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惡搞文]頭都大: 「我沒有錯!」

原文參考這兒,文章參考這兒

「我沒有錯!」
樊邦弘

樊邦弘在真明麗(1868)台灣發行TDR前一段時刻,記者問他當年討論馬克思主義、批評國民黨有沒有記者,她告訴記者,當年的他沒有錯。當年他加入社會主義青年會的讀書會後,調查局以叛亂罪鋃鐺入獄,當年罪名指:「打倒階級意識、改造國家」。
對於台灣人,樊邦弘是一度壞男孩,他當時的壞是沒時刻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經過多年被監視生涯後,樊邦弘在1970年底靠著接裝飾燈、舞台燈的代理生正式創立真明麗,成為正式商人,財政上自負盈虧,只須把賺得的繳納稅項予政府,在六四後把業務遷至中國,利用成本優勢,把其他對手打垮,成為全球最大的裝飾燈泡廠商,並在香港上市集資。
馬克思理想最終幻滅
樊邦弘和當年以叛亂罪鋃鐺入獄,不是秘密,小時候他在私下研究馬克思主義。樊邦弘當年被指反叛,因為他跟台灣人民格格不入,認為是為自己讀書。在大傻仔眼中,樊邦弘後來變成一個有個性的商人,跟「壞」大纜扯不上。
台灣當年政治系統被西方視為一台欠缺人性的機器,外國人談起當年台灣政府所為,立即聯想起以前蘇聯式白色恐怖,為了阻止反叛,不擇手段,甚至私下囚禁。人民變得不敢發聲人,除了工作,甚麼也不懂,遑論擁有自己個性。很久以前我看了一本寫台灣政治白式恐怖的書,作者指台灣當年政治管制其實非常恐怖,各地區的特務都嚴防市民,不是西方人眼中這樣開明。這本書指政治管制,全世界都有,論資源,美國投入的程度,不比其他地區遜色,只不過有人成日懶正義,方顯得更為可惡。
但是樊邦弘在原來以馬克思地區以資本方式成功創業,最終稱自己「了解共產主義,就要知道它的歷史,其實現在世界上已沒有分甚麼主義。」,如果死抱著某一些教條要利用說服別人,根本就是沒可能,大頭蔡記得自己在生果日報星期四編輯的其中一個由倪以理的專欄名稱嗎? 自己煮的飯自己吃。
在華人地區都有一個嚴重形象問題,西方國家先入為主,認定中國工業市場是血汗工廠,大家從小被洗腦,證據之一是業務入進中國後,第一個是立刻打垮原來在原國家的對手。當年中國政府沒有打壓樊邦弘,憑著他敢拼的性格,最後他成台灣新一代商人的象徵,利用中國短期的低工資優勢,把業務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由華人地方訓練出來的馬克思商人,跟其他地方商人一樣,眼中只有自己,非常敢拼,狠狠的打敗對手到絕路。樊邦弘是華人軟實力的最佳真人示範。但是這種敢拼的性格,卻是導致他近來失敗的伏線,虧掉股東數十個億,和大頭蔡的遭遇差不多,但是人地可能是經營不善,但他只是以財技搞得別人虧錢,前者虧得錢看來高尚得多,有時為他想理由開脫,我也覺得真是頭都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628

美國能源部:水力壓裂使用的化學品沒有污染水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532

美國能源部本週五告訴美聯社記者稱,並沒有證據表明水力壓裂時使用的化學品會對地下蓄水層進行污染,這對於頁岩氣開採來說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

能源部發言人稱,

在過去的一年裡,研究人員對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的一處鑽井進行檢測,發現,水力壓裂時用於釋放氣體的化學品並沒有進入地下蓄水層,而是滲入了蓄水層以下數千英呎深的地層裡。

發言人同時強調,雖然這是初步結果,而且研究仍在進行,但頁岩氣資源一般位於潛在最深飲用水地下蓄水層以下數千英呎處。檢測發現這些化學品,即潛在的危害物質注入和停留在地表8000英呎以下,遠離飲用水含水層。

沒有參予此項研究的杜克大學科學家Rob Jackson評論稱,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必須注意的是,該研究取樣僅在賓夕法尼亞西部,不能代表全國和其他所有地區的標準。而且頁岩氣開採各個地區操作標準也不盡相同。

頁岩氣開採使用的化學品一直被視作是行業內部的機密,即使在美國,各個公司對於使用的化學品及混合比例亦視作是「核心機密」,而一些大公司曾多次公開表示,披露這些化學品可能會侵犯商業秘密。但美國公共衛生組織,專家及群體因為這些化學品成分的保密度而引發對於公眾健康的擔憂。

能源部認為,相比這些化學品,常規開採更容易引起問題。頁岩氣鑽井較深,而其他天然氣和石油鑽井較淺,這樣更容易導致氣體逸出和化學品洩漏污染土壤水源。同時地表廢水處理和存積的液體是整個能源開採行業面對的問題。

環境保護基金鑽井研究專家Scott Anderson評論稱,

「現實是,雖然極少人認為水力壓裂在深度岩層進行會導致飲用水污染,但陪審團對此仍堅持認為萬一或特殊情況下可能會發生什麼。」

對於前段時間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論文顯示水力壓裂導致地震發生,能源部從事該項研究的研究員Jakson表示,

我們能做的是,希望能夠預測出這些地區可能發生的自然損害——如地震,地質結構變化,以及其他問題。然後想辦法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Jakson同時強調稱,

」任何研究都不是短期可以定論的。人們可能會從幾年的數據中來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3

書中沒有黃金屋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8.html
上一篇拙文《Too young too naive...》,令筆者非常感動的其中一個情節是土鱉成青東背字典的絕技,這令筆者想起讀小學時也是捧著字典背誦至霓虹燈熄滅為止。
這天拿了頭條日報,標題是《失意華爾街 寄語唇讀女 十優狀元不快樂》。內文如此報導「⋯天生視聽障礙的曾芷君排除萬難,在文憑試取得佳績,全城鼓掌,一名十三年前會考獲十優的狀元葉文健亦勉勵芷君,提醒她要有心理準備,人生路途比學業更難走。⋯他會考後拿了獎學金到美國升讀大學,畢業後短短一年考取精算師牌照,再完成工管碩士課程,在華爾街覓得工作,後來轉任投資銀行,人生看似一帆風順,別人眼中追求的豪宅、靚車、年薪過百萬,他一一擁有,但○八年一場金融海嘯,他重頭來過,其後更得了抑鬱症。⋯」
其實筆者一生中也碰過不少這些尖子中的尖子,但現實中這班人跑出的又有幾人?!筆者曾經聽過不少對他們的冷言冷語,「IQ爆棚EQ零蛋」、「理論同實際係兩回事」之類之類的說話。不過這樣些人沒有說的是自己的成就脫不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人生現實。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大抵只是古代窮書生自欺欺負人的謊言。古代科考制度表面公平,但官場空缺內部認購者已經去了大半。
在獨嬴實際過讀書的中國人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炒樓高」。根據財經網的報導,共匪上半年新増貸款全去了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簡直是大玩銀信互托爛資產的絕技。至於香港樓市方面,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住宅價格和租金指數,A級住宅(上車盤)住宅價格由185.60上升至257.50,升幅38.74%;E級住宅(豪宅)住宅價格由244.70上升至267.60,升幅9.36%。值得留意由2013年1月起計,樓市升幅似有若無,A級住宅(上車盤)和E級住宅(豪宅)住宅價格升幅分別是3.50%和0.26%,豪宅欲升無力。同期租金指數顯示,A級住宅(上車盤)由138.20上升至161.50,升幅16.86%;E級住宅(豪宅)由145.80上升至141.70,反而下跌2.81%。由2013年1月起計,A級住宅(上車盤)和E級住宅(豪宅) 租金指數分別是升2.09%和下跌4.51%,難怪豪宅價格欲升乏力。
筆者認識的一名狀元阿叔都係1960年代末年西營盤學店的窮書生,畢業後加入公用公司做工程師,之後平步青雲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概十年前間舖俾富豪二公子收購。不知後來唔知乜原因要埋單走人,據說補俾他價錢大概是倫敦一個普通Trader一年的Bonu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46

13天沒有董事長 逼出臺鹽瘦身術

2013-07-15  TCW
 
 

 

大姊,試試看我們這款面膜,只要(人民幣)一百元,有六片喔!」七月五日天津台灣名品展上,臺鹽董事長洪璽曜親上火線當起業務員,向路過的買主推銷。

他臉上堆滿笑容,一點也看不出來,他這個「董事長」位置,才剛剛經歷近半個月的空懸,好不容易才在七月三日確定下來。而臺鹽這家六十年歷史的老字號公司,官股也才剛傾全力應戰,好不容易化解民營化十年首度遭遇的股權大戰。

董監事改選民股集中火力搶下一席

六月十九日,臺鹽股東會進行董監事改選,從五月中開始,以經濟部為首的官股,對上股市聞人、永駿投資董事長賈文中與官田鋼鐵執行副總經理陳重憲等市場派民股,一場委託書大戰已先上演一個月,雙方各自提出董監事名單,這時就要見真章。

早在三月底,臺鹽股價走勢已預告了這場大戰。三月二十九日,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自山西迎來關聖帝君真身像,篤信關公的洪璽曜特別參與遶境。膜拜同時,心中也察覺有些不妙,因為沉寂年餘的臺鹽股價,三月突然飆漲五成,一舉站上三十元大關,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場股權大戰,最後在經濟部三八.八八%最大股權強勢壓境下,持股不到一%的民股擔憂分散會全數落敗,因而集中火力,以最高票取得一席董事,由延祥建設法人代表陳正修出任。

但也就是這一席董事,讓臺鹽整整十三天沒有董事長。

根據公司法規定,董監改選後第一次董事會,須由當選權數最高者召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出董事長。民股遲至七月三日才舉行董事會,而且地點還從臺鹽的台南總部拉到廈門子公司。

「一方面歡迎他們(民股)去考察啦,」洪璽曜保住本屆董事長位置後,首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還好很和諧的都已經結束了,(廈門)開會不到半個鐘頭。這是一個過程啦,就是這樣啦!」

土地資產誘人相當於2.4個大安森林公園

然而,老字號的臺鹽為何吸引市場派耗時數月布局?答案是,臺鹽龐大的土地資產,與饒富想像空間的生技題材。

「我們有一些土地資產隨著兩岸觀光題材而增值,如台南安平港兩公頃土地已核准可以蓋醫院、旅館、住宅,預期開發效益很大。」洪璽曜坦言。

據了解,臺鹽目前擁有的土地面積多達六十多公頃,相當於二.四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散落在桃園、台中、台南等地,擁有土地帳上總值雖僅有十五億餘元,但市場曾估計,光是桃園與台南兩塊土地的開發價值就多達二十億元,資產題材成為臺鹽最誘人之處;臺鹽早年曾名列經濟部國營會中,僅次於台糖的第二大國營事業地主。

以這次民股持有股數計算,如果真的拿下經營權,等於以數千萬元的代價,就能高槓桿操控相關土地資產,外帶逾十四億元現金與約當現金(截至去年底);即便沒有成功,也能從臺鹽股價賺到資本利得。

現在民股進入董事會後,土地開發進度、模式以及營運績效的提升,成為其緊盯洪璽曜的兩大項目,會前民股也提出減資拉高績效的想法,而洪璽曜顯然已承受不少壓力,他計畫在三年任期內,將未開發土地全數以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開發,例如:臺鹽旗下最有名的旅遊景點,台南七股鹽山目前也取得「遊休憩」執照,正規畫全世界第一座用「鹽」打造的旅館。

仿效雲南白藥產品觸角延伸民生醫藥

而臺鹽出租資產的動作也會擴大,洪璽曜允諾,「今年租金收入會翻好幾倍,」臺鹽去年此項目金額為四億一千九百萬元。他也主動提及,未來將與民股「公平共治」,三年內讓臺鹽營收倍增;以去年近二十三億元營收計算,等於二○一五年將挑戰四十六億元營收。

但臺鹽今年前五月營收年增率不到二%,貢獻超過一半營收的食用鹽,已占台灣八成市場,成長動能將從何而來?洪璽曜以去年營收新台幣六百七十五億元的雲南白藥為標竿,將以「鹽」為基底,讓產品向民生用品、生技醫美延伸。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蔡舒恆曾表示,中國國企雲南白藥因為掌握具「止血」療效的原料「川七」,開發出牙膏、洗髮精、貼片等中草藥日用品,去年營收、獲利雙雙創新高,是中國企業多角化最成功之例。

洪璽曜坦言,臺鹽要走上這條路,還有許多挑戰,除了品項持續推出,包括產品包裝的精進、品牌知名度的建立都是課題。而最困難的,就是目前產銷合一,產品行銷預算必須以過去銷售績效為基礎撥款,明顯不利於新產品的推廣。因此他計畫年底前以臺鹽為首,結合其他業者成立專業行銷公司,藉此打破僵局。

「臺鹽現金多、土地多,但未來要『瘦身經營』。」六十三歲的洪璽曜表示,這是他職涯中最後一任董事長(以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五歲計),希望能以漂亮績效畫下完美句點。

【延伸閱讀】官民股對決,和諧落幕—臺鹽經營權爭奪戰大事紀

日期:3月底事件:臺鹽股價暴漲,一個月內漲幅超過五成

日期:5月中旬事件:經濟部為首的官股與股市聞人賈文中等民股,展開委託書大戰

日期:6月19日事件:臺鹽股東會,民股以最高票取得一席董事

日期:7月3日事件:民股在廈門子公司召開股東會,洪璽曜第三次連任臺鹽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0

蘋果前CEO:成功的科技企業裡沒有民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01.html

北京時間7月25日消息,蘋果前CEO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本週三在新加坡參加「新加坡IT管理協議」的活動時談到一個觀點,搞創新不能講民主。

下面歸納一下斯卡利的看法:

1、最有趣的顛覆式創新機會一般出現在過渡期,這時風險很高。「在科技產業,成敗只在一線間。」曾經IBM和英特爾差點都破產了。

2、顛覆式創新不是建立在共識之上的。「在成功的高科技企業裡沒有民主,實際上只要有好的領導就相當不錯了。他們就是創始人,創始人有特殊的價值。」「在許多案例中,創始人被認為是無錯的,可以作出大決定,人們信任他們的決定。並不說他們的決定個個都好,但硅谷不是靠民主領導建立的。」斯卡利談到了喬布斯、Facebook扎克伯格、亞馬遜CEO貝佐斯(Jeff Bezos)、Google CEO佩奇,他們都是非民主的領導。

3、要創新,就得接受失敗。硅谷之所以如此特別,就是因為允許企業家失敗。斯卡利說,在亞洲還缺少接受失敗的文化,這也是印度等國家無法誕生Facebook、Google的原因。他說:「在世界許多地方,失敗就意味著你完蛋了。」

4、斯卡利認為,從文化上說,亞洲大學的畢業生可能是課堂上最好的學生,但高科技企業的領導常常大學退學,並不是什麼成功的學生。「擁有激情、改變規則,他們受此激勵。亞洲人按規則辦事,西方企業家卻喜歡打破規則。這是文化問題,不是人才的問題。」

5、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挑一些特殊的科技領域謀求成功,比如,讓新加坡聚集軟件。斯卡利認為有選擇不能保證成功。例如,新加坡曾專注於幹細胞研究,投資許多錢,引入許多人才,但是新坡加坡在幹細胞創新上沒有任何成功。「它並不是常常管用的,挑錯了怎麼辦?硅谷不是這樣做的。硅谷不斷調節,沒有一個人被控制,但人人都參與。當社交媒體之類的東西開始變得重要時,你會看到許多創新發生,沒有人計劃它。並不是政府挑選成功的領域,你得讓它自己生長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906

佳明集團(1271)沒有說的公司名稱

根據佳明控股招股書的「與控股股東的關係」一節,指有一間由控股股東陳孔明透過佳盛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過往控股的一間位於深圳的公司於2013年3月7日被一間中國的公司控告欠債,這家公司在招股書稱為「GTE中國公司」,但在招股書並無一處提及過公司的名稱,今天我們來看看吧。



根據公司招股書稱,這間公司有幾項資料:
1. 公司於1995年成立
2. 公司成立時,陳孔明獲委為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
3. 陳孔明於1997年辭任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及總經理,但紀錄於2004年方才辭任董事及副主席

根據筆者利用人肉Google 搜索紀錄,發現有一家叫做深圳佳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曾經和財政局、貿工局有一些債務糾紛,至於招股書稱另一名被告人,估計為深圳市神州光電高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些資料核實後,發現和招股書借款提及的資料頗為類似,筆者就來提及一下比較相似的原因。

1.  公司於1995年成立
根據深圳工商局資料,深圳佳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於1995年12月11日成立的。另外亦顯示出,或由陳孔明等人持有的佳盛華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84%股權。





2. 公司成立時,陳孔明獲委為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
從公司登記後的第一次變更,也可看出他是副董事長。


3. 陳孔明於1997年辭任副主席(以國內說法是叫副董事長)及總經理,但紀錄於2004年方才辭任董事及副主席
根據登記資料,1997年,他並無辭任動作,但招股書好像沒有提及2002年的辭任副董事長登記紀錄,僅提及2004年辭任董事的紀錄,為甚麼招股書要以這樣去表達呢? 使人費解。





根據招股書所稱,陳孔明「確認自彼簽署1997年董事會決議案後,彼從未參與GTE中 國 公司的任何事宜或未曾獲GTE中國  公司提供任何公司文件」,又相信 自己「自簽署1997年董事會決議案後不再與GTE中國公司有任何關連,並向董事會確認 ,根據進行公司搜尋前中國相關工商行政管理局存置的現有記錄,彼並不知悉彼僅自2004年起方辭任GTE中國公司董事及副  主席,且彼仍為GTE中國公司的總經理 。」,又根據法律意見,因為存檔是公司責任,所以不關陳孔明的事。但由2002年至2004年間,他仍任董事及總經理的事實卻一字沒提,這樣會不是影響賠償的判決仍由他負責? 如果由他負責,根招招股書稱,雖然他不是上市公司成員之一,但是他都是陳孔明需要負責的,如果這家公司的判決對他不利,是否會影響陳孔明的財務情況?  招股書並無披露,筆者希望公司澄清這項賠償的金額是多少,從而讓小股東看清楚陳孔明先生會否受到這項訴訟影響他的財務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052

業餘和專業的區別:沒有成功學,只有成功血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8/2929481.html
是個業餘網球愛好者,打了十幾年了。最近兩年,公司成立了網球協會,請了網球專業教練教球。和教練打球多了,有時再看看費德勒、納達爾、李娜等網球巨星的比賽,逐漸發現我們這樣的業餘球手和專業球手有一些重大的區別。

前兩天讀了Steven Pressfield寫的書《The War of Art》,他講了很多專業人士和業餘人士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的重大區別,很有感觸。我們這些業餘球手之所以打比賽遠遠不如專業球手,關鍵在於在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上有很大不同。其實,很多業餘投資者的業績遠遠不如專業投資者,關鍵也是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有很大不同。

第一,目的不同導致情緒不同,專業工作很理性,業餘愛好很感性。

業餘球手打球是為了樂趣,是一種休閒娛樂;專業球手打球是為了錢,是一份工作。很多人說自己玩玩股票,玩玩期貨;專業投資者投資是為了錢,是一份工作,絕對不是玩玩的。專業球手、專業投資者,和我們其他行業的上班族一樣,都是為了賺錢養家餬口。

我們看體育比賽,經常發現,業餘的球迷對比賽非常狂熱,專業的球員對比賽十分冷靜。球迷看球只是休閒娛樂,為了發洩一下情緒壓力。專業球員打球是工作。兄弟姐妹們,我們幹了幾年,都成自己工作上的專業人士之後,對工作不再像剛入行時那麼狂熱。

太情緒化,什麼工作也做不好,做不久。只是為了樂趣,我們容易像球迷一樣過於激動。但為了錢,就不一樣了,你會理性地分析,值得嗎,反而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巴菲特一再強調: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做不到理性,就別去做投資。再舉兩個例子,老師經常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因為老師管別人的孩子是為了錢,是工作,很理性,管自己的孩子就做不到理性了。醫生經常不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也是這樣。

有意思的是,有些專業投資人士,在工作上幫客戶投資理財做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己的錢做投資理財,業績一塌糊塗。

當你戀愛時,只是一種業餘愛好,所以非常狂熱。但你結婚幾年,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你就理性多了。

狂熱的不計代價的愛好只能持續一時,理性的斤斤計較的實幹才能持續一生。業餘投資者和業餘球手一樣,總想一擊致命,專業投資者和專業球手一樣明白,飯只能一口一口吃,路只能一步一步走。

第二,投入時間不同導致技術能力不同,達到專業水平需要精深練習十年。

業餘投資者只是偶爾上網看電視看報紙時才順便看看股票行情看看投資新聞,做點簡單的研究分析,偶爾進行幾次投資操作。但是專業投資者從週一到週日,從早上到晚上,所有時間都在研究分析投資,我發現金融投資行業加班特別多,即使是不加班,平時想的也全是投資。

很多事情,最後成功必須靠時間一點一點積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請你注意,十年樹木、台下十年功、十年磨一劍,都是十年。要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外行,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人士,需要十年的磨煉。

丹尼爾·科伊爾在《The talent code》(中譯本《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書中,總結了很多行業超級巨星的成功模式,都是需要十年的精深練習。

什麼是精深練習?專門練習對你的專業能力最重要往往也是你最不擅長的技術。

為什麼業餘球手打了很多年,球技總也沒有進步?因為我們總是喜歡在自己最喜歡的區域用自己最喜歡的動作打自己最擅長的球,但專業運動員花大量時間訓練自己在最不舒服的區域用自己最不喜歡的動作打自己最不擅長的球。

重複練習絕對不是精深練習。精深練習,會讓你痛苦,會很不舒服,你不可能堅持太長時間,一天最多練三個小時左右。這樣一年就是一千個小時,十年就是一萬個小時,沒有一萬小時的練習,你根本上不了檯面。台下十年功,十年說得非常準確。

業餘投資者沒有花多少時間研究分析投資,更沒有花很多時間學習自己原來根本不懂但又非常重要的知識和能力,更沒有經常進行實戰投資,在市場上進行真刀真槍的搏擊。打過球的都知道,上場比賽和場下訓練完全不是一回事,能發揮出來一半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超水平發揮,太難了。比賽多了,經驗多了,更容易正常發揮。

第三,愛的程度不同投入精力不同,業餘的只是和你的愛好談戀愛,專業的則是和你的愛好結婚。

業餘球手愛好打球,但愛得不夠深。專業球手原來也是業餘的,但是太愛好打球,愛得太深了,以至於把自己的一生賭上去,別的事情不干,專門打球。

業餘投資者喜歡投資,但喜歡得不夠深。專業投資者一開始也是業餘投資者,由於種種原因,愛上了投資這個職業,寧願放棄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投資行業了。

最後要澄清一下,職業人士並不一定就是專業人士,不少人只是在混而已。專業人士未必是專家,你到醫院看病就明白,專科醫生只有少數人最後能夠成為專家,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為頂尖專家。

職業投資人並非一定是專業投資人,專業投資人中也只有少數人是投資專家,會成為投資超級明星的更是鳳毛麟角。既要有一定的天賦,又要願意長期堅持精深練習十年之久,需要自己的堅持,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成功不容易啊。成功是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而且要堅持付出十年精深練習的汗水。成功沒有捷徑,你得像烏龜一樣爬上十年,沒有成功學,只有成功血。(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54

美聯儲研究發現QE對刺激經濟增長幾乎沒有效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243

最近,舊金山聯儲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顯示QE對刺激經濟和通脹的影響幾乎為零....WTF!

在8月12日發佈的舊金山聯儲經濟報告中,Vasco Curdia和Andrea Ferrero總結了他們最近對美聯儲大規模資產購買操作(QE)的刺激效果的評估。他們發現,QE對經濟增長和拉升通脹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如果QE沒有前瞻指引政策的支持,它的效果就更小了。實際上,「前瞻指引是QE有效的關鍵因素」。

報告中寫道:

在2010年11月,美聯儲政策委員會FOMC公佈了購買價值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的計劃,這是第二輪的大規模資產購買。該計劃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推高通脹水平,使通脹水平與美聯儲就業最大化和保持價格穩定的雙重使命更相一致。我們估計,第二輪的大規模資產購買,也就是QE2,在2010年晚些時候約增加了真實GDP增長0.13個百分點,增加了通脹0.03個百分點。

我們的分析認為,前瞻指引是QE有效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前瞻指引,QE2只會增加真實GDP增長0.04個百分點,增加通脹0.02個百分點。...

Curdia和Ferrero認為,QE對經濟的影響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與降息的效果相對比。因此,他們認為未來前瞻指引將會成為支持經濟的關鍵政策工具——他們表示「與給出結束資產購買的時間表指引相比,美聯儲給出何時開始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政策信號將更為重要」。

在他們的構想下,QE是通過影響市場風險溢價來影響市場活動的,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QE可以通過抽離市場中的長期國債,降低長期國債與短期國債之間的風險溢價。在這個構想下,他們指出,QE的作用將取決於金融市場的投資者結構——風險溢價的下跌是否能迫使投資者安排更多的資金用於消費或投資非金融資產,進而影響實體經濟。

他們對QE2的效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果如下:

(下圖代表QE2開始以後對GDP增長的促進作用;灰色可能性區間,紅線為中值影響;時間單位為季度)

(下圖代表QE2開始以後對通脹水平的影響;灰色可能性區間,紅線為中值影響;時間單位為季度)

QE2在2010年四季度啟動的,該季度的真實GDP增長為1.1%,核心PCE通脹指數上升0.8%。據他們的估計,如果沒有QE2,該季度的真實GDP增長應該為0.97%,核心PCE通脹指數應上升0.77%

就算考慮因為沒有QE操作市場波動增大可能會改變金融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的情況,QE2最多也只能促進真實GDP增長0.22%,而對通脹的影響仍然不變。

報告多次強調了基準利率前瞻指引的重要性:

....為了應對通脹走高或經濟走強,美聯儲通常會設定更高的基準利率。因此,如果QE刺激了經濟增長,它們應該會導致更高的基準利率,進而抵消了刺激效果。...

為了探索這種相互作用,我們考慮兩種情況。第一,如果FOMC沒有承諾保持零利率,QE2對經濟增長的中值影響將會跌至只有0.04個百分點,對通脹的中值影響也會跌至0.02%。第二,如果FOMC承諾未來5個季度(而不是4個季度)保持零利率不變,那麼對經濟增長的中值影響將增加至0.22個百分點,對通脹的中值影響仍為0.05個百分點。總的看來,不同的刺激效果意味著,QE的經濟影響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利率政策的預期。

研究結果顯示,短暫降息25個基點,比QE政策有用多了:

(下圖代表短暫降息25個基點以後對GDP增長的促進作用;灰色可能性區間,紅線為中值影響;時間單位為季度)

(下圖代表短暫降息25個基點以後對通脹水平的影響;灰色可能性區間,紅線為中值影響;時間單位為季度)

這意味著,傳統的降息工具(如果還能降的話)比實施QE2外加承諾5個季度維持零利率不變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更有效,特別在刺激GDP增長上。

他們的結論是,資產購買計劃看起來對經濟增長和拉升通脹的作用是溫和的。美聯儲在這個敏感的時候發表這份令人無語的研究結果,看起來又為美聯儲準備縮減QE規模提供了新的學術證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12

沒有百萬年薪 不靠富爸爸 呆薪族 存房計畫

2013-08-19  TWM
 
 

 

政府打房頻出重手,房價後市多空難測,讓所有想買房的人陷入膠著。

但不論自住或投資抑或是景氣的好與壞,人生要買得好房前,首先一定要做好「理房」規畫。

若能理出一套心法,存得一手好房,人生的許多難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今周刊》蒐集專家、達人的存房經驗,提供成家、滿巢、空巢和終老四大時期不同房產規畫與建議,讓房產不再是你人生的包袱,而是奮鬥路途上的親密夥伴!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研究員‧蔡曜蓮如何讓手邊的房產,使人生財富報表成為資產而非負債?如何讓自己成為「現代員外」,而非「房奴」?存房達人的經驗告訴我們,若能在人生不同階段,把握住存房心法,不但「買房」,而且「理房」,不僅房產會是報表上的亮麗數字,若是運用得當,更能解套人生瓶頸。

四十四歲的林哲熙服務於科技業。雖然科技業分紅費用化後,讓年收入幾乎腰斬,但他卻能在太太全職在家帶女兒的情況下,以一份上班族銳減後的薪水,撐起一家三口生計;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各擁位於台北精華地段大安區與新北市板橋區,市值共四、五千萬元的房地產,並且氣定神閒地支付每月八萬多元的房貸。這一切來自於他謹守「存錢買房」、「以房養房」,「控制風險」三大原則的成果。

初入社會 以第一桶金買房出租一直以來,林哲熙就對賺錢抱持高度興趣。高中時代,當同學一有錢就買很炫的機車時,林哲熙就開始半工半讀存錢,默默訂下存錢買房的目標,「買車只會折舊;買房,能住,又能出租生財,價值高多了!」林哲熙對於資產的想法,比同儕都成熟許多。因此,一九九○年步入社會後,雖然薪水才二萬元出頭,他還是省吃儉用每月省下一萬多元,並用年終獎金與加薪所得投資股票,短短三年內就存到上百萬元。

有了第一桶金,林哲熙立刻準備買房。雖然親友們並不理解他的決定,甚至告訴當時未婚且住在家裡的他,「把錢放在銀行定存生利息不是很好嗎?還可以隨時拿出來用!」然而他卻非常堅持:「一旦買了房,貸款壓力就會逼我存錢,就算房子用不到,還可以出租用來錢滾錢!」因此,一九九三年他獨排眾議,在板橋後埔老家附近,以四七五萬元買下一戶二十七坪大的華廈住宅,之後,立刻以一萬一千元出租。「我的目的很簡單,這時期的房地產是幫我存錢的!」林哲熙如此說道。

再來,就是如何控制房貸金額的問題了。當時,林哲熙向銀行貸款三百萬元,利率高達九%,每月本利攤還約三萬多元。計算下來,除了租金外,還得從薪水撥出兩萬元付貸款。對林哲熙而言,這反而更激起他賺錢的動力。於是,雖然已是有房階級,林哲熙仍有差就兼、有錢就賺,並堅持準時繳房貸。聰明的他,利用良好的紀錄,每隔二年與銀行談降息,談不攏就轉貸,從不綁約,硬是把利率從九%降到了五%。期間,若有大筆閒錢就用來攤還本金,在開源節流皆有度下,一九九九年結婚後,林哲熙回收了房子與老婆輕鬆住進自己的家,二○○三年還清房貸。

花十年的時間,林哲熙存下人生第一戶房。二○○五年,適逢老婆懷孕,進入人生不同階段,林哲熙對房地產又有不同想像。

成家生子 換捷運共構宅,好通勤又抗跌林哲熙開始將小孩未來的生活納入考量,首先,就是設想小孩未來的學籍。某天,陪老婆到台北市台安醫院產檢,正好鄰近敦化國小學區內一棟大樓套房要出售,每坪開價高達六十七萬元。他心想,「明星學區奇貨可居,連學籍都可以出租,未來增值性一定強。」因此,幾經議價後,以每坪五十八萬元,總價七百萬元,買下十二坪挑高四米小套房。買下後,林哲熙將挑高套房隔成上下層的兩房,原本租金二萬元的房子,最後以二萬八千元出租。林哲熙的租金收入,幾乎可以完全支付五百萬元貸款,每月近三萬元的房貸月付金。「這戶房子,可說是房客幫忙養的!」林哲熙些許得意地說。

二○○六年,隨著女兒出生,林哲熙想給自己以及家人更大的空間,打算換屋。他分析,「對一個年近四十,有家室有小孩的人來說,擔子很重,房子一定要是能增值的正資產,而不能只考慮住而已,否則只會增加未來的負擔!」因此選定板橋精華地段近捷運的房子,「買精華地段,肯定抗跌,而且住在捷運站附近,可以省下買車以及通勤的時間與金錢,這是許多人忘記精算的!」最後,他買下了緊鄰江子翠站的捷運宅,總價二七六○萬元,兩戶打通,總共六十二坪,並且有兩個大車位。此外,林哲熙還把門牌戶籍各自保留。他認為,「未來可以再隔開出租,或讓女兒住,等於下半輩子的需求,全滿足了。」的確,對於受薪階級而言,買下近三千萬元的房子,絕對是個龐大的負擔。因此,為了控制預算及還款風險,林哲熙先將第一戶位於板橋的房產,以六五○萬元出售;此外,再把股票、基金、美元債券共一千多萬元的獲利,以及太太一七○萬元的私房錢,作為頭期款,壓低貸款金額,最後,貸款八百多萬元順利換房。對於年收入二、三百萬元的林家來說,負擔每月五萬多元的貸款月付金,算來十分輕鬆。甚至,由於住家緊鄰捷運站,林太太乾脆把車賣掉,再把其中一個車位,以每月四五○○元出租拿來補貼房貸,這麼一來,房貸的負擔就更輕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風險控管得宜,因此,即使科技業景氣下滑,林哲熙年薪從近三百萬元縮水到一五○幾萬元,他還是能負擔得起房貸。並且,隨著房價增值,台北與板橋的房子更各自增值了一倍與三成,總價值逼近五千萬元。

從大學時期開始儲備買房基金至於今年四十九歲的阮麗蓉,也有精采的存房經驗。阮麗蓉的父母從年輕時就開始存房,因此,在她印象中,有別於其他親戚煩惱著退休後的經濟,父母親不但能氣定神閒地靠著租金等退休,還可以拿著在高雄市區精華地段的房產地契,老神在在地說:「這些房子,必要時可以賣掉救急,不怕沒後盾。留著,最起碼讓孩子少辛苦個十幾二十年!」有了父母成功的例子,「存房」早已成為阮麗蓉的人生目標。因此,從大學時期開始,她就與男朋友(現為老公)在銀行開戶,強迫兩人每個月要各存進二千元作為買房基金。到了大四畢業前,當所有同學都還兩手空空時,他們已有十萬元的積蓄。

想起兩人當年一起為買房打拚的情景,至今,阮麗蓉仍記得男友在當兵前說的一段話:「麗蓉,我們先分手十天,我要準備考預官。考上了,薪水會從三千多元變成一萬二千多元,離我們的夢想就更近了!」這番話也燃起了阮麗蓉的鬥志,因此,踏出社會後,除了努力工作外,也開始學習投資。幸運的是,一九八○年代末期,正值許多電子股上市,報酬率驚人,阮麗蓉用自己與「預官男友」薪水省下的錢投資基金,此外,並在一個多月電子股股票蜜月期間快速套利,有獲利就再投資新股。一九九一年,男友退伍時,兩人已存足一百多萬元的買房基金。

為了要離買房夢想更近,兩人更仔細地分析財務現況。他們認為,以一百萬元為自備款,設定貸款七成,只能買三百萬元以下的房子,而貸款二百萬元,再以當時一○%的房貸利率推估,若每月本利攤還,得繳二萬五千元的房貸。而為了不讓貸款超過安全值||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兩人收入須要達到七萬五千元。當時,這對準夫妻合計月收入才五萬五千元,但為了要更快達到目標,兩人下班後共兼四份家教,再加上男友勤接翻譯的案子,每月硬生生地再多拱出二萬元的收入。除了「開源」,更一有空閒就看房,試圖尋找更便宜的房子,他們深知,「人生的第一棟房,不能超出預算,但也要有增值的潛力,才不會讓資產白白地縮水,甚至能成為下一次換房時的本錢!」隨人生階段、收入不同 有系統地「理房」一九九二年兩人結婚後,持續看了數十多戶房,之後,選擇了一戶接近高雄九如交流道、科工館、屋齡十年、頂樓加蓋的公寓五樓。小兩口盤算著,除了地點有增值機會外,頂樓還可出租或當作家教班教室;孩子出生後,可暫時隔出房間;而且房子總價才二三○萬元,只需要貸款一三○萬元,每月足足省下了九千多元的房貸支出,兩人開源加上節流後,每月多出了近三萬元的盈餘。

但小夫妻並不急著享樂,由於當時一○%的高利率,每月一萬六千元的貸款月付金,將近一萬一千元是用來還息。因此,兩人除了投資股票基金外,採用每半年就大額還款的策略,降低還息的金額,並先還高利率的房貸,以每年償還五、六十萬元的速度,不到兩年已還清貸款。

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阮麗蓉夫妻買房的考量也跟著改變。當夫婦倆年屆四十歲,有二個小孩後,為了實現五十歲後不想再背房貸的計畫,他們買房財力的評估更為保守。例如,貸款月付金壓在月收入的五分之一,以十萬元月收入計算,貸款月付金在二萬三千元左右,以當時二%的利率與七成貸款計算,房子的總價在六百萬元左右。因此夫妻倆以總價六百萬元為上限,努力找房。由於時值房地產低點,容易殺價,最後以不到五百萬元,買到高雄捷運生態園區站、近明星學區的好房。

房地產對人生財富扮演的五大功能隨著收入增加,以及有系統的「理房」計畫,二○一一年時,阮麗蓉不但還清第二戶房貸,並且房價在捷運通車後,已漲至八百多萬元,增值了將近一倍之多。當時,雖然阮麗蓉夫婦已存有兩房,但仍有滿腔的買房熱情。不同的是,孩子陸續離家就學,進入了人生空巢期的夫婦倆,買房的思惟不再是通勤與學區,而是好好地「犒賞自己」。他們的盤算是,第三戶房不能太偏遠,未來要能順利出租或賣個好價錢,存錢養老。因此,阮麗蓉夫婦選擇高雄美術館附近的房子,兼具休閒與保值的功能;然而,強調風險控管的兩人,雖然年薪合計近五百萬元,可以輕鬆買下好幾千萬元的房子,但為了堅守「臨老不背房貸」的計畫,精算還款風險後,買了一戶約一四○○萬元的房子。二年後,再度還清第三戶房的貸款。

即將進入五十歲大關的阮麗蓉夫婦,已存有三戶無房貸的房產。由於希望在風景如畫、空氣新鮮的夢想小鎮終老,因此,今年,他們在高雄美濃以現金買了人生的第四戶房。有別於許多有錢人砸下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打造退休豪宅,進入人生後半場的他們卻十分收斂。阮麗蓉夫妻認為,「在郊區的退休房,通常只會貶值不會增值,房子變成了消耗品,沒收入的退休族,更不該衝動消費!」因此,這次他們只拿出存款的零頭,用六百多萬元現金,實現了人生最後一個「存房」夢以及「臨老零房貸」的計畫。

「房地產本來就該是能圓夢、救急、致富、安家的活資產!不只有『居住』功能,更應該與人生財富規畫緊緊扣連!」旗下擁有數千位門生的投資達人啟富達國際董事長李建平如此認為。根據阮麗蓉的存房歷程,他進一步解構房地產之於人生財富的五大功能||「年輕人的存錢筒」、「小家庭的根據地」、「置產客的聚寶盆」、「退休族的養老金」與「失意者的救命符」。

在「年輕人的存錢筒」方面,中信房屋行銷企畫室經理江龍銘則十分贊成李建平的見解。他分析,由於房地產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品,不但能使用,更具備保值和增值的功能,只要評估得宜,的確是能讓人生財富倍增的捷徑,因此相當建議年輕人可以藉著買房,不但購屋前能強迫自己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購屋後又能讓財富增值。

「就精神層面來說,房子還提供一家人安身立命、穩定的功用。」關於房子,全國不動產董事長葉春智則十分贊同老一輩「有土斯有財」觀念,他認為,雖然房地產所費不貲,還會有稅負、修繕等額外開銷,但相較於租屋來說,前者是幫自己養資產,後者則是替別人養,「付租金純粹只是消費,但付房貸則晉升至理財階段了!」「最重要的是,許多家庭因買了房,一家人的生命歷程有了一個明確的根據地,也有了共同努力的目標,『家』的雛形更加完備!」葉春智說。

至於投資理財方面,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認為,「相對於其他投資商品,房地產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工具。」他指出,股票、基金、黃金一旦重貶,除非認賠,否則動彈不得,但房地產只要財務槓桿衡量得宜,就算跌價了,仍可以轉為出租養房,若又買到優質好房,無異是「置產客的聚寶盆」,而到了退休時,房子只要保值,更可收租或賣掉變現,成為養老的財源。

「值得一提的是,房子還能救命!」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更提醒,由於目前房貸利率遠低於信貸和保單質借利率,而且拿房子當擔保品,貸款金額遠比其他方式高,再加上短期內房貸大幅升息機會不大,因此一旦遇到人生急需大筆資金時,房地產將是救急的貴人。

人生四大階段,存房規畫各有不同「因此,人生要懂得『存房』!」著名投資講師啟富達國際總經理趙靜芬指出,房地產絕不能與理財輕易切割。她提出「一二三理論」||年輕時有一戶房子,作為儲蓄、累積財富的根本;結婚生子滿巢期時,要有二戶房子,一戶自住,另一戶投資生財,以應付人生開銷最大的時期;到了年老退休空巢期時,要有三戶房子,一戶養老自住,一戶作為收租保本,另外一戶留給孩子。趙靜芬也提醒,由於房子動輒上千萬元,切勿衝動購買,一定要扣緊財務配置,從財力、家庭成員、房地產的功能(投資或自住)等三大條件,評估適合的屋型、坪數、價格、地段。她進一步分析,可依「成家」、「滿巢」、「空巢」及「終老」等人生四大時期分階段規畫。

成家期:資金規畫好,買房沒想像中困難在成家期階段,通常收入有限。因此,需要精算租與買何者划算?租房租金是否高於房貸月付金?以及買房的其他成本,如稅負、修繕。另外,籌措自備款或還款能力也是考量的重點。至於屋型、坪數與地段,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認為,剛成家時預算吃緊,因此可考慮買小一點、遠一點的房子。此外,空間以未來三至五年的家庭居住成員作為考量,勿買過大的房子造成負擔,但地點的選擇仍要堅守交通方便,除了能減輕通勤的時間及車資成本外,更有增值的潛力,累積換屋時的本錢。

至於「薪水追不上房價」的這個難題,阮麗蓉見解不同。她分析,二十年前房貸利率動輒一○%,貸款百萬元,本利攤還每月一二五○○元,光利息部分就要支付八三三三元,貸款的六成六白白繳利息。相反的,目前利率二%,年輕人貸款百萬元,只要月繳五八○○元,其中利息只有一六六六元,占月付金三成不到,還本速度比以前快。換句話說,二十年前買一百萬元的房子,負擔等於現在的二百萬元,「二十年前的我們,並沒有比較輕鬆,關鍵在於如何規畫。甚至若能善用前三年還息不還本的寬限期,現代年輕人買房門檻又更低了!」她有感而發。

阮麗蓉建議,由於二十年前利率過高,因此估算房貸月付金時不宜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但現代則可以放寬至三分之一即可,尤其高房價的大台北地區,則可以二分之一為上限。

滿巢期:換屋有技巧,生活能輕鬆加值進入生子後滿巢期,房子使用空間、孩子的學區則成為首要課題。由於滿巢後直到孩子成人前,是家庭開銷最大的階段,因此,房貸與家庭收入的比率配置要更為嚴謹。假設成家期貸款月付金占家庭所得的一半,滿巢期則最好緊縮到三分之一。此外,換屋時在買賣之間要考慮時間與價差的問題,以免造成資金缺口。例如,原本的舊屋賣掉後,資金是否足以支付新屋支出,而買賣的先後順序亦是關鍵。

空巢期:空間利用好,房子可投資生財到了孩子長大成人離家後的空巢期,年少時所存來的房地產,因為人數變少,會有多餘的閒置空間。因此,可考慮把多餘的房子或房間出租,作為投資生財之用。若是事業穩定的中高收入空巢族,在生活開銷減少下,可考慮買第二、三戶房投資預備養老。此時,出租及投資效益則成為考量重點。

終老期:好房來養老,退休必高枕無憂對於退休後的終老期,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建議,若退休時體力仍佳,又嚮往鄉居生活,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以現金購買較便宜的郊區房,不要負擔房貸;假設財力不夠,可到鄉間租屋,再把原本自家房子出租,用原屋租金貼補鄉居租金。至於退休後期,由於生病頻率升高,可將出租的市區房收回,在自家終老。此外,房子若有二戶以上,則可以考慮出售作為養老生活金,或留給孩子。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只要用心找好房,做好財務規畫,加上嚴格風險控管,就能存下能生「金雞蛋」的好房。

人生4 大階段 存房最佳規畫階段1:成家期 家庭成員:單身或年輕夫妻 (約30歲左右)

建議財務規畫:

1.買房總價不宜超過家庭年所得10倍,貸款額度最好在7成以下。

2.貸款月付金絕不高於家庭月所得1/2,最好壓在1/3~1/5。

3.貸款年限以20年為佳,惟還款能力有限時,可考慮先延長為30年,或以還息不還本的寬限期應急。

階段2:滿巢期 家庭成員:年輕夫妻+小孩 (約35~55歲)

建議財務規畫:

1.由於為人生開銷最大時期,房貸月付金得控制在家庭月所得1/3以內。

2.應常態性預留3~6個月的房貸月付金,預防不時之需。

3.貸款年限得控制在20年以內。

階段3:空巢期

家庭成員:中年夫妻,子女陸續離家的準退休族 (約51~60歲)

建議財務規畫:

1.準備退休,買房貸款年限一定要壓在10年內。

2.買房自備款至少5成,貸款月付金得在家庭月收入1/5以內。

階段4:終老期 家庭成員:中老年夫妻 (約61歲以後)

建議財務規畫:

1.自住的房子已全無貸款。

2.若欲買退休房或投資房最好不要貸款。

3.房地產的總現值>理想退休金額1.2倍,或房子租金收益>退休每月生活費。

整理:李建興

你該買什麼房?

說明:回答下列問題,將選項記錄,選項最多的就是你所適合的屋型,如選A次數最多,那麼你最適合買A型房,以此類推。

Q1. 買房後,是否急著搬進去?

A. 不急,我可以先租,甚至等1~2年後再進住。

B. 很急,最好一交屋就可以立刻入住。

C. 急歸急,但交屋後還可以等個1~2個月裝修。

Q2. 是否在乎屋子的新舊?

A. 非常在乎,我不能忍受房子被用過或空屋一段時間。

B. 雖然在乎,但只要是沒人住過的,設備還算新就可以了。

C. 不在乎,反正到時候重新裝潢就可以解決了。

Q3. 自備款夠多嗎?

A. 非常少,還不到總價的2成,且得慢慢籌措。

B. 沒很多,僅總價2~4成左右,但籌足現金了。

C. 差強人意,約有總價4成以上,甚至還有錢裝修。

Q4. 心目中的理想價位?

A. 環境與房子品質較重要,價位只要不要過高就好。

B. 得合乎區域的行情。

C. 買到低價最重要,其他的都是其次。

Q5. 在乎房子的後市行情嗎?

A. 非常在乎,我希望房價短期能大漲。

B. 還好,能漲最好,但也沒期待大漲。

C. 反正是自住,未來漲不漲還好啦。

解讀6 大優惠方案 助你「更上一層樓」方案(提供者) 內容 優點 注意事項優惠房貸(政府) 2000億元優惠房貸、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購屋及修繕住宅補貼方案。 提供低利貸款。 有身分限制。

零自備款(建商) 提供銀行核貸以外的金額給購屋者無息貸款。 消費者可免自備款購屋。 等於購屋全貸,且建商提供部分,通常還款期限短,將加深還款壓力。

成家圓夢金(建商) 交屋致贈圓夢金。 等同變相降價。 依戶別不同,所得圓夢金不同。

零利率(建商) 提供金額不等的零利率貸款,或由建商補貼利息,目前最高達10年。 若依10年200萬元計,可省27.5萬元。 勿因此而過度拉高貸款額度。

免稅(建商、仲介) 補貼購屋者房屋稅、地價稅、火險、地震險、代書費、大樓管理費等等。 等同變相降價,購屋後無額外支出,易計算。 須注意建商提出之限制條款書,如:僅限……。

送贈品(建商) 買屋送裝潢、家電或車位。 節省額外開支。 須注意限制條款,或贈品品質。

註:上述方案非常態性,使用得視當時主辦者有無提供。

你不能忽略的額外房屋成本

房屋稅

費用 自用住宅:房屋現值1.2% 非自用:房屋現值2%

發生時間 每年5月

火險、地震險

費用 每年2000-3000元,夾帶在貸款

發生時間 不定

印花稅、契稅、增值稅、代書費

費用 約1萬多元

發生時間 買賣時支付

地價稅

費用 自用住宅:公告地價0.2% 一般用地:公告地價1~5.5%

發生時間 每年11月

貸款

費用 本金+利息

發生時間 每月

3大面向 看透最適合你的屋型

測驗結果:

您的答案中,哪一個選項最多?

A最多:

您最適合看預售屋,但如果您很急著要搬到新家住,可能得考慮暫時先租房,等交屋再搬進去,至於社區管理和鄰居品質,可詢問建商預售時其未來的管理機制是否完善,同時側面了解目前下訂的族群多半是何許人也。

B最多:

剛完工的新成屋或屋齡尚輕的一手房最適合您了,倘若碰到自備款不足的問題,可能得先向親友借貸。

C最多:

中古屋可能會是您的首選,但若您很在乎屋況,就得花一筆錢裝修。

屋型 A型 B型 C型

資金壓力 價位較高,但貸款成數高,自備款在交屋前可分階段給付,交屋前資金壓力最小。 價位中等,貸款成數與預售屋相仿,惟自備款得一次備足。 價位較低,惟貸款成數也較低,自備款也得一次備足,且恐需裝潢資金,交屋前資金壓力最大。

增值性 高 中 低

屋況 全新屋況,設備新,且可客製化調整格局以及設計,惟無實物實景,風險大。 屋況新,設備也新,實屋可親身體驗判定,風險低,但格局和設計若改變須花費裝修費。 屋況較舊,水電管線等設備恐須更換。

適合族群 快速轉手的投資族群,以及自有資金較少的年輕人。 有立即住屋需求,重視屋況但資金有限的自住客。 重生活機能與社區管理和居民素質,且資金充裕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9

沒有盜版Windows,中國人本來能用上廉價的國產軟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53.html

針對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會做很誇張的假設,很多答案都很荒謬。那些荒謬的答案都基於一些錯誤的假設,例如「沒有盜版Windows會阻礙整個社會的計 算機普及」。不要忘記了,Apple II(編者註:1978年上市售價1300美元)曾經有多貴,結果中國還不是搞出來「廉價」的中華學習機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又例如說「正版Windows 太貴了所以買的人少,結果開發者也少造成軟件很貴」,而現實必然正好相反。不信你可以看看幾年前Mac軟件和Windows軟件售價的區別。在沒有 iPhone帶動以前的Mac比現在更加小眾,在Windows上已有的免費軟件,同樣功能的Mac系統軟件會被蘋果要求做的很精美符合Mac風格,然後 還要收你20美元,即使這樣Mac上的軟件還是應有盡有。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不管有沒有廉價的盜版Windows,開發者都會去做大量廉價且低質量軟 件,不可能變得只有少數高質量軟件的。

假設反盜版是強制執行的,並且其社會成本相 當低,最終的結果就是中國擁有越來越多的軟件公司出現,軟件價格逐漸降低,最終達到現在的狀態——免費加廣告或很低的價錢,就跟AppStore中大多數 應用一樣。這其實是很簡單的經濟規律。觀察一下中國的硬件發展史就知道了,過去先有有思科然後才有華為,現在有了iPhone然後才有了小米,只要有需求 就會有人想盡一切辦法創造更廉價的替代品。中國龐大的市場加上較低的人均購買力,會使得任何市場的發展經歷相似的過程。

但是盜版打破了這一看來非常合理的發展過程,讓很多國外軟件沒有出現相應廉價的替代品,全中國人都在用售價昂貴的國外軟件,只是因為盜版,沒花一分錢。

一開始正版很貴,你可以等便宜再買

有人說沒有盜版軟件我就用不到很多好用的軟件,但是在用之前你也不知道你有這樣的需求啊?Steam(編者註:美國在線遊戲平台)上的遊戲$60一個, 買不起要死要活嗎?當初誰都買不起大哥大的時候不見有誰要死要活的啊!要知道你不能用盜版的消費習慣套在正版上。美國的中小學生賺到60美元零用錢買一個 遊戲,真的是要糾結半天的。因此買到後必須玩個徹底才覺得值回票價。中國玩家玩盜版沒有成本,所以直接開作弊器通關,一點深度都沒有。此外不要忘記了 Steam上60美元新遊戲一年後就變成30美元,並且偶爾打折到$10,你就非玩最新的不可嗎?你每年都換最新的iPhone啊?你每年都燒一張500 美元的新顯卡來玩最新的遊戲啊?我相信花得起這個錢的人,是不介意所有遊戲都買正版的,真正喜歡的遊戲還會買珍藏版。

有人說ACDSee(編者註:相片編輯管理軟件)貴。在Windows95年代,看不了圖片有那麼重要嗎?當年你買個VCD機也很貴,你不一樣是等 VCD機廉價到你可以接受的程度時再買的。在你買得起VCD機之前也沒聽你說過因為看不到VCD而要死要活啊?不要因為自己用盜版就把自己的習慣套在正版 用戶身上,把可有可無的需求當做硬需求。

你只要把問題改為「如果中國從一開始就沒 有免費手機」就明白那些答案跟現實偏離得有多遠了。現實中手機當然是要錢的,但是初買不起大哥大的人並沒有因此而要死要活,現在買不起Apple的人至少 可以考慮買三星,還有人認為三星不夠廉價而造出了小米。這就是最基本的市場規律,有足夠多的消費者想買而還買不起,就會有人想要去佔領這個空白的市場。

中國互聯網繼承了中國軟件未竟的使命

有人會問,如果沒有開發者像你說的那樣開發廉價的替代品怎麼辦?那請你不要忘記了中國還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如果軟件跟硬件一樣的話,即使企業沒有主動 去模仿,政府也必然會支持國內製作同質化的兼容性產品的,無論是Apple II到中華學習機,還是思科路由器到華為路由器,都是一樣的道理——你作為一個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品,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按照我的遊戲規則玩。也就你是一 邊賣一邊允許我偷偷地學,以市場換技術,最終培育一個中國的競爭對手,製造完全同質化但劣質一點也廉價一點的產品跟你競爭。

如果軟件也如此的話,或許現在很多主流的軟件都有對應的中國仿製版本,由一些或多或少接受中國政府扶持的企業製作。儘管這個過程在軟件行業沒有發生,但大家可以看到互聯網行業最終還是回歸這個路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