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群眾智慧 得出準確估計 黃國英
1 :
GS(14)@2015-02-18 10:18:02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526
集合群眾智慧 得出準確估計
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有三位得主,其中兩位的理論,正好一百八十度相反。法瑪(Eugene Fama)以有效市場假說成名;希勒(Robert Shiller)則是行為金融學的先驅,專門研究市場失效、投資者不理性的行為,以及市場泡沫。有論指不明諾獎委員會搞甚麼,南拳北腿竟可同場雙冠軍?財經名家莫布新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成功的投資者,應對這兩大概念均表認同,只是出現的時間不同。而分辨現時市場處於哪種情況,正是回報的來源。
就算是半桶水的投資者,都會聽過股神師傅葛拉漢筆下的「市場先生」:他是和你夾份做生意的拍檔,性格極端兩極化。他每日都會開價,去買你的股份,或讓你增持。金額則視心情而定:亢奮時開出天價;抑鬱時價賤如泥。葛拉漢建議搵市場先生笨,與其情緒逆向而行,趁機低買高賣。這與股神格言:別人恐懼我貪婪,成為投資者的金科玉律。
市場大部分時間都是有效的,所以集合群眾智慧,會得出合理價格。
但他們明白卻沒有明言的是,也有很多日子,市場先生表現正常,開價合理。否則只要單純機械式地相反理論,逢跌買見升沽,便已足夠,而不會像現在一樣,要取得超額回報愈來愈困難。換言之,很多時市場都是有效。日日夾硬話市場先生失常,失常的可能是自己。
傳統有效市場學說難以服眾,因其假設太超現實:人人都是理性投資者,對最新資訊瞭如指掌,還能迅速反應。就算只有一次半次投資經驗者,都可直指絕無其事。但有另一種說法,既可解釋為何市場多數時間有效,又可說明甚麼條件出現下,將會導致市場失效。
莫布新以一個實驗作引子:他找來自己投行中六十多名見習生,互相傳閱觀察一個玻璃罐,目測估計裏面有多少粒豆。大家各自呈交答案,最接近實際數字者有獎,又恐嚇答案相差最離譜者將被公開強力恥笑(最後沒有執行)。得出的結果,是個人的答案大多離行離列,平均相差53%;可是將所有人的估計取得平均,數字僅與實際數字僅相差1%!
這就是所謂群眾的智慧一說。這種系統複雜,包含很多相異的個體。個體之間的反應與互動,會隨環境改變,沒有一定的法則。而系統的整體效果,是大於個體之間的總和。用上例說明,就是一大堆誤差53%的估計,集合起來可以得出大致準確的估計。在動物、昆蟲的世界,甚至人體內,以及股票市場,都可以找到這種系統。
例如投資者之間其實可能人人對某公司的前景,預測都是錯誤,只是大錯與小錯之別。但當大家都是獨立地斷估,自然有死牛、大中小牛、小中大熊,到死熊一應俱存。眾人不同程度的誤判,正好互相抵銷,而集合所有人自以為是的合理價,反而將市價拉扯至合理水平。可是有數項條件一不符合,群眾的智慧便會消失,變成泡沫或恐慌。篇幅所限,留待下回續談。
貿發局估計 下半年出口向好
1 :
GS(14)@2015-06-17 10:25: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7/news/ec_ecp1.htm
【明報專訊】香港貿發局昨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出口指數錄得46.8,較上季升1.9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季度轉好,但仍處於50盛衰線下方。行業當中以電子及玩具業表現不俗,後者主要受惠於期間有電影上畫,授權產品需求增加。至於下半年本港出口形勢,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在美國經濟持續好轉及歐央行量寬對經濟的刺激帶動下,外圍環境會有所改善,下半年環球經濟前景向好,故維持本港全年3%出口增長預測。
環球經濟前景改善利出口
雖然第二季出口指數繼續有改善,但關家明稱,指數仍低於50,反映港商對出口形勢看法仍是悲觀,「只不過悲觀情緒沒之前那麼濃」。對於下半年整體出口形勢,他認為要注意油價反彈幅度會否猛烈,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另外是歐元區通縮風險能否有緩解,這將左右這個傳統出口主要市場的需求;他又補充,美國加息、歐央行量寬,加上其他國家央行調整貨幣政策,可能會令全球流動性帶來波動,包括資金流出新興市場,這亦會對出口帶來影響;此外,像烏克蘭、南海等地緣政治爭拗會否惡化,也是影響下半年出口形勢的重要因素。不過,總括而言環球經濟前景會有改善,故下半年本港出口形勢應該向好。
潘永才﹕玩具業表現最突出
行業方面,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稱,行業指數中以玩具業表現最為突出,由上季的39.4大幅反彈至52.5,電子表現也不差,不過服裝和珠寶業情較為負面,指數更低於40。潘永才解釋,期內一些電影帶動了相關授權玩具的需求,電玩遊戲類玩具於第二季也有不俗表現,令整體玩具業受惠;電子業方面,繼續以攜帶式電子產品為主,LED燈具出口反應也不錯。
今日立法會將表決政改方案,關家明稱,評估去年下半年佔中對出口只有輕微影響,相信政改議題應不會衝擊到本港出口,但仍要關注事態進一步發展如何;至於韓國發生的新SARS疫情,他指現時因未有波及到物流、生產線等產業鏈的人員,故暫未影響貿易。
Webb估計集成擬配股
1 :
GS(14)@2015-09-25 00:42: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4/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再度出擊,今次目標更是今年股價狂升62倍的「神傘」集成控股(1027,前稱集成傘業),指集團大股東兼主席黃文集已將個人市值逾41億元持股存倉至隆成(1225)旗下的貝格隆證券,估計其正在籌備配股。集成昨日跌價跌1.78%,收報2.78元。
David Webb於文章中指出,根據中央結算系統(CCASS)紀錄,貝格隆證券於上周四(17日)獲存入約15億股持倉,同日原以實物持有形式持有股份(not in CCASS)則減少15億股。他估計該批股份是由大股東黃文集持有,並預測公司或正籌備先舊後新配股。
大股東41億元持股存倉至貝格隆
今年2月上市的集成,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雨傘與零部件,掛牌後股價持續急升,其間曾拆細股份「再炒過」,近期一度升穿3元水平,以昨日收市價2.78元計,較招股價0.044元高出逾62倍,倘一如David Webb預測落實配股,以15億股計算,涉及金額高達41億元,較年初上市集資多近20倍。
今次疑獲集成大股東黃文集存入大量持股的貝格隆證券,非首次與David Webb交手,貝格隆證券現時由上市公司隆成(1225)持有,而David Webb正是隆成主要股東之一,目前持有逾7%股權。
David Webb早前就曾砲轟隆成管理層,指集團早前宣布擬供股集資最多4.44億元,供股價0.15元較前收市價折讓近七成,由於供股以公開發售形式進行,變相刻意攤薄其他股東。
翻查資料,貝格隆前身為炎昌證券,今年才易手至隆成手上,並曾參與中國投融資(1226)、三三傳媒(8087)等多宗供股交易,而且全部供股均採用公開發售形式進行。David Webb接受本報查詢指出,中國投融資的供股交易,由於同樣無法轉讓供股權,亦有剝削小股東之嫌。
康宏估計 上季人均蝕2.5萬
1 :
GS(14)@2015-10-04 00:44:2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2/news/ea_eab2.htm
【明報專訊】港股第三季大跌超過20%,強積金回報大受影響。康宏表示,截至9月25日,康宏MPF綜合指數報182.98點,按月跌1.45%,而第三季大跌11.49%,是2011年第三季以來的最差表現。
康宏表示,股票類別於第三季大跌17.02%,以中國股票基金跌幅最大,期內跌23.05%,其次是大中華股票基金及香港股票基金,分別跌 19.95%及 19.56%。一眾打工仔的強積金投資回報,第三季人均虧蝕24,975元。
全年回報料錄單位數跌幅
康宏理財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預計,環球資本市場在第四季將持續波動,加上美聯儲的加息走勢未明朗,他預料全年強積金的回報會錄得負增長,跌幅料在單位數字以內。
康宏表示,年輕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較多環球股票基金,以分散投資。年近退休的投資者,應把資金調往港元債券或貨幣基金。對於較進取的投資者,由於內地股市近期略為回穩,可考慮少部分投資中國股票基金。
亞視職員估計僅百人可留低
1 :
GS(14)@2016-03-05 01:08:26【亞視永恒】【本報訊】獲法庭委任為亞視臨時清盤人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日前打算解僱全體員工並停播,惟遭新投資者司榮彬一方入稟阻止,並反建議擬定一份120人員工清單,只要他們同意留守至月底,就可獲發1至3月份薪金。雙方今日將再在高院出席聆訊,有關注事件的亞視工程部職員估計,假如只顧及基本的廣播訊號發射、控制室操作、大樓保安等,最後能夠「留低」的人或少至約100人。該名關注欠薪事件的工程部職員指,雖然司榮彬一方聲稱會呈交120人清單,但根據德勤掌握的資料,亞視只剩20萬資金可動用,即使司榮彬願意額外「泵錢」,先為該120人付合共300萬元的3月份薪金,但及後仍要清繳該批員工的1及2月份薪金開支,故最後有可能將120人清單再度裁減。亞視欠薪關注組召集人曾憲國昨向本報表示,自己仍被拖欠1及2月份薪金,即使自己獲邀留職,亦鐵定會引用《僱傭條例》第10a條離職。
官媒指亞視已呈頹勢
昨再有多位亞視員工離職,據了解,新聞部自復播後人手一直不足,甚至需要抽調專題組記者採訪。亞視發言人黃守東則指,現時新聞部每一位員工均為要員,至今未有借用非新聞部的員工協助採訪。《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刊登評論文章,指亞視已呈頹勢,不再復上世紀80、90年代《大地恩情》、《還珠格格》等創下多個收視傳奇的光景,或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候」。該文又指,沒有潛在買家願接盤是亞視走上末路的主因。■記者于健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3/19514096
歷年收禮唔少呂麗君身家估計過13億
1 :
GS(14)@2016-08-07 02:13:42「大劉」劉鑾雄一生紅顏知己無數,但大劉喺01年及02年分別邂逅咗呂麗君及甘比之後,就冇再傳過緋聞。喺今個星期初,《蘋果》率先報道呂麗君同大劉原來已經分手一年多,大女秀盈同細仔子鋒交由呂麗君照顧,生活費都由大劉負擔。呢間白加道獨立屋佔地超過3,300平方呎,仲連有3,000多呎嘅花園同私人泳池,呎價高達12萬6,500,排喺全港最貴洋房第二位,現時市值大約係4.8億。呂麗君現時亦持有位於中半山嘅雅賓利大廈單位,市值約9,000萬。而香港以外嘅物業,就有佢同大劉共同持有嘅英國6層高大宅,估計市值約係4.2億。以上3幢物業加起嚟,呂麗君身家已經接近10億,再睇番歷史,佢喺蝕42萬之下賣出黃埔花園車位,但又賣出擎天半島連車位賺番220萬。加上大劉送過兩架共值1.5億嘅遊艇畀呂麗君同秀盈、又送過2.54億嘅藍鑽「The Zoe Diamond」、6,508萬嘅紅寶石「Zoe Red」。所以就算呂麗君同大劉分手之後,保守估計一家人仍然有超過13億身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6/19725254
加辣後太古城首錄撻訂 估計買家腳軟 料損手逾50萬
1 :
GS(14)@2016-11-18 16:44:53【明報專訊】新辣稅出台近兩周,港島龍頭屋苑太古城,有買家於本月2日、即港府突擊加辣前,以1350萬元購入一伙3房戶;但加辣後卻腳軟,於日前取消交易,估計損失已付訂金及代理佣金開支逾50萬元,預計上述個案屬新辣招出台後,十大藍籌屋苑首宗撻訂個案。
明報記者 林可為
太古城本月至今暫錄9宗成交,其中5宗為辣招出台後錄得,與加辣前交投相若;雖比上月同期錄約20宗跌55%,但本月平均實呎仍高見1.61萬元,比上月平均1.63萬元僅微跌1%。
代理預計,太古城本月最終成交量近20宗,比上月全月34宗大跌四成。若綜合十大屋苑計,加辣後料本月整體成交量較上月同期下挫,但樓價卻暫無大變動。
月初1350萬成交 業主今加價50萬再放
中原高級區域營業經理張光耀表示,上述太古城撻訂單位,為東山閣中層實用面積797方呎B室,屬3房1套戶型,原於本月2日以1350萬元售出、實呎16,939元,惟買家近日撻訂,為新辣招生效後太古城首宗撻訂個案。他續稱,單位業主現時已加價50萬元、叫價1400萬元重新放盤。
據悉,上述撻訂離場買家財務上沒有問題,取消交易相信是因政府突然出招後,睇淡後市而寧願損失細訂,提早離場。據市場估計,該買家遭沒收訂金連同代理佣金開支,損失逾50萬元。
至於「上車樂園」天水圍嘉湖山莊,本月至今錄約19宗成交,相對上月同期32宗跌四成,惟平均實呎維持8300元,與上月持平。
盈翠連約戶1348萬沽 低市價8%
另青衣盈翠半島錄加辣後首宗成交。中原高級區域營業董事羅彩娥稱,屋苑於政府本月4日出招前僅錄1宗成交,出招至今近兩周終再錄成交,單位為5座高層G、H室相連戶,實用面積1038方呎(連租約),業主上月放盤開價1420萬元,政府加辣後累減72萬元後,以1348萬元沽出、實呎1.29萬元,較市價低8%。
單位現時月租3.38萬元,租約期至明年1月,新買家早前賣樓後暫租樓,待租約完結收回自住,暫享3厘租金回報;原業主於2009年以720萬元購入,帳面賺628萬元或87%。
首置客318萬入市兆康苑
屯門居屋兆康苑亦錄得新辣稅出台後首宗成交;美聯營業經理陸家民表示,兆康苑B座高層07室,屬實用面積423方呎兩房戶,由首置用家於自由市場以318萬元購入,實呎7517元。上址原業主2007年於自由市場以65萬元購入,帳面賺253萬元或3.9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91&issue=20161118
劉狀況成謎 家屬估計時日無多
1 :
GS(14)@2017-07-01 10:46:33■網上昨流傳劉霞餵劉曉波進食的最新照片。曾金燕Twitter圖片
【本報訊】因肝癌從監獄送院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現時狀態成謎,昨有消息指他已病危,卻另有消息指他狀況好轉可以進食。官方至今以劉曉波身體狀況不宜移動,回應讓他與妻子劉霞出國治療的國際呼聲。劉曉波夫婦好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昨對《蘋果》表示,對官方連日放出的各種消息存疑:「官方只需回答:你是否允許劉自由選擇就醫?」
網傳最新照片 明顯消瘦
昨日傍晚,海外維權人士北風引述可靠消息指,劉曉波的弟弟劉曉暄說:「劉曉波病危了。」香港電台也引述接近劉曉波家屬的消息來源透露,家屬前日探望過劉曉波,發現劉已到肝硬化及腹腔積水的狀態,有家屬估計他經已「時日無多」。與此同時,昨傍晚網上流傳一張劉霞餵劉曉波進食的照片,他坐在病床邊面無表情,十分消瘦。「不要把問題焦點模糊了,他的病情和是否讓他去中國以外就醫、自由選擇完全沒有關係!如家屬不願出國,何不讓他們與外界自由通訊?」劉曉波夫婦好友郝建對《蘋果》說,劉霞已守在丈夫身邊一段時間,但她與朋友最後一次聯絡相信是上月25日的視頻哭訴:「之後沒有聯繫上,一定在通訊方面受到嚴格限制。可以想像他們夫婦受到很大的壓力。」有親身前往瀋陽醫院的劉曉波友人昨透露,劉曉波肝上的腫瘤沒有破裂、沒有昏迷,能夠進食,目前在使用標靶藥索拉非尼,劉霞在照顧他,但該友人並未能見到兩夫婦。中國人權民運資訊中心則引述劉的家人表示擔心當局故意拖延,不讓劉曉波出國,一旦情況惡化,劉曉波就不能乘搭飛機,現時只要用救護車將劉曉波送到飛機,機上有醫護人員照顧便可,而瀋陽亦有航班直飛美國。
天安門母親歸還獎金醫病
天安門母親群體發表致習近平公開信,對於劉曉波在獄中罹患絕症已至晚期的噩耗感悲痛、無奈、呼籲習從人道主義出發批准劉曉波由夫人陪同爭取時間,盡早赴國外治療。當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曾表示欲將獎金轉贈天安門母親,該群體表示:「劉曉波先生如獲當局批准去國外就醫,這筆獎金應該歸他,由他治病所用。」■記者楊倩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1/20074891
小米收入超預期 有利上市 較原先估計多18% 每年利潤增速或達70%
1 :
GS(14)@2017-12-26 13:57:55【明報專訊】早前盛傳估值近4000億元的小米明年將來港上市,外電昨日引述消息人士稱,小米今年收入將高過原定目標18%,意味近年來銷售下滑的頹勢將逆轉。有分析認為,本月初傳出小米提出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的上市估值目標,若果小米的利潤持續擴大,則證明估值目標是合理可行。
明報記者 李哲毅
《路透社》昨日報道,小米對銀行業透露,預計今年公司收入介乎170億至180億美元(約1326億至1404億港元),較原先預計150億美元高,而銀行業基於小米的預測估算,小米今年純利最少有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明年甚至達到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有投行預計小米2019年淨利潤甚至可達40億美元,其後每年維持70%的增速,料2021年純利可升至120億美元,認為若上述預測成立,意味小米1000億美元上市估值實屬合理目標。
小米在2014年融資時曾透露,公司估值為450億美元(約3510億港元)。報道亦表示,小米即將選擇牽投行安排上市。小米發言人證實,公司今年收入將超過150億美元,但拒絕評論上市事項及財政狀況,強調不會回應任可謠言。
利潤率料達5.9% 逼近高檔次華為
倘若按小米全年收入達170億至180億美元、純利達10億美元計算,主打平價手機的小米今年淨利潤率將達5.9%,對比手機檔次及售價明顯較高的另一內地手機品牌華為,其淨利潤率亦只有約7.1%,三星的科技及移動通訊業務的淨利潤率則約10.8%。分析指出,小米要達到20億美元純利,需同時大幅提高收入及擴大利潤,但目前智能設備市場疲軟,認為小米難以同時兼顧。
內地競爭大 積極拓海外版圖
事實上,隨着其他內地其他手機品牌崛起,大大打擊小米手機銷售後,近年小米開始擴大產品組合、銷售版圖及渠道,以刺激公司發展。小米上月宣布正式進入西班牙,首次打入西歐市場。小米又表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為美國,計劃在當地推出智能手機,但未有透露時間表。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早前曾說,美國市場競爭激烈,所有對手均實力雄厚,故小米進入市場時需非常謹慎。
小米由2011年成立至今,已獲至少23.57億美元融資,估值7年間急升逾百倍,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目前小米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企業(估值10億美元以上而尚未上市的創企),緊接電召汽車應用程式Uber和滴滴出行;據中國胡潤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小米則以2000億元人民幣排第三,僅次於螞蟻金服及滴滴出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32&issue=20171223
IDC估計﹕Apple Watch上季出貨800萬
1 :
GS(14)@2018-03-06 03:43:18【明報專訊】市場調查機構IDC估計,上季智能手表Apple Watch在全球的出貨量達800萬個,首次成為最暢銷的可穿戴設備。不過整體來說,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已經放慢,因為很多競爭對手已退出市場。過去幾年,英特爾、諾基亞、Pebble、Adidas、TomTom和Jawbone等,都已減少生產或停止了可穿戴設備的業務。
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長已放緩
根據IDC估計,去年聖誕旺季,全球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約3790萬件,按年增長近8%。Apple Watch在上季的出貨量是業界之冠,市場份額達到21%。排名第二的Fitbit,上季出貨量降至540萬個,按年跌兩成。整體而言,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在2015至16年間增長27.3%,去年整體增長只有10.3%。
蘋果面對市場人士要求它推出新的劃時代產品之際,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居首,可說是一場勝利,儘管800萬個的Apple Watch出貨量,仍遠落後於iPhone上季的7730萬部出貨量。蘋果沒有公布過Apple Watch的實際銷售數據,IDC的數據只是估計數字。
不過蘋果曾表示,過去一年Apple Watch的銷量每季增長至少50%,其可穿戴設備業務正接近財富300強企業的規模。
而業界人士指出,Apple Watch的出貨量已超越瑞士所有手表品牌,是全球最大的手表製造商。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14&issue=20180303
Next Page