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2020年總人口預期14.2億左右

10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1歲。

其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將基本全覆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適度生育水平得到保持,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2020年總和生育率預期在1.8左右,總人口預期在14.2億左右。

《規劃》提出,加強重大疾病防治,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和生育服務,發展老年健康服務,促進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綜合監督執法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快健康產業發展,加強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加強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等十四項主要任務。

《規劃》要求,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加強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完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健全基本醫保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加快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國家藥物政策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藥物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藥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52

醫療衛生行業監管重點進一步擴大,從公立機構轉向全行業

我國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將從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科學有效的綜合監管制度,健全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形成專業高效、統一規範、文明公正的衛生健康執法監督隊伍,實現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法治化、規範化、常態化。

建立嚴格規範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是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除了從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我國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還將從註重事前審批轉向註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管,從單項監管轉向綜合協同監管,從主要運用行政手段轉向統籌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信息等多種手段。

為了加強監管,《意見》強調將從三方面采取政策措施,首先明確監管主體和責任,要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主導責任、落實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主體責任、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社會監督,推動形成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治理格局。

在這樣一個綜合監管制度中,堅持政府主導,綜合協調。加強黨對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的領導,強化政府主導責任,明確部門職責,堅持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

“醫療改革中,政府的責任有很多,比如辦醫職責、保障職責、預防職責,監督和管理職責、領導責任。特別是後兩者。”衛生領域專家、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對第一財經表示,監督和管理責任涉及各級政府,內容非常豐富。藥品、疫苗安全需要監督;過度醫療需要監督;保證90%民眾看病不出縣也需要監督。在目前社會監督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政府監督尤為重要。

廖新波說,監督不應過度集中在經濟指標的績效考核,如何發揮和體現醫生的價值才是今後管理的重點。

為了強化政府主導責任。《意見》稱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政府在法治建設、行業規劃、標準制定、行業準入、行政執法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整合集中醫療衛生行業監管職能和責任。在不單設實體性辦事機構、不增加編制的前提下,依托現有資源,建立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綜合監管協調機制,負責統籌綜合監管的協調、指導和醫療衛生服務重大案件查處等工作。制定完善部門權責清單,明確監管職責。依法承擔醫療衛生行業執法監督職責的機構開展相關執法監督工作。

其次是加強全過程監管。要優化醫療衛生服務要素準入,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監管,嚴格落實質量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運行監管,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要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監管,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從業人員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行業秩序監管,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健康產業監管,建立健全包容審慎有效的監管機制。

比如,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績效考核,強化對社會效益、服務提供、綜合管理、成本控制、資產管理、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監管。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破除以藥養醫機制,落實藥品、耗材采購制度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薪酬分配機制等情況,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嚴格執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分類管理要求。加強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資金結余使用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其所得收入除符合規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於醫療機構的繼續發展,不得違反經營目的,不得將收支結余用於分紅或變相分紅。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依法公開服務價格等信息。

同時創新監管機制。要完善規範化行政執法機制,確保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對重點機構加大抽查力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加強信用記錄應用;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定期公開相關信息;建立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發現問題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形成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監管方式;建立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機制,統籌運用監管結果。

在註重事中事後監管監管的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也強調了事前監管的重要性。他認為,由於醫療還是一門很不成熟的科學,醫生提供的服務和治療效果之間並不存在確定的關系,如果在門檻環節不能把優秀的醫生、優秀的辦醫者篩選出來,那麽在事中和事後費再大的力氣,也不可能做到有效監管。

江宇認為,任何事情都不是門檻越低越好,醫療衛生行業更是如此。因此,采取什麽樣的監管方式,設置多高的門檻,一切都要從醫療衛生體制的最終目標出發,即以較低的成本維護人民健康。政府對任何一個產業的監管,都有可能出現兩類偏差:門檻太高,有利於保障質量,但不利於擴大供給、促進競爭和創新;門檻太低,在保障質量、控制成本方面的難度就增大了。因此,合理的監管水平,應該在對這兩者權衡的基礎上確定。

“究竟采取事前監管還是事後監管,取決於具體行業的特征,在市場有效的領域,事中事後監管的成本較低。但是對於不符合這些條件的領域,就需要事前監管。一個例子是危險品的生產運輸,企業必須有資質,而且運輸全程要進行監管,這就是因為一旦出問題的社會成本太高。”江宇認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胥會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02

國辦部署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加強三方面政策措施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期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作出部署。

《意見》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改的決策部署,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從重點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全行業監管,從註重事前審批轉向註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管,從單項監管轉向綜合協同監管,從主要運用行政手段轉向統籌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信息等多種手段,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建立嚴格規範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是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要堅持“政府主導,綜合協調;依法監管,屬地化全行業管理;社會共治,公開公正;改革創新,提升效能”的原則。

《意見》強調,要著力加強三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明確監管主體和責任。要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主導責任、落實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主體責任、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社會監督,推動形成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治理格局。

二是加強全過程監管。要優化醫療衛生服務要素準入,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監管,嚴格落實質量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運行監管,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要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監管,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從業人員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行業秩序監管,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健康產業監管,建立健全包容審慎有效的監管機制。

三是創新監管機制。要完善規範化行政執法機制,確保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對重點機構加大抽查力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加強信用記錄應用;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定期公開相關信息;建立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發現問題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形成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監管方式;建立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機制,統籌運用監管結果。

《意見》強調,加強綜合監管制度建設的保障落實。要落實部門責任,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建立權威有效的督察機制。要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強隊伍和能力建設,加強宣傳引導,動員社會各方共同推進綜合監管制度建設。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15

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對接種過長生疫苗兒童進行補種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部署長春長生201605014-02批次效價不合格百白破疫苗補種工作指出,按照知情、自願、免費的原則,對接種過該批次效價不合格百白破疫苗的兒童有序開展補種工作。補種工作原則上由兒童原接種單位負責。目前,效價不合格百白破疫苗主要涉及河北、山東、重慶、安徽四省(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在指導上述地區衛生計生部門組織補種。

責編: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32

創辦人曾於美國衛生部作研究

1 : GS(14)@2016-12-09 07:55:49

【明報專訊】麥年豐的外表比實際年齡年輕,但其實,他的資歷要比一般大學畢業後即創業的年輕人高得多。麥年豐的專業是「生物醫學工程」。他在香港大學讀書時,先後取得電腦及資訊科技碩士、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

其後,他到美國衛生部進行研究工作兩年,後來再轉到美國神念科技公司(NeuroSky)的矽谷總部工作。神念科技為腦電波技術權威,有「腦電波界英特爾」之稱。

2011年,麥年豐被神念科技委派回港,負責設立香港分公司以及擔任香港區研究總監。直至今年,他離職自行創業,成立aniWEAR。現時,麥年豐仍在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的神經工程與臨牀電生理實驗室擔任名譽助理教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1&issue=201612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33

內地人衛生意識提高 嬰孩洗護用品開銷增

1 : GS(14)@2018-01-28 14:38:09

【明報專訊】問:我公司從事嬰童洗護用品出口生意,有意開拓內銷市場,中國內地對於嬰童洗護用品的需求大嗎?

答:小孩子的免疫力較弱,父母都加倍注重家居清潔和個人衛生,以免孩子受細菌感染而生病。內地家長的衛生意識提高,繼而帶動嬰童洗護用品的需求。據香港貿發局於2017年進行的《中國內地嬰童用品市場調查》,過去1年曾經購買嬰童洗護用品的受訪者,平均每月花費256元(人民幣‧下同)於嬰童洗護用品,佔家庭平均月收入的1%。

沐浴液購買頻率高 選購特別配方

若以城市區分,北京受訪者平均每月購買297元嬰童洗護用品,消費金額是受訪城市中最高的。另外,廣州受訪者每月購買226元嬰童洗護用品,消費金額在受訪城市中最低,消費金額佔家庭月收入的百分比,也是受訪城市中最低(0.7%)。

問:中國內地家長選購什麼類似的嬰童洗護用品為主?

答:不論孩子屬哪個年齡段,家長最常購買的嬰童洗護用品包括:沐浴液(95%)、潤膚乳液(94%)和洗髮水(93%)。這些消耗性高的日常用品,差不多每天都要使用,所以購買頻率也較高。座談會的受訪家長表示,有些洗護用品的配方專為嬰幼兒而設,例如有保濕成分的沐浴液、紓緩敏感的潤膚乳液、不澀眼睛配方的洗髮水等,他們都會為孩子特意購買。

六成人關注皮膚過敏問題

問:他們選購的主要考慮因素是什麼?

答: 在選購嬰童洗護用品時,「含有害化學物」和「不會導致皮膚過敏」是家長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分別各佔63%。其他考慮因素還有「天然有機產品」(57%)、「品牌形象」(47%)和「有認證保證」(46%)等。相比2013年的同類調查,「不會導致皮膚過敏」仍是受訪者的首要考慮因素。若以城市區分,北京和上海受訪者較整體受訪者更注重「品牌形象/口碑」的因素。另外,上海受訪者(50%)比其他城市的受訪者更重視「品質」的因素。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http://bit.ly/2ARmhdG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大中華區研究團隊高級經濟師

[曾詩韻 貿發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46&issue=20180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