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度來電攔截App 洩高官電話黎棟國 盧偉聰 黃繼兒中招

1 : GS(14)@2017-05-14 10:44:36

■DU Caller App涉侵犯私隱,將用戶通訊錄公開分享。



【本報訊】大陸科網龍頭「百度」開發的手機來電攔截軟件,被揭涉侵犯私隱。傳真社報道,該款名為DU Caller的手機程式(App),將用戶電話簿資料公開分享,軟件的「朋友搜索」功能,更可輸入人名或機構名稱等資料,搜尋到目標人物電話號碼。多名港府高官及中央駐港官員電話號碼外洩,名單包括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及多名中聯辦官員。「苦主」黎棟國表明,已將事件交予私隱專員公署跟進。記者:鄭啟源由百度旗下手機程式公司DU Group開發的DU Caller App,DU Group在其網頁以「全球最值得信賴」自詡。DU Caller暫時尚未於香港蘋果App Store上架,Android版本的軟件則可透過Google Play下載,全球已有超過100萬人次使用。App除提供攔截來電及通話錄音外,同時設朋友搜尋功能。除容許用戶利用電話號碼逆向搜尋號碼持有人誰屬,更可利用名字或機構名稱等資料,搜尋其他用戶分享的通訊錄內容,結果變相令大量個人手機號碼「周街貼」。



資料庫擁30萬號碼

該App的電話號碼資料庫,號稱包括全球各地的30萬個電話號碼。傳真社曾以中聯辦、港澳辦、外交部、警務處、保安局等字眼在App搜尋,結果成功找到多名港府及中央駐港官員電話,包括保安局局長黎棟國、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林武及主任助理陳山玲等。有傳媒按昨相關搜尋結果致電,亦成功聯絡上述「苦主」。《蘋果》昨亦嘗試利用相關App測試,結果發現受影響官員範圍更廣,保安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等官員的電話號碼,亦出現於資料庫之內。黎棟國回覆傳媒查詢時表明,沒有授權任何App開發商或提供者,將其姓名及手機號碼上載至其資料庫,已將問題轉交個人私隱專員公署跟進。盧偉聰昨也指,已責成同事了解事件。



無授權或違《私隱例》

不過私隱專員黃繼兒也為苦主之一,從資料庫中可搜尋到他一個舊手機號碼。黃受訪時指,來電攔截App是要辨識不明來電及封鎖騷擾電話,但搜尋電話號碼功能則明顯無實際需要。他說,除非程式開發商獲資料當事人明示同意公開相關資料,否則有可能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內,保障個人資料的原則。本報昨向百度查詢,惟截稿前未獲回覆。昨晚6時半過後,DU Caller App則無法再搜尋本港電話號碼。參考App的存取權限資料,列明App會讀取及寫入用戶通訊錄內的聯絡人資料。該App的私隱政策文件指出,「苦主」若不希望電話在App內被搜尋,則需自行電郵至DU Caller的專門信箱(mailto:[email protected])提出要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4/200208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07

華戰機東海攔截美偵察機一度僅相距45米 做旋轉動作

1 : GS(14)@2017-05-21 00:59:01

中美軍機又在東海「玩火」。本周三(17日)美國一架偵察機在東海收集北韓核試證據時,遭中國兩架蘇30戰機近距攔截,雙方一度僅約45米,中國戰機更做出旋轉「桶滾」動作。美稱中方行為「不專業」,中國外交部昨稱盼美方尊重中方「合理的安全關切」,中國國防部昨未回應。



美媒指當時中國兩架蘇30戰機在東海(另有說法指是黃海)上空,攔截美國一架WC135偵察機。中國戰機逼近美機,在其約45米範圍內飛行,其中一架甚至作出「桶滾」動作。


美斥中方舉動「不專業」

美方指中方舉動「不專業」,但並無說是否不安全;美稱當時遵國際法行事,事後已透過「合適外交渠道」向中方通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回應稱不了解情況,要記者向國防部詢問,但指美國艦機長期對中國抵近偵查,極易引發誤判,從而引發意外,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合理安全關切。今次是本年內第二次中國軍機逼近美軍機。2月一架美軍P3偵察機在南海黃岩島飛行時,遭中國戰機近距離伴飛;美指中方是「不安全飛行」。去年5月17日也發生類似事件,當時美軍一架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空域執行例行任務,遭兩架中國殲11戰機「不安全」攔截,雙方距離一度少於15米。
WC135為美軍專門收集核武器爆炸後碎屑、漂塵等偵察機,自2006年10月北韓首次核試後多次派駐東北亞地區;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美軍也出動過該偵察機。日媒上月報道,WC135已派駐沖繩美軍基地,應對北韓隨時進行第六次核試。美方稱,事發時偵察機正偵查收集任何或經由北韓核試排放的成份,從而分析核試時間。另日本防衞大臣稻田朋美昨稱,四艘中國海警船前日早上駛入東海釣魚台附近水域,其中一艘前方更有類似小型無人機在飛行。日本自衞隊派出F15戰機等緊急升空應對,並曾警告中方船隻,惟中方全不理會。稻田稱中方此舉「嚴重侵害日本主權」,中方回應指「無人機」只是傳媒航拍機。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新華社/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48

逼近182米 中國戰機攔截美偵察機屬港飛行情報區 危及民航安全

1 : GS(14)@2017-05-28 10:32:12

【本報訊】中美軍機在香港附近空域角力。美國媒體稱,美國海軍一架偵察機,於本港時間上周四(25日)飛到本港東南約240公里的南海國際空域時,被解放軍兩架裝有導彈的殲10戰機,近距離切入攔截,其中一架殲10更作飛轉動作,雙方一度僅距不足182米,美方批評中方機師「不專業」。有軍事評論員指,這次中美軍機在香港飛行情報區範圍角力,本港附近空域繁忙,可影響民航機安全。記者:曾昭坪

美國國防部官員於美國時間26日證實,兩架中國殲10戰機於上周四攔截美國海軍一架P3「獵戶座」(Orion)反潛偵察機。綜合美國媒體報道,官員稱當日P3飛到香港東南方約240公里的南海國際空域時,兩架裝有空對空導彈的殲10逼近,其中一架更高速切入,飛至P3前上方,前後相距不足182米,上下相距僅有約30米,更做出一連串緩慢空中飛轉動作。另一架殲10則在P3右邊保持約690米距離飛行。



美斥中方機師「不專業」

官員引涉事美軍機師稱,殲10機師以高速及不規則方式攔截,意圖不明,令美偵察機飛行受限,行為「不安全且不專業」。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海軍指揮官羅斯(Gary Ross)表示:「我們在持續核查事件,並會通過適當渠道向中方表達美方的關切。」但美方未透露當時偵察機在進行甚麼任務,及當時有否配備武器等。本港民航處網頁資料顯示,其職務包括要在國際民航組織所指定的飛行情報區內,提供航空交通管制、飛機事故警報等服務。本港飛行情報區所管理的南海範圍,航班每日平均逾1,600架次。本港東南方的覆蓋範圍約370公里,亦即這次中美軍機是在本港飛行情報區內角力。軍事評論員黃東昨對《蘋果》稱,軍機如此飛近本港「當然影響本港民航安全」,出事起來「可大可小」,並對航班準點率可構成影響。民航處昨回覆《蘋果》稱,一般而言,如有軍機飛越本港情報區,在可行情況下會知會民航處。按國際慣例,民航處會配合並在需要時採取適當空管措施,以保障民航機安全;惟未透露有否收過通報指中美軍機飛越本港情報區。同樣在本港時間上周四,美國防部也發聲明指,美國海軍神盾級驅逐艦「杜威號」(USS Dewey)同日執行自由航行任務時,曾駛入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海美濟礁12海里範圍;中方同日回應敦促美方「糾正錯誤」;惟今次事件中方暫未回應,內媒昨報道事件時,均全稱是引美媒消息。


內地網民:應直接擊落

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昨日下午則發社評,指一周內兩次的中美軍事磨擦「都是美軍在挑釁」,又指「中方很少主動公佈它們(中美軍機角力),美方覺得沒意思也對外不作聲,每次對外發佈此類消息,通常帶點當時的功利目的,「想撈點甚麼額外的東西」。而在一周前,中美戰機亦在東海國際領空相遇,美軍聲稱當時一架空軍WC135偵察機,在東海收集北韓的核試物質,其間遭兩架中方蘇30戰鬥機逼近,蘇30更做出「滾桶」動作。內地網民昨日更被挑動情緒,怒斥美國戰機「侵略中國領空」,有人表示應該「直接擊落」。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8/20036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63

應對北韓威脅升級美後日首測試攔截洲際導彈

1 : GS(14)@2017-05-28 10:38:03

北韓近日連番試射導彈,軍事舉動頻繁。美國國防部後日將其導彈盾測試升級,首次測試以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攔截洲際彈道導彈(ICBM),防止本土受到導彈威脅,顯示北韓軍事威脅已進一步提高。官員指出,今次測試是為模擬攔截北韓向美國本土發射的導彈。按照計劃,美軍將會由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發射模擬洲際導彈。加州范德堡空軍基地收到偵察警報後,會發射攔截導彈到太空,釋放「大氣層外摧毀攔截系統」(Exo-atmospheric Kill Vehicle),以其內置導向系統引導高速撞向來犯導彈,預早摧毀對方。



■金正恩近年積極發展洲際導彈和核彈頭技術。資料圖片

擬加派航母赴西太平洋

美軍過往也有試射導彈以測試GMD系統,對上一次是在2014年6月,但之前所用的都是遠程彈道導彈,速度和射程都不及洲際導彈。即使如此,攔截成功率也不高,17次測試之中只有9次成功,一直被外界認為不太可靠。北韓在金正恩主政下,近年屢次核試及試射導彈,銳意研製裝載核武、射程直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國防部官員認為,若不加以制止,北韓終會成功。美國核動力航空母鑑「列根號」目前正前往朝鮮半島海域,準備與當地的「卡爾文森號」共同演習。日媒引述美軍消息人士指,軍方正考慮再派出「尼米茲號」航母赴西太平洋,以「三航母」對北韓施壓。早前有南韓媒體指,美軍已派尼米茲號前往朝鮮半島海域,但其後證實屬誤報。


同意與日擴大北韓制裁

為應對北韓軍事威脅,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日在G7峯會開始前會面時,已同意就核武和導彈計劃擴大對北韓制裁。白宮聲明提到,雙方會加強軍事同盟,合力找出幫助北韓的個人或團體,將他們列入制裁名單。北韓官方朝中社昨日指出,南韓「蒼鷺」(Heron)無人偵察機前日在兩韓邊境上空飛行,多次侵入北韓領空,批評這是「嚴重的軍事挑釁」。南韓軍方上周二指控有北韓無人機進入其空域,但北韓否認。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3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05

台導彈攔截測試成功 陸潑冷水

1 : GS(14)@2017-06-22 08:03:09

隨着兩岸關係嚴重倒退之際,台灣軍方昨進行導彈實際攔截試驗,並從屏東發射一枚愛國者二型導彈,在綠島上空擊毀一枚在台東發射的天弓二型靶彈,成功測試實彈攔截能力。大陸傳媒發文向台軍試射導彈大潑冷水,指「台部署愛國者也難抗衡解放軍火力」。昨清晨6時許,台軍在台東縣成功鎮發射一枚天弓二型導彈作為靶彈,並從屏東九鵬基地發射一枚愛國者二型導彈,並在綠島上空擊毀靶彈,導彈脫離載具,拖着長長火燄。試射導彈吸引不少民眾到高處觀賞,台東成功鎮基翬漁港附近,凌晨時湧入軍事迷徹夜守候。有軍迷等待4天,終於看到導彈飛出去的一幕,高呼是「最貴的煙火騷」。



副防長將訪美


此次精準武器射擊,包括有中長程的空對空以及地對空、海對空飛彈射擊,以及長程反艦飛彈的實彈射擊等。據了解,這場試射原本於去年10月5日進行,因當時情報人員懷疑有大陸人士在墾丁租民宿蒐集情報,臨時停止測試,靶彈亦由天弓三型改成天弓二型。中新網昨報道,台軍聲稱愛國者導彈能攔截解放軍新一代導彈,但因台軍部署愛國者系統數量太少,無法同時應對戰鬥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全面攻擊,未必能抗衡解放軍火力。此外,台灣國防部副部長蒲澤春近日將訪美,目的是闡明台灣「防衞固守、重層嚇阻」的國防戰略,強調與軍購案無關。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0/20062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14

美日內首測試薩德攔截遠程導彈

1 : GS(14)@2017-07-09 12:15:58

朝鮮半島局勢因北韓試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緊張之際,美國據報將於日內測試「戰區高空導彈防禦系統」(THAAD,又稱薩德)攔截遠程彈道導彈(IRBM)能力。


派轟炸機南韓上空演練

「薩德」針對短程、中程及遠程彈道導彈攻擊設計,今次將是美國首次測試它攔截IRBM的能力。路透社向美國導彈防禦局證實消息,但當局拒絕透露確實日期,僅表示「7月初」在阿拉斯加進行,且強調跟北韓成功試射ICBM無關。美國對上一次矚目的導彈防禦系統測試,是5月底以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成功模擬攔截ICBM。數據顯示,GMD歷來測試成功率為55%,而「薩德」2006年以來進行的13次測試,成功率達100%,令人期待即將進行的測試結果。另外,為「嚴厲回應」北韓試射ICBM,美韓昨天派戰機在兩韓邊界以南約80公里的南韓寧越郡進行實彈演練,美軍由關島調派兩架配備雷射導誘「碉堡剋星」智能炸彈的B1B轟炸機參與,並在軍演過後一度飛近兩韓非軍事區。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9/200835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