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能源局宣佈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673
   中國國家能源局官網5日宣佈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能源局網站指出,中石化重慶涪陵國家級示範區頁岩氣井平均單井產量15萬立方米/天,累計實現商品氣量近7300萬立方米。中石油長寧-威遠、昭通兩個國家級示範區和富順-永川對外合作區,累計實現商品氣量7000萬立方米。勘探開發過程中發現,部分區塊前景遠超預期。

       此前華爾街見聞在10月曾報導中石化開採出商業規模頁岩氣,中石化的涪陵頁岩氣實驗井產量超出預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表示,要充分認識頁岩氣勘探開發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大頁岩氣勘探開發推進力度。一是繼續加強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發揮引領作用,盡快實現頁岩氣規模化、「工廠化」生產;二是加強科技攻關和裝備國產化,努力實現頁岩氣低成本開採;三是加強政府扶持力度,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出台財政、稅收等激勵政策;四是加強環境保護,特別是地下水的環境保護,實現頁岩氣開採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五是凝聚合力,共同推進,盡快實現商業化生產。六是強化各項安全措施,確保頁岩氣勘探、開採、貯運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1

反對聲中,墨西哥國會下議院通過能源改革法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896

據金融時報消息,在左翼黨派和部分民眾的反對聲中,墨西哥的國會下議院本周四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能源改革法案。該法案意在吸引數十億的美元投資投向已經被收歸國有75年的能源產業。 作為一項憲法改革,這項法令必須被國家立法委批準。明年早些時候,這個歷史性的開放政策有望在國會通過二次表決。 這項改革使墨西哥再次向美孚,英荷殼牌等十個最大的原油公司敞開大門。 這毫無疑問是個巨大和重要的改變,來自紐約Citibank全球期貨研究中心的總監Ed Morse說。來自Barclays的Marco Oviedo卻認為在原油領域的投資,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會從占國內的GDP總量比率低於2%增至3.5%。 墨西哥國家主席Enrique Peña Nieto一直在力推的包括了通信,勞動力,稅收和教育一攬子改革,能源是其中最大的焦點。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改革意義不亞於20年前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這次改革允許私有石油公司在持證情況下勘探和制造石油與天然氣,或者簽訂利益共享協定,同時允許私營電力企業生產出售電力。 石油在墨西哥價格比美國昂貴。墨西哥石油規範協會CRE的領導Francisco Salazar曾指出過墨西哥進口燃油價格是美國的五倍的現實情況。 來自Cidac的智囊Rafael Ch說,現在沒有人談論電力改革,但電力改革會給經濟帶來較大的影響。便宜的電力“會直接增強墨西哥的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11

可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分布式能源帶來的完美風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392

​ 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瑞銀稱可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將在未來攜手演繹一場“完美風暴”。持續下降的太陽能發電成本、更高的發電效率以及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將威脅到目前發電集中化的格局,同時也可能顛覆傳統發電企業的業務模式。在一些電價較高、可再生資源豐富的地區,“市電平價”已經能夠實現。 對於美國的電力行業來說,可再生能源已經開始觸底回升。在2008-2012年間,太陽能光伏模塊的平均成本下降了80%。凈計量政策以及創新的配套融資方案都讓所謂的分布式能源——就地發電、就地使用——在財務上變得更加可行。 這可能會導致傳統發電企業進入惡性循環——消費者改變電力消費習慣,為了彌補流失的收入,企業調高電價,消費者進一步流失。在2011年,大約有75%的發電企業的信用評級都在BBB甚至更低,預示著投資者對於傳統電企的未來並不看好。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僅僅只是40%不到。 這個概念並不是首次被提出,但瑞銀的報告預示著這個趨勢可能在加速,尤其是在一些電力需求較為穩定的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EIA的數據顯示,在過去5年的4年里,美國的電力銷售都是下滑的。盡管一部分要歸咎於金融危機和隨後幾年的經濟衰退,但不可否認的是,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分布式能源的興起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EIA的表述,“網外能源安裝容量(主要是屋頂太陽能)的提升正在替代一部分電力銷售的需求”。 最新的瑞銀報告稱,太陽能不僅搶占了傳統電企的消費者,還降低了電力需求的波峰。太陽能設備在正午的時候效率最高,而這個時候恰恰也是電力需求的峰值。由於太陽能發電的可變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相比傳統的燃料發電優勢明顯。這也導致了一些大型發電廠調低了波峰時的電價——對於電企來說真是噩夢。 對於逐漸向清潔能源轉向的趨勢,傳統電企的應對措施無非就是兩種。一些企業抗議推廣清潔能源的鼓勵措施,就像亞利桑那州推出凈計量政策面臨的激烈抗議。另外一些則索性參與到清潔能源的遊戲中,反正遲早都得上。最新的例子是沃倫巴菲特的MidAmerican Energy在12月16日以10億美元的價格向愛荷華州的一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商提出收購要約。 還有另外一個辦法是縮減傳統發電的規模,並迎接分布式能源發展帶來的全新世界。根據《經濟學人》的報道,在德國已經有一些電力企業宣布將關閉一部分電廠,並且考慮將業務模式向提供能源服務方向轉變。德國可能會成為這方面的先驅——隨著綠色能源裝機容量在德國的大規模投產,2013年的電價開始下降,德國本土兩家最大的電力企業E.On和RWE的業績也紛紛下滑,凈利潤相比2010年減少將近1/3。 在今年的早些時候,NRG的CEO David Crane曾對大型發電企業隱現的衰退發出警告,稱分布式能源“將給目前的電力供應系統帶來致命的威脅”,更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來自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這個電力設備貿易組織在報告中稱分布式能源將會成為未來的勝負手。結合最新的瑞銀報告,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傳統電企再不做出改變,那麽他們的未來將會非常渺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802

殼牌加碼中國非常規能源

2013-12-30  NCW
 
 

 

長北氣田一期的成功,促使殼牌進一步加大在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的投資,並希望改變現有合作方式,獲得更多的風險收益◎ 本刊記者 黃凱茜 文huangkaixi.blog.caixin.com 距離陝北資源重鎮榆林市區西北方向20多公里開外,從地下3000米掘取出來的天然氣,帶著地殼深處的溫熱,鑽進檸檬色的輸氣管道,目的地北京。

這裡是長北氣田的 CB12井叢,地處毛烏素沙漠東沿的長北項目,由殼牌勘探(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殼牌)和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合作,在鄂爾多斯盆地中1692.5平方公里的區塊開發緻密氣,進入到商業生產已有六個年頭,目前的天然氣產能每年33億立方米。

由南向北分佈的40余口氣井打出來的天然氣,匯入總長約60公里的長北氣田南北幹線,在氣田南端的中央處理廠(CPF)進行分離、計量等處理後,通過陝京二線天然氣管道,供應北京及周邊地區三成以上的天然氣消費量。

即將面臨“七年之癢”的長北項目,要在一個新的台階上謀求可持續的開發前景。2013年初啓動的長北項目二期評估工作目前進展順利,預計明年完成。殼牌中國勘探與生產有限公司北區董事、長北項目總經理徐立向財新記者介紹,長北項目二期將對區塊內更為緻密的儲層進行開發,但是開發難度和技術、資金的投入都會比一期更大。

作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藍天計劃”其中一環,長北項目肩負著北京能源結構調整的 “減煤增氣”重任,于2007年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實現商業供氣,2008年達到30億立方米的年產能之後,2010年又提高到33億立方米,相當于當時北京地區天然氣總消費量的50%,至今仍保持穩產。然而近兩年北京霧霾壓城形勢更趨緊迫,長北項目二期的進展備受期待。

除了已經被殼牌內部視為典範的長北項目,殼牌近年來在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領域的布局,還包括位於四川金秋和梓潼區塊的緻密氣項目、富順- 永川區塊的頁岩氣項目以及山西石樓北區塊的煤層氣項目。殼牌集團2012年全球天然氣產量首度超過了石油產量,這家在《財富》500強排名中蟬聯桂冠的全球最大公司,將非常規天然氣領域的開拓,看作撬開能源開發潛能的重要砝碼。

長北合作範本

油氣開發是一場韌的戰鬥。早在25年前,長慶石油勘探局完成了 《長慶氣田榆林區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 ,14年前,殼牌和中石油簽訂了 《鄂爾多斯盆地長北區塊天然氣開發和生產合同》 ,由殼牌承擔作業者角色,主導項目的初期勘探、技術運用、工程設計和運營管理。

之後又歷經6年的前期評估和研究,直到2005年取得雙分支水平井的技術突破之後,才得以進行具備商業價值的開發和建設階段。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殼牌在北美、歐洲、中東和南美地區擁有多個緻密氣區塊。緻密氣也稱緻密砂岩氣,與頁岩氣和煤層氣同屬於非常規天然氣類型。中國的緻密氣主要分佈在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鄂爾多斯盆地的天然氣藏是典型緻密砂岩構造,屬於低滲、低壓、低豐度的 “三低”油氣藏,開發難度大、采收率低、經濟效益很差。雖然長慶油田對外合作部主任唐家青曾有撰文稱,長北合作“不把 ‘最難啃的骨頭’交給合作伙伴,而是選擇把具有典型特點的區塊拿出來” ,但在當時,這片後來被定義為緻密氣的區塊,在攜有北美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技術經驗的殼牌進入之後,仍經歷了漫長的技術沉澱。唐家青稱,長北項目開發建設初期非常重視統籌規 劃,用三年時間,花費6000萬美元進行了前期評價和方案優化。

據徐立介紹,到2005年使用雙分支水平井實現技術突破之後,長北項目產能和經濟性才有了飛躍提高,從最早的平均一口井幾萬立方米的日產量達到現在單井日產量80萬立方米,最高單井產能200萬立方米。每桶油當量的天然氣生產操作成本降至1美元以下,約合每立方米不到0.04元人民幣。

“因為砂岩儲層的水平分佈並不連續,若只是打直井,即便能打到砂岩層上,也只能取到附近的儲層,產量很有限;而水平井可以把不連續的砂岩都連通起來,單井所覆蓋的產氣面積非常大,一口井就能打出很大的面積。 ”徐立說,目前長北項目的大部分井叢都建有三個雙分支水平井,每個分支的水平段約為2公里。

達產之後,殼牌還不斷對開發方案進行更新優化,其中包括把總的鑽井數量從早期方案中的53口井,減少到45口雙分支水平井,生產和集輸的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在投產初期,長北氣廠每年要有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停產檢修,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2012年開始檢修時間縮短為22天,到2013年進一步優化到15天。 “停產一天就意味著停掉了1000 萬立方米的產能,不光是經濟效益上的考慮,保供也是很大的任務。 ”徐立稱。

他將長北項目的成功歸因于殼牌、中石油以及承包商三位一體的團隊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共同目標。 “可以說大部分的技術都掌握在服務公司的手里。 ”徐立談道,殼牌更重要的是承擔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讓現場操作工人、第三方承包商之間相互配合,並認同殼牌的管理文化。

由於現場作業基本上都由來自不同公司的第三方承包商來完成,初入項目之時的安全意識參差不齊,承包商管理是殼牌最大的挑戰之一。

徐立說: “為了改變他們怕出事、怕往上報的心態,殼牌的措施是獎勵關於不安全行為的舉報。但這也是一個很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保留跨國公司的管理基因並實行本土化落地,也是長北項目值得借鑒的經驗之一。項目初期,因為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經驗和技術,外籍員工比例很大,2005年時占到了40%;而到2013年,中國籍員工已經占到91% 以上,若算上國產的承包商隊伍,這一占比還會更大。

目前長北項目僱員總人數約180人,中石油和殼牌各占一半,管理崗位也充分實現了本土化——徐立是殼牌在中國幾個上游項目中惟一的中國籍總經理。

新儲層挑戰

徐立自從2010年接任長北項目總經理之後,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如何在當前區塊上開發更多的潛力。 “因為穩產期不是永久持續的,我們需要找到新的資源儲層從而實現持續發展。在對同一個區塊內的更深或者更淺的層位以及更緻密的砂岩層做進一步的研究後,殼牌認為這 些次級儲層也可以進行開發。 ”2012年,殼牌和中石油簽署了長北產品分成合同修訂協議並獲得發改委批准,開發範圍擴大了將近1700平方公里。新增項目工作範圍包括評價和開發合同區內未開發區域和層位,並進一步開發當前在產氣藏。2013年,長北項目二期評估工作正式啓動。

現有的33億立方米年產量,都來自約3000米深的主力儲層,在更深或者更淺的區域,還分佈著更緻密、更不連續 的砂岩儲層——這在技術條件未達到之前被稱為次級儲層的區域,將是長北二期的重點方向。另外,還將在區塊南部“甜點” (即具有經濟價值的開發區域)以北的區域加大開發力度,以及在一期45口井的開發區域內進行填充鑽井。

“長北二期和一期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挑戰,投資也會更大。 ”徐立稱,長北二期所需要的技術要求更高,僅靠雙分支水平井單一技術手段無法完成,需要使用壓裂技術等多種方法綜合利用。壓裂技術在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被廣泛採用,需要帶有添加劑的高壓水流在滲透率低的砂岩中撐開縫隙,將氣體釋放出來。

據長北項目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長北二期一共需要打九口評價井,今年要完成五口。目前二期的評價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預計2014年初完成。評價工作完成後擬定的開發方案交中石油的專家審定,再報發改委審批之後,才能正式進入到二期的開發階段。

非常規布局

在殼牌全球的非常規資源開發版圖上,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是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去年殼牌已將其全球氣化業務部、全球非常規氣與煤層氣中心從荷蘭海牙遷至北京。

過去的兩年,殼牌每年在中國非常規天然氣上游開發領域的資本支出都達到10億美元,2014年仍將保持這樣的投資規模,其中大部分將投入到四川的三個區塊和長北二期項目。

殼牌過去在中國的業務主要集中于下游,近年來把新增投資的重心轉移到上游油氣勘探,簽訂了數個非常規天然氣合作開發合同,包括2007年獲得的山西石樓北煤層氣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以及分別在2010年3月和2012年12月與中石油簽訂的四川金秋和梓潼緻密氣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

此外,殼牌和中石油在2010年初開始對富順頁岩氣區塊進行聯合評估,並在2012年3月簽訂了富順 - 永川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中石油和殼牌分別占51% 和49% 的權益,合同區塊覆蓋了3500平方公里的面積,這是中國頁岩氣開發的首次對外合作。目前富順 - 永川區塊仍處於初期勘探和風險甄別階段,還不能確定商業生產的時間。

即便殼牌在長北、在美國的緻密氣和頁岩氣開發過程中取得了卓著成績,徐立認為,每個油氣田的情況不盡相同,管理模式可以參考,但具體的技術操作需要根據不同的項目專門設計,不能批量複制。

“非常規氣的開發要鑽的井數遠大於常規氣, ”徐立說, “開發常規氣可一次把所有的生產設施建成,而非常規氣是一個滾動開發、不斷更新認識的過程,要先投產一部分,再不斷地打新井。 ”在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領域,最現實的問題是降低成本。殼牌(中國)非常規氣研發主管余傑在2012年舉行的第三屆非常規油氣大會上曾表示,在富順 - 永川區塊,一口頁岩氣勘探水平井的成本大約是1200萬美元,而殼牌計劃未來降至400萬美元。他認為,殼牌在美國的實踐表明,三四年內降低40%-60%作業費用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對於中國頁岩氣的開發前景,殼牌集團 CEO 彼得 · 傅賽(Peter Voser)頗為保守: “從四川的情況看,頁岩氣埋藏更深,開采成本可能會比美國更高。但現在說還為時過早,因為一切才剛開 始。殼牌在美國已有多年的經驗,現在在中國才剛開頭,需要打到四五十口井的時候才能瞭解情況。 ”殼牌2012-2015年的投資計劃約為 1200億 -1300億美元,其中有80% 投到上游業務。2012年殼牌集團淨資本投資達298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26.8%。

按此計算,在中國的10億美元投資約占集團總投資的3%。

在加大投資幅度之外,殼牌的一大戰略是非核心資產的剝離,把投資集中在具有資源潛力的上游項目。2010- 2012年,殼牌出售的資產總額達到了210億美元,這一計劃還在持續,預期在2013年內再賣掉30億美元的資產。彭博社今年9月的報道稱,殼牌被減記的資產包括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和堪薩斯州的頁岩資產。美國頁岩氣產量大幅增長後導致其國內氣價低廉,拉低了頁岩氣開發者的產量預期。

雖然殼牌當前在全球範圍內做出了剝離資產的策略,但在中國的投資仍被看好,並對中國的產量前景表示了更積極的期待。2011年,殼牌在中國的產量有9% 的增長,在美國和歐洲區域分別只有1.8%和1.6%。

傅賽明確表示,殼牌會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他預計,全球的能源產量會在未來十年翻一番,有90% 將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的貢獻,而當中的一半會來自中國。

正因為對中國的非常規能源投資有濃烈的興趣,盡管現有的產品分成合同在長北項目一期的實踐效果甚佳,殼牌希望中方能在合同條款的締定上提供更多樣的方式,譬如成立合資公司等形式。傅賽11月初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的產品分成合同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彈性,在常規油氣領域和非常規油氣領域用的是同一個合同。而這兩個領域在現有技術水平之下要承擔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 ”出于對本國資源和公司利益的保障,中國《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中規定了外國合作方應當履行的義務,包括 “外國企業單獨投資進行勘探,負責勘探作業,並承擔勘探風險;發現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油氣田後,由外國合同者與中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資合作開發;外國合同者並應承擔開發作業和生產作業,直至中方石油公司按照合同約定接替生產作業為止” 。

這項早年在常規油氣開發時期訂立的規定,在非常規油氣開發熱潮掀起之際,給外國投資方帶來了困擾。傅賽表示,在傳統油氣領域,可以做到打很少的井就能判斷出情況,並由此確定開發方案;但在非常規油氣領域,需要在可能的儲藏地周邊打更多的井,初期勘探和評價的成本與常規油氣完全不一樣,不可預計的情況也更多。

“我們希望在非常規油氣領域能夠有更好的合作方式,雙方共同分擔風險,收益可以根據階段來調整。這部分需要的投資太大了,我們不能不考慮這 些。 ”傅賽稱,殼牌已經和中國國土資源部進行過交流,分享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開發經驗和合作方式,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採取更靈活的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79

全球能源行業的再國有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55

來自時政經濟研究所的Colin Robinson教授最近發表了一篇火藥味非常濃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英國的能源行業實際上已經被“國有化”了。Colin Robinson教授是英國最有威望的能源經濟學家之一,他的文章在英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文章顯然是誇大了事實,至少從表面上來看,英國的能源行業並沒有被國有化,能源公司既沒有被國有化,也沒有被政府征用。但文章所指出的趨勢依然值得我們重視,能源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正在悄悄的轉移,能源行業的眾多部門已被政府所控制。 Colin Robinson教授或許對英國的這種能源國有化的趨勢感到異常憤怒,但這樣的趨勢並不僅僅限於英國境內,它正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德國、日本甚至美國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 能源行業一直是一個建立在公共政策和私人資本的混合基礎上的國民經濟部門,兩者相互鬥爭,勢力此消彼長。然而,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政府似乎是越來越占上風。 稅收一直是政府控制能源行業的主要手段,英國對石油產品征收的稅費占到了80%,稅收還是塑造現在北海石油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極少的受特殊稅收制度約束的的行業之一。 近年來,政府對能源行業的幹預手段又有了新花樣。除去稅收之外,還有兩種幹預方式比較普遍。 一是,限制能源種類。德國政府不再更新核電站的設備,任由核發電行業衰退;在法國,盡管有著悠久的采礦歷史和豐富的頁巖氣儲備,但他們卻相當排斥水力壓裂技術(水力壓裂是開采頁巖氣的主要技術);在日本,核電站已經被關停,也許永遠都不會再啟用;而在美國,對汙染排放的管制使得許多以煤炭為原料的火力發電廠關門大吉。 與此同時,德國在補貼煤炭和陸上風力發電;英國則豪擲千金大力推廣核能和海上風力發電;美國則一門心思的在整治燃煤發電廠的汙染排放。 這些國家都聲稱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環境,但令我們感到迷惑的是,在放棄清潔的核能發電而支持煤炭發電的決策上,是情緒占的多,還是經濟性和環保性方面的考量多! 二是,對終端零售市場的幹預。在法國,能源價格長期被人為的壓低;在英國,政府一直在凍結能源價格上做著不懈的努力,有至少有兩家政黨正在考慮嚴格限制能源公司的業務範圍,讓他們要麽作零售商,要麽作生產商。 來自政府的一系列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管制措施似乎只說明了一件事,政府應該為私人能源公司的定價負有責任。 這些自相矛盾的管制政策並不能帶給人們所想要的結果,卻帶給了私人投資者無窮無盡的麻煩。以德國為例,政府的行動讓一些大公用事業類的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傷痕累累;英國的價格管制則極大地損害了能源公司的收入和利潤。 政府和私人公司之間的角色似乎發生了錯位,誰也不知道未來2到5年會發生什麽。結果就是,一些能源公司巨頭開始考慮從一些特定國家退出,有些公司則想通過剝離零售端的業務來專註於上遊的供給業務。 最終的後果可能就是政府將成為投資者。能源系統需要增加新的產能,大量的歐洲能源設施需要整修和擴建,總花費將是非常巨大的一筆數字。而這些糟糕的能源政策卻無意中趕走了那些有能力投資的公司,這樣一來,能為如此龐大的工程融資的就只有政府了,真到了那一刻,我們的能源行業又將“國有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6

中投CEO:中投投資重心將由能源轉向基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665

本月16日,去年7月走馬上任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投)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學東向CNBC透露,中投的投資重心將從能源領域轉移到發達及新興市場的基礎建設,還會關註農業與房地產的投資機會。 丁學東稱: 我對全球基礎建設的投資機會有興趣,今後5-10年,基礎設施投資在新興和發達市場都會是一大主題。我們希望增加投資,得到更好的回報。 過去,中投因能源具有戰略重要性而重倉能源。 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能源投資的回報並沒有那麽高,過去兩年尤其如此。 展望未來,我們可能繼續投資能源領域,但會格外小心。 丁學東透露,鑒於美國經濟“強勁”反彈和歐洲走向複蘇,目前半數中投的資產都位於發達國家,今後還會重倉持有發達經濟體的資產。 去年4月,中投總經理高西慶表示,中投遭到美國監管機構的區別對待。丁學東此次也提到面對雙重標準: 有些管理者面對雙重標準和歧視的困難,我不排除這種現實。 但丁學東認為英國對國外投資者持開放態度, 我們在英國投資廣泛,會在那里迅速發展。 去年11月,華爾街見聞報道,中投將完成對私募巨頭黑石持有的倫敦西區規模最大辦公樓物業的收購,規模接近8億英鎊。它將成為中投迄今在歐洲達成的金額最高房地產交易。 作為全球資產規模名列前茅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也肩負管理部分中國外儲的責任。但丁學東強調中投的角色是長期投資者、主權財富基金,“完全獨立”於外儲。 丁學東澄清: 我們不會接到中央政府的指示,不必達到政府部門的特定目標。我們的交易決定和投資管理都完全獨立,對自己的投資回報負責。 我們的目標是多樣化外儲……涉及到重大的投資項目,中投都自行決定。 據中投財報,截止2012年底中投總資產為5752億美元,高於2011年底的4822億美元。  在境外投資組合中,長期資產和公開市場股票的占比位居前列,分為32.4%和32%;現金產品最低,為3.8%。 2012年,中投著重加大了對基礎設施、農業等穩定收益類項目的投資,改善了組合的風險收益特性。 以下可見丁學東接受CNBC采訪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09

世界能源三大趨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754

摘要:本文梳理世界能源行業需要投資者關註的三大趨勢:北美能源服務業蓬勃發展,搭上油氣技術發展快車道;歐洲能源行業“複興”,德國和羅馬尼亞油氣開發引關註;鈾價未來可能上漲,日韓兩國著手重啟核電。 今年能源行業怎麽樣?對能源行業感興趣的投資者不禁會問這個問題。實際上,不能把能源行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因為油氣、核能、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之間千差萬別。 那麽,怎麽從能源行業可以淘到金呢?這篇文章將為讀者呈現能源行業的三大趨勢,供您參考: 北美能源服務行業 美國油氣行業已經發展成熟。油氣公司不再忙著尋找新油田,而是利用新技術提高現有油田的生產效率。 油氣行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花樣繁多:有的用於改進軟件和鉆探設備,有的涉及提高鉆井效率。這些技術已經用到了油氣行業的各個層面,從陸地上的到海里的,從傳統的到非傳統的。 舉個例子,在今天,油氣工人用一個鉆井臺可以同時鉆50多個水平井,這在10年前還難以想象。 勘探和生產企業現在關註的不僅僅是產量,更關註單位利潤(“凈回值”)。 Bakken、Eagle Ford和Marcellus等頁巖氣田的開發更是如此。它們利潤空間小,每桶得達到70多美元時才會有利潤。 勘探和生產企業一定會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產量、降低鉆探成本。如果不這樣做,將會被市場淘汰。 但是,這些企業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困局:股東通常要求公司在短期內提高產量,從而提高股利,而不關心公司發展的長期利益。此外,這些企業還不得不面對油氣儲量越來越少的難題。 現在,許多生產、勘探企業產量增速放緩,提高產量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油氣服務企業可以一直通過提供服務和設備來收取費用。無論勘探、生產企業經營怎樣,油氣服務企業都少不了賺錢。 當然,並不是所有油氣服務行業的公司都能撈上一把。那些走在科技前沿的公司將可以不斷地從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殼牌等大石油公司手中拿到訂單。 歐洲能源行業“複興” 俄羅斯對歐洲能源的控制越來越強。歐洲其它各國為擺脫俄羅斯能源制約,都想自己生產油氣。 2014年對德國油氣勘探、生產企業是激動人心的一年。有一家在加拿大創業板上市的油氣公司在德國擁有200萬英畝油田土地使用特許權,這個頁巖氣田可以和美國的Bakken頁巖氣田相提並論。 德國這個頁巖氣田剛剛開始開發,但是投資者已經開始展望未來幾年的收益了。現在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油氣,而是使用現代技術方法可以抽出來多少油氣。 該公司已經打完了第一口井,計劃下一年還會鉆更多的油井(水平和垂直的都有)。雖然第一口井的成本超過了預期,但也算一個好兆頭,表明德國也可以產油了。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經驗豐富,相信會吸取第一口井的鉆探經驗,節省未來的鉆井成本。 2015年末,德國的“Bakken”油氣田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註意。 此外,羅馬尼亞的油氣田項目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註意,但是由於政治問題和腐敗醜聞,這個項目一再延遲。投資者對這個項目比較樂觀,因為鄰國塞爾維亞已經出油了,兩國項目同在一個油田。 由於全球能源行業或多或少地增添了“普京的色彩”、俄羅斯加緊鞏固其在歐洲能源行業的主導地位,歐洲其它各國急切希望擺脫俄羅斯的能源制約,開發本國自有資源。 隨著歐洲能源行業開始複興,一些資金雄厚、擁有開發權、具有開發能力的歐洲能源公司都值得投資者關註。 鈾 英國原子能機構前主席、東京電力核事故處理顧問Lady Barbara Judge表示,盡管發生了嚴重的核事故,日本仍會發展核能產業,因為日本基本上沒有選擇的余地,其它能源成本(進口液化天然氣)太昂貴。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自核事故以來,液化氣進口量翻了一番。但是,成本非常昂貴,日本天然氣價格可以說是世界最高,相當於北美的4倍多。 韓國在日本核事故之後也暫停了核能電站,以檢查、升級現有核設備。因此當然也增加了液化氣的進口。 日本和韓國都不希望為進口天然氣付這麽一大筆錢,開始著手重啟核電項目。估計,今年鈾價將擺脫疲軟。 鈾價支撐的另一個因素是美國ConverDyn將於2014年末或2015年初開始制造可用於反應堆發電的核燃料。 本文由 Casey Research首席能源投資官Marin Katusa撰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67

十七歲當藥商老闆 三十七歲振興太陽能產業 一個高中學歷小夥子的好點子 掀起全球能源革命


2014-02-03  TWM  
 

 

一位高中差點畢不了業的年輕人,一位早年以兜售治便祕藥丸起家的小生意人,他如何因緣際會投入高科技的太陽能產業,他又如何以創新的手法改變這個產業的樣貌?

撰文‧ 謝富旭

今年三十七歲的林登.瑞夫(Lyndon R. Rive),既不是發明家,也不是什麼天才工程師,但他卻誇下海口要建立全美國最大電力公司,更要讓全世界享有更多乾淨的能源!

這位當年連高中都差點畢不了業的年輕人,早年是以兜售治便祕藥丸起家的小生意人,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他創立的太陽城公司(SolarCity)已經成為新能源產業的明日之星;未來甚至可能改變全世界的能源版圖,把傳統電力公司逼到破產,讓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從富裕天堂掉入貧窮煉獄!

出生南非 不善讀書卻極有生意頭腦對台灣人而言,也許林登.瑞夫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他卻有一位鼎鼎大名的表哥──特斯拉(Tesla)電動車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他們倆的母親是雙胞胎姊妹,林登要叫大他六歲的馬斯克一聲表哥。然而,儘管馬斯克是太陽城公司的最大股東(占股份三○%),但太陽城公司能有今天的地位,主要還是林登一步一腳印地打拚。

其實,林登與馬斯克除了表兄弟的親戚關係,及均生於南非的成長背景外,並沒有太多的共同之處。馬斯克從小就顯露理工上的天賦,十二歲就會設計程式,大學讀的是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再到華頓商學院攻讀MBA,最後在史丹福大學拿到物理學及材料科學博士。

相較之下,林登求學的道路就顯得坎坷許多。他的坎坷不在於家境窮困,而是他有先天性的閱讀障礙,導致從小書就念得不好。不過,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善念書的林登,在舞蹈與運動上從小就展露過人天賦,除此之外,他對賺錢這檔事,自小就有極強烈的企圖心。

十二歲時,林登的國標舞技已經好到可以開班授徒了;十七歲,他更以家傳的治便祕、關節炎等祕方,開了一家藥品公司,幾年後還成了員工近千人的藥品通路與經銷商。

十七歲就開店當老闆,曠課太多,加上念書原本就不是林登的強項,在高中最後一年面臨被退學,無法畢業的窘境。最後他向校長苦苦哀求並承諾,他一定盡全力準備考試,最後終於勉強畢業。

馬斯克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則是作家、營養師兼模特兒,基本上稱得上是知識分子精英家庭;相對之下,林登的父、母親顯得平凡許多。林登的父親是脊椎按摩師,有點像台灣專治跌打損傷的國術館「喬骨頭」的師傅,母親從事的工作則是開班授課教人腳底按摩。

林登非但不以父母親的職業感到羞赧,甚至還把父親的病人與母親的學生,加上自己所認識的朋友,組織成為一支銷售團隊,上述的祖傳祕方,就是在這支銷售團隊的努力下成為暢銷商品。

移民美國 進軍電腦維修被戴爾相中購併台灣俗諺說:「生意囝仔歹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家庭要栽培出一位成功的商人,遠比要栽培出醫師、律師、會計師或工程師要困難許多,林登就是屬於這種天生的「生意囝仔」。他自己也說:「我打從很小時,即使功課不好,但我心中深深相信,未來我將開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成功的「生意囝仔」總有著一顆不滿足於現狀的心、一個總是有新點子的腦袋,以及劍及履及的執行力。身為南非國家水中曲棍球代表隊一員,林登一九九七年赴美國加州比賽時,就被這個高科技國度所彌漫的創業氣氛深深吸引。於是,林登毅然決定賣掉已有穩定利潤的藥品經銷公司,學著當起矽谷高科技創業新貴。

一九九八年,他把賣掉藥品經銷公司所得到的現金,一古腦兒地投入他創辦的電腦公司──Everdream。不懂電腦科技的林登找來學資訊工程的弟弟羅素(Rusell Rive)幫忙。Everdream草創時,林登經常與羅素蹬著滑板挨家挨戶推銷自家產品,說是產品不如說他們推銷的是一種「服務」還比較精確。

當時,個人電腦發展方興未艾,大企業電腦化、資訊化的風潮正吹向中小企業。不懂電腦科技的林登,卻看準了這股風潮,認定這將成為一筆大商機。因此,Everdream就從中小企業的電腦化這股趨勢切入,不僅幫中小企業建置電腦系統,林登還打出每月只要付一五○美元,就有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服務,幫助客戶解決電腦系統上所有疑難雜症,讓客戶盡可能把資訊管理維護成本降到最低,得以更專注於本業經營。

Everdream剛成立時招致不少冷嘲熱諷,高科技同業認為,Everdream名為科技公司,本身卻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技術,頂多只是電腦產業中搞維修服務的苦力。其次,IBM、惠普與戴爾等電腦業的大咖級企業,老早就有針對企業電腦系統建置的資訊諮詢與維修服務,Everdream所推出的服務,最後將難以與大咖級電腦公司競爭,服務內容也稱不上是創新;而且,受限於有限的通路以及資金,Everdream終將難成氣候。

外界的批評,林登都聽進去了。為了能在極短時間內擴張維修服務能力,林登援用他在南非開藥品經銷公司的模式,積極串聯具有電腦建置與維修能力的眾多個體戶加盟,成為Everdream的經銷加盟夥伴。經銷夥伴每拉到一名客戶、每賣出一套電腦系統,不僅有豐厚的佣金,經過Everdream的統一式訓練,還可為客戶提供後續的維修服務。

為了避免與IBM或惠普等大咖級企業硬碰硬,林登更專注於小型企業及店家客戶經營,強調小公司付出小錢(每月一五○美元),也可享受到IBM或惠普等對大企業資訊系統維護服務般待遇。這種集結螞蟻雄兵力量的策略奏效,使Everdream在創立八個月內,從原本僅二十人的小公司,擴張成一百多名員工的企業。

帶有直銷色彩的Everdream,從電腦系統建置維修,最後發展成具有遠端管理電腦系統能力的資訊服務商,最後被個人電腦業界直銷天王戴爾相中,於二○○七年宣布購併。

創新商業模式 用戶每年蛙跳式倍增Everdream在被戴爾購併前二年,已經是相當成功的資訊服務公司,年營收達四.三億新台幣,員工人數計一七五名。然而,馬斯克曾建議他投入太陽能產業的一席話,一直令林登念念不忘,公餘之際,他積極地參加再生能源科技的各種研討會與展覽,為下一階段的創業大計預作準備。

花三年時間深入研究太陽能產業後,林登發現,太陽能之所以在美國發展緩慢,並不是這個產品不好,而是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大家雖然會乖乖地繳電費,但沒有人願意為發電設備繳費。尤其,建置一套太陽能系統動輒二萬至三萬美元起跳,只為了每個月節省數十美元的電費,除了少數環保人士,多數人都不會裝設。

於是,林登換個角度思考:那麼何不把千千萬萬戶家庭與公司行號,當成是太陽能的「直銷商」,以免費替他們安裝、維修太陽能設備的方式,租用他們的屋頂或空地,再把太陽能所發的電賣給用戶。由於美國政府對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有補貼,高達三○%,某些中西部陽光充足的州,太陽能發電比火力發電便宜,使得林登推出的免費安裝模式,有利可圖。

問題是,替用戶免費安裝、維修太陽能設備,必須要有龐大的資金。於是,林登想出了與用戶簽訂租賃太陽能設備及購買太陽能電力長期契約的點子,這紙長期契約通常為期十至二十年,用戶須同意每月支付太陽城使用太陽能電力的電費;而太陽城則向用戶保證,簽下這紙契約後,每月繳交的電費一定會比沒有裝太陽能前低,至少一五%。

○六年太陽城正式成立,林登前往各個投資機構法人遊說募資,均得到冷淡的回應。理由很簡單,即使與用戶簽訂長期契約,讓太陽城擁有固定的現金流入,但這筆現金流仍不足以抵銷昂貴的太陽能設備安裝支出與公司營運費用。這讓剛成立的太陽城一度面臨入不敷出的財務窘境,瀕臨夭折。林登一生所累積的財富,與表哥馬斯克所投入的二千萬美元資金,差點在短短一年內付諸流水。

不過,不必花很長的時間,市場的熱烈反應證明,林登的眼光是對的。免費安裝維修,又可以節省電費的訴求,很快地打動美國消費者。太陽城安裝用戶於一○年開始迅猛成長,從第一年的數百名客戶,一○年暴增至一萬多名,一一年更再倍增至二萬三千名,一二年則再次倍增,達到四萬三千多名。

用戶數每年蛙跳式地倍增,讓太陽城受到銀行青睞,紛紛願意借給太陽城巨款解決資金燃眉之急,但太陽城虧損卻日益擴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追求使命感 「讓全球享有更多乾淨能源」於是林登找來華爾街財務專家,研擬出將用戶長期契約包裝成結構債金融商品,作為解決資金需求的釜底抽薪之道。太陽城第一筆的用戶長期契約債券化商品於一二年推出,總計有五千名用戶組成,利率達四.八%,成功籌到五五○○萬美元,也成為太陽能產業的一大創舉。

由於投資機構認為,一般人不至於會對每月區區數十或數百美元電費違約,因此,太陽城用戶電費契約債券化商品受到市場投資人歡迎。太陽城打鐵趁熱,一四年第一季,將再度發行總額高達二億美元的結構債。

林登說,他最終要將太陽城打造成全美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進而把太陽能推廣到全世界。「創辦太陽城已不再是單純為了錢,如果為了錢,老早就可以收手不做了;現在最重要的是一股使命感,讓全球享有更多乾淨能源的使命感!」這位當年差點連高中都畢不了業的年輕人,許下要讓世界更美好的誓言。

林登.瑞夫(Lyndon R. Rive)出生:1977年(南非)現職:太陽城(SolarCity)創辦人暨執行長

經歷:藥品通路經銷商、

Everdream資訊科技創辦人

學歷:高中

休閒:滑翔翼、水中曲棍球林登.瑞夫創造SolarCity的三大創新● 他把太陽能設備從昂貴變免費。

● 他把太陽能安裝從麻煩變輕鬆。

● 他把太陽能電費從帳單變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2

盤點十八大全球能源“土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960

去年印度將黃金最大消費國的寶座讓給中國,但如果從一些重要能源的儲量來看,中印兩國自己的家底也不薄,只是國內現有供應量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需求。能源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放眼全球,哪些是靠能源打天下的真土豪,哪些是產量或者開採水平還不能滿足自身需求的假土豪?

Businessinsider記者Harrison Jacobs整理最近數據發現,根據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綜合估值排名,美國排第五位,中國位居第十,印度名列第16。

遭受西方制裁的伊朗擁有能源估值僅次於俄羅斯,摘得亞軍。去年國內通脹高達56.2%的委內瑞拉擁有綜合估值第三高的能源。

Jacobs的數據來自英國石油公司BP的2013年全球能源統計報告,以當前價格估值時,油價來自彭博市場公佈的本月13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天然氣價格取BP的2013年日本、美國與德國價格均值,煤炭價格來自世界銀行2013年澳大利亞煤炭交易價。

以下為按估值高低排名:

第18位:阿爾及利亞

    · 探明石油儲量122億桶(全球第17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59.1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0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3.4萬億美元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最大天然氣生產國和第二大產油國,但近年原油產量停滯不前,天然氣產量下滑。

阿爾及利亞議會為此推出財政刺激措施,希望吸引外企成立新的合資企業,特別是離岸油氣和頁岩氣開採的企業。

不過,由於擔憂安全問題,阿爾及利亞的外資增長緩慢。

2013年1月,阿爾及利亞的Amenas天然氣田設施遭到襲擊,這又加劇了外界的安全擔憂,阿爾及利亞政府此後增強了所有這類設施的安全戒備。

第17位:利比亞

    · 探明石油儲量480億桶(全球第9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54.6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9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6萬億美元

利比亞是非洲原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天然氣探明儲量在非洲排名第四,但2011年的內戰嚴重影響了利比亞產油及石油出口。

此後雖然形勢好轉,但利比亞能源業還收到社會動盪干擾。

將近96%的利比亞政府收入都來自石油與天然氣。

第16位:印度

    · 探明石油儲量57億桶(全球第22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47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20位)

    · 探明煤炭儲量606億噸(全球第5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6.5萬億美元

印度是全球第四大能源消費國,排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後,目前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煤炭。
去年10月,印度石油部長Veerappa Moily宣佈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力圖擴大頁岩氣、煤層氣和碳氫化合物的產量,到2030年實現能源獨立,

第15位:哈薩克斯坦

    · 探明石油儲量300億桶(全球第12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45.7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22位)

    · 探明煤炭儲量336億噸(全球第8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6.8萬億美元

哈薩克斯坦日產原油164萬桶。

說到哈薩克斯坦不能不提中國。為中國25個省區市逾5億居民提供天然氣能源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就途經哈薩克斯坦。

近日,中石油子公司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總經理助理鐘凡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透露,2010年到現在,該公司累計向哈薩克斯坦政府納稅約12億美元,在整個全生命週期管道運行的30年,會給當地貢獻稅收合計約150億美元。

第14位:尼日利亞

    · 探明石油儲量372億桶(全球第10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82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9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6.8萬億美元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產油國,也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可惜,尼日利亞的「油耗子」同樣名揚世界。去年夏季,因盜竊原油導致輸油管道遭人為破壞以及開採技術問題,尼日利亞原油日產量跌至接近四年來最低水平。

第13位:澳大利亞

    · 探明石油儲量39億桶(全球第25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32.8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1位)

    · 探明煤炭儲量764億噸(全球第4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9萬億美元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能源出口大國,而且化石燃料和鈾這類利潤高的大宗商品資源豐富。

全球70%以上的生產碳氫化合物能源都出自澳大利亞。

第12位:土庫曼斯坦

    · 探明石油儲量6億桶(全球第28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618.1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4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9.7萬億美元

土庫曼斯坦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型天然氣田,但輸油管基礎設施不足,所以開發有限。

為解決這一問題,土庫曼斯坦政府竭力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企與國有油氣公司成立合資企業。

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訪問該國期間,中土合作建設的世界第二大單體天然氣田一起工程正式投產。

中石油還與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康采恩簽署年增供2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購銷等協議,並將在未來逐步提升至650億立方米。

第11位:科威特

    · 探明石油儲量1015億桶(全球第6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63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8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11.8萬億美元

在歐佩克成員國之中,科威特的陸地面積排名倒數第二,出口石油卻第三高,躋身全球十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石油出口貢獻了國內將近一半的GDP。科威特的石油行業全都屬於國有,目前為了多樣化發展經濟開始開發天然氣田。

第10位:中國

    · 探明石油儲量173億桶(全球第14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09.3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3位)

    · 探明煤炭儲量1145億噸(全球第3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13.2萬億美元

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生產國。

目前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將近是全球總消耗量的一半。雖然煤炭還是國內主要能源,但中國的天然氣產量正在增加。

今年1月,中國國土資源部預計,到2025年左右,天然氣產量與石油形成「二分天下」的格局。

同在1月,彭博經濟學家Michael McDonough用以下圖表展示了哪些國家地區的出口增長最依賴中國需求,如圖所示,依賴度最高的是蒙古、其次是土庫曼斯坦和非洲國家岡比亞,塞拉利昂近年來升至第四。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中国

第9位:阿聯酋

    · 探明石油儲量978億桶(全球第7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215.1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7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13.8萬億美元

阿聯酋目前日產油280萬桶,位居全球第八。阿聯酋還是全球前20大天然氣生產國之一。

由於國內需求在增加,阿聯酋的多個開發項目即使可能提高天然氣產量,或許也不會明顯帶動出口。

雖然在旅遊業和製造業方面取得進展,但阿聯酋的能源業近期預計還會佔據經濟主導地位。

第8位:卡塔爾

    · 探明石油儲量239億桶(全球第13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885.1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3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16.4萬億美元

卡塔爾是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也是干燥天然氣的第四大供應國。

2012年,出口石油為卡塔爾帶來550億美元收入,約佔政府總收入的60%。

第7位:伊拉克

    · 探明石油儲量1500億桶(全球第5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26.7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2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18萬億美元

2012年,伊拉克超越伊朗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第二大原油生產國。不過伊拉克已開發的油田佔比很少。

如果國內形勢穩定,外企就可能幫助伊拉克實現急需的基礎設施改進及開發,伊拉克產油增長的趨勢就會持續。

第6位:加拿大

    · 探明石油儲量1739億桶(全球第3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70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7位)

    · 探明煤炭儲量65.82億噸(全球第11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20.2萬億美元

加拿大是全球五大能源生產國之一,也是美國的主要能源進口國。

投資加拿大Keystone XL輸油管道項目的公司TransCanada預計,如果美國政府今年批准這個穿越美國、通往德克薩斯州煉油廠的項目,每日可向墨西哥灣運輸70萬桶原油。這將消除困擾美國石油市場三年之久的供應瓶頸。

第5位:美國

    · 探明石油儲量350億桶(全球第11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300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5位)

    · 探明煤炭儲量2372.95億噸(全球第3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28.5萬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其耗油量佔全球總消耗量的四分之一,但產油量僅佔全球每年供應量的6%。

不過,頁岩開採技術革命已經讓美國的石油產量出現飛躍,國內供應增加,進口量相應減少。

去年英國石油公司(BP)發佈的《世界能源統計評估》(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石油日產量增加104萬桶,增至每日890萬桶,增幅創美國史上最高紀錄,也是那一年的全球之冠。

去年10月,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報告估算,去年9月,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當月美國日均石油消費與國內產量差額為624萬桶,中國的差額為630萬桶。

EIA去年12月報告預計,今明兩年美國日產石油將再增加80萬桶,到2016年,美國日產油量增至約950萬桶,上一次逼近960萬桶產量還是在1970年。

第4位:沙特阿拉伯

    · 探明石油儲量2659億桶(全球第2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290.8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6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33萬億美元

沙特不愧是全球石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石油儲量幾乎佔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

和石油相比,沙特幾乎沒有開發天然氣資源。沙特已經越來越重視太陽能供電。

第3位:委內瑞拉

    · 探明石油儲量2976億桶(全球第1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96.4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8位)

    · 探明煤炭儲量4.79億噸(全球第15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34.9萬億美元

國內通脹飆升也不能掩蓋委內瑞拉資源豐富的事實。

委內瑞拉是全球第八大石油淨出口國,已探明石油儲量全球第一。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顯示,委內瑞拉Orinoco地區可產油3800-6520億桶,但需要比傳統技術更複雜的技術才能採掘。

第2位:伊朗

    · 探明石油儲量1570億桶(全球第4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187.3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1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35.3萬億美元

歐美對伊朗的制裁和相關核談判動輒成為媒體頭條,這反而會讓大家忘記伊朗還是全球天然氣儲量最大的國家和油儲量第四高的國家。

西方世界的制裁對伊朗的能源造成了有害的影響,伊朗無法引進外資和國外技術開發大量基本從未開發的天然氣資源。

也由於制裁,伊朗國內煉油廠為滿足內需發展壯大,這是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1位:俄羅斯

    · 探明石油儲量870億桶(全球第8位)

    · 探明天然氣儲量1163萬億立方英呎(全球第2位)

    · 探明煤炭儲量1.57億噸(全球第2位)

    · 以當前價格估值40.7萬億美元

俄羅斯目前的乾燥天然氣產量位居全球第二,產油量僅次於美國和沙特。

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大多靠出口能源拉動,油氣出口帶來的收入佔政府預算收入的52%。

能源在俄羅斯經濟中的核心地位還會持續多年。

天然氣正在變成更重要的能源,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二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12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 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 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 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 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 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 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 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 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 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 他說: 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 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 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 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 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 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 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 彭博報告指出: 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