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開幕的上海電視節上,國產劇越來越高的價格成為了業內人士的熱議話題。被戲稱為“賣腎買劇”的電視劇市場,能夠支撐多久?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甚至感嘆僅今年電視劇價格就漲了三十倍。這些年不斷走高的電視劇價格,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電視劇價格半年怒漲三十倍
這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在6月7日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尖峰”論壇上,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感嘆,在未來一年里最重磅的電視劇如《如懿傳》、《擇天記》、《歡樂頌2》、《海上牧雲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騰訊都花了高價購買版權。但在三四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也就賣了30萬一集,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在今年漲了30倍。
“賣腎買劇”雖然是業內一個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渠道方的版權購買壓力。事實上,漲價的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版權,這些年IP價格、制作費、演員酬勞、編劇酬勞都在漲,整個行業看上去都在漲,是否只要有買方願意買單,這個天價的現象就會持續呢?
對此,曾打造過《虎媽貓爸》、《如懿傳》等精品大劇的金牌制片人黃瀾表示:“所謂的天價背後,其實是觀眾的強烈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市場供給,之所以版權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創作的核心資源也在漲價。而且,只有好的劇才會賣得貴,但是可以給平臺帶來價值。”
天價購劇一直都存在,但是行業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則是“貴的劇就一定是好劇嗎?”以及“這里面有沒有泡沫?這些泡沫會破滅嗎?”馬中駿坦承,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泡沫,“現在演員價格飛漲,很多過億都不算貴,頂級大神的作品一下就報了3000萬、5000萬。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下,需要我們理性判斷。”馬中駿坦言,要想讓“天價飯局”成為“平民盛宴”,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賣腎買劇”誰之過?
那麽到底誰導演了這一場版權價格戲劇性暴漲?
首先,影視市場的繁榮是價格上漲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暴漲的理由。那麽暴漲的直接原因在哪里?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坦言,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臺之外的新闖入者,不斷發起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電視劇版權價格不斷高漲。視頻網站不惜常年虧損的代價重金搶版權直接導致電視劇版權價格飆升,本來這一現象應該隨著視頻網站整合而減弱,但隨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殺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互聯網巨頭的支撐下,各家版權競爭更加激烈,也就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事實上,視頻網站已經很多年虧損了,視頻網站要實現盈利最好是整合得只剩下一家視頻網站,目前的格局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少峰表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成為電視臺之外影視劇最主要的購買方,視頻網站的介入對影視劇價格的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看出,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各自背靠三大互聯網巨頭,一方面三巨頭為各自旗下的視頻網站“輸血”,為買劇提供“彈藥”;另一方面,他們短期並不指望視頻網站能夠盈利。在互聯網思維下,他們更希望能夠占據視頻網站這一流量入口,為將來變現做準備。
發力自制紓解困境
不過,長達十多年的全行業虧損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視頻網站正在嘗試“自救”,即多渠道變現,包括發展付費模式、涉足電商等;另一方面,也在與背後靠山BAT一起合作發力網絡自制內容。以騰訊視頻為例,騰訊視頻借助騰訊集團的力量成立企鵝影業。成立半年,企鵝影業在本屆電視節期間霸氣連發27部電視劇項目,其中不乏大量超熱門IP,諸如《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三體》、《沙海》、《悟空傳》、《青雲誌》、《風聲》、《無心法師2》。
去年開始,視頻網站再度回歸到多年前大量級的劇集采購,對內容源頭的生產與投入量級產生巨大影響,帶來電視劇價格不斷飆升。對頂級優質內容的定價權加速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的同時,不斷攀升的版權費也為視頻網站帶來不小壓力。
對視頻網站而言,用戶的忠誠度源自對播出內容的追隨,內容換了平臺,用戶將隨之轉移。因而,對於與騰訊視頻有著強聯動效應的企鵝影業而言,要想做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勢必要做好兩手準備。
騰訊視頻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好的作品,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騰訊視頻還是要勇敢地去拿,比如騰訊視頻天價獲得2017年電視劇《如懿傳》的網絡播出權;另一方面,面對天價的電視劇市場,騰訊視頻也會進一步推動企鵝影業發力自制內容。
去年,受到經濟下行影響,國內私募股權市場從狂熱投資狀態一下冷卻,回歸理性。
盡管如此,私募股權以及天使投資市場發展勢頭良好。2015年VC、PE市場總額大約八千億美元,活躍的VC、PE機構超過8000家。從行業發展的內涵來講,股權投資機構從小的作坊到大支部,內涵和外部,投資的範圍都有較大的變化,一些老牌的VC、PE的合夥人離職創業,同時新的人才也在流入,中國VC、PE進入了新的時期。
而在這個階段投資者應該如何投資?哪些領域在未來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間?
輕資產投資模式
對於私募股權投資而言,流動性與輕資產是投資的兩大利器。
“投資不能投機,不然就會從土豪變成一無所有。” 在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現場,微創(中國)董事長唐駿分享了自己20年來住酒店的經歷。其坦言在國內多年並未擁有房產,而是將購房資金用於投資,並算了一筆簡單的賬,“我在上海住的酒店房間500平米,在同樣的地理位置,如果要把它買下來至少要花五千萬,這筆錢用於投資,每年的回報在600萬,而酒店一年住宿是240萬,所以我賺了360萬。”
無論是對於投資人還是企業來說,流動資金尤為重要。2015年,大批曾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選擇回歸國內市場,“當時很多公司每天流通的買賣量也就是兩萬美金左右,因此普遍估值偏低,最後淪為僵屍股。”唐駿說道,其也指出新三板企業的投資者同樣需要考慮退出套現的方式。
過去,在一級市場,對比輕資產公司,一些傳統的投資者更願意投資重資產公司。而微創(中國)董事長唐駿則認為這與未來的投資方式相悖:“過去三十年到現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蘋果、谷歌、微軟,都是輕資產的公司,未來的三十年,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也一定是輕資產的。”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發展,以房地產為首的重資產模式未來將逐漸向輕資產轉移過度。通過合作、投資方式將風險分散,有利於減少企業資金壓力。去年,萬達就與多家投資機構簽署框架合作協議,以輕資產的方式開發建設20余座萬達廣場。
投資什麽行業?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私募股權以及天使投資經歷了從盲目狂熱到逐漸理性的階段。而在新的情形下,投資環境改變帶來了投資機會的變化。
如今,VR、人工智能都是投資熱點,一級市場投資者以及有能力的大企業都對這些領域趨之若鶩。而唐駿卻認為VR產業發展不及預期。“在23年前,我加入當時第一批美國VR研究團隊,這麽多年過去我沒有看到有多大改變。”
根據普華永道早前發布的《中國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基金2015年回顧與2016年展望報告》指出,2015年是私募股權基金參與投資交易活動特別活躍的一年,交易金額達到1921億美元,同比增長169%。而私募股權基金在高科技行業投資的交易數量上升至40%,金額達到了768億美元,創造了超過上一年度近六倍的新高。其中,共有27宗私募股權基金/財務投資者參與的投資交易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目前,大量的VR投資者為大容量跨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他們將VR作為技術戰略布局部分。“VR目前尚停留在技術階段,缺乏能夠變現的商業模式。”唐駿認為未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將在能利用互聯網技術帶來產業革新的企業中。“對接互聯網以後,你才有可能讓過去的傳統行業重新複興。因為互聯網引來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對於沒有加上互聯網概念的傳統公司的投資,去談回報就是小概率或者零概率事件。”
在院長遴選爭議時連發兩封公開信、發布為院長後在美開記者會,尚未回台就連番主動出擊的廖俊智,作風積極。 蔡英文總統與他越洋視訊面談時,提到國內政治環境紛擾不會停止,接下新職要有心理準備。「我完全能夠理解,」新科中研院長廖俊智如此回應。 中研院近來因前院長翁啟惠涉入浩鼎股票風暴,加上新院長又與前任李遠哲、翁啟惠同屬化學領域,引起少數院士反彈,院內氣氛低迷,外界也好奇,旅美三十多年、台灣社會不熟悉的廖俊智,能否重振中研院聲望,或變成誤入政治叢林的學界小白兔。 五十八歲的廖俊智,學術成就勝出大多數中研院同世代學者,包括美國總統綠色化學獎、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中研院院士,以及美國學界最高地位的國家科學院院士等。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透過生物合成技術,以細菌替代石油來製造化學品,在生質能源領域有突破。「他很務實、想解決(能源)問題,所以想出把工程觀念放到生物裡的方法,」廖俊智在台大化工系的同班同學、現任該系教授陳立仁說。 美華裔首富與他一起創業 綠色能源的趨勢讓他備受重視,美國政府為他的實驗室注資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美國華裔首富、《富比世》估計身價約合新台幣四千億元的黃馨祥,也投資他的技術,兩人共同創辦了EASEL公司。 在美國如魚得水,是否有能耐應付台灣複雜的政治、學術派系環境?先前就有院長遴選委員懷疑他不熟悉台灣,如何領導中研院?其實,祖籍台南、高雄長大的廖俊智,曾在二○○七到一○年間獲工研院聘為顧問,經常往返台美兩地,旅美期間也很關注台灣時事。 曾參與廖俊智實驗室研究的台大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阮雪芬透露,廖俊智居家還會穿著一件印有台灣地形的T恤,兩年前頂新食用油風暴時正逢台北市長選舉,他還提出建立食安機制的建言給柯文哲。 包括遴選委員、總統幕僚和學界老友,都對他說話時條理分明印象深刻。高中聯考全國前三十名、大學畢業成績系上第二名的廖俊智,並非書呆子型。翁啟惠曾在立法院辯:「我們科學家本來就不正常。」「廖俊智絕對是正常人,」廖的幾位同學異口同聲說。 廖俊智 出生:1958年 學歷:台大化工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化工博士經歷:美國柯達公司科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工系教授、系主任現職:將於7月接任中研院長 撰文者田習如 |
在近日開幕的上海電視節上,國產劇越來越高的價格成為了業內人士的熱議話題。被戲稱為“賣腎買劇”的電視劇市場,能夠支撐多久?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甚至感嘆僅今年電視劇價格就漲了三十倍。這些年不斷走高的電視劇價格,到底誰是背後的推手?
電視劇價格半年怒漲三十倍
這幾年電視劇版權價格如同火箭一樣往上竄。在6月7日的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尖峰”論壇上,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誌傑感嘆,在未來一年里最重磅的電視劇如《如懿傳》、《擇天記》、《歡樂頌2》、《海上牧雲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騰訊都花了高價購買版權。但在三四年前,當時最大的劇《甄嬛傳》也就賣了30萬一集,同級別的劇在去年價格漲了10倍,在今年漲了30倍。
“賣腎買劇”雖然是業內一個玩笑話,但也真實反映了渠道方的版權購買壓力。事實上,漲價的不僅僅是電視劇的版權,這些年IP價格、制作費、演員酬勞、編劇酬勞都在漲,整個行業看上去都在漲,是否只要有買方願意買單,這個天價的現象就會持續呢?
對此,曾打造過《虎媽貓爸》、《如懿傳》等精品大劇的金牌制片人黃瀾表示:“所謂的天價背後,其實是觀眾的強烈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市場供給,之所以版權價格會上漲,是因為創作的核心資源也在漲價。而且,只有好的劇才會賣得貴,但是可以給平臺帶來價值。”
天價購劇一直都存在,但是行業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則是“貴的劇就一定是好劇嗎?”以及“這里面有沒有泡沫?這些泡沫會破滅嗎?”馬中駿坦承,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泡沫,“現在演員價格飛漲,很多過億都不算貴,頂級大神的作品一下就報了3000萬、5000萬。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下,需要我們理性判斷。”馬中駿坦言,要想讓“天價飯局”成為“平民盛宴”,就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賣腎買劇”誰之過?
那麽到底誰導演了這一場版權價格戲劇性暴漲?
首先,影視市場的繁榮是價格上漲的基礎,但這並不是暴漲的理由。那麽暴漲的直接原因在哪里?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坦言,視頻網站作為傳統電視臺之外的新闖入者,不斷發起價格戰,某種程度上推高了電視劇版權價格不斷高漲。視頻網站不惜常年虧損的代價重金搶版權直接導致電視劇版權價格飆升,本來這一現象應該隨著視頻網站整合而減弱,但隨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殺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互聯網巨頭的支撐下,各家版權競爭更加激烈,也就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事實上,視頻網站已經很多年虧損了,視頻網站要實現盈利最好是整合得只剩下一家視頻網站,目前的格局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少峰表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成為電視臺之外影視劇最主要的購買方,視頻網站的介入對影視劇價格的走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可以看出,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各自背靠三大互聯網巨頭,一方面三巨頭為各自旗下的視頻網站“輸血”,為買劇提供“彈藥”;另一方面,他們短期並不指望視頻網站能夠盈利。在互聯網思維下,他們更希望能夠占據視頻網站這一流量入口,為將來變現做準備。
發力自制紓解困境
不過,長達十多年的全行業虧損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視頻網站正在嘗試“自救”,即多渠道變現,包括發展付費模式、涉足電商等;另一方面,也在與背後靠山BAT一起合作發力網絡自制內容。以騰訊視頻為例,騰訊視頻借助騰訊集團的力量成立企鵝影業。成立半年,企鵝影業在本屆電視節期間霸氣連發27部電視劇項目,其中不乏大量超熱門IP,諸如《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三體》、《沙海》、《悟空傳》、《青雲誌》、《風聲》、《無心法師2》。
去年開始,視頻網站再度回歸到多年前大量級的劇集采購,對內容源頭的生產與投入量級產生巨大影響,帶來電視劇價格不斷飆升。對頂級優質內容的定價權加速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的同時,不斷攀升的版權費也為視頻網站帶來不小壓力。
對視頻網站而言,用戶的忠誠度源自對播出內容的追隨,內容換了平臺,用戶將隨之轉移。因而,對於與騰訊視頻有著強聯動效應的企鵝影業而言,要想做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勢必要做好兩手準備。
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好的作品,有可能成為現象級的產品,騰訊視頻還是要勇敢地去拿,比如騰訊視頻天價獲得2017年電視劇《如懿傳》的網絡播出權;另一方面,面對天價的電視劇市場,騰訊視頻也會進一步推動企鵝影業發力自制內容。
讀書札記160623
盛唐詩(三十一) 元結 下篇
蕭律師執筆
754年,元結中進士。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元結舉家南逃,最後客居於現今江西的瀼溪。759年,以古文家著稱的 蘇源明向朝廷推薦了元結,結果元結連任軍將,組織地方武裝,擊退了幾股鄉縣盜賊。
760年,元結編集了《篋中集》,是一個小集子,收錄了由七位詩人的二十四首五言「古體」詩組成。元結強調賢人的湮沒無聞,而大多數篋中詩人正符合他所稱許的條件。
元結修正了他的復古激進主義,轉向較散漫、較不古奧的詩歌。同樣符合復古傳統而又較可接受的替代模式,是描寫某種體現「古代」社會道德標準的典範。元結發現,雖然上古黃金時代的寧靜淳樸社會可以在現實世界窺見,但無論它出現在那裡,就為當時政治苛求所敵視和威脅。瀼溪成為這種和睦社會及威脅它的危險的具體呈現。
《與瀼溪鄰里》
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日行幾千里,愛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誰家無泉源。修竹多夾路,扁舟皆到門。
瀼溪中曲濱,其陽有閑園。鄰里昔贈我,許之及子孫。
我常有匱乏,鄰里能相分。我嘗有不安,鄰里能相存。
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冤。終以瀼濱訟,無令天下論。
軍旅職務任滿後,元結其後的生活交替著隱居和任地方長官,直到722年去世。
元結晚年詩歌發展有意地與他的社會政治經歷聯繫在一起,這是他所選擇關於詩歌本質的神話:一種活躍於政治和社會領域的文學,其作用是表達和改變道德標準和政治現實之間的關係。
在任職道州之前,元結自稱「漫叟」,這一名號傾向於狂士的個體價值。第二次任職道州後,社會詩人不再出現了,取代其位置是山水詩人和狂士。元結這些晚期詩篇比其復古詩更有吸引力。儘管他的個人詩保留著豐富辭彙和寬廣的風格範圍,他的晚期詩基本上倒退進了詩歌保守主義,這一倒退標誌著八世紀中葉復古詩的失敗。元結晚期詩最喜愛的主題之一是「相對性」──大的事物看來像小,小的事物看來像大。這種視覺的相對性與《莊子》價值觀的相對性聯在一起。
《窊樽詩》
巉巉小山石,數峰對窊亭。窊石堪為樽,狀類不可名。
巡回數尺間,如見小蓬瀛。樽中酒初漲,始有島嶼生。
豈無日觀峰,直下臨滄溟。愛之不覺醉,醉臥還自醒。
醒醉在樽畔,始為吾性情。若以形勝論,坐隅臨郡城。
平湖近階砌,遠山復青青。異木幾十株,枝條冒簷楹。
盤根滿石上,皆作龍蛇形。酒堂貯釀器,戶牖皆罌瓶。
此樽常可滿,誰是陶淵明?
元結最後的作品是組詩《欵乃曲》五首。道德家和思想家後退了,出現的是一種溫和的嘲諷,與杜甫的一些後期作品或五十年後 韓愈的一些作品頗有相同之處:
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閒。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九疑山。
名跡是偶然的,時代是錯誤的,而這位一度十分自信的復古道德家,現在卻以嘲笑幽默的語氣向長安大官問「政」事。現在,他返回充滿疑問和不定的現實世界,這種疑問不定表現於自然界宏大的地貌雙關語──九疑山。
元結不是一位大詩人,卻是一位「重要」詩人。他是一位創新者,為八世紀後期緊接著的優秀詩人打開了一條道路。他堅定確信詩歌應是什麼樣子,並動手創造這種詩歌。但他發現,這種詩歌在現實文學的審美界,比其儒家價值觀在政治界還更不成功。*** 儒家價值觀必須置於社會進行實踐;如果它退入個人價值觀,就傾向於與道家的個人價值觀相結合。作者認為儒家隱士與道家隱士的區別在調子,不在態度。
與元結一樣,杜甫參加了八世紀中葉的復古復興。但對杜甫來說,藝術所占據的位置,至少與其社會價值觀同等重要。這樣,當八世紀六十年代帝國的崩解威脅了這些價值觀時,杜甫的詩歌並未像元結的詩歌那樣,戲劇性地退入保守主義。
資料來源:
《盛唐詩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 The High Tang》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讀書札記160815
盛唐詩(三十二) 開元天寶次要詩人:王之渙、崔國輔、薛據、賈至
蕭律師執筆
現在要討論一些開元、天寶時期「次要詩人」。 所謂「次要」,是由於他們現存的作品有限,無法完整評判其作品。 這一類詩人,包括有才華橫溢、但缺乏獨創性,以一種或多種時代共同風格寫作的詩人。另一方面,還有一些詩人,看來有獨立詩歌個性,但由於存世作品太少,無法充分概括其獨特性。
王之渙是出色地體現了時代共同風格的詩人。他在開元中十分著名,但他的詩似乎未能編而成集。他現存只有六首詩,全部是絕句,每一首都幾乎成為一種小典範。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有名絕句代表了一種獨特類型,結尾做出或提出某種神秘的重要姿態。 落日,只是一種設想;登上更高的樓,不僅可擴大視野,或可能再見短暫陽光的重現。
下引詩雖然全部由陳套組成,卻仍是一首值得欣賞的名詩。
《送別》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柳」與「留」同諧音。柳枝在送別時被攀折,表示不願行者離去。詩中運用了這一轉喻,詩人仿彿從物質世界的形成看到了隱藏的訊息。折柳在那時是最普通的送別意象,故詩人所感正是讀者所預期的。與 王翰的《涼州詞之二》一樣,期待表達了自覺的真誠,講述者的天真推測,使折柳隱含了巨大的共同憂愁。
崔國輔是王之渙的朋友。他在726年登進士第,與 儲光羲同年,後只獲授低職,說明他缺乏政治關係(可能與 張九齡的對立派有關)。他與京城詩人也沒有密切的文學聯繫。 在開元末天寶初,他被授低職,因為此時的任命權在李林甫。他還和李林甫的反對者往來,可能認識李白,並不顧李林甫的排斥,向皇帝介紹杜甫的賦。 752年楊國忠掌權,他再被逐出任東南地方低職,自始行跡不明。
殷璠稱 崔國輔的詩「婉孌清楚」,特別提及他的樂府絕句。和李白一樣,崔國輔對沿襲民歌和流行歌謠傳統的樂府絕句感興趣。他的絕句多詠東南事物。
《湖南曲》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歸。湖裡鴛鴦鳥,雙雙他自飛。
《中流曲》
歸時日尚早,更欲向芳洲。渡口水流急。回舟不自由。
這都是單純的愛情詩,大量運用雙關語。在《中流曲》,「芳洲」中發現女子如花的隱喻,從劃舟急流的描寫中發現情慾難以抑制的暗示。《湖南曲》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理了 王維絕句的極端簡樸。崔國輔存詩四十首,此類絕句占了二十六首。
《河嶽英靈集》對某些有才華但存世作品很少的盛唐詩人保留了豐富的資料。其中包括 賀蘭進明,他在728年登進士第,存有兩首《古意》和五首出色的樂府《行路難》。陶翰730年登進士第,崔曙738年,兩人都是時代共同風格的才華洋溢的實踐者。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人識,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一醉菊花杯。
陶翰《古塞下曲》
進軍飛狐北,窮寇勢將變。日落沙塵昏,背河更一戰。
駿馬黃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殺左賢王,歸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東出鹹陽門,哀哀淚如霰。
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之四
君不見雲中月,暫盈還復缺;君不見林下風,聲遠意難窮。
親故平生或聚散,歡娛未盡樽酒空。嘆息青青陵上柏,歲寒能有幾人同?
薛據集的散失是盛唐詩的一大損失,幸好《河嶽英靈集》保全了他部分的詩,也是我們現今看到的全部。薛據是與杜甫、岑參、高適及儲光羲同 登慈恩寺塔的詩人,可惜他所作的詩大多散佚了。 他與幾代詩人都有廣泛交往,從 王維到杜甫、高適,再到 劉長卿。高、劉對薛據都有贈詩。杜甫對薛據的詩特別賞愛。杜甫稱薛據「文章開穾奧」,「乃知蓋代手,才力老益神。」此外,從杜甫和高適的其他評論中,薛據的作品明顯地與古風密切聯繫在一起。殷璠概括雲:「為人骨鯁有氣魄,其文亦爾。」
薛據現存詩十二首,其中有幾首是古風。他的作品體現了道德價值觀的人格化。《懷哉行》是薛據古風詩出色的範例,其中所表現的政治關註,與杜甫作品遙相呼應。
明時無廢人,廣廈無廢材。良工不我顧,有用寧自媒。
懷策望君門,歲晏空遲迴。秦城多車馬,日夕飛塵埃。
伐鼓千門啓,鳴珂雙闕來。我聞雷雨施,天澤罔不該。
………….
這不是宮廷詩的富麗描寫,而是試圖表現帝王降臨的倫理威嚴。薛據其他的詩篇比古風更具美感,擁有一些杜甫豐富想像和辭彙。
《西陵口觀海》
長江漫盪盪,近海勢彌廣。在昔胚渾凝,融為百川長。
地形失端倪,天色潛滉漾。東南際萬里,極目遠無象。
山影乍浮沈,潮波忽來往。孤帆或不見,棹歌猶想像。
日暮長風起,客心空振蕩。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嶼幾邅迥,亭臯時偃仰。歲晏訪蓬瀛,真遊非外獎。
賈至是李白的朋友,也與杜甫相識。他曾為玄宗讓位肅宗草詔。他熟練掌握了正規官場風格,其作品與 高適相似。他最優秀的詩是絕句,其中有幾首是盛唐簡潔修飾技巧的典範,運用了急速轉換和戲劇並置。***
《白馬》
白馬紫連錢,嘶鳴丹闕前。聞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出塞曲》
萬里平沙一聚塵,南飛羽檄北來人。傳道五原烽火急,單於昨夜寇新秦。
賈至存詩最著名是三首絕句,作於亂後在南方與李白相聚時。其中第一首的尾聯最有特色,兩句詩都由名詞組成,列出一串類型意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
江上相逢皆舊遊,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以上詩人雖稱「次要」,卻處於詩歌「主流」之中。從現存盛唐詩集中的一些作品看,曾有些詩人和詩人群體致力於某些較不常見題材。吳筠的詩歌傳統代表了一個群體,「宮體詩」和沿襲《玉臺新詠》傳統的詩代表了另一群體。大約同時,梁鍠的詩專吟詠女性,李嶠專註於詠物詩,但這些都未得到充分保存,可能是由於宋初選詩的詩家們在安排題材方面,只許在特定題材範圍內挑選。
本篇內容取自《盛唐詩》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9月22日,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下稱"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中國航空金融發展(東疆)國際論壇上舉行,以“民間非企業單位”的組織形式正式設立並落戶天津東疆保稅港區。
東疆與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CFL30)將在大型龍頭企業引進、國家重點項目建設、行業領域學術交流、政策法規研究完善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依托東疆保稅港區產業集聚和創新領先優勢,充分發揮中國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的行業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搭建行業整體的交流和研究高端平臺,推動中國租賃環境建設和政策完善。
天津市副市長閻慶民、社科院學部委員、CFL30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民生租賃董事長周巍、海航資本執行董事長劉小勇一同為研究院揭牌;工銀租賃總裁趙桂才、CFL30研究院院長/農銀租賃董事長高克勤、君創租賃董事長李思明、第一財經CEO周健工、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等20余位CFL30理事見證了上述揭牌儀式。
經過五年多的發展,CFL30已成為租賃行業最具影響力的智庫組織之一。目前,工行原行長楊凱生出任CFL30主席、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出任CFL30學術委員會主席,CFL30約有30名來自金融租賃、外資、內資三類租賃公司的理事,理事單位資產規模占到全行業比重約60%。
租賃業第一智庫
“不能簡單將租賃行業看成金融。金融是促進資本形成,而租賃直接是資本形成。在經濟下行周期,租賃行業逆勢增長折射出租賃行業逆周期增長的特點。一邊租賃公司有錢,一邊實體經濟需要發展,租賃行業將二者直接結合,所以可以逆勢增長。” 社科院學部委員、CFL30學術委員會主席李揚表示,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的揭牌標誌著中國租賃行業變得日益重要,同時也標誌著這一行業在中國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銀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金融租賃公司開業49家,加上子公司共52家。行業總資產1.85萬億元,實收資本1479.55億元,行業平均不良資產率0.98%,資本充足率12.61%,撥備覆蓋率232.48%,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0.55億元。
這一數字顯示,在眾多金融業態中,租賃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員。
CFL30理事長、民生租賃董事長周巍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對於CFL30而言,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除了發揮智庫作用之外,CFL30還將通過其在租賃行業中巨大的影響力,引導整個行業穩健發展。
CFL30執行理事長、君創租賃董事長李思明在致辭時表示,CFL30成立於2011年12月,經過五年多的運營,CFL30階段性目標一一實現。
目前,CFL30已發展成為集聚了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頂級高管和專家的民間智庫,代表了中國租賃行業學術、研究、實踐的專業最高水準。現已成立了租賃資產、飛機、融資租賃行業與企業服務等租賃專業委員會,推出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年度報告、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景氣指數、融資租賃高管決策參考等融資租賃專業產品。
在談到CFL30的定位時,CFL30監事長、海航資本執行理事長劉小勇直切主題的指出,CFL30的目標是成為中國融資租賃業的“蘭德”。
李揚稱,作為智庫組織,CFL30應做到微觀上服務企業,宏觀上服務政策。
李揚認為,智庫要有宗旨,還要科學系統研究行業狀況,服務行業發展,服務政策制定,給監管部門反映行業心聲,以供監管部門參考。同時CFL30要推動中國的租賃研究走向全球。
探索租賃專業化之路
自2011年《國務院關於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的批複》〔國函51號〕下發後,天津東疆租賃產業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現已完成731架飛機租賃業務,82艘國際航運船舶,8座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租賃業務,飛機、船舶、海工設備等租賃資產累計總額達411.2億美元,共計1873家租賃公司東疆註冊成立,已成為中國租賃產業的聚集地。
同期,東疆完成了飛機離岸租賃、飛機聯合租賃、飛機國內售後回租外幣結算、加工貿易船舶保稅出口租賃等30余種創新模式,全國100%的航空租賃創新結構都在東疆發生,東疆租賃的創新制度占全國九成以上,被賦予建設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的使命重任。
9月22日下午,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成立之後,CFL30與東疆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CFL30與東疆將攜手加快建設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助力中國租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共同構築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租賃專業化發展之路。
CFL30常務理事、第一財經CEO周健工稱,CFL30接下來的任務之一就是放大租賃的影響力。這一點第一財經作為專業的財經媒體平臺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由於融資租賃相對專業,第一財經可以像“連接器”一樣,連結融資租賃行業與更大金融行業;連結融資租賃與實體經濟;連結融資租賃與國家政策決策對接。
一同在臺上見證融資租賃三十人論壇(天津)研究院揭牌的CFL30理事還有:光大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潘明忠、獅橋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鈞、中車投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山、長城國興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總裁張希榮、浙江匯金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雄偉、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委員會會長楊鋼、中國融資租賃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佳林、鑫橋聯合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施錦珊、山重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梁雪文、越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宇輝、廣發資管高級顧問程東躍、馬尼托瓦克(中國)租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潘俊吉,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閆龍光、廣融達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顧曄等。
華為心聲社區官方微信今日發布了任正非8月15日在華為公司內部做的關於戰略預備隊建設匯報的講話。講話內容中提到,華為公司需要組織、結構、人才等所有一切都變化,通過變化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任正非表示,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他親自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做委員,李傑也是委員。他強調研發部門需要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
任正非稱:“渡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任正非講話原文:
一、華為公司想不死,就要新生,要增強組織的血液循環,給優秀幹部專家賦予新能量,然後走上戰場、承前啟後,英勇奮鬥。戰略預備隊是最重要的轉換中介。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我們三十年大限快到了。華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們的組織、結構、人才……所有一切都要變化。如果不變化,肯定不行。如果我們拋棄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這是斷層,歷史證明不可能成功,那麽只有把有經驗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們通過變化,賦予新能量,承前啟後,傳幫帶,使新的東西成長起來。
第一,戰略預備隊是最重要的轉換中介,我們要高度重視戰略預備隊的建設,我建議成立戰略預備隊指導委員會。我可以擔任指導員,三個輪值CEO作委員,李傑也是委員,和華大一樣的作法。工作直接向我匯報。華大是教學交付平臺;戰略預備隊是能力交付平臺;HR是任職交付平臺,是互相協同的。
戰略預備隊整個體系不只是市場,也包括研發、財經、管理、供應……等所有體系。要有效運作,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我們要轉換,把優秀的幹部組織輸送出來,進行面向未來的訓戰結合,建立適應作戰方法的能力,把他們再送到一線,要重新參加作戰。
第二,未來我們能否通過人工智能來解決大量網絡服務問題,這是不是改朝換代?即使改朝換代也不能隨便拋棄老員工,他們有資歷、有資格。如果光有知識,沒資歷、沒經驗,能領導得了這個組織嗎?領導不了。所以戰略預備隊就是要在業務轉折過程中,“轉人磨芯”,磨礪人、轉換人、篩選人,經過訓戰仍跟不上公司發展的人就揚棄了,跟得上的人就升官了。我們要的是勝利,不是要每個人成功,不是對每個人負無限責任,給每個人公平的機會進步。要實現未來新的一代改朝換代,要看到預備隊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三,戰略預備隊聚焦未來公司新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結構改革。
你們上網去看一看華北大學,因為解放戰爭勝利太快了,為了接管全中國,毛澤東集中了兩萬營團幹部在石家莊建立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是辛亥革命元老,副校長是成仿吾、林伯渠,他們都是後來的國家領導人,很厲害的。這些營團幹部完成訓練就分配工作,接管全中國。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大的組織結構改革,我們也需要兩萬營團幹部啊,當然希望一萬是將軍。
二、戰略預備隊要讓組織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
我們的隊伍永遠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沖,而不能幹部流動板結化,幹部結構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們這些願意接受新事物、新觀點、能保持持續學習能力和意願的各級高級主官與專家。戰略預備隊人員有幾個來源:第一,我們選拔每年排在前25%優秀的人員進戰略預備隊,就告訴他們這是升官發財的機會,你們就寫“升官發財請來戰略預備隊”,這樣我們就會吸引一批優秀的種子進來;第二,現在國際風波如此激烈,一旦出現風險國家,我們收縮要有預案。出現風險的國家裁員,不要讓地區部再塞到哪個地方分配,可以全部轉到戰略預備隊里。如果還留在那個地方,就是打消耗戰,與其這樣不如充點電更好。第三,結構性改革中,我們要關閉一些產品開發組織,這些人也是人才,就進入戰略預備隊重新找機會和找方向。
我們要在預備隊中,通過一輪輪的篩選,選拔出其中最好的人。少將、中校、二等兵,選拔時都作為優秀人員過濾進來,這幾個人空投到一線作戰,二等兵和上將一起作戰,二等兵可能作上將的助手,打完仗後能力就提升了,這就是傳幫帶,這就是下連當兵,重新認識實踐。我們需要很多這樣的二等兵,也需要更多的與時俱進的將軍,到最艱苦的地方作戰。沒有實踐,沒有真正的體驗,就沒有實際的東西。
那些經過歷史考驗的人,希望他們轉型,能像李雲龍、丁偉這些人轉型成功。這批人政治思想好,不能只做“螺絲釘”,我更希望他們能做“發動機”,那就要看他們的能耐了。歷史就是無情的。誰也不能確保我們的勝利,就不能確保每個人的幸運。希望經過思想、意識考驗的人,真正在技能上能提升起來。
在變化過程中,可能有批“老紅軍”接受不了,新軍就要進去,“老紅軍”可以保留奮鬥的利益。我們尊重歷史上作出貢獻的人,但不要忽略了“我們要的是勝利,不是要的平衡”。勝利的基礎,就是誰能打下“上甘嶺”,就優先選擇誰。
我們大量幹部不斷輸出到前方,有兩個好處。第一個,讓前方的幹部有危機感,隨時有人替代他,他就會努力幹。第二個,給噴湧的新鮮血液一個提升的機會,換血,加強血液循環流動。加速選拔有一線成功實踐經驗的人,有綜合能力的人。
公司這個集體是沒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組成的,華為的血液不斷在更新,這就延緩我們公司垮臺的過程。戰略預備隊就是加速血液循環流動的組織。
三、戰略預備隊是訓戰賦能機構,不是幹部任用的權力機構,但要對人員鑒定推薦。我們不能確保升官發財,但提供升官發財的機會。
戰略預備隊沒有職位分配的權力,只是人力資源系統的重要人才供給培訓的基地。
第一,戰略預備隊隊員就是新軍。在其中選拔培養未來的優秀種子,培養後怎麽辦?培養以後沒有辦法確保升官發財,但我給你升官發財的機會。上戰場,立功去。我們要有很好的組織部門,這個組織部門要給人寫檔案。要寫得具體點、準確點,準確評價他,在分配工作時,推薦到困難項目中去、大項目中去。我們鑒定、推薦是很重要的。戰略預備隊是訓戰賦能,不是權力機構。
學員錄取要考試。我們不能強調把紅軍戰士一定要培養上”航母”,但是要給紅軍戰士被挑選上航母的機會。這樣,進預備系統和不進預備系統的所有人在轉型過程中都受到了洗禮。我們抓住典型學員,跟蹤這個學員情況,看到機會就空投。歷史賦予努力的人機會,有了這種機會,人們都爭著進戰略預備隊。戰略預備隊釣魚要有個鉤,鉤上放個餌,餌就是升官發財。
第二,戰略預備隊要有一些靈活預算,一部分的預算是在直接組織參戰,勝利後分攤到國家,也分一點利潤。戰略預備隊就有一點錢,掙的錢幹啥呢,補到做失敗的項目里去。出現危機的國家人員切入預備隊,就把薪酬包和差旅費預算資源帶回來,原地區部的成本就降下來了。所以戰略預備隊不用增加龐大的預算。
第三,在隊、不在隊的都是公司未來的接班人,不要總強調是否在隊,邊緣要模糊化。自學就不能成才?不是集中起來賦能才叫戰略預備隊,如果員工自學,我們也承認,給他支持和幫助。
美國是最自由化的國家,美國的思想和商業文明燦爛輝煌、五彩繽紛,像焰火一樣,其實燦爛的另一個名詞,就是混亂。一定要有一個主心骨、主航道,鐵一樣的隊伍,才能使燦爛變成輝煌。但美國也有鐵一樣的軍隊,保障國家堅定的發展方向。美國名牌大學,凝聚了世界精英、燦爛的思想,若無集中度,也會耗散掉。美國軍隊是最遵守紀律、最自強不息的組織,大量的優秀軍人,後來成為美國總統、企業家,凝聚了這些創新力量。華為公司要持續開放,也要有鐵一樣的力量,在崗在職的人要英勇奮鬥,這就是我要建設戰略預備隊的核心。我們也需要一支有鐵的紀律、鐵的意誌的隊伍。
四、戰略預備隊的機制要覆蓋到各個體系,通用的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要天天考試,壓力大才能迸發出能量。
第一,戰略預備隊要從市場擴大到研發、流程管理、財經……各個體系,都是一個訓練模型,不同的訓練內容。公共訓練模式都是一樣的,有公共的訓練平臺,都得遵守,跑步落後了分就低,專業訓練模式可以不一樣。經過公共的熔爐冶煉後就是合金鋼了。純鋼純鐵沒有這麽強的力量,加一點微量元素,力量就很強,讓大家感受一下熔爐的氛圍。
第二,在作戰的崗位上要以結果為導向,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以學習理解為導向。華為大學就是一個教學、考試的交付平臺。我們在前方作戰是結果面前人人平等,在培訓過程中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壓力大才能迸發出能量,輕飄飄怎麽能培養戰略預備隊?
第三,訓戰結合,教學要結合現實。預備隊要引導明天,但是不能跳躍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氣了,樹不能長在天上。否則一大堆都是懷抱未來理想,餓著肚子能到共產主義嗎?未來都還沒有戰場,培訓未來沒必要,但是讓大家知道未來是有好處的。
我們越來越需要更有綜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擔,但是綜合能力的成長需要有過程,每個人在學習中都要跨過這個邊界。我們也要改革,也要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平臺,至少可以用論壇的形式,吸引大家來打擂臺,要活躍這個氣氛。
五、研發每年輸送2000個高中級幹部、專家上前線,先到戰略預備隊,然後再派到前線作戰去
研發每年輸送2000人,不是直接到一線去,因為直接去,他還搞不明白。到戰略預備隊參加訓練、項目作戰,感受前方和後方之間的差別,然後再派遣,不能說槍都不會打就上戰場嘛。先學會打槍,再上戰場。上了戰場幾年以後,他們可能回來,也可能不回來;可能走向產品解決方案,也可能走向GTS,這都是重要崗位,說不定將來就當將軍了。研發要盡快把優秀的幹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個月他們還不會幹活,獎金也不會高。所以先給他們漲一下職級,升一下薪,再上戰場,大家就有積極性。這些優秀人員經過二、三年的戰火熏陶和考驗,客戶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來做產品線領導,接地氣了。研發要大膽地換血,不然新生力量提不起來,老人也沒有感受戰爭的硝煙,感受不到客戶需求,感受不到客戶體驗。研發部分新員工也要先去GTS,理解什麽是客戶需求再回來工作。
渡過這輪危機,完成這一次改革,華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來,這次改革應該是很重要的。但是結構改革是緩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後反而是失敗。未來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不知道;需要什麽樣的幹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讀書札記161014
盛唐詩(三十三) 劉長卿
蕭律師執筆
開元天寶是創新年代、詩歌個性特徵發展的年代。 但安史亂後十年,一群頑固的保守主義者占據詩壇,特別是在京城。 他們代表了唐代應景詩的刻板規則,充滿了陳舊的情調、意象及韻調,少了前兩代盛唐詩人強烈個人聲音的特徵。
但獨創和個性並不是文學評判的唯一尺度。 八世紀後期的京城詩人提供了他們自己時代的看法,並形成了新的詩歌傳統的標準,將自己看成是詩歌藝術主流的繼承者。
在八世紀後期,對 王維詩的讚美仍持續不斷。由於皇帝的讚賞,與及 錢起、皇甫冉等的頌揚,他的聲譽達到了最高點,他去世後,他的聲譽和影響卻仍繼續上升。
《輞川集》是王維影響的突出例子。許多詩人,像錢起和皇甫冉,試圖重現王維在《輞川集》中絕句的獨特簡樸風格。但風格不難模仿,卻難得出色。
比較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與皇甫冉:
「山館長寂寂,閒雲朝夕來。空庭復何有?落日照青苔。」
皇甫冉抓住了王維絕句風格的每一樣東西,唯獨缺乏其活潑的生機。***
在整個八世紀,京城詩持續地獨立於各種個性發展方向,後者形成於孟浩然、李白、杜甫,甚至京城宗師王維的作品。京城詩人風格一致,很難進行分組。有所謂「大曆十才子」代表這一期的詩歌,但產生很多構成問題。
作者重新將八世紀後期的詩人分為兩組。較年輕的一組由 盧綸哀悼詩中所列舉的詩人構成,即 李端、盧綸、吉中孚、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和夏侯審。第二組是較年長的,是認識王維和其他第一代詩人,包括 錢起、韓翃、劉長卿、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郎士元和李嘉祐等。
這些詩人成了他們所力求的詩匠,達到流暢圓美,為開元天寶的前輩詩人所未及。他們將所繼承的詩歌完美化,把詩歌語言講得更好,超過了其創造者。
劉長卿的作品突出地代表這些京城詩人的特殊才能和局限。*** 他曾被 權德輿過分地稱為「五言長城」。劉長卿屬於第一代盛唐詩人,但他的存詩幾乎完全出自戰亂後的後期生活,全為晚年作品。
劉長卿是河北人,733年登進士第,但此後不是在京城求仕,而是隱居東南地區。戰亂後返京師任禦史,其後連任中級地方官,其間不知何因曾被囚禁和貶逐廣東,大概卒於八世紀中葉。
劉長卿的作品明顯地仿效王維及其圈子的應景詩,往往直接借用,甚至在意象和風格上普遍模仿。天寶中他不在京域,未能感受新的詩風。他的詩與緊接戰亂後幾十年間流行於京城風格相一致。他掌握了必要的技巧,寫出數百篇優美詩篇,從未陷入拙劣的困境,但也從未激發迷人的想像。
劉長卿和其他後期京城詩人在對句上最吸引人。王維天才的一個標誌是對句結構的優美簡樸,以直接句法組成基本成分,引導讀者尋找隱藏的深義。劉長卿在數百首詩中過濫地模仿,偶然地對這一風格的運用也能體現出某些王維的才賦:
江樹臨洲晚,沙禽對水寒。 《卻歸睦州至七里灘下作》
秋風散千騎,寒雨泊孤舟。 《送李使君貶連州》
鳥散秋鷹下,人閒春草生。 《題元錄事開元所居》
在劉詩中,可以看到全部盛唐詩的技巧,如餘興無窮的尾聯意象:
明發看煙樹,唯聞江北鐘。 《和州留別穆郎中》
或將單獨的人物置於巨大的景象中,從而顯得越加孤獨渺小:
青山萬里一孤舟。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杜甫前有「天地一沙鷗」和「江湖滿地一漁翁」。)
劉長卿詩中,傷感多於激情,更多地描繪似畫的圖景,而不是描寫反映了認識結構或潛在世界的景像。在這方面,他甚至比同時代人的作品走得更遠。開元天寶詩歌對創新和複雜的關註,變成了一成不變的憂傷調子:候鳥、下雨、夕陽、船上或馬上的孤獨的詩人。
通過反覆運用,某些意象與特定情緒聯繫起來構成如畫的景象,能夠引發各種特定情緒:
《江中對月》
空洲夕煙斂,望月秋江裡。歷歷沙上人,月中孤渡水。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比較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種如畫般的絕句修飾藝術,相同的景象對一代又一代的唐代詩人產生了吸引力,並被反覆創造。《江雪》是最著名的唐代絕句之一,劉長卿的兩首詩可能具有相同效果。
劉長卿被稱「五言長城」,存詩 512首中過半用這一詩體寫成,其中大多數作於社交場合。五律傾向於風格的某種一致,但劉長卿五律的一致性格外突出,連他那些結構嚴謹的組詩和詠物系列也與應景詩無多大區別。
長篇排律通常要求比律詩更講究修辭表達,劉長卿的排律也不例外。甚至在這類詩中,他也喜好重複自己的詩句,如一首詩中相鄰的兩句:
「頗見湖山趣,朝氣和楚雲。」
可以在輕微變化後作另一詩的一聯:
「頗得湖山趣,江氣和楚雲。」
由於劉長卿詩篇中這種出現過於頻繁,致被 高仲武批評他「思銳才窄」。儘管如此,劉長卿的詩歌保持了對後代讀者的吸引力。特別是從詩歌的正統觀念看,他的詩均衡、清晰、技巧完美,保持了盛唐風格的延續。
《清明後登城眺望》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此類詩只缺少了一種八世紀後期經常稱揚的特性,如高仲武所指出,劉長卿的詩缺乏「新奇」。
《盛唐詩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g》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未來三十年,新技術將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
i黑馬訊 11月16日消息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未來30年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國家和年輕人。馬雲是唯一一位本次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的中國企業家。
馬雲表示,未來三十年,是人類最關鍵,最需要重視,最需要把握的三十年。新技術將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管你是什麽人,不管你身處哪里,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馬雲說。
馬雲表示,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未來沒有人會拒絕互聯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沖擊傳統商業的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創造出一套適應未來商業的商業模式而已。
他認為最近兩百年三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到了後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方方面面。三次技術革命中,第一次技術革命,解放了體力,煤炭成為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放了距離,石油成為生產資料;這一次互聯網技術革命,解放了腦力,數據成為核心資源。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
“過去二十年,機器變成人,人變成機器。未來的教育不僅僅傳授知識,更註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馬雲說。他認為,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過去把人變機器,未來把機器變人;過去是以制造為中心,需要能源、電、石油;未來,把一切非標準的變成標準,而未來以創造為中心,需要的是數據、智商、情商,把一切標準變成非標準,變成個性化。
“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會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馬雲表示。
本次互聯網大會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出席嘉賓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8位外國領導人、近50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大會首次舉辦“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充分匯集和展示全球最領先、最前沿的一批互聯網新技術新成果。
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世界互聯網大會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上午好!
這是我第三年參加烏鎮會議,非常榮幸每年都能和老朋友新朋友在這里見面。
中國人講,神仙是天上一日,人間一年。我們在互聯網公司,肯定沒有這麽誇張,但是都有這個感覺:過了一個季度就象以前過了一年。
三年來,互聯網世界發生的變化,產生的進步,我想至少相當於過去的十二年。
互聯網發展很快,世界變化很大,但其中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是不變的。
我們回顧最近兩百年三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一批批湧現;到了後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方方面面。
三次技術革命中,第一次技術革命,解放了體力,煤炭成為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放了距離,石油成為生產資料;這一次互聯網技術革命,解放了腦力,數據成為核心資源。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
今天互聯網剛好走過20年,未來的三十年,是人類最關鍵,最需要重視,最需要把握的30年。
未來30年,是新技術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麽人,不管你身處哪里,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不過,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同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會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
所以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你不能說這個行業可以用電,那個行業不能用電,電是沒有邊界的。今天沒有人會拒絕用電,未來沒有人會拒絕互聯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
沖擊傳統商業的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創造出一套適應未來商業的商業模式而已。未來三十年互聯網將會沖擊很多行業,很多就業會失去。
過去二十年,機器變成人,人變成機器。未來的教育不僅僅傳授知識,更註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前不久我說過,電商未來會消失
過去電商從無到有,未來會再從有到無;互聯網也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
所以,我們今天的會議是為了未來三十年,我們的目標是為未來三十年,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三十人以下的小企業。
電是歐洲發明,但是真正的成功卻不是在歐洲,而是美國抓住了機遇普及應用,成為能源時代的強國。
汽車發明以後,英國通過了一個紅旗法案,規定一輛汽車要有三個人開,其中一個人步行在車前,舉著紅旗,汽車不能跑到紅旗前面。因為沒有看清未來,英國汽車行業的研發陷入停滯,英國沒有抓住這個機遇。這樣的紅旗法案今天在全世界各國依然存在。
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過去把人變機器,未來把機器變人。過去是以制造為中心,未來就是以創造為中心。以制造為中心的時候,需要能源、電、石油;把一切非標準的變成標準。而未來以創造為中心時,需要的是數據、智商、情商,把一切標準變成非標準,變成個性化。只要你對未來有想象,我相信誰都有機會。需要是你敢不敢對未來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