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限鋼鐵鋁材進口 歐盟警告將報復

1 : GS(14)@2018-02-21 06:06:51

【明報專訊】歐盟委員會昨表示,已向美方表達對其可能採取措施遏制鋼鐵和鋁材進口的擔憂,並警告倘歐盟相關行業受到打擊,將向美方採取報復。歐盟委員會發言人Margaritis Schinas稱,已向最高層的美國政府表示,深切關注影響到歐盟工業的措施,「我們將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捍衛歐盟的工業,一旦出口受到美國的限制措施所影響,將隨時準備作出迅速而恰當的反應」。歐盟委員會稱,國際貿易應該是雙贏,不認是零和博弈,又否認與美方進行貿易戰。

歐委會傳向美電單車威士忌徵關稅

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建議總統特朗普,向中國、俄羅斯和歐盟等的進口鋼鐵和鋁徵收關稅,並引入進口配額等。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但法新社指,美國的進口鋼鐵中,來自中國的僅佔1%。中國生產的變形鋁亦只有10%出口其他地方。特朗普可在4月中才決定是否採納商務部的建議,但美方任何舉動都可能被其他國家向世貿提出控告。

歐盟委員會未有回應報道指,歐盟委員會已制定具體策略,應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措施。不過德國傳媒稱,歐盟委員會正考慮向Harley-Davidson的進口電單車及美國威士忌徵收關稅。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18&issue=201802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654

美擬徵華鋼鐵53%關稅 或爆貿易戰

1 : GS(14)@2018-02-25 03:24:43

【本報訊】本港農曆年假休市期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圖)公佈對進口鋼鐵及鋁產品調查報告,並已向總統特朗普建議,對包括中國及俄羅斯等鋼鐵產品徵收高達53%關稅;涉及中國、香港及俄羅斯等進口鋁產品,徵稅也至少達23.6%。市場擔心如中方開徵關稅報復,中美隨時爆發貿易戰,對金融市場穩定及匯率走勢構成潛在威脅。中國是美國第二大鋁進口國,規模僅次加拿大。去年中國鋁產量佔全球總產量一半以上,出口鋁箔110萬噸,按年增長13%。針對美國可能徵收重稅,中國商務部指美方的調查結論毫無依據,與事實完全不符。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指出,美方已對大多數進口鋼鐵和鋁產品採取了措施,已對國內產品提供了過度的保護,不應以「國家安全」為由,輕率地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再採取限制措施。綜合外電及內地媒體報道,羅斯在電話吹風會上指,海外國家對美國傾銷鋼鐵及鋁產品已到了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地步,有需要徵收高額關稅及實施進口配額等管制措施。他又相信此等建議「不會破壞全球貿易原則」,特朗普須在4月11日及19日前,就鋼鐵及鋁產品傾銷是否執行懲罰措施作決定。

港鋁產品稅倡增至23.6%

據美國商務部建議,針對所有進口鋼鐵產品一律徵收24%稅率,其中牽涉巴西、中國、哥斯達黎加、埃及、印度、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南非、泰國、土耳其及越南12個國家,稅率至少達53%。另外針對鋁產品進口,建議向所有進口國徵收7.7%稅率,而從中國、香港、俄羅斯、委內瑞拉及越南等進口鋁產品,稅率提高至23.6%。消息公佈後,美國鋁鋼生產商股價造好,世紀鋁業更急彈一成,惟福特及通用汽車股價就因憂慮鋼材成本上揚而下跌。由於中美均為世貿成員國,分析員相信,倘美方對由中國進口鋼鐵及鋁產品徵收高關稅,中國會提出挑戰並向世貿上訴。亦有意見認為,歐美近年經常投訴內地政府不公平補貼國營企業,低價生產鋼鐵及鋁產品,惟即使徵重稅及實施配額制,亦難壓抑中國產能過剩低價輸出的問題,一旦特朗普接納商務部徵稅建議,便意味中美將爆發鋼鐵及鋁產品貿易戰。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謂,商務部建議的措施遭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議員反對,擔心會引發貿易戰及導致美國國內產品製造的價格上漲。記者:劉美儀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8/203085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929

潘迪藍:特朗普鋼鐵保護偽命題

1 : GS(14)@2018-03-06 03:42:33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終於履行了他拖延已久的貿易保護主義承諾,而且更是以最糟糕的方式來兌現。藉着承諾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對進口金屬徵收重關稅(鋼鐵為25%,鋁為10%),特朗普解決了一個不存在的問題,並且創造了很多新的問題。

當然,這是假設了今個星期稍後時間,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上述關稅時,不會調低或者縮窄其目標──考慮到國際間的強烈反彈、美國股市下跌,以及特朗普的徵稅承諾只是在競選時即興地提出,根本就沒有一個確實的計劃,這是有可能的。

所謂不存在的問題,是指美國經濟因為鋼鐵和鋁行業的困難,而在某個程度上陷入困境這個說法。事實是,除了特朗普之外,似乎所有人都知道,美國是一個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為主導的經濟體。

美國重工業 早已是明日黃花

重工業的確曾經對美國舉足輕重,但這已經是大約40年前的事。現時美國的重工業已陷於邊緣化。大量分析表明,美國的鋼鐵和鋁行業因為實施這種重關稅,而能夠保留或創造的職位數目,將會遠少於其下游行業因為原料成本上升而喪失的職位數目。

美國的鋼鐵行業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重組成製造特種鋼產品的小型鋼鐵廠。美國的鋼鐵行業現時盈利不錯,部分是因為兩年前奧巴馬政府對進口中國鋼鐵徵收反傾銷稅。

至於美國的鋁工業,則可能會出現終極下滑。自2012年以來,美國的原鋁產量已經下跌了三分之二。但這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為美國接近一半的鋁需求都是由友好的加拿大供應。

我的推論是,這些重關稅造成的第一波經濟損失很小。通脹也是溫和的。因為鋼鐵大約只佔美國進口貿易額的1.5%,鋁就更加只佔大約0.75%。

這些重關稅將會令整體的進口價格略為上升,並且為汽車製造和飲品包裝等金屬密集型行業帶來困擾。不過,單是這些行業的問題,還不致明顯影響整體的通脹或經濟增長率。

真正的問題是在第二波效應。這是指美國對於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全球貿易體系這樣藐視而產生的制度影響。

好戰派上位 才是真正災難

目前還不能回答的基本問題是,這種舉動是否只是一次性的,只是由特朗普內心渴望對某些國家施加重關稅的情意結驅動。

最好的情况是,特朗普對進口鋼鐵和鋁材開徵重關稅之後,已經滿足了他的個人欲望,之後他就會將注意力轉移至其他事情。

最糟糕的情况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貿易政策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領導的貿易戰士,在官僚主義鬥爭中,打敗了由首席經濟顧問Gary Cohn領導、對於經濟問題持理性立場的幕僚,並且將進行更多單邊主義的貿易行動,從而激怒美國的盟國,並且進一步破壞國際間對於全球貿易制度的信心。

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受動搖

例如,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就是其中一個可能性。出現這情形的機會,現時就增加了,因為加拿大和墨西哥將會成為美國對進口金屬開徵重關稅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兩國現在可能認為,對美國退讓來維持「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最大可能的情况是,特朗普隨後的貿易行動將會更加針對中國大陸,因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佔了它的非石油貿易赤字的一半。但即使情况真的如此,即使人們認為需要採取齊心協力的行動來打擊中國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特朗普政府提議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徵收重關稅,仍然是弊多於利。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特朗普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來製造關稅壁壘,但卻明顯達不到真正的國家安全目的,同時亦為其他國家開了先例。尤其是中國,亦可以使用同樣的理由來保護自己的工業。

世貿(WTO)的規則只容許對國家安全實行狹義的豁免,而絕大多數成員國對於使用這些條款,都十分謹慎。那些擔心廉價的中國鋼鐵大量湧入的國家早已發現,傳統的反傾銷稅其實更加有效──好像奧巴馬政府兩年前對進口中國鋼鐵徵收反傾銷稅,以及歐盟最近對進口的中國鍍鋅鋼鐵徵收14%至27%的反傾銷稅。

鋼鐵稅傷不了中國 反傷盟友

其次,雖然特朗普和他的貿易顧問一直聲稱,中國是國際貿易失衡的罪魁禍首,但這些重關稅令他們日後更難對中國的不良行為發起抵制行動。

對美國的出口,只佔中國鋼鐵和鋁材產量的一小部分。但對於加拿大(美國進口鋼鐵和鋁材的最大來源地)以及對韓國、日本、德國、台灣和巴西等盟友來說,這可是大件事。因為它們對美國的鋼鐵出口量佔其鋼鐵產量的比重,要比內地高得多。

以往,這些國家大多數都很樂意加入美國領導的陣營,來遏制中國的「重商主義」,並爭取在中國這個高度保護的經濟體中進入更大的市場。但現在,它們會傾向於懷疑,對世界貿易體系構成更大威脅的,到底是中國還是美國。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79&issue=2018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79

青建5.3億購紹榮鋼鐵廠

1 : GS(14)@2018-10-05 15:06:2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685&issue=20181005
【明報專訊】近年油塘由工業區轉型住宅區,除剛開價的九建(0034)新盤海傲灣外,未來新供應不絕,主要是多家發展商於過去幾年積極於區內搶地。新近於區內插旗的是具中資背景的青建國際(1240)或有關人士,以5.3億元購入由已故「鋼鐵大王」龐鼎元創立紹榮鋼鐵持有的東亞庫運紹榮鋼鐵,地盤23,582方呎,現為「綜合發展區(4)」,若以住宅發展,最高地積比率為5倍。

建築商變身發展商

土地註冊處顯示,位於油塘東源街18號東亞庫運紹榮鋼鐵(連同向海延伸地段),自2016年7月1日起,以月租100萬元租予輝榮企業作經營混凝土廠,租期為4年至2020年6月30日。今年9月初連租約售予環宇建築地產有限公司,其公司董事包括青建國際行政總裁王從遠、執行董事張玉強,料為青建國際或有關人士購入。翻查資料,青建國際早於今年8月已透露將進軍本港房地產市場,集團主席鄭永安指,集團本業為建築業務,現定位為發展商,年底希望在港以舊樓重建的模式,開展4個項目,預料均為單幢盤,如果成功將是首次在港賣樓。

未來區內新盤涉逾萬伙

事實上,油塘原屬工業發展區,近年政府接連推售地皮,加上區內不少工廈重建轉作住宅發展,地區已轉型作住宅區,其潛力亦看高一線。如內房保利置業(0119)今年8月以33億元,擊敗一眾港資投得高超道住宅官地,以可建樓面356,510方呎計,每方呎樓面地價9256元,每方呎樓面地價屬區內新高。另信置(0083)及資策(0497)則於今年5月以35億至37億元(連同逾15億元補地價在內)投得港鐵(0066)通風樓發展項目,即每方呎樓面地價1.07萬至1.14萬元。未來短期供應則有五礦地產(0230)崇信街及仁宇圍交界項目,以及宏安地產(1243)與內房旭輝合作的四山街13及15號,加上恒地牽頭的油塘灣綜合發展項目已批則,僅未落實補地價,預計油塘未來有約1萬伙住宅新供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