8月份相比,70個城市中價格下降的有61個,丹東、湛江已下跌幅度已達8.7%;上漲的城市有9個,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武漢、寧波、廈門,其中深圳漲幅為31.8%。同期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與之相似。

盤點2014年以來的五輪牽動樓市的政策變動,依次為:第一輪,部分地區逐漸松綁限購;第二輪,2014年“930”央行的限購政策調整及降息;第三輪,各地發布的購房補貼及央行的再次降準;第四論,2015年“330”前後開始鼓勵自住及改善需求的政策(主要在公積金政策);第五輪,2015年8月前後,松綁限外令、再次降準降息、全國針對二套公積金政策松綁等。

政策陸續出臺推動市場銷售加快,市場主體心態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日前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在接受采訪時稱,在當前市場環境較好的情況下,開發商抓緊時間去庫存的心情比較迫切,改善型項目彈性更大,開發商擔心一旦風向轉變將面臨困境。

中原監測的40個城市數據顯示,9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積較8月同期微升2%,其中三四線城市表現最好,較8月同期上升8%。

然而,從銀行放房貸的思路來看,本報記者從多家銀行采訪獲悉,恰恰是出於風控考量,目前為止銀行仍然更為支持一線限購城市的貸款,對於三四線城市要求嚴格。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74

中國冷鮮肉普及度不及歐美三分之一 雙匯布局二十年等爆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003.html

雙匯集團官方消息,日前,雙匯與江西餐飲連鎖品牌黎大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匯為黎大姐提供冷鮮肉。

黎大姐是江西地方餐飲品牌,主打產品是餃子,目前有50多家門店,與國內門店數上千家的連鎖洋快餐和中式快餐相比,規模不大。雙匯與黎大姐的合作,看上去只是一小步;這一動作背後,國內餐飲業正在經歷從熱鮮肉向冷鮮肉的歷史轉型,肉類企業的機會開始顯山漏水。

中國冷鮮肉普及度不及歐美三分之一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每年出欄生豬約7億頭,大多數是熱鮮肉,冷鮮肉是少數。傳統熱鮮肉,一般是淩晨宰殺,清早上市。屠宰後的肉溫高達40℃,不經低溫冷卻,直接上市。從屠宰到銷售只有幾個小時,處於肉的僵直期,沒有經過充分的成熟變化,肉質堅韌,口感相對粗糙。同時,熱鮮肉肉溫高會滋生大量微生物,不但容易肉品變質,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冷鮮肉是生豬屠宰後,迅速進行冷卻排酸處理,豬肉在24小時內降為0-7℃,豬肉經歷了由屠宰後僵直到肉質成熟的過程,肉的內部細微結構發生一定變化,肉的嫩度增加,肉質得到改善,並產生氨基酸、多肽等風味物質,使冷鮮肉更容易烹調加工,更容易消化吸收。冷鮮肉生產、運輸、貯藏都在低溫條件下,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

在上海,雙匯、雨潤、金鑼、愛森等大品牌的冷鮮肉接受度高,冷鮮肉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0%左右,有些內陸地區是零,全國綜合來看,冷鮮肉的綜合普及率20~30%左右。雙匯發展副總裁宋保國表示,在歐美發達國家,冷鮮肉已經有近百年的消費歷史,占到豬肉消費市場份額的90%以上,中國冷鮮肉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冷鮮肉的概念是舶來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雙匯等品牌開始在國內市場推廣冷鮮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冷鮮肉,部分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仍然是熱鮮肉的天下。

餐飲渠道:冷鮮肉增長爆點

冷鮮肉的普及,教育消費者需要循序漸進,與之相比,餐飲渠道醞釀的機會不容忽視。

中國飯店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稱, 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餐飲收入第一次破3萬億,已經成為消費升級的十大行業之一。

餐飲行業是肉類消費的主要場景之一,是用冷鮮肉還是熱鮮肉,並不是餐飲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餐企主要關註貨量與利潤”,一位食品行業的人士介紹說。有些餐飲企業為了控制成本,把不同肉類摻混在一起的動作並不少見。

一些餐飲企業不願意用冷鮮肉。雙匯冷鮮肉的價格高,一位經銷商解釋,雙匯搞的生豬頭頭檢測瘦肉精,費用上億元,需要攤入肉價;一位業內人士說,還有許多餐飲企業認識不到雙匯冷鮮肉的安全性,覺得其他企業的安全保障和雙匯都差不多,其實差距還真的很大。冷鮮肉生產需要建設高標準的倉儲、物流、加工設備,新建的雙匯南昌工廠投資達到12億元,遠高於同樣體量的熱鮮肉生產企業。

福喜事件給國內餐飲企業敲響了警鐘。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過期劣質肉,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等餐飲連鎖企業受到牽連,業績大跌。一些餐飲企業意識到,如果食品安全出事,就直接得關門,成了生死攸關的大事,賺多少錢反而是第二位的問題。因此,餐飲渠道開始註重原材料的安全和品質,一些餐飲企業將成本控制讓位於產品的健康和美味,餐飲渠道的轉型和升級,為冷鮮肉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和管理越來越嚴格,會有越來越多的重視質量和安全的餐飲企業看重冷鮮肉的安全保障。雙匯已經明確了“進廚房、上餐桌”的新產品研發方向,並已研發投產了定制化、預制化、真空包裝和使用方便、品種多樣的生鮮產品,和全國2萬多家餐飲企業展開了合作。

餐飲企業願意用雙匯等大品牌的冷鮮肉,一個是證照齊全,產品質量有保證。大一點的食品企業,有自己的檢驗機構,對豬肉等原料可以進行關鍵指標的檢測;小一點的餐飲企業,沒有能力檢測,只能通過驗看營業執照、質量合格證等證照材料來間接判斷餐飲原料安全。雙匯等大公司有完善的內控體系,產品經過嚴格檢疫檢驗,有品牌信譽,更為放心。

現在豬肉、蔬菜等餐飲原材料的價格高,人工成本也高,餐飲企業如果自己做原材料的粗加工,需要招聘人員,人力成本開支增加;另外粗加工也會產生損耗。雙匯為了占領餐飲市場的份額,為餐飲企業提供半成品形態的原材料,比如紅燒肉、獅子頭,配料都準備好了,下鍋加工就行,方便了餐飲企業。

上述人士說,暫時餐飲渠道還無法和面向消費者的雙匯冷鮮肉特約店渠道分庭抗禮,但是餐飲至少是雙匯冷鮮肉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