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佳﹕「立米樓」當道 港府進退維谷
1 :
GS(14)@2017-12-10 20:34:41【明報專訊】「納米樓」今天常見於傳媒以至網上評論,筆者粗略統計,此詞大約在2015年興起,在主流報章雜誌,當年有17篇文章出現「納米樓」,翌年增至50篇,來到2017年,截至昨日已有590篇文章談及此詞,或多或少反映「納米樓」現象愈演愈烈。不過,筆者大膽預言,「納米樓」勢將過氣,取而代之的是「立米樓」。面對樓市問題日益惡化,政府汲取施政報告淪為樓價推手的教訓後,只能獨沽一味靠增加(無論虛或實的)供應解困。
代理:置業看平面過時 應有立體概念
早前港島西一個樓盤實用面積僅200餘呎的「納米樓」定價過千萬,普羅大眾嘩然之際,唯獨地產代理最鎮定,一張代理製作的宣傳單張顯示,該樓盤樓底特高(相對而言),達3.5米,以港人平均身高1.73至1.77米計算,垂直計可容納二人。原來宣傳品想點出,今時今日買樓不是看平方呎,而是計立方米,即使平面面積計近乎不人道,如以立體概念看,夠高度建閣樓,實際可用空間隨時倍翻。
「立米樓」橫空出世,今年上任的特首林鄭,卻是進退維谷。林鄭10月中交出首份施政報告當中大談置業階梯,有「綠置居」、「白居二」恒常化及「港人首置先導計劃」,忽然間「上車」似乎不是夢。然而政府很快便發現,這些美好願景落到發展商及代理口中,反而成為催谷銷情的最佳手段。根據中原樓價指數,施政報告出爐後三周,港島樓價累升6%,九龍漲2.27%,新界東亦升1.95%。
加辣減辣 政府都無運行
有官府中人私下說,目前樓市氣氛下任何招數都會被解讀成利好樓價的措施,「減辣」固然會被視為放寬調控,助長炒樓,即使再「加辣」,亦只會減少二手樓供應,及令想置業的年輕人更難上車,令可提供高成數按揭的發展商議價能力更強,無殼蝸牛將任人宰割。
原本林鄭如意算盤是透過全民(尤其是年輕人)置業,化解前朝遺留下來的社會戾氣,甚至提出研究准許市民提取強積金作首置首期,來給予市民希望。不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上月底在立法會上已表明,以強積金供款置業的建議在社會意見不一,反對意見指或會違背強積金本身協助市民退休的原意,亦擔心一旦樓價大跌,會令市民賠上積蓄,兼違反政府調控樓市的方向,反映政府內部風向已轉,助市民置業需要三思再三思。
樓市只剩「增加供應」救命索
回看「立米樓」元兇之一,是按揭成數大減,目前400萬元以下樓宇才可透過按揭保險借九成按揭,600萬元或以上自住物業按揭成數低於八成。為了遷就變相「縮水」的首期,想置業的人士只能「向下」尋求解決方法,簡單而言就是愈住愈細和愈住愈遠,又或直接向發展商借首期,結果又是令發展商議價能力提高,惡性循還下樓市死結愈勒愈緊。
其實政府心知肚明放寬按揭成數才是緩解樓市扭曲之道,業界亦一早有聲音要求放寬九成按揭至600萬元以下物業,畢竟400萬元住宅已近乎絕迹。可惜政府目前已陷入「減辣又死加辣又死」的兩難境地,連置業階梯這種遠期支票都可以為樓市火上加油,官府中人都投降,覺得為政者根本無招可出,最後僅剩下「增加供應」這條救命索,而在供應真正達到政府宣稱的願景前,港人只有自求多福。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94&issue=20171207
「納米樓」當道 慳位家俬大熱 睡牀書桌「共享空間」
1 :
GS(14)@2018-01-28 14:38:10【明報專訊】香港的新樓愈起愈小,若是一家幾口,即使已放棄設置廚房和洗衣機,要放置足夠的睡床和書桌,也不容易。至於內地的大城市,亦正在步香港後塵;按照內地2012年8月生效的新版《住宅設計規範》,最小套型住宅的使用面積只需不小於22平方米。有家俬業者就想到,在香港和內地引入整合書桌或梳化的新款「壁牀」(Wall Bed),實行讓多種家俬「共享空間」。
窩居(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陳家和表示,他本來從事保險業,已有大約10年之久,並晉升至中層,旗下的團隊有數十人。但即使如此,說起房子的面積,他也像大多數香港人般無奈,「我的房子的實用面積只是167方呎,即使加上20多方呎的窗台,也不到200方呎,但已經要410萬元」。
大件家具合二為一 較同類產品突出
陳家和有感香港的居住環境愈來愈狹小,能夠節省空間的家俬必定有需求,於是找來從事家俬業工作約20年的王挺,一起在去年5月成立公司,在觀塘開設樓上舖,計劃銷售各種慳位家俬,尤其是壁牀。壁牀又稱「隱形牀」或者「翻板牀」,是指這種牀平時垂直放置和牆壁平衡,以節省空間;當睡覺時,才將之放下。
不過,香港近幾年盛行「蚊型樓」和「納米樓」,一般的Wall Bed早已有售。因此,窩居引入的是將睡牀與書桌或者梳化整合的新款Wall Bed,可以稱為「摺疊書桌組合牀」、「摺疊梳化組合牀」。在日間時,因為只需使用書桌或梳化,睡牀就垂直隱藏起來;到晚上要睡覺時,放下睡牀,將書桌或梳化完全覆蓋起來。這些Wall Bed的好處是,將家中最佔用地方的睡牀和書桌或梳化合而為一,讓兩者分時段來共享空間,以盡量在小單位內騰出多一點空間。
部件向龍頭採購 惠州廠代工
陳家和及王挺最初只是向內地的家俬廠直接訂購Wall Bed,運來香港銷售。但賣了三四個月後,發現產品質素不是十分穩定,交貨亦不準時。於是,他們改向Wall Bed行業的鼻祖美國Murphy公司,洽商大中華區代理權,向後者購入彈弓和框架等重要零部件。另一方面,在深圳僱用一批家俬設計師,利用Murphy的彈弓和框架來自行研發及設計Wall Bed,再轉交惠州的家俬廠代工。
由於Murphy的各地區代理權是由其英國代表負責洽商,剛巧他以往曾經當過王挺的上司,該公司成功取得信任,首批採用Murphy的彈弓和框架製造,由該公司自行設計的Wall Bed,趕及於去年12月運抵香港,在工展會中展出。從示範所見,該公司的Wall Bed的確非常平穩,不論是拉下還是推上牀板,即使書桌上有水杯,水未有濺出杯外。
雖然工展會的入場者大多是為了買食品,很少人會即場拿兩三萬元出來買家俬,但因為窩居在觀塘還設有樓上舖,不少入場者在工展會看過其攤位之後,都會再到其樓上舖參觀。由去年12月初至今年1月初,該公司已接獲大約40套Wall Bed的訂單,另外還有數十個顧客正等候上門度尺之後才落單,反應不俗。
工展會展銷 1個月接40套訂單
除以上提及的Wall Bed之外,該公司還有其他類型的慳位家俬。例如,有雙格的Wall Bed,售價略貴,約3.2萬元(連牀褥);亦有兩邊都可以摺疊的設計,一面是書櫃及摺疊的書桌,另一面是摺疊的牀板。但這方案牀需要較平坦的地面,以及在牆邊安裝一條導軌,售價約8萬至9萬元。
該公司亦早考慮過電動升降牀板,惟在試用過台灣的電動部件後,覺得未算理想。該公司計劃,一方面採用更可靠的德國電動部件;另一方面修改設計,令到牀板既可以電動升降,也可以手動升降,萬一真的遇上停電或機件故障,也可照常使用。
陳家和表示,公司將於3月參加廣州家俬展,順道招募內地的經銷商,屆時Murphy也會派出代表到場。雖然內地有些家俬廠不用Murphy的部件,也能夠造出同類的Wall Bed,但他們比較過,覺得那些Wall Bed推上去時要比較用力,質量和外觀還未算很理想。因此,他們很有信心,以Murphy在行內的名氣,首階段至少可以在內地招募到50個經銷商。
內地設旗艦店 擬拓一線城市
他們計劃初期先主力發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的市場。其中,在深圳和廣州,該公司將會自資或者和經銷商合資開設一家旗艦店作樣板店,估計最快可於5月開業。下一步,會發展約30個二線城市。此外,該公司亦計劃將產品出口到東南亞,新加坡的代理商已接近簽約。在農曆新年前後,就會付運首批數十套Wall Bed到新加坡。之後,還可能開拓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市場。香港方面,有劏房經營者有意訂貨;王挺笑說:「當然,我們更希望,將來能夠接到新樓盤的生意。」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蘇智鑫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61&issue=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