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27212680碼哥少年時最愛讀的外國小說除了《基督山恩仇記》外就是《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那種在困境中所顯示出的正能量讓我印象深刻。不可否認,碼哥在早年的投資生涯中也有過這種「荒島求生」時的感覺,孤獨和恐懼會時刻包圍自我,但是正是魯濱遜這本書像明燈一樣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有所頓悟,從而擺脫了困擾。其中最大的一個啟示就是時刻關注大潮和風向,一旦漲潮和起風一定要迅速把握風向,推船出海,逃離孤島。人生有困頓的時候,但是沒關係,只要有一次起風的時候你抓住了就可以了,06年A股是一次這樣的機會,07年的港股亦是,而今年的香港小票是不是呢?我只能說現在正是起風時。
最初的感覺當然是純草根的溫度升高了。以前不怎麼關注港股的人開始關注了,好久被套住的人開始解套了,更多的是周圍頻頻短時間翻倍的人開始多了,情緒開始高漲了,開始不滿意一天漲5%的收益了......碼哥有一位朋友最近的表現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這哥們進一個月表現神勇,抓住了IGG、博雅互動、華彩控股等短期翻倍的牛股,這幾天還及時殺進了華南城,其表現堪稱完美,很短時間收益率高的嚇人,關鍵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而新上市的新股更是讓碼哥看到了少見的情緒高漲,且不說夜店股創紀錄的超額認購倍數,就統計來看幾乎近一個多月來的新股均被炒上,這種勁頭可不多見。
當然公司層面似乎也不甘寂寞,碼哥關注的不少公司都紛紛在策劃引入策略股東或者是進行併購或者是進行重組。碼哥另一位朋友套了3年的一隻小盤股在跌去90%之後,最近也連發公告準備新併購,其蠢動之勢分明是公司看到了起風時機又準備新的資本運作了,這類例子不在少數。很多沉寂多年的小盤殭屍股也屢見成交放大衝天一柱的走勢。
數據上也支持碼哥的所見。恆生小型股指數在1月20日創了一年來新高,遠強於恆生其他指數,這一個月來恆生綜合指數跌1.68%,大型股指數差不多,跌1.64%,中型股指數跌2.87%,而只有小型股指數是漲了2.16%,時間拉長看,過去半年來小型股指數幾乎漲了40%多。另一個指數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則創了2年新高,從成交量佔比來看,2014年一個月沒到,香港創業板的成交量在總的市場成交量佔比從去年的8.39上升到了現在的14.4,而成交金額佔比也從0.67上升到了2.77,顯示資金的湧入。
無論怎麼看,碼哥至少可以判定,香港的小票可能正在經歷A股市場去年的變化,即小票的風起云湧。其背後的原因我認為有這麼幾點:一個是國際大背景,當然這個也是A股小票起飛的原因之一,代表美國科技興衰的納斯達克指數在09年金融危機之後足足漲了3倍有餘,層出不窮的科技概念在這幾年依次登場,A股先是中小板指數後是創業板指數也是少見的熱鬧,現在輪到港股,碼哥覺得不是意外,以前之所以沒有那麼大動靜是因為香港市場沒那麼豐富的上市資源,去年自從幾大遊戲股和所謂移動互聯網概念股登陸香港後似乎一下子激活了人氣和市場情緒,當然騰訊這幾年的突飛猛進儼然已經成為了港股的旗幟,其市值之大早就代替了沒落的地產銀行,是為一種佐證。
那麼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起風,碼哥認為跟今年未來時段的朦朧預期有關,「港股直通車」在07年被稱為「南水北調」之策,當時被香港市場視為內地對港股的紅利,但之後由於各種原因被叫停,而現今已經六年了,時下業界又傳可能會重啟直通車,就時下兩地市場的現狀而言,碼哥略有疑惑,這涉及匯率改革以及資本管制等諸多問題,當然了,技術上肯定問題不大,07年就應該有論證。從資金流向看,顯然資金是接受這樣的心理預期。
還有一點,即所謂的估值問題,很顯然,A股的小票過了那段群起炒高的階段了,以後即使再漲也是分化的階段,而相對於港股小票,整體估值不高,有一些有業績支撐的小票跟同類A股比還真是便宜,這給予資金相對的安全感,加之交易規則的靈活性,小票起勢也就不難理解了。數據上看,過去一年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漲了17.12%,而A股的創業板指數可是漲了74.34%,恆生小型股指數中的126只成份股也只有四成不到的票在過去一個月有正收益,還是不夠多,反過來看就是炒得還不夠。
記得碼哥在以前《港股風雲》中談到港股的幾大勢力時說過,小票一般大行玩的少,本地財團控制了一些資源,但更多的是內地資金在玩,從現在的情況看這種趨勢應該在加強,從內地某券商開始連續推薦港股小票即可看出這種關注度的提高。
起風是一定的了,但這是過去式了,將來會如何,碼哥說不好,但是至少上半年會安全,因為諸多概念的高潮還沒來到,市場矚目的大餐也就是才上了一道騰訊入股華南城,小票永遠只有在狂飆突進中死亡而不會按部就班地下跌。
比索創12年最大跌幅,阿根廷結束貨幣管制,允許購買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95
阿根廷內閣總理Jorge Capitanic宣布,比索兌美元匯率已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下周將解除金融管制,允許購買美元。
而央行為了保存外匯儲備,不得不完全放棄貨幣幹預,昨日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暴跌13.2%,單日跌幅為12年來最大。
自2008年以來,阿根廷中央銀行一直實行貨幣管制,使比索兌美元的官方匯率緩慢下跌。
阿根廷政府經濟部長和央行行長之間對如何處理危機意見不合,更使市場壓力陡增。如果政府不拿出明確、一致的對策,比索還可能下跌。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去年阿根廷央行出售59億美元的外匯以提振比索,而目前其外匯儲備已降至了七年來的最低,292.6億美元。而周四的大跌很可能是比索惡性貶值的前兆。阿根廷央行則對此無能為力,幾乎徹底喪失了對貨幣的掌控力。
阿根廷政府經濟部長和央行行長之間對如何處理危機意見不合,更使市場壓力陡增。如果政府不拿出明確、一致的對策,比索還可能下跌。
“最大的問題還是政策不夠明確。”國際金融協會首席拉丁美洲經濟學家Ramon Aracena表示,“如果我們回顧阿根廷此前數年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千里之堤並非毀於一夕之間,外匯儲備的不足早已暗示了危機的到來。到了現在,貶值比索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阿根廷更需要的是一個全面緊縮的財政及貨幣政策。”
“然而沒有什麽政策能一夜間奏效,阿根廷即將面對30-40%的通脹水平,這是無法避免的。”Aracena補充道,“目前通脹率高出利息水平21%之多,也就是說那些持有比索的投資者每一秒都在賠錢。”
此外,比索下跌引發了對整個發展中國家貨幣大面積貶值的擔憂。
2013/12股票倉回顧 金魚佬投資扎記
http://yuloyulo.blogspot.hk/2014/01/201312.html因事繁忙, 未有回顧11月底股票倉.
2013年結束, 恆生指數收23306點, 全年微升2.87%.
最後組合值2617k, 下跌7.72%. 組合全年股息有72k, 現金投入387k.
年初時恆指曾高見24000點以上, 年中又大跌至19000點左右, 最後12月初又反彈至24000點.佔組合最重(10%)的中金再生(773), 被證監入稟呈請將公司清盤, 因此全數減值虧損, 相信訴訟程序會十分長.扣除中金再生的減值, 組合回報都低於恆生指數升幅.
由2006年開始, 組合平均年複式增值下跌至8.1%, 去年為10.5%.
組合除了1.3%現金及0.4%黃金外, 共有40隻股票.最重倉10隻股票佔組合50.7%.10隻重倉股有:
石藥集團(1093), 佔7.5%, 全年大升174%. 公司注入的心血管和老人癡呆症藥物業務有不錯的盈利.
民生銀行(1988), 佔6.6%, 全年微跌4%, 面對國企改革及收緊信貸的大氣候, 公司仍可維持不錯的增長
中國人壽(2628), 佔6.5%, 全年微跌4%, 年底EV應超過13元,而有效業務價值亦已升至8元以上.
信和置業(83), 佔5.3%, 全年大跌24%. 公司收租及物業銷售穩定, 惟政府推出限制住宅樓價措施, 市場對香港地產公司未來盈利存嫌.
中國平安(2318), 佔5.3%, 全年升7%. 公司將進行中國最大宗的海外拼購, 買入加拿大的Nexen,個人不看好2013年的油價走勢, 將等待機會沽出.
其餘有中國海洋石油(883), 4.4%, 中航科工(2357), 4.1%, 中國石油化工(386), 3.8%, 建設銀行(939), 3.6%,聯想集團(992), 3.6%.
之年初估計中國A股見底, 而美國經濟將穩健復甦, 大概準確, 可惜預期中港股市大放異彩就落空, 主要是中國中央不再支持以擴張資產投資作增長, 反而要求企業改革提升效益, 見成效之前一定是路途崎嶇
2014年開始值為2617k.
利比亞投資局:高盛在2008年坑了我們12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876
盡管布蘭克梵恩一直努力傳遞其正面形象,但他治下的高盛帝國近來仍然麻煩不斷。我們知道高盛給希臘的木馬計(詳見華爾街見聞鏈接),也看到了丹麥政府差點因與高盛的交易而倒臺(詳見華爾街見聞報道),而最近利比亞又起訴了高盛,想要討回2008年的12億美元舊賬。
利比亞投資局在倫敦起訴高盛,而最近披露起訴文件首次描述了事件的全過程。在2008年初(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個月),高盛幫助利比亞做了12億美元的高杠桿投資,下註六只股票會在接下來的三年內上漲。利比亞的這些投資血本無歸。利比亞投資局稱高盛沒有解釋這些投資且拉高期權價格,導致利比亞方面完全未能理解交易的性質,而高盛在這些交易中賺取了3.5億美元的利潤。
接下來讓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些投資:
如果利比亞人當時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投資,他們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在購買六只股票的三年期平價看漲期權。如果股價上漲,利比亞將賺取(高杠桿)利潤;如果下跌,利比亞將損失所有投資。
這六只股票分別是花旗、法國電力公司(Électricité de France)、桑坦德銀行、安聯、ENI(意大利原油公司)和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這些投資基本上都同時包括一個遠期合約與一個看跌期權。利比亞的訴訟文件里稱這實際上相當於對這些股票的長期看漲期權。
下面就花旗的交易舉個例子:
利比亞在2008年1月針對花旗股票的交易使其相當於持有購買2230萬股花旗股票的期權,這些股票價值約57億美元。但只有到2011年初之前,這些股票的價值升至59億美元才能賺錢,因為利比亞支付了2億美元的期權費用。如果到期這些股票價值低於57億美元,那麽利比亞將損失全部2億美元投資。
這筆交易包含一些保護條款。如果花旗股票在未來九個月內下跌,期權的行權價格可以下調10%。但即便如此,只有這些股票價值至少在51億美元以上時利比亞才能獲利。
事實上,當這些期權到期時,這些股票的價值是:1億美元!
基本上利比亞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0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這些股票,尤其是金融股。如果利比亞當時購買的是股票而非期權,那也不至於損失全部投資。
彭博專欄作家Matt Levine(他曾在高盛工作)稱這些交易非常愚蠢,他表示:
我此前曾假設這些交易都非常複雜,但(從訴訟文件披露看)實際上完全不是。
從利比亞的起訴文件看,利比亞主要的訴求認為:
1. 他們當初就不應該做這些交易,以及
2. 高盛出售的期權價格過高
Levine用彭博的工具對利比亞的投資做了一個粗略的測算:
利比亞認為高盛在這些交易中賺了3.5億美元的期權費。但Levine估計實際大概在1.28億美元,需要提醒的是,這些利潤是在交易達成之際就獲得的,並非整個交易期間的實現利潤。
當然,兩個數字都很大。不過相對於針對超過50億美元股票的三年期交易而言就不那麽大了。而且這些都是高風險交易。高盛無疑會做對沖,但這些交易都是針對波動非常大的股票的買入期權。這也並非高盛希望做的交易。隨後發生的股市大幅波動也會讓高盛不那麽好受。
如果從資本占用角度看,如果高盛為了維持這些交易,在三年期限內鎖定了52億美元的資金,那麽其利潤率大概在0.8%-2.2%之間。考慮到這些都是高風險交易,這樣的回報率並不高。
當然,這筆交易背後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利比亞的訴訟認為高盛當時的北非銷售Youssef Kabbaj糊弄了他們。當時是高盛VP的Kabbaj在摩洛哥讓利比亞投資局的團隊很“歡樂”。
訴訟文件稱:
Kabbaj讓利比亞人覺得他是“自己人”(他在拜訪利比亞時經常帶化妝品和巧克力等禮品給利比亞人)。
Kabbaj的攻勢顯然很成功,直到2008年3月,當一些利比亞投資局的官員有幾天沒有聽到Kabbaj的消息時,他們打電話給Kabbaj詢問是否出了問題,Kabbaj還向他們保證沒問題。
利比亞的官員也曾對這些交易感到“困惑”
在利比亞投資局內部,在這筆交易執行前後也存在困惑。尤其是,直到2008年7月,利比亞投資局的董事和員工還弄不清楚這些交易是直接的股票投資還是某種類似股票的所有權,抑或完全是結構化的金融工具,並且沒有理解真實的倉位。
直到2008年7月初,一位澳大利亞律師才向利比亞投資局解釋了這筆投資的真相。
2014.2.12 工作記錄 By Martin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q8nb.html今天繼續做TCL,完成了公司的股權架構、主營業務、五力、投資、子公司、在建工程。
股權架構方面第一大股東是惠州市投資控股公司,屬於惠州市國資委,控股比例在9.8%,第二大是李東生5.84%,其餘的是一些機構。李東生的持股比例一直在5%以上。
在五力方面,公司的具體信息沒有披露,前五名銷售商佔比在11.77%,前五名供應商在31.56%。
公司在2012年年報中投資比較多,投資了兩個礦產資源的公司,股權在49%。持有惠州農村商業銀行6.05%的股份,還投資兩個上市公司股票,做了大約了72億的理財產品。還做了期貨鎖定生產成本。
公司的子公司很多,各種子公司。
對於主營業務,公司的主營業務在多媒體、通訊、華星、泰科立、翰林匯和房地產這幾個方面。
晚上回來整理了信1987的筆記。
1987年我們的淨收入是4.64億美元,較之上年有著19.5%的增長。在過去的23年裡(自從我們經手管理以來),我們每股賬面價值從19.46美元增長到了每股2477.47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3.1%。他再一次提到:更具有意義的是每股企業價值而不是每股賬面價值。在我們公司來看,企業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異是很小的。我們的內在價值比賬面價值更高的原因有兩個:我們擁有出色的生意,並且有著出色的經理人經營著這些生意。七大費勁同公司的利潤扣除利息支出後是1.78億美元,而他們佔用的權益資本僅僅只有1.75億美元。我們公司從這七個公司獲得收益並沒有像這些公司的實際收益那麼多,因為總的來看,我們收購這些公司時支付了相當多的溢價。這七家公司的公司價值比賬面價值高很多,並且遠遠高於我們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價值,這些公司運營極少需要資本支出,並且被真正接觸的經理人經營著。保險業的內在價值也遠遠高出了淨資產。
盈利來源:
巴菲特首先指出很多投資者對異常出色生意給出最高的PE,並且價格會迅速升高,這種預期使得投資者狂熱於未來的盈利能力而對現金的生意情況視而不見。對於每一個企業特權是保持保持高回報的關鍵。
Fortune Champs成功的關鍵有兩點:一是相對於他們的付息能力,只用了很低的槓桿,真正好的生意是不需要借債的。二是這些公司或者做強自己已經具有的企業特許經營,或者全神貫注於單一的成功的市場,經常可以創造非凡的經濟體。
1、 內布拉斯加家具公司:Sell cheap and tell thetruth.
2、 水牛城晚報:繼續在兩方面領先,新聞比例、工作日和在週末的滲透率。1987年我們的新聞版面佔到了50%。我們既不會因為利潤的繼續增長而招收不需要的人員,也不會因為盈利能力的下降而削減核心人員。毛利會在1988年毫無疑問的下跌,淨利潤可能會隨之下跌。飛漲的報紙印刷價格會是主要的原因。
3、 Fechheimer Bros.公司是類似於Blumkins公司的家族式公司。
4、 ChuckHuggins繼續為喜事糖果創造著新的紀錄,它的成功需要傑出的產品——這我們是有的——但是同樣需要對顧客的真誠的情感。
5、 世界圖書公司, 可比公司, 和考特費澤公司都是Ralph Schey在管理。
保險業的情況:
首先是保險行業的情況,如果訴訟費上漲的問題和法官擴大保險賠付範圍沒有改變,保險公司必須每年至少保持10%以上的保費增長才有可能保持盈利。由於滯後的因素,如果不是被一個大型自然災難所打擊,我們預測1988年保險業的綜合賠付率很小幅上升,接下來的幾年會急速上升。保險行業:數以百計的競爭對手,低門檻和產品差異無法區分。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利用財務優勢來使我們的產品同其他有所不同。這個優勢對於個人保險領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當購買者專注於挑選5-10年後可以輕易賠付1000萬美元的公司時,當他考慮考以後保險業將會面臨的蕭條前景同時再保險業倒閉頻現等因素,他會發現他能選擇的公司是很少的。我們就是其中一個。
關於有價證券
當我們進行投資,我們就將自己視為業務分析者。我們經濟的命運將會被我們持有的業務的經濟命運而決定,不管我們的持有是部分持有還是全部持有。
巴菲特講了格雷厄姆的市場先生的例子,在我看來,成功的投資不是由晦澀的方程,計算機程序或者股票市場上價格行為閃爍的信號燈來創造的。
在我看來,成功的投資不是由晦澀的方程,計算機程序或者股票市場上價格行為閃爍的信號燈來創造的。相反,成功的投資者是需要結合好的商業判斷力來從超級傳染的市場情緒中孤立出他的想法和行為。這個股市真規則上講的一樣。Inthe short run, the market is a voting machine but in the long runit is a weighing machine.全部控股公司有兩個優勢,一是能分配現金,二是可以減少稅收。少股股東權益在GAAP原則上讓人頭疼。
2014/2/12 工作記錄 BY Iv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q8o6.html今天剛下火車就趕到公司聽王總講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
王總先從方法論角度介紹了什麼是投資和投資標的。所謂投資,就是用某種具有價值的資產,去換取更高的資本回報。資本是具有逐利性的,它是由於交易和剩餘產生的。交易體現了商品的價值,而剩餘則使資本的原始積累成為了可能。當人們手中的剩餘越來越多,就會想怎樣才能使手中的錢獲取更高的回報,這時候就有了投資的需求。而貨幣的時間價值使得資產是在無形中升值的,這裡王總又談到了資產增值的方法,囤積居奇、薄利多銷等。囤積居奇不是什麼商品囤積以後都可以增值,它一定是稀缺資產而且人人都想要,當供求出現嚴重不平衡之後,自然有人願意出高價錢來購買。而薄利多銷相信我們都不陌生,就是通過攤薄利潤來增加銷量,從財務角度來講就是儘可能降低成本,提高存貨周轉率。陶朱公就是把這些策略運用自如,三次經商成為巨富。改天翻翻史記,把陶朱公經商理財的思想好好梳理一下,向這位經商奇才好好學習一下。
接著王總介紹了什麼是資產以及股票成為資產的歷程。資產的種類多種多樣,像黃金、白銀、寶石等等。我理解的資產就是存在需求的市場並且可以拿來交易。像空氣,雖然人人需要,但是沒法拿來交易,就不能算作是資產。其實股票本質就是一紙契約,那張紙本身也許並不值什麼錢,但是紙上標明的契約關係值錢。
另外王總還介紹了公司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先通過公司的歷史找出這家公司的發展週期,弄清楚公司的組織模式,所佔有的資源以及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通過蒐集各種行業以及公司數據弄清楚它所佔有的資源的變化,組織模式的變化以及產品和技術的變化。研究清楚了一家傳統的公司之後,再遇到類似的公司,就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判斷傳統的經驗是否可以複製。
這堂課給了我很深的啟發,明天就正式開始實習了,比其他小夥伴晚來了一個月,落下了很多東西,今天爭取把《股市真規則》看完第二章,未來的路任重道遠,還需要發揮笨鳥先飛的精神,加油!
Roseonly創始人總結的12條創業真經!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1/58514.html
賣花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用上互聯網思維的話事情就會變得不同。Roseonly這個公司最近成長迅速,i黑馬覺得創始人蒲易前途無量,快來看看他怎麽做的吧。總結如下:1. 行業選擇:容量大,無強品牌,有內在升級的需要;(相信部分傳統行業都有這特點吧)2. 行業痛點:別人的毛病就是自己的機會啊!鮮花物流一直是個大問題,但Roseonly 在北京是Mini + 帥哥送貨; 在其他9個大城市是聯邦 +
順豐,其他城市不做(有舍有得);客單價夠高,物流費用完全Hold 的住;3. 定位:一生只送一人,把專屬性,稀缺性等情感因素加進來,實現了和其他花店的差異化;從營銷的角度,6個字,簡單易記,便於傳播!4. 產品:這是產品為王的時代。蒲易總結到:Roseonly
的花是全世界最好的花,從厄瓜多爾運過來的,有最好的設計師和最好的花藝師,女孩子見到這花,基本抵擋不住。
當然,拋開炒作的成分,這種運作產品的思路是太值得學習了。能具體而不空洞的把產品的故事說清楚,加入情感的部分,不僅能賣出溢價,更可以引發用戶的自主傳播和分享!5. 引爆:一開始是找身邊的人,後來發現太慢,就想起來微博的玩法,尋找意見領袖。而時尚圈的大咖和李小璐們的親自宣傳,不正是點燃事件營銷的導火索嗎?6. 團隊:創意有了,商業模式設計好了,接下來就是執行。一開始,Roseonly
並沒有去找所謂的高管加盟,而是等銷售稍微有點起色,再去請多年經驗的明星經理人進來。7. 創始人: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人選人,建立文化。 Roseonly 的文化簡單說就是:先富帶動後富:老員工帶動新員工致富,公司帶動上下遊致富。
這個口號不簡單,員工跟你混,最基本的不就是致富嗎? 夢想,成長,只能退居其次吧。 上下遊如果跟你無利可圖,也不會願意跟你長期合作吧。8. 品牌:一個品牌負責一個定位,不同的定位要用不同的品牌去管理。Roseonly
針對另外一個時尚鮮花市場,開辟了“專愛”這個子品牌。(高端品牌往下做很容易)9. 投資:投資人看的,不僅是商業模式,也看團隊。創業者看的,不僅是VC的錢,也要看其人脈資源,行業地位。10.微信:訂閱號負責“品牌”,服務號負責“銷售”。11.電商:電商,微信等這些只是一個渠道,更重要是品牌本身!12.時機:很多東西是在創業之前就決定的了,有積累的人,加上模式和團隊,更容易成功,否則機會出現了也未必是你的。註:本文為B座12樓微信群交流整理稿件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蒲易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女人幸福教(12):情人節特別編之:幸福和不幸的女人 周謙
http://notcomment.com/wp/?p=15860今日是西方情人節加上元宵節,本欄先祝各位女仕開開心心又多人愛錫。
今個星期香港最熱門的女性,一定就係楊崢同李慧玲二位,一個就食到男神Bosco黃宗澤,一個就食到無情雞自助餐。實在係打邊爐同打屁股的分別。
先此聲明,新聞自由從來唔係本欄關心的內容,本欄係以幫助廣大女人得到幸福為宗旨。
我成日講TQ(Together Quotient),其實講野都大有學問,大家除便聽下成功人仕的用詞,內容,聲線,速度都係恰到好處,令人感覺溫暖,想和她接近更多!
有些人,就是一聽到其聲線就想走開,內容重覆,用詞刻薄,令人從其說話內容,當想出其內心一定是陰暗之人,這種人,自然各方面的運氣都會走下坡路!
古時呢個學問叫”聲相學”,有興趣大家可以睇:http://notcomment.com/wp/?p=2718
往日不可追,女人為左得到幸福,必先要預備和付出。市場很美好,也很殘酷,要得到你最想要的幸福,你必須盡你的最大努力才行。
各位女仕,好好加油,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移動浪潮(12):港漫的網上銷售渠道
http://notcomment.com/wp/?p=15988筆者是一個港漫迷,細細個已經看《龍虎門》及《街霸》,喜愛的程度是曾經寫信給漫畫主筆做粉絲,亦曾幻想加入漫畫圈做助理。(好彩無做!)
港漫的銷量由昔日八九十年代巔峰的暢銷作品賣十萬八萬(中華英雄的廿萬是超異數),到今天馬SIR都要封筆(炒樓賺夠了)以及天才主筆邱福龍都得一萬書的地步。
內容質數下降,橋段千篇一律,網上翻版盛行,青年人有太多選擇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原因。然而筆者以一個市場銷售的角度去看,卻覺得最大的死因是廿年來港漫銷售渠道的沒落。
一直以後,港漫的最大銷售渠道便是報攤,然而我們看看報攤的數字。
網上能夠Google到的政府文件顯示,香港的持牌報販數目,由約20年前的1000個,下跌了到近年的400餘個。
http://www.legco.gov.hk/yr97-98/chinese/sec/library/9495rp11c.pdf
再好的產品,都需要銷售點去出貨,而單是得番4成(可預計報販數目只會越來越少)的銷售點,便可以預期港漫的銷量必然插水。
因此,港漫同業除了積極改善內容,更應該做的是馬上擴闊銷善渠道。
以邱福龍的漫畫《鐵將縱橫》為例,每期現銷約1萬,如把漫畫內容變作APP,上載至APPSTORE,每期收取$1的價錢,即使實體書銷量下跌3成(現在仍然會買的大部份是核心硬粉),便換來的是超低廉成本打開中港台市場。
道理就像早年的港產片,質素下降,院線數目下降,觀眾選擇太多,再好的片也只能收取一二千萬票房,結果只能走低成本路線,結果越拍越爛。而當有小眾人走上合拍片之路,適應風格後,即使百分百港味的如《志明》等仍然能大收旺場。隨後我們便看到電影人的大翻身了。
因此,港漫的出路,不是再用舊模式再去考究單純的畫功或故事橋段,而是應該在銷售點上下大功夫,如此才能扭轉敗局,再創新局面。
時、利、和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27875948以前總覺得它的名字怪怪的,雖然我知道這是音譯而來,但是為什麼會選「和利時」這三個字呢,現在想通了,原來它在追求「天時地利人和」啊,現在來推薦它,我覺得正是這三者具備的時間了。
要說天時嘛,看過上一期我微信的碼友們應該記得我說過的「借東風」的典故,從去年到今年,A股市場有一大主題也是頗為讓市場人士驚嘆,那就是所謂的「機器人」主題。這個主題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中國轉型必然要通過產業升級來實現,而產業升級當中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工業自動化來完成,也就是轉型為高端製造業,那麼對於工業自動化這個行業來說,必然醞釀著巨大的機會,而從公司微觀層面我們也的確看到了這樣的巨變,比如匯川技術、比如新松機器人等,近兩年的業績的確增長不錯,而從現實當中,我們在軍工、汽車、機械等行業也的確感受到了機器人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據預計未來三年這個行業的增速應該至少保持在20%以上。行業的景氣乃天時也。
所謂的地利應該從股價的低估來講。A股喜歡炒作,所以把整個板塊都炒高了,其中我們就拿匯川和機器人來和和利時比,匯川目前市值174億左右,機器人是162億,而和利時只有60多億,而從淨利潤來講,三者差距其實不大,匯川2013年差不多5.8億,機器人是2.9億,和利時是3.2億左右,收入來講和利時還是最大的(當然它的業務種類多了一些),PE那更離譜,按照2013年的EPS來算,匯川有47倍,機器人有54倍,而和利時只有18倍左右。當然了,有人會說,A股本來就是高估,市場喜歡炒作造成高估值,而美股市場相對成熟,估值就應該低。這個言論我不敢苟同,要說美股的機器人達芬奇,按滾動PE看都有26倍,也比和利時高。
其實這個公司長期估值低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因為這公司業務比較多引起的,它有工控、有軌道業務、有核電業務,不如匯川、機器人這些公司那麼純粹,而市場一般對業務相對繁多的公司給予的估值就不會那麼高,這個原理類似組合投資吧,大家覺得你不可能所有業務都很出類拔萃吧,A股當中這樣的例子也有,比如銀江和易華錄。
但事實是,和利時的確不光工控增長很快,軌道和核電也在上升期。2013年公司新簽的軌道ATP合同達3億元,今年再簽大單的可能也很大,而核電系統這塊背靠中廣核,優勢也很明顯。它軌道和核電的業務可謂是困境反轉,以前股價探底是因為溫州動車事件和中國核電站停建等原因,而現在這些因素基本消除了,反而成為了現在它股價的另兩大催化劑,所以說這也是另一種天時和地利。
最後說說人和,美國市場對這個公司關注度較低,原來它市值不到10億美元,難以引起機構興趣,而現在即使衝過10億美元了,機構的關注度也才有那麼一點點,大家看看它的機構持股就知道了,其實比例跟其他中概股比真不算高,研究報告那更少了,不過最近從研究報告的數量來看公司的關注度在升溫,而這背後應該是資金對這個板塊的重視。國內資金在對比這幾家龍頭工控公司之後也開始有所醒悟了,其實要說和利時的技術按業內人的觀點來看,應該更優於匯川,只不過匯川在銷售服務方面做得更到位,但考慮到目前它的估值、它其他業務的發力程度,碼哥個人覺得它在未來更有爆發力。
近期它Q4出來後成交量明顯放大,而股價也突破了歷史新高,這從純技術上看,應該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拉拉扯扯說了半天,我們還是邊走邊看吧。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