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貿】5年市值增幅170%,十年股東回報率167%,揭秘美國奧特萊斯標桿Tanger的成功之道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899&summary=

【商貿】5年市值增幅170%,十年股東回報率167%,揭秘美國奧特萊斯標桿Tanger的成功之道

特萊斯的起源、發展和現狀

起源與發展:

早在一百年前,美國就已出現奧特萊斯業態的雛形,當時大型的服裝和日用品企業在自家倉庫銷售訂單尾貨,這種“廠家下水道”模式下的分散性和臨時性色彩濃厚。

真正意義上的奧特萊斯出現在1971年,創始人為美國企業家哈羅德?阿方德。1957年,阿方德創建了“戴克斯特鞋類公司(DSC)”,貼牌生產Dexter皮鞋,建立皮鞋產業鏈。60年代,市場嗅覺敏銳的阿方德註意到很多制鞋工廠以“一美元一雙鞋”的價格處理尾貨,而尾貨處理商又以數倍價格轉售。1971年,首家DexterFactoryOutletStore(DFOS)開張,阿方德從其他工廠收購尾貨然後提價銷售。生意紅火的DFOS很快遍布新英格蘭主要公路沿線,截止90年代,DFOS已有80家連鎖店。

業態創新的直接原因是企業家的逐利本質和創新精神,但其根本原因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奧特萊斯的出現與繁榮不僅與阿方德有關,更是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由五六十年代的高速發展陷入了滯脹困境,國內GDP下滑,CPI增速和失業率屢創新高。由於實際人均收入增速放緩,個人實際消費增速也由正轉負,持續的通脹進一步侵蝕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力,客觀上擴大了高性價比商品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需求萎縮給服裝生產商和傳統百貨為代表的零售商積累了大量的庫存,而且彼時美國政府應對滯脹的經驗不足,加上政治周期的影響,制訂的貨幣政策往往缺乏連貫性,打亂了企業家的預期和經營計劃,政策擾動進一步加大了服飾供應鏈上下遊企業的庫存壓力。大量的庫存為奧特萊斯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貨源保障。



阿方德的成功吸引眾多商家進入奧特萊斯行業,美國八九十年代奧特萊斯業態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1996年達到329家。隨後,行業增速放緩,奧萊中心數量減少,到2012年時縮減為185家,但經營面積仍保持增長,行業進入“大浪淘沙”階段。奧特萊斯中心數量減少的原因還與某些類別的購物中心無法進入統計口徑有關,因為這部分購物中心引入了專門店、娛樂休閑等設施,且占比超過了50%,已經不符合VRN(ValueRetailNews)對奧特萊斯中心的定義。




縱觀整個歷程,奧特萊斯的發展趨勢與其經營模式有關,模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前阿方德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廠家下水道”,相對零散,專業化和規模化程度較低;

(2)阿方德階段,這個階段基本具備完整的零售形態,確立了真正意義上奧特萊斯的內涵;

(3)後阿方德階段,業態全面完善,並以資本撬動商業地產的形式發展。90年代以來,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迅猛發展,商業資本介入奧特萊斯項目開發和運營,大集團西蒙、Tanger等巨頭憑借資金優勢進行兼並收購,行業集中度逐步上升。



當今美國奧特萊斯行業特點和格局

美國奧特萊斯行業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美國零售業中重要的業態之一,以品牌多、質量優、折扣大為特點,具體表現為3個方面:

(1)高端品牌聚集優化。美國奧特萊斯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知名品牌,以Tanger為例,其購物中心聚集了約500個品牌,包括COACH、PRADA等奢侈品牌。除了服裝,奧萊中心還經營鞋帽、箱包、化妝品等品類,一般70%的經營面積用於經營服裝、鞋帽類,15%是家庭雜貨,5%是箱包、飾品類,10%是其他類商品。

(2)較大折扣優惠。美國奧特萊斯中商品的折扣幅度一般在3-7折間,有時甚至達到1折,這對於旅美遊客而言吸引力巨大。每年美國奧特萊斯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其中包括大部分中國遊客。

(3)規劃合理配套齊全。美國奧特萊斯大都位於城市郊區和度假中心附近,依附於高速公里旁,擁有大型停車場,交通方便。中心內設有餐飲、娛樂等休閑設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據ValueRetailNews雜誌統計,截止2015年,全北美地區奧特萊斯中心數量為215家,較2013年的201家有所增加,同時總建築面積從7900萬平方英尺增加到了8350萬平方英尺,銷售總額達到456億美元,行業仍處於不斷擴張階段。然而,相比1986到1995的十年黃金擴張期(平均每年新增29家奧特萊斯),目前奧特萊斯行業增速相對平穩。

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美國奧特萊斯企業間兼並收購不斷增加,行業日趨集中。標誌性事件包括:2003年,Tanger和黑石聯合收購CharterOakPartnersFactoryOutletPortfolio;2004年,全球最大的商業地產商西蒙收購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奧特萊斯開發商切爾西集團;2007年,西蒙收購TheMillsCorporation;2010年,西蒙收購PrimeOutlets。

目前,北美地區215個奧萊中心為61家開發商所有,但是其中51家開發商僅各自擁有1個項目,絕大部分歸屬於西蒙集團和Tanger。從數量門店看,兩大巨頭共占比63.26%;從經營面積看,二者占比達72.66%。



美國奧特萊斯行業標桿Tanger的成功之道

Tanger:回報率最高的商業地產REITS

Tanger是美國和加拿大最大的奧特萊斯開發商之一,公司的業務專註於奧特萊斯中心的開發、收購、運營和管理。Tanger的創始人是StanleyK.Tanger,Stanley早期經營服裝生產和銷售的家族生意,擁有5家直銷門店。憑借其多年的服裝銷售經驗,Stanley認識到把眾多生產商集中起來,並在同一個直銷中心統一銷售的生意將大有前景。



1981年,Stanley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創辦了第一家Tanger工廠直銷中心公司(TangerFactoryOutletCenters,Inc.)。1986年,創始人之子StevenB.Tanger加入公司並成為公司後來的CEO。1993年,美國REITs公司迎來了大規模IPO時代,Tanger通過設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登陸紐交所,代碼SKT,成為當時第一個上市的奧特萊斯開發商,西蒙也於同年完成IPO。隨後,Tanger一直深耕於奧特萊斯行業,通過20多年的穩健經營一步步成長為美國奧特萊斯行業的標桿企業。



從品類上來看:Tanger的奧特萊斯除了經營男女服裝、童裝外,還經營鞋類、飾品、餐具、廚房用品、家用紡織品和家庭用品等品類,價格實行天天平價,一般低於市場價格40%以上。

截止2017年1月,公司門店覆蓋了全美22個洲和加拿大,全資持有或控股的36個奧特萊斯中心可租賃面積約1270萬平方英尺;此外,公司還持有8家奧萊中心的部分股權,可租賃面積約230萬平方英尺,其中4家位於加拿大。公司的奧特萊斯中包含了3100多家店鋪,聚集了500多個知名的高檔國際品牌,每年吸引超過1.88億的遊客。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達4.66億美金,同比增長6.05%,近十年收入複合增速達8.24%,而同行業公司近幾年則普遍出現負增長。



伴隨著業務收入的增長,公司凈利潤整體也維持上漲趨勢,2016年歸母凈利潤達到1.94億美元,自上市以來年複合增速高達16.37%。公司2016年ROE和ROA分別為30.99%和8.56%,均領先於同業中值和均值,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處於行業領先位置。

因為計算凈利潤時需扣除折舊和到期遞延費用,而REITs主要資產是房地產,其價值受市場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會產生較大幅度波動,不一定如其他固定資產般隨著時間貶值,因此單純以凈利潤衡量REITs企業的盈利能力並不全面。美國REITs協會引入“運行基金”(FFO)指標。通過對比可以發現,Tanger2015年每股FFO為1.63美元,而危機前的最高水平為2007年的1.24元,增幅高達77.41%,遠高於其他企業。雖然Tanger的FFO絕對值低於龍頭企業西蒙,但增速是對方的兩倍之多,反映Tanger近十年的迅猛發展和未來的發展潛力。



在公司業務規模和盈利狀況不斷提升的背景下,Tanger為股東創造了巨大的回報。上市以來,公司每季度均以現金分紅,並且連續23年保持了股利正增長,是在金融海嘯沖擊下唯一保持正回報的商業地產REITs。2016年,經拆股調整後的每股股利為1.3美元,同比增長14.04%,過去三年分紅的年複合增速高達13%,公司股票已被納入標普高收益股息貴族指數的成分股。



同時,公司自上市以來累積股價漲幅達到430%,年均總回報率在20%以上。截止2016年底,公司過去十年累計股東回報率達167%,在所有商業購物中心REITS中排名第二,而過去二十年的累計股東回報率則高達1571%,位居第一,是美國市場上回報率最高的商業地產REITS。




奧特萊斯行業方興未艾,公司業務不斷擴大、盈利能力不斷釋放,Tanger的發展前景自然得到資本市場的肯定。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市值達34.38億美元,為上市時的24倍。細觀20多年來公司市值的增長歷程,可以發現市值增長過程集中在2002年-2006年和2008年-2012年,這與公司並購計劃和宏觀、行業環境有關。

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的繁榮時期,失業率維持低位,奧特萊斯的價值沒能得到充分體現,截止2000年,曾於奧特萊斯消費的人群只占總消費群的5%,因此Tanger在最初十年股價漲幅不到20%,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增長超過200%;進入2000年後,受互聯網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經濟陷入短暫低迷,投資者更加關註回報增長穩定的商業地產,且同時期隨著Tanger與黑石合作等一系列收購、開發等計劃的落實,公司業務增長加快,市值也迎來第一波的增長。2008年之後,在金融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奧特萊斯的商業價值不斷放大,Tanger市值迎來第二波增長,5年內市值增幅達170%。

公司市值的增長軌跡,既反映了奧特萊斯行業的成長歷程,也凸顯了公司經營策略效益的釋放過程。




公司強勢增長原因探析

奧特萊斯雖然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出現,但是其內涵和價值仍處於不斷豐富和釋放的過程中,該業態經過40余年的發展逐漸成熟,商業價值逐步體現,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低迷的全球經濟更是拓寬了其發展前景。此外,Tanger三十年如一日的經營策略——專註、穩健——更是保證公司平穩度過了宏觀經濟的大起大落,一步步成長為北美奧特萊斯行業標桿企業的關鍵因素。我們將從行業和公司兩個維度解析公司的成功之道:

1)行業層面:奧特萊斯業態自身的生命力,奧特萊斯的逆經濟周期性。

2)公司層面:深耕細作,專註於主業;穩健謹慎、不拘於保守。

奧特萊斯的生命力和逆周期性助推Tanger迅猛發展

零售業種種業態出現與發展的基礎在於更先進的經營模式提升了行業的運行效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奧特萊斯的生命力具體表現為有利地解決了供需雙方的矛盾。

從供給端:Tanger創始人曾說:“只要廠商有處理尾貨的需求,就有奧特萊斯生存的空間。”奧特萊斯最初以工廠直銷店形式出現,本身就蘊含著解決供給方(品牌工廠)庫存積壓困難的基因。對於時裝產業(服裝、鞋類等)而言,庫存積壓情況十分普遍。部分庫存源於生產者對經濟形勢的錯誤預期,盲目生產導致滯銷;即使是如COACH、PRADA等限量生產的奢侈品牌也同樣面臨庫存問題,可見盲目生產不能解釋全部庫存問題。當下時裝品牌的生產經營本質上是由生產滿足和引導需求,很難做到完全由需求引導生產,品牌商通過市場調研預測消費趨勢,或者通過知名設計師引領消費潮流,因為預測消費者偏好難度較大,廠家通常會生產多個款式力求最大利潤,因此很大可能某些款式因消費不足形成庫存,即“正季尾貨”。此外,時裝的季節性特征不可避免生成“過季尾貨”。面對尾貨,很多品牌商不願意通過百貨、專門店等正價渠道降價清倉,因為折扣會損耗正價商品的銷售且影響一流品牌的品牌形象。庫存的擠壓如同“堰塞湖”,嚴重擠占公司運營資金,影響企業日常經營。

從需求端: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品牌認知也在提高,品牌消費需求擴張,但國際一流品牌會通過經常性地提價維持其品牌地位,保持價格與大眾消費水平間的差距。消費高端品牌的欲望與消費能力的矛盾制約了消費需求的滿足,從而必然會出現新的消費業態滿足這部分需求。

奧特萊斯的出現,解決了供需雙方的矛盾。作為渠道,奧特萊斯既能幫品牌廠家消化庫存,又以遠離正價渠道保證品牌商的正價盈利空間,同時以較高端的消費環境和品牌運營能力保證高端品牌的品牌價值;另一方面,又通過縮短供應鏈、低廉的運營成本保證低價,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經濟低迷時,奧特萊斯的逆周期特征進一步凸顯該業態的商業價值,正如Tanger的CEO所說:“經濟好時,人們喜歡折扣;經濟差時,人們需要折扣。”當經濟陷入衰退產生波動時,品牌商前期的樂觀預期勢必造成庫存積壓,消費者因收入增速放緩和悲觀預期將縮減非必需品開支,從而供需雙方的矛盾被放大,品牌商對於奧特萊斯渠道的依賴增強,消費者也將更多依賴折扣渠道消費。因此,經濟低迷往往成就奧特萊斯行業的繁榮。

為了更為準確對比不同業態的銷售情況,我們統計了Tanger、美國高端百貨典範Nordstrom、彭尼和美國服裝和飾品零售額在08年經濟危機前後的增速情況。可以發現,雖然經濟危機對於各家公司都產生影響,但專註奧特萊斯業態的Tanger受到沖擊明顯更小,並且在2008年後,Tanger公司更快走出危機,2009年的銷售同比增速已達到6%以上,之後幾年的增速也持續高於一般百貨企業。同時期,全美服裝飾品銷售額複蘇緩慢,而傳統百貨彭尼則持續萎縮,Nordstrom表現好於前者,2010年起銷售增速回升,這也主要源於其奧特萊斯門店NordstromRack的強勁增長。可見,奧特萊斯的逆周期特征是Tanger危機後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精耕細作、謹慎穩健的經營策略成就Tanger的標桿地位

奧特萊斯生命力的釋放和經濟環境的波動都僅是Tanger成功的外部催化劑,公司本身的經營策略才是Tanger一步步成為行業標桿的核心原因。全美75-80%的奧特萊斯資產和利潤由Tanger和西蒙集團占有,但是兩家公司的經營策略差異巨大:美國地產大王西蒙集團開始並不涉及奧特萊斯業務,後來主要依賴並購Chelsea、TheMills、PrimeOutlets等公司成為全美擁有奧特萊斯物業最多的公司;而Tanger自成立之初,36年來一直專業於奧特萊斯開發,穩健經營。

(1)精耕細作的經營思路

公司精耕細作的經營思路主要體現在:專註主業、堅持Tanger品牌運營、持續提升品牌運營能力幾個方面。

一般而言,隨著業務規模和實力的擴張,公司會從垂直和橫向兩條路徑進行產業鏈擴張。但是Tanger成立36年以來,卻一直深耕於奧特萊斯行業,公司以30余年的奧萊行業經營經驗和穩定的租戶關系為傲。公司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零售商選擇與開發商合作,開發商必須精通選址、融資、租戶關系管理、日常運營等經營細節。Tanger的專註為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公司管理人員平均擁有15年以上的行業經驗。正因為這種專註精神,在上市最初十年,公司累計漲幅不到20%,遠低於整體市場表現,但是Tanger選擇了堅守,用30余年時間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培育和品牌商、消費者的關系。

30多年來,公司一直以Tanger品牌進行運營,不斷擴大品牌認識度和培養品牌忠誠度,致力於在租戶和消費者心中建立一個質優價廉的品牌形象。目前Tanger擁有的44家奧特萊斯中心除了一個合資開發的項目外全部冠以Tangeroutlets品牌運營。同時,Tanger一直致力於與各大品牌商深入合作,註重品牌的質量而非數量,真正實現奧特萊斯的精髓“品牌+低價”。90年代與公司合作的品牌約為250個,現在公司旗下已擁有3100余個店鋪,而合作夥伴也僅為500個。公司前十大租戶租用面積占比達36%,包括GAP、VF、NIKE、Carter’s等知名品牌。良好的品牌商合作關系現已成為公司收入增長的強大引擎。





90年代,公司的租金漲幅很小,換租和續租的漲幅通常都不到10%。1993年公司基礎租金為每平方英尺13.03美元,2003年為15.18美元,年增幅僅為1.54%。1997-1998年,續租的租金漲幅基本為零,而新租戶的租金水平甚至出現了8%-9%的負增長。隨著奧特萊斯行業的成熟、公司與各大品牌租戶合作的深入,公司開始選擇優質租戶,提高租賃面積使用效率,增大租金漲幅和調整頻率。2003-2013年,公司每年租約到期占比從此前10%到15%提升到了15%以上,租金漲幅也快速提升。2007年以來,公司續租的租金漲幅基本均在10%以上,換租租金漲幅則達到25%以上,尤其是2008年和2012年,公司換租漲幅分別高達44%和54%。



與此同時,公司2003-2016年的基礎租金從每平方英尺15.18美元提高到了每平方英尺26.1美元,年均漲幅達到4.26%,遠高於上市最初十年。



2016年,公司共有144萬平方英尺物業面積租賃到期,占總物業面積比重12%。其中122.3萬平方英尺(占比85%)的租賃面積續約,租金漲幅達18%;剩下15%的到期租賃面積更換租戶,租金漲幅達27%。公司過去五年的租金仍在以年均4.93%的速度快速提升。租金的上漲為公司創造了豐厚的收入,2003-2016年收入年均增速達10.86%。相應地,公司股價也引來了大幅提升,2004-2016年的累計股東回報率超過250%。



除了租金創造收入,租戶補償租入也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公司的基本租金和超額租金僅占總收入68%左右,其余還包括租戶補償收入和其他收入。2016年公司租戶補償收入占比28.73%,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細觀近3年的收入和主要費用結構,可以發現每年租戶的補償收入覆蓋運營支出近90%,表明Tanger僅承擔後續運營支出的一小部分,公司在後續經營過程中以較低的成本賺取大量的租金收入,反映公司優秀的專業運營能力和強大的議價能力。



租金漲幅的提升和租戶補償收入提高了Tanger的收入水平,但這並非“店大欺客”式的壓榨租戶。公司每年的出租率反映了Tanger與租戶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上市以來公司出租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進一步分析租戶租金費用率可以發現,租戶入駐Tanger所需費用其實很低,租金費用僅占銷售收入的8.5%左右。租金費用率低一方面源於單位租金較低,另一方面源於銷售坪效的持續提升,近五年來公司的租戶租金費用率水平維持在8.5%上下,與十年前的租金費用率水平大致相同,但銷售平效卻從226美元/平方英尺上漲了到了387美元/平方英尺,年增幅達5.53%。由此可知公司租金收入同樣維持著較快的增長。

此外,較低的租金費用率也為公司留出了一定利潤提升空間,近兩年公司平效增速略有放緩甚至下滑,但租金費用率從8.5%提升到了9%以上,使得公司單位面積基本租金和總營業收入仍然維持了3.61%和6.02%的正增長。




Tanger的銷售平效持續高於一般百貨,接近高端百貨水平。高平效與Tanger的互利共生經營理念息息相關,為促進租戶銷售,Tanger持續監控和評估店鋪的組合布局和銷售表現,幫助租戶重新規劃門店大小和布局,而租戶銷售的提高也為公司租金打開了上漲空間。可見,Tanger不僅是眾多商家的“消化渠道”,更是“吸金渠道”,二者孕育了互利共生的商業生態,形成共贏局面。

(2)謹慎穩健的經營策略

除了通過深耕細作不斷積攢運營經驗,Tanger穩健的經營思路也是保證公司平穩度過經濟波動期的重要原因,公司在08金融危機中覓得快速發展的機會,08年至今公司業務收入累計增長了89.83%。Tanger穩健的經營思路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謹慎的擴張策略和資產負債表管理。

謹慎的擴張策略

Tanger自成立以來,在項目開發上一直保持審慎的態度和適中的速度。從1981年至1993年上市時,公司共開發了17個奧萊項目;上市後,公司並沒有因為融資能力提升而盲目加快擴張速度。至2016年底,公司並表的奧特萊斯中心有36家,其中33個項目為全資持有,29個項目的土地為公司自有物業,7個項目簽訂了土地租賃協議,包含續約條款的平均租期都在70年以上。此外,公司還持有另外8家奧特萊斯中心的部分股權,其中四座位於加拿大,總計運營著44個奧特萊斯中心。三十余年來,公司年均新增物業僅1.9個,擴張較快的年份為上市後第二年、2003年和2011年,這三個年份每年新增了6個物業。

公司上市後的兩個擴張階段主要是以合作開發方式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並購和新建。對於合作開發的項目,Tanger也十分重視品牌建設。2011年,公司與加拿大最大的零售物業REITs公司RioCan成立了合資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公司與RioCan約定,所有合作開發的奧特萊斯中心都將以Tanger品牌運營,公司負責奧特萊斯中心的招租和市場營銷工作,RioCan公司則負責物業開發和資產管理。通過這類合作開發方式,Tanger得以在必要時減輕自身財務壓力,降低開發風險。截止2016年底,公司運營的44個奧特萊斯中心可出租面積達到1510萬平方英尺。



Tanger的每個項目都要經過充分的前期可行性分析,必須滿足嚴格的選址要求和達到預招租標準後才進入正式開發階段。Tanger的選址堅持一貫的原則:目標地點方圓30到40英里內必須至少有100萬人口,家庭平均年收入在65000美元以上,位於交通樞紐或主幹道旁,日車流量在55000以上,建設規模在32.5-35萬平方英尺以上,能容納80-90個門店。此外,年遊客接待量在500萬以上的度假區或風景區也符合選址標準。雖然選址有一系列標準,但公司在某些方面也保持靈活性,會綜合考慮地點的獨特優勢、租戶的要求和未來發展趨勢。

選址完成後,Tanger並不會直接買下土地。公司堅持以期權方式獲取土地,會先在預招租階段系統評估品牌商的入駐意願,通常只有當招租率達到60%以上時公司才正式購入土地。項目啟動後,公司會以最短的建設周期完工,通常從破土動工到開業迎客平均僅需9-12個月,開業出租率即達到80%以上。



審慎的資產負債表管理

商業地產開發,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長,對現金流要求高,購買土地、開發、運營、再投資都涉及巨額的現金流動,強大穩健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是一家成功地產開發公司的必備要素。Tanger一直奉行低杠桿長期將創造高回報的信念,公司資產負債表管理策略一直傾向保守。公司謹慎的擴張步伐也為穩健的財務安排創造了前提。公司主要通過從5個方面維護強健靈活的財務狀況:

(1)在面對新項目、擴張和收購機會時,堅持保守的杠桿水平;

(2)延長和妥善安排債務到期時間;

(3)通過合適的固定、浮動利率協議管理利率風險;

(4)穩健地通過信用額度維持流動性;

(5)戰略性地放棄劣質資產和保持適度的股息支付率。



具體而言,公司的措施重點在於合理安排公司債務壓力和提高公司融資能力兩個方面,二者本質上相互依賴,較輕的債務壓力為公司未來融資提供了有利條件,而外部融資為減輕短期債務壓力提供了便利。

合理安排債務壓力

商業地產企業在重資產模式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利息支出,公司必須保持充足的現金流維持債務的正常支付。為緩解債務壓力,防範現金流斷裂,Tanger傾向利用固定利率債務融資,避免利率上行導致巨額現金流支出。同時,適中的擴張步伐減輕了公司的融資壓力,公司整體負債水平都顯著低於風險值,杠桿財務維持低位。同時,公司息稅前利潤為利息支出的5.23倍,遠高於最低標準1.5倍,反映Tanger業績良好,償債壓力不大。




Tanger不僅將債務數量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而且註意合理安排債務到期時間。2016年公司約有16.87億美元債務,其中償債壓力較大的年份為2020、2021、2023、2024和2026年,分別為4.2億、3.39億、2.5億、2.5億和3.66億。公司2016年FFO為2.39億,同比增長6.7%,預計2020年將達3.1億,加上公司還有4.59億未使用的信用額度,雖然信用額度將於2020年到期,但可預計屆時銀行將繼續授信,可見Tanger債務壓力盡管集中在5個年份,但分配比較平均,每年的償債壓力都不大。



增強融資能力

前文分析指出,Tanger接近90%的日常運營成本被租戶補償收入覆蓋,從而公司最主要的成本為投資開發時的資金成本,租金收益與資金成本的差額構成了公司的利潤。因此除了提高租金水平,降低資金成本是提升公司盈利的另一個途徑。公司常年較低的債務壓力和低杠桿為公司的低成本融資提供了前提,公司還通過提前償還貸款不斷提升公司信用評級。2005年,公司通過提前償還貸款進一步降低債務水平,獲得穆迪Baa3和標普BBB-的投資信用評級;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公司的經營狀況進一步優化,標普將評級提升至BBB,2010年穆迪將評級提升Baa2,2013年,標普和穆迪評級分別再次提升至BBB+和Baa1,資金成本進一步下降。截止2016年底,公司信用狀況仍然良好,標普和穆迪評級均維持。



信用評級的提升提高了公司整體的融資能力,拓寬了融資渠道,公司融資方式包括期限貸款、債券、信用額度等。2016年,公司擁有信用額度5.2億美元,其中僅使用0.61億元,其余88%待用。巨額的信用額度為突發性的現金流支出提供了安全保障,也為擴張提供了資金基礎。除了外部融資,Tanger還十分註重自身的“造血”能力,公司在滿足股利支付要求的前提下,保持適度的再投資比例,2016年將近一半的“運行基金”作為自留資金為公司提供資金儲備,進一步優化現金流。

綜合行業和公司兩個層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奧特萊斯行業走向成熟和宏觀環境低迷的背景下,Tanger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會。未來美國奧特萊斯業態將更加成熟,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激烈的競爭將吸收模式溢價的超額回報率,但是Tanger多年培育的企業形象、規模效應、運營經驗、合作關系等“軟實力”將保證公司未來穩定發展。事實上,由於奧特萊斯業態對開發商運營能力的高要求帶來的行業壁壘,近五年來美國奧特萊斯市場新增奧特萊斯中心數量僅為個位數,且Tanger在其中占據了28%,行業標桿地位十分穩固。



Tanger的成功對中國奧特萊斯行業的啟示

自2002年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開業起,國內奧特萊斯行業已發展十余年,這十余年既是奧特萊斯業態的孕育期,也是行業野蠻生長時期。2010年起,在由房地產開發商主導的第一波奧特萊斯開發熱潮下,全國以“奧特萊斯”命名的商場曾多達400家,超過美國奧特萊斯門店最多時期的329家。然而,激進擴張的背後是行業內運營水平的參差不齊,關於奧特萊斯項目關門歇業等負面新聞不斷見諸報道。



據《奧萊視界》雜誌統計,2002-2014年間我國開業的奧特萊斯項目總計122個,但平均存活率為70%,運營良好的項目占比僅為29%。2015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傳統百貨業整體經營持續低迷,國內奧特萊斯行業開始進入第二波開發熱潮,以北京新華聯、銀泰等為首的百貨企業紛紛涉足奧特萊斯,而百聯等成熟的奧特萊斯體系則加快了連鎖化進程。

據統計,2016年國內新開業奧特萊斯數量32家,新增商業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為歷年之首,且奧特萊斯覆蓋面更廣,目前已基本完成一線城市和重點省會城市的布局,連鎖化經營的奧特萊斯已接近20家。伴隨著新項目頻繁入市,優質企業的營業額節節攀升。2016年年銷20強的奧特萊斯為25家,總額達421億元,較2015年前二十強年銷售總額提升了26%。其中,上海青浦百聯奧特萊斯購物廣場、天津佛羅倫薩小鎮和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穩居排行榜前三名。上海百聯奧特萊斯更是在沒有任何經營面積增長的情況下全年銷售保持了2億元人民幣的增長,而天津佛羅倫薩小鎮則以20%的年增幅高速成長。



但整體來看,國內奧特萊斯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表現出了較為混亂的特點。一方面,行業內兩極分化趨勢明顯,排名靠前的大型奧特萊斯品牌業績引人註目,但大部分奧特萊斯仍處於慘淡經營的困境。另一方面,隨著新開業項目不斷入市和未來連鎖化布局的形成,多家奧萊爭奪同一市場必將導致資源和業績的分流,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將成為行業難題。如果以世界知名奧特萊斯開發商(如Tanger、西蒙)為標桿,目前國內大型奧萊品牌在連鎖化程度上仍然偏低,尚未能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最大效益,且國內企業在經營理念、招商能力等方面尚有不小差距。Tanger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對於國內企業而言,借鑒意義巨大。

審慎穩健的業務拓展步伐奠定長期發展基礎

Tanger自服裝生產商起家,之後一直沈浸於奧特萊斯行業,30多年來保持審慎穩健的擴張步伐,平穩度過經濟周期性波動,業務規模節節攀升。作為奧特萊斯行業發展與成熟的見證者和參與者,Tanger深諳奧特萊斯的本質,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業態內涵、提升運營能力。在此背景下,公司在開發前仍堅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從選址、客群、招租、財務安排等維度全面評估項目,從而保證項目落地成功和公司整體業務的穩定性。

優質品牌資源和運營管理能力鑄就核心競爭力

“品牌+折扣”是奧特萊斯業態優勢的本質要求,意味著品牌運營能力是奧特萊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內奧特萊斯普遍存在高端品牌少、貨源不穩定、款式更新滯後,折扣優勢不明顯等弊病,這都源於招商能力不足。Tanger身處美國,在招商方面具備地緣優勢,時裝界眾多一線品牌均產自美國,公司引入一線品牌沒有難度。而目前我國服裝市場尚處快速發展過程中,世界一線品牌近些年才在國內大舉鋪設渠道,平均10家正價店才能支撐一家折扣店的貨源。且在奧特萊斯項目全國遍地開花之後,國際品牌對於進駐奧萊的態度更加謹慎,“僧多粥少”的局面自然增加了招商難度。

招商僅僅是品牌運營能力的第一個環節,Tanger在引入品牌後,通過優化品牌組合、合理規劃品牌門店布局、平衡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的關系等措施最大限度釋放奧特萊斯的業態優勢,不斷提升銷售坪效,創造了開發商與租戶互利共贏的格局。

從奧特萊斯年銷前20強榜單來看,目前國內較為成功的奧特萊斯項目也均在集團資源、品牌組合、運營管理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上海青浦百聯奧特萊斯和北京燕莎奧特萊斯依靠集團的經營實力真正實現了“品牌+折扣”的業態優勢,而且開發早、地段佳,因而客流充足,營運狀況良好。天津佛羅倫薩小鎮京津名品奧特萊斯成立時間較短,依靠集團母公司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在意大利多年的布局經驗,在項目招商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且其商業規劃和品牌組合能力十分出色。未來,掌握品牌資源和運營管理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仍將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從美國奧特萊斯發展歷程看,我國當下也迎來了奧特萊斯較好的發展階段:

(1)經濟結構處於調整過程中,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增速放緩,經濟低迷背景下,傳統百貨及正價奢侈品銷售增速放緩,庫存壓力增大;

(2)消費者品牌意識提升,品牌意識的崛起帶動品牌消費的同時也帶動尾貨渠道消費的崛起;



結合美國現在的行業格局,全美奧特萊斯主要由西蒙和Tanger兩家公司持有。我們認為中國奧特萊斯行業也將在大發展過程中逐漸集中,這將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行業整合者最有可能出自百貨零售集團,因為在品牌運營管理、連鎖經營、擴張步伐把握等方面百貨企業經驗最為豐富,最有可能成為行業領導者。關註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奧特萊斯業態的百聯股份、王府井、友阿股份等標的。(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23

中國收購者已站在菲亞特克萊斯勒門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1/164738.shtml

中國收購者已站在菲亞特克萊斯勒門口
Larry P. Vellequette Larry P. Vellequette

中國收購者已站在菲亞特克萊斯勒門口

FCA首席執行官Marchionne和他Exor的老板們明確了一件事: 寫一份足夠大的支票,FCA就是你的。

來源 | Automotive News

文 | Larry P. Vellequette

翻譯 | 施暢

編輯 | 施智梁

兩年多來,FCA一直是“FSBO”- For SaleBy Owner的宣布出售狀態,只是沒有正式報價,然而這一狀態近日被打破。

Automotive News了解到,本月一家知名的中國汽車制造商不止一次報價,欲以稍高於市值的價格收購菲亞特克萊斯(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下稱FCA)。而消息人士稱,這一報價因未達FCA期望值而被拒絕。

同時,有其他來源獨立確定了另有其它大型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高管正在對收購FCA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包括上周與美國零售集團代表就可能的收購進行會談。消息人士稱,FCA的高管已經前往中國與長城汽車公司見面,而且中國代表團也曾於上周在密歇根州奧本山的FCA總部出現過。

u=2145136806,2099192912&fm=11&gp=0

對於中國企業通過收購外國公司實現境外擴張,FCA可能是一個完美的目標。FCA首席執行官SergioMarchionne專註於簡化汽車制造商的業務以吸引買家,采取大膽舉措,例如退出小型轎車和轎車,改變FCA目前大規模生產的步伐。

目前,具體哪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或汽車制造商正在追求FCA尚不確定。有不同的消息來源指出,東風,長城,吉利以及FCA目前在中國的合資夥伴廣汽集團可能參與,但也不清楚哪家公司有可能取得進展或成功。

不出所料,FCA對此並沒有聲明,四家中國汽車制造商也沒有相關回應。但如果收購有進展,將意味著這家美國吉普品牌,在繼德國人、意大利人和荷蘭人之後可能很快就會被中國人擁有。

u=3168369741,702541452&fm=11&gp=0

據另一消息來源,無論如何這次收購都可能涉及到FCA的高利潤品牌Jeep和Ram,包括Chrysler,Dodge和Fiat,但將排除Maserati和Alfa Romeo。以上兩個品牌以及Ferrari將會在收購中被剝離,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Exor公司的收益。Exor是由Agnelli家族控制的控股公司,該公司擁有FCA的控股權益。

為什麽在兩年的出售狀態後,FCA驟然得到了至少有一個潛在的中國買家的興趣?

答案是:FCA的全球網絡和產品尤其是Jeep和Ram,符合中國政府為有吸引力的收購而設定的要求。

u=3345257905,1565093235&fm=26&gp=0

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已經公開表露有計劃未來10年內進入利潤豐厚的北美市場,他們也已經花費數百萬美元在備受矚目的美國汽車展上展示其生產的汽車。而其早期的努力也表明,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準備好競爭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近年來,通過與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汽車制造商建立合資企業並於此中獲得專業知識,中國企業已經縮小了和世界頂尖汽車制造商之間的質量差距。

“汽車制造商們覺得他們終於縮小了差距,於是開始在美國銷售他們的產品。”香港投資咨詢公司鄧恩汽車(Dunne Automotive)總裁、中國汽車行業專家鄧恩(Michael Dunne)表示。

鄧恩還表示,他們面臨來自政府的壓力,要求其在中國以外地區擴張。

一項被稱為“中國走出去”(ChinaOutbound)的政策,推動中國企業從其行業獲得國際資產,並將其運營“以達到其目的”,就像吉利自2010年收購沃爾沃以來所做的那樣。彭博社(Bloomberg)上周報道稱,中國企業計劃在未來10年斥資1.5萬億美元收購海外公司,比目前的水平增長70%。

鄧恩表示:“目前,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全力支持北京方面的這一目標。這是全新的概念,從2015年起就開始了。”

除了沃爾沃,鄧恩還提到了意大利輪胎制造商Pirelli和德國機器人巨頭Kuka,這是中國對外政策支持下的收購。

這樣的收購興趣與日俱增。2016年5月,FCA在其北美總部接待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高級代表團,其中就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廣州汽車集團董事長張芳貴也出席了會議。

毫無疑問收購的興趣是真實的,”鄧恩說,“問題在於政治方面: 對於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一家美國汽車制造商來說,無論其總部設在哪里,這一收購行為本身就意味著什麽”。

對於一個夢想在北美、歐洲和拉丁美洲引起轟動的中國汽車制造商來說,收購FCA是關鍵的一步。

在全球範圍內,FCA在全球擁有162家組裝、配件、沖壓和機械加工工廠,以及87家研發中心。在北美,FCA擁有約2600家美國經銷商網絡,以及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廣泛分銷網絡。

與其他規模更大、全球足跡相似的大型國有汽車制造商不同,FCA首席執行官Marchionne和他Exor的老板們已經明確了一件事: 寫一份足夠大的支票,FCA就會是你的。

2015年末FCA曾一度努力謀求通用汽車合並而被拒,之後由於汽車制造商的柴油排放醜聞,所有與大眾公司的相關努力也都付諸東流。於是Marchionne開始關註為何他的公司沒有吸引更多潛在的合作夥伴。2016年初,他開始實施激進的改革,使FCA尤其對亞洲汽車制造商更具吸引力,同時也對大眾汽車保持吸引力。

首先,FCA終止了在美國的緊湊型車和中型轎車的生產,即Dodge Dart和Chrysler 200停產,這令汽車行業感到震驚。這些汽車是破產的克萊斯勒在2009年被迫與菲亞特汽車公司聯姻的首批成果之一,但這兩家公司的銷售都令人失望。

與此同時,Marchionne擴大了他的兩個關鍵品牌Jeep和Ram的開發。他將工廠從一體承載式車身結構改造成框架非承載式車身結構,以擴大Ram 1500和吉普牧馬人的生產。他宣布,經過消費者多年的要求後,吉普將再次制造新一款皮卡,並且很快就會建造豪華的吉普車來與路虎競爭。

與此對應的,2014年FCA制定的產品開發計劃則被取消,比如大幅擴張克萊斯勒的產品線被取消。FCA的北美產品線將會集中於最好賺錢的地方:皮卡,suv和小型貨車。

FCA的這一轉型將在2018年完成,這意味著它的銷售展示廳將像10年前汽油價格未飆升時那樣: 滿是suv、跨界車、小型貨車和皮卡,沒有任何更小或更省油的東西。這一轉變改善了FCA的季度財務狀況,Marchionne表示,該公司有望在2018年實現這一目標,這一目標曾被廣泛認為是2014年的“空中樓閣”。

FCA也在努力擺脫與汽車制造直接相關的股份,這是為股東釋放價值的一種方式。其中可能包括與零部件制造商Marelli,鑄造商Teksid和自動化供應商Comau的分離。

在上個月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Marchionne提出了這一戰略。他說:“為了公平對待我們的股東,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盡可能多地從合資企業中獲得價值。”

將FCA出售給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想法,已經在Marchionne的腦海中出現了一段時間。2015年8月,在他開始尋求合並或合作夥伴的幾個月後,在他與另一個全球汽車制造商對話時,他曾發出所謂“資本癮君子的自白”。雖然他與通用汽車公司合並的嘗試很快被拒絕,但這位FCA的CEO告訴Automotive News說,他曾與許多亞洲汽車制造商密切研究潛在的合作。

可他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家亞洲汽車制造商在尋找合作夥伴。

有人問他:亞洲就沒有公司可以嗎?

他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有亞洲公司可以合作,但你可以被亞洲人收購,我想中國人會買你的。”

原載Automotive News,原文鏈接:http://www.autonewschina.com/en/index.asp

菲亞特克萊斯 汽車制造商 美國吉普品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76

前FCA CEO馬爾喬內因病離世,他曾救活了“菲亞特克”和“萊斯勒”

剛剛卸任的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FCA)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因肩部惡性腫瘤擴散在蘇黎世大學附屬醫院與世長辭,享年66歲。

剛剛,FCA正式發布了上述確認消息,第一財經記者也從接近FCA公司的人士獲悉,昨日驚聞馬爾喬內在手術後並發癥陷入昏迷,而今天中午就傳來噩耗。

由於肩部擴散性惡性腫瘤,自6月26日起馬爾喬內就未再與公眾見過面。而由於病情加重,7月下旬馬爾喬內就正式對工作進行了交接,FCA首席執行官由此前擔任Jeep品牌首席執行官的麥明愷(Mike Manley)接任,法拉利首席執行官職務由Louis Carey Camilleri替代,而約翰·艾爾坎(John Elkann)則擔任FCA總裁及法拉利董事長。

馬爾喬內生於1952年6月17日,具有意大利和加拿大雙重國籍。他曾因成功地拯救菲亞特集團而名聲大噪。經過漫長的職業生涯,馬爾喬內在汽車行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以詼諧的評論,無所畏懼的決策,黑色毛衣以及對領帶的厭惡而聞名。

2004年6月,馬爾喬內被任命為菲亞特首席執行官,當時菲亞特還是一個亟待扭虧為盈的爛攤子,2003年之前菲亞特已經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更換了四位CEO,當時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稱,“重新啟動菲亞特是如今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在接手菲亞特集團後,馬爾喬內開始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削減了中層管理職位並降低了工資,以此幫助減輕公司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在馬爾喬內執掌菲亞特集團第二年後,公司就實現了盈利。而在他任期內,菲亞特的市值增加了十倍以上。

馬爾喬內最大的成就是實現了菲亞特和克萊斯勒兩家公司的合並。2009年美國第三大車企克萊斯勒宣布破產,馬爾喬內獲得了克萊斯勒資產的所有權,隨後開啟了歐洲中等車企收購底特律三巨頭的先河。在完成了對克萊斯勒公司的改造計劃後,2011年第一季度,克萊斯勒就實現了盈利。同年,菲亞特將工業資產剝離,將其汽車業務與克萊斯勒進行合並。2014年,菲亞特股份公司宣布完成對克萊斯勒集團所有股份的收購,克萊斯勒成為菲亞特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這也被視為汽車行業最成功的兼並之一。同時,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宣布成立,成為全球第七大汽車制造商,其旗下擁有菲亞特、瑪莎拉蒂等意大利汽車品牌,以及克萊斯勒、道奇、Jeep及Ram等以美國市場為主的汽車品牌。

FCA於201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17年,FCA在美國銷售了200萬輛汽車,是2009年黑暗時期銷量的兩倍以上。在全球範圍內,FCA去年銷售了470萬輛汽車。但FCA仍然存在挑戰,隨著汽車產業革命的到來,許多汽車公司已經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展開了布局,但FCA在這些領域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近幾年,馬爾喬內明確表示他正在尋找一個合作夥伴,可能會出售FCA全部股份。其中Jeep是目前全球唯一年銷量過百萬輛的SUV品牌,也是整個FCA框架里最具價值的部分。去年4月份,馬爾喬內公開表示,未來有可能將Jeep獨立出來,也就是說,此舉可能是為了拋售做準備。而在接下來幾年中,Jeep將推出新款瓦格尼、大瓦格尼和一款皮卡車型,加入自由俠、指南者、自由光和大切諾基的行列中。汽車行業分析師和顧問Maryann Keller則認為FCA不太可能出售Jeep,因為出售Jeep將得不償失。此外,對於阿爾法·羅密歐和瑪莎拉蒂這兩個高端品牌而言,FCA已經表示可能仿照法拉利的模式對其進行獨立上市。

實際上,FCA曾多次尋找包括通用、大眾等在內的車企主動聯姻,但由於FCA在全球的業績表現不佳而屢遭拒絕。去年,FCA還曾先後被傳將被長城汽車、現代汽車收購,但FCA在隨後發布的聲明中對其給予否認。

上個月月初,馬爾喬內舉行了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場投資者大會,這是他第一次戴領帶,同時宣布了公司未來五年的規劃。未來五年內,FCA會重點打造Jeep、Ram、阿爾法•羅密歐和瑪莎拉蒂四個品牌。除了發展新車型,還給每個品牌規劃了獨特的電氣化和自動駕駛戰略。重心放在高端品牌上,可以控制價格溢價。同時縮小菲亞特和克萊斯勒兩大汽車品牌的生產規模。菲亞特將會停止面向北美和中國的銷售計劃,終止生產阿爾法羅密歐Mito和菲亞特Punto兩款小型車,把菲亞特Panda的裝配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波蘭。

今年第一季度,FCA營業利潤增長了5%,達到161億歐元,凈債務降至13億歐元。2018年FCA的EBIT(息稅前利潤)的目標是至少87億歐元,而第一季度的目標僅為這一數字的19%。

接下來,FCA的新任CEO麥明愷將帶領公司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32

賭場買30輛勞斯萊斯搶客

1 : GS(14)@2014-09-18 14:36: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918/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濠賭股股價近年持續下滑,但是濠賭股大賣奢華吸豪客本色不改。前投資銀行家洪永時督師的新晉濠賭股路易十三(0577),最新以1.55億元,買入30輛勞斯萊斯幻影系列汽車,組成超豪幻影車隊,據聞其中兩輛為勞斯萊斯史上最昂貴的幻影汽車。隨路新建博彩度假村紛紛趕工,不惜工本以更豪及更高檔包裝,勢將推高濠賭股投資預算。


路易十三打造超豪車隊誘客,不過同業另有看法。澳門博彩(0880)董事局主席蘇樹輝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只得6.8%,加上投資界對濠賭股前景不及以前般好,公司投資時,寧願「審慎少少」。車隊方面,他們注重推廣形象,「最緊要實用」,在澳門狹窄的道路環境,亦希望車隊不會只往來碼頭到酒店般簡單。

濠賭場鬥豪鬥靚

事實上,澳博在搞噱頭方面亦有一手,首次引入時裝品牌Versace及有「老佛爺」之稱、曾出任Chanel藝術總監的Karl Lagerfeld,為路「上葡京」的兩間酒店提供設計及管理,而非如其他濠賭股般找來酒店管理集團參與。被問及澳博會否投資更豪的硬件迎戰時,蘇樹輝指出,他們在設計新項目時需配合主題及配合市場需要,博彩公司之間要「鬥豪鬥靚」,若要如路易十三般重本投資車隊,他估計市場推廣費用不少。

一眾路新項目,以法式及南歐風格為新度假村的設計主流,包括金沙中國(1928)旗下巴黎人、美高梅(2282)在新項目設計的綜合展館,亦大搞中法及中葡藝術展作招徠。永利(1128)則設計環湖電動小車及巨型花圃,新濠博亞(6883)更為新濠影匯開幕,請來荷李活大導演馬田史高西斯執導,與羅拔迪尼路、里安納度迪卡比奧、畢比特首次攜手合作,炮製賭場主題微電影,製造話題。

史上幻影最大訂單 找來公主助陣

路易十三是次「掃貨」,是勞斯萊斯車廠史上最大手筆的幻影車隊訂單。該項目酒店的車道及停車場更需勞斯萊斯專門設計,司機團隊另要專業培訓。車身內外使用英國王室御用的格拉夫(Graff)珠寶研發的定製時鐘。兩輛最昂貴的幻影車,車身內外更鍍金。此前,路易十三更特意找來法國路易十三直系後裔塔尼亞‧波旁帕爾米公主助陣,出任主席特別顧問,為產品設計,更符合「皇室」標準。



實德:引入法國餐法式Spa

實德環球(0487)副主席馬浩文則明言,博彩收益連月下跌,但顧客要求愈來愈高,各賭場酒店今後要加強推廣自己特色。集團旗下以南歐風格打造的十六浦定位中高檔,他們將引入米芝蓮高級法國餐及法式Spa,亦會提高員工質素迎戰,及改造米高積遜展館,加入其他元素後重開。

明報記者 陳偉燊 葉浩霖

2 : GS(14)@2014-09-18 14:37: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918/news/ea_eab1.htm



回本期拉長 或超賭牌期限


2014年9月18日





【明報專訊】濠賭股相繼斥巨資豪裝旗下路新度假村,有分析員指該等巨型投資,已經不能夠再重演2005年金沙中國(1928)首間金沙賭場首年快速回本的神話。隨澳門博彩收益增長放緩,證券界估計,新賭場度假村的回本期,要由三年拉長至五年。個別較遲有新項目開業的博彩公司如澳門博彩(0880),回本期可能要超越賭牌期限2020年。


多家博彩公司旗下路項目,當中在已公布的計劃中,以澳門博彩「上葡京」供應賭最多,達到700張。其他如銀河二期、新濠影匯則各提供500張,路易十三則只供應66張賭。不過在賭場以外,由於項目要豪裝,又要增加非博彩元素吸引遊客逗留及消費,每個大型項目投資隨時最少要以200億至300億元「起標」。

投資以200億「起標」

野村最近的報告已將新的路度假村項目投資回報率,降至以15%作為計算參考。新鴻基金融機構客戶資料研究部主管楊仕祥稱,現時不能夠再如過往般,寄望新的大型度假村,能夠如澳門金沙賭場般在數個季度內極速回本,亦不會如近年新建的大型項目可以在三年回本。計及通脹、工資及營運成本,新項目每年投資回本率平均降至25%,回本期最少4年,甚至可能需時5年。

新鴻基:上葡京未必到期前回本

他指出,若以澳博耗資300億元興建、最快2017年開幕的路「上葡京」為例,他相信以目前投資回報期計算,未必能夠在2020年賭牌到期前回本。

個別將於明年開業的銀河二期,則因為其所屬的銀河娛樂(0027)的賭牌到期距離尚有7年時間,他相信尚有足夠時間在賭牌到期前回本。
3 : GS(14)@2014-09-18 14:37: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918/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有「澳門大亨」之稱的洪永時投行出身,近年則涉足澳門賭業,行事亦趨高調,開始活躍於香港的社交活動。


據上市公司及集團網頁資料,洪永時現年55歲,早年投資銀行出身,曾任美林銀行亞洲投資銀行之聯席主管。他在1992自立門戶,創立投行Amida Capital Group Limited,到2000年則獲林建岳賞識,加入豐德麗(0571)任副主席。

投行出身 獲林建岳賞識

洪永時及後轉戰澳門賭業,曾經出任屬銀娛(0027)旗下衛星場的利澳酒店及賭場的控股公司副主席。直到2013年「殼王」陳國強旗下的保華建業,斥資收購洪永時兒子公司持有的澳門地皮,變相借殼上市,洪永時其後入主保華建業,並將上市公司改名為路易十三。

洪永時有「澳門大亨」之稱,近年行事高調,並活躍於香港社交圈子。除了其走在潮流尖端的衣品味之外,另一為人熟悉之事就是他愛名車,據他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透露,他擁有9部名車,包括一架黃白色的勞斯萊斯GHOST豪華房車。還有一架「土豪金」林寶堅尼現身中環並引起圍觀,亦是洪永時名下。

送粉紅勞斯萊斯予愛妻

洪永時於2012年再婚,迎娶較他年輕20多歲的西班牙模特兒Deborah,再於同年接掌娛樂圈名人周立璟的模特兒公司Dreamodels。他在今年3月送出一部粉紅色的幻影加長版勞斯萊斯予愛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36

勞斯萊斯 不能隨便買 周顯

1 : GS(14)@2015-06-24 15:05: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勞斯萊斯 不能隨便買
2015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昨天說起買船很邪,我怕買了便會「出事」,其實不止是這樣,凡是買了「非份」的東西,都很危險。

最家傳戶曉的例子是勞斯萊斯﹕平治可以買,但勞斯萊斯不能隨便買,這應該是金融界的常識吧!除非你是真富有,像李嘉誠般,Carry得起勞斯萊斯的煞氣,又當別論。

記得當年「兆峰陶瓷」的李兆峰,以兩億多元買下了李嘉誠深水灣大宅前面的豪宅,結果也是承受不起,很快便破產了。記得當時我認識他的秘書,她還對我說,老闆成日企圖以鄰居的身分,想找李嘉誠做朋友。

貧富差距拉闊 港人愈來愈仇富

記得當年一件有趣的事是,八七股災之後,黃玉郎的新船下海,我很好奇地問﹕為什麼他受重創之後,還有興趣買新船呢?

得回來的答案是﹕這條船是在股災前訂造的,已經付了錢,股災之後,想退都退不啦!

其實,這艘當年的豪華遊艇,只不過是一艘70呎長的香港製造,在今日,連入都不入流。家陣無100呎,都唔敢走出來話自己有船,重要意大利這些歐洲船,才叫合格,香港和台灣這些地方的船仔,點見得人呀。由此可以見得,在這30年間,香港富豪們的奢侈,升級到了哪個地步。

我的估計是,在這30年間,香港的超級富豪的身家,大約升了50倍啦,從百零億升到了幾千億,但香港一般市民的收入,則升了3倍至5倍左右啦!所以,富豪們愈來愈奢侈,但窮人則貧到無立錐之地,這也難怪香港人愈來愈仇富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