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盜墓迷城》怪物添驚喜蘇菲亞倚靠靚佬湯

1 : GS(14)@2017-06-10 12:23:00

■蘇菲亞於《盜墓迷城》擔大旗扮演木乃伊,她希望日後有更廣的戲路。


■靚佬湯獲蘇菲亞大讚夠細心,很照顧後輩。

【《蘋果》台北專訪】由荷李活巨星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新版《盜墓迷城》(The Mummy)在本港將於大後日上映,電影找來《職業特工隊3》(Mission: Impossible III)的編劇阿歷斯卻士文(Alex Kurtzman)執導,本報記者日前在台北訪問了導演、「女木乃伊」蘇菲亞寶堤拉(Sofia Boutella)及安娜貝爾禾麗絲(Annabelle Wallis),導演透露想來港拍續集,蘇菲亞大讚靚佬湯夠細心專業。採訪:丁焯敏香港上映日期:6月8日



記:記者 蘇:蘇菲亞寶堤拉 阿:阿歷斯卻士文



記:最難拍是否零重力墜機一幕?阿:我們花了9個月時間準備,將會自轉的場景搬到真實飛機的內部。我們將飛機以火箭的速度衝上天,停一停後,讓飛機自由落體22秒,整個過程我們都在拍攝中。記:當你拍這部戲時會想避免拍成怪物版《職業特工隊》嗎?阿:當你去看一部湯告魯斯的戲時,你會預料會有很多動作戲,亦會預期他親自上陣。最令人興奮的是有機會去將現代版怪物電影重新定位,有動作場面亦有驚嚇位。記:「黑暗宇宙」的角色會crossover嗎?阿:對,不過我們想每一部都是獨立、令觀眾滿足的電影。你會認識每一個怪物,我們會繼續開啟更多「黑暗宇宙」的門。記:想拍《盜》片續集嗎?會考慮來香港拍嗎?阿:如果你想有續集我們就拍吧!絕對會想,那會很棒。我想那些怪物令人興奮的是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我們作為創作者的目標是去發掘每個文化的神話。



■蘇菲亞近年備受看重,她受訪時表示感到很幸運。

■雖然要花很多時間變身成木乃伊,蘇菲亞認為是值得。

■導演阿歷斯希望有機會來港拍《盜墓迷城》續集。


不想只當動作演員

記:你自從在《皇家特工》演刀片女後很受歡迎,對成功有何感想?蘇:可以獲得這麼型的角色感到非常幸運,會珍惜這些機會,把角色演得更好。記:你建立了很強的動作影星形象,是否想事業向這方面發展?蘇:我不是特技演員出身,我以前是位舞蹈員,《皇家特工》導演馬修沃恩(Matthew Vaughn)認為我有能力去學習一系列的動作,所以他就給予我機會,我很感激他。將來我不想只當動作演員,只要有好的劇本、角色就得。記:你最近兩部戲都要花很多時間化妝,你享受過程嗎?蘇:化妝是令角色活過來的重要一環,如果我沒有化妝,就不能扮演好木乃伊角色。記:你跟湯告魯斯有很多動作對手戲,有意外地弄傷對方嗎?蘇:從來沒有,阿湯很堅持安全第一。輪到我拍攝時,即使他不用埋位,他也經常在我身邊。每當我拍完一個動作鏡頭,他是第一個人來看我,檢查我的狀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05/200443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04

What we are reading:我們都是怪物

1 : GS(14)@2017-11-13 03:40:31

大自然孕育出不同的生命體,但自以為皇者的人類對大自然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至少每天我們也還可以發現新的物種。
Casper Henderson撰寫的獲獎書藉《The Book of Barely Imagined Beings:A21st Century Bestiary》(真實的幻獸)最近終於有中譯版本,該書介紹了二十七類「從神話寓言中現身的」生物之特色與習性,以及牠們在人類文化與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載有獨角獸原型歐氏尖吻鯊(Mitsukurinidae owstoni)、人見人愛的無敵水熊蟲等奇妙生物,也有看似普通的蠑螈、日本獼猴以至我們人類本身。去年一份美國研究曾指,全球有約一萬億生物,人類已知的只有0.001%;或許我們對其外表、生存方式都感到非常意外,但對牠們來說這只不過是尋常生活的一部份,相反人類上天下海、用一雙手一雙腳就征服地球大部份地方,在其他生物眼中才是怪物。這其實正是生物多樣性的可愛之處:不同生命體也有不同方法在地球上生存,生活於人類視為惡劣環境的沙漠、極地、火山口等,牠們身處的複雜生物網絡環環相扣,也值得我們不斷探索。書本雖以「幻獸」作題,但作者以更多的篇幅借題發揮,提醒人類也是自然一部份,並非主宰其他生物的皇者。地球正經歷第六次大滅絕,很多物種可能尚沒被發現,就已經寂寂無名地消失於世界上,例如近日在印尼蘇門答臘新發現的塔帕努里猩猩(Pongo tapanuliensis),因棲息地受破壞,數目可能只餘二百隻有滅絕危機。人類自然是第六次大滅絕的主因。在「人類世(Anthropocene)」底下,人類對全球的破壞是史無前例的:人口暴漲至75億人,也因此需要開發更多樹林、地下資源作糧食或其他生活所需,造成嚴重的氣候變化與自然生態破壞,也令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速度難以評估。早前刊於《科學》的預測就指,倘氣候變化持續惡化,2070年全球三份之一寄生物將會滅絕。你可能會覺得寄生物有甚麼大不了,但其實牠們對生態系統非常重要,是食物網八成連結的來源,真正主宰着生物數量與食物網的能量流動。如果牠們都死掉,人類可以獨善其身嗎?儘管如此,世上仍有人(例如特朗普)活在「平行世界」之中,不但無止境地揮霍自然資源,也不願相信各界的警告。環境影響對人類、對其他生物已不再緩慢、間接,即使各國落實了《巴黎氣候協議》,以現時的減排碳速度,仍只能將全球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3℃,而非預期的2℃或更嚴謹的1.5℃,百年一遇的嚴重熱浪、乾旱、洪水、風暴等極端天氣相信將更頻繁地出現,作為怪物的我們又準備好了嗎?也許直到有一天,怪物才會覺悟,努力追求的名與利在氣候變化面前都變得毫無用處。剩下的,只有那副甚麼都做不了的血肉之軀。小肥波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12/202116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0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