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分鐘成交3.49億 誰操盤了*ST博元從跌停到漲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4701.html

五分鐘成交3.49億 誰操盤了*ST博元從跌停到漲停

一財網 劉寶強 2015-04-10 17:43:00

*ST博元在今日收盤前最後幾分鐘從跌停被打到漲停,上演驚奇一幕。

4月10日下午1點53分,*ST博元成交量突然放大,在短短三分鐘內成交2.6億,換手近30%,13:56分被停牌一小時,再複牌後距離收盤僅僅五分鐘時間,*ST博元在第8個跌停板上,迅速被大單送跌停打到漲停,上演驚奇一幕。根據規定,目前*ST博元這類股票,每個投資者賬戶買入不能超過50萬股,但是就是在這種規定下,操縱方能夠動用3億左右資金,迅速將股票打漲停,可見操作方對資金操作的能力非同一般。

從龍虎榜數據看,華林證券廣州體育西路營業部買入262萬,廣發證券汕頭珠池路營業部買入51.19萬,中信證券青島麥島路營業部買入46萬,宏源證券深圳福華一路營業部買入43.81萬,財通證券杭州解放路營業部賣出28.82萬。而賣出最大的席位,賣出518.70萬,其中一家機構賣出60萬。除機構席位無法盤算來自哪里外,賣出的前四大席位,清一色的浙江營業部。

市場機構投資者猜測,4月10日對*ST博元的操作,是出身浙江的上海某知名私募,而且從賣出方看,也是清一色浙江營業部,但是這些基金是猜測,無法判斷。

3月2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通報,博元投資因重大違法被移送公安機關。此前的2014年6月17日,博元投資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被廣東證監局立案調查。上交所一紙公函寄往博元投資,宣布對其啟動退市機制。

3月31日,上交所對博元投資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名稱也變為*ST博元。當日,停牌三個多月的*ST博元複牌交易,即告一字跌停,最終在連續8個跌停後打開。

編輯:彭潔雲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87

從重啤九個跌停中爬起來的基金經理:別信董事長的故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58

從重啤九個跌停中爬起來的私募基金經理:別信董事長的故事


作者:火山財富


至今,或許不少A股投資者對“關燈吃面”的來由還存有印象。


故事發生在2011年底。當時,重慶啤酒發布公告稱,歷時13年巨資研發的乙肝疫苗失敗,引發股價連續9個“一”字跌停,240多億元市值灰飛煙滅。受傷的重啤股民在股吧寫下,“今天回到家,煮了點面吃,一邊吃面一邊哭,淚水滴落在碗里,沒有開燈。”


重倉重啤的大成基金在這場“酒局”中大傷元氣,被貼上“悲情者”標簽。而昔日大成基金研究主管呂猛,也栽了跟頭,此後,慢慢淡出公眾視野。


2014年,新一波牛市重啟。隨即觸發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潮,去年10月,呂猛離開大成基金創辦深圳潤凡投資。奔私之後的呂猛重獲新生,在半年時間管理資產達到21億元,持倉股票整體收益已經達到120%以上,部分基金收益超過200%。憑借在美盈森、德爾家居中精準買入、賣出表現,重新贏得市場關註。


重啤門之後,呂猛首次接受了火山君專訪。長達兩個小時的專訪中,呂猛坦言重啤事件直接刺激了他向價值確定性投資轉變,發掘那些投入期結束、產出期開始,或者業績即將爆發而股價處於最低點時的行業龍頭。


在呂猛看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趨勢性和熱點行業的投資會越來越少,私募行業的格局也將面臨巨變,如何發掘真正的龍頭從而形成投資能力,將成為投資機構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尋找確定的價值:不聽董事長講故事


重慶啤酒的“滑鐵盧”,讓呂猛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失利之後的深刻反思也直接促使他投資風格的轉變。4年之後,再談重啤,他的語氣更多是自我調侃。“重慶啤酒之後我被叫做’故事大王’,反思給我的直接改變是不再混圈子、聽故事,專註價值確定性投資。”


在價值確定性投資的框架下,呂猛認為,一家企業的價值在於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很基礎,表現在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工人,產生更多的收入,以及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甚至影響當地政府的一些決策,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定價。”具體到對標的“確定性”選擇上,呂猛稱,不應因行業熱度對公司做前景假設,而應在個股過往業績的基礎上做出判斷。比如,通過回溯企業財報,從銀行對賬單、納稅證明等可信第三方數據搜集各種信息和數據,結合行業調研、企業招工人數、預收賬款是否暴增等多種因素,印證和判斷企業未來成長是否具備確定性。在選定股票之後,集中持倉,在投入期結束、產出期開始的時點進入,在財報證實其成長性已經轉化成風險的時候按照策略減持退出。


“我們做這些篩選分析,全部是根據公開的歷史數據導出來的,不做任何假定推斷,也不聽董事長講故事。一旦選中,就會重倉,持有時間也會比較長。”呂猛說。


在這種投資邏輯下,潤凡投資持倉的股票中,傳統行業明顯多於資本熱捧的新興行業,他沒有追隨近兩年市場流行的車聯網、國企改革等熱點。呂猛稱,相較於新興行業,傳統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過往的業績已經充分說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許多風口上的公司現在都處於投入期,財務數據還未體現出增長,依然存在極大風險。


用這套眼光來看,呂猛認為,“當時重慶啤酒新藥即使臨床研究成功,距離真正上市依然需要幾年時間,收入和利潤並不能迅速增長,只能把對重慶啤酒的投資定性為風險投資。”


從投資回報率來看,這套新的投資理論框架也被驗證有效。潤凡成立以來,持股整體收益至今已超過120%,其中持倉的一只股票,半年左右時間漲幅達到300%,基金收益也已超過200%。呂猛認為這並非因為坐上A股牛市順風車。“除了市場外部因素,這更多是價值投資的結果,所謂價值投資,並非市盈率、市凈率等估值方法,而是投資對象本身的內在增長動力。”呂猛說。


風格轉換:更看好創業板


A股跨入“4”時代後,仍舊“牛”不停歇。


從2014年7月算起,A股有1093只股票漲幅超過100%,而被股民調侃為A股中“戰鬥機”的創業板指平均市盈率超過100倍,指數即將跨欄2600點關口。很多股民都疑惑,在經濟回落的背景下,為何會形成本輪牛市?創業板估值為何沒有盡頭?


呂猛認為,股票市場景氣度取決於經濟和資金這兩個方面,目前經濟仍然處於底部,托起這輪牛市的最大基礎是資金,跟歷年救市相比,政府一直只在貨幣政策上做文章,在財政政策上反而是收縮的,沒有新的錢進來,只是讓舊錢騰挪,所以市場不會像2006年那樣出現暴漲,資金進入股市直接利好的是小股票。


“我們認為政策層面主要意圖在於降低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帶動融資成本降低。在降息預期下,過去幾年成長受財務費用羈絆最大的民營企業,業績成長性和確定性會更高。我們研究發現,很多小企業財務費用和凈利潤相當,也就是說財務費用如果免掉,凈利潤會有一倍增長。”呂猛分析。


藍籌股邏輯上的利好是國企改革。呂猛認為,中國經濟處在舊常態到新常態的拐點,新常態能否形成,決定於國企改革成敗,但改革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從經濟基本面角度看,A股前景要打問號。


“如果經濟好轉,大盤股將迎來投資機會,但是按照我的投資框架,只有這些公司在全球市場有競爭力、有很強的搶占市場份額能力的時候才應買入,哪怕這時股價已經漲了一波,但價值永遠不嫌貴。”呂猛說。


4月中旬,市場將進入年報和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呂猛認為,接下來一個月預計會出現嚴重分化行情,個股業績表現將決定股票安不安全,業績表現好的企業會展現自己的成長性和安全性,不好的企業安全性會打折扣,就會發生一些踩踏事件。


“但是,我們看到目前影響資金流向的無風險資產還沒有形成,行情分化之後,市場可能又會展示風險耐受性。上周大資金南下投資港股,小盤股出現了比較大的震蕩,但港股原有資金在大筆拋售籌碼,港股的星星之火很快被拍滅,證明港股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有疑慮,從這個角度看股市還能再走更遠。”呂猛分析。


投資機會:趨勢機會越來越少


2007年,在牛市賺錢效應推動下,私募行業曾迎來一次大規模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潮,行業規模迅速擴展。從去年以來,加入私募業的高手越來越多,諸如王茹遠、尚誌民、楊紹基等紛紛奔私,一時蔚為風潮。


“隨著註冊制的推進,上市公司數量也會大量增加,專業投資機構的重要性會提升。這一波私募發展浪潮將會遠超上一波,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分庭抗禮,甚至超過公募基金,在未來兩年左右就會有所體現。”呂猛認為。


眼下是“最好的私募時代”,但也面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環境變化。呂猛認為,各行業占GDP比重逐漸穩定,趨勢性投資機會越來越少,在過去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用趨勢的方法做投資,可能會抓到很多機會,不過,未來20年,再用這種方法,可能就行不通。


“我們梳理過去四個季度的數據發現,僅有電子行業是目前碩果僅存的趨勢性比較好的行業。市場對投資者個股選擇能力考驗越來越強,技術門檻的提高對行業是一個巨大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說,私募行業到現在才叫起點。”呂猛分析。


他認為,未來私募行業也會出現洗牌局面,行業集中度會比以前更高,比如過去10年規模最大能做到200億元,但未來10年能做到上千億元,為此做好準備的私募公司將會迎來跨越發展。


對於潤凡投資的未來,呂猛希望循序漸進擴大規模,在資本金比較充分時,會考慮收購一些公司,解決客戶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未來更大的目標,是進軍海外市場。


持倉全通教育,歸類風險投資


本輪牛市漲勢最奪眼球的全通教育,曾被呂猛納入其管理的專戶基金產品組合中。而上市一年多來,股價翻了十倍的全通教育,在呂猛的投資框架下被歸類為“風險投資”標的,投資配比不到1%個點。


“按照傳統邏輯,教育和醫療都不是值得投資的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都特別難做大,核心問題是管理費用率過高,教育、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一旦成熟,離開平臺的風險就加大,醫院和學校需要高達40%的管理費用留住人才,兩行業普遍折舊費用也高達40%,行業ROE平均大約只有8%,缺少凈利收入導致成長性受到限制。這些在新東方始終盤桓的市值中可以體現。”呂猛說。


“全通教育如果繼續做家校通或者做培新機構沒有出路,轉型成為教育產品的零售平臺是創新思路。”呂猛這樣算了一筆賬,“如果一位教師在全通搭建的平臺授課,按照每位學生每門課200元,每周末4堂課,每堂課40位學生聽課,全通教育抽取50%作傭金,這樣下來全通教育在每節課堂上的收益是4000元,按照家校通滲透到1500萬個家庭的數據,高市值仍可得到支撐。”


在呂蒙價值確定性投資投資框架下,目前階段的全通教育,投入期沒有結束,利潤得不到體現,因而分類為風險投資標的。投資配比只能占到總倉位的1%。而對風險投資品種的操盤策略,呂猛堅持每到一個時間點,選擇把收益部分賣出,繼續持有1%的倉位,對公司業績進行觀察。


“只管豬,不管風,屏蔽所有故事,專註價值確定性投資,這是潤凡投資的核心理念。”呂猛說。


(微信號:huoshan5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21

港股涨跌停板机制明年实施?畅想到时候股市会怎样?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478


港股涨跌停板机制最快明年实施


港 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11日出席人民币定息及货币论坛时表示,香港与内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后,将发展商品市场互联互通,再之后则会寻求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资 产的互联互通,例如汇率产品等。他认为,内地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不够开放,利率也受到管制,信贷也没有完善的定价机制,香港在人民币定息产品国际化 的进程中可以担任重要角色。


他认为,在内地进行汇率及利率改革中,香港作为离岸市场,可为在岸市场提供参考,也可以在市场动荡时协助内地管理风险,避免其承受太多市场波动。此外,内地居民财富也需要国际化,香港可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让内地的居民财产可在全球配置。


李 小加还在同一场合表示,港股市场调节机制已完成咨询,会尽快公布结果,预计该机制很快会推出。香港市调机制有别于A股的涨跌停板机制,可为市场提供5分钟 的冷静期以检查电脑系统或交易是否有出现错误。他表示,港交所在有关机制的技术问题上已作出不少投资,但准备过程仍需要时间,若今年有关机制获得通过,最 快也要到明年才能推出。


如果港股市场也有涨跌停板制度? 


港媒称港港交所力促本港加设“升跌停板制”,以及重推“收市竞价时段”,据悉是为了配合深交所的系统。


这个消息出来后,引发了市场一定的争议,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些争议,而是轻松一下,畅想下如果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一样采用涨跌停板,会是怎样的情形?


首先,港股市场有很多低价仙股,几分几毛的一大把,采用涨跌停板制度后,我们会发现,港股市场很多几毛几分的股票,会出现连续的涨停或跌停,日K线将出现阶梯式的每天一根直线的连涨连跌走势,一个1毛多的股票,要拉到1元,要经历连续连续3个月的涨停,绝对会很有趣的。


其 次,港股市场如果采用涨跌停板制度,那是否也会和A股一样,对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第三年采用*ST风险警示,并采取每日5%的涨跌幅限制。港股市场那些连 续多年亏损,从不盈利的老千股群,估计基本都将戴上光荣的*ST头盔,港股市场将同时出现几百家以上的*ST公司,一时间星光熠熠,整体看颇为壮观啊!这 样一来,投资者倒省事了,不用费心费力去判断哪些是老千股,只要看看公司有没有被带*ST标记就行了。这些披星戴月的公司,以后要从几分钱恶炒到一块钱, 或者从1块钱跌到几分钱,更慢了,要连涨连跌好几十个交易日啊,折腾死这帮小老千们,嘿嘿!不过届时,老千股们缩股行为会很频繁吧!但到时候大家对这些有 老千嫌疑的票子一定要提高警惕了,不然一不小心踩雷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文章来源于网络及参考可可投资杂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99

港交所明年中推“漲跌停板” 暴漲暴跌將遭遇冷靜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581.html

港交所明年中推“漲跌停板” 暴漲暴跌將遭遇冷靜期

一財網 秦偉 2015-07-03 19:31:00

港交所公布的咨詢結果顯示,大部分市場人士強烈支持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為避免市場“閃崩”而設計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將於明年中開始在香港現貨股市及衍生品市場正式推出。此前,港股中小盤部分個股一天內暴漲暴跌,已令市場亟待該機制的推出。

與A股漲跌停板限制不同,在港交所計劃推出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下,價格急劇漲跌將觸發機制,進入固定價格限制的冷靜期,冷靜期結束後則自動恢複交易。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將首先在證券市場推出,包括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的81只成分股;明年第四季開始在衍生產品市場推出,包括衍生產品市場的恒指、小型恒指、H股指數及小型H股指數(現月及下月合約)期貨,共8張期貨合約。

明年中,在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推出前,港交所還將重啟曾推行不足一年就被迫取消的收市競價交易時段。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即在港股收盤後,再增加10分鐘交易時段。2009年,匯豐股價曾在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內重挫10%,港交所第二日即宣布在10天後取消收市競價交易時段,香港證監會也在第二天就啟動調查。

“引入這兩項市場新措施會讓我們將與其他領先交易所看齊。我們會給予市場一年時間以作充分準備。”港交所市場營運主管李國強表示。

全天45分鐘不適用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自提出以來,市場爭議不斷。港交所今年1月就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進行市場咨詢,一度引發市場質疑港交所效仿A股推出漲跌停板限制。但7月3日,港交所公布的咨詢結果顯示,大部分市場人士強烈支持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根據市場回應,最終確定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較咨詢版本略作修改。每個交易時段觸發調節機制的次數由最多兩次變為一次,即整個交易日共可觸發兩次;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不適用的時段也有所增加,除了下午持續交易時段的最後15分鐘,再加入上午及下午持續交易時段的前15分鐘,即全天有45分鐘交易時間不適用該機制,以便市場自由進行價格發現。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不適用競價時段。在持續交易時段內,潛在執行價格超出個股或者期貨價格在5分鐘前的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的±10%(個股)或±5%(衍生品),即5分鐘內價格波動超限,對應的買賣盤將被拒絕,觸動5分鐘冷靜期。在此期間內,仍可在於調節機制觸發前價格限制相同的價格區間內買賣,但超過價格上下限的高價買盤或者低價賣盤都會被拒絕。

衍生品市場的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也不適用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該時段內本身已經有靜態價格限制機制。此外,在個股觸發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後,其他相關產品的交易並不會受到影響。

10分鐘收市競價

有過2009年的經歷,讓散戶和機構對於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態度呈現差異。收市競價交易曾帶來的大幅波動,讓散戶記憶猶新,但在機構來說,設立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要求並未因此而消失。

追蹤指數的基金一般須要按收市價執行交易,香港證券市場上這類機構投資者每天發出大量買賣盤指令,但對其而言,香港現在的收市方式不能支持其按收市價執行交易,削弱了指數投資基金的表現。

4點收盤後增加的10分鐘收市競價交易時段,被進一步分割為四個時段——暫停、輸入買賣盤、不可取消以及隨機收市階段。為避免價格出現過度波動而設立的價格限制定位5%,比2009年時定下的2%更高。港交所表示,根據最近幾個月的每日交易數據,如果將價格限制設為2%將對交易造成過大限制,令買賣盤的執行難以完成,也可能令參與者輸入價格更激進的買賣盤,令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出現不必要的波動和流通量不足的情況。

根據市場意見,輸入買賣盤時段由7分鐘縮短至5分鐘,令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收市時間從下午4點12分提早至4點10分。此外,初期將不包括有賣空價規則的賣空,但ETF將從一開始就納入收市競價交易時段。

港交所表示,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將分兩個階段推出,第一階段包括所有恒生綜合大型股及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有相應A股在內地上市的H股及所有ETF。具體名單將在正式推出前公布。第一階段實行半年後,港交所將做出回顧並推出第二階段,涵蓋範圍擴大至所有股本證券及基金。符合賣空價規則的賣空盤也將在第二階段納入。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71

商品期貨市場大面積跌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497.html

商品期貨市場大面積跌停

一財網 楊柳晗 2015-07-08 13:08:00

股市的危機正在傳導。

股市暴跌帶來的恐慌情緒已經蔓延至期貨市場。

7月8日,商品期貨受外盤大宗商品集體大幅下跌以及國內股市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早盤開盤後國內商品期貨延續昨日的跌勢。能化板塊跌幅考前,瀝青、鐵礦石、甲醇、橡膠、滬鎳、動力煤、菜油、白糖、焦炭、豆油、PP、棕櫚油、焦煤跌停。

金屬板塊亦出現大幅下跌,其中白銀跌停,滬鉛和滬鋁跌幅超2%。農副板塊雞蛋、菜粕、棉花跌停。

其中,鐵礦石價格已經連續數個交易大幅下跌,跌幅最為明顯,也是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最長下跌周期。

格林大華期貨分析認為,一方面,鐵礦石供應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下遊鋼鐵需求則出現萎縮。作為鐵礦石的直接下遊產品—生鐵單月產量連續數月同比下滑,顯示出鋼鐵行業對於鐵礦石的需求出現放緩趨勢。

方正中期期貨預計,鐵礦石或延續承壓調整 防範恐慌性下跌風險加大。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81

“妖股”暴風科技今日開盤即遭跌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514.html

“妖股”暴風科技今日開盤即遭跌停

一財網 劉佳 2015-07-13 12:28:00

7月13日,停牌多日暴風科技正式複牌,開盤即遭跌停,股價為276.80元,下跌30.76元,跌幅達10.00%,市值332億元。

7月13日,停牌多日暴風科技(300431.SZ)正式複牌,其股價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暴風7月13日開盤即遭跌停,股價為276.80元,下跌30.76元,跌幅達10.00%,市值332億元。

此前的6月10日暴風科技發布公告,自6月11日開市起停牌,並躲過6月中下旬的“股災”。與停牌前收盤價307.56元/股相比,流通市值蒸發36.91億元。

此前停牌期間,暴風科技CEO馮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暴風股價前面確實有點高,有漲有跌很正常。

在停牌期間,暴風科技宣布與日日順、奧飛動漫、三諾數碼影音成立合資公司,並將與深圳手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資5100萬控股一家互聯網演藝平臺公司,還拋出了一份10股轉增12股的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

就在複牌前一天,暴風公告稱,公司7月9日與手勢科技簽署《投資合作意向書》,手勢科技出資現金50萬元設立標的公司。

標的公司成立後,暴風科技以現金人民幣5100萬元向標的公司增資擴股,增資後,暴風科技持有標的公司51%股權。

根據協議規定,暴風科技將在保持絕對控股地位的前提下,為標的公司互聯網演藝平臺導入流量,推廣標的公司的秀場業務。手勢科技根據協議約定,也須支持標的公司的互聯網演藝平臺運營。

進入互聯網演藝平臺業務領域,暴風科技稱目的在於完善公司“DT大娛樂”的內容。而此次合作的手勢科技具有國內互聯網演藝行業的運營團隊、線下主播發展團隊、技術研發團隊,並已開發了互聯網演藝平臺軟件產品,成立了多家線下主播工作室。

暴風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公司進入互聯網演藝平臺業務,能夠有效利用自身的品牌影響力、海量互聯網用戶基礎,顯著提升現有互聯網流量的變現能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83

“妖股”特力A再收漲停 一個月漲3倍非漲停即跌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961.html

“妖股”特力A再收漲停 一個月漲3倍非漲停即跌停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0-22 15:49:00

周四,特力A再收漲停,截至目前,股價已經連續7漲停,漲幅再度翻倍。公司股價自9.14日以來不是漲停就跌停,累計漲近3倍,可謂妖性十足。

周四,特力A再收漲停,截至目前,股價已經連續7漲停,漲幅再度翻倍。公司股價自9.14日以來不是漲停就跌停,累計漲近3倍,可謂妖性十足。

昨日的股市並不太平,大盤在午後跳水,兩市逾800只個股跌停,逾2000只個股下跌,然而特力A再度大放異彩,橫行於資本市場,不僅尾盤強勢封漲停,全天還巨震17%。

特力A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目前沒有任何根據有關規定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同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沒有關於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等。

特力A自9月14日至今,短短17個交易日13次躍上龍虎榜,錄得14個漲停板,累計漲幅高達237.62%,當之無愧“妖股之王”。雖在9月25日因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停牌核查停牌半月,複牌後連續兩日無量跌停,市場紛紛猜測遊資擊鼓傳花,鼓聲停止泡沫破裂,或仍將面臨連續跌停時,特力A再度特立獨行連續六個交易日漲停,這似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早在6月股災後的第一波反彈中,特力A便彰顯妖氣,股價自7月9日的9.88元節節攀升,短短一月股價暴漲超過4倍刷出51.99元新高,期間漲幅高達355.37%,而8月14日後再次大跌,二次暴跌企穩不久便又在9月14日重出江湖。暴漲暴跌已然成了特力A的特色。

公司此前預計2015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00萬元至1900萬元,同比增長333%至357%。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72

熔斷機制明年起實施 業界擔憂其與漲跌停板互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643.html

熔斷機制明年起實施 業界擔憂其與漲跌停板互斥

一財網 婁敏 2015-12-06 18:51:00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六次下跌超過7%,短期內密集來襲的出血行情令新股民措手不及,老股民也鮮有幸免,更使數家知名私募無奈清盤。在業內人士看來,熔斷機制的出臺其首要目的便是保護投資者利益

辭舊迎新。經歷了大幅波動的2015年,A股市場將於明年元旦正式迎來熔斷機制,抵禦極端行情來襲。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六次下跌超過7%,短期內密集來襲的出血行情令新股民措手不及,老股民也鮮有幸免,更使數家知名私募無奈清盤。在業內人士看來,熔斷機制的出臺其首要目的便是保護投資者利益。

根據證監會新聞發布會所介紹,海外市場引入熔斷機制的路徑也大體相似:極端行情催生。如美國市場是在1987年發生股災後引入指數熔斷,2010年發生“閃電崩盤”後引入個股熔斷;韓國市場則是在1997年發生金融危機後先後引入指數熔斷和個股熔斷。

面對極端行情之矛,祭出熔斷之盾,其核心是觸發漲跌幅閾值時暫停交易,為投資者在市場大幅波動時留出“冷靜期”。對其運作模式,部分投資者也並非完全陌生,一段時間內的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機制已有熔斷機制的雛形。

熔斷與漲跌停板互斥?

2014年新股上市首日一度實行兩次臨時停牌機制,例如,某新股開盤價為10元,那麽當其盤中成交價首次上漲達到或超過11元,或者下跌達到或低於9元時,該只股票將被臨時停牌1小時;複牌後,如盤中成交價首次上漲達到或超過12元,或者下跌達到或低於8元時,該股票將被臨時停牌至14:57。

值得註意的是,在新股發行價壓低的背景下,首日兩次臨時停牌機制一度導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多數新股僅成交寥寥數筆後便觸及上限,全天大部分時間處於臨時停牌狀態,投資者想買買不進,中簽者即使想賣也無法賣出。

而根據三家交易所指數熔斷的規定,滬深300指數全天任何時段觸發7%熔斷閾值的,將暫停包括股票及基金等股票相關品種的交易至收市。大面積的暫停交易同樣帶來流動性的隱憂,個人投資者袁明向記者表示:“指數到7%所有票就都不能交易了?之前大跌還能排隊跑,以後是不是排隊的機會都沒了?”

機構人士蔡童則向記者推演了熔斷機制與漲跌幅限制並行下的可能問題,“之前的調整,我們已經看到了千股跌停的踩踏發生,如果當時就有熔斷(機制)的話,很可能市場不是冷靜而是更加恐慌。為什麽?掛跌停板至少可以出一點是一點,但如果暫停交易到收市,很可能一天一股都出不掉。比如配資資金要強制平倉,暫停交易了又平不了,只能等第二天集合競價。最極端的情況是第二天開盤直接7%,又暫停交易一天。另外很重要的一點,股指期貨是跟著一起熔斷的,對沖的渠道也堵上了。現貨期貨兩個市場都沒有成交量,比單純的連續下跌更可怕。“

在蔡童看來,問題的關鍵在於極端行情下A股10%漲跌幅限制下閾值過低及“跌停板的價格引不出足夠的成交量”。目前,美國市場個股並無漲跌幅限制,韓國市場今年6月15日起漲跌幅限制從15%放寬至30%,相應的其閾值設置的選擇空間較大,分別設置了8%、15%及20%三個閾值,只有當指數下跌超過20%才暫停交易至收盤。

閥值過低?

在A股市場,在保留10%漲跌幅限制的前提下,可選的指數熔斷閾值有限。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現有閾值較低,觸發次數可能較多,且兩檔閾值間隔過小,可能連續觸發,建議僅設一檔閾值,或提高閾值至6%、8%,也可考慮擴大閾值之間的差距。

“提高至6%、8%那都是退而求其次的說法,要引入熔斷最好是取消10%的限制。引入的目的就是穩定市場,但沒有成交量一切無從談起。本來就無量跌停,你再來暫停交易那麽一下,是我的話很難冷靜下來。”蔡童表示,“放開限制,個股跌10%沒量,跌15%量就可能上去,總之讓市場去協商一個價格,想出去的人出得去,想進來的人進得來,成交量釋放市場的情緒就能緩和。”

據交易所公告顯示,上述希望短期仍難以實現。停板制度的引入,其設計初衷出於防止或減緩市場的暴漲暴跌,提高市場的穩定性,保護投資者。不過其施行以來屢受詬病,監管層也承認“從今年股市異常波動的情況看,漲跌停板制度在極端情況下不足以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但也同時表示“放寬或取消漲跌幅限制度會影響結算風險管理制度、杠桿類業務風控措施、市場監察指標等現行制度安排,對投資者的交易習慣影響也比較大,短期內難以實施。”

對此,蔡童並無過多擔憂,“我擔心的是再來一次,熔斷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但市場已經劇烈調整過,短期來看(極端行情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此次並非只設下跌熔斷,而是雙向熔斷。監管層表示“境內市場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散戶為主,價格雙向波動較大,既出現過恐慌性下跌,也曾出現過快上漲,包括因事故導致市場短期大幅上漲的情況。”

此處“事故“所指在業內人士看來自然指向光大烏龍指事件。2013年8月16日,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錯誤發出234億元的買單,成交72億,導致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等權重股一度漲停,但當日便幾乎吐回全部漲幅,上證綜指一度上漲5.96%但最終收綠。對於漲停板追漲的投資者,K線圖上突兀的上影線意味著將近一年時間以後方能解套。

可見,呼籲冷靜的並非只有殺跌,也基於“追漲”。歷史來看,熔斷機制的引入也僅僅開始,監管機制與市場運行需雙向反饋。美國、韓國市場的熔斷閾值及暫停交易的時間等均在推出後有所調整;類熔斷機制的新股上市首日兩次臨停機制也在實行數月後便遭取消,以確保新股的交易時間。對於蔡童等業內人士所表達的隱憂,證監會表示“將在今後的制度完善過程中,結合熔斷機制實際運行情況繼續深入研究論證。”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64

最嚴借殼新規發威:ST股集體跌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454.html

證監會突如其來的借殼新規,穩準狠的打在了A股殼資源身上,造成周一(20日)一開盤。ST股板塊、殼資源板塊應聲大跌,盤中兩板塊跌一度幅均超過2%,近20只ST股票被大額賣單封死在跌停板。

實際上,自從去年股災後,雖然A股一直“生無可戀”,但一小撮兒劣質股票仍受益於中概股回歸潮,鳳姐變誌玲,迎來了爆炒,長期待價而沽。這一小撮兒股票就是此次被監管重點盯上的殼資源。

那麽,這一年來,這一小撮兒殼資源股票都發生了什麽呢?

2015年,暴風集團登陸A即股斬獲35個漲停,從一個非一線互聯網企業一躍成為備受關註的明顯公司,這大大挑逗了股價長期萎靡的中概股的神經。隨之而來的是分眾傳媒、巨人網絡、完美世界等一批互聯網企業掀起了中概股的借殼回歸潮,由此,A股的殼資源迎來了爆炒,數倍甚至百倍的股價增長並不是個別。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共有39家公司宣布私有化,其中已完成私有化退市公司12家,已達成最終協議或者已獲股東大會通過公司11家。“中概股大規模私有化史上罕見。”有券商分析師如此點評稱

讓殼資源價值得到持續飆升的是股災後IPO暫停、“註冊制”進度放緩以及戰略新興板被擱置。

2015年7月初,IPO發行和發審會全面暫停。而當時的IPO排隊信息顯示,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07家(不包括28家已拿到發行批文卻暫緩發行的公司),“IPO堰塞湖”又一次出現。IPO通道再一次關閉,擬上市企業自然將目光更多轉向資本市場“殼資源”公司,炒殼屢見不鮮,殼資源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隨後,2016年的“註冊制”推進放緩、戰新版擱置讓A股大大小小包括不少垃圾ST股在內的殼資源。被狠狠地炒了起來。而炒殼的花樣也在不斷翻新,不少公司更是變著法子在並購重組中規避借殼知名而行借殼之實。通過交易環節設計、“分步走”的節奏控制,“類借殼”交易也早已蔚然成風,交易和模式更是不斷變幻。

以三變科技為例,該公司收購南方銀谷100%股權的交易曾一度被視為規避借殼的經典案例。據本報此前報道,三變科技年內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其擬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的形式收購南方銀谷100%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三變科技的控股股東也發生變更。

但三變科技在當時的公告中表示,上市公司股權比例較為分散,不存在實際控制人;不符合《收購管理辦法》對於收購人的認定,因而不符合借殼的認定條件。

在殼資源被炒上天的時候,證監會伸出了監管之手,首先關註的就是並購重組,包括九有股份、暴風集團、三聯通社等在內的六家公司今年的並購重組因沒通過發審委而流產,而其中就有表面規避借殼的公司。此外,跨界並購收緊也逐漸成為市場共識。

監管對殼資源炒作降溫來自於此前對監管中概股回歸的政策收緊。

5月初,“暫緩中概股回歸”的市場傳言就開始發酵。5月6日,證監會在例行發布會上稱,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後,通過並購重組回到A股市場上市。並且,監管層註意到相關輿情,市場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註。證監會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時隔不到兩月,監管就祭出了更為嚴格的借殼新規。在新的這份公開求意見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中,證監會一方面明晰界定控制權轉移,堵住曲線借殼,同時禁止配套融資,切斷牟利“血源”,禁止違法違規者賣殼,劃出紅線逼退“僵屍股”。

而穩準狠的借殼新規祭出後,業內認為,A股借殼的遊戲規則不得不面臨改變。炒賣“偽殼”、“垃圾殼”的牟利空間將大幅壓縮,而“借殼”門檻和“賣殼”成本的提高,一定程度有助於強化退市制度剛性,利於“僵屍企業”的清理。

不過,也有專註炒殼的人士表示不服,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殼資源是否就此被打趴下還有待時間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295

最嚴借殼新規發威:ST股集體跌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454.html

證監會突如其來的借殼新規,穩準狠的打在了A股殼資源身上,造成周一(20日)一開盤。ST股板塊、殼資源板塊應聲大跌,盤中兩板塊跌一度幅均超過2%,近20只ST股票被大額賣單封死在跌停板。

實際上,自從去年股災後,雖然A股一直“生無可戀”,但一小撮兒劣質股票仍受益於中概股回歸潮,鳳姐變誌玲,迎來了爆炒,長期待價而沽。這一小撮兒股票就是此次被監管重點盯上的殼資源。

那麽,這一年來,這一小撮兒殼資源股票都發生了什麽呢?

2015年,暴風集團登陸A即股斬獲35個漲停,從一個非一線互聯網企業一躍成為備受關註的明顯公司,這大大挑逗了股價長期萎靡的中概股的神經。隨之而來的是分眾傳媒、巨人網絡、完美世界等一批互聯網企業掀起了中概股的借殼回歸潮,由此,A股的殼資源迎來了爆炒,數倍甚至百倍的股價增長並不是個別。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共有39家公司宣布私有化,其中已完成私有化退市公司12家,已達成最終協議或者已獲股東大會通過公司11家。“中概股大規模私有化史上罕見。”有券商分析師如此點評稱

讓殼資源價值得到持續飆升的是股災後IPO暫停、“註冊制”進度放緩以及戰略新興板被擱置。

2015年7月初,IPO發行和發審會全面暫停。而當時的IPO排隊信息顯示,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07家(不包括28家已拿到發行批文卻暫緩發行的公司),“IPO堰塞湖”又一次出現。IPO通道再一次關閉,擬上市企業自然將目光更多轉向資本市場“殼資源”公司,炒殼屢見不鮮,殼資源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隨後,2016年的“註冊制”推進放緩、戰新版擱置讓A股大大小小包括不少垃圾ST股在內的殼資源。被狠狠地炒了起來。而炒殼的花樣也在不斷翻新,不少公司更是變著法子在並購重組中規避借殼知名而行借殼之實。通過交易環節設計、“分步走”的節奏控制,“類借殼”交易也早已蔚然成風,交易和模式更是不斷變幻。

以三變科技為例,該公司收購南方銀谷100%股權的交易曾一度被視為規避借殼的經典案例。據本報此前報道,三變科技年內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其擬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的形式收購南方銀谷100%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三變科技的控股股東也發生變更。

但三變科技在當時的公告中表示,上市公司股權比例較為分散,不存在實際控制人;不符合《收購管理辦法》對於收購人的認定,因而不符合借殼的認定條件。

在殼資源被炒上天的時候,證監會伸出了監管之手,首先關註的就是並購重組,包括九有股份、暴風集團、三聯通社等在內的六家公司今年的並購重組因沒通過發審委而流產,而其中就有表面規避借殼的公司。此外,跨界並購收緊也逐漸成為市場共識。

監管對殼資源炒作降溫來自於此前對監管中概股回歸的政策收緊。

5月初,“暫緩中概股回歸”的市場傳言就開始發酵。5月6日,證監會在例行發布會上稱,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後,通過並購重組回到A股市場上市。並且,監管層註意到相關輿情,市場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註。證監會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時隔不到兩月,監管就祭出了更為嚴格的借殼新規。在新的這份公開求意見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中,證監會一方面明晰界定控制權轉移,堵住曲線借殼,同時禁止配套融資,切斷牟利“血源”,禁止違法違規者賣殼,劃出紅線逼退“僵屍股”。

而穩準狠的借殼新規祭出後,業內認為,A股借殼的遊戲規則不得不面臨改變。炒賣“偽殼”、“垃圾殼”的牟利空間將大幅壓縮,而“借殼”門檻和“賣殼”成本的提高,一定程度有助於強化退市制度剛性,利於“僵屍企業”的清理。

不過,也有專註炒殼的人士表示不服,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殼資源是否就此被打趴下還有待時間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