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勁波、楊浩湧談合並:他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7/149642.html
黑馬說:對等。現場的一切都被安排成如此。關於一切相關話題,姚勁波、楊浩湧的回答內容都差不多。對於姚勁波而言,楊浩湧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也是一個他追求一年才追到的男神。對楊浩湧而言,姚勁波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一個曾經堅決將其拒之門外的人。兩人鏖戰十年,都最佩服對方“堅持”的能力。如今他們互相卸下對彼此的堤防。這是面向未來的一刻,事實上我覺得兩人除了回答記者提問外,心里可能都在想著自己新開的那幾個O2O業務。
整理 | 王冀
時間:2015年4月17日(下午)
地點:北京諾富特三元酒店·唐廳
合並源於資本推動
提問:對於這次合並,資本方在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姚勁波:兩邊的投資者比我們兩個人更著急推動這個事情。我覺得這種合並如果不是在資本層面,一般是不會發生的。創始人對自己的baby都有更多的感情,不管是我也好,楊浩湧也好,都是一樣的,最終我們還是理智戰勝了感情走到一起,兩邊投資人也對我們進行了一些額外的促進,願意讓我們來談,(包括)發一些期權這種操作。資本為什麽願意談?因為確實在節省成本方面,在一些新業務的把握上都有很多好處。
我現在回頭看,今天合同已經簽了,過去的兩周都像做夢一樣,一會兒說可以做,一會兒又說不可以做。最終,我們還是非常幸運能夠走到這一刻,不知道楊浩湧是什麽心情?
楊浩湧:可以拍一個劇了。兩家公司走到一起肯定是雙方投資人共同支持的結果。這個合並是得到所有投資人祝福的,不只是一家。
提問:今日資本在這次合並中有沒有起到主導作用?
楊浩湧:今日資本徐新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不但是我的一個好導師,同時也是我的一個好大姐。整個過程,她一直對我非常支持,也給了我很多建議。我們做過很多溝通,一直到最後一刻都有很多討論。她說浩湧,不管你最後的決定是什麽,我永遠站在你這邊。
是58在追求趕集
提問:雙方並購是什麽時候開始談的,誰先有這個想法的?
姚勁波:如果說合並的話,我們在追求趕集,基本上是這樣,58更願意做一些,因為我們更看到這樣的好處。其實,從最開始有這個想法到現在有一年多了,要做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人的犧牲和包容在里面。所以,我也特別感激楊浩湧選擇了這樣一種交易方案。
提問:您追趕集追了一年多,追求的過程中,有哪些故事?
姚勁波:其實我IPO回來以後就立馬去找過浩湧。浩湧不談,不見,(我)很難受,隔了半年以後才再次啟動。這次還比較順利,他的股東很支持,浩湧也終於同意跟我見面了。雖然很曲折,很艱難,但最終我們還是走到一起了。
楊浩湧:他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在分類信息上打得太厲害了,超過90%的精力都在競爭上,反而在很多新業務上蠻頭疼的,看著非常好做,好的人調不過去,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通過這次合並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
姚勁波:沒錯,過去我每天睡覺醒來就想著趕集網,可能超過我老婆,終於可以放下了。
提問:你們打了十年,你最欣賞姚總哪一點?
楊浩湧:說實話,老姚是個非常堅持的人,所以58走到今天跟他的個性有關系,這是我比較欣賞的一點。
姚勁波:如果他欣賞我的堅持,那我肯定欣賞他的堅持,像個小強一樣打也打不死地環繞了我十年,非常不容易,有時候眼看要死了又沒死,挺難受的。
楊浩湧:我們在打的時候,在很多城市真的是這種感覺,怎麽也打不死。
姚勁波:我是去年就接受這個現實去找你了,你是今年才接受這個現實。另外,浩湧在摳產品上做得比我好。
提問:談了一年多,什麽時間點才達成一個初步的意向?最大的變數是什麽?
姚勁波:今天下午,我們已經連續幾天基本上沒睡了,股東特別多,國內的法律、國外的法律。為什麽這個會議會安排在周五下班的點兒,而且臨時的場地,就是因為不確定性,我們一直到今天中午都不確定這個會能不能開。而合並最大的變數是人性。
合並後最大的挑戰是團隊
新浪科技:合並後如何避免左右互搏?新業務上如何做區隔?
楊浩湧:我跟老姚初步達成的協議是這樣,市場和銷售端先做調整。第一,統一價格,對外采購避免惡意競爭。第二,把銷售產品的價格也做統一和規範,這兩個做完以後就可以帶來非常好的協同效應。
在創新業務上,兩家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已經開始有一些差異化。在我們合並過程中,我跟老姚聊的最多的就是這些方面,比如趕集的好車業務、藍領招聘,58房產、58到家,這些每一個都不比分類信息小。兩家在避免消耗戰的同時,都有更多精力、資金、人員去投入到這些更大的機會里。
姚勁波:我們兩家做的新業務可能就有一項是重疊的,就把這一項做一個整合就好了,其他的各自往前走。如果58跟趕集的主營業務不再打消耗戰,能夠有利潤的話,會更好地支撐新業務的發展,而且我們兩個創始人都有更多精力來關註新業務。
提問:58到家是合並到里面還是獨立運營?
姚勁波:兩家合並是所有的業務,包括58到家,包括趕集好車,兩家品牌下所有的業務都是合並的。目前58沒有一個公司是不在合並里的,甚至包括58投資的企業。我們投了e代駕,投了土巴兔。
提問:合並之後最大的挑戰是什麽?
姚勁波:未來怎樣讓兩個團隊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這是我跟楊浩湧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們可能會成立一個類似委員會的組織。58也不是第一次做合並,不久前我們剛剛並購了安居客,也有一千多員工,但是兩個多月來,進展是非常好的,能看到整體的協同效應。所以,我有信心跟趕集之間能磨合得很好。
未來將整體赴美上市
提問:未來會考慮轉到A股創業板上市嗎?
姚勁波:58、趕集已經是一個整體,將來會是一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要不就是全部退回來,變成國內最大的一個上市公司。58、趕集合並以後的市值按照今天的股價算可能到百億美金左右,已經是中國互聯網在美國上市公司里的前五,前面只有BAT加京東。我們覺得美國人也蠻喜歡我們這個故事的,目前並沒有從國外退回來的打算。
新房產巨頭誕生
提問:未來房地產O2O會打造成什麽樣的平臺,兩邊的房地產業務是否會有交集?
姚勁波:合並以後有三塊房地產市場,一塊58同城,一塊安居客,再加上趕集,都是在中國房地產領域領先的平臺。前五席里我們占了三席,58跟趕集合並以後,將成為房地產市場毫無疑問的領頭企業。在新房領域的機會,房產會從信息平臺慢慢變成一個服務平臺,服務所有的用戶、所有的經紀公司、所有的房地產開發商。
提問:房地產業務這塊有階段性的目標了嗎?
姚勁波:合並以後,從收入來講,在二手房、租房領域已經沒有任何人跟我們拼了。我們下一個目標是在新房上探索出一條路來,讓大家在58,在趕集上不只可以買到二手房或者租到房子,也能方便地買到房子。這塊我們在做一些嘗試,是基於安居客來做的,一旦成功以後,立馬會鋪到58和趕集去。
不排除進一步拆分業務
提問:合並之後,姚總跟楊總分管什麽業務?分工上有什麽不同?
姚勁波:今天我們剛剛坐到一起,很多具體的分工還要談。總體來說,目前的階段,58還是我主要在管,趕集還是楊浩湧在管,只是我們在上面會跳出來一個會議協調機制,暫時會是這樣。將來不排除根據市場的需要,把業務上做更進一步的拆分。
提問:58是趕集最大的股東嗎?未來業務有沖突的話,楊總和姚總誰有決策權?
姚勁波:58進趕集40%多(股權)只是第一步,應該會有進一步的安排,我們希望將來58跟趕集是一個整體。另外,即使到現在58也是(趕集)最大的一個股東,我們的目標是整合到一起來。
楊浩湧:雙方共識都是怎麽把事兒做得更大。我關註更多的是新業務,老業務我感覺反而比較簡單。創新業務上,我們已經有各自的一些專註點了,在這些專註點上我們一起商量,我們都能拿到對方的流量,產生共贏。合作層面上,我們倆一起向新的董事會匯報。
提問:如果你們兩個都看上一個新業務怎麽弄?
姚勁波:那就協商一下,他有熱情他來做好了。
楊浩湧:之前誰做誰還接著做,我們大部分都是不重合的,不重合的好處就是拿到兩個流量做這個事情肯定效率更高一些。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趕集)好車甚至都可以翻倍,可以投兩億,甚至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整理王冀,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天天果園創始人王偉:生鮮O2O若只剩一家,那一定是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0/152874.shtml
導讀 : 天天果園,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現代鮮果服務供應商,成立於2009年上海,主營中高端水果產品,搭建從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的直供平臺,自建冷庫,冷鏈物流。
天天果園,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現代鮮果服務供應商,成立於2009年上海,主營中高端水果產品,搭建從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的直供平臺,自建冷庫,冷鏈物流。
為了用O2O撬動北京市場,天天果園花數月在北京布局數十個前置倉,準備商品資源。為了打好這次的戰役,其創始人王偉寫了一封信給北京員工,信中他分析了北京在其全國戰略中的重要性、競爭現狀、自家的優勢,最後他豪言道:生鮮O2O如果最終只剩一家,那家一定會是天天果園。
以下是內部信全文
各位參與北京項目的夥伴們:
從今年四月份開始試水到現在,我們進入北京市場已有半年時間。坦率地說,對比同步進入的華南市場,我們在北京市場取得的成績遠遠沒有達到預期。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無法接受的挫敗,所有參與這個項目的人員都需要深刻反思。
考量很久,決定給大家寫這封動員信,是希望大家能夠統一思想,勁往一處使,拿下北京戰役的最終勝利。
之前有北京項目的同事找我反映,吐槽北京市場的諸多難點。一是競爭對手太多,對手們燒錢燒得太厲害,到了不惜成本的地步。另一個是北京市場的消費特點偏平民化,天天果園相對較高的客單價不太適應這個市場。
這里我想跟大家說一下,誰會拒絕好的東西呢?你們說北京消費者對服務的要求不高,那是因為他們沒體驗過好的服務。說北京消費者對水果的要求不高,是因為他們沒吃過好的水果。接下來你們要做的,就是將天天果園更好地商品和服務,滲透到更多的消費人群中,讓他們從手機里卸掉中糧我買、順豐優選、許鮮和一米鮮。
這里我想先談一下北京市場對於天天果園的重要性。天天果園的目標一定是一家全國性的公司,而不是偏安華東一隅的小打小鬧。要做全國性的公司,一定要拿下北京市場,這樣公司才具備向全國其他城市複制的基因和底氣。之前不斷有人跟我說,營銷界有個魔咒,得上海失全國,得北京得天下。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魔咒。1 號店、易迅和光明食品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來做。天天果園創業以來的使命感,決定了我們絕不滿足於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我們重新成立的項目組,首先,一定要有歸零的心態,忘掉之前在北京做的基礎,一切重頭再來;其次,要有創業心態,公司會傾斜大量資源給到你們,包括在北京給你們建全國設備最好的冷庫,包括在APP上將天天到家放到首頁位置,用O2O更高頻更高效的去接觸消費者,還包括我們把受北京市場認可的褚橙談下來給到你們。你們要做的,就是放下市場第一的架子,重新去了解北京市場,重新了解消費者,重新去研究競爭對手的打法。
具體的打法我不管,你們去研究,我只提3個要求。一、務必保證商品質量。寧可不做這個生意,也不做昧良心的事,這是天天果園的企業文化,也是我們的初心所在;二、11月底之前務必做到北京五環內全覆蓋+2小時內送達,服務必須不落人後;三、圍繞辦公室、家庭全場景,滿足用戶的生鮮需求。
我們就拿北京市場當試驗田或特區,給你們最好的資源支持,你們給我做一個最好的商業模式出來。
最後,我想跟你們聊一下在北京市場面臨的競爭。最近無論是我們開內部董事會,或是出去跟投資人聊,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即O2O的投資寒冬即將到來,我們要提前做好禦寒的準備。當投資潮褪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別人在裸泳,而我們還穿著衣服。
之所以做這樣的判斷,首先是從投資的角度去考慮的。經過6年的發展,投資人已經熟悉並認可了我們的商業模式,這就意味著別人還要做很多刷單之類的事情給投資人看時,我們已經能夠全心全意的去做一些觸動用戶的事情了。他們做的事情是為了明天不餓死,我們做的事情是為了明天更美好。
其次,我們搭建的采購體系、物流體系、IT系統,足以支撐我們的商業夢想。而我們的對手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建立起相應的支持體系。在供應鏈上,我們遠未做到百分百的好,但一定已是國內最好。還是那句話,別人能做的我們一定能做,別人能做好的我們一定做得比別人好,我們能做的別人根本做不了。這是我們的核心優勢。
開董事會的時候,大家開玩笑說現在各種“鮮”字輩在做的是O2O2VC,拼命燒錢做kpi給投資人看,買一送一算兩單,現在開始買一送二了。玩笑歸玩笑,但你們需要堅信,O2O絕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燒投資人的錢去補貼用戶,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而是更好去服務用戶的一個手段。
我們也須認清對手的優勢。這些勇猛無比的對手們,光腳不怕穿鞋,今天做的決定,第二天就能實施。而我們逐漸已經開始有大公司病,包袱太重,考慮事情總是在瞻前顧後縮手縮腳。你們在北京市場,要丟掉這些包袱,擺出進攻姿態,打出我們在華南市場的氣勢來。
祝順利!請記住,生鮮電商最終的決勝因素是商品和服務,而支持這一切的則是供應鏈和企業的格局。生鮮O2O如果最終只剩一家,那家一定會是天天果園!
王偉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偉 ,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獵豹CEO傅盛:機器人是我的夢想,即便傾家蕩產也要完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502/155523.shtml
獵豹CEO傅盛:機器人是我的夢想,即便傾家蕩產也要完成
傅盛
2016-05-02 14:18
獵豹節前舉辦的CONNECT北京在朋友圈刷屏了。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與獵豹斬斷盈利最豐厚的PC業務之間有何關聯?
傅盛講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一個全新版本的全球化的故事。他甚至表示:當最初做出全力以赴全球化的決定的時候,獵豹的故事就就開始取得一點成功了,後面的努力只是認知的結果。
也就是說,在獵豹的成長路徑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三年前,獵豹義無反顧選擇出海、全球化。
而今傅盛的下一個目標是機器人,他說,即便是傾盡家產,也要完成獵豹機器人的夢想。
以下為傅盛演講全文:
大家好,有一點點緊張,也有一點點激動,但,也蠻自豪的。
回想六年前,獵豹從一個簡陋民房開始,很少有人會想到,我們會像今天這樣共聚一堂,連接未來。
如果要回答連接未來,首先要知道什麽是未來,以及如何抵達未來。
人類是一個不斷傳承、不斷發展的群體。人類的經驗,有時候是最寶貴的財富;反過來,也是最大的障礙。我們只能在我們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找到那個最關鍵的點,那個最簡單而樸實的真理,讓我們能夠去面對未來。
所以,我想通過兩個維度,闡述今天這個主題。
壹
哥倫布與鄭和
第一個維度:可能是從比較宏大的人類維度。
去年,我在獵豹CONNECT美國大會講過鄭和和哥倫布的故事。這兩個人分別在1405年和1492年開啟了一次偉大的航海活動。鄭和搶先出發,率領了300艘船,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和最豪華的艦隊,接近3萬名船員,進行了7次浩瀚的航海之旅,最遠遠達非洲,航程數萬里。
又經過了87年,一個叫哥倫布的冒險家,或者說一個地理知識的匱乏者,決定從西班牙出發,帶領3艘船,120名水手,去尋找一個叫印度的地方。所以,他能夠靠3艘沒有補給的船,開到印度。一直到最後一天,船員全部都絕望了,準備造反的時候,看到了一片陸地,那片陸地被命名為“西印度群島”。
這兩次航海,從某種意義上,規模差之千里,成效卻是反過來的。哥倫布的大航海徹底改變了世界。
我們知道,16世紀是人類發展的分水嶺。這個時段,剛好發生在大航海之後,整個工業革命誕生之前,人類終於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
但,到了16世紀,通過大航海,通過全世界的連接,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通過一個又一個,也許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工業革命開始了。
我們突然認識到——科技和連接是這個世界前進的兩大重要動力。
我們終於發現,越來越多以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難題,不可能被解開的難題,包括饑荒、貧困等一些難題,因為科技,開始變得有可能。全世界,由於連接,生產效率被大大提升,人的認知被統一。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財富,投入到對科技的研發,對世界的認知當中,人們開始轉而以科技為先導。
所以,從宏觀的人類角度看,我們看到了科技,堅信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後,我們相信科技和連接的力量,能夠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們終於知道,認知才是人類前進的唯一武器。盡管看起來我們所有的時間,資源都花在了生產上、勞動上,但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才是最關鍵的。
說完宏觀維度,再從微觀角度談談,我對連接未來的理解。
貳
斯坦福大學門口的頓悟
獵豹的一點成績,就來自於一個微小的認知。就是5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學門口漫步的時候,一直深刻思考的問題——什麽是中美兩國公司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技術、人才、資金還是什麽?
當我們開始認識到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也可以變成全球移動互聯網企業時,我們就全力以赴,把當時僅有的最精銳的研發隊伍,全部投入到獵豹清理大師——這麽一個小小的APP當中。我們的認知是——通過一個小的點,就能改變世界。
移動互聯網,給全球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個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這就是在我面前最好的一個時代。
獵豹大概通過三年多的時間,開始全面國際化和移動互聯網化。
如果說獵豹團隊和我個人,有一點努力的話,這在獵豹整個故事當中所占有的比重,是非常小的。我覺得獵豹的故事:來自於我們堅信連接的力量,堅信中國的移動開發,已經是全世界領先;中國和美國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兩極,他們將在科技的世界里共同領導著全球。
這樣一個認知就是因為我們敢於,甚至放棄,利潤最豐厚的PC業務。全力以赴開始全球化的一個真正進程。當這個決定做出的時候,獵豹的故事就開始取得一點成功了。後面的努力只是認知的結果。
只有自己的夢想和意誌力,還有這樣的認知,才能使自己變得與眾不同。而不只是每天辛苦的努力。
叁
It’s time to copy china
所以,獵豹的夢想,就是做連接全球的橋梁。
說到這,我想起了上個月看到的一本著名雜誌,叫《連線》,它有一篇文章叫《It’s time to copy china》。看了這句話的認知,我心里嘿嘿一笑。因為我在想,三年前,我就理解了這個道理,並且把它付諸於實踐。只不過我表達的是中文——就是中國模式可以輸出全球。
我們在三年前,搶先動手,才有了獵豹今天的位置。我相信未來,獵豹成為全球的橋梁,也是獵豹能夠不斷走下去的核心基礎。
那麽,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互聯網為什麽偉大?
我認為,互聯網的偉大是因為它是全人類的頭腦風暴。它在一個極大的範疇里,使得全人類的認知,迅速得到統一。
今天,全球技術是一體的;今天,大家對於一個新概念的認知,也是一體的。
正是因為互聯網有這樣的能力,每次想到互聯網,我腦海就會浮現一個生物叫珊瑚。一個珊瑚是非常微小脆弱的,它通過一個巨大的共享腔,完成了一個巨大的堅硬的珊瑚島的構建。
珊瑚只是共享了它們的養料,況且如此,互聯網卻在共享所有人的思想。
互聯網的偉大,在於它能極大加速認知。從而,促進各行各業瘋狂的變革。這是人類歷史上比印刷術,比所有知識傳播還要大十倍、百倍的革命。蒸汽機,不能互聯網所完成的使命。因為蒸汽機,不能統一認知。它只能改變效率。但,互聯網可以統一認知。
所以,一定有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從高科技行業變成了基礎產業。未來的互聯網必定是和各行各業打通,成為所有行業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農業就是農村互聯網,互聯網+貿易就是電子商務,互聯網+生產就是工業4.0,互聯網+服務就是O2O,互聯網+個人成了網紅。
我認為,互聯網可能最偉大的貢獻會來自於對科技的加速——也就是黑科技。
如果真的看未來,它無非朝這麽幾個方向去:人類通過這麽多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已經解決了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問題。當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解決的情況下,人類將迎來一個物質極大豐盈的時代。
當物質極大豐盈的時代到來時,人類下一個方向,就是向內或向外進行擴展。
向內,第一個就是追求自己的健康和長壽。這是從秦始皇開始,每一代皇帝孜孜以求的。
今天我看到文章說,癌癥十年內會被攻克。這一代人可能活到120歲。我在矽谷也看到很多這樣的醫療小團隊,做著DNA的監測,做著癌癥的治療。我也堅信,癌癥可能會在很快的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變化。當疾病變成數據的時候,它就納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範疇。
第二就是自我感知。感知就是以VR為代表的,虛擬視覺為代表的。那些把整個世界極大豐富化為代表的一代技術,如此,人類能夠完成對內的需求。
向外,我覺得,人類一定要從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一定要能夠使得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去產生認知,去思考,去進行開拓型的工作。
我相信重複性的勞動絕不是人類最擅長的。人類最擅長的,有點兒像AlphaGO和李世石。李世石在第四盤,驚天一手,可能從來沒有出現過,卻被我們發掘出來,這才是智人這個種群最大的能量。人工智能將幫助人類解放出來。
向外,第二個需求就是星際探索。地球太小了,坐飛機一天就能環遊。當你發現越來越小時,人類就一定會往外。這也是為什麽SpaceX這麽受歡迎。我們在矽谷也投了一個很小的火箭發射團隊,只有4個人。他們的目標就是用極低的成本,發射一顆屬於你自己的衛星。
所有的規律都是非常非常相似的。
今天,中國互聯網在蓬勃發展。坦率地講,我在中美兩國之間不斷地連接,我覺得中國互聯網在今天,依然偏向於在巨大的產業紅利當中實現改良,偏向於在O2O、電商、所有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通過把互聯網當成一種工具,完成整個社會效率的增加。
我最近深度學習了《深度學習》。我後來突然發現,我也可以寫兩行深度學習代碼了。我也可以去寫一個以前,可能在我當程序員,無法完成的一些圖象識別的基本算法結構。
我突然發現——深度學習是計算機歷史上出現過最簡單、最美麗的東西。
因為它只需要通過像搭積木一樣地搭建那些神經網絡的組合,用數據灌入到網絡里面,你就可以驚奇地等待它會發生什麽。而等它發生以後,你會發現,比人類幾十年積累的很多算法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圖象識別領域,三年前還沒有人認為,計算機能夠通過各種算法完成對人類圖象識別能力的超越。但深度學習引入後,在國際挑戰賽里面,去年微軟團隊奪得冠軍,他們的識別率超過97%,人類的識別率應該在95%左右。
也就意味著:今天開始,計算機對圖象識別的能力開始超越人類了。而且這種識別,不會疲勞。
我們最近也在投資一個公司,給所有海關的攝象頭加自動識別。一個人坐在那里兩個小時來回看,一定會疲勞。但人工智能沒有這樣的問題。我也見了國內幾乎一些比較強悍的語音識別團隊。大家都不願意承認,但都不得不承認,深度學習的引入,使得一個對語音領域幾乎沒什麽造詣的年輕人,很容易地做一個有基本識別率的語音算法。
所以,我突然發現,這是一次我們對程序語言整個理解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這是一個偉大的機會。在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很近的未來,所有重複腦力勞動,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們不再需要每天重複進行一個已經進行過很多年的工作。
我相信,人和機器人共存的時代必將到來。
如果我們不肯承認,這個時代就是一個以人為中心,還表現出妄自尊大的心態。就如智人不知道什麽了不起的生物一樣。我相信,人這個種群,也不是一個多麽必須以自己為中心,才能代表智能的發展。就像當年的地心說,有多少人不願意承認,但最後發現,地球的確是繞著太陽轉。
肆
兩件事情
最後,我非常激動地想要在今天宣布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和張泉靈共同做了一支基金叫紫牛創業營。我們希望能夠像YC一樣幫助很多中國的創業者。我們也希望能夠真的在下一代科技升級、互聯網升級領域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希望紫牛創業營的下一筆基金,會有一大部分圍繞機器人的尖端技術進行投資。
我們也會有自己專門的關於機器人行業的訓練營、孵化器,去完成整個構建。我認為,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用戶需求、機械制造三位一體的工具集大成者。
我相信,我們最新的使命,除了移動移動互聯網之外,還要做這個世界上最牛的工具——就是機器人。我們從一把小刷子這麽一個軟件開始,我們想做一個大的產品,一個最大的能夠理解人的意圖的,幫助你能夠完成各種工作的機器人。
第二件事情:我們會再獨立運作一家獵豹機器人公司,先行投資5000萬美金。今天想要宣布這個消息的核心是,大家有各種尖端人才,推薦給我。我們投了足夠多的錢,要雇世界上最好的人。不光有中國的,還有矽谷,日本的,以及以色列。獵豹可以連接全球研發,來完成這樣一個事情。也許它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也許它會在很長時間都沒有足夠產出,但我相信這件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我們投資獵豹機器人,不是為了蹭熱點、抓風口、炒概念。其實也不是因為AlphaGO。一年前,我就想過要做一家機器人公司。
我要傾盡家產去完成這樣一個夢想。
這個過程中,我和董事長溝通,怎麽保證獵豹移動和機器人的兩件事情往前走,經歷了痛苦的心路歷程。但今天,包括昨晚沒睡好,就是想要宣布這樣的一件事情。
最後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希望以後是——你盡管奔向詩和遠方的田野,獵豹機器人負責眼前的茍且。
[本文作者傅盛,文章轉自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傅盛
機器人
獵豹
贊(...)
分享到:
「他們都是我殺的!」
2016-05-16 TWM
自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開始,德斯特就開始殺人。 檢調一直奈何不了這位又聰明、又有錢的犯人,直到他無意間被錄到:他們都是我殺的!
羅伯.德斯特(Robert Durst)是美國最傳奇的殺人嫌犯。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他的妻子凱瑟琳(Kathleen McCormack Durst)失蹤,三十四年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德斯特的說詞疑點重重,檢察官一直認定他是凶手,但就是找不到直接證據。
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德斯特的密友蘇珊.伯曼(Susan Berman)被殺,警方認為是德斯特幹的,但一樣證據不足,無法定罪。○一年十月,德斯特的鄰居布萊克被分屍六塊,警方逮捕德斯特,之後他棄保潛逃,再度被捕。到了法院,這回罪證明確,他居然說服陪審團他是自衛殺人,因而被判無罪釋放。 一五年三月十四日,德斯特被聯邦調查局逮捕,因為他自己說出「他們都是我殺的!」無意間被錄下來。司法人員費了超過三十年的工夫,苦無鐵證,現在證據被嫌犯自己製造出來,這是怎麼回事?
童年失去母親 蒙受陰影
德斯特的父親是紐約地產大亨。家境富裕沒有帶給他快樂,他七歲時,有天晚上被爸爸叫起來,他看見母親站在屋頂,他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向媽媽揮手,爸爸叫他回去房間,然後他媽媽就跳樓自殺。也許是童年的陰影,他少年時期行為經常脫序,而且和弟弟感情很差,嚴重到兄弟都需要心理輔導。大學畢業後,他進入家族企業工作,後來父親決定讓他弟弟接班,執掌四十億美元的資產。德斯特又氣又恨,從此跟家人斷絕關係,但他還是擁有一億美元的財產。
德斯特和凱瑟琳的婚姻也沒有驅散他的陰霾,夫妻時有爭吵,甚至動粗。
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他們在康乃狄克州的朋友別墅又發生爭吵,凱瑟琳決定一個人回紐約,德斯特送她去搭火車。晚上德斯特出門散步,還在路上打公共電話給妻子,她那時已安全到家。
之後不知為何,凱瑟琳就人間蒸發。這些當然都是德斯特的說法,經過查證,時間、地點都兜不攏,但檢方只能證明他說謊,無法說他有殺人。
這時,跟在德斯特身邊捍衛他的人就是蘇珊。他們在學生時代就熟識,德斯特妻子出事後,他們關係變得親密。蘇珊的出身也有點不尋常,她的老爸是大黑道,蘇珊外放光亮,德斯特內斂陰沉,相反的兩個人正好合得來,但之後也因差距過大而分開。
二○○○年,紐約檢方再度盯上德斯特,重新調查凱瑟琳案,準備傳訊蘇珊。此時德斯特與蘇珊已經沒有親密關係,她有可能說出來。結果蘇珊還來不及應訊,就在洛杉磯被槍殺,而德斯特有殺人滅口的動機,且案發時,他人從紐約跑到洛杉磯附近。
最怪的是,案發後,洛杉磯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警局收到匿名信,告訴警方蘇珊家有屍體。這很可能是凶手寄的,因為沒有這封報案信,警方根本不知道有人被殺。這封信有個特徵,就是信封上的比佛利(Beverly)拼錯了,寫成Beverley,多了一個e。
德斯特雖有重嫌,但他有錢,能請到最厲害的律師;警方證據有限,所以奈何不了他。德斯特因此案搬到德州,隱居在日租公寓。○一年十月,他用槍殺了鄰居布萊克,再用水果刀、鋸子、斧頭,把鄰居分屍,屍塊丟進海灣。這回罪證明確,他也承認是他殺的,但居然可以逍遙法外,只能說他的律師真有兩下子。
事情喧騰一時,不久就被淡忘,但有個人沒忘記。好萊塢的製片安德魯.杰瑞克(Andrew Jarecki),用德斯特的故事拍了電影《美麗破綻》(All Good Things),在一○年上映,票房很好,又勾起媒體的記憶。杰瑞克接到德斯特的電話,說他願意現身說法。
關鍵一封信 揪出凶手
杰瑞克立刻籌畫一部紀錄片,取名為《黑色豪門疑案》(The Jin)。除了採訪德斯特長達二十個小時,還採訪所有相關人物,完成六小時的電視紀錄片。杰瑞克在拍片過程中,意外找到德斯特當年寫給蘇珊的一封信,信封上的比佛利(Beverley)同樣拼錯字。他們先把信拿給德斯特看,確認是他寫的信沒錯。然後再把匿名報案信拿給他看,問他兩個信封有何相同的地方,德斯特對著鏡頭冷靜地說:「兩封信的Beverley都多了一個e。」德斯特心裡有數,他被抓到了。這時,杰瑞克和現場人員也故做鎮定,問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說好,便起身進了洗手間。他忘了身上的麥克風沒關,在洗手間自言自語地說:「就這樣,被逮到了。」(There it is. You're caught.)「我到底做了什麼?那還用說,他們都是我殺的。」(What the hell did I do? Killed them all, of course.)德斯特不知道他說的話都被清楚錄下來。紀錄片最後一集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播出,前一天,德斯特被逮捕。
事情到這裡算真相大白,但官司有得打。其實德斯特如果不主動要求上節目,法律真的奈何不了他。
而他的聰明機智讓他逍遙法外,也讓自己陰溝翻船。他露出尾巴,自己踩住。當人可以隨心所欲時,也是最容易犯錯的時候!
撰文 / 郝廣才
劉強東:如果未來京東失敗,99%是我個人造成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710/157298.shtml
劉強東:如果未來京東失敗,99%是我個人造成的
劉強東
2016-07-10 09:26
中國一定會出現巨無霸式的零售企業,能夠占據中國標準化商品60%~70%的市場份額。
兩天前,北京中關村海龍大廈正式停業,標誌著一個電子賣場時代的結束。而在這個時代鼎盛時期,在海龍大廈的對面,京東商城,就從這里的一個出售光盤的櫃臺發展而來。而現今,發展迅速的電商平臺們,又為電子賣場奏響了收場的音樂。
但京東的身上,也在背負著重重壓力。
今年5月剛公布最新Q1財報的京東,實現了營收的增長,但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並且面臨股價的下跌。O2O和金融等新業務的虧損,也促使京東,仍然在努力進行自我改變。“6.18”剛剛過去,京東隨即宣布和沃爾瑪達成一系列深度戰略合作,沃爾瑪的實體門店將接入京東投資的物流平臺達達以及“京東到家”,而1號店則被京東全資收購。不久前,京東又進行了業務調整,成立商城營銷平臺體系。
作為京東創始人、CEO,劉強東已經帶領京東拼殺了十幾年,面臨過無數次變局。而當回顧過去時,劉強東的感慨是:“成功需要十年,失敗只要一天。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帶領一個企業,其實就是一直在走鋼絲,企業越大,鋼絲越細。”
劉強東甚至也一直在思考未來京東如果失敗的事情。他說:“如果有一天京東失敗了,那麽不是市場的原因,不是京東對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資人的原因,一定是我們的團隊出了問題。”。
以下就是創業家 &i黑馬 在劉強東署名出版的新書《劉強東自述:我的經營模式》(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的摘錄,在這里,劉強東講述的就是創業者首先需要學習的一課:如何看待困難與失敗。
我為什麽創業做京東
為什麽我們做京東商城?剛開始的時候,京東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我們沒有錢、沒有技術、沒有貨源。但我們發現網絡購物有很多問題,我想如果京東能夠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們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這就是我們的思維。
所以,京東在2004 年剛開始做的時候,第一個堅持就是所有的商品都是正品行貨,你不要發票也給你發票。我們實行低價策略,這個低價不是以翻新、水貨、走私、逃稅為基礎,而是通過規模的優化降低運營成本,將節省的成本讓利給消費者。
我們的服務也在不斷地創新。2005 年,我們在中國推出了“當日達”。有一次接受一個外國媒體采訪,記者問我前幾年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上課的時候,是否去亞馬遜買過東西,我說買過。他問感覺怎麽樣,我說很好,但是我實在忍受不了它的物流速度。他說你要是Prime(高級)會員兩天就可以收到貨,那多快啊。我說京東在中國,幾乎每個用戶都是Prime 會員,並且用戶也不用花99 美元,你只要一次購物滿79 元,我們就可以免運費。而且我們在中國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都是當日達。
正因為堅持,我們解決了網絡購物領域長期存在的大量問題,這就是京東公司得以生存和快速發展的基礎。
因此,如果大家想創業的話,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問自己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這個項目解決了什麽問題。 如果你什麽問題都不能解決的話,那麽你的這個項目註定會失敗。創業就是要解決問題。有的人說:不,我覺得我創業是為了獲取財富。的確,創業成功獲取合理、合法的財富,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從來都沒有看到哪一個創業者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而創業成功的。
現在,中國創業非常火,火到什麽程度?只要你有一個好主意、好想法,拿到3000 萬美元很容易,很多人很高興。但是不要忘了,無論你拿到多少融資,這些都不是你的財富,甚至你拿到多少融資,你將來就要十倍百倍地還回去,風險投資的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 如果大家能夠從銀行貸款的話一定要從銀行貸款,千萬不要拿風投的錢。當然話又說回來了,作為創業者,你一無所有的時候,銀行是不會貸款給你的,所以沒有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找投資人。但千萬不要把投資人投資的錢視為你的財富,視為你的成功。別人投錢給你,你壓力更大,你要十倍百倍地還回去的。
有人說我創業是為了自由,我不想朝九晚六打卡,受別人的指使。做了老板以後,我就可以自由支配我的時間,想什麽時候上班就什麽時候上班。如果你真是為了自由的話,我勸你還是算了。創業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作為創業者,你在公司必須是最自律的那個人 ,所有人都可以違反公司的制度規定,所有人都可以遲到早退,唯獨你不行,永遠不行。你如果下午1 點鐘上班的話,兄弟們肯定是下午三四點才上班,一定是這樣的。
如果你創業是為了出名,能參加各種論壇,如果你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可以告訴你,最後99%的結果是你真的出名了,而且還會被當成一個案例,說某某人拿了風投20 億美元5 年燒光,項目失敗,然後大家來分析他是怎麽失敗的。
可以說今天我們真的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候,往前看30年,往後看30 年,真的沒有人比我們今天更幸運,機會更大,為什麽?因為大家發現最近我們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加速發展。今天,一年的變化趕得上過去10 年的變化;今天,一年的技術進步比過去10 年的技術進步都要快。我們最早1998 年上互聯網的時候,144 的貓撥號上網,都覺得很快了,幾千字的郵件很快收到了,覺得簡直難以置信。但是現在,你讓一個習慣了當下技術的人想象當時這個速度,他是難以置信的。
所以這就給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消費者有需求,只要你解決問題,滿足消費者需求,你就能獲得成功。在這個滿足需求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比如環境問題、汙染問題、醫療問題、教育問題,這就給很多創業者提供了新的機會。所以我想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哪里有問題,其實哪里就是你的機會。
企業家永遠都在走鋼絲
我創業之後,一直有一句話,可能顯得很張狂,但卻真的是我心底所想,那就是: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們必須要有一種特別高的夢想,就是只做第一。 或許我們一輩子也做不到,但我們卻必須時時刻刻用這句話警醒自己、要求自己。
但如果我們自己不努力,那麽隨時都可能會面臨失敗。 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想要成功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但失敗卻只需要一天。 甚至只要你有一個戰略性的錯誤,這個錯誤的戰略至少帶領你的公司犯一兩年錯誤。任何零售企業,都容不得連續一兩年犯錯。每年年底,我們會有三天的戰略會,商討接下來一年的企業戰略,然後在最後一天做出所謂的戰略決定。如果那一天我們錯了的話,那我們至少要錯一年。
過去公司還小的時候,信息流動比較快,一個錯誤的決策,大家坐在一起吃頓飯,可能誰嚷嚷一句,大家就清醒了。但現在不一樣。一個戰略制定下來之後,有副總裁、總監、部門經理,層層下達。等傳達到基層團隊的時候,可能很多基層員工感覺到了錯誤,但他們可能缺少發現問題要匯報的意識,或者想匯報也匯報不上來,或者匯報上來了我還沒重視。所以,有些錯誤可能不知不覺犯了很長時間。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也和國家一樣,每五年要做一個戰略規劃。然後每一年還要通過年底的三天戰略會確定第二年的戰略。這個戰略很重要,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確定第二年我們要重點做的三件事。這件事情定下來之後,我們第二年一整年的人、財、物,所有資源都會向這三方面傾斜。當然,前提是不影響其他業務的發展,更不能因為資源傾斜,而導致原有業務走下坡路。
在確定這三件事的時候,我們要求必須群策群力,發揮集體的智慧,在會上要讓大家充分發言,甚至讓大家吵、爭執,形式不限,目的就是讓大家把所有的觀點、意見都講出來,經過仔細權衡,最後再做出一個決定。
每當這個時候,我也是極力控制我自己,甚至巴不得拿針把嘴巴縫死了不要說話。 因為常常我說得越少,他們就越敢說。而他們說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一言堂。一言堂是最容易犯戰略性錯誤的。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帶領一個企業,其實就是一直在走鋼絲,企業越大,鋼絲越細。如今企業競爭更見激烈,企業成立得快,死掉得更快,想成功越來越難。
當然,我們雖然想做第一,但是從成立之後,我們每一年的戰略會都沒提到過要做到多少銷售額,或者硬性規定要賺多少錢。我們一直堅定地認為,只要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其他的都是很自然會到來的結果。但如果我們人為地、刻意地追求,那麽一定是一個變形的結果,一個畸形的結果。
如果京東失敗,99% 是我個人造成的
一家企業如果成功是因為團隊,如果失敗也一定是因為團隊,是團隊內部出了問題。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是柯達發明的,但後來正是因為團隊沒有跟上變化,或者不敢於變化,導致其在其他後來者紛紛崛起的時候黯然隕落。
京東也是一樣,如果有一天京東失敗了,那麽不是市場的原因,不是京東對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資人的原因,一定是我們的團隊出了問題。而在團隊這100%的責任中,一定有99%是我造成的。
一方面,所有京東人,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高管,都沒有能力把京東帶領到一條錯誤的路上。有這種能力的,只有我一個人。另一方面,我們的團隊,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在別的公司工作過,也沒有受過別的公司的影響。他們進入京東之後,接受的就是京東的教育和培訓。
所以,如果我們的企業出了問題,如果我們的團隊出了問題,那一定是我出了問題,是我這個首席執行官能力不行:要麽是戰略、方向錯了,我沒有把企業帶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要麽是我的管理能力有問題,我沒有辦法讓我的員工更好地推動京東的發展。
也正因為如此,京東上市之後,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好處之外,我個人還是有一些壓力的。這個壓力不是來自別處,就是來自我的團隊。
截至2015 年年底京東團隊已經有近11 萬人,這11 萬人中的任何一個人,因為在京東工作過,他們出去以後得到的都是萬分的尊重,兩倍、三倍的薪水,以及更好的工作機會。因為在大家眼中我們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大家認可我們的成功,所以也就會對我們的員工高看一眼。
但如果我自己稍不留神,出現失誤,那麽就有可能讓這11 萬多個兄弟姐妹一夕之間失去自己所堅持的工作和事業,有的甚至是10 年青春汗水的堅持。不僅如此,如果京東失敗之後他們被迫離開,那他們還不得不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再去別的地方、別的企業找工作。那個時候,京東不但沒辦法給他們帶來額外的好處,可能還會給他們的職業生涯帶來一點不好的影響。
這是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我也一直在盡力避免。在我看來,如果真有這麽一天,那麽99%是我的責任。剩下的1%是屬於他們個人的,因為他們選錯了人,跟著我這個老板一起在京東奮鬥,這是他們應該承擔的1%的責任。
所以,在這方面,老實說,我的心理壓力比較大,甚至京東越成功,在這方面的壓力就越大。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我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在首席執行官這個位置上待久一點。
對於一家高速運轉的企業來說,換人,特別是高管或者首席執行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首席執行官為例,我雖然深知自己能力也有碰到天花板的時候,也知道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自己一定會選擇退出運營層。但說實話,我可以逼迫自己去學習、去提升,不過我絕對不敢輕易卸下首席執行官的重擔。
仔細觀察一下其他企業我們就會發現,凡是首席執行官離職的,很多在接下來都會伴隨一大批核心人員和高管人員離職,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是這樣。總的來講,換一個首席執行官,企業大約需要三年的震蕩期,前期還必須是首席執行官換對了。否則,如果換錯了,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我不太喜歡講大道理,也不太懂高深的科學理論知識,但我喜歡收集案例。當你拿一兩百個或者幾百個案例往桌子上一放,我們就能清楚地得出一個結論: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如果換過首席執行官,那麽把他們的業績拿出來,就能看到這種非常清晰的變化。
國際化與否,直接決定未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經常會談起中關村,為什麽老談中關村呢?中關村是一個典型代表。1998 年我進入中關村,那時候的中關村是最完美的生態體系。從產品角度講,那里應有盡有,絕對能夠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大家一度認為中關村永遠是堅不可摧的,沒有任何一種模式可以替代中關村。但是現在,中關村沒了,為什麽?那是因為商業發展註定有它的規律,這種小集貿式的業務模式註定要走向衰敗。商業的發展規律必將是實現貨物的有組織的流通,實現標準化的服務。消費者最終的選擇一定是把品牌作為第一個理由。所以未來的10 年應該說是整個中國零售業黃金的10年。過去30 年屬於制造業;但是未來10 年,我相信,中國一定是屬於零售行業的。
今天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所有發達國家,出現了沃爾瑪、家樂福、Costco 等無數巨無霸式的零售企業,他們讓商品大規模、有組織地流通,有管理地流動,減掉了無數中間環節,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幫助品牌所有者把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里,從而減少整個商業鏈條的成本,提升了整個商業鏈條的效率。
未來的10 年,我相信中國必然要轉移到消費品時代,那種無序的、不標準的、沒有品牌的、不能給品牌所有者和消費者帶來增值的集貿式零售業態會逐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中國一定會出現巨無霸式的零售企業,能夠占據中國標準化商品60%~70%的市場份額。
我心里還有最後一個夢,這個夢實現了,我也該退休回家抱孫子去了。這個夢想就是國際化。
有人說中國無數的企業都曾經嘗試做國際化,99%的企業遍體鱗傷,有的甚至死掉了。為什麽一定要做國際化呢?
國際化,這幾乎是京東在國內取得一定成就和地位之後必然要走的一條路。有人問,我們做國內業務,只要一努力絕對可以做到第一名,而且可以賺很多很多錢,為什麽要走向國際化呢?是的,10 年之內,我們不做國際業務,整個京東會過得很好。但是如果沒有努力去邁出國際化這一步,去做一個國際公司的話,10 年之後我們一定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全球範圍內,我們有一個最大的友商亞馬遜。如果有一天,亞馬遜在全球都實現盈利了,只有在中國,京東是競爭對手,亞馬遜就會集中在全球的力量,在中國市場把最後一個“敵人”打掉,而我們只有中國一個市場。因此,是否邁向國際化,決定了10 年後京東是贏得榮耀還是遭受恥辱。
本文大部分內容摘自《劉強東自述:我的經營模式》
[本文作者劉強東,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劉強東
京東
贊(...)
分享到:
梅花資本吳世春:寒冬是我最好的狩獵季 | 青年投資家
來源: http://xueyuan.iheima.com/depthcase/2016/0721/157554.shtml
梅花資本吳世春:寒冬是我最好的狩獵季 | 青年投資家
i黑馬
2016-07-20 16:34
冬天是吳世春最為忙碌的日子。除了忙著每月一次的滑雪,他的投資同樣沒有在資本寒冬中停滯。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中,吳世春共投資了36個項目,金額達1.19億元。而他職業生涯第一筆投資也是發生在資本寒冬,最終得到了1500倍回報。
關於創業的一句話
弱小和無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關於投資人的故事
冬天是他最為忙碌的日子。除了忙著每月一次的滑雪,他的投資同樣沒有在資本寒冬中停滯。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中,他們公司共投資了36個項目,金額達1.19億元。而他職業生涯第一筆投資也是發生在資本寒冬,最終得到了1500倍回報。
寒冬成了他最好的狩獵季。
☟☟☟
關於團隊的一個方程式
一流的團隊+三流的方向=二流以上的結果
三流的團隊+一流的方向=四流的結果
好的團隊,不管最初的起點有多低,最終也可以把企業帶到成功的彼岸。如果創始團隊有瓶頸、有先天不足,你就是給它一個最好的方向,也不一定可以收獲好的結果。
他是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互聯網圈子的“人脈王”,投資界的“快狼”“德撲高手”,更被稱為“最懂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兩年時間投出140多個項目。
作為創業實驗室&大咖駕到第二季投資人F4系列中的第一位大師兄,吳世春還親自被大咖駕到第一季的徐小平老師欽點。來瞧瞧他都悄悄做了哪些工作☟
我投過的公司
唱吧,趣分期,蜜芽寶貝,小牛電動車,FIIL耳機等明星項目,覆蓋各垂直領域。
我的招徒標準
1、預備創業者,或者有過多次成功創業經驗的,專業的出身背景,例如BAT出身的技術運營產品BD銷售等行業專家;
2、圍繞梅花近期在看的四大領域:消費升級、泛娛樂、移動出海、人工智能、行業內有過深度研究的創業者
我手上的資源
1、幫助創業者培養商人的敏銳嗅覺,快速get找錢技能
2、提高創業者的商業邏輯及融資能力,mvp的打磨
3、梅花人脈資源的對接,包括梅花幫里面的110家創業夥伴資源對接,業內投資人關系對接
4、唱吧陳華,趣分期羅敏等作為梅花師兄同樣會提供豐富的成功經驗和資源;
5、參與梅花飯團的內部活動
6、我們會篩選前三名學員作為重點投資對象,可以隨時來梅花辦公室旁聽吳總約談項目
我的Q&A時間
1 、錢都投去哪里啦?
我們的投資分布非常廣泛,包括互聯網金融,O2O,互聯網農業,教育醫療,海外社交。最近比較重要的兩個項目,一個是小牛電動,一個是FIlL耳機,都屬於新消費升級的範疇。
2 、回報最高的項目是?
如果從投資回報來說,肯定是大掌門,1500倍回報,畢竟已經套現成功了。基調網絡已經上市了,蜜芽賣了些老股,都是上百倍的退出。
3 、如何發現真龍
投資就是找到里面的種子選手。就是一個尋找種子選手的一個過程。我們判斷一個項目靠不靠譜,90%在於團隊本身,10%考察項目是否符合我們的方向。在團隊里面,80%看中CEO個人,有一個好的CEO, 他總是辦法比困難多,能把企業調整到一個對的方向,一個對的路子上去。只要找對人,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4 、當創投圈人脈王是一種什麽感覺?
在這個圈子里,確實人脈比較廣。比如LP里面有紅杉的周逵、沈南鵬,經緯的張穎IDG的李驍軍,華興的包凡,高翎的張磊,源碼的曹毅,清科的倪震東,他們都願意把錢投給我拿去做投資,這種信任和支持都讓我很感動。
5 、鳳姐都來搶飯碗,天使投資門檻很低嗎?
我認為恰恰相反。有一個段子,在中關村掉塊磚,砸十個人里面有三個是天使投資人。實際這個行業不是正態分布,是一個冪律分布的行業。90%掙的錢被5%的人賺走了。更多人參與早期創業投資是件好事,但盲目湧入不是一件好事。這個行業第一不拼關系,第二不拼看財務報表的能力,完全是看眼光。沒有幾年歷練,無法判斷。所以我覺得新進來的資本可以先跟投,學做LP,慢慢積累自己的投資能力。
6 、最看好的投資方向是?
互聯網金融的項目。互聯網金融目前是個很好的方向,因為中國傳統金融欠賬太多,有很多鏈條都需要改進。
名詞解釋時間
什麽是創業實驗室?
創業實驗室是創業黑馬學院六年來最大的一次創新與升級
15-20人的師徒制小班授課=創業者&導師更加親密
課內外場景隨意切換=課堂場景更豐富、更真實
不模擬商戰,我們實戰,真的做項目,真的投錢入股
[]
吳世春
梅花資本
投資人
招徒
贊(...)
分享到:
面對民眾激憤抗議,特朗普很淡定:“關鍵是我贏了”
贏得總統大選後,特朗普過了一個繁忙的周末。
11月8日的2016年美國大選投票日,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提前鎖定了270張選舉人票而勝選,給了民眾、民調機構,甚至各國政界一個大大的意外。連資本市場也嚇得不輕,股市一度應聲暴跌,避險情緒隨之蔓延。
緊接著的兩天,恐慌情緒並沒結束。過去的周末,全美多地爆發了反對特朗普當選的示威遊行。在加利福尼亞州、紐約、華盛頓、俄勒岡,還有多地的特朗普大廈外,示威者通過垃圾桶縱火、砸商店玻璃、焚燒美國國旗等激進舉措,對特朗普的當選表示“無法接受”。
民眾在特朗普大廈前抗議
早在大選前就有眾多專家分析,新總統當選後的第一要務是彌合大選後給全美帶來的創傷,因此,盡管民怨沸騰,特朗普依舊要朝著“團結美國社會”的方向努力。此外,對於新政府各個關鍵崗位的人員安排,也是特朗普必須考慮的。這些職位的人選將直接影響未來至少4年內美國社會的走向。
有消息透露,對一些關鍵職位的人選,特朗普將從曾在自己競選過程中的困難時期伸出援手的人中挑選。
“關鍵是我贏了”
在加州查普曼大學攻讀電影藝術的中國留學生小戴,雖然沒有投票權,但近距離地感受到此次大選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後遺癥。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投票結果出爐後,學校里教室門口、走道上擠滿了警察和教職員工。“學校還發郵件委婉地提醒我們,對於選舉結果不要鬧事,討論討論還是可以的。”他說道。
不過,鑒於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對女性和少數族裔時不時拋出的攻擊性言論,更多的美國民眾選擇通過走上街頭表達不滿。在曼哈頓,約5000名示威者包圍了特朗普大廈,叫囂著“特朗普不是我們的總統”;在洛杉磯,1萬名美國民眾向市中心進發。當然,其中也不乏暴力與傷亡事件。
面對美國民眾的不滿,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當被問及有沒有預料到自己競選時的言論會產生如此的後續效應時,特朗普坦然回答道:“不,關鍵是我贏了。”當然,特朗普也話鋒一轉,表示自己“想要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的國家。”
在此前的勝選演說中,特朗普也一改競選階段的語言風格,承諾要做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他還強調,現在是時候“愈合那些分裂的傷口,是時候重新團結起來”。另一邊,敗選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也承諾要徹底拋開漫長競爭中的恩怨,致力於讓分裂的國家走向團結。
勝選演講中的特朗普
“放過”希拉里
競選期間,特朗普對希拉里有過許多不友好的言論,比如稱她為“騙子”、表示自己當選總統後“要把她關起來”等。因此,媒體與民眾都非常關心,勝選後的特朗普究竟會怎麽對待他的競爭對手。
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60分鐘”專訪時,特朗普稱,希拉里打電話承認失敗顯得“很可愛”,“比起我來,讓她主動承認失敗更為難”。他還透露,在競選結果出爐的第二天,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也給他打來了電話,“這實在是太友善了。”
對於希拉里的致命傷“郵件門”,特朗普曾表示要指派一名特別公訴人調查希拉里任國務卿期間公郵私用的行為。但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特朗普表示,目前還沒空考慮這事,“要考慮的事太多,比如稅務、醫改、就業等”。
希拉里則把敗選的矛頭直指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她告訴自己的支持者,科米“不識時務”地在10月底重啟“郵件門”阻斷了她和她的競選團隊前進之路。
新內閣優先考慮自己人
除了彌補美國社會因大選留下的縫隙以外,對特朗普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時搭建起屬於他的政府班子。
近日,位於紐約的特朗普大廈成為特朗普團隊進進出出的大本營。特朗普和他的助手集聚於此,討論新政府近4000個職位的合適人選。特朗普的競選主管康威(Kellyanne Conway)表示特朗普“已經見了很多人”。
法拉奇(右)在自己的推特上曬與特朗普的合照
這“許多人”中就包括英國“脫歐派”核心人物、獨立黨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康威告訴守候在大廈外的媒體,特朗普12日與法拉奇的會面“成果豐富”。此外,特朗普當天還接到了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領導人勒龐(Marion Marechal-Le Pen)的賀電。
至於備受關註的內閣名單,康威表示“很快就會有結果”。目前,特朗普已任命其競選搭檔、副總統人選彭斯為過渡團隊負責人,他的從政經驗與資歷將為特朗普在挑選關鍵職位人員時發揮重要作用。
除了彭斯,這支過渡團隊還包括特朗普的家人:女兒伊萬卡、女婿傑里德·卡什諾(Jared Kushner)。大財主、對沖基金經理安東尼·斯卡拉穆齊(Anthony Scaramucci)、矽谷大佬彼得·泰爾(Peter Thiel)也名列其中。至於他的家人會不會在新政府中任職,目前還是未知數。
據悉,最熱門、也是最關鍵的白宮幕僚長一職,特朗普已有自己的考慮。他已將範圍縮至3人,分別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萊巴斯(Reince Priebus)、競選團隊CEO班農(Steve Bannon)以及康威本人。這三人各有特點,普萊巴斯和康威更熟悉華盛頓的運作,而班農更為人熟知的是保守派出身的民粹主義者身份,而他加入特朗普團隊的時間只有短短2個多月。
此外,消息人士稱,在新任司法部長的競爭中,檢察官出身的紐約市前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目前處於領跑地位。他還於11日現身特朗普大廈,但尚未就是否在新政府任職明確表態:“我已經看出,特朗普將是一個好總統。我很高興自己能在其中扮演一個小角色。”
至於國務卿一職,前眾議院議長、共和黨大佬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以及來自田納西州的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Bob Corker)都是熱門人選。財長一職可能花落高盛前高管、也是特朗普經濟團隊智囊之一的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在國家安全方面,特朗普或依賴中央情報局(CIA)前局長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他在特朗普競選時擔任外交戰略顧問。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