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希臘總統提名未獲通過 歐元區危機再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51

時隔兩年半之後,希臘再次成為歐元區的火藥桶。在剛剛結束的希臘第三輪總統選舉投票中,總理提名的候選人未能獲得180張足額票數,抵制財政緊縮的希臘左派很可能上臺,歐元區或再掀危機。

希臘總理薩馬拉斯支持的候選人Dimas僅獲得168張支持票,132張反對加棄權票。希臘國會必須在10天內解散,接下來30天舉行全國大選。

抵制財政緊縮的希臘左派Syriza很可能上臺,而如果Syriza上臺,其要求希臘放棄財政緊縮和改革、撕毀希臘與“三駕馬車”(IMF、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之間諒解備忘錄的施政觀點將使歐洲不複從前。希臘或將面臨退出歐元區的風險。

反對黨Syriza領袖Alexis Tsipras在投票後向媒體表示,希臘人民決定結束緊縮政策,援助備忘錄很快將成為過去。今天是民主制度“歷史性的一天”。

據彭博,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Nicholas Economides表示:“Syriza可能會威脅不再償還歐盟的欠款,還可能大幅提高工資、養老金,增加公務員數量。這些舉措都將讓希臘不容於歐元區。

希臘總理薩馬拉斯稱,在總統選舉中政府已經竭盡全力,少數議員將國家拖累到需要重新大選的地步。希臘人民不會放任國家重回危機。他將請求總統解散議會,將力爭大選在1月25日舉行,新民主黨將贏得大選。

希臘副總理Venizelos稱,希臘現在被拖至不穩定的局勢中,距離擺脫救助和危機僅一步之遙。

希臘ATG指數跌11%。希臘雅典證交所綜合指數跌10%。

歐洲股市跌幅也進一步擴大。斯托克600指數跌0.8%。意大利FTSE MIB指數跌2.9%。西班牙IBEX指數跌2.4%。

德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降至創紀錄的0.563%。希臘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9%以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93

金磚銀行“好戲”即將開演:中國提名的副行長是祝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364.html

金磚銀行“好戲”即將開演:中國提名的副行長是祝憲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5-13 11:01:00

“祝憲先生曾先後在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工作,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相信他能和金磚銀行行長和其他副行長一道,加快推進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工作,使其盡早投入運行。”華春瑩表示。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近日捷報頻傳——上海秘書處地址和印度行長以及中國副行長人選紛紛浮出水面。

5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歡迎印度正式提名卡瓦曼·卡馬特(K.V. Kamath)為金磚銀行候任行長,並期待卡馬特盡快進駐上海,帶領金磚銀行前期管理小組開展籌建工作,中方將為該行籌建及卡馬特在上海開展工作提供全力支持。

更值得註意的是,外交部稱中方已於日前提名祝憲擔任金磚銀行中國籍副行長。“祝憲先生曾先後在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工作,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相信他能和金磚銀行行長和其他副行長一道,加快推進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工作,使其盡早投入運行。”華春瑩表示。

那麽副行長人選祝憲的履歷如何?

據悉,祝憲於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之後長期在財政部工作,並官至財政部國際司司長。

之後祝憲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工作經歷也非常豐富。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2001年,祝憲出任駐世界銀行中國執行董事,2001年-2002年期間任職於亞洲開發銀行,2002年加入世界銀行,先後擔任過世行太平洋島國和孟加拉國的區域代表。

此前便有知情人士稱,2015年5月,中方已經提名現世界銀行副行長兼世行集團首席道德官、原財政部國際司司長祝憲出任金磚銀行副行長,金磚銀行秘書長一職很有可能由中方副行長擔任。

祝憲

由祝憲履歷可知,金磚銀行在人員選擇上同亞投行的標準相似——按照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的高標準,擁有多處多邊機構工作經驗,精通中西文化。

與祝憲經歷相似,候任行長卡馬特從1988起在亞洲開發銀行任職,先後負責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及越南的項目。此外,他還擔任過印度第二大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CICI)的CEO,印度第二大IT服務公司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 Ltd)主席。

回顧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的個人履歷,其與祝憲的經歷也非常相似。金立群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為英語文學碩士,歷任財政部副部長、財政部長助理、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等。

至此,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金磚銀行終於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行長副行長人選基本敲定,金磚銀行也即將大戲開演。根據新華國際解讀,由於金磚銀行各成員國國情不一,戰略考慮不同,金磚銀行一事曾經“好事多磨”。如今,資金規模、出資額、行址等關鍵問題落實,行長和副行長等高管陸續到位,一個非西方參與的國際金融機構已是呼之欲出。

金磚銀行的職責有兩個:一是促進金磚國家和非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與亞投行相似,其對象都是“發展之中”的國家,公路、鐵路、能源等基礎設施欠缺,相應的資金需求很大;二是要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這個職責不是一般的開發性銀行所能承擔的。金磚國家搞財金合作,既是為了可在國際經濟金融動蕩時“抱團取暖”,也是為了代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組團抗爭”,打破西方在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壟斷地位。 

值得註意的是,金磚銀行將汲取西方老牌多變機構的經驗教訓,避免如過度政治化、官僚主義嚴重等問題,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謀福利,不是國際舞臺的“搶食者”,而是要成為國際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

金磚銀行初始資本金為1000億美元,由五個創始會員國平均出資;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中國上海,並在南非建立金磚銀行區域中心。根據金磚國家共識,金磚國家 開發銀行將設1名行長、4名副行長,首任行長由印度提名產生,首任4名副行長分別由巴西、中國、俄羅斯、南非提名產生。而金磚銀行首任行長五年輪換一次; 首任理事會主席由俄羅斯人擔任,首任董事會主席由巴西人擔任,各成員國在金磚銀行中的平等權利得到體現。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75

奧巴馬將提名誰來補缺九人大法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103.html

奧巴馬將提名誰來補缺九人大法官?

一財網 方向明 2016-03-13 19:53:00

據美媒報道,奧巴馬將在當地時間14日,從目前的3為候選人中做出最終宣布。

在大法官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2月13日因心臟病發辭世之後,美國司法中樞最高法院的九人大法官格局產生了一個空缺。總統奧巴馬的任務就是物色補缺人選。目前的候選名單已經縮小範圍至三個人,他們很可能已經或正在接受奧巴馬的“面試”。

這三個候選人是:斯里·斯里尼瓦桑(Sri Srinivasan)、梅里克·加蘭(Merrick Garland)和保羅·沃特福德(Paul Watford)。三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美國司法界當之無愧的“老兵”。

據美媒報道,奧巴馬將在當地時間14日做出最終宣布,因此,他還有時間把人選範圍最後一次縮小。

美國最高法院

斯里尼瓦桑:討好亞裔?

來自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的斯里尼瓦桑今年49歲,祖籍印度,但從小在美國堪薩斯長大。在小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的司法部均工作過,還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當過法官助理。

堪薩斯大學法學教授麥卡利斯特(Stephen McAllister)認為:“如果要挑斯里尼瓦桑的毛病,那最多就是他既不夠保守派也不夠自由派的中立態度,而在智力、文書和法律綜合能力上,他幾乎無可挑剔。”

2013年,斯里尼瓦桑由奧巴馬任命進入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當時在參議院以零票反對通過任命。

曾經有代表自由派利益的組織在斯里尼瓦桑被任命進入上訴法院時提出批評,主要針對的是其在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 LLP)工作時曾幫助安然公司CEO傑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向最高法院成功提起上訴,以及為埃克森美孚和力拓礦業涉及人權的起訴案中為其辯護。

有評論稱,斯里尼瓦桑曾經捍衛公司利益的表現令他不太可能成為一個自由派衛士,但很有可能的是,他會像自己曾經的上司——大法官奧康納一樣,成為最高法院的一張搖擺票。

如果他最終進入了最高法院,那麽將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印度裔大法官,也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位外國裔大法官。此外,他也將避開自己經手的兩起上訴,一件是對奧巴馬政府關於氣候變化的計劃發起的挑戰,另一件則是有關網絡中立性的案子。

另有評論認為,目前在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一級也只有4名亞裔法官,如果奧巴馬提名了斯里尼瓦桑,將有利於民主黨在11月拿到更多亞裔,尤其是來自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的選民手中的選票。

加蘭:年齡或成障礙

和斯里尼瓦桑一樣,63歲的加蘭也來自於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20年前,參議院的76張贊成票(總票數100張)把他送進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2013年,加蘭當上了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被認為是目前最富經驗的溫和自由派司法人士。

加蘭的嶽父曾是紐約最高法院的法官,還曾當過羅斯福和杜魯門的特別法律顧問。2010年,大法官約翰·斯蒂芬斯(John Paul Stevens)宣布退休時,加蘭就被認為是奧巴馬力推的提名者。

媒體評論認為,加蘭中間派的作風將能夠取悅共和黨人,而且他的履歷和最高法院現任的其他法官也不相上下。而且,作為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加蘭離大法官幾乎只有一步之遙。

當年參議院的76張贊成票中,有32張來自於共和黨參議員,而其中7人現在仍在參議院內。不過,加蘭是否能夠成功獲得提名也存在變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年齡,目前的大法官大多都是在50多歲進入最高法院。除了年紀最大的金斯伯格,她獲得確認的時候已經60歲。而且,與另外兩位潛在候選人比較,身為一個猶太人的加蘭在種族多樣化上並沒有優勢,因為現任的八名大法官中有5名天主教徒和3名猶太人。

沃特福德:第三位非裔大法官?

第三位奧巴馬可能面談的大法官候選人沃特福德今年48歲。2012年以參議院的61張贊成票被確認為第九上訴法院法官,此前曾在1995年~1996年當過大法官金斯伯格的書記員,還曾加盟過私人律所,也曾當過檢察官。如果獲得奧巴馬任命,沃特福德將成為最高法院史上第3位非裔大法官。

沃特福德是一名中間派法官,第九上訴法院的法律學者赫爾曼(Arthur Hellman)認為,比起制定法律,沃特福德對調解糾紛更感興趣。“他不為名利,他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他覺得這份工作需要他這麽做。”

在2014年的帕特爾告洛杉磯市(City of Los Angeles v. Patel)一案中,洛杉磯市的一條律例授權警方在沒有得到經營者同意或者沒有持搜查令的情況下對酒店和汽車旅館的住宿登記進行突擊檢查。沃特福德認為洛杉磯此舉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最終洛杉磯敗訴。第二年,最高法院也維持了判決。

參議院將受阻

白宮發言人恩內斯特上周表示,按照以往慣例,總統會對大法官候選人進行一番面試,但是對具體流程安排,白宮並未說明。

但是,即便奧巴馬提名了候選人,恐怕也會在獲取參議院確認時面臨一路坎坷,因為此前共和黨表示,將不會在參議院對任何奧巴馬提名的候選人做確認聽證(confirmation hearing),原因很簡單,這是由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候選人,而共和黨希望,若共和黨能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勝出,那麽將由一名共和黨總統來提名大法官候選人。如果按照這個進度,那麽九人大法官的唯一空缺得等到2017年1月才能得以填補。

持保守派立場、信奉原旨主義的斯卡利亞的去世令最高法院自上世紀90年代保持至今的五名保守派對陣四名自由派的抗衡之勢被打破,意識形態出現4:4的平衡,而奧巴馬的任命將有機會在幾十年里第一次把最高法院的司法軌道扳到自由派的軌道上。

此前,被外界認為最有可能成為繼任者的大法官候選人阿達爾韋托·喬丹(Adalberto Jordan)宣布自己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放棄被提名的機會。稍早,美國司法部長洛蕾塔·林奇(Loretta Lynch)也表示自己將專註於司法部任期內的工作。

法官出身的內華達州州長、共和黨人布萊恩·桑多瓦(Brian Sandoval)也在得知自己也是潛在人選後,明確向白宮表示自己對大法官一職不感興趣。

斯卡利亞去世後,包括總統候選人以及民主、共和兩黨領導人為奧巴馬是否應該立即提名繼任者或是交給下一任政府展開了激辯。奧巴馬此前表示,將在“規定時間”里提名繼任者。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審理爭議案件詮釋法律、創制規則,甚至有權通過案例裁定各州法律是否違憲。因此,最高法院里9名終身大法官的構成以及他們各自的意識形態和司法理念,將通過爭議案件的裁決直接影響美國社會在各種事務上的導向。

從對一些諸如種族隔離、槍支管控、墮胎,甚至死刑案件的判決上,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可以分為自由派、保守派和中間派。在上世紀50~70年代間,持自由派理念的大法官在9人中占多數,因此自由派一直掌握主動,但是此後,保守派在和自由派的交替抗衡中大有高歌猛進之勢,自由派寄望於奧巴馬能給保守派“剎剎車”。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35

克魯茲退選 特朗普獲共和黨提名“板上釘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666.html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克魯茲在當地時間3日的印地安納州初選中敗給特朗普後,宣布退出總統競選。前者的退出意味著特朗普最強勁的對手“自動消失”,正如特朗普在多個場合公開宣稱的一樣,他“獲得共和黨黨內提名是板上釘釘了”。

特朗普通關

2015年3月23號宣布參加總統大選的克魯茲是共和黨內第一位投入今年大選的重量級人物,在共和黨多位參選人先後退出後,他被視為共和黨內能阻止特朗普的最後希望。

克魯茲本來將全部希望寄予在印地安納州,更是在當地進行了長達一周的密集競選攻勢。但是最終,如克魯茲在退選聲明中所說:“盡管我們在印地安納盡了一切努力,但選民所選擇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因此,懷著沈重的心情,同時對我們的國家的長遠未來依舊懷有無限樂觀,我們決定暫停競選活動。”

克魯茲近來也似乎對自己的命運“有所察覺”,在各個競選場合幾乎用盡所有的負面詞匯描述特朗普的人品和道德。克魯茲此舉被特朗普解讀為“心胸狹隘不配做總統的人的最後掙紮”。

到印地安納州關鍵性的結果出爐後,特朗普贏得該州全部45張代表票,總代表票數達到1053張,距離最後提名所需的1237張只剩184張,克魯茲目前所獲的總代表票數為572張,共和黨另一位參選人卡西奇為156張。在民主黨方面,桑德斯在印地安納州戰勝希拉里,但所獲得的黨代表票總數為1443張,仍大幅落後於對手,希拉里目前所獲得的代表票總數為2215張。

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和《華爾街日報》等在內的主流美國媒體均預測,至此,特朗普已經掃除了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障礙。

共和黨人:祝賀希拉里成為美國總統

特朗普無疑是3日晚間的最大贏家。當印地安納州的選票結果公布後,特朗普在紐約的特朗普大廈宣布,他將帶領共和黨披荊斬棘,獲得11月大選的勝利。

雖然在幾個小時前還把克魯茲稱為是“騙子”,但特朗普在當晚的獲勝講話中卻對克魯茲極盡贊美之辭。“他是一位很厲害的競爭者。”特朗普說,“他是一個強勢,聰明的人。他會有很光明的前途。”

一些共和黨人士本寄望於克魯茲阻擋特朗普獲得共和黨提名,並由共和黨在黨代會上“內定”一位候選人,然而3日晚間該願望落空,共和黨內多位重量級保守派人士紛紛表達了對特朗普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的擔憂。

“如果我們提名特朗普,我們會被毀了的。”此前也曾參加總統競選的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林厄姆(Lindsey Graham)表示,“如果這樣的話,我們也活該。”

共和黨知名策略人士艾瑞森(Erick Erickson)則表示:“我不想祝賀希拉里·克林頓今天贏得了美國大選的勝利,但她確實已經贏了。”

然而,在克魯茲宣布退選之後,也有多位共和黨內重量級人物的態度發生大轉彎,要求共和黨承認特朗普將會成為候選人的事實。

此前一直不認可特朗普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主席裴里伯斯(Reince Priebus)在克魯茲發表退選聲明後立即發表“推特”指出,特朗普已經是“可能的共和黨候選人”,因此“共和黨需要團結起來集中精力擊敗希拉里”。

“人緣最差”的克魯茲咋辦

“泰德,歡迎回歸參議院,這一年來你一直痛批的地方。”美國國會參議院的一位共和黨工作人員在“推特”上開玩笑說,“雖然你不是第一位大選敗選後回歸國會的成員,之前有過克里、麥凱恩,還有剛剛回來的盧比奧。但你和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至少人緣還行。”

克魯茲在參議院的“人緣”欠佳一直讓他非常難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克魯茲明顯處於競選領先地位的時候,卻沒有一位參議院成員站出來表示支持他。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博納最近更是在斯坦福大學一次公開露面時將克魯茲描述成“人面獸心”的惡魔,還爆粗口說自己一生中從未見過那樣“悲催的孫子”。而另外一位共和黨眾議員彼得·金(Peter King)則表示,他“寧可喝農藥也不願生活在克魯茲總統的領導下”。

在整個參議院中,到克魯茲退選為止,只有6位參議員表示支持克魯茲,其中還有一位是被媒體逼問是否已經支持了克魯茲的競選,而這位參議員當時驚訝的回答道:“我這麽說的?”

而回歸參議院的克魯茲也會立即看到在他離開參議院的這段時間里所發生的變化,因為包括在國土安全,憲法以及經濟等議題上,共和黨內都已經湧現出一批新面孔和強勢的聲音,因此,克魯茲以往作為共和黨內茶黨明星的地位也將在多個場合面臨新鮮血液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80

特朗普正式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反對無效”

美國共和黨全國黨代會在19號晚間正式提名特朗普為總統候選人,到此為止,特朗普不再是“共和黨可能的總統候選人”,而是名正言順的“201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了。他將在11月份的大選中同即將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頓爭奪下一屆美國總統。

經濟學人對1300名美國註冊選民做出的最新調查顯示,特朗普和希拉里將迎來一場激烈的競爭,希拉里以40%的支持率微弱領先特朗普的37%。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也是本次黨代會的主席保羅·瑞恩在當晚的計票結果公布後確認特朗普獲得多數黨代表選票,並敲錘宣布特朗普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全場起立,為特朗普獲得提名鼓掌 顧鄉/攝影)

瑞恩宣布,在當晚的2472張黨代表選票中,特朗普總共獲得1725張,超過正式提名所需的1237張。美國媒體指出,特朗普所獲得的投票支持率為69.8%,失去30.2%的選票,這是自1976年以來,共和黨候選人在黨代會中所失去選票的最高比例。

特朗普將在本周四正式接受提名,並將發表做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後的首篇演講。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應該是共和黨有史以來所提名的最“非傳統性”的候選人,而特朗普本人也是同共和黨各方矛盾最多,甚至多次被抗議要求退出共和黨的候選人。

(現場警察大舉出動維持秩序 顧鄉/攝影)

周二晚間對特朗普的正式提名也意味著,一切此前在克利夫蘭黨代會上密謀推翻特朗普提名的“反特朗普”努力以失敗告終。在周一當天的投票環節,曾有幾名反對派的黨代表在現場攪局,一度中止當天的議程。這些反對者希望能讓克魯茲和凱西克的名字也出現在提名環節中,再由現場投票結果決定誰是最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但是,在周二的提名環節中只有特朗普一人的名字,最終獲得多數票的也是特朗普。

在此前6月中旬結束的美國初選中,特朗普總共獲得1543張黨代表選票,超過獲得提名所需要的1237張,他的競爭對手克魯茲獲得559張黨代表選票,凱西克獲得161張。

在獲得正式提名後,特朗普發表推特說:“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我感到無比榮幸。我將永遠、永遠不會忘了今天,我將努力工作,決不辜負你們!美國第一!”

就這樣,經過56場各州初選和黨團大會,涉及16名其它共和黨候選人以及6億多美元的競選開支和無法用數字計算的“戲劇情節”,共和黨終於選出了自己的2016年總統候選人。

特朗普的兒女(中、右,現場截圖)

這位候選人還是一位贏了16名傳統共和黨候選人、之前還曾投票給民主黨的“不定黨”人士,他還辦過以自己名字命名但因涉嫌非法辦學而關閉的“特朗普大學”,賣過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牛排、領帶、襯衫、礦泉水、伏特加和任何他能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商品和房地產。但是,應該說他最成功的還是在2016年的大選初選中,他向美國選民成功推銷了自己。

在獲得正式提名後,已經返回紐約的特朗普通過視頻同克利夫蘭現場進行了連線。在感謝代表們的支持之後,特朗普表示:“我們會贏得11月份的總統大選。”

在特朗普正式獲得提名之後,希拉里也通過推特發了一條簡短的推文說:“我們開始工作吧。”暗指接受挑戰,準備同特朗普競爭下一屆總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43

特朗普獲共和黨提名 被稱將美扳回正軌單一領袖

當地時間19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推舉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稱他是把美國扳回正軌“單一領袖”。至此,特朗普將正式開啟與民主黨假定提名人希拉里的對決。

特朗普其人以言辭大膽著稱。在此前的初選選戰中,一張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大嘴”幫他一路破關斬將,最終成為共和黨的“準代言人”。不過,也是由 於行事張揚、口無遮攔,他一直受到共和黨黨內精英的排斥。因此有分析稱,雖然特朗普即將代表共和黨出戰,但共和黨內部的團結仍“任重道遠”。

多次發表“瘋狂言論” 此前未擔任過公職

特朗普1946年出生於紐約,1968年從商學院畢業後,進入其父親的房地產公司工作,並在1971年開始掌管公司運營。隨後的幾十年間,特朗普建立起了自己的房地產帝國。

除房地產外,特朗普還將投資範圍延伸到其他行業,包括開設賭場、高爾夫球場等。此外,他也涉足娛樂界,甚至親自當起了真人秀節目主持人。《福布斯》雜誌在去年6月評估特朗普資產凈值約為45億美元,其本人則稱超過100億美元。

去年6月,特朗普以共和黨競選者身份正式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而在此次參選前,他從未擔任過公職。

參選以來,他口無遮攔,多次發表“瘋狂言論”。此前他聲稱一旦當選總統將迫使墨西哥出錢在兩國邊界“建高墻”,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美國,並曾宣稱應“全面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 也曾多次發表對不利於科技界的言論,引得眾多科技公司高管在內的145位美國科技界人士曾聯名發公開信,反對他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而不時鬧出的對女性“不禮貌”、“爆粗口”,更是讓他成了“最不受女性待見的參選人”。

(綜合來源:中新網、新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47

歷史性時刻誕生!希拉里正式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

當地時間26日晚間6點56分,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為總統候選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民主或共和這樣的主流黨派里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的女性。

隨著這一具有歷史性時刻的誕生,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將會在今晚的民主黨大會上大打親情牌,希望恢複希拉里在民眾中已受損的形象。

其實,今晚本來會有2807位黨代表宣布選希拉里,桑德斯有1894張。當地時間晚上6點30分左右,當南達科他州代表在計票時,希拉里已經獲得了2383張,達到了正式提名的要求。

接下來,事先商量好的戲劇性一幕出現了。為了體現黨內的團結統一,希拉里黨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在這時候出現在會場上,提出動議終止各州點名的程序,並歡呼宣布克林頓被提名,大廳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11月8日,希拉里將在最後的總統大選中與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對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30

澳大利亞拒絕提名陸克文角逐聯合國秘書長 媒體表示罕見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拒絕支持前總理陸克文競選聯合國秘書長一職,並稱陸克文不適合出任這個職位,但未說明具體原因。

陸克文(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工黨出身的陸克文曾於2007年和2013年兩度出任澳大利亞總理。同時是自由黨黨魁的現任總理特恩布爾29日宣布不支持陸克文參選聯合國秘書長職位時,否認是出於黨派政治的原因,也沒有說是否支持新西蘭前總理克拉克競逐聯合國秘書長一職。

要參選聯合國秘書長一職必須先獲得候選人政府的提名,但特恩布爾說,他是在同內閣進行討論後決定不提名陸克文。特恩布爾稱:“政府,我們或身為總理的我,是否都相信陸克文勝任這工作?我慎重考慮後認為不適合。這不是輕視陸克文,他曾經是澳大利亞的總理,但我的判斷是他不太適合此項工作。”

特恩布爾表示他已向陸克文做出解釋。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左)正式表態不會支持陸克文(右)競選聯合國秘書長一職

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秘書長任期。目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包括葡萄牙前總理古特雷斯、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等。

外界暫時未能接觸到陸克文來評論事件,但媒體稱特恩布爾此舉比較罕見,因為很少國家會不支持本國政客角逐國際機構的職務。

(綜合自中新網、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2

希拉里正式接受提名 欲和特朗普“算總賬”

當地時間28日晚間,希拉里•克林頓創造歷史,正式接受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接受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女性。

在費城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講話中,希拉里稱,美國正處於“算總賬的時刻”,並稱自己是負責任的總統人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則不是。

她引用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名言指責特朗普稱,“我們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隨後,她向特朗普在上周克利夫蘭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發言“開炮”。特朗普在共和黨大會上演講稱他是唯一一個能夠修複“體系”的人。希拉里則對臺下的觀眾說,他們不應該“信任那些說‘我一個人可以搞定一切’的人”。她說,沒有人能獨力解決美國所面臨的問題,“團結起來更強大”。

她指責特朗普“希望我們害怕未來和害怕彼此”,他想要讓美國與全世界割裂,並讓美國陷入分裂。

在希拉里不短的演講中,不吝大篇幅指責和嘲諷特朗普。“他講了70多分鐘,我這麽做的話就意味著奇怪。”希拉里的這番調侃引起臺下支持者的大笑和歡呼。

這位美國前國務卿說,美國必須保持前進,直到1.61億美國女性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她應得的機會。她說:“但比今晚我們創造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未來我們將一起書寫的歷史。”

希拉里還贊揚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工作,稱美國在奧巴馬的帶領下“更加強大”。她還感謝了初選時的“老對手”桑德斯,因其“激勵了成千上萬的美國人”。

同時,她說自己成為總統後的主要目標是創造就業,增加薪酬。“從我入主白宮的第一天開始,直到最後。”她承諾,尤其是在那些長期遭受冷落和落後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9

董監事同意門檻超高 成公視絆腳石 政院提名僅半數通過 童子賢意外落馬

2016-08-08  TWM

公視第六屆董監事選舉難產,落選名單竟包括上一任表現亮眼的董事童子賢,再次引發各界對同意門檻過高、董事席次過多的檢討聲音。

七月二十二日落幕的公視第六屆董監事審查會議,行政院提名二十一位董事候選人中,僅十一位審查通過,未達公視最低董事人數十七位的門檻,須待下次提名投票補齊,董事會才能正式運作。而令外界頗感意外的是,上屆董事、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也在「未通過審查」的名單中。

同樣和童子賢擔任第五屆公視董事、本次順利連任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就投書媒體為他叫屈,強調童子賢任內積極為公視募款,並大力推動公視派遣員工納入編制,「值得大家的肯定。」此外,透過網路直播觀察審查會議的進行狀況,可發現在三小時的會議中,審查委員並未針對童子賢提出任何質疑,僅詢問其過往出席開會次數,而「開會三十八次、出席二十六次」,將近七成的出席率並不算低,最後卻未成功續任,令人不解。

修正《公視法》

改審查機制 防少數委員杯葛童子賢意外落選,也讓爭議多年的公視董事遴選制度,再次浮上枱面。事實上,前述施振榮投書媒體的文章,即是以〈公視法應再修〉為題。

所謂公視董事,指的是「公視基金會」董事,依《公視法》規定,公視董事每三年一任,由行政院提名,提交「審查委員會」,須得到超過四分之三審查委員同意才能當選。

至於審查委員會,《公視法》規定,是由「立法院推舉十一名至十五名社會公正人士組成」,換言之,審查委員等於是依各政黨在立法院的比率推派人選,以本屆十五位審查委員來看,民進黨、國民黨各有九位及四位,時代力量與親民黨則各一位。

從上述制度來看,十五位代表各政黨的委員中,只要有四位不同意,被提名的候選人就無法出線。

「這次落選者,反對票多是只有四、五票,只要特定政黨杯葛就有能力阻擋。」台大新聞所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林麗雲說,放眼過去兩屆董事提名遴選,皆困難重重,其中第五屆更歷經五次審查會議、長達九百多天無法組成新董事會。

可借鏡國外

董監事人選 由國會同意通過換句話說,董監事審查委員會四分之三的同意門檻設計,就是一大爭議點。「公視董事是無給職,沒有實權,門檻卻比責任重大的NCC委員還要高,這不合理。」林麗雲說,公視董事一般是監督的角色,一個月開一次會而已,董事會選出的董事長,才有實權。因此,她認為董監事審查的同意門檻下修到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都是可行的方向。

林麗雲並表示,甚至可以進一步思考,不按政黨比率組成審查委員會,而是由立法院同意即可。放眼各國,美國公共廣播公司(CPB)董事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審議並同意通過;日本放送協會(NHK)董事人選也是由總務省提名,再經由國會同意。

「誰執政誰負責,對於董事會人選就要負起完全責任。」新頭殼董事長、前新聞局局長蘇正平也認為,回歸責任政治,是比較好的作法。

不過,本次審查委員會主席、公視前總經理、現任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認為,回歸國會同意並非不可行,但當時設計審查委員會機制,就是為了在政治責任之外,更添加一些專業考量,因此恐需要更細緻的思考,「公視董監事與一般公職人員的同意權行使並不相同,例如大法官、考試委員、監察委員、NCC委員都是專職,且具有明顯的政治意涵,(若公視董事)改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仍然必須有適當且完整的配套措施。」除了審查門檻之外,蘇正平也不認同目前的董事人數設計,他指出,立法院在二○○九年通過《公視法》修法,將公視董事席次由原先的十一到十五人、提高為十七到二十一人,「明眼人都知道目的是為了稀釋當時的董事會,把更多執政黨的人馬加入,應重新考量這樣龐大的編制,意義何在。」蘇正平說。

歷年來,多位文化部長都曾表示,由於現行制度窒礙難行,造成許多優秀人才擔任董事的意願低落,而越是補提名、越提不出好的人選。公視作為國家出資捐助、擁有經濟與政治獨立性的全民電視台,為使其長遠發展能長治久安,制度上改革的確已有迫切和必要性,而目前看來,降低董監事審查門檻,已是較具共識的改革方向。

撰文 / 賴若函、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