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屋苑連續兩月破200宗 走出5個月二手交投量低潮
1 :
GS(14)@2017-11-30 14:32:43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168&issue=20171130
【明報專訊】早前多個矚目大型新盤趁年底前接力登場,帶動一手市場熱鬧之際,亦釋放購買力,不少新盤向隅客回流二手,令本月二手交投明顯回暖,其中十大屋苑本月已累錄222宗成交,為連續兩個月突破200宗水平(見圖),是自今年4月後二手重現交投旺勢;同時,各大屋苑平均實呎較當時已全線上升,目前半數屋苑平均實呎按月上升約1%至10%不等。
明報記者 謝穎怡
事實上,十大屋苑成交量自5月後進入連續5個月低潮,至10月才再破200宗水平,而本月則暫錄222宗成交,相比去年同期133宗更急升逾六成。雖然今年2月至4月十大屋苑成交量曾連續3個月突破200宗,惟目前各大屋苑平均實呎較當時已上升2%至12%不等,其中3個屋苑,包括鰂魚涌太古城、天水圍嘉湖山莊及東涌映灣園,本月平均實呎更創該屋苑新高(見表)。
太古城嘉湖映灣園 本月平均實呎破頂
太古城本月「價量齊升」,暫錄35宗成交創一年來按月新高,平均實呎1.86萬元,較今年8月高位的17,828元再升4.3%。中原高級資深區域營業經理趙鴻運表示,屋苑新近錄得海棠閣低層E室易手,屬實用面積922方呎3房戶(建築1029方呎),原業主6月放盤時叫價1750萬元,累減270萬元或15%後,以1480萬元易手,實呎16,052元(建呎14,383元)。趙續指,原業主1998年以656萬元購入,帳面賺824萬元或約1.3倍。
太古城35宗成交 一年新高
同區康怡花園本月累錄15宗成交,亦為屋苑一年新高。代理消息指,屋苑F座低層16室,實用面積685方呎(建築858方呎),3房套間隔,以1150萬元易手,實呎16,788元(建呎13,403元);原業主於2002年以278萬元買入,帳面獲利872萬元或3.1倍。
新盤向隅客回流二手
沙田第一城本月交投及平均實呎已貼近屋苑高位,暫錄31宗成交平均實呎1.51萬元,繼日前有3房戶以逾千萬易手成為屋苑樓王單位後,最新亦錄得有銀主盤獲承接個案。中原分行市務經理關煜裕表示,沙田第一城43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304方呎(建築410方呎),兩房間隔,以470萬元易手,實呎15,461元(建呎11,463元)。新買家為用家,原業主於2010年以180萬元購入,帳面獲利290萬元或約1.6倍。
另外,利嘉閣聯席董事洪志杰表示,紅磡黃埔花園4期6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732方呎(建築835方呎),以1078萬元成交,實呎14,727元(建呎12,910元);原業主2008年12月以388萬元買入,帳面獲利690萬元或逾1.7倍。
劉思明:港股盈利持續改善 估值走出低窪
1 :
GS(14)@2018-01-01 23:44:38【明報專訊】昨天分析了恒指走勢,今天看港股的基本面。恒指每股盈利(以下簡稱盈利)自2009年從谷底回升,一直升至2015年回落,經過約年多下滑,去年底開始回升,與此同時,市場對於本年度及下年度盈利預測不斷上調(圖1)。今年第二季以來,本年度(反映2017年度)及下兩個年度盈利預測已調高12%、13%及16%,至每股2249元、2471元及2781元(圖2),意味未來兩年(2018及19年度)盈利增長將進一步加快至10%及13%。
舜宇盈測冠藍籌 其次吉利騰訊
恒指反映整體藍籌股的盈利改善,但藍籌股處於不同的盈利周期,大致可分三類包括盈利保持較快增長、盈利復蘇及盈利放緩。恒指新貴舜宇(2382)的盈利在過去兩年(2015及16年)增長34%及66%下,今、明兩年料將再增長超過一倍及45%;其次,吉利(0175)、騰訊(0700)及瑞聲(2018)料於過去兩年增長超過約三成的基礎上,今明兩年增長將保持三成以上;平保(2318)今明兩年盈利有望維持約兩成穩定增長。
中海油復蘇步伐 料較中石油快
石油股中海油(0883)、中石油(0857)去年盈利大跌八九成後,今年料大幅回升70倍及3倍,明年料增長19%及56%,前者復蘇步伐較快。部分藍籌股盈利回升或增速加快,蒙牛(2319)、萬洲國際(0288)、聯想集團(0992)、潤地(1109)、中海外(0688)等消費股及內房股料明年盈利回升或增長加快。
值得留意的是,本地金融及地產股的盈利普遍出現放緩,匯控(0005)、恒生(0011)、中銀香港(2388)等明年盈利增長料跌至單位數;地產股長實(1113)及新地(0016)料會放緩,信置(0083)及恒地(0012)甚至可能倒退。事實上,本地零售、公用及房託同樣出現相似情况。
據《明報》港股數據庫涵蓋約380隻股份,2017年及2018年度盈利預測平均增長97%及30%,但1個標準差5.4倍及75%,數據差異頗大,撇除部分極端數據(超過兩個標準差),經調整後,2017年及2018年度分別有約八成及九成的股份盈利預測有增長,平均增長46%及20%,整體盈利向好。
至少八成股份明年盈利看升
若以數據庫追蹤的30個行業分類,除了能源外,金屬及礦石、工業製品的盈利增長超過一倍,其次,內房、電訊及媒體今年盈利料增逾八成,本地金融、軟件服務、航運物流亦增逾六成,但當中只有軟件服務、內房明年盈利料可以保持增長三成。至於明年盈利缺乏增長或大幅放緩有本地零售服務、本地金融、公共事業、地產相關、房託,增幅將降至一成以下。
本地零售金融地產盈測最差
總括而言,今明兩年港股整體企業盈利增長理想,利好股價表現。今年股價表現亮麗的藍籌股如吉利、舜宇、騰訊以至內房、金屬行業,均有強勁盈利增長所支持,但除此之外,亦受到港股的估值變化所帶動。
以周計,自2009年恒指市盈率升至23倍以上後(圖3),隨着企業盈利回升及股價變化,市盈率大幅下滑,直到2011年跌至8倍附近,之後5年大部分12倍以下浮沉,直到2016年打破悶局,到今年在近12年平均值約12.7倍之上攀升。目前恒指相當於2017年度預測市盈率13.3倍,只要企業如預期交出成績,加上港股走出估值低窪,市盈率要升上2010年高位約15倍,恒指要再升一成至兩成並非難事。
[劉思明 數據尋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03&issue=20171229
陳德霖:港橋樑角色 引中資走出去
1 :
GS(14)@2018-02-04 21:36:05【明報專訊】香港一眾財金官員隨特首林鄭月娥出席北京的《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其中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香港可在「一帶一路」中作橋樑,引導中國資金走出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則表示,希望香港成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肖亞慶﹕推動國企利用港金融優勢
陳德霖稱,香港一向是內地引進資金的跳板,但這個戰略定位有很重要的改變,近十年的數字顯示,香港同時引導國內資金走出去,認為香港在「一帶一路」可以發揮作為橋樑作用。他續稱,「一帶一路」的投資和人民幣國際化是分不開,在中國對外的投資及貿易愈來愈多,沒有理由不可用人民幣結算。
出席同一場合的中國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將推動國有企業利用香港的金融優勢,透過資本市場支持「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目前已有63家央企參與逾千個基礎建設項目。
劉怡翔﹕打造香港成一帶一路上市平台
劉怡翔在論壇上說,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中,香港是最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本港股票市場集資額位居世界前列,政府會致力令香港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首選上市平台。他又稱,港交所正研究改革上市制度,包括在採取適當制度措施的前提下,容同股不同權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料今年6月開始接受申請。
他續稱,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估計,至2030年亞洲發展中國家需要的基礎建設,每年達到2.7萬億美元,期望香港可以成為融資中心。據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示,亞投行開業兩年以來,項目投資已累積超過42億美元,金立群表示,香港作為亞投行的首批成員,日後會繼續加強與香港在各領域的合作;香港在風險評估、金融和法律服務等方面有特殊優勢,希望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出席論壇的港鐵(0066)主席馬時亨則表示,港鐵要利用管理鐵路經驗的優勢,與國家的鐵總合作,配合「一帶一路」發展,加大沿線國家的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91&issue=20180204
也說亮話: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1 :
GS(14)@2018-02-28 07:41:24去年北京一名中二女學生,寫了一份功課《願你》,給未來的自己,希望自己「平安無事地度過青春期,但別平安無事地度過青春」,文章被上傳至網上,引起網民不少討論。女生接着給與自己一番期盼,愛情、性格發展、情緒、好奇心、自信等等,然後說:「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當大部份成年人關心「恭喜發財」、「步步高陞」、「學業進步」的時候,這位年輕人知道人生不只是外在的認同,成長是學會一份和自己和平共處的自在、自信、自得。筆者雖然年近半百,人生頗有起伏,還是為文章深深感動,希望女學生將來如文章一樣實際經歷、享受人生。記得在這位少女的年齡,筆者有一次頗堪回味的經歷。其時八十年代中,台灣僑胞第一次可以經過香港辦簽證回大陸探親,筆者來自福建,海峽兩岸都有親戚,富有創業心態的父親於是在家裏兼職辦起「民宿」,一條龍服務,接送、簽證、住宿、火車票全包。有一回,父親忙不過來,無法送一位70多歲的台灣老兵去廣州坐火車回湖南,不知道是筆者奮勇請纓還是父親沙場點兵,反正最後由我負責帶老伯伯乘直通車往廣州,在廣州火車站幫老兵買好去湖南的來回票,有需要的話在廣州住一夜,送他上車然後自己回香港。這件事今天講出來,筆者妻子、孩子、朋友覺得匪夷所思,怎麼可能讓13,14歲的中學生負上這種責任?當時我們一家人卻覺得周末有空幫個忙自然不過。就這樣,13、14歲的我帶着台灣老兵去廣州,開始一切還是蠻順利的,我們在頗為兵荒馬亂的廣州車站買好第二天一大早的車票,在附近找到一家小旅館住下,然後再找到一家小菜館吃晚飯。沒想到老兵回鄉太興奮,堅持要喝酒,還要向我表演當兵時學到的功夫,結果在回旅館幾十米的路上,無影腿不復當年勇,馬步不穩,摔斷腳骨、動彈不得。當年沒有滴滴打車,筆者為此「香港仔大鬧公安局」,才找到車送他去醫院;再找木頭車抬伯伯在醫院一邊照X光,另一邊看大夫,中間來回奔跑繳各種名目的費用。回想當年那個少年,遇到想像不了的困難,沒有退縮,只是兵來將擋,盡力解決問題。今天人長大了,但願還可以保留這份淡然,走出半生,歸來仍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初生之犢,毋忘初心。「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與本欄讀者共勉之。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6/20315241
諾獎得主席勒:總有好嘢會走出來
1 :
GS(14)@2018-03-06 03:46:45講政治會撕裂社會,加密貨幣同樣壁壘分明,看好者視之為顛覆世界的創新技術,看淡者則貶斥為必須取締的世紀龐氏騙局。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雖屬看淡陣營,但仍看到曙光。他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bitcoin這類加密貨幣,至少從現在看來,並不算十分成功,但它確實刺激了不少新想法,或許會有一些好事因而走出來(something good may well come from it)。席勒1月在瑞士出席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時,曾形容bitcoin是一場實驗,「這是一項有趣的實驗,但將不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席勒認為,bitcoin等加密貨幣,是一次改變貨幣的嘗試,當中確實包含一些非常聰明的想法。他日前回應本報查詢時形容,加密貨幣引發對貨幣價值儲存、傳訊及健全性(integrity)的討論,甚至間接激起對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興趣。席勒表示,雖然看不清加密貨幣未來的投資價值,但認為大家已過份追捧,「我們應將關注擴大至區塊鏈的技術,後者的用途遠不止加密貨幣」。目前要沽空加密貨幣並不容易,令懷疑者不易透過行動反映其意見,席勒表示,金融理論告訴我們若有投資工具不能被沽空,他便會被擁躉所主導。他希望近日有交易所推出相關期貨合約,可令加密貨幣變得穩定。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則是加密貨幣的大好友,他早前撰文指bitcoin是非常好的主意,因它滿足了一個複雜系統的要求,即無擁有者、無權威去決定其命運,由群眾擁有,並且已運作數年,足證它已自成一體。他認為,雖然金、銀等貴金屬也是沒有政府操控的貨幣,但要買賣黃金,你仍要到香港等地方做交收,銀行牢牢控制黃金託管業務,而政府則監管銀行,相較而言,bitcoin並不需要一個特定的託管商。
Nassim指,bitcoin或會遭挫折及失敗,但很易再捲土重來,現時雖然不方便交易,作為貨幣又太波動,但它的存在已提醒政府:貨幣已不再是你們的專利。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5/20322854
【專題籽】311地震7年後 油站職員慢慢走出海嘯陰霾
1 :
GS(14)@2018-03-12 01:57:18記者的酒店房外就是綾里灣,當年大船渡海嘯水位最高的海灣。
【專題籽:胚芽故事】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發生8.9級地震。這場史上最猛烈的世紀天災,引發超過10米高的海嘯,令整個日本陷入一片混亂,傷亡數字更是無法估計。岩手縣沿海城市「大船渡」是其中一個重災區,海嘯最高達16.7米,死亡人數達340人。39歲的譚浩洋和38歲太太周燕芬,這對香港夫婦放棄努力10年得來的長俸,放棄香港的一切,遠赴岩手與災民共患難。
在大船渡訪問阿洋兩夫婦,是去年11月中旬深秋時份,東北仍未下大雪,阿洋把握機會駕車帶我看大船渡的重建情況。「看到牆上那個藍色標記嗎?就是當年海嘯的水位了。」阿洋的cafe所在的盛町,也是當年被海嘯浸過的地方,附近的建築物上就留有海嘯記號,比他的個子還要高。「整個大船渡站也沒了,要重建JR站。我們現在準備去的大船渡魚市場,大部份地方也被浸了。」魚市場是新落成的建築,裏面除有拍賣海產的地方外,還有一個小型紀念館,記錄了311海嘯對大船渡帶來的影響。「海嘯時,因為大量海水湧入狹小的海灣中,灣內的水位比外面的海洋更高,這兒被水浸到地方普遍也較高。」站在魚市場的一樓眺望台看着大海,遠處是蠔及帆立貝的養殖場,山後方已是太平洋。很難想像我身處的眺望台下方,曾被洪水所掩蓋。
魚市場起紀念館 築10米高防波堤
在市中心走一趟,沿途看到很多精緻建築物,以及乾淨的街道,看不出是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不過也有例外。公路旁有一幢三層高的建築物,底下兩層只剩下鋼筋鐵架,只有最高一層安然無恙,「這幢建築物原本是食肆及卡拉OK,為何災後7年仍保留在這?第一可能找不到老闆,不知道建築物屬誰。另一個原因是,就算老闆健在也未必有錢重建。沒有選擇之下,惟有將建築物留低。」政府甚至將防波堤加高至最少10米,猶如一道城牆,以預防下次海嘯來襲。我們經過一個油站,那裏也有海嘯標記,剛好蓋過油站的頂。「7年前海嘯時,我在海邊加工廠打工,那天剛好在家,所以逃過一劫。」油站職員浦嶋順子說。順子一年前才開始在這油站打工,回想起海嘯當日,她仍心有餘悸,「其實我到這年紀也未聽過海嘯的警號聲,當年一聽到警號聲便很驚慌,腦海裏一片空白。那時候朋友的家不是房屋被沖走,就是家中有人離開,心情非常難過。」事隔多年,慶幸她能慢慢振作起來,繼續生活。而當地政府亦有興建臨時房屋及發放義援金予災民,如有生計維持者死亡,可獲500萬日元(約37萬港元),有多代人同住的房屋全毀,則獲100萬日元(約7.4萬港元)。不少重建工作也一直進行中,希望盡量回復昔日的面貌。
2017年11月的大船渡市中心的大船渡灣,是當年受災地區之一,顯眼的紅白煙囪幸好仍存。
2011年地震後大船渡灣一遍頹垣敗瓦。
不少建築物會有「津波到達水位」標記,即海嘯水位高度。
為預防下一次海嘯來襲,當地政府將防波堤加高,猶如一道城牆。
油站上的水位標記(黃框示)足足高過一層樓。油站職員浦嶋順子(右圖)當時剛好在家,但提起受災時仍有餘悸。
市內一所食肆及卡拉OK中心場所,受災7年後仍遺留原地。
【大船渡市當年災情】
海嘯最高︰16.7米2011年人口︰40,737人死亡︰340人;失蹤︰81人房屋損毀︰3,629棟
記者:黃依情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7104
陸振球﹕走出去闖天下
1 :
GS(14)@2018-04-03 12:22:4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572&issue=20180403
Share
【明報專訊】數天長假,不少港人趁機外遊,筆者應邀到毗鄰新加坡的馬來西亞新山巿,參觀由內地發展商碧桂園(2007)在當地開發的一個名為森林城巿超大型樓盤,可說大開眼界,並得到不少啟發。
這個大型樓盤主要分作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透過填海打造4個面積合共約20平方公里的人工島,並在島上大興土木,計劃分期興建料會超過10萬個住宅單位,連同酒店及商業等項目,另一部分為距離數公里,在紅樹林生態區旁的土地,興建高爾夫球場連住宅及酒店項目等,佔地達10平方公里,兩部分總面積大概等同澳門面積!發展期可長達30年!
據發展商表示,森林城巿單在2016年已售出約1萬個住宅單位,套現約200億元,去年再售出數千個,首期可在今年下半年開始交樓。
該項目規模宏大令人印象深刻,不禁令筆者聯想到,其實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政策之前,內地不少雄心壯志的企業家,早已有走出去、闖天下的決心,除了賺錢之餘,也同時會如數百年前鄭和下西洋一樣,將中國的影響力在世界不同層面深化。
回看今天的香港,卻有不少人畫地為牢,在投資上只看着眼前的兩塊磚頭,甚至如高鐵的一地兩檢,以至大灣區中港融合明顯的利多於弊,也只會為反對而反對,拖慢香港的發展步伐,能令人不痛心嗎?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 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