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部分企業稅負不降反升 國稅總局將對癥出招

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後,兌現承諾實現相關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行業的每個企業稅負都是下降的。近期,關於一些中國企業稅負高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熱議。

1月12日,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就回應了相關的稅收熱點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稱,王軍表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財稅部門不斷完善政策並實施了一系列優化服務措施,所有行業均實現稅負下降,部分企業營改增後稅負上升狀況也在逐步發生積極變化。

數據顯示,2016年5月四大行業中稅負上升的納稅人比例是3.9%,到7月降到2%左右。到去年11月,1069萬戶試點納稅人中僅有1.5%的納稅人,即16萬戶左右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稅負上升。

王軍表示,受企業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管理情況、政策熟悉程度等多因素影響,企業稅負波動表現複雜,稅負上升企業分布呈現結構性變動:在四大行業26個小行業中,有的小行業稅負上升企業占比相對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企業這個月稅負上升,下個月稅負就下降了;同一小行業內,有時這家企業稅負上升,有時那家企業稅負上升。目前情況仍在變化中,但稅負上升程度大多呈下降趨勢。

“盡管企業情況千差萬別,統一的稅收政策確實難以做到所有企業以及企業在所有時段的稅負都是降低的;盡管變化的趨勢是好的,但是我們仍將一如既往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王軍說,今年1月16日結束2016年度稅收征期後,稅務部門將專題對1.5%左右的稅負上升企業開展分析研判。

王軍強調,企業改善管理對營改增減稅至關重要。營改增作為一項稅制改革措施,與直接減免稅不完全一樣,更需要企業根據變化了的制度要求,著力改進和加強內部管理。

他表示,對企業共性的合理訴求,稅務部門將全力配合財政部研究完善營改增政策,及時發文解決有關政策及征管問題。同時將持續優化服務,對重點行業和短期稅負上升明顯的企業開展入戶輔導,幫助企業改進內部管理,有針對性地幫助納稅人用好抵扣政策,讓納稅人更好熟悉改革和政策規定及操作辦法,獲得更多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61

矽谷巨頭頻出招,人工智能哪家強?丨一周大佬說

5月10日至12日,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在西雅圖召開了年度開發者大會Build Conference。此次大會上,微軟將關註點投向了人工智能。此外,亞馬遜本周二發布了新產品Echo Show,在語音控制領域繼續搶占市場。一場關於人工智能AI的大戰正在各大科技巨頭之間展開,誰才是真正的強者?

微軟CEO Nadella周二在年度開發者大會Build conference上表示,微軟目前在企業用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Office 365的月活躍用戶達1億,這些是企業核心中最有價值的用戶群體。每月有超過5億臺設備運行windows 10系統,而微軟的人工智能Cortana則有1.4億月活躍用戶。

雖然剛剛減持了手中持有的IBM股份,但是巴菲特顯然看好IBM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周一在接受CNBC采訪時巴菲特說,當人工智能可以真正取代人類勞動力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因為他們不會要求更高的工資,也不需要醫保,只需要一點點維修。巴菲特表示,IBM的人工智能Watson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發明,擁有巨大的潛力,他很確定未來的收入增長會非常顯著,盡管是從很小的基數開始。

阿斯彭研究所CEO、《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表示,蘋果不再是全球創新的領先者,尤其是虛擬助手領域,谷歌和亞馬遜正在成為新的領導者。他表示,虛擬助手市場正在迎來創新時代,蘋果的虛擬助手Siri在這個市場中占有先機,但是蘋果並沒有像谷歌和亞馬遜那樣不斷創新。他說道,“即使沒有下一個偉大的產品,蘋果仍舊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蘋果的DNA不該是這樣。”

不過對於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大戰,也有人澆了冷水。Edison Investment Research的研究員Richard Windsor周三寫道,亞馬遜的Alexa還不足夠智能,無法和用戶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盡管Google Assistant相對來說是最棒的產品,但是現在所有的AI產品都不足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助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76

逾15城市密集出招 中國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潮來襲?

從“賣房搖號”到“三價合一”再到“限購升級”,今年全國兩會閉幕短短10余天內,深圳、杭州、西安、成都等逾15個城市出臺各式差別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國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潮風雨欲來。

3月最後一天,海南省加碼限購,規定非瓊籍居民家庭只能購買一套房,且商貸首付不低於七成。海南省此番還規定,提供虛假證明購房者,5年內不得在海南省購房。

深圳市也在3月末推行二手房“三價合一”(房屋實際成交價、貸款評估價、網簽備案價)政策。這一政策直指以往房產交易中常見的“陰陽合同”現象,縮小市場違規操作的空間。

杭州市則在3月28日宣布,將采取商品住房銷售公開搖號全程公證制度。兩天後,西安市跟進,規定以公證搖號方式買賣新房。3月31日,成都市出臺樓市新政規定,剛需家庭購買商品房將享受優先搖號,以支持剛需家庭自住購房需求。據統計,目前已有上海、南京、長沙、成都、杭州、西安6個城市加入新房房源統一搖號“大軍”。

稍早之前,大連市發布新政,對部分區域實施限購和限售。同時,大連下調中心城區單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限額,上調二套房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等。縣城此番也加入調控大軍。全國兩會結束當日,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發布調控新政,對轄區內住房實施限售,最長限售期限達到8年。

進一步加強監管成為一些地方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內容。如西安市樓市新政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及經紀機構不得以房源緊俏、後期漲價等誘使購房人搶購。武漢市3月30日透露,當地將開展聯合巡查,嚴查開發商捂盤惜售行為。

此外,北京市曝光了30家克扣押金、違規出租等違規中介機構名單;廣州市提高公積金貸款申請門檻,本地戶籍需繳存至少一年。石家莊、蘭州等地也陸續出臺公積金新政,提出對限制、阻撓、拒絕職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房的房企和中介進行嚴懲。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今年全國兩會後,各地再啟密集調控潮,意味著房地產調控政策在嚴格執行一年後,依然有加碼的可能性。他認為,包括一二線等熱點城市可能在公積金政策、剛需房源供應、共有產權房、租賃等政策方面繼續加碼。此外,更多的三四線城市也可能會因市場升溫而實行限售政策。

值得註意的是,此番各地調控政策力度不一,手段也不盡相同。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差別化調控出現更加精細化的趨勢,可能從“因城施策”升級為“因區施策”。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中新社記者,本輪出臺調控政策的城市大都集中一二線,這類城市短期調控趨緊,大連加入限購、杭州加入買房搖號大軍等都是政策收緊的直接體現。由此可見,2018年一線包括二線熱點城市房價上升的動力明顯偏弱,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城在“去庫存”的推動下可能持續小幅上行態勢。

張波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上三點政策趨勢值得關註:首先是對金融風險的防範,這意味著房企融資成本會繼續提高,房貸利率也會不斷走升;其次是精準化調控還將在各地出現,不同城市間差異化的調控手段將更有利於保證自身房地產的健康發展;此外,住房租賃還將是政策紅利集中的市場,更多地區將出臺保障租賃的政策,並大力保證租賃房源的供應量。(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62

交通部官網1個月內發7篇評論直指網約車亂象,行業協會出招

“短短一個月間,交通運輸部官網上連續發表7篇評論,想要傳達出來的強烈信號,其實我們都很清楚。”今天(5月9日)上午,在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召開的出租汽車行業服務自律公約征求意見座談會上,神州優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勤說。

從4月9日開始,交通運輸部在其官網上接連發表7篇評論:《運輸市場要公平競爭》《網約車發展要“脫虛向實”》《“燒錢大戰”不可持續》《誠信經營方能行穩致遠》《交通運輸新業態不是“法外之地”》《包容審慎監管不是放任不管》《互聯網交通運輸企業切莫“店大欺客”》,這些評論矛頭直指網約車市場出現的過度補貼競爭、非法營運等亂象和怪象。

最近一段時間,網約車行業在部分城市再度開始了“燒錢大戰”。近年來,客貨運輸服務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後的新業態成為多方資本的角力場。不同專業投資機構、互聯網巨頭、金融機構、主權基金及相關實業集團各顯神通,利用強大的資本支撐力,在網約車、共享單車等領域,都在使用“燒錢”補貼方式。

高額補貼刺激和滋生了司機刷單、中途退單、“馬甲”車經營等不規範現象,而不安全、低質量的服務最終均由消費者來承擔。

出租汽車行業是城市重要的窗口服務行業。攝影/章軻

上述評論明確表示,包容審慎“不是放任不管”,交通運輸新業態必須依法治理,運行在法治軌道上,不能也不應成為“法外之地”。充分發揮新業態積極作用,關鍵在於“遊戲規則”的普遍適用,關鍵在於監管的剛性運用。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針對網約車市場近期出現的種種亂象,上海、浙江、山東的行業監管部門紛紛出手。上海市交通委介紹,4月,上海市交通執法部門在機場、火車站等共14個執法點開展了代號為“天網2號”的網約車非法客運專項整治行動;4月17日,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會同全省11個地市運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共同約談某網約車企業,要求企業主動清理清退不合規的車輛和人員;4月底,濟南啟動出租汽車行業百日專項整治行動,除了整治巡遊車的不合規行為,網約車存量和不合規車也納入清理範圍。

“網約車平臺未來還會不斷發展壯大,我希望未來的局面是,從業者把職業中文明的、有境界的做人原則和理念帶到出租車服務當中,而不是把那些汙泥濁水的東西帶到行業來。”9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會長王麗梅說。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當日組織出租汽車行業骨幹企業就出租汽車行業服務承諾和自律公約兩項內容進行專題討論。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座談會聚集了傳統龍頭出租車企業以及網約車行業新興力量的“大佬”們。

5月9日上午,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召開出租汽車行業服務自律公約征求意見座談會。攝影/章軻

這些人包括北京首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海晨、神州優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勤、哈爾濱天鵝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傑、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山明、杭州出租車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金明、重慶市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喻懷江、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美銀、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線上運營中心副總經理李克偉、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務部副總監孫理科等。

王麗梅介紹,制訂服務自律公約的主要目的是為維護出租汽車行業市場秩序,構建行業良好營商環境,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經營者及全體從業人員經營行為,提升行業社會治理水平。

“行業協會的職責有三句話12個字,就是‘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王麗梅對大家說,制定行規行約,一方面是向政府和社會清晰傳達出租車企業和行業的理想、理念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是行業內部自我約束、自律的重要形式和渠道。

“行業協會要主動發聲,企業要堅守服務底線,營造政府、社會、企業等共同監督氛圍。”梁海晨說。

“出租汽車企業要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反對網約車平臺‘燒錢’補貼行為,抵制不公平競爭,助推行業融合發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市場秩序,構建行業良好營商市場環境,共同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劉美銀說。

戴金明也表示,出租車企業應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提高人民群眾出行服務體驗,以人民群眾需求為根本,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完善運營管理方式,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體驗。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行業政策部主任郭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將就服務承諾、自律公約文稿內容進一步廣泛征求意見,並計劃於5月下旬組織召開出租汽車行業自律發展研討會,舉行巡遊車、網約車代表企業就《出租汽車行業服務承諾》進行簽約。

根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確定的2018年度工作要點,今年將“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重點突出服務與自律”,推動企業誠信經營和信用服務,探索對違規企業實行警告、業內通報、公開譴責、取消會員資格、向有關部門通報等負面懲處的黑名單(包括灰名單)建設,實現對會員的獎優懲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97

曾蔭權︰不要樓市有泡沫 從供地到賣樓規限 全方位出招

1 : GS(14)@2010-10-14 23:56:01



特首曾蔭權昨日在施政報告推出多項穩定樓市措施,包括首次提出,未來10年,政府每年將會提供可建約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投資移民計劃今日起剔除房地產項目。

曾蔭權直言︰「不要樓市有泡沫」,他認為「中產要買的樓,應該升值,與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相適應,但現在則是太高。」

今年的施政報告以「民心我心 同舟共濟 繁榮共享」為題,篇幅較過往長近三分之一,房屋土地政策是焦點。

針對私樓方面,除了穩定樓市政策,曾蔭權更提出,準備立法規管一手私人樓宇買賣,包括以「實用面積」作為公布呎價唯一標準,也限制「發水樓」的寬免定於一成;夾心階層方面,則推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

舊預測有偏差 每半年檢討

曾蔭權坦言,要穩定樓市,短期要透過行政措施,長遠還是依靠土地供應,未來10年內,平均每年會提供可建約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未來3至4年,料有61,000個一手住宅單位供應,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

對於每年2萬個單位的標準,曾蔭權解釋說,多年來,每年平均吸納量是約18,500伙,其中可能有「水份」,「可能某環節,上價、中價樓、低價樓的總和,未必那麼準確,所以我再加多些水份,去到2萬個單位。」他承認,近年樓宇供應量遠低於1.8萬個單位的需求,只有幾千個,推高了樓市。

被問為何不以預測未來房屋需求作每年供地目標,曾蔭權指過去曾有根據預測之做法,但結果是估錯,出了每年供應8萬5的例子。他表示,政府未來每半年會對房地產供求作檢討,決定是否需要調整。

發展商︰助樓市平穩發展

對於每年提供約2萬個私樓單位土地,發展商普遍認同,認為有助令樓市平穩發展。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副主席梁志堅表示,現時本港樓價高企,是由市場供求失衡所造成,政府亦應該考慮透過復建居屋等措施,回應市民置業的需求。

在傳媒吹風會上,被問內地資金湧港問題,特首指若這些錢去到房地產市場,就要用行政手段處理,如果是一幢一幢的豪宅,政府可以不理,但如果是500呎實用面積,即是建築面積700呎左右的中價樓,「我是很緊張,很緊張的!」

「不忿氣 為何不用實用面積」

針對發水樓問題,曾蔭權建議研究立法規管一手樓買賣,包括發展商須以實用面積賣樓。他在吹風會上說:「我不忿氣的是,何解要用建築面積,而不是實用面積?在英國,這不合法,內地也不合法!」

可是,樓市昨日卻似乎仍未受新措施影響,二手放盤業主更企硬,如太古城等,有業主更即時調高叫價2%至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17

曾俊華:有需要時研究出招

1 : GS(14)@2010-11-06 11:51: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05/News/ea_gak1.htm

【明報專訊】美國決定再印鈔6000億美元(4.7萬億港元),熱錢氾濫形勢逼人,本港昨天已有業主反價,資產泡沫風險勢必進一步升溫,然港府至今未見有具體對策。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天只重申﹕「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看看還有什麼措施可以推出。」但本港金融界人士認為,香港至少還有3招可研究。

曾俊華昨承認,美國再推量化寬鬆(QE2)措施,製造6000億美元入市買國債,會有不少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包括香港在內,對香港樓市、股市會帶來壓力,政府會密切留意。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只重申,過去已有措施控制銀行按揭信貸,未來會繼續研究,又稱可採取更多措施,惟難預測具體實行時間,因當局仍需時間審視局勢。

聯匯限制 僅能施行政手段

一名資深財金界人士則表示,香港沒有金融政策,聯繫匯率制度下,既不能自行加息又不能使匯率升值,剩下來只能施展「行政手段」對付資產泡沫問題,而當前香港的樓市泡沫問題較突出。

哪有什麼「行政手段」可遏抑樓市泡沫?他認為﹕(1)可考慮禁止樓宇閒置,針對持樓不租不賣的囤積者;(2)禁止外國人和內地人購買香港樓宇。

另外,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鄭國漢教授認為,向大額流入的外資「罰息」,並非不可能的事。他相信,金管局不時要求銀行匯報外來資金紀錄,所以,規定超出若干金額的外來存款放進本地銀行時即要「罰息」,並非不可能,這等同巴西最近向流入外資徵稅一樣。「雖然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強調資金進出自由,但在非常時期有非常的應對方法也未嘗不可。」

英報﹕交易商賭港元脫鹇

雖然官員對如何應對熱錢湧入仍支吾以對,但市場上已有不少揣測。英國《金融時報》昨天報道,已有交易商向大客倡議賭港元會跟美元脫鹇,並估計港元會升值10%至15%,因為只有脫鹇,香港才能早於美國加息以減低泡沫風險。最明顯的現象是港元匯價近日又升近7.75的強方兌換保證,顯示有炒家開始買港元炒升值。

不過,陳德霖昨天在金管局網頁專欄《匯思》撰文回應,重申香港無意更改聯繫匯率制度,因為一旦實施浮動利率,將引發更多熱錢流入。

鄭國漢:不脫鹇即逼人炒樓

鄭國漢3年前已提出港元應與美元脫鹇,昨日他對者指出,現在仍可考慮此方案。他的建議是港元改與一籃子貨幣掛鹇,操作類似人民幣及新加坡元,進行有管理的浮動。他不同意脫鹇會引發更多熱錢流入。「不脫鹇,港元跟隨美元貶值,你只會逼本港居民去炒樓,外資覺得港元低,資產抵買,一樣會來炒。」

里昂證券香港及中國的房地產研究部主管王艷亦認為,政府必須採取措施,向市場彰顯整頓樓市的決心。「現時存錢入銀行等同不斷貶值,『聰明錢』一早已流入樓市,政府應推出更多針對樓市的措施,即使不奏效也不打緊,最重要是令市場感受到政府有控制樓價的決心。」

她建議,政府可將1200萬元以上住宅付六成首期的門檻,進一步下調至500萬元住宅已需付六成首期,或可增加印花稅,以及向個人名義買的第二個單位、或以公司名義購買的住宅徵收特別稅項等。

另外,陳德霖說QE2的效果有待觀察。他警告,未來數月各個外匯及金融市場對QE2有不同反應,料會出現較大波動。他相信,QE2對新興市場包括香港的副作用,將會持續並進一步增強,本港房地產泡沫風險增加,金管局將密切監察市場。
2 : GS(14)@2010-11-06 11:51:44

任志剛斥美不負責任
熱錢勢湧新興市場
  2010年11月5日



【明報專訊】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天回應本報提問說,美聯儲局推出6000億美元量化寬鬆政策,是不切實際和不負責任。不切實際是因為美國銀行體系早已「水浸」,注入更多資金亦未必有助美國實體經濟復蘇,反而會連累美國以外各國出現資產泡沫等問題,所以是不負責任的。

美國本土無足夠企業借錢

任志剛表示,聯儲局多印6000億美元鈔票,最終會全部成為美國的銀行結餘,可供美國銀行放貸,但美國銀行未必能找到足夠的當地企業借錢,因為有良好信貸實力的企業早已借夠了錢,當前美國面對的不是信貸資金不足的問題。

內地有匯管 抗QE2能力強

相反,若有金融機構向美國銀行借貸,表明投資海外資產,例如投資澳元再去炒地產,而美國銀行一經評估,發現美國以外其他不少地區,匯率又升、資產價格又升,要找到可信的抵押品,實在「易過借火」,所以大量的QE2(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釋出的資金,最終很可能成為流進包括香港在內的新興市場的熱錢。

任志剛認為,內地的情較佳,因為中國有能力自行加息,兼且一直有外匯管制,對抗QE2能力相當強。
3 : GS(14)@2010-11-06 11:52:25

前年「Cash is King!」 今天「Cash is Pain!」
  2010年11月5日

【明報專訊】還記得兩年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金融資產價格江河日下,大家高呼「Cash is King!」(現金為王),紛紛擁現金自保,但今時今日卻出現180度急速轉變!

港幣已與美元掛鹇了27年。近年美國為挽救經濟,不斷「印銀紙」,令普通市民存於銀行的港幣儲蓄,飽受零息折磨,更由於美元弱勢令存款實際購買力「愈存愈少」。「Cash is Pain!」(現金是苦),市民要保住手上港幣的價值,一個方法是購買資產。

綜合投資業界人士分析,過去兩年的美元跌勢中,樓房、股票、黃金等商品價格,全部逆美元跌勢上升。樓價今年已大幅急升,現時追貨風險較高;金價屢創新高,博再升同樣要冒不少風險;相比之下,投資者近來將焦點再次放在股市上,因為恒指在現水平只有15倍市盈率,未到20倍或以上的高風險水平,而且大部分藍籌股可有3厘以上派息回報,自然吸引不少投資者追捧。當然,購買股票始終要承受股價可能大幅下跌的風險,不想冒這種風險的人,可考慮將港幣換成人民幣或其他外幣,雖然會錯過資產價格升浪,但最少能為現金保值,避免隨美元貶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35

港府快出招 增炒樓成本 回應溫總提醒 抗衡QE2防泡沫

1 : GS(14)@2010-11-15 22:06:53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0-896368?category=m


正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提醒,港澳兩地政府要準備應對美國次輪量化寬鬆(QE2)影響,據悉,港府為防樓市繼續飈升造成泡沫,快將再推出穩定樓市措施,增加炒家成本,包括加印花稅及收緊按揭等。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也在網誌,強烈暗示港府需再就樓市出招;他直言,美、日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恐令香港樓市泡沫風險進一步上升,資深投機者趁機引誘市民入市,令市民賠上血汗積蓄。
溫總促港澳 應對貨幣波動
溫家寶昨日談及美國QE2時,指這對貨幣與美元掛鈎的地區影響特別大,主要表現於滙率的波動,以及容易產生資產泡沫。他表示,香港與澳門都要準備應對。
不過,溫家寶也指出,香港與澳門均成功應對亞洲及國際金融危機,相信兩地對今次貨幣波動,亦有辦法應付。
曾俊華昨日在網誌表示,為防止泡沫風險,港府已於2月、4月和8月,針對樓市多次推出措施,這些措施已初見成效,但美國和日本再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他擔心樓市泡沫風險可能進一步上升,特別隨之而來的投機炒賣,可能進一步刺激泡沫風險。
炒家誘入市 市民賠血汗錢
他直言:「一些資深投機者,往往善於利用熾熱的炒風,吸引一般市民入市,由過往泡沫危機的經驗可見,一些被誘入市的普羅市民,往往受害最深,不但賠上個人的血汗積蓄,對個人、家庭以至整個社會亦造成嚴重影響。」
他表示,在思考QE2對香港影響時,不單看一堆冰冷的數字,而是考慮市民的福祉﹕「經常提醒自己,在辦公桌前的,不單是一堆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不少市民的福祉。」他說:「有需要時,毫不猶豫地推出新一輪措施,以確保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對於QE2,他指這意味超低息環境持續,全球資金為了追逐回報,勢將大舉流入經濟前景較佳的亞洲和新興市場,香港將會受到直接影響,帶來滙率升值、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
拒放棄聯滙 難推資本管制
他又提及亞洲地區抗衡QE2措施,指中國、印度、南韓、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已先後加息,防止經濟過熱,及為資產市場降溫;新加坡推出一連串防止樓市過熱措施,包括增加土地供應和向一年內轉售樓宇徵收稅款等;巴西和泰國則向投資該國債券的外國投資者,收取稅款;南韓則對外滙衍生工具買賣作出限制,亦正考慮向投資該國國債外資徵稅。
但他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自由開放市場,難以實行資本管制措施,亦不能改變聯繫滙率制度,因聯繫滙率自83年實施以來,一直行之有效,毋須改變此制度。
他又提醒市民,尤其小投資者,也要小心風險,避免過度借貸和炒賣,以防日後市場突然逆轉時蒙受損失。
撰文:林佩琪、何麗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85

北京出招打壓「網絡水軍」 監控集體發帖炒作 學者憂扼殺網上自由

1 : GS(14)@2011-01-05 23:23: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36396

內地民間利用互聯網進行商業炒作等做法,引起中共關注。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直指,「網絡水軍」危害社會,影響網絡秩序,引起民眾不滿,也引起領導人關注,指示要加強管理。這是中共官方首次公開回應網絡水軍問題。學者憂慮當局會借商業理由,將原本脆弱的網絡自由「一棍打死」。
王晨近日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表示,網絡水軍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中央領導人非常關注,指示要認真研究,加強管理。當局目前正研究加強對網絡水軍管理的措施。王晨說:「網絡水軍危害社會,影響正常的網絡秩序,確實需要治理。」這是中共高官首次公開批評網絡水軍。
受聘公關公司打商戰

根據官媒解釋,網絡水軍是指通過僱用大批人手,在互聯網上集體炒作某個話題或人物,以達宣傳、推銷或攻擊某人或某個產品的目的;這些受僱者在網絡推手帶領下,以各種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聯網論壇發帖,因人數眾多被譽為網絡水軍。
網絡水軍初時只是對論壇「灌水」(即發帖跟帖)網民的總稱,近年隨着網絡民意越來越深地影響現實輿論,網絡水軍開始受僱於網絡公關公司,被利用從事商業活動,為商家企業造勢、推銷產品、抹黑對手等。由於監管不力,內地民眾在網上上當受騙事件層出不窮。
當局沒透露會如何出招整治網絡水軍,但近年在一些重點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又在不少熱門論壇試行「網絡實名制」,並稱「取得實效」,故外界普遍認為,當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招數,無非是推行網上實名發言。
重點網站禁匿名發帖


王晨在提法中雖無提及日益活躍的互聯網維權、網上表達政治異見等行為,但外界擔心,當局會借商業理由推政治管制之實,打壓不同政見。上海市信息法律協會副秘書長李立律師指,依法嚴打網絡公關違法行為很有必要,但不能把水軍一棍子打死,灌水是互聯網常見現象,「過度誇大水軍危害,甚至視之為洪水猛獸,很容易會傷害本來就脆弱的網絡自由度,那是因噎廢食」。
內地專門經營互聯網灌水的網站「水君網」(前身叫水軍網),負責人劉先生昨接受本報電話查詢時稱,只要不涉及政治(例如維權)、色情、商業糾紛及個人恩怨,就不擔心當局查處。他說:「共產黨自己都需要『五毛』(即專門在網為當局唱好的槍手),有甚麼理由不讓我們活下去?」
中國之聲電台/本報記者
2 : GS(14)@2011-01-05 23:23:15

話你知
50萬「水軍」每次發帖賺 4毫
2011年01月05日


據媒體報道,經註冊後專在網上「有償灌水」的網民,全國至少有 50萬。通常的報酬標準,發帖一次可獲 0.3元至 0.4元(人民幣.下同),回帖一次 0.1元至 0.2元。遇突發事件酬勞或可「水漲船高」。
水軍分為不同團隊,由團長統領,團長上面是專業網絡公關公司。公司收到定單後制訂「作戰方案」,包括設置話題、起草帖子內容、選定目標網站等,團長再透過 msn、 QQ等,對轄下水軍發出指令。
水軍發帖時,一個論壇同一內容最多發一篇;回帖時同一 ID至少隔 50個回覆才再次出現,且不停更換 IP地址。水軍行動時,公關公司進行監測分析,根據各水軍戰績分發酬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21

警出招遏紅 Van血戰

1 : GS(14)@2011-06-27 23:08: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78399
據了解,此路口於午夜屬「瓜青線」小巴(土瓜灣出發,經青山道到長沙灣)的上客旺區,近幾個月,由勢力人士操控的站頭車,常以爬頭、揳位及急停等方式,惡意與公海車爭客,每晚險象環生,氣氛緊張。消息指有黑幫打算藉此逼公海者歸順站頭。
2 : GS(14)@2011-06-27 23:08: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78400
【本報訊】有小巴業內人士向記者稱,最賺錢的荃灣至觀塘線,目前入線費約 40萬元,司機每月要另付 9,000元管理費,若以 40輛小巴計算,黑幫單是入線已穩袋 1,600萬,每月再有 30多萬管理費,收入可觀。小巴這「肥肉」已成為各黑幫爭奪對象,亦曾掀起連場惡鬥。近年有「食腦」黑幫自組「公司車隊」,以租車形式操控司機,逃避法律責任,趕絕行家。
3 : GS(14)@2011-06-27 23:09: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78401
【本報訊】隨着鐵路網日益完善,非專線小巴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小巴司機坦言,他們面對生意減少、站頭管理費增加,以及石油氣價暴升三大困境,目前可以說是近 10年來,小巴司機最難撈的時期。
4 : 龍生(798)@2011-06-28 00:53:50

拉晒呢班仆街最好....
改晒做專綫小巴, 大家唔駛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69

利世民:索羅斯又出招

1 : GS(14)@2012-04-16 23:09:39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416/78613
索羅斯喺《金融時報》撰文,建議歐洲央行將發行貨幣嘅權力,注入一個「殼」(Special Purpose Vehicle,簡稱SPV),然後用個「殼」集資兩萬至三萬億,用來解決歐債危機。呢個破天荒嘅構想,究竟行唔行得通呢?
簡單嘅答案係:「行唔通。」
好多填鴨式教育嘅人,第一個諗法,一定係乜嘢國家權威民族尊嚴。不過,歐元嘅出現,代表17個歐洲主權國,已經將國家權威民族尊嚴放低。所以,呢個講法唔成立。
我話行唔通,其中原因係:「邏輯謬誤。」搵人用歐元去買發行歐元嘅權,就好似叫一個企喺個大木桶入面嘅人,唔行出個木桶,但又要舉起個木桶。
持有歐元發行權嘅「殼」究竟有乜用?派息?索羅斯引述花旗同高盛嘅研究,指歐洲央行每年賺250億歐元,用1厘計,呢個SPV嘅市值,就係25000億。不過,無論250億,抑或25000億,最大嘅問題係,呢間SPV發行歐元嘅數量,又會影響番佢本身嘅價值。
一個銀碼,究竟背後代表咗乜嘢?呢個係最基本嘅經濟學問題,偏偏又係最難答嘅一個問題。
「貨幣嘅價值,取決於一個單位,可以換取到幾多貨物。」我希望,大家以後會記住,銀紙,唔一定要多,但係一定要見使。用貨幣理論嘅術語去講,就係要有穩定嘅購買力。
原則上,中央銀行其中一個功能,係要確保貨幣嘅購買力。換句話講,中央銀行唔係要來賺錢。所以,索羅斯第一樣搞錯嘅,就係呢一點。
不過,都唔可以怪佢。因為一直以來,政府為咗掩飾央行嘅缺失,久不久就會用「其實央行賺咗錢」來愚弄大眾。兩個星期前,美國都有數字話,其實自2008年金融海嘯,聯儲局其實已經賺番TARP同部份救AIG嘅本金。
講到呢度,大家又要明白第二個概念:「法定貨幣」(Legal Tender)。 原則上,如果有人欠咗錢,債主收到法定貨幣,條數就一筆勾銷;債主亦唔可以拒絕債仔用法定貨幣還債,否則,條數亦當唔存在。所以,當社會上最大嘅債仔係政府嘅話,發行貨幣既係政府控制之下嘅中央銀行,可以想像得到,結局一定係印銀紙。
由EFSF到ESM,再到呢個央行SPV概念,歐洲睇嚟真係無出路。所以,我哋一定要記住,無論點都好,千祈唔好畀政府有赤字同負債。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