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美股蘋果股價再創新高,市值逼近萬億美元,股價刷新歷史最高位至203.60美元,截至發稿,該股漲幅逾1%。
7月31日晚,蘋果最新發布了被其CEO庫克稱為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第三財季財報,在截至6月底的第三財季中,蘋果銷售額增加17%,達532.7億美元;利潤大漲32%,達到115.2億美元,即每股利潤2.34美元。這已經是蘋果收入連續第7個月加速增長。
從財報來看,本季度營收大漲的原因主要和iPhone X的推出以及服務業務的大幅增長有關。
財報顯示,在過去的第二季度里,蘋果營收為53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4.1億美元增長17%。iPhone仍是蘋果最賺錢的核心業務,雖然出貨量錄得4130萬臺,同比增長僅1%,比預期少,但其營收同比增長20%。
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蘋果和第三方服務所有的訂閱數量超過3億,包括App Store中的付費訂閱,同比增長60%。Apple Music帶來的收入比去年增長50%;Apple Pay交易額超過10億,比一年前增長三倍;Apple Care收入創15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值;雲服務年增長達15%。
今年年初,摩根士丹利分析師Katy Huberty預測,在未來5年里,服務業務的營收將會貢獻蘋果總營收的一半以上,每臺設備的服務收入能達到30美元。對很多手機廠商來說,每臺設備在硬件利潤之外還能獲取30美元服務收入是很難想象的事,這是只有蘋果硬件才能帶來的紅利。
近日,景德鎮農商行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不良貸款率升至5.83%。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誠信評級”)表示,景德鎮農商行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不良資產和不良率的攀升、撥備覆蓋水平大幅度下降、盈利水平下滑和流動性管理壓力較大等。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8年以來,至少9家農商銀行評級遭到下調,僅僅7月份以來,評級下調的農商行就有5家,另有2家農商行評級被調為負面展望。
景德鎮農商行不良率逼近6%
中誠信評級表示,信用風險持續暴露,加上監管政策趨嚴,導致景德鎮農商行不良資產和不良率均大幅攀升,撥備覆蓋率持續下降,對風險抵禦能力較弱。
《2018年景德鎮農商行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景德鎮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30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92.08%,不良貸款率4.00%,較2016年末增長1.5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7.42億元,同比增長94.41%,在總貸款中占比5.61%。
2018年以來,景德鎮農商行逾期貸款持續增加,加上監管機構要求將所有本息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劃為不良類,該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持續增加。截至今年6月份,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8.86億元,較年初增長67.39%,不良貸款率進一步升至5.83%,較年初上升1.83個百分點。
中誠信評級稱,這是因為當地汽車汽配行業受到經濟下滑影響,同時藝術瓷市場疲軟,使得部分陶瓷經銷商存貨增加、現金流收緊。此外,還有部分行業屬性較為分散的中小企業信用風險也逐漸凸顯,不良貸款反彈壓力逐漸增大。再加上,由於2017年監管政策趨嚴,當地監管部門要求該行將之前通過股本溢價置換方式轉出表外的不良資產全部轉回表內,導致年內景德鎮農商行不良資產余額和不良率大幅度攀升。
為應對資產質量造成的壓力以及消化歷史不良包袱,景德鎮農商行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不過,撥備覆蓋率也從2017年末的150.03%降低至86.32%,已遠低於監管指標要求。
多重壓力下,景德鎮農商行盈利銳減。《2018年景德鎮農商行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景德鎮農商行2018年上半年實現盈利0.85億元,為2017年全年的41.91%。該報告稱,隨著監管機構對全面暴露風險資產的要求從嚴,預計未來景德鎮農商行仍將面臨撥備補提和盈利下滑的壓力。
多家農商行被下調評級
景德鎮農商行的負面展望評級並不是個案,今年已有多家農商行的評級被下調或調至負面展望,僅僅7月份,下調的農商行就有5家,分別是:山東威海農商行、山東鄒平農商行、貴州烏當農商行、山東壽光農商行、吉林蛟河農商行。
7月31日,山東壽光農商行和吉林蛟河農商行相繼被上海新世紀資信下調主體信用評級。
中誠信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山東壽光農商行資產總額404.2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94%,不良貸款13.43億元。該行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9億元,凈利潤0.6億元,不良貸款率逼近8%。
中誠信評級報告同樣顯示,截止到2017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蛟河農商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22億元和0.15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33億元和0.08億元,不良率分別為3.18%、3.19%。
此外,7月30日,長春發展農商行評級展望被中誠信評級下調至負面展望。數據顯示,2017年,長春發展農商行全年實現凈利潤3.96億元,同比大幅減少41.1%,盈利能力弱化。截至3月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較年初進一步上升至7.61億元和4.3%,撥備覆蓋率較年初下降4.39%至146.98%,低於監管要求。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0萬億元,同比增長7.2%,本外幣貸款1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同比增長14.2%。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與一季度相比,5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所上升。
興業證券黃偉平認為,金融去杠桿的大環境下,非標、同業業務收縮較多。中小銀行不僅需要調整業務,也需要適應趨嚴的監管環境。農商行在業務擴張上有一定困難,創新業務競爭力不足,資產質量壓力較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3日,在岸人民幣跌破6.88關口,離岸人民幣逼近6.9關口。
8月3日晚間,人民銀行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監測,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一位大行銀行業資深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將增加客戶遠期購匯成本,可以看作是央行采取的預防措施。
單邊貶值預期未成型
人民幣會跌破“7”嗎?關鍵點位已經到來!8月3日,在岸人民幣一度跌破6.88關口,離岸人民幣逼近6.9關口。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外匯專家,大行、股份行資深外匯交易員後發現,目前結售匯數據正常,單邊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並未成型。
彼時“8.11”匯改後人民幣急劇貶值,人民幣也曾一度接近“7”的整數位關口。那時候街頭巷尾都開始討論個人每年5萬美金的購匯額度和換匯問題,恐慌情緒一度發酵。2017年新年一過,外匯局立即采取行動,個人在銀行購匯也需詳填申請書。
一位大行資深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匯率波幅較大,未見居民或企業有恐慌性購匯行為。
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結售匯順差137億美元,二季度遠期結售匯逆差較一季度顯著收窄60%。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目前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近期,人民幣貶值接連突破關鍵點位,而監管部門尚未公布7月市場結售匯最新數據,市場擔憂目前人們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是否已經發生惡化?
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大行、股份行交易員獲悉的數據顯示,單家銀行交易室並未發現結售匯有恐慌性購匯等跡象,此外,國際收支和貿易金融部門也沒有看到大幅波動情況。由此上述大行外匯資深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預判,7月市場結售匯數應該與2季度整體趨勢保持一致,不會出現過大資本外流的壓力。
三大因素導致人民幣貶值
第一財經采訪發現,這一輪人民幣貶值主要包含一個主要因素與兩點不確定風險,共同造成了本輪人民幣的下跌行情。
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甄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輪人民幣下跌是受美元整體反彈觸發的。從2月下半月開始,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失業率不斷下行,增長提速,油價和商品價格上漲帶動通脹回升至目標區間,市場對年內美元的升息預期更加堅定,美元匯率和收益率實現同步上行。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測算,從今年2月底到開始,美元指數開始反彈。從今年2月至8月,美元指數升幅達6.7%。今年以來,美元基本面的的表現顯著優於歐元、英鎊和日元等主要貨幣,為美元的整體走強提供了基礎。
溫彬指出,從美國經濟基本面看,對下半年經濟增長以及對通脹的預期,美聯儲還將按照既定的加息進程走,還有1至2次加息,這在市場預期之中。
但他認為,美聯儲加息因素已經不會成為美元指數進一步上升強進動力。此外,隨著8月2日,英國央行十年來第二次加息。溫彬表示,歐元區、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後,美元相比上半年的上漲勢頭將有所減緩。非美貨幣則會趨於穩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也表示,從中長期利率走勢看,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差越來越小,預示著市場並不認為美國未來通脹預期較強,所以美聯儲未來加息空間有限。此外美國經濟增速較快,市場認為是稅改的影響,但實際效益已經在逐步衰減,在此情況下,市場會提前做出反應。
貿易摩擦“達摩克利斯之劍”與中國經濟“預調微調”
其次,6月份以來市場對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是人民幣加速回落的重要驅動因素。從年初開始發酵的貿易摩擦經過一系列反複後呈現複雜化和實質化態勢,引發市場焦慮,對人民幣匯率也構成了心理壓力。
不過多位銀行資深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貿易摩擦確實是巨大不確定因素,下一步如何發展不好預判。這是懸在人民幣匯率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溫彬表示,目前人民幣走勢基本對中美貿易摩擦與中國經濟形勢等因素進行了充分反映。但他指出,市場預期是動態的,未來還會根據最新變化情況重新調整。
最後,中國經濟基本面指標呈現走軟跡象是人民幣加速回落的重要驅動因素。二季度以來,特別是5月後,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出口等核心指標都呈走弱跡象,加大了市場對中國在持續推進去杠桿背景下保持經濟穩速增長能力的擔憂。該情緒的轉變對6月下旬以來人民幣的快速下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過,目前政府對下半年經濟與金融政策的“預調微調”亦被市場敏銳捕捉。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六穩”,即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上述大行資深外匯交易員指出,多個監管部門同時發聲,讓銀行擴大貸款,擴大信用債投資等,這些措施會取得效果。但他表示,能否在下半年成功扭轉經濟稍微走軟的趨勢,目前不好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可能將經歷一輪磨合調整過程。
8月3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召開會議則指出,要進一步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管濤指出,在“6個穩”的指導下,未來中國經濟下半年有望企穩發展。上述大行資深交易員指出,如果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降杠桿取得一定成效,很可能開啟一輪新動能質量更優增長。但他預計中國政策微調轉向
雙向波動是大趨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貨幣貶值對本國出口有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貿易爭端帶來的壓力。資本流動和金融市場價格的變動目前還比較平穩,人民幣貶值的負面效應總體可控。貨幣政策近期已經向穩健偏松方向調整,將繼續以國內目標為主,保持獨立性。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如果短期人民幣匯率極具波動,例如2015年、2016年人民幣貶值給市場情緒造成較大沖擊,同時中國經濟指標下滑或債務違約增加,導致資本凈流出的話,人民幣“貶值”的超調會自我加強放大。
在這種時候,任何國家在管理資本流動時都需要有一些政策措施配合緩解風險。上述大行資深交易員認為,目前情況下,央行政策儲備十分充足。此外市場接受能力比以前強。
8月3日,央行指出,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
央行指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監測,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大行、股份行交易員獲悉的數據顯示,單家銀行交易室並未發現結售匯有恐慌性購匯等跡象,此外,國際收支和貿易金融部門也沒有看到大幅波動情況。
上述資深銀行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去年中期開始,據他們觀察,央行已經退出了常態化的市場幹預,且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目前外匯占款較為平穩。此前央行抓住了市場穩定的機會,培育了外匯市場彈性,也是讓企業經營主體更加理性看待匯率漲跌。
上述銀行外匯資深交易員表示,你可能暫時覺得“6.9”,甚至整數關口“7”是一個關鍵點,只有在人民幣匯率沒過整數關口前,對市場的預期有一定心理暗示作用,但一旦真的突破“7”關口,這個意義也就消失了。
他認為,所以關鍵點位,無論央行有無幹預、都無法改變長期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大趨勢,只是波動路徑被修改了。
溫彬指出,從去年5月份,央行推出“逆周期因子”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調節,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如果人民幣出現過快,較大貶值,央行也會在形成機制上重啟逆周期因子,穩定市場預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經歷了三天連續下跌後,港股已經來到了27500點關口。
8月14日,恒生指數收盤27752.93點,單日下跌183.64點,跌幅0.66%。最低點僅27522.82點,較8月10日開盤的28615點,三個交易日之內下跌逾1000點。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近期港股的下跌因素主要來自外圍的波動。博大金融控股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香港是開放的市場,遇到外圍波動,資金會從所謂“高危”的新興市場回流美國來進行穩定資產的投資。
在美國土耳其貿易摩擦、里拉大幅下挫的外部負面因素影響下,市場人士對於港股能否守住27500點顯得有些顧慮。南華金融集團高級策略師岑智勇認為,希望港股能守住27500,如果騰訊業績表現不錯,有望在周四帶動指數反彈。
教育和科技板塊領跌
縱觀近三天港股走勢,大跌情況均有領頭羊,教育、科技板塊輪番主導下跌趨勢。有分析人士認為,港股走低主要來自板塊和個股的層面。
8月13日,港股重挫613.69點,收盤27753點,當天跌幅高達2.163%。其中,教育板塊領跌恒生指數,單日跌幅高達約25%。睿見教育、宇華教育、天立教育、新高教集團、楓葉教育、民生教育等多家教育股大跌,跌幅均超過30%。
周一教育板塊的大跌主要來自上周五的政策因素,司法部8月10日收盤後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與此前的文件相比,新增內容突出強調對非營利性學校的嚴格監管。
華創證券認為,該文件對教育上市公司的影響主要一方面在於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的合法性,VIE架構合法性的依據是“民辦學校與利益關聯方發生交易的,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允的原則”,送審稿新增條例說明對涉及非營利性學校的上市公司VIE架構的監管將趨嚴。
另一方面的影響是上市公司並購學校資產的合法性,送審稿新增“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預計將對上市公司並購學校資產的進度造成影響。
8月14日,教育股回彈的同時科技股又接棒走低,截至收盤,舜宇光學科技大跌24.11%跌幅居首,跌幅超過10%的股票中包含多只科技股,比如金山軟件下跌18.84%,閱文集團下跌17.01%,映客下跌13.39%,辰罡科技下跌11.11%等。
科技股的下跌主要來自多只個股的業績不佳。昨晚公布半年報的舜宇光學科技利潤增長近2.5%,遠遠低於市場預期。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實現綜合收入119.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4%;期內凈利11.9億元,同比增加2.5%;公司股東應占期內凈利11.8億元,同比增加1.8%;毛利23.2億元,同比增加12.1%;毛利率19.4%,同比下降約1.2個百分點。
外圍波動是主因
個股的業績不理想以及部分行業政策性因素導致股票下跌,不過市場人士傾向於認為,港股整體走低主要還是來自外圍波動的影響。
岑智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近港股走弱的主要原因來自外圍,包括中美貿易摩擦等,具體到板塊則主要是受業績影響,資金收回、股份沽出影響港股。
平安證券認為,土耳其里拉大幅貶值的影響在新興市場迅速擴散,包括俄羅斯盧布、南非蘭特、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一眾新興市場貨幣走低,市場憂慮土耳其貨幣危機或引發其他市場風險,資金逃離較高風險資產,市場避險因素升溫。
溫天納也表示,香港作為開放的市場當前遇到外圍的波動,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市場流動性因素、科技類股份動蕩等,加上美國和土耳其的貿易爭端導致土耳其里拉大幅下挫,對新興市場信心、持倉配置是有負面的影響,導致資金從所謂“高危地方”——新興市場回流美國進行穩定資產的投資,這對市場是負面的影響。
對於後市,市場普遍在觀望恒指本周是否能守住27500點關口。溫天納對記者表示:“我個人認為,港股在8月缺乏正面消息的情況下,很難走出一波行情,27500點是很可能發生的情況。”
岑智勇則表示,希望恒指能守住27500,並對明天公布業績的騰訊寄予厚望,“如果騰訊業績不太差,有望在周四帶動指數反彈。”
對於8月整體走勢,溫天納認為兩個原因可能帶動港股重回高點,第一是中美貿易方面能否有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第二是8月是業績公布期,企業健康的盈利水平可以提升大家對經濟的預期,這對未來市場走勢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飛天茅臺市場價格失控,茅臺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在近日的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持續發力控價穩市。這一被喊了多年的口號,卻仍難抑制飛天市場價格。
8月21日,第一財經記者向北京、上海、西安、銀川、仁懷多地經銷商詢問飛天茅臺價格,均被告知是市場價已逼近兩千元。“西安現在市場價格1850元/瓶,量大也沒有優惠,本來市場上的貨就不多。”;“上海要1880元/瓶,一次只能買一箱。”;“如果市場上還有1499元/瓶的價格,我們願意收購,有多少收多少。”
一面是失控的價格和奇貨可居的市場,另一面卻是茅臺自認為“茅臺酒銷售公司上半年的市場工作,達到了‘穩’和‘進’的預期。
8月20日,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才開了2018年半年營銷工作會。在該會議上,茅臺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指出,茅臺酒銷售公司上半年的市場工作,達到了‘穩’和‘進’的預期。下半年持續發力控價穩市,力保市場供應。
對於李保芳所指出的上半年達到了“穩”和“進”的預期,一西南地區白酒經銷商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廠家一直沒能如願把控飛天茅臺價格和市場。從2018年春節至今1499元的官方指導價格就是形同虛設。
今年一月初,近百名經銷商聚集西安簽署飛天茅臺“軍令狀”,承諾飛天茅臺只賣1499元。第一財經記者當時在現場目睹了多位經銷商宣讀保證書。然而,即是在那之後,飛天茅臺價格就一直在上漲。
“到了春節的時候,西安市的茅臺酒價格已經飆升到了2000元以上,從沒有1499元賣過一瓶茅臺酒。”西安一位茅臺酒二批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8月初,飛天茅臺仍是淡季不淡。為緩解市場價格持續高溫,茅臺公司發布文件稱:決定開展夏季消費者優惠活動——原指導價格為1499元的飛天茅臺,在8月6日至8月8日期間的三天中,每瓶飛天茅臺將讓利100元。文件要求,全國各省區、聯誼會組織國酒茅臺專賣店、特約經銷商以1399元/瓶價格向消費者銷售普通茅臺酒。活動期間普通茅臺酒投放量不得低於2018年6月1日至8月6日實際到貨量的20%(或不低於60件),消費者購買數量由省區、聯誼會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商議確定。
然而,促銷首日便因引起哄搶,導致場面失控而宣告終止。當日下午,茅臺方面發布通知稱,因本次“夏日優惠100元,消費滿意100分”活動未得到有關部門審批,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根據執法部門意見,即日起活動取消並停業整頓兩天(2018年8月7日~8月8日)。
據了解,為了能夠完成李保芳要求的“下半年將持續發力控價穩市,力保市場供應”,茅臺酒銷售公司正在著手成立市場督查部。此外,加大旺季市場投放量仍舊是其緩解市場高溫的手段。
一位接近茅臺市場人士對記者透露,近兩個月內茅臺會增加市場投放量至7000噸,接下來會有幾十家的投機炒貨的經銷商將被處罰。
資料顯示:在去年8月中旬,茅臺公司也曾通過加快發貨速度和增加投放量來提前給旺季市場打“預防針”。當時貴州茅臺在雙節前推出一系列穩定舉措。其中,包括了從2017年8月15日開始,茅臺酒投放量從2000噸逐步增加到6200噸,以滿足節日期間的市場需求。同時茅臺全體經銷商、各專賣店和自營公司,必須將至少30%的年度剩余計劃,通過雲商平臺直面消費者銷售,以防止惜售、囤貨。
不過雙節過後不到一個月,市場上再次傳來茅臺酒斷貨的消息。第一財經記者對比了近兩年中,茅臺公司在應對旺季策略的差異,似乎均是一般的習慣性動作,例如增加投放量、嚴格監管等。
資深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目前飛天茅臺價格嚴重偏離企業定價,是市場預期向好帶來渠道惜售帶來的緊缺,相較於目前市場的需求量與以往茅臺渠道管控效果來看,效果非常有限。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